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檔案管理法律規定
1. 保險公司檔案管理辦法
保險公司的業務檔案既是保險公司經營活動的記錄和反映,也是保險公司經營活動的史料和證據,不僅可以為保險公司的經營決策提供參考,也可以為查證保險公司的業務活動是否合法合規提供證明。保險公司的業務檔案對於國家研究、制定宏觀經濟政策,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有鑒於此,保險法對保險公司業務檔案的保管作了專門規定。按照保險法的規定:1.保險公司的業務檔案應當包括記錄保險公司經營活動的完整的會計賬簿、原始憑證及有關資料;2.記錄保險公司經營活動的賬簿、原始憑證及有關資料應當依法妥善保管,不得損毀或散失;3.上述業務檔案的保管期限,自保險合同終止之日起計算,不得少於10年。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2. 公司法律檔案管理
每個檔案都是不一樣的,你需要做的就是做一個目錄,把文件按照目錄整理好,專方便屬查閱,然後每月做一個總結,檔案多了以後你就知道都包涵什麼了,然後不斷完善就好了。
1、負責本單位文件材料的形成、積累、保管和整理歸檔工作,保證歸檔文件材料完整、准確、系統。
2、堅持平時整理。根據本單位不同種類文件材料的形成特徵,制定案卷類目,合理分類存放,便於利用和歸檔。
3、歸檔案卷做到頁號編寫准確,案卷目錄清楚,案卷標題簡明扼要。
4、保管好本公司歸檔的案卷,注意文件材料的安全和保密。
5、按要求對檔案進行分類、整理、編目,並編制檢索工具,能應要求快速、准確地查詢所需檔案。
3. 關於檔案有哪些法律法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以下簡稱《檔案法》)第二十四、二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辦法》(以下簡稱《檔案法實施辦法》)第二十七條及《刑法》第三百二十九條的規定,下列檔案違法行為應該追究法律責任:
(1)損毀、丟失屬於國家所有的檔案的;
(2)擅自提供、抄錄、公布、銷毀屬於國家所有的檔案的;
(3)塗改、偽造檔案的;
(4)擅自出賣或者轉讓屬於國家所有的檔案的。擅自出賣或者轉讓屬於集體所有、個人所有以及其他不屬於國家所有的對國家和社會具有保存價值的或者應當保密的檔案的;
(5)倒賣檔案牟利或者將檔案賣給、贈送給外國人的;
(6)將公務活動中形成的應當歸檔的文件、資料據為已有,拒絕交檔案機構、檔案工作人員歸檔的;
(7)拒不按照國家規定向國家檔案館移交檔案的;
(8)違反國家規定擅自擴大或者縮小檔案接收范圍的;
(9)不按照國家規定開放檔案的;
(10)明知所保存的檔案面臨危險而不採取措施,造成檔案損失的;
(11)檔案工作人員、對檔案工作負有領導責任的人員玩忽職守,造成檔案損失的;
(12)攜運禁止出境的檔案或者其復製件出境的;
(13)搶奪、竊取國有檔案的。
《刑法》第三百二十九條規定,搶奪、竊取國家所有的檔案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違反《檔案法》的規定,擅自出賣、轉讓國家所有的檔案,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有前兩款行為,同時又構成本法規定的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辦法》第二十八條規定,
《檔案法》第二十四條第二款、第三款規定的罰款數額,根據有關檔案的價值和數量,對單位處以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上,對個人處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
4. 辦公室如何做好檔案管理,有關檔案管理有什麼法律法規
做檔案一定要細心 歸檔的文件材料應齊全、完整、准確、可靠 外來文件經辦公室分送傳閱後及時送還。重要文件需本處室長期使用的可經領導批准後,進行復印。原件必需送還。 凡是歸檔的文件材料,必須存原件。以確保檔案質量和延長使用期限。 文書檔案立卷歸檔要作到分類清楚、組卷合理、裝訂規范、排列有序、便於查找利用。 還有好多
