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廠法律咨詢
❶ 建築工地,五項指的是那五項
小五項包括鋼筋,模板,混泥土,水電,裝修;大五項包括:材料成本,安裝人員工資以及保險費,承包費用,繳納稅費,質檢費用。
❷ 有關文物問題向大家咨詢一下
如果買賣被偷被盜的文物是犯法的,但有些是可以的,看看文物保護法,第五章,買賣祖傳的大概可以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
目 錄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不可移動文物
第三章 考古發掘
第四章 館藏文物
第五章 民間收藏文物
第六章 文物出境進境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八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文物的保護,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促進科學研究工作,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下列文物受國家保護:
(一)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和石刻、壁畫;
(二)與重大歷史事件、革命運動或者著名人物有關的以及具有重要紀念意義、教育意義或者史料價值的近代現代重要史跡、實物、代表性建築;
(三)歷史上各時代珍貴的藝術品、工藝美術品;
(四)歷史上各時代重要的文獻資料以及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手稿和圖書資料等;
(五)反映歷史上各時代、各民族社會制度、社會生產、社會生活的代表性實物。
文物認定的標准和辦法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制定,並報國務院批准。
具有科學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和古人類化石同文物一樣受國家保護。
第三條 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壁畫、近代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築等不可移動文物,根據它們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可以分別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上各時代重要實物、藝術品、文獻、手稿、圖書資料、代表性實物等可移動文物,分為珍貴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貴文物分為一級文物、二級文物、三級文物。
第四條 文物工作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
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地下、內水和領海中遺存的一切文物,屬於國家所有。
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石窟寺屬於國家所有。國家指定保護的紀念建築物、古建築、石刻、壁畫、近代現代代表性建築等不可移動文物,除國家另有規定的以外,屬於國家所有。
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的所有權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改變而改變。
下列可移動文物,屬於國家所有:
(一)中國境內出土的文物,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國有文物收藏單位以及其他國家機關、部隊和國有企業、事業組織等收藏、保管的文物;
(三)國家徵集、購買的文物;
(四)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捐贈給國家的文物;
(五)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其他文物。
屬於國家所有的可移動文物的所有權不因其保管、收藏單位的終止或者變更而改變。
國有文物所有權受法律保護,不容侵犯。
第六條 屬於集體所有和私人所有的紀念建築物、古建築和祖傳文物以及依法取得的其他文物,其所有權受法律保護。文物的所有者必須遵守國家有關文物保護的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七條 一切機關、組織和個人都有依法保護文物的義務。
第八條 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主管全國文物保護工作。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文物保護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承擔文物保護工作的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文物保護實施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行政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文物保護工作。
第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重視文物保護,正確處理經濟建設、社會發展與文物保護的關系,確保文物安全。
基本建設、旅遊發展必須遵守文物保護工作的方針,其活動不得對文物造成損害。
公安機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海關、城鄉建設規劃部門和其他有關國家機關,應當依法認真履行所承擔的保護文物的職責,維護文物管理秩序。
第十條 國家發展文物保護事業。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文物保護事業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
國家用於文物保護的財政撥款隨著財政收入增長而增加。
國有博物館、紀念館、文物保護單位等的事業性收入,專門用於文物保護,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侵佔、挪用。
國家鼓勵通過捐贈等方式設立文物保護社會基金,專門用於文物保護,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侵佔、挪用。
第十一條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國家加強文物保護的宣傳教育,增強全民文物保護的意識,鼓勵文物保護的科學研究,提高文物保護的科學技術水平。
