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河區法律服務所
基層法律服務所是依據司法部《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2000年3月31日司法部令專第59號)在鄉鎮屬和城市街道設立的法律服務組織,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執業機構。它是設在鄉鎮和城市街道,面向社會開展法律服務業務的市場中介組織。其任務是組織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開展業務活動,並進行相關的管理、培訓、服務等,接受司法行政機關的管理和指導。它不同於其他法律服務組織。法律服務所的業務范圍非常廣泛,除不能辦理刑事訴訟案件外,幾乎可以涉足律師事務所的全部業務范圍
Ⅱ 列舉四個法律服務機構
律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執行職務進行業務活專動的工作機構,律師事務屬所在組織上受司法行政機關和律師協會的監督和管理。
公證處。公證處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設立,不以營利為目的,依法獨立行使公證職能、承擔民事責任的證明機構。
司法鑒定機構。司法鑒定機構是指在訴訟活動中接受委託人鑒定委託,遵循法律規定的方式、方法、步驟以及相關的規則和標准,對訴訟涉及的專門性問題運用科學技術或者專門知識進行鑒別和判斷並提供鑒定意見的機構。或者說,司法鑒定機構是指在訴訟過程中,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接受司法機關或當事人委託,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術,依照法定程序作出鑒別和判斷活動的專門單位。司法鑒定機構受理鑒定委託後,應當指定本機構中具有該鑒定事項執業資格的司法鑒定人進行鑒定。
基層法律服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是依據司法部《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在鄉鎮和城市街道設立的法律服務組織,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執業機構。它是設在鄉鎮和城市街道,面向社會開展法律服務業務的市場中介組織。
廣義的法律服務機構還包括徵信公司,以及其他提供法律服務的公司。
Ⅲ 基層法律服務機構設置有哪些
基層法律服務機構有:1.鄉鎮司法所,屬於鄉鎮的職能部門;2.鄉鎮公安派出所,屬於縣級公安局的派出機構;3.基層人民法庭,屬於基層人民法院的派出機構。以上基層機構可以從不同方面向老百姓提供法律服務。
Ⅳ 「無證收購玉米案」,王力軍非法經營罪,一審請了假律師,是怎麼回事
根據公開的報道,王力軍收購玉米案,一審的確是委託了假律師,不存在的律師,不存在的律師事務所,一審法院對律師身份的審查失職。
冒充律師,代理案件,收取費用,這是刑事詐騙案,當事人可以報案,並依法追究冒充者的刑事責任。也可以非法經營罪追究冒充者的法律責任,因為無代理資質,無代理許可權,而冒充者本身代理的案件就是非法經營罪,這是極大的諷刺。
關於真假律師判斷,法律工作者判斷,簡要回答如下:
律師在律師事務所工作,執業范圍是全國,民商事刑事案件代理,可以在律師當地的省司法廳和省律師協會官網查詢和核實。
法律工作者在法律服務所工作,執業范圍是所在區縣,只能代理民商事案件,不能代理刑事案件,也不能跨區跨縣執業,更不能跨市跨省執業,可以在律師當地的省司法廳和省律師協會官網查詢和核實。
附:
「無證收購玉米案」一審回溯: 查不到的律師和律所_新聞頻道_東方頭條
巴彥淖爾市148協調指揮中心法律服務二所與臨河區法院僅一條馬路之隔,王力軍在這里找了自己的一審辯護律師。(南方周末記者 滑璇/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02月16日《南方周末》)
現在回想起來,王力軍只記得王潤生說過:無意識犯罪。「他基本上就說了這5個字,花了5000塊錢就買了這5個字。」
山東省司法廳官網查詢結果顯示,並無「山東青銀律師事務所」,也無「王潤生」律師。司法廳稱,官網是實時更新的。
王潤生回應稱,律所為什麼查不到,他不清楚;至於他本人的律師執業證,或許因為注冊晚了,「把我漏報了,沒有上網」。
2017年2月13日,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中級法院再審王力軍「無證收購玉米案」。控辯雙方均主張王力軍無罪,法庭決定將擇日宣判。
