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法律顧問典型經驗
❶ 如何做好政府法律顧問工作的幾點思考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推行法律顧問制度和公職律師公司律師制度的意見》是指導政府法律顧問工作的重要政策文件,其中的第二部分「建立健全黨政機關法律顧問、公職律師制度」對政府法律顧問人員的任職條件、職能許可權、權利、義務、產生程序、紀律約束,以及政府法律顧問工作的組織實施等都做了詳細具體的規定。我個人認為,您首先應該認真學習和研究這些規定,並圍繞這些內容,將這份文件的精神與相關政府的實際需要、法律顧問人員的自身特點相結合,提高政府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水平,促進依法辦事,切實發揮法律顧問制度的作用,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供法治保障。以上是我的建議,僅供參考。同時將相關政策文件的相關內容附後,供您學習和研究。
《關於推行法律顧問制度和公職律師公司律師制度的意見》
二、建立健全黨政機關法律顧問、公職律師制度
(四)積極推行黨政機關法律顧問制度,建立以黨內法規工作機構、政府法制機構人員為主體,吸收法學專家和律師參加的法律顧問隊伍。
黨政機關內部專門從事法律事務的工作人員和機關外聘的法學專家、律師,可以擔任法律顧問。黨內法規工作機構、政府法制機構以集體名義發揮法律顧問作用。
(五)在黨政機關已擔任法律顧問但未取得法律職業資格或者律師資格的人員,可以繼續履行法律顧問職責。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制度實施後,黨政機關擬擔任法律顧問的人員應當具有法律職業資格或者律師資格。
(六)縣級以上地方黨委和政府以及法律事務較多的工作部門應當配備與工作任務相適應的專職人員擔任法律顧問;法律事務較少的縣級以上地方黨委和政府工作部門可以配備兼職人員履行法律顧問職責。鄉鎮黨委和政府可以根據工作需要,配備專職或者兼職人員履行法律顧問職責。
(七)黨政機關法律顧問履行下列職責:
1.為重大決策、重大行政行為提供法律意見;
2.參與法律法規規章草案、黨內法規草案和規范性文件送審稿的起草、論證;
3.參與合作項目的洽談,協助起草、修改重要的法律文書或者以黨政機關為一方當事人的重大合同;
4.為處置涉法涉訴案件、信訪案件和重大突發事件等提供法律服務;
5.參與處理行政復議、訴訟、仲裁等法律事務;
6.所在黨政機關規定的其他職責。
(八)外聘法律顧問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1.政治素質高,擁護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一般應當是中國共產黨黨員;
2.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
3.在所從事的法學教學、法學研究、法律實踐等領域具有一定影響和經驗的法學專家,或者具有5年以上執業經驗、專業能力較強的律師;
4.嚴格遵紀守法,未受過刑事處罰,受聘擔任法律顧問的律師還應當未受過司法行政部門的行政處罰或者律師協會的行業處分;
5.聘任機關規定的其他條件。
(九)外聘法律顧問應當通過公開、公平、公正的方式遴選。被聘為法律顧問的,由聘任機關發放聘書。
(十)外聘法律顧問在履行法律顧問職責期間享有下列權利:
1.依據事實和法律,提出法律意見;
2.獲得與履行職責相關的信息資料、文件和其他必需的工作條件;
3.獲得約定的工作報酬和待遇;
4.與聘任機關約定的其他權利。
(十一)外聘法律顧問在履行法律顧問職責期間承擔下列義務:
1.遵守保密制度,不得泄漏黨和國家的秘密、工作秘密、商業秘密以及其他不應公開的信息,不得擅自對外透露所承擔的工作內容;
2.不得利用在工作期間獲得的非公開信息或者便利條件,為本人及所在單位或者他人牟取利益;
3.不得以法律顧問的身份從事商業活動以及與法律顧問職責無關的活動;
4.不得接受其他當事人委託,辦理與聘任單位有利益沖突的法律事務,法律顧問與所承辦的業務有利害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履行職責的,應當迴避;
5.與聘任機關約定的其他義務。
(十二)市、縣、鄉同級黨委和政府可以聯合外聘法律顧問,為黨政機關提供服務;黨委和政府可以分別統一外聘法律顧問,為黨委和政府及其工作部門提供服務。
(十三)各級黨政機關根據本意見設立公職律師。公職律師是依照本意見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規定取得公職律師證書的黨政機關公職人員。
(十四)公職律師履行黨政機關法律顧問承擔的職責,可以受所在單位委託,代表所在單位從事律師法律服務。公職律師在執業活動中享有律師法等規定的會見、閱卷、調查取證和發問、質證、辯論等方面的律師執業權利,以及律師法規定的其他權利。
(十五)公職律師不得從事有償法律服務,不得在律師事務所等法律服務機構兼職,不得以律師身份辦理所在單位以外的訴訟或者非訴訟法律事務。
(十六)黨政機關法律顧問、公職律師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依紀處理;屬於外聘法律顧問的,予以解聘,並記入法律顧問工作檔案和個人誠信檔案,通報律師協會或者所在單位,依法追究責任。
❷ 金融業法律顧問應該是什麼樣的人
中國銀監會關於銀行業金融機構法律顧問工作的指導意見
銀監發〔2016〕49號
各銀監局,各政策性銀行、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郵儲銀行,外資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其他會管金融機構:
為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行法律顧問制度和公職律師公司律師制度的意見>的通知》(中辦發〔2016〕30號),落實《中國銀監會黨委關於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的指導意見》(銀監黨發〔2015〕5號)要求,加強銀行業法治建設,提升銀行業金融機構法律風險管理水平,促進銀行業金融機構合法穩健經營,現就銀行業金融機構法律顧問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監督、指導銀行業金融機構法律顧問工作。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按照本指導意見,建立健全法律顧問制度,完善法律風險管理框架,將法律顧問工作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二、銀行業金融機構法律顧問,是指在銀行業金融機構中從事法律工作的專業人員。在銀行業金融機構中擬擔任法律顧問的人員應當具有法律職業資格或者律師資格;在銀行業金融機構中已擔任法律顧問但未取得法律職業資格或者律師資格的人員,可以繼續履行法律顧問職責。
三、銀行業金融機構法律顧問享有下列權利:
(一)處理銀行業金融機構經營、管理和決策中的法律工作;
(二)列席本機構經營管理決策的相關會議;
(三)對涉嫌損害銀行業金融機構合法權益和銀行業消費者合法權益,違反法律、行政法規、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等部門發布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行為,提出意見和建議;
(四)根據工作需要查閱本機構有關文件、資料,詢問有關人員;
(五)獨立開展工作,不受其他部門干涉;
(六)法律、行政法規、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等部門發布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及銀行業金融機構授予的其他權利。
四、銀行業金融機構法律顧問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等部門發布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以及銀行業金融機構規章制度,恪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
(二)維護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合法權益和銀行業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銀行業金融機構依法經營;
(三)對所提出的法律意見、起草的法律文書以及從事的其他法律工作的合法性負責;
(四)法律、行政法規、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等部門發布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以及銀行業金融機構規定的其他義務。
五、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建立規范的法律顧問工作制度,規定法律顧問的職務序列、考評體系以及處理銀行業金融機構法律工作的許可權和流程等內容,確保銀行業金融機構法律顧問順利開展工作。
六、各政策性銀行、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郵儲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應當設置專職總法律顧問,專職總法律顧問不得兼任單位內部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層其他職務。外資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信託公司等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准設立的其他金融機構應當設置總法律顧問。
