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工作者怎麼樣的
① 法律援助中心的待遇怎麼樣
法律援助中心現在編制是行政和事業混編,新招用的是事業編制,享受事業單位待遇.
② 法律援助中心科員工作
法律援助中心的科員,有法律資格證的,可以辦法律援助律師證(屬於回公職律師),主要辦理法律援答助案件(代理參與訴訟,權利和程序與社會律師一樣),當然許多地方的法援律師也代理社會案件收取費用,前提是單位沒有明令禁止(一般是默許的,補貼下收入)。
③ 怎樣進入法律援助中心工作
2007年上半年,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承辦了1029件農民工援助案件,占案件總數的95%,受援人分別來自全國24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案件基本集中在建築、加工、服務領域,案件類型涵蓋了請求國家賠償、請求支付勞動報酬和勞務(僱傭)合同、刑事附帶民事賠償、請求給予工傷待遇、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等。針對農民工案件涉及面廣、社會影響較大、案情復雜多樣的特點,市法援中心採取多種措施開展法律援助工作,有效維護外來務工人員合法權益。 一、主要工作措施 1、降低法律援助標准,擴大法律援助范圍。北京市法律援助的經濟困難標准採取本市最低生活保障標准,案件范圍也擴大至11類,對涉及農民工的案件,採取能援則援的原則。對於農民工就拖欠勞動報酬、勞務費申請法律援助的,免於經濟困難審查,符合條件就直接給予援助;就其他事由申請援助的,如無法提供住所地鄉鎮人民政府開具的經濟困難證明,可由其當地政府駐京辦事處出具。對於暫不屬於援助范圍的,但案情重大、情況比較緊急的,也盡量予以援助,最大限度維護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 2、改進工作方式,提高辦事效率。對於大規模群體性案件,人數眾多容易造成不必要影響的,工作人員一般採取去農民工駐地或原籍現場辦公的方式。同時,為了方便在遠郊區務工的外地務工人員,降低維權成本,對於上門申請援助的群體性案件,一律採取一站式辦公,即申請-審核-指派均在一個工作日內完成。 3、豐富辦案手段,提高辦事效率。農民工社會關系鬆散,流動性較強,因此,根據工作實際,中心採取了律師參與談判、支持調解的方式化解部分矛盾糾紛,節約辦案成本,提高辦事效率。 4、積極扶持各類社會組織開展農民工維權工作。市法援中心充分發揮各區縣農民工援助工作站、中國青少年維權中心成立的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以及小小鳥維權熱線等民間公益性組織的作用,進一步增強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力量。 二、工作成效 1、化解了社會矛盾,維護了受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了社會穩定、和諧。目前外地來京務的農民工達200多萬,他們知識水平相對偏低,遇到糾紛,很容易採取過激方式解決問題。法援中心積極引導他們採用理性、合法的方式解決糾紛,並利用法律手段維護他們的權益。07年上半年,為當事人挽回經濟損失七百餘萬元,有力地維護了社會穩定。 2、促進了勞務市場的良性循環。由於違法發包、轉包、分包現象的存在,包工頭對農民工欠薪案件經常發生,而包工頭無力承擔或逃避責任的情況下,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護,導致勞務市場不能健康發展。通過法律援中心的努力,截至到6月份,已經結案的建築領域的農民工欠薪案件,凡是存在違法發包、轉包、分包給不具有用工主體資格個人的案件,全部由發包、轉包、分包的單位承擔了責任,農民工權益得到有效保護,也遏制了違法發包等不良現象,促進了勞務市場的良性運行。
④ 如何才能去法律援助中心工作
兩種都有來可能,法律援源助中心的律師一般來講都是公務員,但很多地方沒有相關人才,所以,很多地方從法律人才中聘請,經費呢,國家有撥款,有捐助,還有法院等機關要支付部分,足夠應聘者的待遇
關於法律援助中心的級別,一般從縣以上都有設立
⑤ 目前基層法律工作者參與法律援助工作有何問題與困難
司法助理是現在的司法所所長,公務員,有的地方還是高配的,比如副科級,專是實職副科。基層法律屬工作者是司法所內部的一個所,叫基層法律服務所里邊的法律工作者,工作是在司法所的招牌下攬點生意,打打官司弄個訴訟啥的,本身並不一定有司法考試證,大多數都沒有。。每年還有固定的指標給司法所的上級司法局做一定數量的法律援助工作。。。。我現在是司法所科員,內蒙古的,不知道你那邊是啥樣子,我這是這樣的。
⑥ 如何成為法律援助工作者
你可以向當地司法局律師管處申請注冊即可。
⑦ 法律援助辦案人員應該具備的能力標準是什麼
唯法為尊!有律師執業資格,豐富的司法實務經驗,一顆熱忱為人的心,不計報酬能吃苦。
作為一名法律援助工作者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做一名合格的法律援助工作,就一定要始終牢記肩負的使命,始終牢記自己的工作職責,始終胸懷大局、心繫群眾,不畏艱辛,不懼困苦,銳意進取,扎實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不辜負法律援助工作者這一稱號。
一、必須進一步明確法律援助制度的重大意義,深刻認識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使命
法律援助工作直接為困難群眾提供法律服務,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目的,就是為了落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憲法原則,讓困難群眾平等享受法律保護,享受社會公平正義;要始終把保障公平正義作為法律援助工作的首要價值追求
二、必須進一步明確法律援助工作的職責,深刻把握法律援助工作的確切定位
要必須充分認識理解法律援助工作的特殊屬性,一是要有強烈的法治意識。做到唯法是尊,不能引導當事人通過其他不正當手段維權;二是要有強烈大局意識。在法律援助咨詢和案件受理審批過程中,要增加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三是要有強烈的服務意識。要帶著對困難群眾的深厚感情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盡心竭力為他們提供幫助,切實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三、必須進一步明確法律援助工作的專業性,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養
要注重自身業務學習,通過個人自學、崗位自學、集中培訓等形式,切實加強業務能力建設,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努力提高依法執業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應對突發事件能力。