第十二條 有下列事跡的單位或者個人,由國家給予精神鼓勵或者物質獎勵:
(一)認真執行文物保護法律、法規,保護文物成績顯著的;
(二)為保護文物與違法犯罪行為作堅決斗爭的;
(三)將個人收藏的重要文物捐獻給國家或者為文物保護事業作出捐贈的;
(四)發現文物及時上報或者上交,使文物得到保護的;
(五)在考古發掘工作中作出重大貢獻的;
(六)在文物保護科學技術方面有重要發明創造或者其他重要貢獻的;
(七)在文物面臨破壞危險時,搶救文物有功的;
(八)長期從事文物工作,作出顯著成績的。
第二章 不可移動文物
第十三條 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在省級、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中,選擇具有重大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或者直接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報國務院核定公布。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並報國務院備案。
市級和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分別由設區的市、自治州和縣級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並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備案。
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由縣級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予以登記並公布。
第十四條 保存文物特別豐富並且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者革命紀念意義的城市,由國務院核定公布為歷史文化名城。
保存文物特別豐富並且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者革命紀念意義的城鎮、街道、村莊,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為歷史文化街區、村鎮,並報國務院備案。
歷史文化名城和歷史文化街區、村鎮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編制專門的歷史文化名城和歷史文化街區、村鎮保護規劃,並納入城市總體規劃。
歷史文化名城和歷史文化街區、村鎮的保護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第十五條 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分別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市、縣級人民政府劃定必要的保護范圍,作出標志說明,建立記錄檔案,並區別情況分別設置專門機構或者專人負責管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和記錄檔案,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備案。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應當根據不同文物的保護需要,制定文物保護單位和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的具體保護措施,並公告施行。
第十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制定城鄉建設規劃,應當根據文物保護的需要,事先由城鄉建設規劃部門會同文物行政部門商定對本行政區域內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措施,並納入規劃。
第十七條 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內不得進行其他建設工程或者爆破、鑽探、挖掘等作業。但是,因特殊情況需要在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內進行其他建設工程或者爆破、鑽探、挖掘等作業的,必須保證文物保護單位的安全,並經核定公布該文物保護單位的人民政府批准,在批准前應當徵得上一級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同意;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內進行其他建設工程或者爆破、鑽探、挖掘等作業的,必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在批准前應當徵得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同意。
第十八條 根據保護文物的實際需要,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文物保護單位的周圍劃出一定的建設控制地帶,並予以公布。
在文物保護單位的建設控制地帶內進行建設工程,不得破壞文物保護單位的歷史風貌;工程設計方案應當根據文物保護單位的級別,經相應的文物行政部門同意後,報城鄉建設規劃部門批准。
第十九條 在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內,不得建設污染文物保護單位及其環境的設施,不得進行可能影響文物保護單位安全及其環境的活動。對已有的污染文物保護單位及其環境的設施,應當限期治理。
第二十條 建設工程選址,應當盡可能避開不可移動文物;因特殊情況不能避開的,對文物保護單位應當盡可能實施原址保護。
實施原址保護的,建設單位應當事先確定保護措施,根據文物保護單位的級別報相應的文物行政部門批准,並將保護措施列入可行性研究報告或者設計任務書。
無法實施原址保護,必須遷移異地保護或者拆除的,應當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遷移或者拆除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批准前須徵得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同意。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不得拆除;需要遷移的,須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報國務院批准。
依照前款規定拆除的國有不可移動文物中具有收藏價值的壁畫、雕塑、建築構件等,由文物行政部門指定的文物收藏單位收藏。
本條規定的原址保護、遷移、拆除所需費用,由建設單位列入建設工程預算。
