道德和法律對於公司的影響
① 法律與道德的關系是
道德與法律是相互聯系的。它們都屬於上層建築,都是為一定的經濟基礎服務的。它們是兩種重要的社會調控手段,自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來,任何社會在建立與維持秩序時,都不能不同時藉助於這兩種手段,只不過有所偏重罷了。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動的。其關系具體表現在:
法律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社會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一社會要維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傷害他人、不得用欺詐手段謀取權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類包括那些有助於提高生活質量、增進人與人之間緊密關系的原則,如博愛、無私等。
道德是法律的評價標准和推動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補充。第一,法律應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沒有道德基礎的法律,是一種「惡法」,是無法獲得人們的尊重和自覺遵守的。第二,道德對法的實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執法者的職業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識、道德觀念的加強,都對法的實施起著積極的作用。第三,道德對法有補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調整的,或本應由法律調整但因立法的滯後而尚「無法可依」的,道德調整就起了補充作用。
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況下會相互轉化。一些道德,隨社會的發展,逐漸凸現出來,被認為對社會是非常重要的並有被經常違反的危險,立法者就有可能將之納入法律的范疇。反之,某些過去曾被視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為,則有可能退出法律領域而轉為道德調整。
總之,法律與道德是相互區別的,不能相互替代、混為一談,也不可偏廢,所以單一的法治模式或單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時,法律與道德又是相互聯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補的,都是社會調控的重要手段,這就使得德法並治模式有了可能。
綜上所述,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有這辨證統一的關系,他們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不可分割。
② 法律對企業發展的作用
企業運用法律時應當發揮其四種作用:法律參謀、法律保障、法律版培訓、法權律監督。
法律參謀是一種輔助性工作,是將企業經營者的經營思維放在法律層面上進行考慮,提供富有價值的法律意見,對其中違反法律的地方予以糾正,對其中不規范的內容加以規范。
法律保障范圍很廣,一切企業經營活動都應當得到法律保障,由法律保障企業經營的順利開展,企業經營戰略的順利實施。
法律培訓是將企業行為規范提到更高的層次。要使公司能夠守法,需要每位員工都提高守法經營意識,理解法律法規和公司的內部規定,促使員工在具體事件中考慮公司的利益,從而有效防範違法行為。
法律監督是將企業行為時時置於法律之下進行思考、調整。
③ 從創業企業如何面對法律與道德的矛盾中獲得的啟示
從創業企業面的法律和道德矛盾中我獲得的啟事就是,任何一個企業必須與法律為准則頭需要講得道德修養。
④ 論述道德和法律的關系
一句話,道德是不同社會和不同社會意識形態下人與人,人與社會形成成的普遍社會規范,法律是調解這種規范的工具。
以前好像回答過,你在看看。
⑤ 法律與道德的關系是什麼
在法律的范疇內,來講到底源是不合適的,在道德底線錢講法律也是扯淡的,但是我覺得這兩個東西還是有一定的關系的,在我看來法律基本上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我記得在法律中有一個規定就是在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公利益的同時要維護良好的道德風尚,這是法律的一條基本原則。
總結:
從這個案子可以看到,就算是法律有時候也不是萬能的,更多意義上來講,法律只是道德的最低限度,那個法律的規定,只是給法律的一個圓場說法而已。
⑥ 道德對企業經營有多重要
