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孫立平律師

孫立平律師

發布時間: 2022-02-02 13:01:51

㈠ 哪些社會學著作值得推薦

1.. 馬克思。
上研究生院以來越來越喜歡馬克思。他老人家真是實在太太太太厲害了、對後繼社會科學的影響太太太大了(……以下省略兩千字)。在美國一般用的是Tucker那本選集,自己讀過也比較喜歡的有On Jewish Question論猶太人問題,The German Ideology德意志意識形態,資本論關於勞動價值論生產過程和reserve army的選段,以及Eighteenth Brumaire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
2. 韋伯。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官僚制選段。理性。韋伯論中國和印度。以政治為業和以科學為業——韋伯的東西超級坑爹,原文相當之繞。我讀韋伯是從George Ritzer的那本影印版《古典社會學理論》入的門,大概也是我唯一例外會提到教材的地方……
3. 塗爾干。
《社會分工論》。《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我還特別喜歡《社會分工論》的第二版序言。
4. 哈貝馬斯
本科時期的男神啊啊啊。《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是我的入門著作,真是極好的書,有歷史、有社會政治過程、有思想觀念,還有規范性理論視野。又好讀(比韋伯不知道親民多少)。他在社會科學界影響更大的書可能是兩大卷The Communicative Action,不過不是專業研究者也就不需要看啦。
5. 波蘭尼
《大轉型》對我影響非常大。很好很好的書。社會學讀波蘭尼會注重double movement,也就是「經濟的擴張vs.社會的自我保護」的擺動過程。整本書專注於19世紀的英國歷史,看得到現代資本主義剛剛興盛起來的種種歷史社會過程,為什麼大家接受了自由自發的市場這樣一種人為構建起來得觀念……讓你想到很多東西嗯嗯。倘若對「資本主義」感興趣,一定要看。
6. 葛蘭西
當代理論課倘若不讀葛蘭西,真的是相當相當可惜。我極愛葛蘭西,hegemony霸權這個概念能夠打通制度的體制的「硬」的一層,以及認同的理解的「軟」的一層,又包含了歷史變遷的維度。Prison Notebook獄中雜記也屬於比較繞有點詰屈聱牙的那一類著作,包含了相當多的歷史梳理。開始可以只看「有機知識分子」的章節,那一章很好讀。後面state and civil society (尤其Caesarism),The Study of Philosophy(這章有關知識社會學和文化社會學的部分我大愛!)也都很值得一看。
7. 福柯
可能最近我才意識到自己受到了福柯多麼大的影響。(哎,好多理論家都對我很有影響……)最好讀的是《規訓與懲罰》。但我真心也特別想推薦他晚年的那篇Governmentality,以及兩本演講集子 《安全領土人口》以及《生命政治的誕生》。可能是對現代社會更加犀利更加尖銳的分析。另一本集子Power/Knowledge也很好。另外,《詞與物》《知識考古學》和《性史》也相當值得一讀啊,不要被外面的聲名嚇到了,真的沒有那麼難……當然相對而言,後三本在人文學科領域影響更大,社會學不做文化和知識研究的也未必需要研讀。看福柯更重要的看他分析問題梳理歷史的譜系學方法。嗯嗯。
8. 布迪厄
布迪厄是美國社會學當中引用最多的社會學家……大概因為他的一系列概念,資本、場域、關系特別方便拿來用。但我倒不是很建議初學者直接上手他的著作,structure-agency的對立二分,是研究和思考問題中慢慢體會到的,完全不需要在腦子里還沒有什麼問題儲備的時候空談structure和agency。最近看的一本書是Language and Symbolic Power,很喜歡。Distinction區隔據說很好的呈現了他的社會分層階級、場域慣習等等概念,也很適合低年級學生入門。可惜我自己一直沒讀過。至於The Logic of Practice實踐感,呃,我甚至不覺得適合低年級PhD學生閱讀……

另,這兩年一些比較有影響力的、會進入課堂的理論著作有:Latour,Glaeser, Boltanski等等。這兒暫時就先不介紹了。美國的社會學訓練會比較強調「能夠與經驗研究對接」的社會學理論,而不一定如歐陸傳統所有的學者都比較專注於理論問題。但系裡邊那些做審議式民主、全球化組織、發展研究、移民和文化等等經驗研究的老師們,理論功底都好極了好極了,連組織社會學老師(組社相對而言更重中層理論而非經典理論)被我cue到福柯的時候,講起來都頭頭是道……