七、銀行業金融機構總法律顧問對行長(總經理)負責。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將總法律顧問制度納入本行規章制度,並建立總法律顧問與董事會進行直接溝通的機制。總法律顧問是否納入高管人員管理由各銀行業金融機構根據經營狀況自行確定;如納入高管人員管理的,應當符合本指導意見、《銀行業金融機構董事(理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管理辦法》及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其他規章、規范性文件對於銀行業金融機構高級管理人員的要求。
八、銀行業金融機構總法律顧問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熟悉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及監管規則;
(二)熟悉銀行業金融機構法律風險管理的制度、流程;
(三)熟悉銀行業金融機構經營管理;
(四)具有本科以上學歷或者通過國家司法考試,並且在金融業法律部門工作6年以上,具有法律工作經驗和能力;
九、銀行業金融機構總法律顧問作為高管人員管理的,應當通過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的任職資格審查。任職資格審查過程中,應當聽取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法律部門意見。
十、銀行業金融機構總法律顧問應獨立、客觀、公正地開展法律工作並發表法律意見,履行下列職責:
(一)貫徹落實法律、行政法規、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等部門發布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要求;
(二)負責銀行業金融機構法律風險管理工作,統一協調銀行業金融機構法律工作;
(三)參與銀行業金融機構重大經營決策,並對相關法律風險提出意見;
(四)負責本單位法律工作體系的建立,管理本單位的法律工作部門;
(五)負責指導、協調分支機構的法律工作,對分支機構法律工作負責人的任免提出建議;
(六)負責指導協調銀行業金融機構並表管理子公司的法律工作;
(七)其他應當由銀行業金融機構總法律顧問履行的職責。
十一、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於每年一季度末向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法律部門及機構監管部門報送法律顧問工作報告。
十二、銀行業金融機構總法律顧問應當每年向行長(總經理)提交法律風險報告。銀行業金融機構發生重大法律風險時,總法律顧問應當向行長(總經理)報告,同時報告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法律部門及機構監管部門。
十三、銀行業金融機構總法律顧問應當參與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重大決策。在提交決策機構審議的重要事項議案中,應當附有經總法律顧問簽字的揭示風險和應對措施的專項法律風險評估報告,總法律顧問有權獨立提出法律意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法律顧問有權對銀行業金融機構重大關聯交易獨立提出法律意見。
十四、銀行業金融機構法律工作機構是指銀行業金融機構設置的專門承擔銀行業金融機構法律工作的職能部門。法律工作機構負責人向總法律顧問負責。
十五、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根據工作需要為法律工作機構配備與其業務規模相適應的法律顧問。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行(公司)應設置獨立的法律工作機構。銀行業金融機構分行(公司)應設置獨立的法律工作機構或崗位。
十六、銀行業金融機構法律工作機構履行下列職責:
(一)起草或者參與起草、審核銀行業金融機構重要規章制度;
(二)對章程制定、組織架構設計、管理職能劃分等進行法律論證;
(三)起草或審核銀行業金融機構合同,制定標准合同文本;
(四)參與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分立、合並、破產、解散等重大經濟活動,處理有關法律工作;
(五)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產品及其創新、經營行為等進行法律審查,並提出法律意見;
(六)負責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法治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組織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法律顧問業務培訓制度;
(七)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及分支機構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行為提出意見,協助有關部門進行整改;
(八)負責銀行業金融機構商標、專利等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九)參與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訴訟、仲裁、調解、行政復議和聽證等活動;
(十)加強法治文化教育,負責對職工進行法治宣傳教育;
(十一)負責選聘律師,與律師進行溝通,並對其工作進行監督和評價;
(十二)與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就重要法律問題進行溝通;
(十三)代表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外開展法律協調工作;
(十四)負責銀行業金融機構重大法律問題的研究工作;
(十五)辦理銀行業金融機構總法律顧問交辦的其他法律工作。
十七、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境外機構應當設置獨立的法律工作機構,定期向總行(公司)法律部門報告工作。總行(公司)法律部門要加強對境外機構法律工作機構的指導和監督。境外機構法律工作機構應該承擔本指導意見所規定的職責,並重點關注屬地監管國家(地區)的國別風險狀況、熟悉屬地監管國家(地區)的法律制度、加強與屬地監管國家(地區)監管當局、警察當局及司法機關的溝通協調。
十八、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建立法律風險管理評價與考核制度,將法律風險管理納入分支機構、業務部門及其負責人績效考核指標體系。
十九、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建立法律風險責任追究機制,依法追究對於銀行業金融機構重大法律風險負有責任的負責人與工作人員的責任。
二十、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保障法律顧問和總法律顧問的各項權利,為其開展工作創造條件。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設立專項法律經費預算,為法律工作提供必要的組織、制度和物質等保障。
二十一、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應當加強對銀行業金融機構法律顧問工作情況的監督檢查,定期對銀行業金融機構法律顧問工作情況和法律風險管理的有效性進行評價,並將評價結果作為對銀行業金融機構進行監管評級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十二、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要定期對本指導意見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銀行業金融機構法律顧問工作進行通報。
二十三、銀行業金融機構有下列情形的,由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及規章規定,根據其違法違規情節,對銀行業金融機構或直接負責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採取監管措施:
(一)未按照規定建立健全法律顧問制度的;
(二)重大經營活動未經過法律審核,或雖經審核但不採納正確法律意見造成重大損失的。
二十四、銀行業金融機構總法律顧問和法律顧問有下列情形的,由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及規章規定,根據其違法違規情節,對其採取監管措施:
(一)濫用職權、謀取私利,給銀行業金融機構造成重大損失的;
(二)明知銀行業金融機構存在違法違規行為,不警示、不制止的。
二十五、銀行業金融機構可以外聘法律顧問,外聘法律顧問的具體管理細則由銀行業金融機構自行制定。本指導意見中規定的法律顧問不包括外聘法律顧問。
