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朱大勇律師

朱大勇律師

發布時間: 2022-01-15 03:27:03

① 百人狀告浙江大學集資糾紛案如何結論

鄭金都

案情簡介1992年10月4日和1992年12月30日,被告浙江大學下屬單位——浙江大學力學系工會委員會及浙江大學流體工程研究所分別在浙江大學校區內張貼「集資啟事」,面向浙江大學全校教職工和家屬進行集資,年利率分別為15%和15.5%。分別聲稱「資金使用經第三方調研評估確認可行」和「已委託民事法律問題專家對借貸人資信狀況、擔保人財產的可靠性和法律有效性進行了認真調研、咨詢和審查,認為借貸人投資方向正確,擔保及還貸可靠」。

因而得到原告賈吉柱等129位教職工及家屬的信任並分別向其出借繳款,獲其收據為憑證。一年到期後其仍繼續吸收原告的本金、本息一並轉存或新資金存入,如此一年復一年,一直到1997年底,原告借給被告下屬單位本金合計人民幣4512230元。1999年原告要求被告返還款項及利息遭拒絕,委託浙江六和律師事務所鄭金都等律師向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

原告訴稱:被告下屬單位在集資期間,1992年10月始至1992年12月止出具給原告的收據上面加蓋的是「浙江大學力學系工會委員會」的印章;1992年12月至1995年6月起換蓋的是「浙江大學流體工程研究所」的印章;1995年6月起又換蓋「浙江大學流體工程研究所工會福利基金會」的印章。盡管出具收據上加蓋的印章承前繼後換過兩次,但均屬被告單位的連貫行為。且被告在此期間,沒有根據國家有關文件採取終止集資和清盤的措施,致使集資過程一直延續長達五年之久,給原告造成了巨大損失,故被告應承擔集資這一連貫行為的民事責任。

被告辯稱:力學系工會及流體所確在1992年10月、12月,在校內張貼過「集資啟事」,期限為一年,但自1993年4月18日,其已發布《轉發(中國人民銀行對北京長城機電產業集團公司及其子公司亂集資問題的通報)的通知》,後即停止一切集資活動,並已清退一切集資款項。原告所述集資活動系原力學系職工魏某某私刻圖章,以流體所工會職工福利基金會(以下簡稱「流體所基金會」)名義所為,浙江大學從未設立過圖章所示機構,故非法集資系魏某某本人行為,與浙江大學無干係。且力學系集資活動發生在1992年、1993年,期限均已屆滿,原告集資活動發生在1997年,不具有同一性。另外,原告均為浙江大學教職工,長期在浙大工作、生活,應清楚知道浙江大學並無「流體所基金會」這一組織,校內多次傳達制止非法集資活動的各種通知,原告應知道集資非浙江大學行為,原告在他人高額利潤的誘導下,不顧學校三令五申,為蠅頭小利而冒風險,若由浙江大學承擔無異使原告因自己的過錯行為而獲利,既不合法也不合理,請求法院依法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爭議焦點