對於想了解社會學學科的筒子們來講,以上理論著作,不感興趣的、暫時讀不進去的。統統不用讀。讀書要講緣分,理想的狀況是讀著一本書深深的覺著相見恨晚,覺著作者說清楚了講透徹了自己一直困惑一直思考的問題。要是沒那個感覺,那就是還沒到緣分。可以先從一些比較好的經驗研究出發,慢慢再往上追溯。不要相信什麼什麼必讀的社會學書單,沒有什麼是真正必讀的。。。

至於方法……呃,還是算了,方法是自己琢磨實踐出來的,並不是完全能夠教出來自學出來的。對非科班出身的筒子們來說,隨便找本方法書看一下「虛假相關」「概念化」「操作化」等等就行了,沒必要太摳細節。更何況,所有方法書里蜻蜓點水般粗淺的定性/定量區別,哪裡能夠涵蓋現代社會學茫茫多分支領域針對茫茫多有意思的問題發展出的茫茫多方法……至於社會學專業學生,請上方法課。另完全不推薦艾爾巴比,我和幾個朋友都更加喜歡紐曼《社會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

隨便再推薦一點分支領域的書籍。對於更加具體的經驗/理論問題感興趣的,可以直接從這里開始。

政治社會學。請看趙鼎新《社會與政治運動講義》。這本書其實是相當好的文獻梳理,對初學者來說特別能夠體會到現代學術界怎麼思考問題、怎麼和前人對話做出自己的理論貢獻。趙老師這本書對中國的社會學研究應該也是功德無量……當然,這本講義里更加側重社會運動的內容,政治社會學也會包括利益集團、政黨、公民社會等等方面的理論。公民社會方向,哈貝馬斯自然要讀,另有T.H.Marshall的Citizenship and Social Class,普特南的《讓民主運轉起來》,Somers的The Genealogy of Citizenship都是很好的著作。國家理論,可以先看Skocpol和Evans合編的Bring the State Back in。民族主義(Nationalism)方向,除了大家都知道的《想像的共同體》之外,還特別推薦Gellner的Nation and Nationalism,一百頁的小書簡直字字珠璣。政治社會學有一點點……尷尬的地方在於由於本國的體制,很多概念工具用著不順手,難對話,但我個人的意見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完全不理會這些理論,只是需要我們更高層次的理論思考能力而已。

全球化與發展。我一直覺得應該把中國三十多年來甚至更長時段的經濟發展工業發展放在廣闊的全球視域下來看。我很推薦Beverly Silver的Forces of Labor(已有中文譯本《勞工的力量》),David Harvey的《後現代性狀況》(不要去看他那本新自由主義的書,挺二的)。另,可以直接找Smelser編的那本集子Handbook of Economic Sociology找相關感興趣的章節來看,全球產業鏈、福利國家等等章節都是相關領域的巨擎親筆寫的,總結的相當相當棒。

比較歷史社會學。呵呵呵呵呵……已經為比較歷史寫過太多東西,反而不知道如何下筆。簡單說幾句吧,比較歷史社會學主要用社會學的理論和分析工具,相對比較宏觀/縱深的討論歷史問題,比如國家構建、工業資本主義的誕生、革命、世界體系等等。可以看《國家與社會革命》感受一下這個領域分析問題的視角和方法(以及和歷史學家的不同)。另有摩爾《民主與專制的社會起源》,Bendix的Nation-building and Citizenship。還有……算了,對這個領域感興趣的給我留言/私信吧。

文化社會學。又是一個很想呵呵呵的領域……簡單而言,文化社會學既包括專門研究文化(博物館、藝術家、文化產業等,以及擴張開來的collective memory、國家符號等)的分支,也意味著一種更加細微的看待政治問題、經濟問題、結構問題的視角和分析方法。實在是一個太難講清楚、也太容易引起誤解的領域了,還是這句話,感興趣請留言/私信。

組織社會學。就我所知,組織社會學基本上已經完全是一個靠期刊論文而非研究著作做出知識貢獻的領域了。組織要說范圍廣可以很廣,既包括各種各樣的企業,也包括政黨、公民社會團體等等等等,但說小也有些小,美國的組織社會學大部分集中於研究美國的企業組織。去年上過組織社會學研究生討論課,覺得周雪光老師的《組織社會學講義》……怎麼說呢,稍微有一點老,以及跟我的興趣點不是很契合,而現代組織理論其實有非常多非常豐富的好東西那本講義來不及概括進去。
組織社會學是一個中層理論極為蓬勃的領域,相對也顯得更加專業化和nerdy……暫時沒什麼推薦給非科班筒子們的……
哦,對了,組織社會學和職業社會學緊密相關,美國的職業社會學專注研究醫生和律師,中國來說的話,劉思達有一本非常好的書《割據的邏輯》講中國的律師行業,他是職業社會學扛鼎學者Abbot的學生,那本書也沿襲著Abbot的觀點在分析和梳理經驗材料。