二十六、2017年底前各政策性銀行、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郵儲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應當深入推進法律顧問制度,建立完善法律工作機制。外資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信託公司等機構應逐步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到2020年全面建立與自身風險狀況相適應的法律工作體系,有效提升銀行業法律風險管理水平。本意見實施中遇到的問題要及時向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報告。
2016年11月16日
(此件發至銀監分局和地方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
❸ 企業法律顧問就業前景如何
學員問:業法律顧問就業前景如何?企業法律顧問百事通回答:近年來,參加企業法律顧問資格考試的人數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由此看來,企業法律顧問資格考試前景是看好的。 兩種考試各有特點,因人而異。多年從事法律培訓的專家認為,企業法律顧問資格考試之所以還沒有像司法考試那樣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首先,司法考試是由司法部組織的,主要面向司法從業人員的資格考試。通過考試者,將獲得法官、檢察官、律師的從業資格。司法從業人員的素質是全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而司法考試就是為司法從業人員設置的門檻,門檻的高低如何,自然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而企業法律顧問資格考試則是針對在企業內部從事法律顧問工作者的,企業法律顧問主要為企業提供法律服務,包括審查經濟合同,處理人事糾紛,代理出庭訴訟等。他們雖然也是法律從業人員,但主要面向企業,不像法官、檢察官、律師具有為社會服務的屬性,自然受到的關注程度要低。但是,就職業而言,一個法律顧問只能為一個企業工作,而一名律師可以同時為多家企業代理訴訟、處理經濟糾紛等。社會對企業法律顧問的需求量很大。並且,法律顧問的職業穩定性比律師好。律師臨時受企業的委託,代理法律事務,一個企業很可能每次涉訴都聘請不同的律師。而法律顧問是企業常設的職位,在合同期內固定為某家企業工作,有穩定的收入。其次,司法考試的報名門檻比企業法律顧問資格考試的報名門檻高。司法考試要求報考者的學歷必須在本科或本科以上,而企業法律顧問資格考試則更強調報考者必須有比較長的工作經歷。專科畢業的考生必須工作滿5年,其中3年以上時間從事企業法律、經濟工作。本科畢業的考生必須工作滿3年,碩士畢業的考生必須工作滿1年。法律培訓專家說,企業就像一具結構復雜,涉及面廣的儀器,即使是一家小企業,也「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經濟合同、人事糾紛、追討欠款、代理訴訟等,全部都要法律顧問去解決。沒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很難勝任。
❹ 趙冰的個人經歷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考入北京交通傳習所讀書,實為替同盟會做偵探工作,將收集到的情報秘密轉送香港交胡漢民。
宣統二年(1910年)謀刺清監國攝政王載灃未遂,南下香港繼續攻讀。後到美國留學,獲芝加哥大學哲學學士學位,改入哥倫比亞大學讀國際法。這期間先後參加國民黨和中華革命黨,任《民氣周報》英文版主筆和中華革命黨美洲支部部長。
1916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外交碩士學位,後又獲哈佛大學法學學士學位並赴英國倫敦大學深造,192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次年取得大律師資格,在倫敦執律師業。
1923年又獲牛津大學民律博士學位。
1924年返國,歷任南昌、廈門、中山等地的地方法院院長、湖北省高等法院院長,有「再世包公」的美譽 。在廈門任內曾與英國交涉,收回鼓浪嶼租界。
1926年,任廣州國民政府高級顧問兼外交部法律顧問。次年1月,國民政府遷武漢,趙冰協助外交部長推行「革命外交」,向英國強硬交涉,收回漢口、九江兩地的英租界。歷任財政部機要秘書、鐵道部顧問、外交部次長、代理部長等職。後轉任湖南大學、中央政治大學、廣西大學、廣東華僑大學教授。抗日戰爭期間,在廣西率領三千抗日學生軍開展游擊戰打擊敵人。
1949年秋,趙冰赴香港執律師業,被任為港督顧問。10月,與友人創辦新亞書院,後組成香港中文大學,任董事長兼講師,並任蔚文中醫學院籌委會主任委員、輔仁書院董事長。受聘為中國文化協會、僑港新會商會等團體的法律顧問。著有《中國外交史》、《中國繼承法》等書。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趙冰14歲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成為最年輕的會員,從此走上革命道路。他利用課余時間練武術、游泳、射擊、騎自行車,還編撰、排練話劇宣傳革命。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趙冰在拔萃書室畢業,同年,考人北京交通傳習所(即交通大學前身),在北京復考時獲全國第一名,人學後,他與胡漢民、謝英伯等同學從事革命活動。宣統二年(1910年)八月,他探知監國攝政王親自主持資政院開幕禮,決定利用此機會行剌攝政王,在攝政王到會場必經之路旁開設一間照相館。九月初一日攝政王去資政院致訓詞時,軍警戒備森嚴,便衣密探出動,在道路兩旁的店輔進行大搜查。因照相館內藏有槍械炸彈,趙冰等迅速從後門逃跑到英國公使館暫避,後經友人幫助返回香港。趙冰經此教訓,覺得革命不但要懂得革命道理,學會槍術、拳術,還要有豐富的科學知識,於是又入皇仁書院夜班研習理化、法文。
宜統三年(1911年)初,同盟會在香港設統籌部,策劃廣州起義。當時趙冰有一舅父在總督府署工作,組織委派他去廣州探聽調查總督署的內幕情報,設法取得地圖。得到舅父的協助,趙冰很快把情報和地圖弄到帶回香港,交給胡漢民。當趙冰准備參加廣州三月廿九日起義時,陳老師勸他:「你要繼續求學,攻打總督署不是十多歲的少年適合的。」陳老師還告知趙冰父親勸阻他。三月二十九日的廣州起義終於失敗,陳老師也犧牲了。趙冰雖然末直接參加戰斗,但他在事前送去的情報和地圖為起義戰鬥起了很大的作用。後來他遵照陳老師「繼續讀書」的教導,到美國加州大學為特別生,攻讀政治學、軍事學。
民國元年(1912年)夏,趙冰正式成為該校注冊生,課余習小提琴,喜閱課外書。他讀了達爾文的《進化論》和赫胥黎的著作後,摒棄過去的宗教觀念,只在達爾文和赫胥黎等學說中尋求真理,不再在聖經中尋求精神寄託。同年八月,同盟會由孫中山領導改組為國民黨,趙冰經孫科介紹加人國民黨。民國三年(1914年)由於不滿美國西部種族歧視政策,不等畢業憤然離開加州大學,轉人芝加哥大學修讀社會學、政治哲學。民國四年(1915年)夏在芝加哥大學哲學畢業獲學士學位後人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專攻國際法。1914年國民黨改組為中華革命黨,趙冰被孫中山任命為《民氣周報》英文主筆,兼該黨北美洲支部部長。袁世凱陰謀復辟稱帝,向美國貸款5()00萬美元作上台政治資本,趙冰寫信給中國駐美公使,要求阻止貸款的談判。袁世凱銜恨派人謀刺趙冰,趙先發制人,斃傷刺客,貸款告吹。次年,趙冰獲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轉入哈佛大學主修讀法律,獲法律學學士學位。畢業後離美赴英,入倫敦大學深造,民國十年(1921年)獲倫敦大學博士學位後,取得大律師銜,在倫敦執業大律師。次年,又獲牛津大學博士學位。
民國十三年(1924年)趙冰離歐回國,歷任南昌、廈門、中山等地法院院長,為政廉明。有「再生包公」之譽。在廈門時向英國交涉收回鼓浪嶼,具後在上海執業律師。民國十四年(1925年)五月,上海爆發了「五卅」慘案,他與粵籍殷商霍守華、上海總商會會長馮少山發動罷市、罷工、罷課的斗爭,聲討帝國主義殺害我國同胞的罪惡行徑。
民國十五年(1926年)五月,廣州國民政府成立,趙冰任國民政府高級顧問和外交部法律顧問。次年,英軍在漢口槍殺中國人,發生「江岸事件」,爆發了武呂群眾反英集會,要求收回漢口英租界。當時國民政府外交部長陳友仁推行「革命外交」決定收回漢口英租界。趙冰以外交部法律顧問的身份,與陳友仁跟英國談判,收回漢口、九江的英租界。他其後任財政部機要秘書、外交部次長等職。以後從事教育,先後任廣西大學、湖南大學、政治大學、華僑大學等校教授。
抗日戰爭爆發時,趙冰正在廣西大學任教,學校緊急疏散遷移。當時交通工具缺乏,逃難者眾,趙冰夫婦未能與學校大隊同行,又無車輛,徒步撤退,他便毅然走上抗日的道路,參加當地的游擊隊。他在加州大學學到的軍事知識,這時派上了用場。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趙冰與大人饒芳儒隨華僑大學遷回出生地香港,執業大律師,兼任香港總督葛量洪爵士的顧問「十月,襄助錢穆、張丕介、唐君毅等創辦亞洲文商學院夜校。1950年該校易名新亞書院。當時香港在英國統治下,輕視中國文化,有人譏諷香港是」文化沙漠「。新亞書院是一所中文大學,提倡」新亞精神「,社會人士公認這所學院是重視中國文化的學校。1963年10月學院與祟基大學、聯合書院組成香港中文大學,趙冰任董事長,並親自任課。中國傳統的中醫學在香港也被一些人廢棄,原來由華人和葯材行創辦的純中醫」東華三院「,香港政府加入後也轉為兩醫化。趙冰積極提倡成立中醫學院,弘揚祖國傳統醫學,在他去世前曾籌辦蔚文中醫學院,可惜末能實現。