2016年4月15日,巴彥淖爾市臨河區法院以非法經營罪判處王力軍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並處罰金二萬元。同年12月,最高法院以原判適用法律錯誤為由,發出再審指令。
再審現場坐滿了前來旁聽的人大代表和記者。王潤生沒出現。作為一審辯護人,他為王力軍做有罪但罪輕的辯護。但此後,王潤生連王力軍的電話也找不到了。
在一審判決書中,王潤生是山東青銀律師事務所(簡稱「青銀所」)律師。此外,他還有另一重身份:巴彥淖爾市148協調指揮中心法律服務二所(簡稱「二所」)主任、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南方周末記者在山東省司法廳官網查詢,結果顯示:山東青銀律師事務所不存在;在山東省司法廳注冊的律師中,也沒人叫王潤生。
執業時,律師與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最大差異,就是後者不能以辯護人身份參與刑事案件。「無證收購玉米案」,是一起刑案。
王力軍找到王潤生是2016年春天,案子已由檢察院移送法院。一直自信無證收購玉米「不算個事」的王力軍,拿到開庭通知後,從臨河區法院出來直奔二所。
與附近其他幾家法律服務所相比,二所的位置最好,就在臨河法院對面,只隔一條馬路。牆上的公示欄顯示,該所有十幾名工作人員。王潤生的名字在第一排第一個,職務為「主任」。
接待王力軍的,是一名女性工作人員。交了100塊咨詢費,王力軍被告知,如果認定非法經營罪,可能會被判三到五年,還有一至五倍罰金。聽說可能要坐牢,王力軍決定請個律師——二所主任王潤生。
據二所一名工作人員介紹,所里接的案子以民事居多,刑事一年只有幾件。王潤生也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他收案有明確統一的收費標准:民事案件收取標的額的4%;刑事案件,公安、檢察院、法院每階段各5000元
。
剛借錢交完6000元違法所得、5000元保釋金,5000元的律師費在王力軍眼裡不是個小數目。但陪他同去的女兒不肯省這筆錢。她在西安工作,是一本大學的畢業生。
王潤生掏出律師執業證讓父女倆看,兩人隨便一瞥,也沒拿在手裡細瞧。王潤生的律師執業證顯示,他是山東青銀律師事務所的專職律師。
交了錢,雙方簽了刑事辯護委託書,但這份協議王潤生似乎沒給王力軍留底。「我把所有跟案子有關的東西都放在一起,但都沒有這份協議。」王力軍向南方周末記者展示一疊訴訟文件,其中就有與兩名再審律師簽
訂的委託代理協議。
南方周末記者從其他渠道了解到,王力軍與王潤生的刑事辯護委託書上不僅有二人簽名,而且按著王力軍的手印,加蓋了山東青銀律師事務所的公章。
依照刑事案件程序,律師出庭前要向法院提交三樣東西:與當事人簽訂的刑事辯護委託書、律師執業證、律所出具的刑事辯護出庭函。
王潤生提交的刑事辯護出庭函內,抬頭為臨河區法院,落款為山東青銀律師事務所並加蓋公章,右上角還有「【青銀刑字第201600293】」字樣。
到法院調卷後,王潤生很快有了判斷:「我第一反應是,整個案子的偵查情況比較模糊,21萬的非法經營數額不太清楚。別的沒有疑點。」
在王潤生看來,這樣的案子並不復雜,偵查機關早把各種證據准備好了,非常清晰,自己不用再去調查取證。他甚至在開庭前就預測出了一審結果。因為王力軍收購的玉米都賣給了糧庫、澱粉廠等正規銷售渠道,「
沒有賣到黑道上」,非法經營數額雖然高達21萬,但實際獲利只有6000元,「所以我預計他能判緩刑」。
王力軍從王潤生處也曾得到同樣的信息:你這個罪名應該能認定,我不可能承諾給你辯得無罪,只能給你爭取緩刑。
根據臨河區法院筆錄,2016年4月5日一個多小時的一審庭審中,辯護人王潤生的話很少。他對起訴書指控的犯罪事實及罪名無異議,法庭調查時無發問,對公訴人出示的十多組證據無異議,辯方也無證據出示。
質證時,公訴人提到臨河區糧食局、臨河區工商分局開具的王力軍無經營資質證明時,王力軍忍不住說道:「我沒有辦證資格,只有固定場所才給辦證。」辯護人王潤生依然無異議。
法庭辯論階段,辯護人王潤生說得也不多。他說:「被告人是無意中觸犯了刑法,不是故意犯罪,犯罪後主動投案自首,有自首情節,收購的玉米都賣給了正規渠道,獲利數額較小,請求法院從輕判處。」
當被問到有無新的辯論意見時,辯護人王潤生又說:「王力軍無意識犯罪,希望法庭從輕處罰。」
現在回想起來,王力軍只記得王潤生說過:無意識犯罪。「他基本上就說了這5個字,花了5000塊錢就買了這5個字。」
「無證收購玉米案」曝光後,引起輿論強烈關注,尤其是質疑糧食收購資格審批和市場經濟下的管制。
2017年2月13日的再審,是另一種場面。辯護人是從北京來的律師王殿學、張雪峰,兩人自願為王力軍提供法律援助。律師對檢方證據的真實性、關聯性提出多次質疑。比如,王力軍親戚楊某認為王的行為屬於犯罪的
證言,律師認為這與本案無關。
「無證收購玉米案」一審回溯: 查不到的律師和律所
2017-02-16 10:19 法治
我要報錯
評論 .