1.集資行為是個人行為還是職務行為;2.1992年至1997年期間的集資行為是否系連續行為;3.本案責任和過錯的認定問題。

審理判決

2000年5月25日,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1992年10月起,力學系工會、流體所在全校范圍內公開發布「集資啟事」並由此開始收取原告集資款屬實。力學系工會、流體所派魏某某負責集資工作,應對魏某某以單位名義收取、出借集資款的行為負責。浙江大學雖不是集資的主管人、批准人,也不是集資款的用錢人,但對校內集資活動的出現未及時明示禁止,應視為默認,且對下屬部門集資款的收取、出借持放任態度,對此亦有過錯。1995年3月,浙江大學發文禁止集資後,採取了一定的措施,力學系即通知魏某某停止使用公章繼續集資。原告系浙江大學教職工及家屬,對1993年至1995年浙江大學禁止集資的情況是知道和應該知道的,但未及時期滿退出,為追求高額回報,一次又一次轉資繼續參加集資,尤其是1995年原告繳款時發現收據上的印章已改變,對一個陌生的集資主辦單位,竟無一人去查問、證實,反而繼續追加投資額,由此造成的損失,過錯是明顯的。1995年浙江大學發文後,原集資負責人魏某某擅自使用刻制的虛構單位印章,繼續從事集資並大量吸收集資款的行為,無證據證明是力學系工會、流體所或浙江大學授權,應屬於其個人行為,這一行為是造成原告利益受損的直接原因。根據法律和金融法規的規定,本案集資行為因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屬無效民事行為。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民事行為被確定為無效後,當事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返還給受損的一方,有過錯的應賠償對方因此所受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於是判令以浙江大學1995年3月浙大發辦(1995)12號文件為屆,對在此前原告投入的集資款本金,一年後未實際提取,以後又繼續轉投入至1997年的,由浙江大學對其下屬部門的行為負資金返還責任,原告對自己過錯造成的利息損失自行負責。駁回原告主張1995年3月以後的集資行為造成損失的訴訟請求。

一審判決後,雙方當事人均不服,提起上訴。二審期間,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均撤回上訴。

② 浙江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有好多口碑很好的課,但總也上不完呀!希望畢業之前再打卡幾節!

1. 蘇德礦老師的微積分課

礦爺的課不必多說了,名聲在外,每次上課連地上都坐滿人……然而我還沒上過,嗚嗚嗚。聽說礦爺開了慕課,大家都有福啦!

4. 楊冀辰老師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毛概課)

楊老師特別有氣質,光欣賞老師就夠了哈哈哈。他對學生還特別好,上課討論氛圍很自由。

③ 浙大教授被指性騷擾女博士致其跳樓,這是怎麼回事

2018年7月21日19:00選擇跳樓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這個人就是王某。而這件事情的起因無非就是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農學系教授戴某多次性騷擾自己的女兒,最後導致了王某她不堪忍受,而導致精神抑鬱,心理崩潰,最後選擇跳樓自殺。

所以我們要有那種抗爭的精神,你要知道你不是第1個,當然希望自己是最後一個,拿起法律的武器,收拾好相關的證據,錄音找律師咨詢,最後將他送上法庭,讓他身敗名裂,讓他受到法律的嚴懲。這樣的人受到法律的制裁,那麼我覺得才是他最後的歸宿。而不是讓他逍遙法外,自己自殺給父母留下的傷痛和絕望。

④ 張瑞端律師,畢業於浙江大學,具有多年法律工作經驗,中華全國律師協

張瑞端律師(東陽知名律師),畢業於浙江大學,現為浙江長虹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具有十多年法律工作經驗,能熟練掌握運用法律知識,有著豐富的訴訟與非訴訟經驗,在東陽已形成較深廣的人際關系與良好的服務口碑。能夠嚴格遵守律師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秉承誠信、謹慎、勤勉、高效的執業理念,對委託全力以赴,堅定效率與作為!
執業多年來,張瑞端律師以刑事案件和婚姻案件作為主要的業務發展方向,代理過大量的刑事案件和婚姻家庭案件。
在刑事案件中,張瑞端律師辦案細致、認真,擅長從細微之處著手,敏銳地捕捉到案件的關鍵信息,從證據的蛛絲馬跡中尋找突破口,使案件能夠起死回生。接受委託人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託後,以律師的身份在公安或檢察刑事偵查階段,依法為當事人提供法律咨詢,代為申訴、控告等法律幫助,申請取保候審;在檢察審查起訴階段,以辯護律師之職為犯罪嫌疑人提供高效優質的調查收集證據,向承辦單位提出有說服力的律師意見書;在人民法院審判階段,以辯護律師之職為被告人提供高效的刑事辯護。
代理離婚案件中,注重對婚姻問題中比較熱點的財產分割、過錯方取證、子女撫養、連帶責任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及應用。在代理具體婚姻案件過程中,能夠充分為當事人的利益著想,採取靈活多變的形式取得證據,最大限度維護當事人利益。
張瑞端律師敢於為當事人伸張正義、不計較金錢得失;平時注重研究理論知識,經常參加大型法學培訓交流活動,不斷充實自己,對案件的分析和見解比較獨到,善於從細致之處發現和抓住對方的破綻,從而贏得勝機。在法律服務時,辦案作風熱情、認真、細致、專業、高效,處處為客戶著想,待人誠信,在客戶中樹立了良好的口碑,最大化的維護了當事人的利益!

