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黃濤律師

黃濤律師

發布時間: 2022-01-17 09:24:59

㈠ 求篇感人故事

我們一生之中最該深深感動的時刻恰恰不懂得感動是什麼。當母親給了我們到人間走一遭的機會時,我們還能說什麼比這更令人感動。也許嬰兒的啼哭並不是毫無意識的吧,那些初次滴落的淚珠,我想是為母親而流的。從那一刻起,我們每個人生命中便有了一個影子,跟隨著你,讓你永不孤獨。

清早,影子長長的,清晰地伴在你的身後。這是所有人的童年,甚至是所有動物的童年。從生命開始,我們便有了一個不離不棄的夥伴。朝朝暮暮的相處,分分秒秒的相隨中,我們或許忘了如何在感動,其實這感動已溶入習慣之中。有人說孩子小的時候像一隻忠實的狗,你罵他,打他,他都跟著你,依靠著你。長大些,就變成了狡猾的貓,只有餓了,才回來找你。成年了,卻又變成了忠實的狗,保護著你,陪伴著你。而母親扮演的角色,是站在原地日日夜夜等待狗和貓的歸來。我不認為母愛是不求回報的,母愛是用愛來回報。

中午,影子便斷了。當你如日中天的時候,母親便不那樣如影相隨了。我們要離開母親去闖外面的世界,我們才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祈盼,我們又含淚。我們封存多年的感動便在頃刻間釋放。在我們遇到危難時,總會一下子想到母親,這是人類尋求庇護的本能,而天下間所有慈母在此刻都顯得無比高大和力量,僅僅是為了要保護自己的孩子。記得看過一則報道,一對母子外出旅遊,母親去打水途中跌倒,懷中的水果刀彈開刺中了心臟,而在三天後旅遊結束歸來,母親才倒地死去。醫生只說了一句:奇跡的名字叫母親。我的心中驟然已發緊,原來愛不僅僅是生命之中的關懷。

夕陽西下,拉長了我們的影子。我們又回到母親身邊了,就像生命降臨之初那份感動又襲來,我們竟覺得的任何回報都無法和母愛相提並論。只好說,如果有來世,讓我做你的母親,像你愛我那樣在愛你一遍吧!

有人認為「感動」當然要有那種「悲夫,壯哉」的驚人之舉。這固然不錯,我們為「風蕭蕭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蒼涼悲壯而感動;我們為「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隔世之愛而感動;我們也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為國捐軀而感動。然而人生不會每天都會有驚心動魄的事件發生,難道就說生活空虛嗎?其實不是這樣,往往真正的美存在於平凡之中,我們更因為此而感動。

在生活中,我們不應只重視結果,而不在意那組成生活的點點滴滴:川流不息的路口,盲人拐杖的另一端被牽起來,徑直把他領過那片車笛聲,隨後又不留意自得消失在人海之中,此時,我的心在暖暖的,那盲人呢?這難道不會讓她感動嗎?蕭瑟的秋風中,夕陽里走著一對老年夫婦,他們慢慢得停住,其中的一位手扶著膝蓋,緩緩蹲下,為老伴拉好大衣的拉鎖,在緩緩起身,相互攙扶著一同走在黃昏路上。此時,我的心頭湧起一陣暖流。他們呢?在他們的心裡,這也是一份難忘的感動把!這種「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感情,難道不是足以讓人感動的嗎?………我們在這點點滴滴中走過人生,我們在這種感動中品味著生活。

記得有一位囚徒對生活絕望了,他在獄中想:「如果我能激起任何一句誇獎我的話,我就活下去。」冥思苦想了三天,才記起幼兒園時老師曾經說過,他捏的鴨子「雖然有點丑,但挺有新意。」就是這微不足道的一句話,曾深深感動了一個心靈,也成為他活下去的理由。所以說,多一份感動,就多一份希望。路在腳下,希望在前方,收集好那點點滴滴的感動,將成為你畢生的財富。

