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定辯護律師
你好 對人民法院指定辯護律師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必須指定的;一種是根據情況可以指定,可以不指定。人民法院應當為以下幾種人指定律師進行辯護:
1、具有盲、聾、啞等生理缺陷的被告人,不需要盲、聾、啞同時具備,只要具備其中一項即可,如果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這里的盲、聾、啞人是指,盲,必須是雙目失明。聾,兩只耳朵都聽不見聲音。啞,不能說話。這些生理上的缺陷,給行為人帶來了困難或者障礙,不可能和正常人一樣認識問題和識別事物,所以人民法院必須指定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2、未成年被告人。就是按公歷計算,年齡未滿18周歲,如果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因為未成年人正在生長、發育階段,智力發育還不夠完善,社會知識少,還不具有完全識別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同時,也缺乏依法保護自己訴訟權利的意識。法律這樣規定,也是充分保障其權利的具體體現。
3、人民法院根據人民檢察院起訴提供的情況和主要證據認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如果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如果人民法院在審判過程中,發現根據案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律師的,應當休庭,為被告人指定辯護律師。為什麼這樣做呢?因為,死刑是我國處刑中最重的一種刑罰,必須慎重對待死刑,讓被告人充分行使自己的辯護權。這也充分地體現了我國對於重刑犯的特殊保護。
② 可以指定辯護律師的案件范圍有哪些
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為其指定辯護人:
(一)盲、聾、啞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的人;
(二)開庭審理時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
(三)可能被判處死刑的人。
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為其指定辯護人:
(一)符合當地政府規定的經濟困難標準的;
(二)本人確無經濟來源,其家庭經濟狀況無法查明的;
(三)本人確無經濟來源,其家屬經多次勸說仍不願為其承擔辯護律師費用的;
(四)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被告人已委託辯護人的;
(五)具有外國國籍的;
(六)案件有重大社會影響的;
(七)人民法院認為起訴意見和移送的案件證據材料可能影響正確定罪量刑的。
人民法院指定的辯護人,應當是依法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
③ 人民法院的哪個部門是來給犯人指定辯護律師的
人民法院不會給犯人指定辯護律師的,而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情況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經批准而指派律師,或者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法律援助機構是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人員為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提供法律、司法方面幫助的部門、機關。或者說是負責組織、指導、協調、監督及實施本地區法律援助工作的機構,統稱"法律援助中心"。
法律援助機構是由直轄市、設區的市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根據需要在本行政區域內確定的。暫未設立法律援助中心的區縣,由各區縣司法局指定職能部門代行法律援助中心職責。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
第三十四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④ 什麼是指定辯護,法院指定辯護人的情形有哪些
1、指定辯護是當刑事案件進入審判階段,在遇有法定情形時,人民法院指定辯護人為被告人進行的辯護。 這種辯護是無償的。
2、《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三十九條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三日內,應當告知其有權委託辯護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應當告知其可以申請法律援助;被告人屬於應當提供法律援助情形的,應當告知其將依法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第四十二條對下列沒有委託辯護人的被告人,人民法院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一)盲、聾、啞人;
(二)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
(三)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人。
高級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第四十三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一)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被告人已經委託辯護人;
(二)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案件;
(三)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
(四)被告人的行為可能不構成犯罪;
(五)有必要指派律師提供辯護的其他情形。
⑤ 哪些情況下法院要為被告指定律師進行辯護
法律規定了三種情形:1、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的;2、盲聾啞人或者尚未完全喪失回辨認或者控制答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3、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
《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⑥ 關於指定辯護人
指定辨護人是對公訴案的被告人進行司法救濟的一種法定作法。主要是針對公訴案的被告而採取的法濟行為。對原告沒有法定救濟,對自訴案件屬於判刑較輕的侵害案件也不能由法院指定辨護人。
對於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應考慮到為其指定辯護人的幾種情況:
(1)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可以為他指定辯護人。
(2)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為他指定辯護人。
(3)被告人有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的,人民法院應當為其指定辯護人。
根據司法實踐,以下五種情況,人民法院也考慮為被告人指定辯護人:
(1)一案有數個被告人,其中只有一個人或幾人委託辯護人,而其他並未委託者,法院可以為本案的其他人指定辯護人。
(2)被告人為外國人或案件具有涉外因素,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法院可以為其指定辯護人。
(3)有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以上刑罰的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法院應當為其指定辯護人。(4)非少數民族聚居區人民法院審理的被告人為少數民族時,被告人不懂普通語又沒有委託辯護人,法院可以為其指定辯護人。
(5)年老體弱又反應遲鈍的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法院可以為其指定辯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