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政法大學有刑法培訓班嗎聯系電話
中國政法大學當然有新法培訓班了,這個是對你最基本的知識教育。所以你可以選擇去學習。
B. 請問有誰知道北京的法律援助中心的地址,我想去兼職,應該怎麼辦
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簡介
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是由北京市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隸屬於北京市司法局領導。它於1996年11月經市編辦批准設立,1997年6月正式掛牌開展工作。其主要職責:負責協調、監督並組織實施本市的法律援助工作,統一受理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受理、審批民事、行政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法律援助人員實施法律援助。
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目前有13名工作人員。中心內設辦公室、業務部、財務部、基金會、"148"辦公室五個部門,各部門主要職責是:
辦公室: 負責法律援助案件補貼的發放;負責中心的宣傳;安排法律援助律師的值班、接待等工作。
業務部:負責審核法律援助事務、指派並指導、監督律師事務所承辦法律援助案件;開展對法律援助的調研工作。
財務部:負責中心的日常財務、兼管基金會的財務工作;做好法律援助案件的補貼發放工作。
基金會:募集、管理和使用法律援助資金;為實施法律援助提供物質支持;宣傳法律援助制度,促進司法公正。
"148"辦公室:負責對北京市18個區縣"148"辦公室和"148"法律服務專業網的管理工作;對外宣傳;統計分析;維護法律援助網站運行等工作。
中心成立後,全體工作人員以極大的熱情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投入到法律援助工作中,積極組織律師開展法律援助。截止到2003年9月底,中心共免費辦理法律援助案件4396件,其中,刑事援助案件3691件,民事案件705件,組織律師參加法律援助的值班接待工作,解答咨詢98624人次。市法律援助中心共收到錦旗15面,感謝信35封,為當事人贏得賠償近1490萬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通過大量的接待咨詢和法律援助案件的成功辦理,有效地維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了司法公正,為首都的社會政治穩定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中心工作時間:周一到周五
通訊地址:北京市前門西大街甲43號 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
郵政編碼:100031
法律援助咨詢熱線:66084562、66084563
C. 法律援助中心電話是多少
法律援助中心電話是12348。
「12348」法律服務專用電話工作職責,主要解答法律咨詢,普及法律常識;實施內部聯動,搞好上門服務;溝通外部信息,做好受案分流;加強區域合作,搞好職能部門間協調聯動;
做到快速反應,防止糾紛激化;遵循有關規定,提供法律援助;掌握社情民意,當好黨政參謀;接受社會監督,提高法律服務機構的服務質量等。
「16000148」法律服務電話更名為「12348」法律咨詢電話,啟用全國統一服務號碼「12348」,並歸並至法律援助中心,「12348」法律咨詢專線在保持原有功能的同時,又拓展了法律援助的新功能,此舉標志著「12348」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3)中國政法大學刑事法律援助研究中心地址擴展閱讀:
發展目標
(一) 完善 「12348」法律服務平台的網路化體系和信息化建設,加強協調與溝通,做到信息互通、工作互動,更好地實現「12348」求助、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和行政執法的銜接,確保工作實效。
(二) 加大宣傳力度,創新宣傳形式,提高「12348」法律服務專線的社會知曉率,提高區市「12348」接話量,為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氛圍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三)進一步改進服務態度,提高專線的服務質量。由於專線涉及面廣泛,咨詢者時常言行過激,這對接話人員的政治業務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進一步強化自身素質,規范服務用語,提高服務水平,使「12348」專線成為人民群眾滿意的民生法律服務專線。
D. 中國政法大學法律援肋
網頁鏈接

資料來源:網路
E. 中國政法大學怎麼樣
簡介:中國政法大學是一所以法學為特色和優勢,兼有文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理學、工學等學科的「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2011計劃」和「111計劃」(高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重點建設高校,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直屬於國家教育部,正致力於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現有海淀區學院路和昌平區府學路兩個校區。 學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四校的法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學院,毛澤東同志親筆題寫了校名。1954年,學校遷址至學院路。1960年成為國家確定的全國重點高校。文革中學校停辦,1978年復辦。1983年,北京政法學院與中央政法幹校合並,組建成立中國政法大學,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了校名。學校形成一校及本科生院、研究生院、進修生院三院辦學格局。1985年,學校開辟昌平校區。進修生院後更名為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單獨辦學,2000年,復又合並於中國政法大學。 學校在6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為國家培養了各類優秀人才20餘萬人。學校是國家法學教育和法治人才培養的主力軍,參與了自建校以來幾乎國家的所有立法活動,引領著國家法學教育的創新、法學理論的革新和法律思想的更新,代表著國家對外進行法學學術和法治文化交流。