晚年,趙冰熱心為社會服務,歷任」世界龍崗義會「名譽會長、輔仁書院董事長、國立政治大學旅港校友會名譽會長、蔚文中醫學院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同時應聘為」香港報業公會「、」中國文化協會「、」香港宗教哲學研究社「、」人生雜志社「、」國立廣西大學香港校友會「、」僑港新會商會「、」香港茶樓公會「的法律顧問等職。
1964年10月,趙冰在香港病逝,享年72歲。
❺ 趙冰的個人經歷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趙冰14歲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成為最年輕的會員,從此走上革命道路。他利用課余時間練武術、游泳、射擊、騎自行車,還編撰、排練話劇宣傳革命。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趙冰在拔萃書室畢業,同年,考人北京交通傳習所(即交通大學前身),在北京復考時獲全國第一名,人學後,他與胡漢民、謝英伯等同學從事革命活動。宣統二年(1910年)八月,他探知監國攝政王親自主持資政院開幕禮,決定利用此機會行剌攝政王,在攝政王到會場必經之路旁開設一間照相館。九月初一日攝政王去資政院致訓詞時,軍警戒備森嚴,便衣密探出動,在道路兩旁的店輔進行大搜查。因照相館內藏有槍械炸彈,趙冰等迅速從後門逃跑到英國公使館暫避,後經友人幫助返回香港。趙冰經此教訓,覺得革命不但要懂得革命道理,學會槍術、拳術,還要有豐富的科學知識,於是又入皇仁書院夜班研習理化、法文。
宜統三年(1911年)初,同盟會在香港設統籌部,策劃廣州起義。當時趙冰有一舅父在總督府署工作,組織委派他去廣州探聽調查總督署的內幕情報,設法取得地圖。得到舅父的協助,趙冰很快把情報和地圖弄到帶回香港,交給胡漢民。當趙冰准備參加廣州三月廿九日起義時,陳老師勸他:你要繼續求學,攻打總督署不是十多歲的少年適合的。陳老師還告知趙冰父親勸阻他。三月二十九日的廣州起義終於失敗,陳老師也犧牲了。趙冰雖然末直接參加戰斗,但他在事前送去的情報和地圖為起義戰鬥起了很大的作用。後來他遵照陳老師繼續讀書的教導,到美國加州大學為特別生,攻讀政治學、軍事學。
民國元年(1912年)夏,趙冰正式成為該校注冊生,課余習小提琴,喜閱課外書。他讀了達爾文的《進化論》和赫胥黎的著作後,摒棄過去的宗教觀念,只在達爾文和赫胥黎等學說中尋求真理,不再在聖經中尋求精神寄託。同年八月,同盟會由孫中山領導改組為國民黨,趙冰經孫科介紹加人國民黨。民國三年(1914年)由於不滿美國西部種族歧視政策,不等畢業憤然離開加州大學,轉人芝加哥大學修讀社會學、政治哲學。民國四年(1915年)夏在芝加哥大學哲學畢業獲學士學位後人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專攻國際法。1914年國民黨改組為中華革命黨,趙冰被孫中山任命為《民氣周報》英文主筆,兼該黨北美洲支部部長。袁世凱陰謀復辟稱帝,向美國貸款5()00萬美元作上台政治資本,趙冰寫信給中國駐美公使,要求阻止貸款的談判。袁世凱銜恨派人謀刺趙冰,趙先發制人,斃傷刺客,貸款告吹。次年,趙冰獲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轉入哈佛大學主修讀法律,獲法律學學士學位。畢業後離美赴英,入倫敦大學深造,民國十年(1921年)獲倫敦大學博士學位後,取得大律師銜,在倫敦執業大律師。次年,又獲牛津大學博士學位。
民國十三年(1924年)趙冰離歐回國,歷任南昌、廈門、中山等地法院院長,為政廉明。有再生包公之譽。在廈門時向英國交涉收回鼓浪嶼,具後在上海執業律師。民國十四年(1925年)五月,上海爆發了五卅慘案,他與粵籍殷商霍守華、上海總商會會長馮少山發動罷市、罷工、罷課的斗爭,聲討帝國主義殺害我國同胞的罪惡行徑。
民國十五年(1926年)五月,廣州國民政府成立,趙冰任國民政府高級顧問和外交部法律顧問。次年,英軍在漢口槍殺中國人,發生江岸事件,爆發了武呂群眾反英集會,要求收回漢口英租界。當時國民政府外交部長陳友仁推行革命外交決定收回漢口英租界。趙冰以外交部法律顧問的身份,與陳友仁跟英國談判,收回漢口、九江的英租界。他其後任財政部機要秘書、外交部次長等職。以後從事教育,先後任廣西大學、湖南大學、政治大學、華僑大學等校教授。
抗日戰爭爆發時,趙冰正在廣西大學任教,學校緊急疏散遷移。當時交通工具缺乏,逃難者眾,趙冰夫婦未能與學校大隊同行,又無車輛,徒步撤退,他便毅然走上抗日的道路,參加當地的游擊隊。他在加州大學學到的軍事知識,這時派上了用場。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趙冰與大人饒芳儒隨華僑大學遷回出生地香港,執業大律師,兼任香港總督葛量洪爵士的顧問十月,襄助錢穆、張丕介、唐君毅等創辦亞洲文商學院夜校。1950年該校易名新亞書院。當時香港在英國統治下,輕視中國文化,有人譏諷香港是文化沙漠。新亞書院是一所中文大學,提倡新亞精神,社會人士公認這所學院是重視中國文化的學校。1963年10月學院與祟基大學、聯合書院組成香港中文大學,趙冰任董事長,並親自任課。中國傳統的中醫學在香港也被一些人廢棄,原來由華人和葯材行創辦的純中醫東華三院,香港政府加入後也轉為兩醫化。趙冰積極提倡成立中醫學院,弘揚祖國傳統醫學,在他去世前曾籌辦蔚文中醫學院,可惜末能實現。
晚年,趙冰熱心為社會服務,歷任世界龍崗義會名譽會長、輔仁書院董事長、國立政治大學旅港校友會名譽會長、蔚文中醫學院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同時應聘為香港報業公會、中國文化協會、香港宗教哲學研究社、人生雜志社、「國立廣西大學香港校友會、僑港新會商會、香港茶樓公會的法律顧問等職。
1964年10月,趙冰在香港病逝,享年72歲。
❻ 如何發揮民建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中的作用
一、政府法律顧問制度的時代背景
繼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後,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又明確提出了「積極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建立政府法制機構人員為主體、吸收專家和律師參加的法律顧問隊伍,保證法律顧問在制定重大行政決策、推進依法行政中發揮積極作用。」推行法律顧問制度,是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需要和重要舉措;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核心內容。中共貴州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作出了《關於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的意見》,《意見》提出「積極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建立政府法制機構人員為主體、吸納專家、律師和其他法律服務工作者參加的法律顧問隊伍,在推進依法行政、制定重大決策、處置重大資產過程中,保證法律顧問發揮事前咨詢論證、事中審查把關和事後監督救濟的作用。」 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13年4月7日頒布了《關於推進政府法律顧問工作的意見》(黔府辦發〔2013〕19號),該意見指出「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門應當設立法律顧問室,與法制機構合署辦公。鄉、鎮人民政府根據工作需要,可以設立法律顧問室。法律顧問室為本級政府或本部門的領導提供法律咨詢服務;為本級政府或本部門的重大改革、重大行政行為、重大活動提供法律意見;為本級政府或本部門的重大決策、重大項目、重大資產處置、涉及社會管理與穩定的重大事項以及涉及公民、法人、其他組織權利義務的重大舉措進行法律論證;參與本級政府或本部門重大合同的談判、簽訂和審查,准備談判所需要的有關法律依據和法律文書;受本級政府或本部門的委託代辦有關民事法律事務;為本級政府或本部門提供其他法律服務等。」「法律顧問室應當配置專職政府法律顧問。根據工作需要,可以聘請一定期限的專職或兼職政府法律顧問。」
二、建立政府法律顧問制度的重要意義
法律顧問,就是要利用法律專業知識為委託人把好、把緊法律關。法律顧問這個把關人,要把的「關」不僅包括事前,還包括事中和事後。政府聘請法律顧問,並完善法律顧問制度,對於建設法治政府,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很有必要的。
(一)建立政府法律顧問制度是推進依法行政,提升執政能力的需要
依法行政的基礎,就在於政府的一切行為都置於憲法和國家法律之下。據有關部門統計,約有八成的法律法規、九成的地方性法規和全部規章都是由行政機關組織實施的。正因為政府部門接觸的法律法規最多,法治政府建設就顯得尤為緊迫。如果行政機關不依法行政、不依法管理,必然導致糾紛頻仍,政府就會陷入執政窘境。通過讓政府法律顧問全面介入政府決策、立法和行政執法領域,能有效解決依法行政進程中的種種難題,提高政府依法執政能力。
(二)建立政府法律顧問制度能大大減少行政決策的盲目性、隨意性,避免因決策失誤給經濟、社會發展和公民權益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有了政府法律顧問,重大決策合法性論證制度就可藉助法律顧問充分展開。甚至抽象行政行為及其他涉及不特定多數相對人的行政行為,均可由政府法律顧問對法律風險進行前期研究評估,對法律風險環境、法律風險的現狀進行分析認證,提出防範法律風險的措施,牢牢把握對法律風險的掌控。
(三)建立政府法律顧問制度有利於更好地促進經濟社會管理法治化,示範帶動其他社會組織建立法律顧問制度
