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詢報道
A. 在法律新聞報道中如何體現以人為本
應該盡量站在弱勢群體角度去思考法律的意義所在,不要缺失自己的良知就行了。
下面是一些參考:
在當前,人文關懷缺失的現象在新聞報道中越來越頻繁地出現。2006年3月2日,騰訊發布了一組新聞頁面,位於左上角一顯眼位置的圖片新聞,標題為「大學生四級未過跳樓自殺」。其中三幅圖片均可以較清楚的看到事發現場中當事人的頭部血污,以及現場看客般的圍觀群眾。像這類純粹以吸引網民眼球為目的的標題和圖片早已不絕於「網」。
新聞媒體作為重要的社會主體之一,必須以強烈的責任意識、社會意識,倡導社會先進文化,在報道中堅持以人為本的信念,體現出人文關懷,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創造良好的輿論生態環境。
呼籲媒體人文關懷的深層原因
抵擋媒體逐利風潮的需要新聞媒體具有經濟、社會的雙重屬性,而媒體逐利風潮的形成實際上就是媒體對經濟效益的追求陷於近乎狂熱的狀態。新聞媒體狂熱逐利的潮流仍然是愈演愈烈,它的直接表現就是盲目追求發行量和收視率。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媒體往往強化新聞的「娛樂性」。從1994年,美國著名黑人體育和影視明星辛普森涉嫌謀殺他的白人妻子尼科爾案件,到1999年4月14日,台灣著名藝人白冰冰的女兒白曉燕遭綁架一案,都從不同側面反映出媒體為了追求最大經濟利益而罔顧道德,正因為如此,強調新聞報道的人文關懷成為學界的呼喚,也是媒體實現社會效益和體現社會屬性的必然要求。
遏制客觀主義的不良影響新聞報道應該客觀公正,但絕對不是以有聞必錄式的客觀主義為原則。新聞報道的客觀性,不僅要求新聞的內容要客觀,對客觀事物的報道要符合事物的本來面目,而且要求新聞報道的表達形式也要客觀,力戒主觀臆斷。
在對2004年底發生的印尼海嘯這一世紀災難的報道中,新浪網長時間將標題為「海里的浮屍」、「印尼屍橫遍地」等過於直露的圖片懸掛於頁面中心位置。媒體如此「客觀」展示出的殘酷景象無情地沖擊著那些沒有親歷災難的人們的神經系統,不斷挑戰著受眾包括死難者家屬的心理承受能力。
其實關於此次海嘯報道的切入點可以有很多。比如,質疑預警機制的缺失、呼籲全球賑災、災區重建家園等這些充滿人情關愛的角度,完全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自然界災難對人類的悲劇性的影響的宏觀思考上,而不是對著一個泡得腫脹的屍體一味自然主義的描寫。
有利於平衡公眾知情權、話語權和個人隱私權所謂知情權是指公民有知悉、獲取社會資訊及公共信息的權利和自由。公眾對知情權的渴求促使新聞媒體進一步深化改革,而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同樣也是樹立媒體公信力的保證。
所謂話語權是指作為信息接受者和利用者的公民有利用大眾傳播媒介表達自己的主張和意見的權利。隨著民主政治的發展,群眾表達意見相對自由,而群眾的呼聲得到重視後,也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果,比如西安劉亮爬上廣告牌的喊聲牽出寶馬彩票案,它同樣體現了新聞堅持以人為本,重視每一個生命個體的命運,倡導人文關懷的精神。
