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聽庭記錄
法律援助律師。不和家人溝通,還幫他人說話。因為。律師是站在。一個公正的角度上說話的,是幫理不幫人的最好的辦法是。好好想想自己的事情。究竟是誰的錯希望採納。
2. 法律援助中心可靠嗎
不是什麼人都可以申請法律援助獲批的
法律援助是針對社會上經濟能力比較差,還有生活條件比較困難的人。每個地方的審核標准都不同。
3. 啟東申請法律援助了,勞動仲裁開庭當事人不去可以嗎
《仲裁法》第39條規定,仲裁應當開庭進行。開庭審理是仲裁審理的主要方式。所謂開庭審理是指在仲裁庭的主持下,在雙方當事人和其他仲裁參與人的參加下,按照法定程序,對案件進行審理並作出裁決的方式。《仲裁法》依規定仲裁的開庭審理原則的同時,又在第40條規定,仲裁不公開進行。當事人協議公開的,可以公開進行,但涉及國家秘密的除外。這一規定進一步肯定了開庭審理的仲裁方式以不公開審理為原則,以公開審理為例外。所謂不公開審理是指仲裁庭在審理案件時不對社會公開,不允許群眾旁聽,也不允許新聞記者采訪和報道。不公開審理的目的在於保守當事人的商業秘密,維護當事人的商業信譽。然而仲裁最大的特點在於尊重當事人的意願,所以《仲裁法》規定將當事人協議公開審理的,可以公開審理作為不公開審理原則的補充。即當事人協議公開審理時將允許仲裁審理對社會公開,允許群眾旁聽,允許新聞記者采訪和報道。但涉及國家秘密的則不允許當事人協議公開,必須以不公開審理的方式進行審理。
4. 你好,請問你知道法律援助嗎我想知道法律援助什麼時候指派律師給我現在我的案子是檢察階段
《關於刑事訴訟法律援助工作的規定》第五條規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在第一次訊問犯罪嫌疑人或者採取強制措施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並告知其如果符合本規定第二條規定,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3日內,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並告知其如果符合本規定第二條規定,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應當告知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並告知其如果經濟困難,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3日內,應當告知被告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並告知其如果符合本規定第二條規定,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應當告知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並告知其如果經濟困難,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人民法院決定再審的案件,應當自決定再審之日起3日內履行相關告知職責。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本規定第九條規定情形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如果不委託辯護人,將依法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關於刑事訴訟法律援助工作的規定》全文如下,你可以參考下:
第一條為加強和規范刑事訴訟法律援助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法律援助條例》以及其他相關規定,結合法律援助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辦理案件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所在地同級司法行政機關所屬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可以依照前款規定申請法律援助:
(一)有證據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屬於一級或者二級智力殘疾的;
(二)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已委託辯護人的;
(三)人民檢察院抗訴的;
(四)案件具有重大社會影響的。
第三條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訴案件中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可以向辦理案件的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所在地同級司法行政機關所屬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第四條公民經濟困難的標准,按案件受理地所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規定執行。
第五條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在第一次訊問犯罪嫌疑人或者採取強制措施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並告知其如果符合本規定第二條規定,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3日內,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並告知其如果符合本規定第二條規定,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應當告知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並告知其如果經濟困難,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3日內,應當告知被告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並告知其如果符合本規定第二條規定,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應當告知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並告知其如果經濟困難,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人民法院決定再審的案件,應當自決定再審之日起3日內履行相關告知職責。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本規定第九條規定情形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如果不委託辯護人,將依法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第六條告知可以採取口頭或者書面方式,告知的內容應當易於被告知人理解。口頭告知的,應當製作筆錄,由被告知人簽名;書面告知的,應當將送達回執入卷。對於被告知人當場表達申請法律援助意願的,應當記錄在案。
第七條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法律援助申請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申請24小時內將其申請轉交或者告知法律援助機構,並於3日內通知申請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其委託的其他人員協助向法律援助機構提供有關證件、證明等相關材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無法通知的,應當在轉交申請時一並告知法律援助機構。
第八條法律援助機構收到申請後應當及時進行審查並於7日內作出決定。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決定給予法律援助,並製作給予法律援助決定書;對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決定不予法律援助,製作不予法律援助決定書。給予法律援助決定書和不予法律援助決定書應當及時發送申請人,並函告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
對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申請法律援助的案件,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了解案件辦理過程中掌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具有本規定第二條規定情形等情況。
第九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沒有委託辯護人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自發現該情形之日起3日內,通知所在地同級司法行政機關所屬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一)未成年人;
(二)盲、聾、啞人;
(三)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
(四)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人。
第十條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通知辯護的,應當將通知辯護公函和採取強制措施決定書、起訴意見書、起訴書、判決書副本或者復印件送交法律援助機構。
