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張蓉律師

張蓉律師

發布時間: 2022-01-15 03:09:47

❶ 我生完小孩後,胸部就下垂了,有什麼方法可以補救嗎

可以去專業的整形醫院讓醫生幫您檢查下的,根據你的情況專家會告訴你手術的治療方案的,聽說嘉華還不錯,可以去看看

❷ 14歲少女討薪跳樓為什麼沒消息了

風波過去了唄

❸ 湟源縣人民法院李世燕刑事判決

以下摘轉於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書網:

青海省湟源縣人民法院


事 判 決 書

(2015)源刑初字第72號

公訴機關湟源縣人民檢察院。

被告人李世燕,女,漢族,無業。

辯護人張蓉,青海匯元律師事務所律師。

湟源縣人民檢察院以源檢公訴刑訴(2015)63號起訴書指控被告人李世燕犯詐騙罪,於2015年11月13日向本院提起公訴。本院受理後,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湟源縣人民檢察院指派代理檢察員吉後毛吉出庭支持公訴,被害人孟某甲、李某,被告人李世燕及其辯護人張蓉到庭參加訴訟。現已審理終結。

湟源縣人民檢察院指控,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被告人李世燕冒充湟源縣李某甲等領導幹部的親屬及青海省建設廳工作人員,以投資龍羊峽硬化路工程、倒賣西寧市道路護欄工程、平安縣填土工程標書、平安縣高速公路護坡工程的標書為由騙取孟某甲10.8萬元;騙取蘭某某21萬元;騙取李某15萬元。被告人李世燕共計騙取46.8萬元。所得贓款現已全部揮霍。

針對上述指控,公訴機關向法庭出示了相關證據,並認為,被告人李世燕採取虛構事實的手段實施詐騙,騙取金額達46.8萬元,屬數額巨大,其行為已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之規定,應當以詐騙罪追究被告人李世燕的刑事責任。建議對被告人李世燕在有期徒刑五年以上至十年以下間處罰。

被告人李世燕辯稱,對於公訴機關指控的蘭某某、李某的事實部分均認可,但從孟某甲處拿的錢已被孟某甲拿走,不予承認;自己未捏造事實,無主觀故意,請求對其減輕處罰。

辯護人提出,從李世燕和孟某甲之間銀行轉帳流水記錄無法證明李世燕曾從孟某甲處騙取52.6萬元款項,且被告人李世燕、被害人孟某甲及其父親孟某乙在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及庭審中的多次陳述中關於給李世燕借款的次數、金額、支付方式、數額構成等內容說法不一,缺乏一致性,故僅憑一張借條不能認定此款項事實存在,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李世燕騙取孟某甲10.8萬元事實不清,證據不足;被告人李世燕自願認罪,案發後如實供述,有悔罪表現,且系初犯、偶犯,請求對其從輕處罰。

經審理查明,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被告人李世燕冒充湟源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李某甲等領導幹部的親屬及青海省建設廳工作人員,以投資龍羊峽硬化路工程、倒賣西寧市道路護欄工程、平安縣填土工程、平安縣高速公路護坡工程的標書為由騙取蘭某某21萬元;騙取李某15萬元;騙取孟某甲2萬元。被告人李世燕共計騙取38萬元。所得贓款已全部揮霍。

上述事實,由經法庭質證、認證的下列證據予以證明:

(一)關於被告人李世燕騙取被害人蘭某某21萬元的證據:

1、中國農業銀行金穗借記卡明細對帳單、銀行卡取款憑條、農行湟源縣東郊分理處《證明》、李世燕農行明細表,證明2014年11月9日,蘭某某從其銀行卡內轉存22萬元給李世燕的銀行卡內,2014年12月20日李世燕向蘭某某轉賬返還2萬元的事實。