但公眾的知情權與話語權有的時候也會跟新聞當事人的隱私權產生矛盾。美國有這樣一案例,15歲的少年格蘭特失蹤後,警方的結論是鄰居綁架了他並將其殺害。期間《明星論壇報》披露了這個鄰居曾經對格蘭特進行猥褻和性侵犯的一些細節,之後,他們又刊登了格蘭特去過同性戀咨詢中心的信息。許多人對這一做法感到不安,他們主張一個少年的個人生活不應當「被暴露」,況且對大眾進行青少年問題和性別認知教育可以有很多更好的途徑。
對弱勢群體關注度的提升呼喚人文關懷當1當代中國的弱勢群體規模在1.4~1.8億左右,約佔全國總人口的11%~14%。由於弱勢群體的數量龐大,他們的存在關乎社會公平、可持續發展等重要社會問題,新聞媒介在這一問題上體現人文關懷是社會的需要,更是新聞工作者起碼的責任。由此,新聞媒介必須做到真誠地關注他們,並給予幫助;另一方面,還要積極探求減少弱勢群體數量與緩和社會矛盾的解決途徑,促進制度和社會結構的調整,為維護他們正當的權益尋求制度和法規上的保證。
理性而正確地在新聞報道中體現人文關懷
從新聞采編技術方面體現人文關懷隱性采訪是新聞媒體常採用的技術手段,在操作過程中要把握好「度」,要遵循「別無它法」和「公共場合」的原則,以充分體現對人的基本權利的尊重。2006年3月20日,吉林長春的幾家報紙報道了當地某飯店老闆為吸引顧客而出怪招的新聞。該飯店將菜價做成小牌別在服務員的衣服上,尤其是胸部兩個菜牌對稱而惹眼,引來各方爭議。《新文化報》在頭版導讀和四版的詳細報道中都配發了新聞圖片,頭版圖片上的女服務員臉部被打上了「馬賽克」,四版的圖片採用了女服務員的背影。而當天的《城市晚報》卻將未經任何技術處理的圖片直接刊登出來。第二天的《長春晚報》依然堅持對圖片採用「馬賽克」。對於同一事件的報道,三家媒體對圖片所採取的不同處理方式,必然會對圖片中的當事人產生不同的影響。
新聞報道在語言措詞上的把握更是體現人文關懷的重要方面。堅決不使用帶有歧視性的,甚至是漠視人的生命和人格尊嚴的措詞。2006年3月8日,北京衛視《身邊》欄目播出了一期關於黑心商販製作出售嚴重不符合衛生標準的毛雞蛋的節目。當畫面上播放出城關執法人員查處制售窩點時,臟亂的環境確實讓人觸目驚心,那裡有12戶小商販,其中有炸毛雞蛋的、賣麻辣燙的、炸臭豆腐的,最後以一句「這12戶商販全是河南人」的畫外音結尾。顯然,這樣的一句話對於這期輿論監督類節目並沒有實際的說明意義,也與節目中所要報道的事實沒有必然的因果聯系,除了有畫蛇添足之感外,還有地域歧視之嫌。
正確處理好災難性事件的報道 由於災難性事件發生的突然性和非預期性,也有人稱之為突發事件。這類事件又往往與公眾利益、安全等密切相關,具有涉及面廣,公眾普遍關心等特點,所以有人稱之為公共危機事件。
2003年五一長假之前,受SARS疫情影響,北京各大超市出現了市民搶購食品的情況。當即,在京各大媒體及時發布了政府的通告,北京電視台通過滾動字幕的形式反復播放,記者還采訪了北京商委的負責人以及有關商戶,以新聞的形式告知北京市民:商品,尤其是食品的市場供應充足。這些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市民生活也逐漸恢復正常。因此,在面臨類似的公共危機事件時,媒體及時披露真相以穩定人心、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是最大的人文關懷。
災難報道中的人文關懷就是對身處災難中的人的生存狀態的關注,對人性和人類未來的思考,表達對所有生命的憐憫和珍視。如果不顧災難親歷者的感受刨根問底以獲得獨家新聞,或通過肆無忌憚地抓拍殘酷、血腥的場景以達到煽情效果,或者局限於斷章取義地引用數據,片面強調某個事實,類似的情緒化報道將無助於問題的建設性解決,弘揚人文關懷也必將只能是一句空談。
B. 都市報道法律咨詢電話
你好,也可以撥打當地免費法律咨詢熱線12348,滿意請採納!