真情相伴心共度,點點滴滴人生路,只要有心,就會發現世間的美。學會感動,美就會充溢你的生活。

總有人抱怨這世上可感動的事情越來越少。可是,只要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你就會發現,其實感動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讀書累了,父母為我們削個蘋果,是感動;沮喪時,得到一句寬慰的話,是感動;高興時,有朋友與你一起分享快樂,是感動;平凡的日子,收到一份小小的祝福,哪怕只是一片花瓣,一片樹葉,也是感動……

人啊,每天被多少平凡的事情感動著!或許,有時正是由於它們的平凡才讓我們視而不見。有這樣一句話:「人之所以會感動,是因為他生活在愛之中。」紅塵有愛,人間有情,我們又有什麼理由要讓庸碌蒙住我們的眼睛而無法感受感動的滋味呢?

感動是什麼?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答案。但無論是誰,都無法對一個毫無感情的人說出感動究竟是什麼。因為感動不是用嘴說出來的,而是用心品出來的。

感動,如沁人心脾的甘泉。暢飲甘泉,我們的內心變得澄澈而又明亮。

感動,如熏人慾醉的海風。感受海風,我們的內心變得純凈而又寬敞。

當這個世上已無感動的足跡的時候,那它也就隨之成了一個冰封的天地。冷酷,亦無情。

感動在我心中沒有明確的定義,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當心靈被一種突如其來的東西深深地震撼,那才是所謂的感動。只是後來,經歷了許多波折之後,自己漸漸懂得了只有在經歷痛苦之後,才明白平凡其實是一種幸福。只是這種幸福來得很淡,去的也很淡。因此,你也許永遠不會意識到它的意義,更不會感動。也因此,有許多人生疏了感動,在他們的生活里,倘若沒有震撼,就沒有一切。

難怪許多人都說自己是一個不幸福的人,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懂得什麼叫幸福。�如果可以,我願意把生活比喻成檸檬草,辛酸里又有芳香的味道。

可是,你真的學會感動了嗎?

當你看到「春蠶到死絲方盡」時,你感動了嗎?當你看見蠟燭毀滅自己,照亮別人的時候,你感動了嗎?

當你看見蝴蝶破繭而出的那一刻,你會感動嗎?

當你看到大樹為小樹遮陰,你感動了嗎?

當你看見老師在辛勤備課時,你又感動了沒有?

當你看見父母忙著給你准備早餐時,你又感動了嗎?

當你想到邊疆堅守崗位的戰士,一切一切愛國者,你是否曾經感動過?

不一定轟轟烈烈的事才會讓人感動,才會被感動。

一切似乎微不足道的事情總會被感動。

社會在進步,但有些人的思想卻在退步。他們從來不會感動,從不會讓人感動。在物質文明發展的今天,我們是否遺漏了什麼?是感動。

感動從小事中來,學會感動,從發覺小事做起。當發覺一草一木,一言一笑可貴時,你感動吧,值得!學會感動春夏秋冬,學會感動在平凡崗位上工作的敬業者,愛國者。只要人人都學會感動,人間就會處處彌漫著幸福的味道。放飛感動得翅膀,讓它自由飛翔吧!

鷹和蝸牛都能夠登上頂峰。有些人像雄鷹一樣能夠一飛沖天,但更多的人像蝸牛那樣憑著耐力默默前行,最後也能登頂。

11年前,他是一名建築工地的水泥工,現在他是公司董事長秘書,11年前,他是只有中專學歷的農村青年,現在他是具有律師資格的公司法律顧問,11年前,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外來務工青年,現在他是共青團上海市委員會候補委員。這一系列的奇跡,發生在一個外來務工者身上。他,就是黃濤。

94年黃濤在上海開始了他的打工之路。在很多工友忍受不了工作的勞累紛紛離開時,在他每天必須工作16個小時,要頂著四十度的連續高溫,忍著空曠野地里蚊蟲的叮咬,和老工人們一起在離地三十多米的橋面上每天摸爬滾打時,在沒有學過任何機械和制配知識,面對一張圖紙,而需要做出合格零件時,他不但沒有絲毫退縮,反而在當時艱苦的條件下,開始了自己的求知之路。