2、借條,證明2014年11月9日李世燕向蘭某某出具23萬元借條的事實。

3、被害人蘭某某陳述,證明其通過李某認識李世燕,李世燕自稱是青海省建設廳會計,父親為縣領導李某甲,乾爹是青海省政府的一個主要領導。2014年11月9日,李世燕稱需要23萬元錢購買西寧市道路護欄工程的標書,許諾一個星期後將標書倒賣還本金23萬並分7萬元紅利。其信以為真並找李世燕的男友李某擔保後,向李世燕的農行帳號轉出22萬,11月9日當天給付現金1萬,共23萬。李世燕出具23萬元的欠條一張。年前還了2萬元,還差21萬元的事實。

4、證人李某證言,證明2014年11月李世燕稱購買工程標書急需用錢,承諾倒賣出去後支付高額利息,向蘭某某借款23萬元,其在借條上簽字擔保,蘭某某當時將現金1萬元給了李世燕,其餘22萬元不知如何給付的事實。

5、被告人李世燕供述,證明2014年10月某日,其通過男友李某認識蘭某某後,對蘭某某稱其在省建設廳當會計,要買平安填土、平安高速公路護坡兩個工程的標書,需借23萬元,兩人以五分利商量後,蘭某某將錢轉賬到其卡上,其出具23萬元的欠條一張。已還3萬元,還欠20萬元。李某告訴過蘭某某其是李某甲女兒的事實。

(二)關於被告人李世燕騙取被害人李某15萬元的證據:

1、中國農業銀行借記卡明細,證明李世燕卡號中2014年8月27日現存5萬元;2014年8月27日現存10萬;2014年8月31日付某某存入1萬;2014年9月3日轉存2萬的事實。

2、中國農業銀行陝西分行客戶通知單,證明2015年8月27日被害人李某的哥哥李某乙從中國農業銀行陝西分行向李世燕的帳戶中分五次共存入現金5萬元的事實。

3、建設銀行青海省分行個人信息查詢單,證明孟某甲的帳戶於2014年10月27日轉給李某乙3萬元的事實。

4、被害人李某陳述,證明其與李世燕於2013年11月通過微信認識後開始戀愛,李世燕自稱是縣委領導李某甲的女兒,在青海省建設廳上班,母親是民政局主要領導,乾爹是青海省副省長張某甲。2014年8月底,李世燕稱通過單位取得一個海南州人行天橋工程項目,讓其合夥並按投資比例分錢。其從父親李某丙處借10萬、哥哥李某乙處借5萬、朋友蘇某某處借2萬、戰友付某某處借1萬,於2014年7、8月份讓家人和朋友直接將錢轉到李世燕的農行卡,李世燕被抓之前從孟某甲處借3萬元後還給了其哥哥李某乙。李世燕經常在西寧的王府井購買衣服的事實。

5、證人李某丙證言,證明2014年7月22日,其兒子李某探親期間李世燕以李某女友身份隨同回西安探親,自稱在西寧市城建部門工作,父親為湟源縣副縣長李某甲、母親為湟源縣民政局主任。後李世燕以在青海省海南州承包工程為由騙取其10萬元,其於2014年8月28日左右匯入李世燕帳戶內。中途李世燕又以工程款周轉不開為由,向李某的同學蘇某某騙取2萬元,匯入李世燕帳戶內,共計12萬元的事實。

6、被告人李世燕供述,證明2014年8月,其利用道聽途說的海南洲人行天橋工程,騙李某說該工程系其通過單位青海省建設廳取得,讓李某與其合夥做此工程,工程結束後,按投資比例分紅。李某向家人朋友借了15萬元後交給其作為工程的投資。後從孟某甲處借了3萬元還給了李某的事實。

(三)關於被告人李世燕騙取被害人孟某甲2萬元的證據:

