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分公司的法律風險
1. 想與別人合作設立分公司,都有哪些風險,如何規避風險
一、若是分公司性質其法律地位與你們總公司的部門性質是一樣的,分公司負責人的選任和任版命由你們總權公司的管理模式決定。分公司負責人與總公司的關系由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及總公司的規章制度來約束。
二、提個建議,如果分公司鋪涉及的交易比較大額或財產比較多最好設立子公司的形式經營。子公司的運作模式涉及重大交易更有利保護全公司的經濟利益。
三、公司應該聘請顧問律師,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公司合法利益和規避法律風險。
2. 誰知道如何規避分公司的法律風險與債務風險
1、如果你們的合作夥伴系獨立法人,即使其要設立分公司,只要你公司非該分公司的出資人或實際控制人,你公司就可避免分公司給你公司的法律風險與經營中的債務風險。
2、具體情況建議和律師當面溝通聯系。
3. 公司設立過程中的法律風險
公司抄設立時的最大的法律風險襲就是設立不成功,而導致股東之間相互追究責任,以及因公司設立不成功而與第三人之間的存在的法律風險。這一法律風險,我們暫不作討論。我們要關注的是,因公司設立時的各種文件上或行為上的瑕疵,而隱含的法律風險。這些風險包括但不限於:1)虛假出資或股東出資不足,2)虛報注冊資本,3)提交虛假材料隱瞞重要事實,4)抽逃出資,5)公司注冊文件瑕疵等。
公司在設立時還可能出現隨意套用固定格式的公司章程,由公司代辦機構代替製作並簽署各類設立文書和股東會決議,隨意安排選擇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或監事,為規避法律而確定隱名股東,為享受稅收等優惠而向工商管理機關或稅務機關虛假陳述公司注冊地址,或向前置審批機關報送虛假資質文件等情形,這些都將為公司後續經營遺留下法律風險。
4. 如何規避設立分公司的法律風險
分公司的一切法律後果必須由總公司承擔,這些風險只能靠總公司對分公司的內部控制回制度及分公司經理的答權力制約來實現。
分公司是總公司下屬的直接從事業務經營活動的分支機構或附屬機構。雖然分公司有公司字樣,但它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司。因為分公司不具有企業法人資格,不具有獨立的法律地位,不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分公司的特徵具體表現為: ①分公司沒有自己的獨立財產,其實際佔有、使用的財產是總公司財產的一部分,列入總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中。 ②分公司不獨立承擔民事責任。③分公司不是公司,它的設立不須依照公司設立程序,只要在履行簡單地登記和營業手續後即可成立。 ④分公司沒有自己的章程,沒有董事會等形式的公司經營決策和業務執行機關。 ⑤分公司名稱,只要在總公司名稱後加上分公司字樣即可。
5. 公司,公司的設立和運營過程中存在哪些法律風險,應
企業面臨的法律風險企業法律風險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外部法律環境發生變化,或由於企業自身未按照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有效行使權力、履行業務,從而對企業造成不利法律後果的可能性,包括政策、戰略、市場、財務、運營等法律風險。從企業運營視角出發,企業面臨的法律風險通常有以下幾種:
(1)權益糾紛法律風險。企業在經營管理中面對的核心問題之一就是內部糾紛問題,如股東之間,股東與董事會之間存在著股權確認、轉讓、權益訴訟以及企業對經營者或股東的訴訟、訴訟撤銷要求等。在公司法等法律的背景下,企業內部糾紛成為現在企業法律風險的主要問題之一,它對企業的經營管理和未來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2)知識產權法律風險。企業知識產權的擁有數量已經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主要標志,尤其是一些外資企業,更加註重知識產權的保護與本土維護。然而,在企業進行知識產權保護的過程中,常常會發生產權被侵犯、保護機制有缺陷等事件,從而引起知識產權法律風險。
(3)合同法律風險。合同法律風險是法律風險的重要內容,它涉及到企業在生產、經營管理的多個方面,與企業的各個環節息息相關,同時也與其他類型的法律風險交叉。具體而言,合同法律風險主要包含了由於合同主體存在的問題而導致的糾紛,或者由於合同列舉條款的不完善而導致的糾紛以及在履行合同的過程中產生的糾紛。
(4)企業管理人員的違法犯罪法律風險。近年來,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尤其是高層管理人員因違法犯罪而導致的法律風險現象越來越嚴重,企業管理人員違法的法律風險日漸成為關注的焦點。在多種類型的法律風險中,企業管理人員的違法犯罪法律風險對企業的發展尤為重要,它可能會導致企業衰敗,經濟效益降低,嚴重的將可能導致企業虧損、倒閉等。