.
..
.
「說王力軍無證收購玉米,根據的是《糧食流通管理條例》。而該條例在2016年2月進行了修訂,不再要求農民個人必須取得糧食收購資格。」王殿學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2017年2月11日,南方周末記者在二所的辦公室里與王潤生進行了一番對話。當記者提到一審開庭前《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已修訂時,王潤生反問:那是判決以後的事情了吧?
「修訂是在開庭前兩個月,你當初想過從這個角度給王力軍辯護嗎?」
「我想過,我也說過。法官不採納。」
「別人收糧食咋沒事,別人大部分都有證,或者掛靠在某一個有糧食經營許可證的公司。」王潤生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法律上來說我不能做無罪辯護吧?《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在那放著呢,還有法律規定,所以
我只能做罪輕辯護。就這么簡單。最後給他判了緩刑。」
一審時,王力軍的一切訴求就是不進監獄,讓他能夠回家種地。王潤生說,王力軍對緩刑的結果很滿意,沒有上訴。但最高法院經過審查後,指令再審。王殿學認為,最高法院主動要求再審的情況十分罕見。
王力軍說:現在才知道我這就不應該判有罪。要是早知道,我就上訴了。
王潤生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是青島人,青島大學法律系畢業;在青島的山東青銀律師事務所、內蒙古巴彥淖爾市148法律服務二所兩頭兼職。據他介紹,青銀所有十幾名律師。
中國裁判文書網共收錄「山東青銀律師事務所」律師參與代理、辯護的12件案件,其中,內蒙古9件、甘肅2件、福建1件,裁判起止時間為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
上述青銀所參與的案件,全部由王潤生、陳正勃代理。裁判文書網上查不到該所其他律師代理的案件。
王潤生以青銀所律師身份出現了9次,某交通肇事案為刑事案件,其他皆為民事案件。陳正勃以青銀所律師身份出現了3次。
王潤生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二所十幾名工作人員中,有三名律師,除了自己,還有王飛、鄔瑞。巧合的是,二所也有一名工作人員叫做陳正勃。南方周末記者詢問陳正勃是否也為青銀所律師,王潤生給予了肯定的答
復。
律師執業證顯示,2015年5月18日山東省司法廳向王潤生發證。據他介紹,2001年他從山東到內蒙,一直在做律師的行當,2002年取得律師資格。
南方周末記者在山東省司法廳官網「山東省司法行政網」上查詢,結果顯示並無「山東青銀律師事務所」。
記者再分別輸入王潤生的姓名、律師執業證號、法律執業資格或律師資格證號,均顯示「暫無符合條件的數據」。陳正勃的信息同樣查不到。
但若換成其他山東律師,只需輸入姓名、證件號等任一項,即可顯示結果。即便是2016年因故未通過年檢的律師,也能查到相關信息。
內蒙古司法廳官網也查不到王潤生與陳正勃兩名律師。
對此,王潤生回應稱,律所為什麼查不到,他不清楚。至於他本人的律師執業證,或許因為2016年回山東注冊時因事耽擱了,「原本應該5月注冊,我7月才去,已經注冊完了。可能因為這個把我漏報了,沒有上網。
」
王潤生還說,「他(陳正勃)估計現在也查不到,他和我一塊去注冊的,也是注冊晚的。注冊得晚,估計系統就不報了。」
南方周末記者通過山東高院的關系向山東省司法廳查詢,得到的結果也是,沒有「山東青銀律師事務所」,沒有律師王潤生、陳正勃。記者又通過青島市司法局的內部渠道查詢顯示,查不到青銀所。
對於是否存在系統登記疏漏的情況,南方周末特約撰稿人向山東省律師協會考核監督部咨詢,答復是:不可能。只要他拿了執業證,司法行政網上肯定就有他的登記。
山東省司法廳律師管理處資質管理科給南方周末記者的答復是:山東省司法行政網是實時更新的,如果在這個網上查不到,那就可能沒有這個人。
