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代理見證
1.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代理輕微刑事自訴案件的規定
《四川省基層法律服務條例》第八條基層法律服務所的業務范圍是:
(一)回應聘擔任法律顧問;
(二)答接受當事人委託,代理民事、經濟、行政訴訟;
(三)接受當事人委託,參與仲裁活動和非訴訟法律事務;
(四)接受被告人委託,或經人民法院指定,擔任不需要偵查的、告訴才處理的輕微刑事案件被告人的辯護人;
2.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開展業務應當遵循哪些要求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
第五章執業權利和義務
第三十二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持基層法律服務所出具的介紹信、當事人的委託書和《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經有關單位或者個人同意,可以向他們調查、收集與承辦法律事務有關的證據材料;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查閱有關的案卷或者庭審材料。
第三十三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對堅持非法要求、故意隱瞞重大事實、提供虛假證據或者嚴重違反委託合同約定義務的當事人,可以拒絕為其代理或者解除委託關系。
第三十四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執業中發現本地區政府機關、村民(居民)自治組織、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在執行法律、法規和規章方面存在問題的,可以向其提出法律建議。
第三十五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應聘執業期間,有權獲得執業所需的工作條件,有權參加政治學習和業務培訓,有權參與所務民主管理,有權獲得勞動報酬和享受保險、福利待遇。
第三十六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對侵犯其執業權利的行為,可以請求司法行政機關、有關司法機關或者基層法律服務行業協會組織依法予以保障。
第三十七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和規章,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嚴格依法辦事,自覺維護法律尊嚴與社會正義。
第三十八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盡職盡責,努力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接受當事人和社會的監督。
第三十九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遵守由基層法律服務所統一收案、統一委派、統一收費的規定。
第四十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依照有關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
第四十一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遵守司法、仲裁和行政執法活動的有關制度,尊重司法、仲裁和行政執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行使職權。
曾擔任法官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離任後二年內不得擔任原任職法院審理的訴訟案件的代理人。
第四十二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尊重同行和其他法律服務工作人員,同業互助,公平競爭,共同提高執業水平。
第四十三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保守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國家秘密、當事人的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
第四十四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愛崗敬業、堅持原則、誠實守信、舉止文明、廉潔自律,自覺維護執業聲譽和社會形象。
第四十五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勤奮學習,加強職業修養,積極參加司法行政機關組織的業務培訓和進修,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和服務技能。
3. 法院准許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代理非本轄區案件構成程序違法么
你這個說得不夠清楚,什麼叫非本轄區案件,雙方當事人是不是至少有版一個位於本轄區內?權
司法部(司復[2002]12號)《關於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不能代理當事人任何一方均不在本轄區內的民事經濟行政訴訟案件的批復》規定:根據《鄉鎮法律服務工作細則》第二十四條第四項的規定,當事人一方位於本轄區內,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代理民事、經濟、行政案件應當具備的條件之一。
所以如果雙方當事人都不位於本轄區內,那麼這個應該是程序違法的。
4.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作為代理人與當事人親屬關系證明書怎麼出
訴訟法上的親屬關系很近,一般指的是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有戶口本就是證明。
或者村委開的證明,但效率太低
5.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可否代理轄區外當事人案件
1、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可以代理當事人一方住所在本轄區內的案件,在這類案件中,可以作為本轄區當事人的代理人,也可以作為非本轄區當事人的代理人。
2、民事案件中,雙方當事人住所都不在本轄區內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不得代理。
《最高法院關於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八十八條訴訟代理人除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九條規定提交授權委託書外,還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向人民法院提交相關材料:
(一)律師應當提交律師執業證、律師事務所證明材料;
(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提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基層法律服務所出具的介紹信以及當事人一方位於本轄區內的證明材料;
(三)當事人的近親屬應當提交身份證件和與委託人有近親屬關系的證明材料;
(四)當事人的工作人員應當提交身份證件和與當事人有合法勞動人事關系的證明材料;
(五)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推薦的公民應當提交身份證件、推薦材料和當事人屬於該社區、單位的證明材料;
(六)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應當提交身份證件和符合本解釋第八十七條規定條件的證明材料。
《司法部關於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不能代理當事人任何一方均不在本轄區內的民事經濟行政訴訟案件的批復》
江蘇省司法廳:
你廳《關於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能否代理當事人任何一方均不在本轄區內的民事、經濟、行政訴訟的請示》(蘇司辦[2002]69號)收悉。經研究,批復如下:
根據《鄉鎮法律服務業務工作細則》第二十四條第四項的規定,當事人一方位於本轄區內,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代理民事、經濟、行政案件應當具備的條件之一。因此,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不能代理當事人任何一方均不在本轄區內的民事、經濟、行政訴訟案件。