黃濤當時的住宿條件是四五個人擠在一起的四壁漏風的活動板房。冬天,帶著水汽的冷風在屋裡橫沖直撞,人躲在濕漉漉的被窩里還會凍得發抖,夏天,三四十度的氣溫讓人呆在板房裡就像洗桑拿,身上的汗一刻不停地往外冒,書本一會就會被汗水打濕,還有驅趕不盡的蚊子,像敢死隊沖鋒一樣,一群一群沒命地往身上撞。但就在這樣的環境下,黃濤白天在烈日下勤奮工作,晚上堅持學習,2年多的時間他學完了《金屬材料學》、《非金屬材料學》、《鐵路工程物資管理》、《物資流通與管理》等17門專業書籍,取得了北方交通大學物資經濟管理專業畢業證書,用獲得的理論知識,圓滿地完成了現場物資管理工作。

很多人如果取得了像黃濤這樣的成績,可能已經很滿足了。但黃濤在成績面前沒有絲毫得意,公交車上的一次打人意外,讓他感到自己和工友法律知識的貧乏,從而產生了學習法律的念頭。

他的人生,開始向另一個高峰邁進。

這是一條艱辛的道路,也是一條需要極大恆心和毅力的漫長道路。當同事們在球場上揮灑汗水,同齡人花前月下的時候,他正捧起書在燈下背誦枯澀的法條;當門前路燈熄滅車聲漸消,夜深人靜人們鼾聲響起的時候,他正凝神思考問題的答案;當東方泛白,早起的人們開始晨練的時候,他又已睜開睏乏的雙眼,拿起枕邊的書本開始了新的閱讀。《憲法》、《民法》、《刑法》、《法理概論》、《西方法制史》、《經濟法》、《環境法》……幾十本厚厚的枯燥的法律書籍,陪伴著黃濤走過了六年的日日夜夜。這六年,他沒有休息天,沒有節假日,每天除了忙碌還是忙碌。那個健壯的黃濤,明顯的消瘦了。

從2001年到2002年3月這近一年的時間里,為了迎接司法考試,他把剩下不多的屬於自己的業余時間進行了最充分的利用:每天早上不到6點他就拿起枕邊的書開始看,晚上下了班不回家,在食堂快速吃完飯就又開始學習到深夜一兩點鍾,後來他乾脆把被子拿進了辦公室,學完就在辦公室的木地板上打地鋪。他每天睡眠不足5個小時,用擠出來的時間把考試的十五本教材認真閱讀了6遍,參加了三個輔導班,整理學習筆記9本,做各種復習參考書20多本、各種試卷50餘套。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他通過了淘汰率高達94%的「中華第一考」,從全國56萬參考者中進入了那3.6萬名勝利者的行列,順利地取得了律師執業資格。

黃濤說,鷹和蝸牛都能夠登上頂峰。有些人像雄鷹一樣能夠一飛沖天,但更多的人像蝸牛那樣憑著耐力默默前行,最後也能登頂。

我不知道當提到感動時,還有多少人想到自己的父母。也許是親情對我們來說太普通了,一生下來我們就被這些所包圍著,所以我們太容易忽略了。老子雲:「大辨息聲」。那麼,大愛呢?大愛也許應該是隱形的,我想。那我就寫一些我幾乎觸不到感動,卻包著許多愛的有關父親的故事吧。

聽父親講他年輕時的故事

父親看著剛蓋好的房子,悠然的微笑,臉上的皺紋更顯了,他確乎已是一個老人了,卻是帶幾分驕傲的氣憤。

父親叫我坐下來,我知道父親又開始他的故事了。

父親那時才十六歲,十六歲,已經算是成年人了。父親一個人打硅胚,我不知道打了多少,父親自己也不曉得,我知道父親打硅胎的地方現在是一個很深的坑。

所有的硅胎都裝入了土窯中,父親一個人燒並看著。夜裡下暴雨了,父親去叫我大伯他們,因為窯頂沒有封,進水了,一窯硅全毀了。他們則說:「不要了,下這么大的雨,咋弄啊。」父親自己回家找了塑料布和幾根棒子,三下五去二的綁好。他想我找幾根棍子支著,算是在頂上搭一個棚,然而風大,卻怎樣也不成。父親就用一頭支著棍,自己扛著另一頭站了一夜。