1、中國農業銀行卡交易明細單,證明2014年11月20日孟某甲帳戶中轉存18萬元,2014年11月20日向李世燕卡號轉支18萬元的事實。

2、收條,證明被告人李世燕於2015年2月14日向孟某乙(孟某甲父親)還款30萬元的事實。

3、李世燕借條:證明2014年12月9日李世燕借孟某甲人民幣14萬元的事實。

4、被害人孟某甲陳述,證明2014年10月通過李某認識李世燕並給她借過97000元錢,已還。2014年11月,李世燕以在龍羊峽做硬化路工程項目,需要52萬,承諾完工後多給些回報騙其投資30萬,其從張某乙給的卡上轉了18萬存到自己農行卡上後,次日將這18萬轉到李世燕農行卡上,張某乙還將10萬現金給其後,其當場將10萬給了李世燕。後面又給李世燕2萬,共30萬。後李世燕說錢不夠又借5萬元現金。2014年11月左右李世燕第二次以西寧道路護欄工程名義借14萬,通過轉帳方式從自己農行卡上轉了一部分。1萬多轉到李世燕提供的(持卡人名字不記得)別人建行卡上。後李世燕又借了3.6萬元。以上總共526000元,已還30萬元的事實。

5、證人張某乙證言,證明2014年10月孟某甲將李世燕介紹給其稱她是縣上領導李某甲的女兒,有一個龍羊峽的硬化路工程,讓其投資35萬元,後因其沒時間干工程,就借給孟某甲35萬元,讓他自己去投資,孟某甲承諾支付其利息5萬元。當時李世燕自己也稱她是李某甲的女兒。2015年2月初孟某甲還了35萬元,因孟某甲被李世燕欺騙,答應的5萬元利息只給了3萬元。2014年11月,李世燕稱急需用錢,其分兩次借出19萬元,第一次給了現金4萬元,第二次往李世燕的農行卡上轉了15萬元。2015年2月初,李世燕還本金4萬及利息1萬共5萬元,過年前一個叫李某丁的人自稱是李世燕的父親,償還其餘的15萬元,其才知道她不是李某甲的女兒的事實。

6、證人孟某乙證言,證明2014年11月份,其兒子孟某甲稱他們單位武警中隊司務長的女朋友有個工程想與孟某甲合作。後其讓孟某甲將那名女子帶到家裡後,那名女子稱她叫李世燕,是湟源縣城人,青海省建設廳會計,她父親是李某甲,龍羊峽有個硬化路工程想自己掙點錢,讓其投資25萬元,三個月後可以賺15萬元。因其聽著不對,當時沒明確答復。並對孟某甲說此事賺得太多要小心。但直到2015年1月份,孟某甲被人逼債無法償還才告訴其從張某乙處借了30萬元後給了李世燕。後經其催要,李世燕以各種理由推託,期間讓一個自稱是她爸爸李某甲的男子接電話進行搪塞,後其打聽到李某甲根本沒有女兒後將李世燕揭穿。李世燕共騙走孟某甲52.6萬元,報案前已還30萬,還差22.6萬元。當時孟某甲和李世燕的30萬元錢有10萬的利息,李世燕給孟生虎打了借條的事實。

7、證人李某丁證言,證明其系李世燕父親,李世燕無固定工作,自稱在西寧幼兒園任教,每月工資一千餘元。李世燕從未有過一個在生物園區擔任領導職務名叫李燕的干媽,李世燕騙別人錢後,其從親戚處借錢後代李世燕向孟某甲還30萬元,還差十幾萬元,向張某乙還15萬元,已還清,除此還差蘭某某20萬元、李某15萬元。李世燕從未往家裡購買過貴重物品的事實。

8、被告人李世燕當庭供述,證明孟某甲知道其有工程後,准備投資,並向張某乙說好要借30萬元。第二天因孟某甲要去訂車,已將3萬元錢拿走,張某乙只給孟某甲打了27萬元。後因差5萬元,其和孟某甲又向張某乙借了5萬元現金後存到了孟某甲的卡里。孟某甲訂上車後將5萬元打到其卡里,其刷卡交了孟某甲買車的定金。後孟某甲還高利貸、給他舅看病、車上加油都是用的這些錢。半個月後,孟某甲提出他叔叔要幹活,需要工程上的標書,其便稱自己有一個西寧市護欄工程的標書,讓孟某甲給其所差16萬元,幾天後孟某甲給其15萬元後,其向孟某甲出具包括利息1萬元共16萬元的欠條一張。後來孟某甲的父親知道此事後,讓其向孟某甲一次性出具欠條的事實。