第二十一條 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由使用人負責修繕、保養;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由所有人負責修繕、保養。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有損毀危險,所有人不具備修繕能力的,當地人民政府應當給予幫助;所有人具備修繕能力而拒不依法履行修繕義務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給予搶救修繕,所需費用由所有人負擔。
對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修繕,應當根據文物保護單位的級別報相應的文物行政部門批准;對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進行修繕,應當報登記的縣級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批准。
文物保護單位的修繕、遷移、重建,由取得文物保護工程資質證書的單位承擔。
對不可移動文物進行修繕、保養、遷移,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
第二十二條 不可移動文物已經全部毀壞的,應當實施遺址保護,不得在原址重建。但是,因特殊情況需要在原址重建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徵得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同意後,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需要在原址重建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報國務院批准。
第二十三條 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屬於國家所有的紀念建築物或者古建築,除可以建立博物館、保管所或者辟為參觀游覽場所外,如果必須作其他用途的,應當經核定公布該文物保護單位的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徵得上一級文物行政部門同意後,報核定公布該文物保護單位的人民政府批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作其他用途的,應當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報國務院批准。國有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作其他用途的,應當報告縣級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
第二十四條 國有不可移動文物不得轉讓、抵押。建立博物館、保管所或者辟為參觀游覽場所的國有文物保護單位,不得作為企業資產經營。
第二十五條 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不得轉讓、抵押給外國人。
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轉讓、抵押或者改變用途的,應當根據其級別報相應的文物行政部門備案;由當地人民政府出資幫助修繕的,應當報相應的文物行政部門批准。
第二十六條 使用不可移動文物,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負責保護建築物及其附屬文物的安全,不得損毀、改建、添建或者拆除不可移動文物。
對危害文物保護單位安全、破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風貌的建築物、構築物,當地人民政府應當及時調查處理,必要時,對該建築物、構築物予以拆遷。
第三章 考古發掘
第二十七條 一切考古發掘工作,必須履行報批手續;從事考古發掘的單位,應當經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批准。
地下埋藏的文物,任何單位或者個人都不得私自發掘。
第二十八條 從事考古發掘的單位,為了科學研究進行考古發掘,應當提出發掘計劃,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批准;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考古發掘計劃,應當經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審核後報國務院批准。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在批准或者審核前,應當徵求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及其他科研機構和有關專家的意見。
第二十九條 進行大型基本建設工程,建設單位應當事先報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組織從事考古發掘的單位在工程范圍內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進行考古調查、勘探。
考古調查、勘探中發現文物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根據文物保護的要求會同建設單位共同商定保護措施;遇有重要發現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及時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處理。
第三十條 需要配合建設工程進行的考古發掘工作,應當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文物行政部門在勘探工作的基礎上提出發掘計劃,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批准。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在批准前,應當徵求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及其他科研機構和有關專家的意見。
確因建設工期緊迫或者有自然破壞危險,對古文化遺址、古墓葬急需進行搶救發掘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組織發掘,並同時補辦審批手續。
第三十一條 凡因進行基本建設和生產建設需要的考古調查、勘探、發掘,所需費用由建設單位列入建設工程預算。
第三十二條 在進行建設工程或者在農業生產中,任何單位或者個人發現文物,應當保護現場,立即報告當地文物行政部門,文物行政部門接到報告後,如無特殊情況,應當在二十四小時內趕赴現場,並在七日內提出處理意見。文物行政部門可以報請當地人民政府通知公安機關協助保護現場;發現重要文物的,應當立即上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應當在接到報告後十五日內提出處理意見。
