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居民尋求法律服務渠道
① 社區怎樣更好地為居民服務
一、要用感恩的心,善待居民。作為一名社區工作者,我們要時刻懷著感恩的心,就像孝敬自己的父母一樣關心居民,用深厚的感情禮遇居民,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常把居民需求掛在心中,想居民所想,急居民所急,幫居民所需,多為居民辦實事、辦好事,用感恩之心來支撐自己的思想境界,
二、用真誠之心,貼近居民。在做居民工作中,難免會遇到一些「難纏事、煩心事」,有時還會碰「帶刺」的居民,這些現象只能說明我們的工作未做到位。「精誠所致,金石為開」,只要我們用一顆真誠的心,帶著對居民高度負責的態度,通過細致入微的思想工作,耐心地宣傳黨的政策,不厭其煩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我們一定會走進居民的內心世界,實行"零距離"溝通,最終譜寫出和諧的樂章。
三、用寬容之心,感動居民。在與居民打交道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情緒激動的居民,會對我們的工作人員大吵大鬧。對此,我們應該冷靜的加以對待,要多一點寬容,多一些忍耐,用實際行動來感化居民,教育居民,不能因一時之盛怒,造成不必要的沖突。
四、用熾熱之心,關愛居民。在工作中,我們要充滿激情,用一顆滾燙的心與居民交心、換心、心連心。來找社區辦事的,往往都出自弱勢群體,我們應當盡可能的為其提供方便,予以關懷,為其解決困難。
五、用無私之心,服務居民。「心底無私天地寬」,我們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心態,用各種便捷高效的方式來服務居民,幫助居民,讓「冷、橫、硬、推」等不良現象銷聲匿跡。要憂民之所憂,樂民之所樂,真心實意地為居民掌好權、謀好事,以服務、關心、愛護居民為榮,真正做老百姓的知心人、貼心人,讓文明服務在社區蔚然成風。
六、著力發揮民情聯絡員作用。我們除了每天要下居民組巡視、了解居民需求外、還要很好的和黨員同志多聯絡,讓黨員同志協助社區搜集居民群眾中的熱點話題、思想動態、普遍要求和不穩定信息,及時向社區反映,並對社區的各項工作進行監督。同時,民情聯絡員定期向社區提交1份社情民意調研報告,作為社區改進工作的重要參考,以促進社區發展。
② 法律的渠道有哪些
途徑有很多,應該根據案件需要來確定和選擇,建議委託專業律師協助。可以進一步聯系祝好運。
③ 如何做好社區居民服務生意
選擇個好的渠道,微信城市服務算是創新服務就是利用微信開放平台介面能力,直接在線上完成流程和辦理物業,這個可以在接入口申請,申請的城市沒有的服務,然後經過審核之後優先接入和配合,可以提高不少效果,就像交水電費一樣
④ 如何處理社區居民矛盾糾紛
第一類屬於成功物業主體責任的是:
1、消防安全隱患問題樓層沒有滅火器、消防通道堵塞、應急疏散通道被業主佔用、高層發生過火災。
2、安全問題晚上大門沒有保安值守、保安沒有防護設備、電梯沒有年檢標識發生墜落事故。
第二類問題成功物業服務不到位:
1、物業沒有公示收費標准和服務內容、樓層感應燈不亮、牆磚脫落、單元門損壞、盲道扶手損壞、草坪樹木無人修剪。
2、捆綁收費問題;安裝門禁卡必須交物業費,交幾個月用幾個月不交進不了大門、裝修押金不退轉成物業費、每戶只發2張門禁卡多要的加收20元不合理。
第三類問題開發商遺留問題:
房屋質量問題牆體裂縫、門窗不保溫、配套設施不全沒有圍欄、路燈、地下室漏水、道路塌陷、公共區域暖氣不熱。
⑤ 12348法律咨詢熱線是免費的嗎
是免費咨詢的。
「12348」是市、區縣司法局及法律援助中心面向廣大市民群眾的法律咨詢專用電話,它接受解答群眾的法律咨詢,配合調處民間糾紛,及時反映群眾的法律需求信息,指導和接受法律援助申請,維護貧弱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司法公正、維護社會穩定。
「12348」法律服務專用電話工作職責,主要解答法律咨詢,普及法律常識;實施內部聯動,搞好上門服務;溝通外部信息,做好受案分流;加強區域合作,搞好職能部門間協調聯動;做到快速反應,防止糾紛激化;遵循有關規定,提供法律援助;掌握社情民意,當好黨政參謀;接受社會監督,提高法律服務機構的服務質量等。
「16000148」法律服務電話更名為「12348」法律咨詢電話,啟用全國統一服務號碼「12348」,並歸並至法律援助中心,「12348」法律咨詢專線在保持原有功能的同時,又拓展了法律援助的新功能,此舉標志著「12348」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5)社區居民尋求法律服務渠道擴展閱讀
12348責職:
一是全面加強黨建。堅持政治引領、黨建先行,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使每一名公證人都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信念,內化於心,外化於形。
二是改革公證體制。優化事業體制公證機構體制機制,推進北京市合作制公證機構試點工作。
三是拓展公證服務。開展代書、代辦、郵寄送達等延伸便民服務,完善綜合公證養老、公證家事服務等創新型公證業務,提供多元糾紛解決服務。
四是規范辦證流程。把為企業和群眾「辦好一件事情」作為標准,梳理公證申請、受理、核實、審批全流程,規范證詞模板,以標准化提升服務質量。
五是強化質量檢查。增加公益類公證事項考核權重,凸顯公證的公益屬性。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織嚴織密質量監控網路,實現辦證數量與質量「雙提升」。
六是改善公證設施。為遠郊區公證處統一配備部分先進公證器材。建立綠色服務通道,為年老、體弱、懷孕或患有嚴重疾病等特殊情況的當事人提供便利。
七是優化窗口服務。嚴格執行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統深化「放管服」工作「十條禁令」和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統窗口人員服務管理「十條規范」。實行首問負責制、一次性告知。對公證員情況、收費標准、辦證流程等服務事項一律公開公示。