(四)本案其他事實方面的證據:

1、報案材料、110警情信息、受案登記表、到案經過,證明公安機關接到孟某乙、蘭某某報案後,將被告人李世燕傳喚並刑事拘留的事實;

2、戶籍證明,證明被告人李世燕住所地、年齡、身份情況;

3、辨認筆錄,證明案發後證人張某乙、張某丙辨認李世燕照片的事實;

4、西寧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科技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證明》,證明該單位並無李燕的事實。

5、《證明》,證明李世燕自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在西寧宏圖培訓中心擔任臨時劍橋英語代課教師,每月工資1500元,自2009年3月至2010年7月在湟中縣總寨鎮清水河小學任臨時語文代課教師,每月工資800元的事實;

6、青海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人事處《證明》,證明李世燕從未以正式職工或臨時聘任形式在該廳工作過的事實。

7、西寧市房地產交易中心、湟源縣車輛管理所《證明》,證明李世燕無產權、無機動登記信息的事實。

8、青海省高等級公路建設管理局、海東市平安區住房建設和環境保護局、西寧市城北區、城中區、城西區、城東區建設局、共和縣交通局、共和縣發展和改革局中標通知書、證明,證明2014年至今無平安高速公路護坡工程、海南州過街天橋項目,廣東湛江建築工程有限公司從未在青海省高等級公路建設管理局、海東市平安區住房建設和環境保護局、共和縣交通局承攬過任何工程項目;西寧市主次幹道人行道護欄修建和維修工程從未承包給李世燕的事實。

9、消費明細、《證明》,證明李世燕所持王府井百貨中心VIP鑽石卡內自2014年3月4日至2015年1月31日消費共計571373.4元;僅2014年8月1日至2015年1月31日間消費達40萬余元;李世燕所持會員卡自2013年11月12日至2015年1月30日在西寧市頂藝理發店消費33561元;所持會員卡自2014年4月25日在西寧市城中區慧卿卿莎生活美容院通過面部、身體護理共消費28068元的事實。

10、扣押清單、刑事照片,證明李世燕用贓款消費購買的高檔衣物、手飾、手錶、化妝品已被公安機關扣押並隨案移送;

11、證人李某甲證言,證明其系湟源縣人大主任,家裡只有一個兒子,無女兒,亦不認識李世燕的事實。

12、證人陳某某證言,證明李世燕經常乘坐其計程車,曾稱她父親是縣上的領導,乾爹是省上的領導,她本人在青海省建設廳上班,並以錢全押在了工程上,需要裝修海湖新區房子或新的工程要招標為由向其借款13.5萬元,已還12萬元,尚欠1.5萬元,其從未向李世燕借過錢。2014年4月份至8月份,其經常將李世燕從湟源拉到西寧中心廣場旁邊體育館停車場,每次她都說要去青海省人民政府找她乾爹取東西,2-3個小時後回來,每趟運費150元的事實。

13、證人張某丙證言,證明其系王府井百貨A館卓雅專櫃店長,2014年10月份因李世燕經常在該店消費約七、八萬元。李世燕自稱在省政府上班,平時自己搞一些工程,2014年11月其向李世燕墊付了衣服錢5800元,從未向李世燕借過錢的事實。

14、證人塗某某證言、通話錄音,證明其於2013年在融祥源小額貸款公司(現已注銷)任職,2013年底李世燕自稱在做工程從其公司貸款5萬元,並支付了一個月利息,後多次聯系李世燕還款時,剛開始李世燕接電話並支付超期利息,2015年元月份起聯系不上她本人。其從未乾過與建築工程有關的生意,未與李世燕合夥做過生意,亦從未跟李世燕提到過跟工程有關的事情。其也沒有一個姓趙的姐夫的事實。