6. 司法部l回復取消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跨區域代理新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關來於適用《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八十八條 訴訟代理人除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九條規定提交授權委託書外,還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向人民法院提交相關材料:
(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提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基層法律服務所出具的介紹信以及當事人一方位於本轄區內的證明材料;
7. 民事訴訟法規定應有幾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案件調查取證
民事訴訟法沒有具體規定有幾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為案件調查取證,但是在詢問的時內候最好容有2人,一人詢問、一人記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該法第六十一條規定:代理訴訟的律師和其他訴訟代理人有權調查收集證據。這里的其它訴訟代理人就包括了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這一規定賦予了法律服務工作者接受當事人的委託代理當事人進行訴訟時,享有調查取證的權利。
8. 律師證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的區別
基層法律服務是自80年代初中期逐步形成發展起來的一種適合國情、充滿活力的新型法律服務工作。它主要通過在鄉鎮(街道)建立法律服務所,利用貼近基層、便利群眾、服務便捷、收費低廉等優勢,面向基層社會提供法律服務,與律師、公證工作形成互補、協作的「大服務」格局,既彌補了基層法律服務的空白,又是建立有中國特色法律服務制度的有益探索。目前這項工作發展很快,機構日益普及,隊伍素質和服務水平逐步提高,充分發揮了「為一方服務,促一方繁榮,保一方平安」的積極作用。 2000年,司法行政機關根據司法部《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的規定和有關實施意見,廣泛開展了基層法律服務所的調整整頓工作,對現有司法行政機關批准設立的各種形式的基層法律服務所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清理檢查,並在調整整頓的基礎上按新的管理體制重新辦理設立登記。在開展機構調整整頓工作同時與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清理整頓經濟鑒證類社會中介機構的部署緊密結合起來,積極穩妥地開展了基層法律服務所脫鉤改制工作,推動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自身改革的進一步深化。 2000年,司法行政機關繼續採取多種措施,發展基層法律服務隊伍,提高人員整體素質,優化人員結構。根據《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關於建立規范的執業資格認定和執業准入控制制度要求,12月24日,司法部組織了首次全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資格統一考試。首次全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資格考試的成功舉行,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的發展產生積極的、深遠的影響。到2000年底,全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總數達到121904人,較1999年底增加2182人,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達到57561人,占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總數的47%。基層法律服務業務的指導思想是通過開展各項業務,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法規的正確實施,保障和促進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和經濟建設。基層法律服務所主要有以下業務:(一)擔任本轄區內鄉鎮人民政府及其各行政管理部門、村(居)民委員會、企事業單位、農村承包經營戶、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組織以及公民的法律顧問;(二)代理參加民事、經濟、行政訴訟活動;(三)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四)主持調解糾紛;(五)解答法律咨詢;(六)代寫法律文書;(七)協辦公證,辦理見證;(八)協助司法所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和其它有關法律事務。
律師 是指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接受委託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
9. 根據三大訴訟法的規定:法律服務所的基層法律工作者有無訴訟代理資格
1、根據《鄉鎮法律服務業務工作細則》第二十四條第四項的規定,當事人一方位於本轄區內,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代理民事、經濟、行政案件應當具備的條件之一。因此,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不能代理當事人任何一方均不在本轄區內的民事、經濟、行政訴訟案件。
2、在刑事訴訟中非被告人的監護人或親友不能擔任辨護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法》
第三十二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辯護權以外,還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辯護人。下列的人可以被委託為辯護人:
(一)律師;
(二)人民團體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親友。
正在被執行刑罰或者依法被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擔任辯護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法】的解釋》
第三十五條 人民法院審判案件,應當充分保障被告人依法享有的辯護權利。
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辯護權以外,還可以委託辯護人辯護。下列人員不得擔任辯護人:
(一)正在被執行刑罰或者處於緩刑、假釋考驗期間的人;
(二)依法被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人;
(三)無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的人;
(四)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監獄的現職人員;
(五)人民陪審員;
(六)與本案審理結果有利害關系的人;
(七)外國人或者無國籍人。
前款第四項至第七項規定的人員,如果是被告人的監護人、近親屬,由被告人委託擔任辯護人的,可以准許。
第三十六條 審判人員和人民法院其他工作人員從人民法院離任後二年內,不得以律師身份擔任辯護人。
審判人員和人民法院其他工作人員從人民法院離任後,不得擔任原任職法院所審理案件的辯護人,但作為被告人的監護人、近親屬進行辯護的除外。
審判人員和人民法院其他工作人員的配偶、子女或者父母不得擔任其任職法院所審理案件的辯護人,但作為被告人的監護人、近親屬進行辯護的除外。
10. 四川省高院,檢察院關於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代理刑事自訴案件的規定
法律工作者無權代理刑事案件!
律師,直系親屬可做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