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代收款的法律分析
1. 關於代收款如何納稅的法律分析
「我是一小外資公司,今年准備上個"經濟貿易咨詢"項目.主要思考做國際間廠家和客戶的貿易咨詢.廠家和客戶為了安全,有讓我們保證貨款的要求.這樣問題就出來了: 操作流程及收費: 國外廠家發貨前,國內客戶先把錢存入我公司賬號(客戶為了安全,不想存入個人賬號). 國內客人收到貨,確認沒有問題後,我們要把貨款匯到外國公司(對國外公司付貨款,不能以個人身份付出,只能是公司對國外公司) 我們只收取客戶1%-3%的咨詢費.問題:公司賬上出現大量的賬目進出.我應該怎麼處理這稅的問題?(我的咨詢費可以交稅,但我的代收的貨款總不能交稅吧!可是這些進去的賬目,又怎麼給稅務部門解釋呢?)」 因為本人不是做財務和稅務工作的,本文的目的是為了學習,僅從法律的層面做一分析,有不對的地方請稅務達人指正。 下面是我的分析: 《營業稅暫行條例》第五條規定, 納稅人的營業額為納稅人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 《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十三條規定,條例第五條所稱價外費用,包括收取的手續費、補貼、基金、集資費、返還利潤、獎勵費、違約金、滯納金、延期付款利息、賠償金、代收款項、代墊款項、罰息及其他各種性質的價外收費。 該公司的進賬金額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代收款,另一部分是咨詢費。根據上述規定,咨詢費屬於應稅勞務,代收款屬於價外費用,均為「營業額」的組成部分,都應當繳納營業稅。對營業額徵收的營業稅,應當由提供「咨詢服務」的「小外資公司」向稅務機關繳納。 這時,又遇到了第二個案例: 這個問題其實涉及到了營業額的扣除問題。《營業稅暫行條例》第五條對此也有規定:只有以下五種情況計算營業額的時候可以扣除相應營業額: (一)納稅人將承攬的運輸業務分給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的,以其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扣除其支付給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的運輸費用後的余額為營業額; (二)納稅人從事旅遊業務的,以其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扣除替旅遊者支付給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的住宿費、餐費、交通費、旅遊景點門票和支付給其他接團旅遊企業的旅遊費後的余額為營業額; (三)納稅人將建築工程分包給其他單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扣除其支付給其他單位的分包款後的余額為營業額; (四)外匯、有價證券、期貨等金融商品買賣業務,以賣出價減去買入價後的余額為營業額; (五)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仔細看看,這家培訓企業不屬於這裡面的任何一種。雖然它代收酒店的住宿費用,但是它本身不是「從事旅遊業務」的企業,因此對於代收款不得從營業額中扣除 最後,本文的結尾,我對這個問題仍有一個疑惑: 從代收企業手中接受代收款的企業,是否要再次繳納營業稅? 按照我的理解,代收企業收取的費用包含兩部分:勞務費用和價外費用,其中價外費用扣除營業稅後,給了接受代收款的企業,此時接受企業收到的錢實際上仍然是勞務費用,那麼按照條例的規定,需要再次徵收營業稅。也就是形成了實際上的雙重征稅。 不知道我的理解對不對。
2. 幫別人代收款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法律分析:承擔。非金融機構非法提供代收代付服務,達到犯罪數額200萬元以上等條件,涉嫌非法經營罪,將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不承擔連帶責任就是一點不承擔。前提是要證明自己在中間只是代出借人收款,當初借款是直接由出借人支付給借款人的,並且沒有在任何文件上簽字。法律地位類似於居間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二十五條 違反國家規定,有下列非法經營行為之一,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一)未經許可經營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專營、專賣物品或者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的;(二)買賣進出口許可證、進出口原產地證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經營許可證或者批准文件的;(三)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准非法經營證券、期貨、保險業務的,或者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的;(四)其他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非法經營行為。