法律風險的成因分析綜合分析上述多種法律風險,其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企業關於法律風險的防範意識不足。在不少企業尤其是一些中小企業企業經營管理者對法律風險及其帶來的後果了解不夠,重視程度不強,在經營管理的過程中沒有採取預先防範或及時控制的措施,一旦發生了法律風險,盡管進行了事後補救,但是由於防範意識的淡薄和事後措施的不完善,成效不大。
(2)企業經營不善,權力失衡。在當前企業中,存在著多種違規不當操作問題,企業高層管理濫用職權,股東之間和各層管理者之間的管理權力嚴重失衡,對企業的不規范行為不能夠及時控制處理,一系列的違規違章行為最終導致了企業面臨著嚴重的法律風險。
(3)企業的法律風險防範體制不完善。在一些企業,盡管建立了法律風險的相關制度和機制,但還是面臨著法律風險,這主要是因為該體制不夠完善,沒有真正落實到實際生產經營管理中去,有的甚至只是一個形式,法律風險防範體制沒有充分發揮它原有的作用。
法律風險的防範措施法律風險的存在並不可怕,關鍵是企業要能夠及時地認識到潛在的法律風險,並能夠迅速的採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防範,以下幾點是常用的防範措施:
(1)加強法律風險的防範意識。企業的高層管理者應當提高對法律的認知,學會通過專業法律部門來有效控制管理企業,在建設企業文化的同時融入法律風險的防範意識,減少法律成本,確保企業的良性運轉。
(2)完善經營管理制度。企業經營管理者應該根據自身的發展和當前市場環境的變化,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對自身的內部經營管理制度加以完善,確保企業的管理制度合法合理,能夠適應市場的競爭,並通過各種渠道督促和監視所有管理者和員工在這些制度下依法管理與經營,及時做好法律風險的防範措施,有效控製法律風險。
(3)健全法律風險防範體制。法律風險來自於企業自身,所以企業應從自身出發進行有效地防範,建立健全法律風險的防範機制,大力推進法律顧問制度、企業業務經營管理體制、風險管理的預警體制、監督體制,從企業內部來實現自我約束與監督,確保法律風險的防範體制能夠充分發揮作用。
(4)提高員工素質,依法履行職責。企業經營管理者應該從基層抓起,注重企業員工素質的培養與提高,從而使得每一位員工能夠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依照法律和企業內部的規章制度辦事,特別是企業的法務人員,素質的提高有利於他們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在工作中能夠及時提出參考意見和調查報告,接受法律咨詢,代理各類糾紛的和解與調解,盡可能地幫助企業降低法律風險。
6. 如何規避設立分公司的法律風險
設立分公司,證明該公司實力較強,業務力量優秀。關於如何規避公司的法律風險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要從公司內部員工、公司管理結構等等來哦評測公司的風險並作出相應的決策方案。
下面說一下開設豐公司的法律風險以及該如何規避。
1、分公司的一切法律後果必須由總公司承擔,這些風險只能靠總公司對分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及分公司經理的權力制約來實現。
2、分公司是總公司下屬的直接從事業務經營活動的分支機構或附屬機構。雖然分公司有公司字樣,但它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司。因為分公司不具有企業法人資格,不具有獨立的法律地位,不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3、分公司的特徵具體表現為: ①分公司沒有自己的獨立財產,其實際佔有、使用的財產是總公司財產的一部分,列入總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中。 ②分公司不獨立承擔民事責任。③分公司不是公司,它的設立不須依照公司設立程序,只要在履行簡單地登記和營業手續後即可成立。 ④分公司沒有自己的章程,沒有董事會等形式的公司經營決策和業務執行機關。 ⑤分公司名稱,只要在總公司名稱後加上分公司字樣即可。
我們是湖南堅錚律師事務所團隊,我們律所的主要業務范圍是:企業法律風險管理(法律顧問、項目專項法律服務、股權籌劃與股權激勵、公司治理與並購等);應收賬款風險管理與催收;疑難民商事爭議解決等。我們律所服務於多家企業與客戶,為他們挽回了許多經濟上的損失。我們致力於為客戶量身設計系統、失效和民商事風險防控解決方案,致力於為中國律師業轉型發展作出貢獻。專業卓著的法律服務讓堅錚律師成為每個客戶最認可、最信賴的律師夥伴。湖南堅錚律師事務所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綠地中央廣場6棟1022室。聯系方式0731-89870398.歡迎來電咨詢!