政府的每一項重大決策,都關乎到所在地的社會發展、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有的不僅關繫到本屆政府任期內的發展,還影響到以後數年乃至長期發展。面對法治建設的新形勢新任務,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保證法律顧問全面介入政府行政決策和行政執法各領域、各環節,有利於各級政府提高依法決策、依法行政能力,有利於引導群眾增強法治意識,更好地促進經濟社會管理法治化,更是示範帶動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建立法律顧問制度的需要。因此,政府的決策必須科學、高效、守法、誠信,政府的經濟活動需要法律上的「職業把關人」。
三、當前我國政府法律顧問工作現狀
根據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的統計,截至2014年底,有律師擔任各級政府法律顧問的律師事務所達3.9萬多家。2010年到2013年間,全國律師為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出具法律意見書8.7萬多份,參與重大項目研究1.6萬次,參與重點事件研究1.7萬次,參與涉法涉訴信訪處置9.5萬次。但是,由於受觀念、辦公經費等因素影響,相當多的行政部門尚未將配置法律顧問納入議事日程,對規范性文件、重大決策出台前的法律沖突、合法性審查少有法律顧問的介入,更未形成法律顧問事先審查制度,在少數政府的決策中,確實存在亂拍腦袋的「坑民攤子」、缺乏科學依據的「短命工程」、無法依據的「賠本項目」,也由此導致一些部門行政程序不合法、職責履行不到位等問題。還有一些地方政府的法律顧問團接觸的多數是政府外圍事務、階段性的工作,發揮效果不明顯;有些領導幹部法律意識欠缺而不想用法律顧問,認為做決策要咨詢法律顧問,太麻煩,會影響工作效率,存在「顧而不問」、流於形式等問題。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一方面是因政府的重要決策者缺乏責任擔當,官僚主義作怪,不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另一方面,是因為政府決策機構缺失法律機制,在行政職能、決策程序上缺少法律支撐。
四、民建法制委員會應積極參與和推進政府法律顧問工作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的重大部署、中共貴州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關於「積極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工作的新要求,積極發揮民建組織、廣大民建會員在全面推進依法治省、建設法治政府中的作用,廣泛遴選並推薦民建會員擔任各級政府的兼職法律顧問,是有效、切實發揮我省各級民建組織廣大法律專家、法律學者及各種法律人才優勢的重要途徑。
(一)民建法制委員會的基本職能
從民建中央到地方省、市(州)級民建組織,均建立了法制委員會(專委會),匯集了一大批來自審判、仲裁、法律教學、法律研究、律師等專業領域、享有較高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法律專家、法律學者和法律人才,可謂人才濟濟、人才薈萃。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民建組織內的法制委員會擔負著組織、協調和聯系專委會成員開展履職活動,確保民建充分發揮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和其它職能作用,為依法治國做貢獻的重要職責,是民建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民建法制委員會致力於提高廣大會員法律意識,為會員提供法律咨詢服務、為會員及會員企業解決法律糾紛、法律維權等提供幫助;緊緊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關系民生的重要問題深入調查研究,科學分析思考,通過社情民意、提案等積極建言獻策,為黨委、政府的決策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建議。
(二)民建法制委員會應在積極參與和推進政府法律顧問工作中發揮作用
在當前全面依法治國的時代背景下,民建法制委員會除了履行以上基本職能外,還應當結合民建工作實際,充分發揮自身特色和優勢,把民建法制委建設成為民建一支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推動法治政府、法治貴州建設的重要力量。因此,應廣泛遴選具有較高法律水平、較強實戰能力的專家學者和律師人選,推薦給各級政府擔任兼職法律顧問,充分發揮民建會員在政府法律顧問中的參謀、把關作用,具體措施如下:
1.通過民建會員中的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議案和提案,呼籲盡快建立省、市(州)、縣三級政府及部門法律顧問制度。目前,政府法律顧問這一服務體系僅限於省、各市(州)級及部分縣(區)政府,廣大縣(區)基層執法部門由於各種原因還未建立政府法律顧問制度,政府法制工作力量仍很薄弱,同時,已建立政府法律顧問制度的,法律顧問能力參差不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作用的發揮。因此,可通過「政治協商、立法協商、行政協商、民主協商、社會協商、基層協商」多層協商的方式,將政府法律顧問制度考核工作納入「法治貴州」建設、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和普法依法治理等各項工作的考核內容;並把政府購買法律服務費用納入各級政府年度財政專項預算,落實經費,提供項目。
2.建立各級民建組織內的政府法律顧問專家人才庫。在民建組織(重點在法制委員會)內遴選符合條件的民建會員進入政府法律顧問專家人才庫,為各級政府普遍建立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做好人才儲備。作為民建會員,要牢固樹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堅定信仰,忠實履行職責、堅守誠信底線,積極參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堅定不移地做建設「法治貴州」的推動者;應當模範遵守憲法和法律、法規、規章,具有較高的法學理論水平和豐富的法律事務實踐經驗,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聲譽,從事法制工作5年以上,熟悉地方政府組織法和政府工作規則,熱愛政府法律顧問工作。
3.積極開展與政府法制部門的溝通聯系。民建法制專委會要與政府法制局建立雙向的溝通聯系,了解情況,收集信息,反饋民情。通過互動,讓法制專委會能夠得到來自第一戰線的信息,以便法制專委會進行綜合分析或進一步調研,提出有價值的建設法治貴州的思路和建議;通過互動,將民建組織所了解的情況和得出的想法及時的向政府法制局進行反饋,讓某些問題在萌芽狀態下就得到及時的解決。
4.主動和省、各市(州)的司法行政管理部門對接。與司法行政管理部門建立工作聯系機制,遴選民建會員充實到政府法律顧問室,擔任政府兼職法律顧問和政府各部門的法律顧問,保證所遴選的擔任兼職法律顧問的民建會員能夠勝任該項工作,對擔任兼職法律顧問的民建會員按照法制委會員章程、中國民主建國會章程等規章制度進行管理,切實推動司法行政管理機構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改革的能力和水平。抓好法律顧問工作的落實,不僅要做到有「顧問」,而且要確保「顧好問」;切實推進各級政府和部門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辦事、依法維權。
5.建立、完善新形勢下民建法制委員會的功能作用。通過擔任兼職政府法律顧問的民建會員,建立並完善民建法制委員會這一專委會的有關功能作用。首先是建立完善信息通道的作用:民建具有廣泛紮根於社會生活的群眾性優勢,能夠正確把握人民群眾對政府的需求,並依法依規向中共黨委和政府反映情況,促進政府決策符合人民群眾的利益和願望。法制委員會通過聯系社會各方各面收集信息提出解決方案,為民建和民建界別政協委員在政協的工作提供參政材料。其次,建立完善窗口的作用:法制專委會是民建服務社會的重要窗口,通過兼職政府法律顧問的服務來形成民主黨派民主監督和民主決策的依據。第三,建立完善專委會的人才平台作用: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形勢下,通過新途徑、新形式、新舉措,把法制委員會建設成為民建組織內部和各級政協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形成具備良好參政素質的政府法律顧問人才庫和專家庫,更好地履行黨派職能。