C. 遼寧衛視正在行動 免費法律咨詢電話
《正在行動》一檔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新聞法制類深度報道節目欄目熱線電話《正在行動》23186668。
「正在行動,為你而動。」 是一檔以紀實風格為主,以權威性、貼近性、服務性、互動性為訴求的新聞專題節目。
遼寧衛視的正在行動每天晚上9點半准時直播。
(3)法律咨詢報道擴展閱讀:
專題節目是廣播電視中對消息、評論(不包括述評)以外的新聞體裁稱為專題報道(或專稿),全部由專題報道構成或經常以專題報道為骨乾的節目習慣上稱專題節目。
電視中指專題片,如北京電視台的《大白菜的述說》,中央電視台的《話說長江》等;廣播中指有特定主題的節目以及對象性節目。專題節目篇幅長,時效比消息稍差,有些是連續、系列報道,能對主題進行較深入的開掘。專題節目一部分是臨時性,不定期播出的,一部分是固定播出的。
D. 「與法同行·健康成長」新聞稿怎麼寫
本站訊 (記者 劉姝昕)為深入貫徹宣傳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和自治區黨委九屆十二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推動廣大青少年深刻領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引導青少年積極樹立法治意識,弘揚法治精神,培養法治信仰,努力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內蒙古自治區團委於11月中旬至12月底在全區開展「與法同行·健康成長」法制宣傳月活動。
11月27日下午3:00,「依法治國」專題報告會於我校學術會議中心八號會議室舉辦。
本次報告會的主講人是自治區黨校法學教研部副主任、自治區資深法學法律專家、自治區法學研究所副所長賈清教授。本次報告會嘉賓有自治區團委權益部尉曉明幹事、我校團委(學工處)學生管理科科長鄒子奇。
「我的年齡和你們隔了代,但是我很高興和你們一起交流,希望你們能聽得懂。」賈清教授以一種謙和平易的方式開始了他題為「十八屆四中全會——中國走向法治社會的里程碑」的報告會。本次報告的主要內容有:依法治國的三個理由、依法治國的總目標、依法治國的五個體系、依法治國的六項任務,以及依法治國的八項具體戰略。
賈清教授在講案例的過程中,一邊融合法律的知識,一邊與大家分享自己獨特的看法。賈清教授語言風趣,在講到文化大革命時,他調侃道:「建國以後,毛澤東幾次整知識分子,很可能是因為在北大時,和教授的工資差距太大,受刺激了。」
「日後大家如果有法律問題咨詢我,我一定認真回答。以上內容我如果講得對了就是四中全會的正確精神,如果講得不對還望大家指正批評。」本次內蒙古大學依法治國專題報告會到此就畫上了句點。
E. 寧夏12348法律咨詢春節不打烊,要為人民服務,一定要做好哪些准備
寧夏12348法律咨詢春節不打烊,要為人民服務,一定要做好隨時隨地,隨叫隨到的准備。
在今年春節里,當很多人還沉浸在節日喜悅的氣氛中時,寧夏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電話咨詢鈴聲卻此起彼伏。可見大過年的,人多事也多啊!有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有時候也要麻煩到他們,當然也有一些需要通過拿起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權益的人們。這時候有法律咨詢熱線的工作人員們時刻在線,就不會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
F. 甘肅省政府關於建立法律專家咨詢委員會那個報紙上有報道
這個是新華網的鏈接,甘肅日報就有刊登的http://www.gs.xinhuanet.com/news/2014-10/28/c_1112999248.htm
G. 《法治進行時》免費法律咨詢熱線是多少
《法治進行時》免費法律咨詢熱線:010-51293315,010-51293316。
拓展資料
《法治進行時》欄目自內1999年12月27日開播以來容,歷經十年風雨,以獨特的新聞視角、第一時間的現場報道以及真實、鮮活的法治案例獨樹一幟,成為北京地區收視率最高的欄目。新的一年,《法治進行時》將繼續秉承節奏快、信息量大的特點,成為第一時間發布法治信息、解讀法治案件的平台。
從開播以來《法治進行時》就努力將節目做成專業的法制欄目。目前還開通了徐滔法律服務網和聲訊熱線,更加方便群眾咨詢法律問題。
該節目由王振龍,孫宇主持,BTV科教每天中午12:00播出。
資料來源:網路:法治進行時
H. 網路法律咨詢
相關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修正)
(1990年9月7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 根據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修正)
第五條 本法不適用於:
(一)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
(二)時事新聞;
(三)歷法、通用數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2]31號)
第十六條 通過大眾傳播媒介傳播的單純事實消息屬於著作權法第五條第(二)項規定的時事新聞。傳播報道他人采編的時事新聞,應當註明出處。
第十七條 著作權法第三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的轉載,是指報紙、期刊登載其他報刊已發表作品的行為。轉載未註明被轉載作品的作者和最初登載的報刊出處的,應當承擔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
因而,根據以上法律的規定可以推斷出如果你註明時事新聞出處就不存在侵權的問題了。
I. 12348法律咨詢熱線是免費的嗎
12348就是司法援助熱線,也可以接聽普通市民的法律咨詢,但是對於存在比較復雜法律關系的回問題,電話里可能答無法說清楚。對於你所談到的問題,屬於民間借貸糾紛,不屬於公安管轄的范疇,你只能通過民事訴訟的方式,有法院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