通知辯護公函應當載明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姓名、涉嫌的罪名、羈押場所或者住所、通知辯護的理由、辦案機關聯系人姓名和聯系方式等。
第十一條人民法院自受理強制醫療申請或者發現被告人符合強制醫療條件之日起3日內,對於被申請人或者被告人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送交通知代理公函,通知其指派律師擔任被申請人或被告人的訴訟代理人,為其提供法律幫助。
人民檢察院申請強制醫療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強制醫療申請書副本一並送交法律援助機構。
通知代理公函應當載明被申請人或者被告人的姓名、法定代理人的姓名和聯系方式、辦案機關聯系人姓名和聯系方式。
第十二條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作出給予法律援助決定或者自收到通知辯護公函、通知代理公函之日起3日內,確定承辦律師並函告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
法律援助機構出具的法律援助公函應當載明承辦律師的姓名、所屬單位及聯系方式。
第十三條對於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具有一定年限刑事辯護執業經歷的律師擔任辯護人。
對於未成年人案件,應當指派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律師擔任辯護人。
第十四條承辦律師接受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後,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辦理委託手續。
承辦律師應當在首次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時,詢問是否同意為其辯護,並製作筆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同意的,律師應當書面告知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和法律援助機構。
第十五條對於依申請提供法律援助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堅持自己辯護,拒絕法律援助機構指派的律師為其辯護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准許,並作出終止法律援助的決定;對於有正當理由要求更換律師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另行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對於應當通知辯護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拒絕法律援助機構指派的律師為其辯護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查明拒絕的原因,有正當理由的,應當准許,同時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需另行委託辯護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未另行委託辯護人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及時通知法律援助機構另行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第十六條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逮捕時,認為犯罪嫌疑人具有應當通知辯護的情形,公安機關未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的,應當通知公安機關予以糾正,公安機關應當將糾正情況通知人民檢察院。
第十七條在案件偵查終結前,承辦律師提出要求的,偵查機關應當聽取其意見,並記錄在案。承辦律師提出書面意見的,應當附卷。
第十八條人民法院決定變更開庭時間的,應當在開庭3日前通知承辦律師。承辦律師有正當理由不能按時出庭的,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延期開庭。人民法院同意延期開庭的,應當及時通知承辦律師。
第十九條人民法院決定不開庭審理的案件,承辦律師應當在接到人民法院不開庭通知之日起10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書面辯護意見。
第二十條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對承辦律師復制案卷材料的費用予以免收或者減收。
第二十一條公安機關在撤銷案件或者移送審查起訴後,人民檢察院在作出提起公訴、不起訴或者撤銷案件決定後,人民法院在終止審理或者作出裁決後,以及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將案件移送其他機關辦理後,應當在5日內將相關法律文書副本或者復印件送達承辦律師,或者書面告知承辦律師。
公安機關的起訴意見書,人民檢察院的起訴書、不起訴決定書,人民法院的判決書、裁定書等法律文書,應當載明作出指派的法律援助機構名稱、承辦律師姓名以及所屬單位等情況。
第二十二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作出終止法律援助決定,製作終止法律援助決定書發送受援人,並自作出決定之日起3日內函告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
(一)受援人的經濟收入狀況發生變化,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
(二)案件終止辦理或者已被撤銷的;
(三)受援人自行委託辯護人或者代理人的;
(四)受援人要求終止法律援助的,但應當通知辯護的情形除外;
(五)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終止的其他情形。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在案件辦理過程中發現有前款規定情形的,應當及時函告法律援助機構。
第二十三條申請人對法律援助機構不予援助的決定有異議的,可以向主管該法律援助機構的司法行政機關提出。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在收到異議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經審查認為申請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以書面形式責令法律援助機構及時對該申請人提供法律援助,同時通知申請人;認為申請人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維持法律援助機構不予援助的決定,並書面告知申請人。
受援人對法律援助機構終止法律援助的決定有異議的,按照前款規定辦理。
第二十四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近親屬、法定代理人,強制醫療案件中的被申請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認為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而沒有告知,或者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或者訴訟代理而沒有通知的,有權向同級或者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訴或者控告。人民檢察院應當對申訴或者控告及時進行審查,情況屬實的,通知有關機關予以糾正。
第二十五條律師應當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法律援助業務規程,做好會見、閱卷、調查取證、解答咨詢、參加庭審等工作,依法為受援人提供法律服務。
律師事務所應當對律師辦理法律援助案件進行業務指導,督促律師在辦案過程中盡職盡責,恪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
第二十六條法律援助機構依法對律師事務所、律師開展法律援助活動進行指導監督,確保辦案質量。
司法行政機關和律師協會根據律師事務所、律師履行法律援助義務情況實施獎勵和懲戒。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在案件辦理過程中發現律師有違法或者違反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行為,損害受援人利益的,應當及時向法律援助機構通報有關情況。
第二十七條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加強協調,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做好法律援助咨詢、申請轉交、組織實施等方面的銜接工作,促進刑事法律援助工作有效開展。
第二十八條本規定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2005年9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下發的《關於刑事訴訟法律援助工作的規定》同時廢止。
5. 法律援助的調查筆錄
調查筆錄
被調查人:
調查人:
調查目的:為×××××案
時間:
地點:回
記錄人:
在場見證人:
筆錄答內容:
被調查人簽名或蓋章
在場見證人簽名或蓋章
年 月 日
6. 法律援助,請專業的律師來回答,是關於委託的律師是否被收買的問題!