總之,組織、發動並遴選民建法制委員會內的法律專家、法律學者和法律人才擔任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法律顧問,是民建組織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切實落實建設法治政府、法治貴州的重要舉措,是規范地方各級政府行為,有效推進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是完善政府行政管理方式,健全防範和化解社會矛盾糾紛機制的重要途徑,對於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民建法制委員會、民建會員應當緊密聯系各地實際,認真履行職責,為政府重大改革、重大決策事項、各級政府領導法律顧問事項、重要工作,一般性法律審查事項、合同文本法律審查事項和其他法律服務事項進行法律咨詢論證,參與協調、處理涉法涉訟的法律事項,對熱點、難點問題開展調查研究,結合實際積極諫言獻策,減少和避免政府決策的法律風險,依法維護政府公信力和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依法保護國有資產和公共資源,繼續為貴州省全面推進依法行政、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法治政府、誠信政府、服務政府發揮重要作用。
❼ 廈門市國土資源與房產管理局的信息公開指南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國務院令第492號)(以下簡稱《條例》),廈門市國土資源與房產管理局掌握的政府信息,除依法免於公開的外,凡與經濟、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相關的政府信息,均予以公開或者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申請予以提供。
為了更好地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提供政府信息公開服務,根據《條例》編制了《廈門市國土資源與房產管理局政府信息公開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幫助公民方便快捷地獲取所需信息。本《指南》將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情況及時更新。
廈門市國土資源與房產管理局局屬各行政事業單位的政府信息由信息生成和保存機構負責公開,信息公開指南由各單位自行編制。
政府信息公開分為主動公開和依申請公開。
一、主動公開
(一)公開范圍
廈門市國土資源與房產管理局主動向社會免費公開的信息范圍參見《廈門市國土資源與房產管理局政府信息公開目錄》(以下簡稱《目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在廈門市國土資源與房產管理局網站進行查閱。
(二)公開形式
對於主動公開信息,廈門市國土資源與房產管理局主要通過廈門市國土資源與房產管理局網站、電子顯示屏、政務公開欄、新聞發布會以及報刊、廣播、電視等便於公眾知曉的方式公開。並根據需要採取設立公共查詢室、資料索取點等公開形式,公開政府信息。定期向市檔案館、公共圖書館提供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公開目錄。
(三)公開時限
屬於主動公開范圍的政府信息,廈門市國土資源與房產管理局將自政府信息形成或者變更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予以公開。法律、法規對政府信息公開的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二、依申請公開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根據自身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申請獲取廈門市國土資源與房產管理局除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外的相關政府信息,可以通過書面、電子郵件、傳真、信函、電話或網上申請向廈門市國土資源與房產管理局受理機構遞交《廈門市國土資源與房產管理局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表》(以下簡稱《申請表》)。
(一)受理機構
機構名稱:廈門市國土資源與房產管理局政府信息公開受理處
通信地址:廈門市國土資源與房產管理局政府信息公開受理處
受理地址:廈門市蓮岳路156-158#松柏大廈3樓309室
受理時間:周一至周五:正常上班時間,法定節假日除外。
(二)提出申請
向廈門市國土資源與房產管理局申請公開政府信息應當填寫《申請表》(詳見附件1)。申請表可以在受理機構處領取,也可在廈門市國土資源與房產管理局網站或廈門市人民政府網站上下載電子版,《申請表》復印有效。為了提高處理申請的效率,申請人對所需信息的描述請盡量詳盡、明確;若有可能,請提供該信息的具體名稱、發布機構、生成日期、文號或者其他有助於受理機構判別的提示。提出申請的具體方式有三種:
1、通過互聯網提出申請。申請人可填寫電子版《申請表》,通過電子郵件以附件方式將《申請表》發送至受理機構電子郵箱,電子郵件主題註明「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受理機構收到申請人電子郵件時,應回復受理情況;申請人也可在廈門市國土資源與房產管理局網站上直接填寫並遞交《申請表》。
申請人網上申請時,應填寫詳細的聯系方式,以便受理機構聯系答復。對需索取書面政府信息的,應到受理機構按有關規定獲取。
2、信函、電報、傳真提出申請。申請人通過信函方式提出申請的,請在信封左下角註明「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字樣;申請人通過電報、傳真提出申請的,請相應註明「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字樣。
3、當面申請。申請人可以到受理機構處,當場提出申請。
受理機構不直接受理通過電話方式提出的申請,但申請人可以通過電話咨詢相應的服務業務。
(三)申請處理
受理機構在收到《申請表》後,將進行登記,並從形式上對申請的要件是否完備進行審查,對於要件不完備或申請內容不明確的申請予以退回,要求申請人補正或更改、補充;對於要件完備的申請,能夠當場答復的當場答復,不能當場答復的,則在收到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作出下列答復:
1、屬於主動公開范圍的,將向申請人提供信息或告知申請人可以獲得該信息的方式和途徑;
2、屬於免予公開范圍的,將告知申請人不予公開的理由;
3、不屬於本機關公開范圍的,又能夠確定該政府信息的公開機關的,應當告知申請人該行政機關的名稱和聯系方式;
4、如需延長答復期限的,經領導同意並書面告知申請人,延長答復期限最長不超過15個工作日;
5、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不存在的,將告知申請人。
政府信息涉及第三方權益的,應當書面徵求第三方的意見,徵求第三方意見所需時間不計算在期限內。
個人提出申請的,應攜帶本人的有效身份證明;法人或其他組織提出申請的,應當出具單位介紹信和聯系人有效身份證件。
申請人就不同政府信息應分別申請,一張《申請表》只能提出一項獨立請求。
(四)依申請公開提供信息的收費項目和收費標准
受理機構依申請提供政府信息時,可以收取檢索、復制、郵寄等成本費。收費標准按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制定的標准執行。
申請公開政府信息的公民符合低保或低收入困難等條件的,憑有效證明,經本人申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負責人審核同意,可以減免相關費用。
三、監督方式及程序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本局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開義務的,可以向我局紀檢監察機關申訴、投訴或舉報(辦公地址:松柏大廈18樓局紀檢監察室),或向上級行政機關、監察機關或者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主管部門舉報。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本局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以「保發展、保資源、保權益」為主線,全面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扎實推進「美麗廈門」國土房產專項行動,加大土地節約集約力度,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平穩健康發展;進一步創新機制,轉變職能,精細管理,提升服務,為我市社會經濟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和美麗廈門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一、全面深化改革,創新國土房產管理體制機制
深入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積極穩妥推進改革事項。要深刻領會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省委第九屆十次全會和市委第十一屆六次全會精神,准確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要求和基本思路,扎實開展深化土地制度改革7項課題調研和試點工作,積極穩妥推進改革事項。