15、證人趙某某證言,證明其系廣東湛江市建築工程集團公司青海分公司的經理,未聽說過平安填土工程、海南州人行天橋工程、西寧市道路護欄工程、龍羊峽硬化路工程,不認識李世燕、塗某某的事實。

上述證據,均經庭審示證、質證,證據來源合法,內容客觀真實,證據間能相互印證,符合證據的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本院均予採信。

對於公訴機關提交的2014年11月20日李世燕向孟某甲出具的10萬元借條,因被告人及其辯護人對該證據持有異議,且無其他證據予以印證,不予認定。

對辯護人提交的載有2015年1月18日孟某甲欠李世燕19萬元加利息22萬元的借條一張,被害人對其真實性持有異議,且經本庭釋明後被告人未提出鑒定申請,亦無其他證據予以印證,故不予認定。

針對公訴機關、被告人及辯護人關於被害人孟某甲被詐騙的數額意見,本院綜合評判認為:被害人孟某甲在公安機關及檢察機關的陳述中對於第一次被騙30萬元構成、支付方式等的陳述前後並不一致,且其父親孟某乙筆錄中有:當時孟某甲和李世燕的30萬元錢有10萬的利息,李世燕給孟生虎打了借條的相關證言,經過核對公安機關已調取的被害人孟某甲及被告人李世燕案發期間所使用的相關銀行賬戶明細清單,亦無法完全證實被害人孟某甲已將30萬元錢全部給了李世燕。李世燕向孟某甲出具的10萬元借條,被告人及辯護人當庭予以否認並提出孟某甲欠李世燕的錢,故對於孟某甲是否實際將借條中記載的10萬元現金給了李世燕無其他相關證據予以印證。根據銀行帳戶明細可以證實孟某乙在第一次向李世燕轉帳支付了18萬元,被害人孟某甲及被告人李世燕在庭審中均認可第二次數額為14萬元並出具欠條,案發前已返還30萬元。綜上所述,被害人孟某甲陳述被詐騙的部分數額缺乏客觀證據支持,依據證據規則,應採納被告人李世燕的該節辯解意見,結合本案現有的客觀證據認定被害人孟某甲被詐騙的數額為人民幣2萬元。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李世燕詐騙被害人孟某甲10.8萬元的意見,本院不予支持。辯護人提出被告人李世燕詐騙被害人孟某甲的數額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不應認定的意見,本院亦不予採納。

本院認為,被告人李世燕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採用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他人現金38萬元,屬數額巨大,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公訴機關指控的罪名成立,予以支持。庭審中公訴人建議對被告人李世燕在有期徒刑五年以上至十年以下間處罰的意見成立,予以採納。被告人關於其未捏造事實,無主觀故意,請求對其減輕處罰的辯解理由,與查明的事實不符,且無相關法律依據,不予採納;辯護人關於被告人李世燕自願認罪,案發後如實供述,有悔罪表現,且系初犯、偶犯,請求對其從輕處罰的理由成立,予以採納。鑒於被告人李世燕當庭自願認罪,如實供實犯罪事實,應酌情從輕處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第五十二條、第五十三、第六十一條、第六十四、《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四款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人李世燕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七年零三個月,並處罰金300000元。

(刑期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2015年2月15日起至2022年5月14日止。罰金於本判決生效後三十日內繳納。)

二、隨案移送的贓物(詳見清單)予以沒收,上繳國庫。

三、被告人李世燕詐騙所得贓款380000元,予以追繳,並發還被害人。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接到判決書的第二日起十日內,通過本院或者直接向青海省西寧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書面上訴的,應當提交上訴狀正本一份,副本二份。

審判長祁曉春審判員胡永寬

人民陪審員孟昭勇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書記員劉堯

❹ 青海省西寧市建設局有沒有韓有福的購房合同嗎

摘要 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

❺ 萬州到響水的車費是多少

2008)渝二中法行終字第21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楊德明,男,生於1965年10月27日,漢族,住萬州區響水鎮萬民村1組31號,身份證號:512221196510273896。