有《檔案法》、《檔案法實施辦法》及有關政策、制度等
5. 公司內部人事檔案信息,保存年限如何規定
1. 如果是留校保管的話,兩年。掛在人才市場與用人單位的話,沒具體時間限制的,只要每年交保管費就可以了,聽說還可以掛在街道辦的,據說這個事免費的。
2. 一般分永久、長期、短期三種。永久保存,就是無限期地盡可能長遠地保存下去。長期保存,一般是指檔案須保存十六年至五十年左右;短期保存,一般是指十五年以下。後兩者稱為定期保存。定期保存的計算方法,一般是從文件產生後的第二年起計算,有些特殊文件和專門文件可以從其失效、結案後算起。所有確定為定期保存的檔案,到保管期滿後還須復查一次,如發現有繼續需要保存的,仍應保存下去,有的延長保管期限,有的轉為永久保存。 具體情況還要根據各地檔案部門的詳細規定。
給大家 檔案的介紹吧,可以參考:
一、 含義
國家機構、社會組織以及個人從事政治、軍事、經濟、科學、技術、文化、宗教等活動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各種文字、圖表、聲像等不同形式的歷史記錄。檔案是有史以來最早產生的文獻之一,也是現代社會信息的重要門類。
二、 詞源
中國明代以前對檔案的稱呼與文書不加區分,有典、冊、策、中(冊字的省形)、簡牘、文書、簿書、案卷、文案、案牘等稱謂。「檔案」一詞始見於清代,康熙十九年(1680)《起居注》中記載,康熙帝在披閱秋審眾犯冊時問:「馬哈喇之父與叔皆沒於陣,本人亦有功牌,其罪如何?」大學士奏曰:「部中無檔案,故控告時部議不準。」大約成書於康熙四十六年的楊賓《柳邊紀略》則對檔案有所解釋:「邊外文字多書於木,往來傳遞者曰牌子,以削木若牌故也;存儲年久者曰檔案,曰檔子,以積累多貫皮條掛壁若檔故也。」清入關後改用紙張書寫,但習慣相因,仍將保存起來的文書稱作「檔案」、「檔子」。在其後的律令條例中,對於 「文書」和「檔案」的用法,更有較為明確的區分,多處使用「繕寫文書,收貯檔案」,「錄存檔案」,「檔案副本」等等。按漢字本義,「檔」為橫木框格,系指存放東西的閣架;「案」即小桌子一類的東西,引伸為處理某一事件的案卷。「檔案」即存入檔架的案卷,沿用至今仍有其形象的和內在的意義,並賦予了新的科學含義。
三、 起源
檔案最早產生於怎樣的歷史背景和什麼歷史時期,歷來眾說紛紜。其中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是階級社會產物說和原始社會產物說,後者又被稱為社會產物論。階級社會產物說的主要見解有兩種:
① 為隨著階級的出現和國家的形成,為了管理國家和大規模的生產,進行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或戰爭,國家需要文字記錄作為管理和交際的工具,因而發明了文字。國家機關利用文字記載和傳達各種事務,於是產生了文書,它被保存起來便形成了檔案。
②認為在國家產生之前雖已出現了文字,但在原始社會人們並無保存和利用檔案的社會需要,只有當階級產生和國家形成之後,國家為了進行管理,需要以文字記錄事務和表達統治階級的意志,才產生了文書並貯存檔案。這兩種見解共同的論點是,都認為文字和國家機關的出現,成為產生檔案必須兼備的條件;不同點主要在於文字產生的時期及其對形成檔案的關系各持異議。
6. 公司檔案如何管理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5 檔案工作體制
5.1 組織系統
企業應建立分管檔案工作領導、各部門和項目負責人的檔案工作領導體系和以檔案部門為核心、各專職和兼職檔案人員為基礎的檔案管理工作網路。
5.1.1 檔案工作領導
確定分管檔案工作的企業領導;確定各部門、各項目主管檔案工作的負責人;確定檔案部門的負責人。
5.1.2 檔案部門
根據企業規模和檔案工作實際需要設置檔案部門。檔案部門統一管理企業各類檔案,行使對企業檔案工作的監督、指導、檢查職能。
大型企業應設立具有獨立職能的檔案機構。
5.1.3 檔案人員
根據工作需要在檔案部門配備專職檔案人員,在各部門、各項目管理部門配備專職或兼職檔案人員。
5.2 工作職責
企業應對檔案工作職責進行劃分,明確企業、檔案部門、檔案工作領導、檔案人員和文件形成者責任。
5.2.1 企業職責
5.2.1.1建立健全檔案工作規章制度,將檔案工作納入企業發展規劃和工作計劃。