依照前款規定發現的文物屬於國家所有,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哄搶、私分、藏匿。
第三十三條 非經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報國務院特別許可,任何外國人或者外國團體不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進行考古調查、勘探、發掘。
第三十四條 考古調查、勘探、發掘的結果,應當報告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
考古發掘的文物,應當登記造冊,妥善保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移交給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或者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指定的國有博物館、圖書館或者其他國有收藏文物的單位收藏。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或者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批准,從事考古發掘的單位可以保留少量出土文物作為科研標本。
考古發掘的文物,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侵佔。
第三十五條 根據保證文物安全、進行科學研究和充分發揮文物作用的需要,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調用本行政區域內的出土文物;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經國務院批准,可以調用全國的重要出土文物。
第四章 館藏文物
第三十六條 博物館、圖書館和其他文物收藏單位對收藏的文物,必須區分文物等級,設置藏品檔案,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並報主管的文物行政部門備案。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應當分別建立本行政區域內的館藏文物檔案;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應當建立國家一級文物藏品檔案和其主管的國有文物收藏單位館藏文物檔案。
第三十七條 文物收藏單位可以通過下列方式取得文物:
(一)購買;
(二)接受捐贈;
(三)依法交換;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方式。
國有文物收藏單位還可以通過文物行政部門指定保管或者調撥方式取得文物。
第三十八條 文物收藏單位應當根據館藏文物的保護需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並報主管的文物行政部門備案。未經批准,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調取館藏文物。
文物收藏單位的法定代表人對館藏文物的安全負責。國有文物收藏單位的法定代表人離任時,應當按照館藏文物檔案辦理館藏文物移交手續。
第三十九條 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可以調撥全國的國有館藏文物。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可以調撥本行政區域內其主管的國有文物收藏單位館藏文物;調撥國有館藏一級文物,應當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備案。
國有文物收藏單位可以申請調撥國有館藏文物。
第四十條 文物收藏單位應當充分發揮館藏文物的作用,通過舉辦展覽、科學研究等活動,加強對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和革命傳統的宣傳教育。
國有文物收藏單位之間因舉辦展覽、科學研究等需借用館藏文物的,應當報主管的文物行政部門備案;借用館藏一級文物,應當經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批准。
非國有文物收藏單位和其他單位舉辦展覽需借用國有館藏文物的,應當報主管的文物行政部門批准;借用國有館藏一級文物,應當經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批准。
文物收藏單位之間借用文物的最長期限不得超過三年。
第四十一條 已經建立館藏文物檔案的國有文物收藏單位,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批准,並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備案,其館藏文物可以在國有文物收藏單位之間交換;交換館藏一級文物的,必須經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批准。
第四十二條 未建立館藏文物檔案的國有文物收藏單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的規定處置其館藏文物。
第四十三條 依法調撥、交換、借用國有館藏文物,取得文物的文物收藏單位可以對提供文物的文物收藏單位給予合理補償,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制定。
國有文物收藏單位調撥、交換、出借文物所得的補償費用,必須用於改善文物的收藏條件和收集新的文物,不得挪作他用;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侵佔。
調撥、交換、借用的文物必須嚴格保管,不得丟失、損毀。
第四十四條 禁止國有文物收藏單位將館藏文物贈與、出租或者出售給其他單位、個人。
第四十五條 國有文物收藏單位不再收藏的文物的處置辦法,由國務院另行制定。
第四十六條 修復館藏文物,不得改變館藏文物的原狀;復制、拍攝、拓印館藏文物,不得對館藏文物造成損害。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不可移動文物的單體文物的修復、復制、拍攝、拓印,適用前款規定。
第四十七條 博物館、圖書館和其他收藏文物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配備防火、防盜、防自然損壞的設施,確保館藏文物的安全。
第四十八條 館藏一級文物損毀的,應當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核查處理。其他館藏文物損毀的,應當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核查處理;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應當將核查處理結果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備案。