看著眼前如此瘦弱的父親,我有些不信。父親也許看出了這些。父親說:「二孩子乖,你別不信,你爹那時侯想著這些硅胚子十個至少有七個是我打的,千些天了,不能讓老天爺給攪了。

我不語,似在默想著什麼,其實我也不知道在想著什麼,因為我不相信一個十六歲的少年在風雨里站一夜而且肩上還扛著一個棚子。

父親看著房子說:「孩子,這硅不是用上了,省好些錢哩!」父親說完,站了起來在屋子裡來回踱著,似在欣賞一件藝術品樣的欣賞著自己的房子。雖然在我看來,在房子太普通了,而且屋裡除了床和唯一的一張桌子帶幾個方凳外再無它物。而對於父親卻不同了。

聽奶奶講父親小時侯的故事

奶奶今年已是八十八歲高齡了,而講這個故事給我聽時,他也不過才七十剛出頭。轉眼幾十年過去,晃如一瞬。

暖暖的院子里,奶奶剝著麻給我講爸爸小時侯的故事,奶奶慢條斯理的講著,一點感情都沒有,但是講到有關爺爺的一段她卻沙啞了,沒有眼淚,我記得清清楚楚,也許人老了,就連眼淚也幹了。

父親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上小學時每次都是第一。然而在小學快畢業時卻發生了一件事,讓父親的學歷永遠的定格在小學畢業。有一天早晨起來,父親看什麼都是模糊的。他竟然在一夜之間近視了。那時沒有什麼近視鏡,教他的老師給他找了一副,可是還是看不清,父親的眼睛現在有六七網路。他說是一夜間近視的,和奶奶說的一樣,我卻怎麼也不敢相信,也許我不願相信,為什麼厄運總是降臨在他的頭上。

奶奶的講述有點亂,忽又說到父親沒上學的時候。

父親是個很勤快的孩子,沒事也不去玩就去樹林子里拾柴火,一上午拾一大堆,然後叫爺爺背回家。也許是父親餓的原因吧,有一天他偷吃了麥子,他覺得他別的香,一天兩天,終於有一天背爺爺發現了,爺爺拎起鞭子就打,父親在前邊跑,爺爺在後邊追,最後還是追上了。那頓打,父親身上沒有一塊好地方,不是青就是紫,要麼乾脆往外流血。

奶奶抽了一根麻條,嘆了一口氣,這次他說起了父親結婚後的事了。

父親在家排行老二,上面有老大,下面有老三。也許這樣的緣故,他從小就沒有受過寵。然而父親卻很孝順,每次上街帶一把花生也要讓爺爺嘗嘗。

大伯和爺爺打架了,爺爺憤憤的說:「孩子郎,你虧心,不孝順,叫你老子頭哩。大伯的蠻橫和不孝是出了名的,也許是上天真的有眼吧,也許是大伯該英年早逝,不到五十歲大伯就去了。在他死後的一百天還不到,爺爺去了。臨終前,爺爺對父親說:」他娘的,他死是啥也沒有,我死了你得叫我笛子喇叭的送到南北坑裡。「父親答應了爺爺,那一次父親借了一千多塊錢直到我上完學才還清。

陽光照在奶奶的白發上,我問奶奶,為什麼爺爺要那樣打父親,奶奶只是說,那時沒吃的,人都餓的發急了,才會發狠。

現在奶奶不將故事了,就是喜歡去各家走走,有時不免要絮叨一些什麼話,好象也不是什麼故事。有時會想起什麼事來,對我說:「孩子到時候,好好孝順你爸,啊。」

我小時侯記憶中的父親

我還是一個小毛孩子,我在村子裡東一頭西一腦的亂竄,我去河中的蘆葦盪里掏鳥窩,去溝里捉青蛙,到田地里捉螞蚱,然後在很高很高的草叢里睡覺,直睡到父親叫我,醒來時已看到了山頂的星星。四周黑壓壓的,我很害怕,於是我就哭了,直哭到父親把我抱起來。