委託代理人胡義松,重慶錦揚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託代理人朗勛財,重慶錦揚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重慶市萬州區道路交通運輸管理處(以下簡稱區運管處)。

法定代表人謝飛,處長。

委託代理人李先明,重慶渝萬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楊德明因道路交通運輸管理行政處罰一案,不服萬州區人民法院(2007)萬行初字第57號行政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後,依法組成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理,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查明,因原告所在響水鎮總角村和保合村有學生到萬州五橋職教中心上學,總角村黨支部書記張先芬便聯系原告,要求用原告的車輛運送,約定好每人交車費7元,原告同意。2007年8月24日7時,原告駕駛自己的渝F08569長安小客車從響水至五橋,在行至渝宜高速路(火車站後面)上時,被被告檢查發現,車上乘客7人。被告認定原告的行為構成無證營運,當場作出了《重慶市道路運輸案件現場筆錄和違法通知書》,並出具了《重慶市道路運輸管理車輛暫扣憑證》,扣押了原告的渝F08569小客車。

2007年9月14日,被告對原告作了行政處罰告知筆錄,主要內容為:因無證營運的違法行為,擬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的規定進行處罰,罰款叄萬元;原告有權提出聽證要求,如果要求聽證,應在被告知3日內向被告提出,問原告對告知事項是否提出陳訴、申辯,原告答否。同日,被告作出了渝交執萬運罰字[2007]1012號行政處罰決定書,因原告無證營運,給予罰款三萬元,並予以送達。原告在處罰決定書留底聯上批註「我自願放棄聽證」的字樣。原告當時交了罰款5000元,被告給原告罰款收據是面值為100元一張的定額罰款票50張。原告還向被告寫出書面申請:因家庭困難,申請緩交25000元。同時,被告發還了暫押原告的渝F08569長安小客車。

原審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第六十四條規定:未取得道路運輸經營許可,擅自從事道路運輸經營的,由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責令停止經營;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處違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2萬元的,處3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原告送學生去學校上學,與組織者張先芬約定每人收取車費7元,雖然在被告檢查時尚未收取,但有約定在先,車到目的地後,原告應該收取該車費。原告的行為構成無證營運。原告主張是無償運送,該主張與本案實際情況不符,本院不予支持。原告主張應在處罰告知後三日後作出處罰決定,被告在告知同日就作出處罰決定,其行為程序違法的問題。被告在處罰前,向原告作了行政處罰告知筆錄,該筆錄中告訴了原告有權聽證權利,原告以否定語予以答復,原告還在行政處罰決定書上寫有「我自願放棄聽證」字樣。該事實證明原告明確表示放棄聽證權利。被告在該行政處罰過程中,告訴了原告有聽證權利,而原告又明確表示放棄。原告主張被告沒有組織聽證就作出處罰決定而違反法定程序的理由不成立,本院不予支持。根據《中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判決維持被告重慶市萬州區道路交通運輸管理處2007年9月14日對原告楊德明作出的渝交執萬運罰字[2007]1012號行政處罰決定;案件受理費50元,由原告負擔。

上訴人不服該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稱,一審法院採信證據不當,對關鍵證據攝像資料沒有進行質證,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上訴人沒有收取車費,其行為不構成非法營運。被上訴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時剝奪了上訴人的聽證權利,違反法定程序,並且被上訴人對上訴人行為的調查、行政處罰的執行亦違反法律規定。請求撤銷被上訴人作出的渝交執萬運罰字(2007)第1012號行政處罰決定;一、二審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負擔。

被上訴人辯稱,一審中,被上訴人提供的現場調查筆錄證明了上訴人收取車費的情況,其認定上訴人的行為構成非法營運的事情清楚,證據充分。上訴人在行政程序中已經放棄了聽證權利,被上訴人沒有舉行聽證不違反法律規定。被上訴人對上訴人的檢查、調查符合法定程序。被上訴人執行行政處罰沒有實行罰繳分離不影響行政處罰的效力。