3. 物流公司代收貨款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企業咨詢】律師您好!我們是一家物流公司,主要從事貨物包裝、速遞業務。一個月前,有家客戶委託我們運送10台電器,並且希望公司能夠幫忙代收貨款。我們當時向客戶開具了托運單,並且按照其要求在托運單上特別註明了「代收貨款」。貨物運送至目的地後,公司按要求將全部貨物交給了收貨人,但沒能收到貨款。後來,我們試圖和客戶協商解決貨款問題,但是沒達成共識。現在該客戶起訴到法院向我們公司索要貨款。我們公司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律師】根據貴司上述描述,我們初步確認以下事實:貴司與本案客戶之間存在貨運合同關系,並且有托運單為證,該單特別註明有「代收貨款」字樣,貴司按照要求將貨物交付收貨人,卻未能收到貨款。現雙方對貴司是否應向客戶支付貨款發生爭議。基於上述事實,我們認為:依據貴司說法,目前雙方對於貨運關系均不持異議,但托運單上的「代收貨款」可作兩種解釋:一、「代收貨款」可表明雙方存在普通委託關系如果該客戶不能證明與貴司之間事先曾達成有關委託代收貨款的特別約定,那麼「代收貨款」只能表明雙方之間存在普通委託關系。依據《合同法》第四百零六條規定,受託人因過錯造成委託人損失的,向其承擔賠償責任。因此,在一般普通委託合同中,該客戶主張貴司承擔賠償責任,應當證明同時具備以下事實:1.貴司存在過錯行為;2.該客戶受到實際損失;3.過錯行為與損失結果間的因果關系。上述三項缺一就不能確定貴司責任。而按照貴司描述,貴司已按照托運單要求履行了承運人義務便不存在過錯,該客戶還可向收貨人索要貨款便不存在實際損失,以此都可以有效抗辯該客戶主張。二、「代收貨款」可表明雙方存在其他約定如果貴司客戶能夠證明與貴司之間事先曾達成有關委託代收貨款的特別約定,例如該客戶曾要求未收貨款不得交付貨物且貴司允諾,或與雙方之間有具體的代收貨款交易慣例,那麼貴司應當依據該有關特別約定履行義務,如果貴司未收貨款則違背了該約定義務,應承擔相應違約責任。故此種情況對於貴司利益不利。綜上,貴司可以以下理由抗辯該客戶的主張:1.貴司與該客戶之間合同關系依據托運單記載成立;2.貴司已按照雙方合同履行了義務,並能提供已如約向收貨人交付貨物的證據,貴司履約不存在過錯;3.貴司確實未收到貨款,且該客戶亦無證據證明貴司已收到貨款;4.該客戶應向收貨人主張貨款,且無證據證明其已遭受實際貨款損失。
4. 法律咨詢:關於代收款問題
我認為是不會的,第一,是根據合同的相對性,第二,A和B兩家公司是一種委託關系,最後有委託人承擔最後的責任
5. 法律問題(代收款糾紛)
如果你說的屬實,那麼如果EMS確實在合同的履行中存在過錯的話,其是要承擔責任的。
合同的形式是以書面形式為主,而且有利於舉證。但是現實中,口頭合同及合同的其他形式也是存在的。
你的這種情況,雖然紙質合同尚未簽訂,但是根據雙方就合同的相關條款已經達成合意,且你們已經就達成的合同開始開展業務,也就是說合同實際已經被履行,那麼此合同應該是已成立,且有效的。
現在你們要做的是能夠盡可能的收集到雙方在談合同的一些東西,像:備忘錄,電傳,電話記錄等。以備將來訴訟舉證之用。
如果有什麼在法律方面的需要,可以來律師所找我咨詢。或網路HI在線咨詢我
6. 個人代公司收款違法嗎
法律分析:個人收賬這一行為本身並不違法,在法律上這種行為屬於民事代理行為。但是在收賬方式上存在灰色地帶,一旦越界,就可能違法甚至犯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七十一條 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仍然實施代理行為,未經被代理人追認的,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行為人實施的行為被追認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行為人實施的行為未被追認的,善意相對人有權請求行為人履行債務或者就其受到的損害請求行為人賠償。但是,賠償的范圍不得超過被代理人追認時相對人所能獲得的利益。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行為人無權代理的,相對人和行為人按照各自的過錯承擔責任。
7. 一個公司為另一個公司代收款後打款公司起訴收款公司怎麼辦
一個公司為另一個公司代收款後打款,公司起訴收款公司怎麼辦?這就要兩家公司去協商,如果實在協商不妥,就要尋求法律的幫助
8. 公司之間委託收款合法嗎
法律分析:公司之間委託第三方收款合法。公司委託第三方收款即是通過代理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除了法律規定或者雙方約定的必須本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其他都可以別人代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九百一十九條 委託合同是委託人和受託人約定,由受託人處理委託人事務的合同。
第九百二十二條 受託人應當按照委託人的指示處理委託事務。需要變更委託人指示的,應當經委託人同意;因情況緊急,難以和委託人取得聯系的,受託人應當妥善處理委託事務,但是事後應當將該情況及時報告委託人。
9. 幫別人公司代收款合法嗎
法律分析:公司之間委託第三方收款是合法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十三條 公民、法人可以通過代理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被代理人對代理人的代理行為,承擔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