到了家裡我又想睡了,父親看看我的臉,然後我摸摸我的額說:「這孩子可能撞著什麼了,你看額上的青筋都暴著,怕是掉魂了。」接下來父親就在地上畫一個圈,讓我蹲在裡面,然後他就用手扒啦扒啦地,在拍拍我的頭,同時喊著「小勇,來家來,小勇別害怕來,好來,好來……」

每次我被這樣叫過魂來之後,我睡意全無,在屋裡要鬧到十來點鍾才睡。

現在我知道所謂的「叫魂」不過是心理上的一種安慰,應該屬於心理暗示之類。不管怎麼樣吧,現在還是挺懷念那時的感覺,感覺好像真的有一個魂回來了,和我融為一體,我來了許多精神。還特別喜歡父親的手拍我的頭的感覺,我想那該用什麼樣的形容詞來形容這種親切呢?

現在我眼中的父親

父親提著我的行李箱在前面走著,一路上一句話都沒有說,沉默的如無邊的玉米地。知了在樹上叫著,不厭其煩的「知了,知了」個不停。

田野里一絲風也沒有。到了公路旁的站台,父親放下行李,用手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我站在父親身邊,我已經比父親還要高了。

想起最近幾年的麥收季節,發覺父親的體力是一年不勝年了。從前我要扛麥袋,父親總說:「小孩子家,別閃著腰了。一邊玩去。」而今年的麥季,我總是搶著扛大袋的麥子,把小袋的留下讓父親扛。父親笑著說:「真的是老了,老了。」我聽了之後想哭,為什麼我的成長總會以父親的老邁為代價,如果真的是這樣,我寧願不長大。一直不懂得猶大的一句格言「父親幫兒子,兩個人都笑了;兒子幫父親,兩個人都哭了。」而現在懂了。

車來了,父親替我把行李放在車上,我說:「回吧,爸。」「你先上車」我上了車,父親說:「到那裡,人生地不熟的,好好的照顧好自個,其它我啥也別說了。」「中」我說。

車子慢慢的走了,父親還站在那裡。我開窗說:「爸,回吧。」「好,就回去。」車行了很遠,父親已成了一個黑點了。

每每和父親走在一起,覺得父親的步子也慢的多了,頭發也白了許多,已沒有了他講的年輕時的那種英氣。

父親現在講起從前自己的事時,臉聲也沒有了感情的變化,一如我小時聽奶奶講起他的神態。我揣度難道是經歷了太多的事情,現在已心如止水了;還是老了,老了就不希望再提起從前,因為現在的自己已確乎老了,提年輕又有什麼用。

往家打電話,父親只問我一句「孩,還缺啥不缺?」

父親一個人在家種了五畝多地,他從來沒有說過累,也沒有抱怨過什麼。一年一年的勞動著,耕種祖先耕種的土地。

時間的刻刀無情的在父親的臉聲刻畫著,把他雕蝕成一個本本分分的農民,一個為了家庭而受難的形象。



寫下以上零零碎碎的文字,天已盡黑了。父親這時也許還在地里種麥,也或者已回家坐著歇歇了。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農村來的,有多少人真正的了解農民。更有多少人了解作為農民的父親。

父親在我們的眼裡總是很少說話的,且小時大多用鞋底打過我們,他似乎已是童年的噩夢。然而你可知道他的心裡有多麼的愛你。他以自己的行動來教你,他孝順,他嚴厲,他慈祥而又沉默。

在他所做的事中你幾乎感覺不到有什麼值得感動,然而如果你把父親換成其它的人,你就感動了。難道父親還不如一個陌生人。不,決不是這樣的,因為你忽視了父親,這讓你忘記了最原始的感動。

也許你不會感動,但是,請你想一想自己的父親,你就會感動了。

也許你會感動,請你再想一想自己的父親,你就要哭了。

中原夏日,午後的太陽透過窗玻璃將屋子裡烤得滾燙。嫻莉慢慢地推開窗戶,將頭探出窗外,卻又倏地縮回來,「媽呀,城裡的房子可真高!」微風從窗縫擠進來,帶著絲絲縷縷的涼意,拂過嫻莉被烤得通紅的臉。「這么高的地方應該能看到家,至少也能看到家鄉那條又長又寬的河!」嫻莉欠起了身子,伸著脖子向遠處望去,她的手還緊緊的抓著窗沿。