你好。從你給的事實來看,你所委託的律師並沒有被收買的嫌疑。律師對你的回答亦是合理的。
你的問題我看法如下:
一、你要被認定為工傷,首先要確認和公司之間有勞動關系存在。正常情況下,勞動者發生工傷,按照法律規定用人單位應該在職工受到傷害之日起30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但是在實踐中,如果沒有勞動勞動合同,用人單位一般不會主動去申請工傷認定的。(原因在於,沒有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肯定沒有給職工投工傷保險,因此認定為工傷後,工傷所有賠償由用人單位支付,工傷基金是不支付的。)所以,在沒有勞動合同的情況下,一般都是勞動者自己去申請工傷認定。而勞動者申請工傷的前提是存在勞動關系。由此此類糾紛解決的第一部是確定勞動關系存在。你目前的這個仲裁就是確定勞動關系。律師提起的這個仲裁正是解決你工傷問題的關鍵。
二、工傷認定的期限問題。勞動者申請工傷認定的期限是自故傷害發生之日起1年內。同時提交:工傷認定申請表;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三、工傷勞動能力鑒定問題。這里首先你要明確,工傷認定和工傷勞動能力鑒定是兩個問題。你指所以疑惑律師是否被收買就是因為你混淆了工傷認定和工傷勞動能力鑒定。工傷認定不以勞動能力鑒定為條件。工傷勞動能力只對你享有什麼樣的工傷待遇(工傷賠償)有關系。按照工傷條例第二十一條的規定:職工發生工傷,經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後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當進行勞動能力鑒定。 勞動能力鑒定的前提是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後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如果你不存在殘疾則不需要進行此鑒定,只需要進行工傷認定即可。(工傷賠償包括:醫療費、住院期間伙食補助費、殘疾賠償金、付出器具費(殘疾人的輪椅、假肢、假牙、假眼等)、殘疾者以後的護理費、死亡賠償金及死亡家屬的撫恤金等)如果工傷沒有致殘致亡,則主要為前三項。
四、是否被人出庭問題。對於工傷認定及由此所進行的訴訟,委託了代理人,代理人出庭即可,並非要求你本人一定出庭,當然你本人出庭可以。
綜合而言,你所聘請的律師是在按照程序和步驟在為你處理此事。其做法和說法並無不當。
以上回答不知是否解除了你的疑惑。最後建議相信律師,和律師緊密配合從而更好的維護你的權益。
7. 請求法律援助!!!
小孩已經13歲了,依照法律10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有獨立選擇跟隨父親或者母親共同生活專的權利!
如果對方屬起訴,從保護未成年人權益出發,法庭將會慎重考慮是否將實情告訴孩子,然後再聽她的意見,最後法庭判決。
依本人的看法,法庭未經女孩的母親(實際監護人)的同意是不可以直接告訴小孩的,~!
你可以現在就到當地的婦女聯合會或者司法局所屬的法律援助中心求援,可以得到免費的法律性服務(包括萬不得已的法庭訴訟)。
8. 法律專家,請幫幫我.現在想申請法律援助,具體流程是怎麼
中國的法律援助制度主要是由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務人員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公民給予減、免收費提供法律幫助,以保障其合法權益的實現和司法公正。
法律援助機構從中央到地方共分四級: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省級地方、地(市)級和縣(區)級地方法律援助中心。中央和省級地方法律援助中心主要行使管理職能;地(市)級和縣(區)級地方法律援助中心主要負責組織實施所轄區的法律援助工作。
中國公民獲准受援必須具備兩個條件:1、有充分理由證明其為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需要法律幫助;2、符合當地政府規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線或失業救濟標准,或者能夠提供其經濟條件特別困難的證明。刑事訴訟中,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的或是未成年人或盲、聾、啞人,沒有委託辯護律師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法律援助的具體形式包括解答咨詢、調解、刑事辯護和訴訟代理、非訴訟代理以及辦理公證等。
公民申請代理、刑事辯護的法律援助應當提交下列證件、證明材料:
(一)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代理申請人還應當提交有代理權的證明;
(二)經濟困難的證明;
(三)與所申請法律援助事項有關的案件材料。
申請應當採用書面形式,填寫申請表;以書面形式提出申請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由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或者代為轉交申請的有關機構工作人員作書面記錄。
法律援助機構收到法律援助申請後,應當進行審查;認為申請人提交的證件、證明材料不齊全的,可以要求申請人作出必要的補充或者說明,申請人未按要求作出補充或者說明的,視為撤銷申請;認為申請人提交的證件、證明材料需要查證的,由法律援助機構向有關機關、單位查證。
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及時決定提供法律援助;對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書面告知申請人理由。
申請人對法律援助機構作出的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通知有異議的,可以向確定該法律援助機構的司法行政部門提出,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在收到異議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經審查認為申請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以書面形式責令法律援助機構及時對該申請人提供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機構自收到法律援助申請之日起10日內完成審查,作出給予或者不予法律援助的決定,通知申請人。法律援助機構對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應當自接到指定之日起3日內指派律師提供辯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