企業道德文化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代企業文化管理的核心內容之一。企業道 德通過道德規范、道德教育、道德評價、道德行為等來調節企業內外的各種關系,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企業道德建設的意義:①加強道德建設有利於提高企業層次企業道德蘊涵著企業是各種權利和義務的道德實體。企業的行為必須是負責任的,即企業的行為要顧及到消費者和其它社會成員的權利。隨著消費水平和消費觀念的變化,人們對企業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僅滿足於企業提供優良的產品和服務,而且希望企業能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如環境保護,對員工、競爭對手、所在社區負責等。這些都要求企業要加強道德建設,提高自身層次,這樣才能適應環境變化,把握市場競爭的主動權。在世界500強企業中,除了先進的技術、嚴格的管理、旺盛的創新意識、嶄新的人才觀念外,無一例外,都擁有企業自身的道德行為規范,而且都對企業道德建設和實施非常重視。如索尼公司提出:「以提高索尼集團的企業價值為經營的根本,把自覺性和自律性的道德標准作為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成功的企業都向我們展示了道德建設是企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道德建設不僅是企業環境變化的要求,也是現代企業制度的內在要求。②加強道德建設有利於提高企業控制的有效性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和社會經濟實體,必須以生產經營為中心任務,即要追求經濟和利潤的最大化。為了實現企業目標,需要對員工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的行為進行約束。企業制度以其強制性、嚴格性對人的心理產生震懾作用,影響員工的行為。但如果僅以制度進行約束,勢必造成生產經營和資源配置的扭曲、僵化,使企業走上畸形的發展道路。而企業道德具有柔性,能在企業制度觸及不到的地方發揮作用,調節不同成員在企業活動中的非正式關系,影響員工的行為。所以,道德建設能彌補制度控制的不足,提高控制的有效性。事實上,道德建設也是一種事前控制的手段。由於環境的變化,企業的層級之間、工作團隊之間的關系要發生相應的變化,企業已不可能對每個工作單元每一時刻進行全面控制。在這種情況下,員工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個人道德素質的高低,加強道德建設有利於提高員工的個人道德素質,可以起到事前控制的作用。③加強道德建設有利於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對於企業競爭力,我們經常提到的是企業核心技術、內部管理、營銷能力、企業文化等,這些都是企業外在競爭力。支撐這些外在競爭力的是企業的道德。企業規模越發展,道德對外在競爭力的影響越大。
一個沒有道德的企業,它的外在競爭力也不會持久。這是因為:一方面,企業競爭最終是對消費者的競爭。消費者不僅對產品質量、適用性很注重,而且會更願意購買那些誠實經營、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生產的產品和服務,加強道德建設可以為企業贏得更多的消費者。另一方面,企業員工在充滿信任、責任感和抱負的環境中能夠取得最富創造性的成果,而這樣的環境只有在誠實、信賴、公平、尊重價值觀的基礎上才能建成,加強道德建設有利於開發企業的潛能,增強企業對社會的供給能力。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企業的競爭就是道德的競爭。
⑦ 社會責任與道德准則對企業經營的影響
企業社會責任,指的是企業在賺取利潤的同時,還必須承擔對環境、社會和利益相關者的責任。現代文明社會,企業社會責任已不再是道德呼籲,而是剛性的制度約束。國際通行的「社會責任8000」(簡稱SA8000)認證,是全球第一個可用於第三方認證的社會責任管理體系標准,對童工、健康與安全、歧視、工作時間和工資等問題作出了具體規定。
但在我國,社會責任似還未獲企業完全接受和引起足夠的重視,而實行「SA8000」認證管理並獲認證的企業更是少之又少。隨著全球貿易的緊密及其「游戲規則」的變化,已經使中國企業品嘗到了難言的苦澀,在未來則更面臨嚴峻挑戰。
今年5月1日,歐美等國家提高了商品准入門檻,開始強制推行「社會責任8000」認證。據廣東省檢驗檢疫局的資料顯示,目前廣東有七成企業不符合該認證標准,將面臨損失大批訂單的危險(8月31日《南方都市報》)。實際上,這樣的事情已在沿海企業中接連發生。中山市一家500人的鞋廠,因工人工資未達到當地法律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而被客戶停單兩個月;一家台資鞋廠則因發生女工中毒事件而被全部撤單,幾乎使企業陷入絕境。據調查,2000年以後,絕大部分歐美企業都對其供應商實施社會責任評估和審核。
可以看出,「社會責任8000」認證標准,已成為中國企業尤其是出口型企業在進行對外貿易時無法繞過的又一「壁壘」。業界專家認為,面對嚴峻挑戰,與其消極對待、坐失商機,不如順應潮流,積極應對。而且,愈早實施社會責任認證,對企業的長遠發展和提高市場競爭力愈有利。
由於「SA8000」認證被認為是國際貿易中繼貿易壁壘、技術壁壘之後的又一壁壘———「人權壁壘」。起初,政府部門和企業總是以不符合國情,或者認為這是西方社會對發展中國家實施的人權歧視政策,而不願對此予以正視和積極應對。然而對一項國際通行的「游戲規則」,且在經濟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消極對待既不利於中國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也無法使中國企業置身事外。殘酷的事實也恰好無可爭辯地證明了這一點。如今政府部門和部分企業已經轉變觀念,並已著手研究和制訂中國的GB—SA8000標准以應對新挑戰。