嫻莉的家在洛陽偃師一個偏遠的山村。之前,她不知道什麼是富什麼是窮,鄉下的人都一樣,穿著布做的衣服,吃著棒子麵熬的稀飯,住著土磚壘的房子,來鄭州之後,她知道了城裡住著有錢人,鄉下住著像他爹她 媽還有她有病的奶奶那樣的窮人。

嫻莉趴在椅子上,看著剛擦乾凈的窗戶,她想,要能讓他爹她媽還有奶奶住住這樣干凈寬敞的房子該有多好!

嫻莉想家了,畢竟她才只有16歲,才剛念完初中,本來她可以繼續念高中以後再考大學,但她卻親手撕了那張盼了一個暑假的高中錄取通知書。家裡太窮了,窮到勻不出一個子兒讓她念書,大哭一場後她決定一個人到外面闖闖。

來鄭州之後,她找到一份保姆的工作,每天清掃房間、做飯還有看孩子。這點苦她吃得來,總比在家下地干農活要輕省,但她難受因為想家,想那個窮苦但卻溫暖的家。她記起臨走時媽跟她說過的話,小妮子想家了就打電話。那張皺巴巴的紙在兜里已經很久了,來鄭州這么長時間,她還沒用過這個號碼,僅有的50元錢除了吃住哪裡還允許她打長途?但她很想聽聽媽的聲音,就算一句話也好。桌子上的電話就在她的手邊,但這是人家的,用了人家的電話費不就等於偷嗎?但她實在太想家了,還是抓起了電話,電話里她高興地告訴媽自己有工作了,還「住」上樓房了。

然而,這個電話還是讓僱主知道了,旋即,嫻莉便被解僱了。那天,嫻莉哭了,那是她16年哭得最傷心的一次,想家、孤獨、委屈、害怕,城裡那麼多人卻半點都跟她無關,她想回家,再窮那也是個家。

入夜了,城裡的繁燈如織,嫻莉一個人走在馬路上,個中的痛苦已沉積在心底,她覺得自己像只飛在陌生的天空孤單的雁,然而「雁過留聲」,如果這樣就離開,空手而返,又怎麼對得起家裡的爹媽?嫻莉抬頭看了看深藍的天,她知道以後的日子會很苦,因為她是鄉下來的打工妹,任何一點一滴的幸福與快樂都要靠自己的雙手來打拚,這樣的想法卻讓嫻莉平靜了很多,她想清楚,告訴自己要扎扎實實、勤勤懇懇地幹活,再苦再累也要挺下來。夜風吹起來了,沉悶的天有了涼氣,嫻莉渴望新的一天趕快到來,一切重新開始。

1995年7月,嫻莉幸運地加入了圓方物業公司。她在公司的第一份工作是為新竣工的一家醫院做保潔員。重新有了工作,嫻莉無比喜悅,然而這種喜悅很快被沖干凈。當時,沒有先進的設備、專業的清潔劑,地板上的水泥塊全靠人工鏟。用力輕了,水泥塊鏟不掉,用力重了,手很快磨出血泡。第一天上午,嫻莉還能跪著干,但到了下午,雙腿就蹲不下了,7天下來,她雙手和膝蓋上的血泡都成了老繭,刷子更是不知道磨禿了多少把。那些天,嫻莉幾乎是天天跪著幹活。

靠著這股倔勁兒,嫻莉和其他姑娘們把15層的大樓里里外外刷洗得乾乾凈凈。

驗收結束後,業主誇嫻莉乾的不錯,也得到了公司的獎勵。嫻莉把人生的第一桶金寄給了家裡,再次撥通了家裡的電話,嫻莉哭了,「媽媽,你的小妮子會掙錢了!」這次電話,嫻莉打得坦然。