實施美麗廈門戰略規劃,扎實推進國土房產專項行動。要根據市委市政府「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工作部署,全力組織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行動、「惠農」行動、國土資源提升生態環境行動、危舊房改造行動和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行動等五個國土房產專項行動計劃。組織人員深入各區走村入戶,從群眾身邊的小事實事做起,抓好試點工作,力爭解決一批基層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保障和維護好群眾的合法權益;要及時總結工作經驗,出台相關政策文件,適時加以推廣。
深化落實綜合配套改革,啟動實施土地專項方案。主動對接省政府和省國土資源廳,盡快啟動城市中心城區的農轉用和土地徵收授權審批的改革事項。探索建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兩圖合一」的新規劃管理模式,完成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國土規劃「三規合一」編制工作。按照廈漳泉同城化發展規劃,探索建立資源優勢互補、有償使用的區域土地利用協作機制。編制土地專項方案中各具體改革事項的行動方案,盡快啟動土地配套改革各項工作。
二、保障發展大局,服務全市社會經濟跨越發展
強化規劃指標實施管理,全力保障重點急需建設項目用地。要啟動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工作,出台並實施《廈門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細則》。按照輕重緩急及時合理分解2014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全力抓好農轉征報批工作,加大與上級國土資源部門的協調力度,加強與各相關職能部門、區政府、片區指揮部和業主單位的溝通聯系,抓緊落實重點項目農轉用報批前期准備工作,做到提前介入、主動服務、及時溝通,有效保障我市重點急需建設項目用地需求。
優化土地資源利用結構,提高土地資產綜合利用效益。一要合理編制2014年度土地供應計劃,加強執行力度。大力推進經營性用地項目提高品質,吸引專業房地產開發企業參與競爭投資,引導我市傳統產業企業回歸本位。運用科技手段創新土地市場機制,研究開發土地出讓網上交易系統,突破土地交易地域限制。要嚴厲打擊違法改變土地用途行為,研究制定出讓用地回收機制。二要進一步完善土地供後監管和閑置土地處置常態化機制,加強土地開發利用的合同約束和全程監管,建立動態管理機制,強化土地利用動態巡查,採取有效措施促進項目動工。定期處置批而未用土地,推進各類低效用地再開發。三要探索編制我市今後2——3年土地儲備規劃,建立土地儲備項目庫。積極拓展儲備地塊設置臨時公共停車場,提升儲備地塊經營多樣性和盈利空間,充分發揮儲備地產經濟社會效益。四要正式實施我市最新版城鎮基準地價。修訂出台土地收益金徵收規定,重新修訂土地收益金徵收標准。推動實施工業倉儲用地自行改造項目,做好用地保障。
加快解決制約土地房屋徵收關鍵問題,推動重點項目盡快落地。要完善征地補償多元化安置方式。組織調研並規范完善征地程序和行為,探索建立集體土地出讓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和司法強制征遷風險共擔機制。繼續推進《廈門經濟特區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立法工作,啟動《廈門市集體土地房屋徵收與補償規定》立法調研工作。健全和規范土地房屋徵收有關文書示範版本。要推動完善《廈門市房屋徵收包干費用審核操作規程(試行)》,建立大包干費用快速審核機制,加強對軌道交通1號線、火車站南廣場項目等省市重點項目的協調指導,推進歷史遺留項目的結算與清理。要充分發揮全市土地房屋徵收行業主管部門職能作用,幫助理順和健全區級土地房屋徵收機構的工作職責和機制,進一步完善市、區兩級房屋徵收主管部門的工作聯系機制。要加強土地房屋徵收行業管理,規范行業服務收費標准,研究出台推動土地房屋徵收信息公開的規范性文件。
構建多元化房地產格局,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一要制定《廈門市房地產業三年發展規劃》,統籌謀劃,優化拓展,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二要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執行好調控措施。抓緊出台《廈門市商品房預售管理規定》實施意見。要強化商品房預售管理,完善預售資金監管機制,力爭在加強預售行為監管、加大預售信息公開、完善合同登記備案和規范預售行政行為等方面取得突破。落實「購房入戶」政策調整意見,逐步取消「購房入戶」政策。合理調整供應結構。三要開發商品房項目管理系統,全程跟蹤檢查商品房項目建設,及時掌握市場新動向和新趨勢。四要扎實推進房地產市場專項檢查,嚴肅查處違規銷售、捂盤惜售、囤積房源等違法違規行為,維護房地產市場秩序。五要進一步加強房地產中介市場管理,探索建立二手房交易統一房源編碼制度,建立二手房交易安全平台,盤活存量商品住宅。充分發揮中介協會作用,建立房地產中介從業機構及人員管理系統。按照平穩過渡、分步實施原則銜接推進我市房地產評估機構管理工作。六要加強與主流媒體合作,及時發布房地產統計權威數據和信息,引導正面解讀和研判我市房地產市場形勢。
三、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山川秀美宜居城市建設
優化國土空間規劃布局,構建節約集約用地長效機制。要堅持保護和開發並舉,按照「一次性規劃、分批次供地」的原則,有效管控土地。要優先保護生態用地,控制新增建設用地,盤活存量土地,整合產業用地,制定差別化供地政策,提高用地保障水平。要切實加強工業用地規劃管控,引導工業項目集聚發展,嚴格項目用地落位審核,優先保障重大工業項目用地。要推進土地節約利用指標體系建設,健全節約集約用地倒逼激勵機制,進一步修訂完善工業用地控制指標標准,適當提高單位用地的投資強度標准和容積率。研究制定旅遊用地、文化產業用地、公共事業設施用地等指標控制標准。要積極探索宅基地集約利用新模式,推進農民集中統建居民小區試點,促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要繼續組織開展2013年度各區單位GDP消耗建設用地等指標考核,確保實現年度單位GDP耗地下降目標。要指導湖裡、集美和海滄三個區開展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區創建活動,力求取得佳績。
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促進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要結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劃定生態永久保護區,嚴格土地預審和農轉用審查,不批准與生態保護無關建設用地;結合農村土地整治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建設,加強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發揮農用地的生產、生態、景觀的綜合功能。要積極推進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建設。進一步提高耕地綜合產能,督促抓好高標准基本農田項目建設,力爭完成省政府下達我市2014年度高標准基本農田建設任務。進一步規范設施農用地管理政策,細化出台我市管理辦法。加大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的共同責任機制建設,用好用足基本農田有償保護制度,有效落實基本農田保護工作。
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強化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整治。要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監督管理,對2013年底到期礦山實施關閉並注銷采礦許可證。推動綠色礦山建設,加強礦山生態環境的綜合整治,進一步加大礦山「邊開采、邊治理」力度,強化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制度。全面清理保證金繳存情況,實現2014年繳存率達100%。進一步推進「青山掛白」治理,做好補缺補漏和治理提升。要加強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科學劃分礦產資源禁采、限采和可采區。加大廢棄礦山綜合整治,探索廢棄礦山綜合利用,研究制定整治利用鼓勵措施,引導企業和個人參與,採取宜林則林、宜建則建、宜農則農等原則實施治理。要積極推進「中國溫泉之都」創建工作,力爭通過國家級實地評審。
構建土地管理共同責任機制,加大土地違法行為打擊查處力度。一要加大土地執法監管力度。扎實開展衛片執法檢查,舉辦土地變更調查和衛片圖斑核查培訓;認真研判圖斑變化情況,掌握違法圖斑真實性,做到填報數據真實可靠;及時報送衛片數據,督促履職整改到位。積極配合土地例行督察,根據例行督察提出的意見和要求,及時分解任務;加強業務指導,解決整改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要深化土地執法動態巡查,完善《國土資源管理所動態巡查工作制度》及其補充規定;組織開展2014年度執法檢查,全面考評動態巡查成效。二要積極構建土地管理共同責任機制。促進機關處室、事業單位和分局之間的緊密聯系,做到傳達任務及時有效、報送數據及時准確,進一步提高執法效能。研究建立與行政執法部門共同查處土地違法行為的工作協調機制和信息共享機制,落實好土地執法動態巡查情況函告制度。藉助各級紀檢監察部門力量,掛牌督辦大案要案。三要提升土地管理業務素質。通過以會代訓、專門培訓和專項檢查等多種形式,提高執法人員法律知識、業務水平和應變能力。四要提高土地監管科技水平。加快土地執法監察系統建設,建立土地監管指揮中心,全面推行國土所手執GPS執法動態巡查。