5.2.1.2 將文件形成、積累和歸檔要求納入各部門、項目及工作職責和有關人員崗位職責,並對分管領導、部門領導及有關人員進行考核。
5.2.1.3維護和確保檔案真實、安全,預防突發事變及災害的發生,並隨技術進步為檔案工作持續發展提供技術和設施、設備保障。
5.2.1.4在企業資產與產權變動時,同時提出所涉及檔案的處置要求。
5.2.1.5按規定向相應單位移交檔案。
5.2.2 檔案部門職責
5.2.2.1 貫徹國家有關檔案工作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制定本企業文件材料歸檔和檔案整理、保管、利用、鑒定、銷毀、移交等有關規章制度。
5.2.2.2 統籌規劃和負責本企業檔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鑒定、統計和提供利用工作。
5.2.2.3 指導本企業各部門、項目及專項工作文件材料的形成、積累、整理及歸檔工作。
5.2.2.4 監督、指導、檢查本企業所屬機構(含境外機構)的檔案工作。
5.3 崗位職責
5.3.1 分管檔案工作的企業領導,統一領導本企業的檔案工作,負責審查批准檔案工作規劃、計劃,對企業依法開展檔案工作負總責。
5.3.2 各部門或項目檔案工作的負責人,負責審核本部門或項目檔案工作計劃,對本部門或項目歸檔文件材料的齊全、完整、准確負責。
5.3.3 文件形成者應對歸檔文件材料的准確性、有效性負責,並按規定向本部門或項目專兼職檔案人員移交。
5.3.4 各部門、項目及專項工作的專兼職檔案人員負責收集、整理本部門或項目歸檔的文件材料,並按要求做好文件材料的移交工作,對文件材料的歸檔質量負責。
5.3.5 檔案部門的檔案人員,負責檔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統計、鑒定、提供利用工作,監督、指導各部門和項目文件材料的歸檔工作,對所屬單位檔案工作進行監督、指導與檢查,對檔案管理工作質量負責。
5.4 人員要求
企業應配備遵紀守法、忠於職守、具有檔案專業及相關專業知識的人員從事檔案工作。檔案人員應保持相對穩定,符合專業技術或管理人員要求。
5.4.1 檔案人員的配備應與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和發展需要相適應。
5.4.2 檔案人員應具備大專以上或同等學識水平。
5.4.3檔案部門負責人應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大學本科以上學歷或同等學識水平。
5.4.4檔案人員應定期進行在職培訓。
6 檔案工作制度
6.1 檔案工作制度體系
企業檔案工作制度體系由工作規章、管理制度、業務標准規范組成。
6.1.1 工作規章
企業應將文件材料收集、歸檔及檔案管理要求納入到企業相關的管理制度中,同時將企業檔案工作規定、檔案工作責任追究制度、檔案管理應急預案等作為企業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6.1.1.1企業在制定產品開發、科研管理、設備管理、基建工程管理等制度中應提出相應的文件材料收集、歸檔及檔案管理要求。
6.1.1.2檔案工作規定是企業檔案工作的基本要求。其主要內容應包括:檔案工作原則及管理體制,文件材料的形成、積累與歸檔要求,檔案收集、整理、保管、鑒定、統計、利用要求,資產與產權變動檔案的處置原則,解釋許可權等,規定中應明確體現「三納入」、「四參加」、「四同步」的要求。
6.1. 1.3 檔案工作責任追究制度應對相關崗位和人員違反文件材料收集、歸檔及檔案管理要求,發生檔案泄密、造成檔案損毀等行為提出責任追究和處罰措施。既可單獨制定,也可納入到相關的管理制度中。
6.1. 1.4 檔案管理應急預案,對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制定檔案搶救應急措施,包括組織結構、搶救方法、搶救程序和轉移地點。
6.1.2 管理制度
根據檔案工作各環節需要,制定相關制度。其中文件材料歸檔、鑒定銷毀、保密、利用、移交、電子文件管理、科技檔案補充更新等制度等需要其它部門配合檔案部門貫徹實施;檔案保管、統計,檔案管理系統操作,庫房管理等制度主要是檔案部門和檔案人員貫徹實施。
6.1.2.1 文件材料歸檔制度主要包括歸檔范圍、歸檔時間、歸檔要求以及控制歸檔質量的措施。