⑤ 華東政法,中國政法,浙江大學,學法律的話去哪個好。浙江考生。

中國政法總體比華政強,但是要在上海找工作的話,建議考華政。華政在上海的影響力要比中政大,人脈也廣。
如果是考法律碩士,畢業可以考上海公務員,華政有不少法碩考上公務員的。如果要進律所那就去考法學碩士,法律碩士在律師行業有點受歧視,並不好混。

⑥ 浙江大學法學院的教授委員會

為了促進浙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的卓越發展,浙江大學決定將光華法學院作為浙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建設的「特區」。根據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科規律與學院特點,在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推行特殊政策,進行改革試點,具體包括:在人事制度方面,光華法學院可以自主決定引進人才標准,提出引進人選,報請學校辦理相關聘任手續,學校按相關政策給予待遇保障;在評鑒機制方面,光華法學院參照國內外一流法學院的學術評鑒標准,自行制訂教師的職稱晉升與碩博士導師資格之評鑒標准及學術期刊標准,並按評鑒標准自主評審院內教師的職稱晉升與碩、博士生導師資格,報學校批准;在人才培養方面,光華法學院在符合國家法律、政策的前提下,可以參照學校的指導原則自行制訂和實施本科生課程方案,制訂研究生招生與培養制度方案。
(一) 教授委員會的成立
為了推進光華法學院的學科發展邁向國際一流水準,2007年4月,浙江大學決定在光華法學院成立教授委員會,聘請王澤鑒、安守廉、劉鐵錚、吳志攀、孫笑俠、陳長文、季衛東、張文顯、胡建淼、倪明江教授組成光華法學院教授委員會,陳長文教授擔任教授委員會主席。2010年1月,根據學校工作安排,浙江大學副校長羅衛東教授接替常務副校長倪明江教授任教授委員會委員。
(二)教授委員會的職權
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委員會在學校領導下,根據國家法律與政策,決議學院之學術事務,包括專業與課程設置、教師之聘任與解聘、教師職稱之晉升等事項。
舉薦光華法學院院長和常務副院長,由浙江大學按學校規定程序任命;經院長提名副院長,教授委員會決議副院長人選,由浙江大學按學校規定程序任命。
(三)教授委員會的設置
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委員會由十席委員組成,設置主席一名。
教授委員會委員必須具備人品雅正,在法律學術或實務上具有傑出貢獻,同時具備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資格(包括各類特聘和兼職教授等)等條件。
教授委員會每屆任期四年。第一屆教授委員會,由浙江大學校方依據前項之標准,聘任七名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組成之。所余名額,由教授委員會三名以上委員提名增補,經全體委員過半數同意出任之。第二屆教授委員會委員,由前一屆委員三人以上提名,全體委員過半數同意出任之。自第三屆起之教授委員會委員,由前一屆委員三人以上提名,其中新成員不少於二人,全體委員在法學院教授大會上過半數同意出任之。教授委員會主席由三名委員提名,經全體委員過半數同意出任之。主席及委員均可連選連任。
(四)首屆教授委員會委員簡介(以姓氏筆劃為序)
一、王澤鑒
王澤鑒先生1938年生,台灣人。
第一名考取台大法律系,於同校法律研究所期間,以第一名考取台灣教育部公費留學,赴德國海德堡大學深造,半年後轉學到慕尼黑大學,師從二十世紀大陸法系最偉大的民法學教授Karl Larenz先生研究民法及法學方法論,1968年獲得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學位。
先生任教於台灣大學法律系,曾擔任台大法律系系主任及法律研究所所長,創辦台大法學論叢,並出版台大法學叢書,前者已有三十餘卷,後者多達數百冊;開設民法總則、債編、物權、比較民法,民法與特別法等課程。
先生並曾擔任台灣地區「司法院」大法官,現為台灣中央研究院法律研究所召集人,台灣大學卓越計劃委員、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兼職教授。
先生精通德、英、日等數國語言,曾先後在德(柏林自由大學)、英(劍橋大學)、加(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澳(墨爾本大學)等國從事教學及研究工作;出版民法學說及判例研究、民法總則、民法債編、民法物權等法學專著近二十冊,並是極少數曾在德國最高水平法學刊物發表過數篇論文的亞洲學者。依據南京大學資料庫統計,先生著作之轉引率高居華人法學界第一位。先生對我國法學研究水平之提升、研究方法之啟發,法學人才之培育與海峽兩岸之法學交流等,均可謂貢獻至偉,被兩岸法學界公推為當代華人法學界第一人。
二、安守廉(William P.Alford)
William P.Alford先生1954年出生,美國人。
先生1970年畢業於阿姆何斯特學院,1972年畢業於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1974年獲耶魯大學中國研究碩士學位,1975年獲耶魯大學中國歷史碩士學位,1977年獲哈佛大學法學院JD學位。 現任哈佛大學法學院副院長、Henry L. Stimson教授、東亞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兼職教授。
