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服務進商會
① 不是律師現在是不是也能從事法律行業我最近看到一個法律服務平台在招商,感覺挺不錯的。
首先,普通人想從事法律行業,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但也不是不可能,xuehao0626,加我可以一起交流。
目前從事法律行業的由以下幾種:
1.律師,律師作為專業的法律行業人士,前期也需要有幾年的沉澱學習歷練,這期間,收入也是不多。
2.法律工作者,這是一個常見的法律從業人員,但是和律師不同的是,只能代理民事,行政訴訟,或者刑事的自訴案件,不能為公訴案件的被告人擔任辯護人,而且也不能辦外地的案件。
3.藉助法律服務平台自主創業,做法律服務,藉助平台的律師資源,通過各渠道推廣,接收案源與律師合作,所謂的賣房子的不一定要懂建房子。
法律服務平台是如何運營的?怎麼尋求合作?
互聯網是法律服務平台發展的基礎。如果不融入互聯網模式,法律服務平台的存在意義不大。在互聯網時代,人們對資源共享的重視使得「互聯網+初級權利」應運而生。平台建設者可以整合法律資源、設計平台法律服務產品、整體運營架構等。
這時,有人問我是否可以自己搭建一個平台並利用平台資源。
當然,但首先,您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需要大量資源。
2、需要長期的法律服務經驗。
3、應根據法律工作經驗設計不同類型的產品。
44需要對平台的運行架構、律師管理系統、客戶管理系統等進行設計。
對於外行來說,沒什麼可做的,所以尋求合作是另一種出路。
那麼問題又來了,什麼樣的互聯網法律服務平台應該尋求合作呢?
目前,我國互聯網上的法律服務種類繁多,模式各異。全部租金首先,創業當然需要投資,更多的投資,不一定是好的,更少的投資,不一定是壞的,所以,在當前的微資產投資市場環境下,穩定的收益是創業的基礎。第二階段第六,在運營模式方面,平台強調資源共享和用戶付費,每個合夥人的經營自主權和利潤自主權的實現是最重要的。事實上,律師和企業家在分享平台紅利方面享有獨立的合作,雙方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優點。當然,支持政策不應該少,員工培訓,律師對接,運營咨詢,宣傳,事件設計等。
事實上,鑒於上述情況,普通人很容易捲入法律行業的市場蛋糕。
②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開展業務應當遵循哪些要求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
第五章執業權利和義務
第三十二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持基層法律服務所出具的介紹信、當事人的委託書和《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經有關單位或者個人同意,可以向他們調查、收集與承辦法律事務有關的證據材料;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查閱有關的案卷或者庭審材料。
第三十三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對堅持非法要求、故意隱瞞重大事實、提供虛假證據或者嚴重違反委託合同約定義務的當事人,可以拒絕為其代理或者解除委託關系。
第三十四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執業中發現本地區政府機關、村民(居民)自治組織、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在執行法律、法規和規章方面存在問題的,可以向其提出法律建議。
第三十五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應聘執業期間,有權獲得執業所需的工作條件,有權參加政治學習和業務培訓,有權參與所務民主管理,有權獲得勞動報酬和享受保險、福利待遇。
第三十六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對侵犯其執業權利的行為,可以請求司法行政機關、有關司法機關或者基層法律服務行業協會組織依法予以保障。
第三十七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和規章,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嚴格依法辦事,自覺維護法律尊嚴與社會正義。
第三十八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盡職盡責,努力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接受當事人和社會的監督。
第三十九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遵守由基層法律服務所統一收案、統一委派、統一收費的規定。
第四十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依照有關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
第四十一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遵守司法、仲裁和行政執法活動的有關制度,尊重司法、仲裁和行政執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行使職權。