6.1.2.2 鑒定銷毀制度應明確鑒定工作的組織及職責、鑒定方法、鑒定時間和銷毀要求。
6.1.2.3 保密制度應明確檔案形成者、檔案管理者、檔案利用者承擔保密的責任。
6.1.2.4 利用制度應明確檔案提供利用的方式、方法,規定查(借)閱檔案的許可權和審批手續,提出接待查(借)檔案的要求。
6.1.2.5 移交制度應規定檔案移交范圍、移交對象、移交內容、移交程序及手續。
6.1.2.6 電子文件管理制度應對本企業計算機應用系統中形成的電子文件、資料庫提出歸檔、管理和利用要求。
6.1.2.7 科技檔案補充更新制度應明確科技檔案補充更新原則,補充更新程序和方式、違規處罰原則。
7. 對於公司檔案管理都有哪些要求
公司檔案管理體制 公司檔案工作,要實行集中與分散管理相結合的體制。由行政部負責主體檔案的管理,並對其他部門的檔案管理工作進行督促和指導。行政部可設立專門檔案室,配備專了、兼職行政主管分管公司主體檔案工作。 根據有關檔案法規規定精神,各部門形成的文件材料原則上由本部門負責立卷和歸檔,並定期向公司檔案部門移交保管。 公司應有庫房或場地和必要的設施及保護設備保管檔案,確保檔案的安全。暫不具備檔案案安全保管條件時,要委託有關檔案部門代為保管。 公司檔案范圍 公司建檔范圍確立為: 公司設立、變更的申請、審批、登記以及終止、解散後清算等方面的文件材料; 公司股東會、董事會、監理會形成的文件材料; 財務、會計及其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 勞動工資、人事、法律事務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 經營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 生產技術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 產品生產、能夠消耗、安全生產方面的文件材料; 儀器、設備方面的文件材料; 基本建設、工程設計、施工、竣工、維修方面的文件材料; 科研、技術引進、轉讓方面的材料; 教育培訓方面的文件材料; 信息、情報方面的文件材料; 黨群(工、青、婦)組織方面的文件材料; 其他具有利用和保存價值的文件材料。 以上文件材料包括決議、決定、條例、規章制度等法規性文件,各類會議文件、重要記錄、工作計劃、工作規劃和工作總結。 公司檔案還包括聲像資料: 照片檔案:新聞、科技、藝術照片,由原版、翻版底片、照片、文字說明構成; 影片檔案:原版底片、拷貝及文字說明; 錄音檔案:唱片、錄音帶; 錄像檔案:政治、經濟、科技、文娛、廣告活動。
8. 檔案管理,法律是怎麼規定的呢
第三章檔案的管理
第十條對國家規定的應當立卷歸檔的材料, 必須按照規定,定期向本單位檔案機構或者檔案工作人員移交,集中管理, 任何個人不得據為己有。
國家規定不得歸檔的材料,禁止擅自歸檔。
第十一條機關、團體、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必須按照國家規定,定期向檔案館移交檔案。
第十二條博物館、圖書館、紀念館等單位保存的文物、 圖書資料同時是檔案的,可以按照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 由上述單位自行管理。
檔案館與上述單位應當在檔案的利用方面互相協作。
第十三條各級各類檔案館,機關、團體、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檔案機構,應當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便於對檔案的利用;配置必要的設施,確保檔案的安全;採用先進技術, 實現檔案管理的現代化。
第十四條保密檔案的管理和利用,密級的變更和解密, 必須按照國家有關保密的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第十五條鑒定檔案保存價值的原則、 保管期限的標准以及銷毀檔案的程序和辦法,由國家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制定。 禁止擅自銷毀檔案。