中文著作/研究中國的著作的話,可以直接跟著這幾個名字讀:孫立平、渠敬東、馮仕政、應星等。另UCLA一個教授李靜君(Ching Kwan Lee,勞工運動)的東西也很好,Andrew Walder就不說了。
另,也可以直接去翻《社會學研究》《社會》兩本期刊上的文章看。

大致先說這些吧。總結幾句話:要了解社會學,不需要從經典開始。不需要從著作開始。隨時可以開始。可以先看經驗研究,也可以先好的長文章論文慢慢入手,也可以先仔細讀自己喜歡的一兩本理論著作,再不斷往外延展。由問題驅動,而不需要由什麼「必讀」書單驅動。

㈡ 非政府組織

哈哈,我是讀公共事業管理的,你的問題我有學過!
對於問題一:我國的非政府組織分為四類:1、事業單位,包括各類學校,科研機構,新聞、出版、影視機構,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展覽館等等;2、社區管理與服務組織,包括城市居委會、農村村委會、治安巡邏對、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質量認證機構等等;3、社會團體,包括工會、婦聯、僑聯(涉及政治),商會、基金會、紅十字會(涉及社會經濟),各種文化性質的學會、協會(涉及文化)等等;4、民辦非企業單位,包括由民間興辦的社會福利院、老人公寓、老年活動中心、托兒所、幼兒園、婚姻介紹所、家政服務中心代辦業務站等等。其實對應裡面分類還有細分下去的,篇幅有限,就這些了。
至於它們怎樣維護公共利益,對我們有何影響,你就看裡面對應的那些組織平都幹了哪些事、怎麼干就行了。

㈢ 求一份作業,「中國當今社會階層狀況的調查」,即使您上網搞的也好,要有自己的想法,水平大概在大一大二

當今中國社會階層經濟狀況之我見

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帶來了中國社會經濟總量的增加,同時也造成社會各階層貧富差距的加大。有良知者不能不予關注,筆者略作結構比例分析,願聽諸君看法。
粗糙一點可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 普通公民
包括農民(除少數私企業主)工人包括一些商業營業員、服務員、機關、事業單位勤雜人員、企業低級管理人員。
該階層人口約占社會總和的80%,擁有財產約占社會總和的10%。
該階層的農村中交通不便的中、西部山區、有天災人禍的家庭、城鎮下崗人員又高不成低不就者為極端貧困的弱勢群體。急需社會幫助和政策傾斜。
二、 白領階層
包括律師、注冊會計師、評估師、估價師等等經濟類各師、醫師、各類教師、科研人員等事業單位職員、企業專業技術人員、中層及以下管理人員(該階層中收入特高者劃入第三類知名人士,特低者劃入第一類較低管理人員)、付縣以下的公務員。
該階層人口約占社會總和的10%,擁有財產約占社會總和的10%。
這部分人員收入基本上是靠知識、本領正當所得,無可非議。這也是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成功之處。
三、 上流社會
包括演藝、體育等社會各界知名人士,政治、藝術等知名人士後裔;私營企業主、國企中特大企業中層、中型企業副總以上領導、機關正處以上幹部、機關事業單位正科以上的單位負責人。
本階層人口約占社會總和的10%,擁有財產約占社會總和的80%。
該階層中不到10%的頂層階級佔有該階層財產的50%以上。1. 演藝、體育界等紫紅大腕。2.超級私企的大老闆。其中大部分靠九十年代前市場運作不規范、銀行貸款不還、權錢交易低價收購國企等國有資產流失的途徑一夜暴富。3.一些大型國企負責人、政府實權人物中的腐敗分子。
這部分不當、不法收入是要調節和打擊的重點,對於1類畸形收入必須加大調節力度,使其80%以上上繳國庫用於公益事業。而2、3類是法律所不容,還應加強懲治力度。
最對不起的一族,是計劃經濟時農村中十年寒窗,大中專畢業分到國企的所謂一般幹部。還有就是像我們紅袖寫手這樣的,清貧執著無用的文學精神病人。
我們要變這種金字塔型社會,為那種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理想社會,讓我們盡其所能吧!