曾擔任法官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離任後二年內不得擔任原任職法院審理的訴訟案件的代理人。
第四十二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尊重同行和其他法律服務工作人員,同業互助,公平競爭,共同提高執業水平。
第四十三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保守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國家秘密、當事人的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
第四十四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愛崗敬業、堅持原則、誠實守信、舉止文明、廉潔自律,自覺維護執業聲譽和社會形象。
第四十五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勤奮學習,加強職業修養,積極參加司法行政機關組織的業務培訓和進修,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和服務技能。
③ 法律是否允許公職人員加入商會會員或被聘任顧問
《行抄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總體方案》規定:行政機關不得推薦、安排在職和退(離)休公務員到行業協會商會任職兼職。現職和不擔任現職但未辦理退(離)休手續的黨政領導幹部及在職工作人員,不得在行業協會商會兼任職務。領導幹部退(離)休後三年內一般不得到行業協會商會兼職,個別確屬工作特殊需要兼職的,應當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審批;退(離)休三年後到行業協會商會兼職,須按幹部管理許可權審批或備案後方可兼職。
顧問和會員不是職務 應該不屬於任職兼職的
④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未來發展方向是什麼
考律師證~接案子
⑤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協會有什麼作用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協會是一種民間性組織,它不屬於政府的管理機構系列,屬於基層回法律服答務工作者人自律性組織。協會受當地民政局管理、當地司法局業務指導,協會內部自我管理、自我約束,保護協會成員的合法權益,對違法違紀的成員予以處分。
⑥ 法律服務所是做什麼的怎樣可以進法律服務所
是為人提供除刑事外的法律服務機構,至少要法律專業大專以上。
⑦ 法律對商會的成立和運作有哪些規定
這邊文章是關於國外商會的,不知道有用沒用。 http://www.studa.net/guojimaoyi/060821/08255249-2.html 簡述中國商會法律制度的創立 簡述中國商會法律制度的創立 高旭晨 商會是中國近代最早建立的現代意義上的社會團體之一,同時也是社會影響力最大的社團之一。從法律意義上而言,中國商會制度建立的過程,也是近代意義上商人身份確立的過程,是商人組織有序化的過程。與當時西方的民間商會相比較,它更具官方色彩,更依賴於國家法律的制度催化。這種制度的催化作用的成效十分顯著,它相當迅速地改造、吸納了各種形式的傳統商人組織,成為具有主體性的利益集團。 中國早期的商人組織的結構、形式與功能都比較單一,幾為純商人間的封閉型組織。晚清以降,由於情勢變遷,使得商人的地位大為改觀,商人組織的性質亦相應有所變化。傳統的商人組織,如行會和善堂等形式的早期商人組織根據實際狀況比較自然地開始轉化為近代意義上的商會。1899年,出現了第一個有關商會的民間擬定章程《擬中國建立商業會章程》;1902年,上海通商銀行的總董嚴信厚組織成立了上海商業會議公所,這是近代商會的雛形。 1903年,清政府設立了商部,作為統轄農工商實業的最高管理機構。1904年,根據商部的意見,清廷諭令頒布了《稟定商會簡明章程》、《商會章程附則六條》。此項法律文件成為商會成立的法律依據。1905年1月13日,天津商會正式成立。 到1908年,全國已有58個總商會(其中9個建於海外)和223個分會。1912年商會總數猛增至794個,1915年更激增到1262個。 1915年,參政院代行立法院職權,於第二期常會議定《商會法》,並於12月予以公布。次年2月,又頒布了《修正商會法施行細則》。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重新修訂了《商會法》和《商會法實施細則》。1929年,工商部擬定《商會法》草案,同年8月15日公布施行。 商會制度從創立時起,就是具有強烈的獨立意識的社團組織,與其他形式的社團比較而言,它是當時清政府最為重視也倡導最力的新型商辦民間社團。
⑧ 法律服務協會活動形式有哪些
1、參與司法局的社區矯正。
2、到社區普法宣傳。
3、模擬法庭,將案例演出來,可在校園內招募演員。
4、案例分析大賽。
5、普法游戲,問答形式等。
⑨ 去「法律服務所」做「法律工作者」需要什麼條件
最基本的就是過司法考試,只有通過司法考試才能從事司法工作。其他的則要看你應聘單位的具體要求了,也許還要經過招聘考試,選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