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社會法律援助的問題
㈠ 農村存在未成年人保護方面存在哪些法律問題&法律援助的現狀和問題存在哪些問題
我國在未成年人的保護方面不區分農村還是城鎮,全國的法律在農內村當然適用,在治安管理處罰容法,刑法各個條文中都有對未成年人的保護,你問的太寬泛了。法律援助的現狀是各地的法律援助中心接到貧困當事人的申請認為夠條件可以援助的就指派律師事務所,律師承辦這類案件不收當事人一分錢,我們剛辦了兩起。其他的法律上規定「可能判死刑的,盲聾啞以及未成年人沒有聘請律師的,都是法院直接要求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律師。」總之最好是遇到什麼事問具體問題才好回答啊。
㈡ 未成年人遇到法律問題可以請求法律援助嗎
他侵犯了你的名譽權。
你應該找出他具體是誰,然後責令他不要在進行此行為,如果他還繼續不知悔改,那麼只能通過法律渠道來解決了。
如果你找不到他,就直接報案,讓110對這家事情進行偵查。抓住背後人,讓他消除影響,賠償你的損失。
㈢ 法律援助為未成年人提供哪些幫助
您好:
未成年人是有權利申請法律援助的,在列明的可以申請的法律援助案件里,除了以法人為援助對象,其他情況都有可能性。針對未成年嫌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因經濟困難或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由檢察機關與法律援助中心聯系,再指派律師為其提供法律援助。
可以獲得法律援助的人
1、具有中國國籍的公民,具備法定條件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這些法定條件是:
(1)申請法律援助的事項是法律應予保護的權利或法律允許行使的權利;
(2)為主張、確認、維護、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而需要法律援助;
(3)因經濟困難確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
2、符合法律明文規定的法事人,即可經過法院指定獲得法律援助。例如,《刑事訴訟法》第34條規定:盲聾啞等殘疾人、未成年人、可能被判處死刑的被告人,在刑事審判中如果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應當為其指定辯護律師提供法律援助。
被害人也可申請法律援助
依照我國刑訴法的有關規定,公訴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被害人因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有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該負責人說,目前,市檢察院一分院已與市法律援助中心共同簽署了《聯合開展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法律援助工作會議紀要》,規定檢察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3日內,應告知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等,確因經濟困難而無力委託訴訟代理人的,可向法律援助中心申請法律援助,並連同書面告知書一並送達被害人。
只要符合法律援助的相關條件,未成年人也是可以申請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是為了無法獲得委託人的人能夠正常享有為自己辯護的能力和條件,來為其指定律師為其進行辯護或是給予幫助。
㈣ 在什麼情況下,未成年人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是指國家為經濟困通信班的公民或特殊案件的當事人減費或免費提供法律幫助的一項法律制度。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律師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及實踐,目前我國的法律援助主要體現在律師對特定當事人免費或減費提供法律幫助。可以獲得法律援助的人及條件如下:
一、具有中國國籍的公民,具備法定條件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這些法定條件是:(1)申請法律援助的事項是法律應予保護的權利或法律允許行使的權利;(2)為主張、確認、維護、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而需要法律援助;(3)因經濟困難確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
法律援助的申請,應向其戶籍所在地的縣(市)區司法行政機關所屬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說明請求法律援助的目的和主要事實,並提交身份證,戶口簿或暫住證和主自己經濟困難、無力支付代理或法律服務費的證明文件及其他主明案件的材料。法律援助機構收到當事人的申請後,經審查,對符合條件的及時批准,發給當事人《准予法律援助通知書》。不符合條件的,應給當事人不予法律援助通知書。
獲准法律援助的當事人,應持《准予法律援助通知書》到指定的律師事務所辦理簽訂協議、填寫委託書等手續。最後由承擔法律義務的律師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
二、符合法律明文規定的法事人,即可經過法院指定獲得法律援助。例如,《刑事訴訟法》第34條規定:盲聾啞等殘疾人、未成年人、可能被判處死刑的被告人,在刑事審判中如果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應當為其指定辯護律師提供法律援助。
三、可以獲得法律援助的安案件包括以下范圍:
(1)刑事案件。包括被告人歷經濟困通信班或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被告人可能被判處列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
(2)請求給付贍養費、撫育費、扶養費的事項。
(3)除責任事故外,因公受傷請求賠償的事項。
(4)盲、聾、啞等殘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追索.侵權賠償的事項。