⑧ 為什麼道德對於一個公司很重要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企業道德的重要性
一、企業道德的含義及其管理效能
企業作為現代社會的一個重要經濟實體,在自身的生產、經營活動中,不僅會形成其獨特的指導思想、價值觀念、經營哲學、文化傳統,還會形成具有自身特點的職業道德規范,以此獲得自身的完善與發展。社會主義企業也不例外。
企業道德亦稱企業職業道德。它是由企業自身的特徵所決定的,在社會道德影響下形成的,用以調節企業與社會、企業與企業、企業與職工等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它既是社會道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道德原則和規范在企業行為中的具體體現。
企業道德是伴隨企業的產生和發展而自然形成的一種深刻影響企業的管理力量,而且它比純粹的經濟手段、行政手段乃至法律手段的作用更廣泛、更深刻和持久。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以純經濟的眼光來組織、管理企業的經營活動,很難達到理想的經濟目標,即使達到了,也是暫時的。因此,在政策的制定和方案的實施中,都必須體現某種價值觀念和道德原則。這不僅表明企業職業道德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內在需求,而且也證明它發揮著其它手段不可替代的管理效能,這種效能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企業道德能喚起和激勵全體員工的職業熱情,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的最佳目的。追求經濟效益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重要目標,只有取得最佳經濟效益,才能切實保障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企業道德不僅僅反映而且發揮著自身的各種功能,去積極輔佐企業的經營發展,因為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無疑會增加社會財富,促進社會發展,而這正是職業道德的最高目標之一。這就必須通過協調各種利益關系,強化企業道德自身的教育功能,使熱愛本職、忠於職守、遵紀守法、誠實勞動、公平競爭、通力協作、敢於創新等價值觀念,變成全體職工的信念和自覺行為,從而激發職工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和對企業的責任心,以滿腔的熱忱,積極地投入到企業活動中,創造更多更好的產品。在這里,企業道德釋放出來的是凝聚力和推動力,藉以把全體員工與企業目標緊密連結起來,形成巨大的動力。
第二,企業道德能夠阻止和抑制企業的負面效應,保證企業的正確發展方向。企業道德通過對企業行為的一些重大關系方面來提供正確的價值導向,這就能較好地防止企業行為的負向投射,把企業納入持續發展的健康軌道。比如,在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繫上,企業道德在重視經濟效益的同時,還強調必須對人的生命價值、社會活動、消費者利益、社會精神面貌及自然生態平衡負有高度的責任。在競爭與協作的關繫上,社會主義企業道德主張通過提高技術水平,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產品質量、降低商品成本等手段來加強競爭能力,反對採取不正當手法去損害他人利益。在企業與國家、個人利益關繫上,企業道德強調兼顧三者利益,保證國家利益的權威性,保證企業職工的個人利益及企業的再生產需求。只有這樣按照道德法則去行事,才能保證企業的正確方向和持久發展。
加強企業道德建設,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不可忽視的途徑。這不僅因為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是最基本的經濟單元,而且因為在企業中集聚了千百萬職工,他們是我國的社會中堅。因此企業作為「小社會」,其道德狀況如何,會深刻影響著整個社會面貌。在一定意義上說,企業道德建設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關鍵。
二、企業管理道德在企業中的作用
現代企業管理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強調以人為中心的管理。現代科學管理認為,在企業的人、財、物等諸要素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是企業的主體。管理道德就是在企業經營管理的重心從物轉移到人的過程中應運而生的,與管理科學和倫理學有密切聯系的一門新興的學科。管理道德又稱為管理者道德,是管理者在實施經營管理活動中必須遵循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個人與企業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對於經營管理者來說,管理道德是一種職工道德,是社會道德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道德因素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的作用及經營管理者應當具備一些什麼樣的職業道德品質和行為能力。