館藏文物被盜、被搶或者丟失的,文物收藏單位應當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並同時向主管的文物行政部門報告。
第四十九條 文物行政部門和國有文物收藏單位的工作人員不得借用國有文物,不得非法侵佔國有文物。
第五章 民間收藏文物
第五十條 文物收藏單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收藏通過下列方式取得的文物:
(一)依法繼承或者接受贈與;
(二)從文物商店購買;
(三)從經營文物拍賣的拍賣企業購買;
(四)公民個人合法所有的文物相互交換或者依法轉讓;
(五)國家規定的其他合法方式。
文物收藏單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收藏的前款文物可以依法流通。
第五十一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不得買賣下列文物:
(一)國有文物,但是國家允許的除外;
(二)非國有館藏珍貴文物;
(三)國有不可移動文物中的壁畫、雕塑、建築構件等,但是依法拆除的國有不可移動文物中的壁畫、雕塑、建築構件等不屬於本法第二十條第四款規定的應由文物收藏單位收藏的除外;
(四)來源不符合本法第五十條規定的文物。
第五十二條 國家鼓勵文物收藏單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將其收藏的文物捐贈給國有文物收藏單位或者出借給文物收藏單位展覽和研究。
國有文物收藏單位應當尊重並按照捐贈人的意願,對捐贈的文物妥善收藏、保管和展示。
國家禁止出境的文物,不得轉讓、出租、質押給外國人。
第五十三條 文物商店應當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批准設立,依法進行管理。
文物商店不得從事文物拍賣經營活動,不得設立經營文物拍賣的拍賣企業。
第五十四條 依法設立的拍賣企業經營文物拍賣的,應當取得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頒發的文物拍賣許可證。
經營文物拍賣的拍賣企業不得從事文物購銷經營活動,不得設立文物商店。
第五十五條 文物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不得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文物商店或者經營文物拍賣的拍賣企業。
文物收藏單位不得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文物商店或者經營文物拍賣的拍賣企業。
禁止設立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和外商獨資的文物商店或者經營文物拍賣的拍賣企業。
除經批準的文物商店、經營文物拍賣的拍賣企業外,其他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從事文物的商業經營活動。
第五十六條 文物商店銷售的文物,在銷售前應當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審核;對允許銷售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應當作出標識。
拍賣企業拍賣的文物,在拍賣前應當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審核,並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備案;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不能確定是否可以拍賣的,應當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審核。
第五十七條 文物商店購買、銷售文物,拍賣企業拍賣文物,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作出記錄,並報原審核的文物行政部門備案。
拍賣文物時,委託人、買受人要求對其身份保密的,文物行政部門應當為其保密;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五十八條 文物行政部門在審核擬拍賣的文物時,可以指定國有文物收藏單位優先購買其中的珍貴文物。購買價格由文物收藏單位的代表與文物的委託人協商確定。
第五十九條 銀行、冶煉廠、造紙廠以及廢舊物資回收單位,應當與當地文物行政部門共同負責揀選摻雜在金銀器和廢舊物資中的文物。揀選文物除供銀行研究所必需的歷史貨幣可以由人民銀行留用外,應當移交當地文物行政部門。移交揀選文物,應當給予合理補償。
第六章 文物出境進境
第六十條 國有文物、非國有文物中的珍貴文物和國家規定禁止出境的其他文物,不得出境;但是依照本法規定出境展覽或者因特殊需要經國務院批准出境的除外。
第六十一條 文物出境,應當經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指定的文物進出境審核機構審核。經審核允許出境的文物,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發給文物出境許可證,從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指定的口岸出境。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運送、郵寄、攜帶文物出境,應當向海關申報;海關憑文物出境許可證放行。
第六十二條 文物出境展覽,應當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批准;一級文物超過國務院規定數量的,應當報國務院批准。
一級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損品,禁止出境展覽。
出境展覽的文物出境,由文物進出境審核機構審核、登記。海關憑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或者國務院的批准文件放行。出境展覽的文物復進境,由原文物進出境審核機構審核查驗。
第六十三條 文物臨時進境,應當向海關申報,並報文物進出境審核機構審核、登記。
臨時進境的文物復出境,必須經原審核、登記的文物進出境審核機構審核查驗;經審核查驗無誤的,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發給文物出境許可證,海關憑文物出境許可證放行。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六十四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
(二)故意或者過失損毀國家保護的珍貴文物的;
(三)擅自將國有館藏文物出售或者私自送給非國有單位或者個人的;
(四)將國家禁止出境的珍貴文物私自出售或者送給外國人的;
(五)以牟利為目的倒賣國家禁止經營的文物的;
(六)走私文物的;