7. 設立分公司主要有什麼風險
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每天都含有一大批新企業注冊產生,同時,也有一大批企業因種種原因被迫關倒閉。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能否取得成功,除與企業進入的行業、市場前景、政策導向、員工素質、管理水平、經營理念等有關系外,很大程度上與企業成立之初的各種籌劃有關,而納稅籌劃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籌劃之一,因為不同組織形式的企業在稅收方面有著不同的特點,投資者對企業不同組織形式的選擇,其投資收益也將產生差別,進而影響企業的整體稅收和獲利能力。因此,在企業設立之時,很有必要在組織形式的選擇上進行一番積極籌劃。
一般情況下,企業組織形式分為三類,即公司企業、合夥企業和獨資企業。從法律角度講,公司企業屬法人企業,出資者以出資額為限承擔有限責任。除此之外,還可以從其它角度進行,比如,可分為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外資企業中的中外合資企業和中外合作企業等。
企業組織形式分類的第二個層次是在公司企業內部進行劃分的。這個層次分為兩對公司關系,即總分公司及母子公司。不同的企業組織形式有不同的稅收水平,因此,投資者在組建企業時必須考慮不同企業組織形式給企業帶來的影響。
一、股份有限公司和合夥企業的比較選擇
我國對公司企業和合夥企業實行不同的納稅規定。國家對公司營業利潤在企業環節上課征公司稅,稅後利潤作為股息分配給投資者,個人投資者還需要繳納一次個人所得稅。而合夥企業則不然,營業利潤不交公司稅,只課征合夥人分得收益的個人所得稅。
例1:某甲經營一家公司,年盈利20萬元,請問以何種方式組建公司可得最大稅收利益?
方案1:成立有限責任公司
企業所得稅=20×33%=6.6(萬元)
個人所得稅=(20-6.6)×20%=2.68(萬元)稅後收益=20-6.6-2.68=10.72(萬元)方案2:成立個人獨資企業個人所得稅=20×35%-0.675=6.325(萬元)稅後收益=20-6.325=13.675(萬元)應選擇方案2,納稅人甲的這一舉動是法律規定所許可的,在納稅行為之前進行籌劃,並達到了一定的節稅效果。
另外,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在選擇其積極方面的同時,也應該考慮其消極的一面,不能以偏概全。比如,在不考慮其主要因素的情況下,單就合夥企業和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合夥企業要優於股份有限公司,因為合夥企業只征一次個人所得稅,而股份有限公司還要再征一次企業所得稅;如果綜合考慮企業的稅基、稅率、優惠政策等多種因素的存在,股份有限公司也有有利的一面,因為,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一般都是只為股份有限公司所適用,例如,國稅發(1997)198號文規定,股份制企業,股東個人所獲資本公積轉增股東所得,不征個人所得稅,這一點合夥制企業就不能享受;其次,在測算兩種性質企業的稅後整體利益時,不能只看名義稅率,還要看整體稅率,由於股份有限公司的「整體化」措施一般情況下要優於合夥制企業,「整體化」就意味著重疊課征的消除,稅收便會消除一部分;第三,如合夥人中既有本國居民,又有外國居民,就出現了合夥企業的跨國稅收現象,由於國藉的不同,稅收將出現差異。一般情況下,規模較大企業應選擇股份有限公司,規模不大的企業,採用合夥企業比較合適。因為,規模較大的企業需要資金多,籌資難度大,管理較為復雜,如採用合夥制形式運轉比較困難。
二、子公司與分公司的比較選擇
所謂子公司是指被母公司有效控制的下屬公司或者是母公司直接或間接控制的一系列公司中的一家公司;所謂分公司是一指作為公司的分支構而存在,在國家稅收中,它往往與常設機構是同義詞。
當一個企業要進行跨地區經營時,常見的做法就是在其它地區設立下屬機構,即開辦子公司或分公司,從法律上講,子公司屬於獨立法人,而分公司則不屬於獨立法人,它們之間的不同在於:一是設立手續不同,在外地創辦獨立核運算元公司,需要辦理許多手續,設立程序復雜,開辦費用也較大,而設立分公司的程序比較簡單,費用開支比較少;二是核算和納稅形式不同,子公司是獨立核算並獨立申報納稅,當地稅務機關比較喜歡,而分公司不是獨立法人,由總公司進行核算盈虧和統一納稅,如有盈虧,分公司和總公司可以相互抵扣後才交納所得稅。三是稅收優惠不同,子公司承擔全面納稅義務,分公司只承擔有限納稅義務。子公司是獨立法人可以享受免稅期限、優惠政策等在內的各種優惠政策;而分公司作為非獨立法人,則不能享受這些優惠政策。如我國對外商投資企業實行的「兩免三減半」、「稅收優惠稅率」等優惠政策,則只能適用於獨立法人企業。