先生研究領域主要為:Chinese Law and Legal History 、Comparative Law 、Human Rights in East Asia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 、International Trade 。
先生是當代美國著名的中國法專家,並在國際經濟法領域有重要的影響。
三、劉鐵錚
劉鐵錚先生1938年生,河北省人。
政治大學學士、美國南美以美大學碩士、美國猶他大學博士。曾任政治大學法律系主任、法研所所長,兼任許多著名大學法學院客座教授。曾獲1981年度法科學術著作獎、1982年度傑出研究獎。曾經擔任台灣地區「司法院」大法官。現任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兼職教授。
先生著作等身,為國際私法領域著名學者之一。
四、吳志攀
吳志攀先生1956年生,天津人。
先生現任北京大學常務副書記,北京大學法律總顧問、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兼職教授;曾任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校長助理、副校長、光華管理學院院長。
先生畢業於北京大學本科、碩士、博士;並為哈佛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與1997年美國艾森豪威爾威爾威爾威爾基金會學者。
先生的社會職務有:教育部法學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會副會長…等。
先生為我國金融法專家,其研究於該領域居於領導地位。
五、孫笑俠
孫笑俠先生1963年生,浙江人。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博士,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哈佛大學高訪學者。自1992年起,歷任浙江大學(原杭州大學)法律系副主任、副書記、系主任、法學院副院長、常務副院長、光華法學院院長,現任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學術委員會主任。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9),第三屆全國十大傑出中青年法學家(2002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05),國家「百千萬工程」入選人員(2007)
社會職務有:中國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教育部法學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浙江省法學會副會長,浙江省法理學與法史學研究會會長…等。
先生為我國法理學、公法學專家,其研究於該領域居於領先地位。
六、陳長文
陳長文先生1944年生,福建人。
先生於1967年畢業於台灣大學法律系,1969年獲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法學碩士、1970年獲美國哈佛大學法學碩士、1972年獲美國哈佛大學法學博士(S.J.D)。現任浙江大學客座教授、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委員會主席、南京大學法學院客座教授、台灣政治大學法學院兼任教授,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清華大學經管學院講座。
先生曾任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海基會)副董事長兼首任秘書長,多次代表海基會參與兩岸事務會談。
社會職務有:理律法律事務所執行長兼執行合夥人(注釋:理律法律事務所於1940年代原創辦於上海市,於1940年代末遷至台北,現為亞洲最具規模之一,並為華人世界中規模最大的法律事務所,該所擁有超過六百位以上的法律、金融及科技專業人士)、台灣紅十字會總會會長、台灣國際法學會理事長、財團法人台北歐洲學校董事長、財團法人理律文教基金會董事等。
先生於法律實務界之成就,著稱於華人世界,並專精於超國界法律及法律倫理之研究。著有《財經法律與企業經營-兼述兩岸相關財經法律問題》、《企業家跨國財經法》、《認識超國界法律》、《法律人,你為什麼不爭氣》等,並曾於國內外著名期刊發表多篇論文。
七、季衛東
季衛東先生1957生,江西人。
先生198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律學系,1993年獲得京都大學法學博士學位。日本神戶大學教授,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兼職教授。
先生曾經被遴選為社會學國際協會法社會學研究委員會(RCSL)指定理事;現任日本法社會學會(JASL)理事、亞洲太平洋論壇(淡路會議)研究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CIDEG委員、專業期刊《法社會學》(義大利)學術編委、綜合性思想期刊《二十一世紀》(香港)執行編委。自2006年起兼任國際高等研究所(IIAS)研究員。先生法學造詣精湛,被公認為改革開放後於日本取得最高成就的法學學者,深受日本法學界敬重。
先生為法社會學、比較法學專家,其研究於該領域居於領導地位。
八、張文顯
張文顯先生1951年生,河南人。