四、保障民生權益,促進美麗廈門社會和諧穩定
拓展房屋公共管理和服務職能,加大力度推進危舊房改造。一要創新房屋管理服務體制機制,在直管公房管理基礎上,拓展房屋公共事務管理職能。開展直管公房住宅承租人權益問題調查研究,建立更加科學和規范有序的公房管理體系。建立完善直管公房租金收繳、轉租審批、裝修安全等制度。進一步完善公房房源調配規則和程序,修訂完善《廈門市已退代管房、信託房原承租住戶安置辦法》,制定實施細則。組織開展新一輪26000多戶直管住宅用房承租戶租賃合同續簽工作。二要加強公房資產管理。推進直管公房產權登記和辦證工作,力爭全年完成登記總量的30%。組織開展房屋安全大檢查,重點做好直管公房安全普查。加強空置房管理,建立動態巡查和日常管理機制,完善空置房公開招租機制,進一步完善新增空置直管非住宅市場化配置實施細則。研究非住宅合同到期清退難的解決辦法。建立公房管理人員持證上崗制度。三要推進編制並實施危舊房和預制板房改造試點規劃,研究完善預制板房集資改造實施辦法,2014年增加危房應急排險經費150萬元,總額410萬元。開展公房維修政府采購,積極探討公房維修服務發包新模式。加大直管公房維修投入,完成公房加固排險100幢,住房解危300戶。四要提升房屋安全鑒定管理模式,探索從技術管理向服務管理延伸,從「自己操作」向「服務外包」延伸,由「集中管理」向「各區布點」延伸。推動修訂《廈門市房屋安全鑒定和防治管理規定》。
突出重點推進地質災害防治,建設宜居美麗鄉村。要加強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建設,落實防災責任,扎實開展汛期防災抗災工作,重點防範梅雨季節強降雨和台風季節暴雨引發地質災害,及時處置地質災害災情。加強對大厝山、文屏路190號等地質災害排險處置工作的協調和檢查,推進濱北小學分校等5處危險性較大地災(隱患)點的治理工程,消除安全隱患。探索由轄區政府出資、分期分批對農村房前屋後地質災害點實施降險處理的新模式。以白交祠村滑坡地災點搬遷為試點,研究按照「美麗鄉村」要求進行建設的鼓勵措施,提高搬遷村民居住條件。
強化住改和公積金服務民生功能,減輕職工購房壓力。一是進一步完善我市住房政策體系,研究出台調整我市住房貨幣化分配政策的意見,適時提高貨幣化補貼標准,取消企業單位實施住房貨幣化補貼政策審核事項,簡化發放方式和計算方法;推動海滄、同安、翔安區住房分配貨幣化工作。要出台我市公有住房出售價格調整意見,做好社會保障性住房政策與其他房改政策銜接工作,妥善處理房改遺留問題。推進已售公有住房住宅專項維修資金補提和設帳工作,完善已售公有住房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管理系統。二要著力落實好新的廈門市住房公積金提取和貸款辦法,進一步提高住房公積金制度的覆蓋面和住房公積金歸集額,加強單位協管員制度建設。要嚴格實施差異化信貸調控政策,重點研究優化住房公積金運行機制,啟動貸款額度調節機制,有效預警和防範住房公積金流動性資金不足風險。
加快推進不動產統一登記,全面規范提升權籍管理水平。一要結合我市實際,加快建立和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要抓緊推動我市成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領導小組,配合市編辦研究制定我市不動產登記職責整合和機構組建方案,梳理評估不動產登記有關法律法規,研究提出符合我市實際的《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方案》,探討和細化我市實施的具體意見、措施、規范、技術規程,積極爭取不動產統一登記試點。二要抓好權籍規范性管理,落實內部工作規范,規范土地房屋權屬登記程序,建立健全登記辦件質量抽檢制度,提高工作效能。三要推進農村土地房屋登記工作。加快研究解決當前農村房屋登記中存在的障礙和問題,全面推廣應用農村土地房屋權籍信息系統。繼續做好農村房屋抵押登記備案,配合有關部門爭取我市成為全國首批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的試點城市。進一步做好土地變更調查日常工作。四要進一步完善全市房產測繪數據管理系統,推進舊宗地圖數據整理,完善地籍宗地信息資料庫。建立健全全市房產測繪從業人員信息庫,加強房產測繪從業人員資格管理。
建立健全信訪工作長效機制,全力化解重大歷史信訪積案。要堅持落實初訪責任制、限時辦結制、信訪研判預警機制、信訪積案化解機制等信訪工作制度,全力化解矛盾糾紛,進一步降低積案數量。實行點對點信訪業務培訓,建立信訪上下級溝通協調機制,統一信息交流,資源共享,減少信訪件誤轉誤判,提高信訪辦理效果。及時跟蹤落實人大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工作,強化目標責任,加快辦理進度,提高辦理質量和辦結率。
五、提升服務能力,發揮基礎業務支撐保障作用
加強地理空間框架平台推廣應用,提升基礎地理信息保障服務能力。要全面開展地理信息數據集、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典型應用示範和支撐環境建設,如期完成「數字廈門」地理空間框架建設項目設計書備案和二期建設。建立並逐步完善地理空間框架平台和資料庫管理維護與更新機制。進一步擴大1∶500、1∶1000數字地圖覆蓋范圍,推進島外農村50平方公里數字地形圖測繪,組織2014年數碼航空攝影獲取高解析度影像數據,完善充實廈門市空間地理信息資料庫。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廈門地理市情普查,重點抓好地理國情監測應用於城市管理行政執法的課題調研和實際應用,利用高清航攝(衛片)影像比對判別轄域年度「兩違」變化信息及執法整改效能,實現地理國情監測在政府重要工作和行業應用領域的突破。組織修編2014年版《廈門市地圖》、《廈門島地圖》和A3幅面宣傳地圖,加強電子地圖數據更新,滿足政務和社會公眾需求。研究成立我市測繪專業管理委員會,加強測繪行業管理,建立誠信制度和常態化監管機制。會同有關部門開展涉密測繪成果批後跟蹤監管。進一步提高涉密測繪地理信息的規范管理水平,健全非涉密測繪地理信息的社會化便民服務和保障制度。深入開展國家版圖意識宣傳教育活動。
強化信息化建設責任機制,推進信息共享和安全管理。圍繞「一張圖」和「三個平台」(辦公業務、綜合監管、公共服務)建設目標和任務,充分發揮信息支撐和保障作用。優化完善在用的重要信息系統,重點「抓數據、抓共享、抓提高」,確保能用、實用、好用。要在調研的基礎上,穩妥升級改造信息平台功能,提高業務辦理效率。要有效推動執法監察系統建設,力爭上半年完成系統一期建設,並視情開展二期建設。推進批後監管系統建設,力爭上半年取得階段性成果。要繼續完善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建設,重點整理校核全市商品房合同備案、產權登記、抵押登記等數據,提高個人住房信息基礎數據的准確性和完整性。繼續開展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工作,組織專項研討並制定資料庫安全和應用安全方面的整改實施方案,提升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水平。
發揮政府法制服務和保障功能,完善行政決策監督機制。以「六五」普法為抓手,加強政策調研和制度出台,規范和簡化行政流程,推動人人懂法用法。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審批辦職能,研究制定工作規范和協調機制,加強窗口單位間的統籌協調,通過改革精簡實現行政效率和質量同步提升。積極開展窗口創新服務活動。進一步加強法制工作聯絡員、調解員、聽證員、咨詢專家、公職律師隊伍建設,充分發揮法律咨詢專家和法律顧問作用,健全法制網路,拓寬服務渠道和方式,加強交流與培訓,提高人員法制工作素質和服務水平。進一步規范行政行為,完善決策和監督機制。認真落實局《規范性文件管理規定》和規范性文件廉潔性評估、重大案件報告、責任追究等監督機制。健全調解機制,推動局屬單位成立調解中心,推行一線工作法,多下基層,運用法制工作網路,加強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工作的能力建設,加大案件協調和矛盾調解力度,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
開展「素質提升年」活動,深化行政效能建設。開展「素質提升年」活動,組織全員培訓,提高人員素質。按照業務條線分工,制定學習培訓計劃,組織考核驗收,對未達標人員,限期補訓補考。建立健全推動「為民、務實、清廉」三個方面的規章制度,構建銜接配套、行之有效的制度體系。狠抓效能建設各項規章制度落實,深入開展「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集中整治活動。抓好民主評議政風行風工作,進一步提升基層所站和服務窗口的整體服務水平。要進一步精簡審批事項,優化工作流程,公開辦事程序,細化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的程序要求,解決「庸作為、慢作為、不作為、虛作為、亂作為」問題,提高工作效率。要健全辦事窗口服務制度和管理機制、服務規范和標准規定,優化服務軟環境。要通過重構、優化、精簡、合並辦事流程,推進審核極差壓縮方案研究,縮短業務審核時限,實現交易登記業務提速增效。要探索完善住房公積金網上服務平台,開發住房公積金信息自助服務系統,推動實行外口離廈支取住房公積金網上審批,建立單位住房公積金繳存信息網上變更平台。
六、築牢堅實根基,匯聚事業持續發展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