同時,學校多學科和跨學科的人才培養模式也為社會輸送了一大批人文社會科學高級專門人才,成為國家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人才培養的生力軍。 學校現有在校生16736人,其中本科生9319人,研究生6612人,留學生805人;教師968人,教學科研崗教師中教授307人,博士生導師201人、碩士生導師613人,有博士或碩士學位的比例達89.25%。 學校現有法學院、民商經濟法學院、國際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商學院、人文學院、外國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社會學院、光明新聞傳播學院、中歐法學院、法律碩士學院、國際儒學院、國際教育學院/港澳台教育中心、繼續教育學院/網路教育學院、科學技術教學部/法治信息管理學院、體育教學部共18個教學單位。學校積極推進新型智庫建設,設立國家治理研究院,作為學校科研發展與智庫建設的總平台;設有訴訟法學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法律史學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證據科學研究院(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法治政府研究院/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教育部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基地)、人權研究院(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國家高端智庫建設培育單位)、比較法學研究院、法與經濟學研究院、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法學教育研究與評估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質量評估中心、全球化與全球問題研究所、公司法與投資保護研究所等11個在編科研機構;設有資本金融研究院、仲裁研究院、互聯網金融法律研究院、綠色發展戰略研究院、制度學研究院、國家監察研究院、網路法學研究院、法治經濟研究院、國家法律援助研究院、國際法治研究院等10個新型研究機構;設有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國家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協同創新中心、馬克思主義與全面依法治國協同創新中心、全球治理與國際法治協同創新中心、知識經濟與法治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人權建設協同創新中心、法治政府協同創新中心7個協同創新中心。其中,由中國政法大學牽頭組建的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是首批經教育部、財政部認定的14個國家「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之一,學校參與組建的「國家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協同創新中心」成為第二批獲得認定的24個國家「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之一,學校牽頭組建的「馬克思主義與全面依法治國協同創新中心」獲批北京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之一。 學校設有法學、偵查學、政治學與行政學、行政管理、國際政治、公共事業管理、工商管理、經濟學、國際商務、金融工程、哲學、漢語言文學、漢語言、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學、社會工作、應用心理學、英語、德語、翻譯、新聞學、網路與新媒體、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法治信息管理)共24個本科專業,其中法學、政治學與行政學、社會學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學校擁有34個博士學位授權點、78個碩士學位授權點、5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和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中國史、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為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其中,法學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政治學為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9個一級學科參評並全部上榜,其中法學進入A+檔,並列全國第一,政治學排名全國第八,社會學、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等學科取得較好成績。 學校先後與50個國家和地區的235所知名大學、科研機構和國際組織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每年通過各類合作交流項目派出千餘名師生赴境外交流學習,聘請三百餘名長短期外國專家來校講學。2008年建立的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是中國政府和歐盟在法學教育領域最大的合作項目。學校從2009年開始全面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不斷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學校培養國際型人才的格局已經初步形成。2012年以來,學校先後在英國、羅馬尼亞、巴貝多建成3所孔子學院。 學校的校訓是: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學校的辦學目標是:學校遵循國家教育方針和高等教育規律,弘揚傳統,與時俱進,努力辦成開放式、國際化、多科性、創新型的世界一流法科強校。
注冊資本:35475萬人民幣
F. 陳家鎮法律援助中心聯系電話
G. 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在哪個校區
您好!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有學院路(研究生院)和昌平(本科生院)兩個校區,學院路校區位於薊門橋畔,昌平校區坐落在軍都山下。謝謝閱讀!
H. 中國政法大學法律援助中心
這是教育機構,不是法律援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