先生1982年獲吉林大學法學碩士學位,2000年獲吉林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83年至85年於美國哥侖比亞大學法學院研修,1989年至1990年於美國華盛頓大學研修。現任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兼職教授。
先生1985年至1993先後任吉林大學法律系副主任、法學院副院長、院長。1994年1月起任吉林大學副校長、校黨委常委、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2002年任吉林大學黨委書記、校務委員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並擔任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大學法學院兼職教授。社會職務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法學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及法學部主任,教育部學科發展與專業設置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法學會副會長,…等。
先生主要研究領域和研究方向是法理學、當代西方法哲學、法律社會學和法律政治學,尤其在法理學與當代西方法哲學領域居於領導地位。
九、胡建淼
胡建淼先生1957年生,浙江人。
先生1982年畢業於原杭州大學哲學系, 1989年獲中國政法大學碩士學位。現為浙江工商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社會職務有:教育部法學專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比較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學會副會長、國際東亞行政法研究會理事、司法部(中國)法制日報社法學專家顧問、國家行政學院兼職教授。
先生於1995年被評為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首屆),1997年入選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培養人員、兼任浙江澤大律師事務所名譽主任和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
先生主要研究領域和研究方向是行政法學,在行政法學領域居領導地位。
十、羅衛東
羅衛東先生1963年8月生,浙江淳安人,民盟盟員。
先生1982年8月參加工作, 2004年4月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外國哲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研究生學歷,教授,現任浙江大學副校長。
1978年10月至1982年7月杭州大學經濟系本科學習,1982年7月至1993年12月杭州大學經濟系教師,期間1989年7月在職碩士研究生畢業。1994年1月至1997年1月任杭州大學科研二處副處長,期間1994年7月至1995年5月日本靜岡大學國際關系學部客座研究員,1997年1月任杭州大學社會科學研究處處長,1997年10月晉升教授,1998年12月任浙江大學人文社科處(部)處(部)長,2004年4月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外國哲學專業在職博士研究生畢業,2008年3月任浙江大學校長助理兼社會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2009年12月任浙江大學副校長。
浙江省政協委員
先生主要研究領域和研究方向是經濟學
(五)教授委員會秘書簡介
謝英士
謝英士先生1962年生,台灣人。東海大學法律學士、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北京大學法學博士。
曾任記者、公證人、開業律師、台灣理律法律事務所資深律師、高雄律師公會理事、高雄21世紀都市發展協會理事、台灣國際法學會理事、北京律盟知識產權公司副總經理、台灣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台灣紅十字總會顧問。
趙 駿
趙駿,男,籍貫浙江杭州,1978年9月出生,2001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獲國際經濟法學士學位,2003年獲美國哈佛大學法學碩士學位,2006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法律博士學位。
2003年9月至2004年5月在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東亞法律研究中心做訪問學者。2006年9月至2009年4月,分別在Mintz Levin Cohn Ferris Glovsky and Popeo P.C. (Mintz Levin 律師事務所)和Kirkland & Ellis International LLP (凱易國際律師事務所)做律師。2009年9月至今,在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任教,主要從事國際經濟法、國際商法、商法的研究與教學。