⑧ 簡述法律援助的具體實施人員有哪些
法律援助是指國家為了保障社會成員都可能實現法律所賦予的權利,對某些經濟困難和特殊案件的受援人給予義務提供法律幫助的一種法律救濟制度,它是一個國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和司法實踐,具體的法律援助需要通過下列人員或組織來具體實現。
1、法律援助機構的工作人員是實施法律援助的專職管理人員
法律援助機構是各省市及各區、縣負責組織、指導、協調、監督及實施本地區法律援助工作的機構,統稱為「法律援助中心」。根據《法律援助條例》第21條的規定,法律援助機構的工作職能是指派律師事務所安排律師或者安排本機構的工作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也可以根據其他社會組織的要求,安排其所屬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
2、律師是法律援助重要的實施主體
律師是熟悉法律、具有律師資格和執業證書的專業法律工作者,具有系統的法律專業知識,熟悉法律程序,在訴訟方面享有更多的訴訟權利,在提供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方面有非法律工作者和其他法律工作者所無法比擬的優勢。我國相關立法不斷強化將法律援助作為律師的一種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第24條規定:「律師必須按國家的規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盡職盡責,為受援人提供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條例》第6條規定:「律師應當依照律師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接受律師協會和司法行政部門的監督」。在2003年9月12日《司法部關於貫徹落實〈法律援助條例〉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見》中規定:「要督促律師切實履行法定義務。律師應當依據《條例》第6條的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律師每年義務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數量由(區、市)司法廳(局)根據當地實際情況規定。要積極探索律師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的新方式和新途徑,使所有的律師都普遍履行義務。」在各地關於規范法律援助的條例、實施辦法、規定等立法中,大都規定了律師法律援助義務的內容。
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作為法律援助主體的律師主要包括法律援助機構專職律師和法律援助機構指派的律師事務所律師。律師在實施法律援助時,相關法律援助機構應依法給予其一定量的辦案補貼,這種補貼不是勞動報酬,而是辦案成本支出。
3、高校學生志願者是法律援助的一支生力軍
高校學生參與法律援助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首先,有效緩解法律援助供需矛盾。我國法律援助制度面臨著十分突出的供需矛盾。由於法律援助人才供給不足,我國約有四分之三應援助的案件未得到援助。其次,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鍛煉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法律援助的主要對象是貧者、弱者和殘疾者,法律援助工作洋溢著濃厚的人道主義精神。大學生參加法律援助工作就能直接面對這些社會問題,了解群眾疾苦並在提供法律援助過程中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自1994年我國法律援助制度實施以來,各地高校積極組織大學生參與,利用學生所學服務社會,取得了明顯的成績。
4、民間法律援助組織是法律援助實施主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除了國家法律援助之外,民間法律援助組織在法律援助中也正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民間法律援助組織是由能夠提供法律服務的單位或熱心公民組成,如在法學研究部門、民主黨派中設立的此類團體。這類團體在業務上受司法部門法律援助機構的指導,但不存在行政隸屬關系,不享受政府的財政撥款和司法行政機關的資助。它無償為當事人提供法律幫助,是目前法律援助實施主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此外,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對損害國家、集體或者個人民事權益的行為,可以採用鼓勵、聲援等手段支持受損害單位或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因此對當事人予以「精神法律援助」的上述機關、團體和企事業單位,也理所當然地屬於法律援助社會主體的一部分。在實踐中,此類法律主體通常表現為工會、婦聯、共青團、消協、街道辦等團體和單位。
5、基層法律工作者是現階段我國法律援助實施主體的一員
基層法律工作者承擔法律援助是在特殊歷史條件下形成的。這只隊伍立足基層,方便及時地為社會提供各種形式的法律幫助,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在實踐中承辦了大量的法律援助案件,不少地方立法都規定其負有法律援助職責。
6、其他法律工作者是法律援助實施主體的補充
在實踐中,這部分人員最主要是婦聯、殘聯、經過司法行政部門批準的其他社會法律咨詢機構的工作人員,還包括有許多考取律師資格或者法律職務資格的人員並沒有從事律師職業,而是仍然從事自己原來的工作,這些人員是利用自身資源為前提的,是現階段我國法律援助資源不足的一種補充。
總之,在各級法律援助機構指導、協調下,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律師、大學生法律援助志願者、民間法律援助組織、基層法律工作者以及其他法律援助人員形成了一個有機整體,為需要者提供法律援助。
⑨ 縣級市司法局的法律援助中心招考的法律援助工作者工資待遇福利如何工作強度怎樣啊希知情人回答,多謝
工資待遇在單位算一般,不是很高的,工作強度一般較大,要做好心理准備,因此很多法律援助工作者被要求是通過司法考試的。
僅供參考,各地可能存在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