該查詢系統還提示,2009年全國統一換發律師證後,執業證號以「137」號段開頭;此前的「150」號段執業證號不作為律師身份的證明,致電才可查詢。王潤生的執業證號為「137」號段。
一名知情人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巴彥淖爾市磴口縣法院的工作人員曾告訴他,網上查不到青銀所,「但這么長時間了,一直沒人把它當事」。
二所與臨河法院不過幾十米遠。王潤生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他與「無證收購玉米案」一審的兩名法官都相識,「有時候他們法院印不了東西,偶爾過來印印東西」。
2016年7月,「無證收購玉米案」經媒體報道引發全國熱議。王潤生當時還很納悶:咋就傳出去了?他為此問過法官,法官說,案子被法院當做典型案例上網做了宣傳。「後來又再審,我感覺他(法官)這是搬起石頭
砸自己的腳。」
裁判文書網顯示,王潤生還以巴彥淖爾148協調指揮中心法律服務所、法律服務二所法律服務工作者身份,在內蒙古代理民事、行政案件33件,判決起止時間為2013年11月至2016年12月。
從時間上看,王潤生交互使用著律師、法律工作者兩個身份。
對於專職律師是否可以在法律服務所任職,上述山東省司法廳及律協兩機構的答復一致:不行。「專職就是這個意思,要不怎麼叫專職律師呢?」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簡稱「法工」)是在上世紀70年代末萌芽、80年代發展起來的職業。彼時,中國的律師制度尚不完善,律師奇缺,為了填補農村、城鎮的法律服務空白,一支特殊的法律人隊伍建立起來。
「他們是特殊年代的產物,」巴彥淖爾市司法局一名工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很多法工都是退休的公檢法人員,而最近十幾年,過司法考試的做律師去了,有些歲數大的干不動了,巴彥淖爾的法工只出不進越來
越少,現在還有一百多人。
沒有通過國家司法考試的法工,多在基層法律服務所、鄉鎮法律服務所或司法所執業,手裡拿的是《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
據上述工作人員介紹,與律師相比,法工執業受到三大限制:只能接當地人的案子,「好比你是臨河的法律工作者,當事人必須也是臨河的」;報酬標准參照司法部針對法律服務工作者的規則,與律師收費完全不同
;不能從事刑事辯護。
然而,三條老規矩,有兩條早已被時代淘汰。比如,法工的收費標准已突破司法部的硬性規定,「不然連調查取證、開庭的車馬費都不夠」;實際接案時,也會有人打破地域方面的限制,基本沒什麼人會管。
唯一剩下的,便是不能為刑事被告人辯護。上述工作人員說:這是一刀切,絕對不允許,只有律師才能接刑案。
盡管如此,南方周末記者還是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查到了兩份刑事判決書,陝西丹鳳縣、貴州黎平縣的法律服務工作者,分別成為故意傷害案、危險駕駛案中被告人的辯護人。
會不會是當地律師稀缺由法工頂上?上述工作人員解釋,如果某個地方律師特別稀缺,國家會調配一部分律師去進行法律援助。這樣的事,巴彥淖爾就有過,從市區臨河調律師到相對偏遠的烏拉特中旗接案。
在臨河法院旁邊、二所斜對面,還有另外幾家法律服務所。一個房間里,一名四五十歲的女性法工正為來訪者解答與離婚相關的問題。她的名片上印著「法律本科」及資格證號。
當南方周末記者詢問,這是什麼資格證號時,她說,「就是我們工作用的證」。那是律師?「不是,我們和律師的區別就是不能代理刑事案件。」至於是否通過國家司法考試等,她隻字未提。
在許多法律專業人士眼中,法工的地位非常尷尬,「只能吃律師吃剩下的」。尤其在城市,提到法律、打官司,大家第一想到的都是律師。
「大概90%的人不知道還有法律工作者這么個職業,」上述巴彥淖爾市司法局工作人員說,他們碩果僅存的服務市場,絕大部分都在農村、鄉鎮等地區。
因為「無證收購玉米案」,眾多媒體趕來采訪王潤生。「記者來都是先找我,再找他(王力軍)」。不過,他曾拒絕了內蒙古電視台的采訪;當一名報社記者希望與他合影時,他同樣婉拒,「我不想出名,我就是平
民老百姓出什麼名?我就想平凡地生活。」