嫻莉成了公司里最能吃苦的員工。除了能吃苦,她還喜歡動腦子,心也很細致。一次,為了競標一家醫院的保潔工作,李嫻莉被圓方公司派去做衛生間保潔樣板。忍著刺鼻的惡臭,嫻莉將大便器上的便干一點點刮下,將沉積多年的尿漬一點一點地摳出來,惡臭熏得人睜不開眼睛,她邊流淚邊幹活。清掃完畢,她還用彩筆在白紙上畫了一枝玫瑰,並整整齊齊寫了十個字:「醫院是我家,衛生靠大家『,把紙條貼到了牆上。

最終,圓方公司從5家競爭單位中脫穎而出。

靠不懈的努力,嫻莉贏得了領導和員工的信賴。1997年,她被選為保潔班長。只要是嫻莉帶隊參加競標,十有八九都會成功。當班長不到半年,19歲的李嫻莉被聘為項目部經理,不久,她又被聘為公司的財務主管。

2003年1月,李嫻莉接管圓方物業管理有限公司鄭州分公司。她永遠忘不了兩年前她上任那天的情景:公司董事長將象徵著物業公司看家本領的一把刷禿的便池刷,洗得干凈,紮上了紅綢子,莊重地交給了她。接過刷子那一瞬,她淚流滿面。這把便池刷,是自己多年艱辛的見證,也揮灑出了自己美好的人生。如今,她管理的公司員工已有3000多人,在鄭州的服務網點也從100個發展到300多個。

在寬敞的辦公室里,嫻莉經常推開窗,看著外面的城市,那些聳立的高樓讓她坦然與振奮,那裡曾留下她辛勞的身影,而今她的事業也正在這些高樓里延伸。十年荏苒,那些過往的歲月常如影像劃過腦海,十年前那個讓她失去第一份工作的電話,十年裡不曾停歇的追求的腳步。念及過往,心裡總有感動,她知道作為一個鄉下來的打工妹,一點一滴的幸福都要靠自己用雙手來打拚,嫻莉不想停歇,她還有很多夢、很多幸福要打拚。

㈡ 有沒有人知道上海方達律師事務所的黃濤律師的電話

我知道,題主是要去實習么

㈢ 福建南安:陳氏夫婦為維權含冤入獄

(1)一審後,必須在多少時間之內提起二審?
在你收到一審判決書後15天內,如果你回對一審判決有異議,答可以向其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或向一審法院提出【轉交二審法院】。

(2)如果時間短,是不是可以在提起二審的時候,向二審法院說明證據的相關問題要求在什麼時候再開始審判 。
不能,我國法院案件審結是有時間限制的,不可能因為你的證據不全而延遲判決。

(3)二審一般都是維持原判的多?
實際情況就是這樣,一般二審維持一審的多,但也有例外,就是案件明顯有問題,可能會翻案。

(4)二審是否只是對一審中的法律應用是否合理什麼的進行核准,就是一審跟二審的著重點是否一樣的.
二審主要著重案件的事實是否清楚、適用的法律是否正確,如果都沒有問題,可能會維持原判。
一審要進行法庭調查,查清事實後判決。
兩個審判過程中側重點是不同的。

㈣ 曲靖律師事務所哪家好

㈤ 十堰市茅箭區法院執行黃濤2021刑事案件查詢

摘要 您好,我是律臨平台合作律師,很高興為您服務

熱點內容
集體土地司法強拆 發布:2025-02-09 08:37:26 瀏覽:538
第三人要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09 08:26:03 瀏覽:301
行政法派出機關類型 發布:2025-02-09 08:25:17 瀏覽:74
全國法院系統學術 發布:2025-02-09 08:24:34 瀏覽:770
論民法的精神 發布:2025-02-09 08:24:31 瀏覽:389
教師法律法規學習 發布:2025-02-09 08:18:17 瀏覽:201
社區政策法規 發布:2025-02-09 08:01:14 瀏覽:943
刑法263條規定的是什麼 發布:2025-02-09 07:53:04 瀏覽:241
邗江司法局 發布:2025-02-09 07:34:28 瀏覽:786
刑事訴訟法強制措施的變更 發布:2025-02-09 07:15:15 瀏覽: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