⑦ 浙大女生被害案兇手被處死刑,他為何這么殘忍

本是浙江大學從英國留學回來的海歸譚某某,成績優異,漂亮活潑,從英國回來杭州想找工作安頓下來,但天不遂人意,2018年11月13日譚某某失聯,最後跟她聯系的人稱兩人約好了一起吃飯,但一直聯系不上譚某某,接連兩天,朋友圈都轉遍了尋人啟事,報警後發現譚某某曾獨自一人出現在靈隱景區,這也是她最後被發現的地點,經過搜救在蓮花峰山頂懸崖落坡處發現了譚某某的屍體,早已無生命體征,經法醫驗證譚某某系他殺。

好在熊某被判處死刑,但是這樣一個人死不足惜!地獄空盪盪,惡魔在人間!希望譚某某下輩子不會遇到這樣的壞人,也希望譚某某的父母早日走出失去女兒的傷痛,過好以後的日子。

⑧ 浙江大學畢業的考出了律師證,有多少一個月的工資

律師業里有個358定律。3年學徒,5年出師,8年熬出來。前期作為律師助理積累辦案經驗,同版時積累客源。因為權超過一半的退出律師行業的人都是因為:案源。而一些資格老的律師也是朋友遍天下所以不愁案源。萬事開頭難,要麼你有做企業的朋友和親戚,要麼就得一點點熬起來。
對於這個過程,加班辛苦都不算什麼。開始幾年工資不會太高。大概也就同省社平工資上下。然後就是機靈一點慢慢熬了。
當然還有一條路,做法務。比較穩當。發不了財也餓不死。社保工資都穩當,熬幾年能做到高管啥的。當然啦,只是相對前者而言。

⑨ 浙江省內有法律系的大學有哪些

1、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

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的前身是1945年建立的浙江大學法學院,首任院長李浩培先生作為近代中國國際法學及中國參與國際司法實踐的代表人物之一,廣為人知。李浩培掌院時,海內外名家雲集,學術淹貫,遐邇相傳。

2、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

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是浙江省屬高校中唯一的全國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同時擁有"教育部執業技能人才培養實驗區"、"浙江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3、寧波大學法學院

寧波大學法學院初創於1986年的法律系,系在北京大學法律系對口援建下創辦,為寧波大學最早設立的8個系之一,法律系首屆系主任為北京大學法學院著名學者張國華教授。

(9)朱大勇律師擴展閱讀:

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學科評估:

在教育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得A-,僅次於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華東政法大學、武漢大學、西南政法大學等院校,並列第八名。

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歷史沿革:

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的前身是浙江大學法學院。浙江大學法學院創建於1945年,由著名法學家李浩培教授擔任首任院長。其時,海內外名家雲集,學術淹貫,遐邇爭傳。後來因為院系調整,發展一度歷經波折,但終能薪火相傳、授業不輟。

1952年,院系調整時,原國立浙江大學成為單一的理工科大學,在原浙江大學人文社會學科的基礎上組建了杭州大學。1980年原杭州大學重建法律系,劉乃雄、費新民、黃漢升、鄭九浩、馬紹春等教授擔任過法律系的領導,走過了法律系艱難的初創時期。

⑩ 如何舉報浙江大學的一個研究生

這種問題通過官方途徑是沒希望的,只能走民間的估計= =

熱點內容
注冊公司後法律條文 發布:2025-02-11 20:02:13 瀏覽:835
浙江省水土保持條例宣傳 發布:2025-02-11 19:33:43 瀏覽:191
消費者權益屬於社會法嗎 發布:2025-02-11 19:29:40 瀏覽:14
廣東計劃生育條例2017 發布:2025-02-11 18:47:46 瀏覽:217
一個店鋪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2-11 18:05:14 瀏覽:830
教育法學案例 發布:2025-02-11 17:45:19 瀏覽:198
鎮公共法律服務 發布:2025-02-11 17:11:04 瀏覽:512
湖南省耒陽市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2-11 16:58:13 瀏覽:970
立水橋律師 發布:2025-02-11 15:58:04 瀏覽:364
就業證明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11 15:45:57 瀏覽: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