一審中,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提供以下證據:1、被告於2007年8月24日對張先芬、覃彩良作的案件調查筆錄,證明楊德明無證營運的事實成立; 2、被告2007年8月24日作出的《重慶市道路運輸管理暫扣憑證》;3、被告2007年8月24日向原告作的《重慶市道路運輸案件現場筆錄和違法通知書》;4、2007年8月24日,被告執法人員現場對原告無證營運進行查處的攝像資料,證明原告違法事實成立,被告執法人員檢查合法;5、2007年9月14日被告向原告作的《重慶市交通行政執法行政處罰告知筆錄》;證明被告依照法定程序告知原告對擬作出的處罰享有聽證的權利,也證明原告當場自願放棄聽證的事實;6、2007年9月14日渝交執萬運罰字[2007]1012號行政處罰決定書及送達回證;該決定書存根聯有原告自己寫的「我自願放棄聽證」字樣,再次證明原告放棄聽證權利;7、楊德明2007年9月14日寫的申請書,內容為「我是渝F08569小長安車車主,因家庭困難,申請緩交25000元。原告提供了以下證據:1、原告楊德明的身份證、駕駛證;2、處罰單據,被告向原告收取罰款5000元,出據了100張面值為50元的定額罰款票據;3、響水鎮政府的證明,證明了響水的總角村是交通不便的山區貧困村,現有貧困學生12個,由於該村邊遠,交通不便,由政府和村委組織車輛(車牌為渝F08569和渝AF7203),2007年8月24日,由張支書帶隊護送去五橋職教中心上學,該車沒有向學生收取任何費用;4、證人張先芬的證言:我是響水鎮總角村的黨支部書記,因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找到我的老表(指原告)幫忙護送,原告同意,只是說過路費由我交,2007年8 月24日,我們的車到高速路口,被運管所的同志將車攔下,運管所的人問我收車費沒有,我回答每個人收7元,但他們沒有問車費收去干什麼,本來一人收7元錢是為了交過路費,造成運管所同志誤會。5、證人覃彩良的證言:我是一個困難戶,原告沒有向我要錢,張先芬支書說要給過路費和生活費,我也沒有錢給。6、證人張德超的證言:8月24日我從響水到五橋職教中心送小孩上學,張先芬支書通知我去趕車,沒有給錢。

原審對以上證據審查認為,被告於2007年8月24日調查的證據均具有客觀性,證據的來源和形式合法,與本案有關聯,予以認定。原告提供的響水鎮政府的證明,不足以對抗被告依法對張先芬、覃彩良調查所證實的事先與楊德明約定收取車費的事實;證人覃彩良的當庭陳述,因與被告事發當時現場調查的事實不符,本院採信被告調查筆錄證明的事實;證人張先芬當庭所稱每人收取7元車費用於交過路費與被告現場對其調查陳述不一致,本院不予採信;證人張德超的證言,證明原告沒有對其收取車費,也與被告調查認定的事實不符,本院不予採信。

以上證據隨案移送本院,經審查,被上訴人提供的攝像資料是因法庭設備不完善的客觀原因無法在庭上出示,但上訴人一方在庭下觀看了該攝像資料原件的內容。經法庭核實,該證據客觀反映了被上訴人對上訴人進行檢查、調查的現場情況,本院對該證據予以確認。一審對其他證據的分析採信正確,據此認定的基本事實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在於:一、上訴人的行為是否構成非法營運;二、被上訴人作出的處罰決定是否違反法定程序。對此,本院確認如下:

一、上訴人的行為構成非法營運行為。首先,上訴人沒有取得道路運輸經營許可。其次,根據查明的事實,上訴人與組織者張先芬有約定向運送的乘客每位收取7元費用。雖然,該費用的價格低於正常的車費價格,即用於交納過路費和油費,體現了上訴人對親戚張先芬送「留守兒童」上學的照顧,但不能以此否定上訴人行為的違法性。因為,如果允許自用車輛以收取油費等成本費用的形式從事道路運輸活動,不僅將擾亂正常的道路運輸管理秩序,而且在乘客運輸這一有著較大風險性的活動中,不利於加強對乘客人身權益的保護。因此,上訴人在沒有取得道路運輸經營許可的情況下,實施乘客運輸行為並收取相關費用,構成非法營運。