2018年,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解答合同糾紛咨詢11215件,其中以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最為突出,咨詢內容主要涉及房屋買賣合同履行、違約責任、合同解除、退返定金等爭議的處理。不少居民致電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反映其貸款後被敲詐勒索。
居民盡量通過正當渠道貸款,如果被騙,可報警或舉報。解答勞動爭議咨詢近3000件,同比增長42%,主要集中在用人單位未依法為職工購買「五險一金」、不予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拖欠工資或福利待遇、變相解除勞動合同、不辦理工傷賠償等糾紛。
⑥ 法律服務專線12348幾點上班
各個城市都不一樣。
以武漢市為例,法律服務專線12348的接聽都在各區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時間和別的政府機關工作時間一致,一般早上八點半開門到中午十二點,下午兩點開門到下午五點,但上下班的半小時內不一定有人做事的。
⑦ 有的居民在小區內亂搭亂建,我想通過法律渠道制止他們這種損人利己的行為,最好該怎麼做,謝謝哦~
1.如果你們小區有規范有力的業主大會,那麼您可以通過業主大會解決這個問題,不過業主大會的執行力不是很強,但是影響還是有的。
2.如果沒有業主大會,那麼可以通過物業,向物業反映,看物業怎麼解決。
3.如果上述都不能解決,而亂搭建佔用的是公共用地,那麼可以到法院起訴。
4.如果佔用的不是公共用地,而又沒有真正影響到您的採光、通行等等權益,那麼您無權制止了。
⑧ 作為社區服務者 應從哪些方面入手為社區居民提供及好服務
我明白你的意思,其實這個很簡單,要想做好社區工作,首先要下基層,了解本社區居民家庭情況和家庭困難,並且積極的協調和處理這些百姓難題。這些才是社區老百姓最最需要的。
⑨ 社區法律法規的具體內容
1、關於社區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規和相關常識可以參看社區居委會工作實務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
2、社區居委會工作實務:主要介紹社區建設的一些基本的實務和技能,所講內容有社區工作基本知識和社區主要工作實務。
3、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是為了加強城市居民委員會的建設,由城市居民群眾依法辦理群眾自己的事情,促進城市基層社會主義民主和城市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
(9)社區居民尋求法律服務渠道擴展閱讀:
作用:
一、法律法規具有明示作用。法律法規的明示作用主要是以法律條文的形式明確告知人們,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哪些行為是合法的,哪些行為是非法的。
違法者將要受到怎樣的制裁等。這一作用主要是通過立法和普法工作來實現的。法律所具有的明示作用是實現知法和守法的基本前提。
二、 法律法規具有預防作用。對於法律法規的預防作用主要是通過法律法規的明示作用和執法的效力以及對違法行為進行懲治力度的大小來實現的。
法律的明示作用可以使人們知曉法律而明辨是非,即在人們的日常行為中,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絕對禁止的,觸犯了法律應受到的法律制裁是什麼,違法後能不能變通,變通的可能性有多少等等。這樣人們在日常的具體活動中。
根據法律的規定來自覺地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從而來達到有效避免違法和犯罪現象發生的目的。嚴格及時有效的執法也可以警示人們,未違法,違法必受罰,受罰不可變通也。
⑩ 法律援助中心具體能為居民提供哪些服務
法律援助是我國實行的一種司法救助制度,是在國家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的指導協調下,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務人員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當事人提供減、免收費的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以保障其合法權益得以實現的一項法律制度。
法律援助中心是政府法律援助機構的正式名稱,由直轄市、設區的市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根據需要確定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機構。
是由國家撥款設立的專門為需要律師服務但經濟困難無力聘請律師的弱勢群體及其法律規定必須有律師提供法律幫助而自己又沒有聘請律師的特定人員(如刑事案件中: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和死刑的、未成年人犯罪的等人員)提供無償法律服務,而設立的一種專門的法律服務機構。
是否收費
另外,還有一些社會團體及機關法律援助中心,通常有大學院校設立的法律援助中心、婦聯的婦女兒童權益保護法律援助中心、工會的設立的法律援助中心等等,社會公益機構舉辦的具公益性質的中心,這些也是不能收費的。
這些社會法律援助中心都是受司法局設立的法律援助中心指導,社會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員由屬非律師身份的法律學者、法律專家或其法律工作者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