第十六條集體所有的和個人所有的對國家和社會具有保存價值的或者應當保密的檔案,檔案所有者應當妥善保管。 對於保管條件惡劣或者其他原因被認為可能導致檔案嚴重損毀和不安全的, 國家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有權採取代為保管等確保檔案完整和安全的措施;必要時,可以收購或者征購。
前款所列檔案, 檔案所有者可以向有關檔案館寄存或者出售,嚴禁倒賣牟利,嚴禁私自賣給外國人。
向國家捐贈檔案的,檔案館應當給予獎勵。
第十七條禁止出賣屬於國家所有的檔案。
檔案復製件的交換、轉讓和出賣,按照國家規定辦理。
第十八條屬於國家所有的檔案和本法第十六條規定的檔案以及這些檔案的復製件,禁止私自攜運出境。
9. 公司如何申請檔案管理的權利
首先公司要具備檔案管理辦法的規定的條件及資質,其次要按照管理辦法申請《公司檔案管理實施細則》
根據我國《企業檔案管理辦法》
第一條 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強企業管理和改善檔案工作的要求,為進一步加強企業檔案工作,更好地為企業提高經濟效益服務,特製定本規定。
第二條 企業檔案是企業在各項活動中形成的全部檔案的總和。其構成是以科學技術檔案為主體,包括計劃統計、經營銷售、物資供應、財務管理、勞動工資、教育衛生和黨、政、工、團工作等方面檔案。
第三條 企業檔案工作是企業管理基礎工作的組成部分,是維護企業經濟利益、合法權益和歷史真實面貌的一項工作。
第四條 企業檔案工作要堅持集中統一的管理原則。
(9)公司檔案管理法律規定擴展閱讀:
根據我國《企業職工檔案管理工作規定》,申請到管理權後,應該管理方式如下
第八條企業職工檔案管理部門的職責:
(一)保管職工檔案;
(二)收集、鑒別和整理職工檔案材料;
(三)辦理職工檔案的查閱、借閱和轉遞手續;
(四)登記職工工作變動情況;
(五)為有關部門提供職工情況;
(六)做好職工檔案的安全、保密、保護工作;
(七)定期向企業檔案室(館)移交檔案。
(八)辦理其它有關事項。
第三章檔案的內容
第九條企業職工檔案的內容和分類:
(一)履歷材料;
(二)自傳材料;
(三)鑒定、考核、考察材料;
(四)評定崗位技能和學歷材料(包括學歷、學位、學績、培訓結業成績表和評定技能的考績、審批等材料);
(五)政審材料;
(六)參加中國共產黨、共青團及民主黨派的材料;
(七)獎勵材料;
(八)處分材料;
(九)招用、勞動合同,調動、聘用、復員退伍、轉業、工資、保險福利待遇、出國、退休、退職等材料;
(十)其他可供組織參考的材料。
10. 企業職工檔案管理規則是什麼
轉載
企業職工檔案管理工作規定
1992年6月9日勞動部 國家檔案局發布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企業職工檔案管理,有效地保護和利用檔案,提高科學管理水平,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企業職工檔案是企業勞動、組織、人事等部門在招用、調配、培訓、考核、獎懲、選拔和任用等工作中形成的有關職工個人經歷、政治思想、業務技術水平、工作表現以及工作變動等情況的文件材料,是歷史地、全面地考察職工的依據,是國家檔案的組成部分。
第三條 企業職工檔案工作,在國家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宏觀管理、組織協調下,由勞動主管部門領導與指導,實行分級管理,同時接受同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督、指導。
第四條 企業職工檔案管理工作必須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有關檔案、保密的法規和制度。
第二章 機構和職責
第五條 職工檔案由所在企業的勞動(組織人事)職能機構管理。實行檔案綜合管理的企業單位,檔案綜合管理部門應設專人管理職工檔案。
第六條 職工失蹤、逃亡、合理流動或出國不歸者,其檔案由原所在單位保管,也可由當地勞動行政部門代為保管。
第七條 職工死亡後,其檔案由原管理部門保存五年後,移交企業綜合檔案部門保存。對國家和企業有特殊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死亡以後,其檔案由企業綜合檔案部門按規定向有關檔案館移交。