二、被上訴人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不屬於違反法定程序應予撤銷的行政行為。首先,被上訴人是在高速公路出口處的收費站外面開展執法檢查,其檢查、調查程序不違反不得在高速公路上攔截檢查行使的車輛的法律規定。其次,雖然被上訴人沒有舉行聽證,但由於上訴人在行政處罰決定書上的簽字表明有放棄聽證的意思表示,因此,被上訴人在告知上訴人聽證權後,沒有等待上訴人有權要求聽證的3日期限屆滿,就在告知當日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不是對上訴人聽證權利的剝奪。不過,被上訴人的行為沒有充分保障上訴人在3日期限內自由行使其要求聽證的權利,應屬行政瑕疵。再次,被上訴人對行政處罰的執行沒有實行罰繳分離,因不影響行政處罰的效力,亦屬不符合法律規定的瑕疵行為。

綜上,上訴人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上訴請求本院不予支持。被上訴人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程序合法。一審判決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第(一)項的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上訴案件受理費50元,由上訴人楊德明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塗 平

審 判 員 陳克梅

審 判 員 唐 華

代理審判員 張建平

代理審判員 程鴻聲

二○○八 年 三 月 四 日

書 記 員 張蓉峽

❻ 誰能幫我多找出浦東律師事務所的地址

周浦就有,在老八樣那邊,東南路60號。

❼ 張姓,女,連姓三個字,陽歷2010年2月8日。

張慈雲 張寧成 張思潔 張芳春 張玉艷 張留丹 張園芳 張玉姬 張千子 張妍麗 張林丹 張意成 張文若 張翠霞 張蘭梅 張笑飛 張睿貞 張棟情 張朋溪 張辰嶸 張禕立 張葉萌 張法鴻 張金鳳 張淮央 張玉慧 張寬忻 張彩烊 張灤婼 張谷楠 張近洹 張珀茜 張煜亭 張薔前 張甘孜 張侑靜 張辛訓 張旨茜 張琳承 張澈鑄 張湘怡 張學廷 張蓉橘 張灤忻 張棹雁 張梓方 張奇佑 張沅環 張赫雨 張富暄 張泳笠 張楚度 張琇栓 張秀藍 張旭森 張錚晞 張翡銳 張凝怡 張奈郴 張汐圳 張澤熾 張綾木 張言洛 張富妸 張敏俠 張諾照 張芸博 張敏儒 張伶蘭 張瀏舒 張禕碧 張漾棋 張曉惟 張湘施 張瞬露 張銳佚 張樺元 張弨薇 張昶燁 張欣冰 張星忻 張羌娛 張藩緹 張昱蓉 張梓鴻 張柏筱 張珺嶸 張季佩 張羅韓 張崎根 張倬鷗 張嵇淇

熱點內容
後勤領導幹部學習准則條例心得 發布:2025-02-11 21:03:29 瀏覽:639
注冊公司後法律條文 發布:2025-02-11 20:02:13 瀏覽:835
浙江省水土保持條例宣傳 發布:2025-02-11 19:33:43 瀏覽:191
消費者權益屬於社會法嗎 發布:2025-02-11 19:29:40 瀏覽:14
廣東計劃生育條例2017 發布:2025-02-11 18:47:46 瀏覽:217
一個店鋪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2-11 18:05:14 瀏覽:830
教育法學案例 發布:2025-02-11 17:45:19 瀏覽:198
鎮公共法律服務 發布:2025-02-11 17:11:04 瀏覽:512
湖南省耒陽市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2-11 16:58:13 瀏覽:970
立水橋律師 發布:2025-02-11 15:58:04 瀏覽: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