(七)盜竊、哄搶、私分或者非法侵佔國有文物的;
(八)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其他妨害文物管理行為。
第六十五條 違反本法規定,造成文物滅失、損毀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違反本法規定,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違反本法規定,構成走私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海關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給予處罰。
第六十六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責令改正,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原發證機關吊銷資質證書:
(一)擅自在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內進行建設工程或者爆破、
❸ 關於工傷賠償問題
廣東胡律師:
你叔叔這個已過了1年的訴訟時效,無法再走法律程序了,只能跟單位協商。
❹ 大方縣六龍鎮紙廠村勞務專業合作社招聘信息,大方縣六龍鎮紙廠村勞務專業合作社怎麼樣
釘釘企典數據來源於企業徵信機構,包含企業風險數據,公司官網,公司簡介,更多公司招聘信息詳詢公司官網,更多公司電話地址企業郵箱可在釘釘企典進行查詢
• 公司簡介:
大方縣六龍鎮紙廠村勞務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7-11-21,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元,法定代表人是劉明祥,公司地址是貴州省大方縣六龍鎮紙廠村紙廠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與稅號是93520521MA6EENAJ9D,行業是公路工程建築,登記機關是大方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經營業務范圍是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規定禁止的不得經營;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規定應當許可(審批)的,經審批機關批准後憑許可(審批)文件經營;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規定無需許可(審批)的,市場主體自主選擇經營。(為本社社員提供勞務咨詢服務,受委託在本縣范圍內從事本社社員的普通勞務分包服務。),大方縣六龍鎮紙廠村勞務專業合作社工商注冊號是520521NA055727X
❺ 書是什麼做成的
由蘆葦、麥草、木材、稻草等原料做的。
❻ 某造紙廠為節約木材,大力擴大再生紙的生產,
設前年10月生產X噸
X*2+150=2050
解得 X=950噸
❼ 關於污染企業關停的法律法規有哪些比如造紙廠關閉是否需要政府補償或賠償
1、關於法規問題。
《環境保護法》第三十九條:對經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企業事業單位,除依照國家規定加收超標准排污費用外,可以依據所造成的危害後果處以罰款、或者責令停業、關閉。此條款中的罰款處罰由環境行政主管部門決定,責令停業、關閉由作出限期治理決定的人民政府決定;責令中央直接管轄企業單位停業、關閉須報國務院批准。
其實由於各地的環境污染標准不一樣,因此類似上面關於污染企業關停的法律法規不但有很多,且各地也不相同,但主要依據還是國家《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地方性行政法規不能對抗國家法,你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去查找,這里就不一一羅列了。
2、關於補償問題。
關停污染嚴重的企業是政府或環保職能部門對違法企業做出的行政處罰,除了違法行政情況(須經人民法院認定),不涉及到政府或環保職能部門須向企業賠償的問題。當然,如果企業因停產造成職工生活困難,職工可以通過信訪途徑要求政府有關部門給予扶助與安置。而因環境污染受到直接侵害的單位和個人,由排放污染單位承擔賠償責任。
3、關於訴訟時效問題。
如果企業對處罰決定不服的,應在接到通知15日內向做出決定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行政復議,對做出的復議結果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復議結果之日起15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環保法40條)
42條: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3年,從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污染損害時起計算。
從你所反映的情況看,無論是對行政處罰不服,還是提起污染損害賠償訴訟,均已過訴訟時效,法院不會予以受理。
❽ 2011年10月31日破爛,陳舊的營口造紙廠國有企業破產了。企業的工齡買斷錢分369等。領導拿大頭。
申訴狀
尊敬的領導:
您們好,我們是營口造紙廠工人,今天之所以來到這里,是因為我廠面臨破產,這本應是一件好事,一個連年虧損,破爛,陳舊的老國企終於有了結論。這是省市政府的英明決策。我們也非常支持和贊同,作為衣食父母的你們能從大局出發,以職工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我們全體職工都非常感謝。但在企業執行相關政策的時候,卻讓我們工人產生了太多的疑問和困惑。我們迫切需要政府有關領導能給解決。
一、
企業這次破產,廠已召開一次職工代表大會嗎,但參加這次會議的代表,根本不是職工所選,而是廠內一些中層幹部參加的。作為職工的我們,根本不知情,請問:「職工的知情權、選舉權在哪?」這樣研究出來的問題我們廣大職工根本不能認同。我們強烈要求召開全體職工大會。把這次破產與職工相關的問題公布於眾,讓全體職工參加發表意見,然後再開職代會。
二、
企業破產給工人的工齡補償金額,我們根本無法理解,為什麼同在一個企業分三六九等,差額之大實在讓人無法理解。工人階級創造財富,同樣為企業付出辛勤和汗水。為什麼差距卻這么大?企業領導和中層幹部每年補償幾千元,而工人才補償一千多點。企業破產後領導幹部生活有了保障。他們得的錢是工人的好幾倍。而工人辛辛苦苦幹了一輩子卻給個叄萬肆萬就回家了。現在我廠企業職工無論是男女基本都接近五十歲,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上有老下有小,孩子又在念書,是一個家庭的支柱。由於企業的破產他們面臨下崗再就業,請問他們的再就業機率是多大?再就業難是他們必須面臨的難題和現實,今天給工人的這一點點補償費,在現在的物價下,連交保險的錢都不夠,又如何生活?工人今後的生存有什麼保障?而且絕大多數都是雙職工,一家子里兩個人同時回家出路何在?