第八條 企業職工檔案管理部門的職責:
(一)保管職工檔案;
(二)收集、鑒別和整理職工檔案材料;
(三)辦理職工檔案的查閱、借閱和轉遞手續;
(四)登記職工工作變動情況;
(五)為有關部門提供職工情況;
(六)做好職工檔案的安全、保密、保護工作;
(七)定期向企業檔案室(館)移交檔案;
(八)辦理其它有關事項。
第三章 檔案的內容
第九條 企業職工檔案的內容和分類:
(一)履歷材料;
(二)自傳材料;
(三)鑒定、考核、考察材料;
(四)評定崗位技能和學歷材料(包括學歷、學位、學績、培訓結業成績表和評定
技能的考績、審批等材料);
(五)政審材料;
(六)參加中國共產黨、共青團及民主黨派的材料;
(七)獎勵材料;
(八)處分材料;
(九)招用、勞動合同、調動、聘用、復員退伍、轉業、工資、保險福利待遇、出國、退休、退職等材料;
(十)其他可供組織參考的材料。
第四章 檔案的收集、保管和銷毀
第十條 職工所在企業的勞動(組織人事)職能機構對職工進行考察、考核、培訓、獎懲等所形成的材料要及時收集,整理立卷,保持檔案的完整。
第十一條 立卷歸檔的材料必須認真鑒別,保證材料的真實、文字清楚、手續齊備。材料須經組織審查蓋章或本人簽字的,應在蓋章、簽字後歸檔。
第十二條 企業職工檔案材料統一使用16開規格辦公用紙,不得使用圓珠筆、鉛筆、紅色墨水及復寫紙書寫。
第十三條 按規定需要銷毀檔案材料時,必須經單位主管檔案工作的領導批准。
第十四條 檔案卷皮、目錄和檔案袋的樣式、規格實行統一的製作標准(見附件一)(附件略)。
第十五條 嚴禁任何人私自保存他人檔案或利用檔案材料營私舞弊。對違反規定者,應視情節輕重,嚴肅處理。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秘密法》的,要依法處理。
第十六條 職工檔案管理單位應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做好防火、防蛀、防潮、防光、防盜等工作。
第五章 檔案的提供利用
第十七條 因工作需要查閱和借用檔案,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查閱檔案應憑蓋有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公章的介紹信。
(二)查閱、使用企業職工檔案的單位,應派可靠人員到保管單位查閱室查閱。
(三)檔案除特殊情況外一般不借出查閱。如必須借出查閱時,應事先提交報告,說明理由,經企業或企業授權的主管檔案工作的領導批准,嚴格履行登記手續,並按期歸還。
(四)任何個人不得查閱或借用本人及親屬(包括父母、配偶、子女及兄弟姐妹等)的檔案。
(五)各單位應制定查閱檔案的制度。查閱檔案必須嚴格遵守保密制度和閱檔規定。嚴禁塗改、圈劃、抽取、撤換檔案。查閱者不得泄露或擅自向外公布檔案內容。對違反者,應視情節輕重予以批評教育,直至紀律處分,或追究法律責任。
(六)因工作需要從檔案中取證的,須請示單位主管檔案工作的領導批准後才能復制辦理。
第六章 檔案的轉遞
第十八條 企業職工調動、辭職、解除勞動合同或被開除、辭退等,應由職工所在單位在1個月內將其檔案轉交其新的工作單位或其戶口所在地的街道勞動(組織人事)部門,職工被勞教、勞改,原所在單位今後還准備錄用的,其檔案由原所在單位保管。
第十九條 轉遞檔案應遵守下列規定:
(一)通過機要交通或派專人送取,不準郵寄或交本人自帶。
(二)對轉出的檔案,必須按統一規定的「企業職工檔案轉遞通知單」(見附件二)(附件略)的項目登記,並密封包裝。
(三)對轉出的材料,不得扣留或分批轉出。
(四)接收單位收到檔案經核對無誤後,應在回執上簽名蓋章,並將回執立即退回。逾期1個月轉出單位未收到回執應及時催問,以防丟失。
第七章 附 則
第二十條 本規定由勞動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一條 本規定自下達之日起執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國務院各部門可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實施辦法或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