(5)請求國家賠償的訴訟案件。
(6)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事項。
(7)以法人為援助對象的經濟案件。
(8)需要予以公證的與公民個人人身、財產密切相關的法律事實或法律關系。
(9)其他需要法律援助的事項。
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未成年人作為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及民事案件的當事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有權向法律援助機構或律師事務所申請法律援助,請求律師免費或減費為自己作刑事案件的辯護人或民事案件的代理人;基刑事案件中,人民法院也會視情況為基人指定律師提供法律援助。未成年人應當充分行使這一權利,在經濟困難的情況下,通過法律援助使自己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
㈤ 未成年人可否申請法律援助
(一)公訴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訴案件中的未成年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二)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未成年人且未自行委託律師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通知所在地同級司法行政機關所屬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三)下列案件,未成年人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1.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2.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3.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4.請求給付撫養費的;
5.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6.因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請求司法保護的;
7.因交通事故、工傷事故、醫療事故、產品質量事故以及其他人身傷害事故造成人身傷害請求賠償的。
(四)法律、法規及北京市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法律援助事項。
㈥ 未成年人需要法律援助找哪個部門
當地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
㈦ 法律援助未成年人從什麼時間介入
您好,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援助,應當從審判階段開始介入。
法律回援助答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師,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
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提出申請,如侵權人是法定代理人的,由與該爭議事項無利害關系的其他法定代理人代為提出申請。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
《刑事訴訟法》雖然明確了律師辦理刑事辯護案件的提前介入問題,但對於未成年人刑事援助案件的提前介入並未予以規定,這就導致了在司法實踐中,由於工作協調等各方面因素,未成年人的指定辯護權僅僅局限在了審判階段,使得許多指定辯護留於形式。有些時候為了在表面上迎合法律的規定,法院往往匆忙的在開庭前一兩天給未成年被告人指定辯護律師,不少指定辯護律師基於時間原因,沒有做到委託辯護中閱卷、會見被告人,僅憑起訴書和平常的辦案經驗出庭辯護,應付指定辯護工作。
㈧ 如何做好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是一項扶貧助弱,保障社會弱勢群體合法權益的公益事業,旨在通過法律手段救助社會弱勢群體,使公民享有平等的法律保護權,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我國在保護弱勢群體、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積極開展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因為具有現實的法律依據和深刻的社會意義,而顯得尤為重要,它彰顯了法律對弱勢群體的人文關懷和對實質正義的不懈追求。本文就如何更好地開展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談幾點看法。
一、當前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刑事法律援助提前介入難。關於律師辦理刑事辯護案件的提前介入問題,《刑事訴訟法》規定:「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實踐中,許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由於種種原因,獲得指定辯護的權利僅僅局限在審判階段。部分法院甚至在開庭前一兩天才給未成年被告人指定辯護律師,導致不少指定辯護律師由於時間倉促,無法深入了解案情,只能憑起訴書和辦案經驗出庭辯護,影響了辯護效果。