例二:藍天公司是一家擁有A、B兩家分公司的集團公司,2002年公司本部實現利潤3000萬元,其分公司A實現利潤500萬元,分公司B損300萬元,該企業所得稅率為33%,則該集團公司在2002年度應納稅額=(3000+500-300)×33%=1056(萬元)如果上述A、B兩家公司換成子公司,總體稅收就發生了變化。假設A、B兩家子公司的所得稅率仍為33%.公司本部應納企業所得稅=3000×33%=990(萬元),A公司應納企業所得稅=500×33%=165(萬元),B公司由於2002年度發生虧損,則該年度不應交納企業所得稅。
那麼,藍天公司2002年度應納企業所得稅為:990+165-1155(萬元),高出總分公司整體稅收:1155-1056=99(萬元)。如果總公司與子公司所得稅適用率不同,則上述情況又會發生變化。
例3:南京天順總公司在海南和珠海各設一家分公司,其中,南京地區企業所得稅率為33%,海南和珠海均為15%.2002年度公司本部實現利潤2000萬元;海南、珠海兩家子公司分別實現利潤200萬元和300萬元。總公司規定,子公司稅後利潤的60%匯回總公司,40%自己留用,則2002度:公司本部應納企業所得稅=2000×33%=660(萬元)海南子公司應納企業所得稅=200×15%=30(萬元)珠海子公司應納企業所得稅=300×15=45(萬元)子公司匯回總公司利潤額=(200-30)×60%+(300-45)×60%=255(萬元)匯回利潤應交納所得稅=255×(33%-15%)=45.9(萬元)藍天公司總體稅收=660+30+45+45.9=780.9(萬元)若將上述兩家子公司改成分公司,則藍天公司整體稅收=(2000+200+300)×33%=825(萬元)這樣設立子公司比設立分公司減輕投資者稅收825-780.9=44.1(萬元)。可見,設立子公司和分公司各有利弊。由於法律上認為子公司和母公司不是同一法律實體,因而子公司的虧損不能並入總公司帳上;而分公司和總公司是同一法律實體,其在經營中發生的虧損可以和總公司相抵。因此,當企業擴大生產經營需要到國外或外地設立分支機構時,可以在進入地的初期,針對當地情況不熟、生產經營處於起步階段、發生虧損的可能性較大的情況,考慮設立分公司,從而使外地發生的虧損在總公司沖減,以減輕總公司的負擔。而當生產經營走向正軌,產品打開銷路,可以盈利時,應考慮設立分公司,可以在盈利時保證能享受當地稅收優惠的政策。
三、私營企業與個體工商戶的選擇
按照現行稅法規定,我國私營企業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而個體工商戶則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從稅率上看私營企業應稅額在3萬元以下時,稅率為18%,年應稅所得額在3萬元至10萬元時,稅率27%,年應稅所得額在10萬元以上時,稅率為33%;個體工商戶應稅額在3萬元時,適用邊際稅率為20%,直接看似乎高於私營企業,但由於個體工商戶適用稅率為累計進稅率,其實際稅率只有15.8%,低於私營企業18%的水平;個體工商戶應稅額為10萬元時,適用邊際稅率為35%,也高於私營企業33%的稅率,但實際稅率只有28.25%,由此可見,在同等盈利水平下,個體工商戶比私營企業獲取更多好處,但個體工商戶也有許多缺點,如規模孝難於擴展業務等。而私營企業則有相對嚴密組織,能擴展經營,降低費用,提高盈利水平等特點,所以,投資人在投資前應該選擇何種組織形式,應綜合考慮多種因素,作出對自己有利的選擇。
四、內、外資企業的選擇
所謂內資企業是指:國有資產、集體資產、國內個人資產創辦的企業。包括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聯營企業和股份制企業。所謂外資企業是指經中國政府批准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有外國資本參與的經濟實體。主要包括:中外合資企業、中外合作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
內、外資企業在稅收上存在很大區別:內資企業優惠稅率幅度小,為18%和27%兩個檔次;面外資企業的優惠幅度較大,分別為15%和24%兩檔。內資企業的優惠政策適用范圍較窄,主要有第三產業,利用「三廢」企業、勞服企業、校辦工廠、福利企業等,外資企業的適用范圍較寬,主要有:生產性企業、先進技術企業、產品出口企業,以及從事能源、交通、港口建設等企業等,內資企業減免優惠政策時間較短,一般為1-3年,而外資企業減免優惠時間較長,一般為5年或5年以上。另外,內、外資企業適用稅種的科目數量也不同,內資企業適用10個以上,外資企業適用6個稅種。可見,外資企業享受優惠政策較多,稅收差別也較大,在其它條件相同時,企業應當選擇開辦合資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