(南方周末實習生席莉莉對本文亦有貢獻)
Ⅳ 法律服務所與法律事務所有何區別
法律服務所有半官方性質,一般有縣區司法局主辦,工作人員可以沒有律師執業證。當然代理版案件是必須有律權師執業證的。他們的工資一般是財政撥給。
律師事務所則是自負盈虧的法律服務機構,財政不撥給資金。除了財務和辦公室人員,幾乎都有律師執業證。
Ⅵ 法律工作者在法律服務所有什麼職責
法律工作者在法律服務所的職責:
1、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和規章,以事實為根據,回以法律為准繩答,嚴格依法辦事,自覺維護法律尊嚴與社會正義
2、應當盡職盡責,努力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接受當事人和社會的監督。
3、遵守由基層法律服務所統一收案、統一委派、統一收費的規定
4、當依照有關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
法律工作者執業范圍除不得辦理刑事辯護案件外,其它業務范圍與執業律師范圍區別不大。
Ⅶ 基層法律服務所在哪啊
1、「基層法律服務所在哪啊?」:法律服務所由當地司法局主管,一般是設內到鄉鎮和城市的容各區。
2、「它一般開在什麼地方」:一般會設到鄉鎮(或區)的政府所在地附近。
3、「門口掛什麼招牌啊」:當然是XXX區法律服務所的牌子了。
4、如果想知道具體哪一區的法律服務所的地址,可以撥打當地司法局的電話詢問。
5、提醒一聲:法律服務所的服務人員並不都是有律師資格的,業務水平可能不如正式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專業,需要您自己注意。
Ⅷ 法律服務所工資待遇怎麼樣
決定你待遇主要有這些,第一,你接案件的數量,第二,你結案件的類型,第內三,你接案件的容標的額。不同的案件不同的收費,你要生活過的好,除開和公檢法機關都熟悉之外,還要在外面認識一些大老闆,這樣你接案件的的數量就自然而然的增加多了,尤其是和公檢法的關系,一定要搞好。另外,你接案件的類型也有不同的收費,刑事案子是5000-8000,民事案件就更兼涉案標的額來計算了,你要是一年能接幾個上千萬標的額的案子,你就可以很瀟灑的過一年了,當然,這些案子都不是那麼好打的,往往需要幾個人一起搞。最後就是,你要發財,就得打民事官司,因為這樣來錢快,但同時你也很辛苦。我們的話給你提供參考,希望可以小小的幫助你一下,但是路怎麼走,你自己看吧。
Ⅸ 法律服務所的業務范圍
法律服務所的業務范圍非常廣泛,除不能辦理刑事訴訟案件外,幾乎可以涉足律師事務所的全部業務范圍,總體來說有八大類:
(1)應聘擔任法律顧問:擔任本轄區的鄉鎮、街道政府及其各行政管理部門、村民委員會、鄉鎮企業、事業單位、農村承包經營戶、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個人合夥組織及公民的法律顧問;
(2)代理參加民事、經濟、行政訴訟;
(3)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審查合同、協議、章程等法律服務文書,參與協商和談判,參與協調、仲裁活動,申請行政復議,代理合作、擔保、分家析產等單項民事、經濟法律事務等;
(4)主持調解糾紛、經濟、勞動爭議、生產經營性糾紛及具有財產利益性質的民間糾紛;
(5)解答法律咨詢:解答法律問題、各項具體法律事務的方法和途徑及政策咨詢;
(6)代寫法律事務文書:訴訟法律事務、非訴訟法律事務及其他有法律意義的文書;
(7)協助辦理公證:協助開展證前服務、辦理公證申請、辦證過程中的有關事項及證後服務;
(8)辦理鑒證:在積極開展協辦公證業務的基礎上,應當事人的申請,可以對一些內容單一、權責明確、標的額小、履行期短的協議或合同給予審查和證明,並監督協議或合同的履行;
(9)協助司法助理員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和其他有關業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