我們在企業幹了一輩子,上班也是拿著幾百元的最低工資,有時連續幾個月還拿不到工資。生活一直處於貧困狀態。現在企業破產了,本應該給職工一個合理的補償和安置。可是工人看到的是企業領導和幹部平時拿的高工資,買斷又有了高額的補償。工人呢?
多年來在企業連續虧損的前提下,每一次調整工資,工人和領導的工資差距都特別大,工人都不認同。特別是2010年11月份最後一次調資差距更是懸殊。工人是敢怒不敢言。怕被下崗,被開除。當時工人找了多次,與相關領導反映匯報都沒有結果。作為領導的他們根本就是一個錯誤,而這一次又以它為工齡補償基數,錯上加錯,請問公理何在?
三、
企業連年虧損,工人在此工作期間無論是身心還是生活都受到一定的影響。這些工人在企業工作非常幸苦,但仍然不放棄,為了自己的飯碗,為企業努力工作創造財富,因此工齡補償應該以廣大職工的利益為基本出發點,妥善安置下崗職工的下崗後生活。能夠讓他們維持溫飽,這是最基本的。
四、
放假人員的生活費也是不一樣的,有的工人下崗後一分錢生活費也不給,求告無門,無人問津。有些人在扣除保險以外僅剩100多元。請問:在物價飛漲的今天,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座城市,我們該怎麼樣生活?作為父母官的你們該為民做主,伸張正義。
五、
我廠的情況特殊,企業老舊,工人的工資低的可憐。多年拖欠的工人工資、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取暖費;等等……。工人生病的醫療費不能報銷。生病不敢住院。這些工人們大多數都步入中老年。在企業幹了一輩子,身體損傷嚴重,多病。企業破產後,在連大學生就業都苦難的情勢下,他們怎麼就業?因此首先應解決他們的生存之憂,否則將後患無窮!
六、
2000年——2006年買斷工齡按377元至今已經有11年我們沒有得到一分錢。現在按500給我們結算,十年前的377和現在的500能比嗎?另外工傷人員給放假應該按現有標准執行。
七、
如果紙廠領導繼續一意孤心而市裡有關領導不重視職工意見,繼續侵犯職工的合法權益,我們全體職工將聯合簽字自發組織職工代表進京申訴。
綜上所述,我們廣大職工迫切需要市領導出面解決這些問題,這是我們的心聲,我們堅信營口市委、市領導能給我們廣大職工一個滿意的說法,一個明確的答復,我們將非常感謝!共產黨一定會為百姓做主。
營口造紙廠全體工人
❾ 我有個家人在造紙廠(個人承包的)上班不小心造工傷(事情發生在09年,49歲),經最後鑒定為5級傷殘
問:我有個家人在造紙廠(個人承包的)上班不小心造工傷(事情發生在09年,49歲),經最後鑒定為5級傷殘,按《工傷保險條例》,市裡一次性給賠償了16個月的本人工資,工廠每個月給70%的傷殘津貼。
答:君同法律在線咨詢為您解答
工傷賠償須經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勞動仲裁三個必經階段。很多農民工沒有勞動合同、工作證等證明,還往往需要勞動關系的認定。 工傷賠償的種類主要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若因工緻殘,還包括:傷殘補助金、傷殘津貼等;若因工死亡,還有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等。
❿ 淄博的造紙廠有哪些
山東淄博桓台造紙廠 淄博新華造紙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