2.辦案人員專業化程度不高。與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心理上還不成熟,部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甚至還存在人格缺陷,如個性相對比較孤僻,不輕易敞開心扉等,但同時他們又具有主觀惡性小、可塑性強等特點。這就要求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不僅要具備良好的業務素質,還要熟悉掌握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熱心於教育、挽救失足未成年人,但是,目前對於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辦理還缺少統一指導和培訓,使得有些律師僅滿足於完成辯護任務,在辦案過程中缺少與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溝通,對於其性格特點、家庭情況、社會交往、成長經歷以及實施被指控犯罪前後的表現等情況掌握不夠全面,導致表達辯護意見不夠充分,難以提出合理量刑建議,不能真正達到教育、挽救未成年人的目的。
3.刑事法律援助後續效果不好。在接受援助過程中,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有認罪、悔罪甚至立功表現,然而由於受援未成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特點,使其對自己行為的嚴重後果缺乏正確的認識,加上原有生活環境不可能在短期內得到改善,人生觀、世界觀的改造也需要假以時日,因此極易重蹈覆轍,重新犯罪。有的受援人初次犯罪,因為年齡較小,未被判處實刑或刑期較短,刑滿後,由於缺少家庭關愛或管教缺位,受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很快又走上了犯罪道路,再次成為被援助對象,這顯然背離了法律援助的初衷。
二、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的建議
1.建立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提前介入機制,全程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作為刑事法律援助的特殊群體,失足未成年人理應有別於一般犯罪嫌疑人,並在刑事法律援助中得到特別保護。自偵查階段起對經濟困難或因其他原因沒有委託律師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予以法律援助,讓援助律師提前參與刑事訴訟全過程,不僅可以有效幫助未成年人行使自己的訴訟權利,也有利於協助司法機關查明案件事實,保障刑事訴訟程序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因此,有必要建立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提前介入機制,規定在偵查、起訴階段,相應的辦案機關應在第一次訊問時即告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申請法律援助,並記入筆錄,經查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確實無法為其聘請律師的,辦案機關應及時通知相應的援助機構,由援助機構指定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幫助和權利保護,以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一法律援助的根本目的。
2.組建專業團隊,充分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要在現有律師中挑選一批業務精通,工作細心,責任心強,熟悉未成年人特點,善於做未成年人思想工作的律師,作為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骨幹,並經常組織學習培訓,要求辦案律師在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時,除了做好閱卷和會見等常規工作外,還應當以高度的責任感,深入到學校、社區等場所去調取有利於受援人的證據,全面了解受援人的個人情況和案件情況,審查其作案時的年齡,有無免除處罰或不認為是犯罪的情形以及是否具備適用緩刑的條件,並及時就案件及受援人情況與有關機關溝通,同時,要積極幫助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事求是地反映問題,甚至檢舉立功。在法庭上,要根據案件的情節和自己所掌握的未成年被告人的個人資料,爭取讓未成年被告人得到最大限度的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充分維護其合法權益。
3.堅持保護與教育相結合,有效鞏固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效果。幫教失足未成年人,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就法律援助而言,在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時,除了要求承辦律師熟悉掌握相關法律,認真做好案件辦理工作外,還需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對未成年人的關愛之心,在為未成年人依法辯護的同時,根據其犯罪的主客觀原因,找准感化點,因勢利導,有的放矢地做好法制教育工作,幫助失足未成年人充分認識自己行為的違法性和社會危害性,同時,要積極鼓勵失足未成年人,使其能夠知錯改錯,從犯罪的心理陰影中走出來,走好今後的人生道路。從長遠來看,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應當作為一項社會綜合治理工作開展,在進一步加強法律援助機構與公安、檢察、法院合作的同時,還應加強社會聯動,動員社會各部門加入教育、挽救未成年受援人的行列,並與受援人家庭、學校建立長期聯系,形成教育、感化失足未成年人的有利環境,實現對失足未成年人的全方位動態援助,幫助其認罪伏法,真誠悔改,減少對社會、對法制的逆反心理,達到重塑未成年人健康向上的人格,預防和遏制其重新犯罪的目的,真正實現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的宗旨。
㈨ 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的期限
偵查階段不算是辯護人吧,好象應該叫代理人吧,記不太清了。這個是按新的刑事訴訟法來的,回不過相關配套答的實施辦法國家和各省都沒有出台,所以這個時間期限沒有統一的要求,要看各地方實施時自己的規定了。不過我想總怎麼也得偵查完成之前通知吧,不然就沒有什麼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