在企業管理中,實現決策目標過程中的行為控制不外乎採用兩種方式。一是靠管理制度來實行控制,即通過制度和職權關系來確定企業成員的行為規范。這種控制方式是強制性的,往往引起職工的心理失衡,進而產生逆反心理和消極情緒。另一種是通過共同的價值觀,由道德意識的暗示,強化自我意識來達到職工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約束。這是一種基於對職工個人價值的尊重和充分信任職工的自覺性為前提的無形控制。這兩種行為控制形式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具有互補性,缺一不可。管理道德作為企業微觀上層建築中相對獨立的因素,在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現實作用。
首先,在企業行為中,管理道德從企業及其職工對社會和他人的義務或利益關系中來認識現實,並藉助道德情感、道德觀念、道德規范和道德理想等形式來表達認識成果。這種認識作用,實質上就是道德價值導向,它啟發和引導職工去創造高尚的社會關系和完善自身人格。自覺遵守企業各種行為的道德規范,把從業人員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勞動者,促進兩個文明的建設。
第二,在社會主義的企業中,一個合格的經營管理者不僅應該懂得科學決策,懂得系統論,學會對物的管理,而且應該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品質和較高的行為選擇能力、道德評價能力。此外,還應掌握道德激勵方法,善於調節管理過程中的人際關系。管理道德就是提高經營管理者的職業道德素質,使他們學會對人的管理,懂得人際關系的奧妙,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激勵人們去追求共同的目標,使職工個體能獲得全面的發展。
第三,在上述認識和調節的過程中,貫穿滲透教育的作用,這種作用主要表現在道德對人心的征服上。這主要通過社會輿論對職工行為的褒與貶,使職工內心深處受到教育,並通過傳授管理道德知識、個人示範和集體影響及典型誘導等方法,使企業職工的道德意識得到強化,自覺地用企業道德要求來規范自己的行為。總之,管理道德的作用在於提高管理者的職業道德素質,強化企業成員的道德意識,理順和改善管理中的人際關系,最大限度地激發和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達到既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更好地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又使從業者獲得全面發展的目的。
一個企業的產值、利潤、投資、產品生產和銷售等,無疑是辦好企業的關鍵問題。但是作為一個社會主義的企業和企業經營管理者,肩上不僅負有創造企業物質文明的責任,同時還負有建設企業精神文明的重任。社會主義企業要求培養一批有道德、有覺悟、技術素質好的職工隊伍。還要造就出一種有活力、有效率、有理想、有凝聚力的企業文化環境。從上面的分析足以說明企業道德和管理道德是企業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可以說是企業這台大型計算機之中的軟體。設計、採用、處理是否得當,是企業能否在激烈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進而取得最大發展的關鍵之一。每一個企業家和企業經營管理者,都應充分認識企業道德和管理道德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和意義,使企業道德和管理道德在企業經營管理實踐中得到不斷的豐富和完善。
⑨ 道德和法律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法律與道德之間具有密切聯系,二者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作用。同時,作為社會上層建築的不同部分,法律與道德又有顯著的區別。法律與道德的區別:第一,法律與道德起源和存在的時間不同。第二,法律與道德的形成方式不同。第三,法律與道德的表現形式不同。第四,法律與道德的使用范圍雖有交叉但不完全相同。第五,法律與道德的外部約束力不同。社會主義法與社會主義道德的聯系:1.社會主義道德對法律的作用第一,社會主義道德是社會主義法律制定的價值指導。第二,社會主義道德對法的實施的促進作用。第三,社會主義道德可以彌補社會主義法在調整社會關系方面的不足。2.社會主義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作用:第一,社會主義法以法律規范的形式把社會主義道德的某些原則和要求加以確認,使之具有法的屬性。第二,社會主義法是進行社會主義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民法第一條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