標簽: 當今中國社會階層經濟狀況之我見

㈣ 刑事案件拖的越久對嫌疑人越有利嗎

刑事案件久拖不決對哪一方有利是沒有明確界定的,而刑事訴訟法對案件每一個程序的期限都作出了規定,如果案件沒有證據證明當事人犯罪的,就會撤訴或者作出無罪的判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4)孫立平律師擴展閱讀: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是有時間規定的。對犯罪嫌疑人有利的不是拖時間,而是坦白、積極賠償、當庭認罪等情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九條規定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後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對於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

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後的七日以內,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後立即釋放,並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於需要繼續偵查,並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第一百五十四條規定對犯罪嫌疑人逮捕後的偵查羈押期限不得超過二個月。案情復雜、期限屆滿不能終結的案件,可以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准延長一個月。

㈤ 哪些社會學著作值得推薦

相對比較熟悉政治社會學、經濟社會學、文化社會學、全球化、發展研究、比較歷史社會學和組織社會學的的文獻脈絡。 從我個人的經歷來說,未必需要從那些大家都知道的教材和書籍入門,還不如直接從自己感興趣的理論問題或者經驗問題出發,在不斷地探索和學習中慢慢摸索社會學研究方法研究範式的感受。而一般社會學的書單總是列一大串看上去挺嚇人的不適合入門的很多PhD學生也未必會讀的理論,就……略坑。 首先,現代社會學學科在過去的四五十年有了極大極大的發展,一些經典著作(並不是說不好)並不能涵蓋如今社會學對大千世界研究的豐厚成果。並不需要僅僅通過一些「大家都知道的著作」(比如鄉土中國、社會學的想像力等)形塑自己對於社會學的理解,完全可以順著自己感興趣的經驗/理論問題找東西讀。其次,同樣由於學科的高度復雜化,不同分支的學術取向、研究問題有很多不同,政治社會學可能和政治科學有不少交集,研究醫學、健康的學者往往和公共衛生學界有更多對話,發展研究領域更加聚集了發展經濟學家、政治科學家、人類學家以及社會學科等多重取向,文化/知識社會學和文化研究、批判理論以致於文學理論有諸多交流,至於歷史社會學和歷史學的糾葛關系大家也完全可以想像。順著自己關心的問題就好,並不需要太拘泥於學科的界限。 下面推薦一些我覺得特別好玩的東西。當然,會受到自己學術興趣和訓練背景(美國博士項目)的影響,另一些著作實在不熟悉中文譯本的版本和質量,見諒。 還是從理論開始吧。因為我自己……比較喜歡理論。現在一般美國社會學博士項目必修理論課需要讀的理論家是:馬克思、韋伯、塗爾干(經典),哈貝馬斯、布迪厄、福柯(當代)。上課的不同老師會根據自己的不同偏好加入DuBois、齊美爾、舒茨、波蘭尼、葛蘭西等。 1. 馬克思。 上研究生院以來越來越喜歡馬克思。他老人家真是實在太太太太厲害了、對後繼社會科學的影響太太太大了(……以下省略兩千字)。在美國一般用的是Tucker那本選集,自己讀過也比較喜歡的有On Jewish Question論猶太人問題,The German Ideology德意志意識形態,資本論關於勞動價值論生產過程和reserve army的選段,以及Eighteenth Brumaire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 2. 韋伯。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官僚制選段。理性。韋伯論中國和印度。以政治為業和以科學為業——韋伯的東西超級坑爹,原文相當之繞。我讀韋伯是從George Ritzer的那本影印版《古典社會學理論》入的門,大概也是我唯一例外會提到教材的地方…… 3. 塗爾干。 《社會分工論》。《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我還特別喜歡《社會分工論》的第二版序言。 4. 哈貝馬斯 本科時期的男神啊啊啊。《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是我的入門著作,真是極好的書,有歷史、有社會政治過程、有思想觀念,還有規范性理論視野。又好讀(比韋伯不知道親民多少)。他在社會科學界影響更大的書可能是兩大卷The Communicative Action,不過不是專業研究者也就不需要看啦。 5. 波蘭尼 《大轉型》對我影響非常大。很好很好的書。社會學讀波蘭尼會注重double movement,也就是「經濟的擴張vs.社會的自我保護」的擺動過程。整本書專注於19世紀的英國歷史,看得到現代資本主義剛剛興盛起來的種種歷史社會過程,為什麼大家接受了自由自發的市場這樣一種人為構建起來得觀念……讓你想到很多東西嗯嗯。倘若對「資本主義」感興趣,一定要看。 6. 葛蘭西 當代理論課倘若不讀葛蘭西,真的是相當相當可惜。我極愛葛蘭西,hegemony霸權這個概念能夠打通制度的體制的「硬」的一層,以及認同的理解的「軟」的一層,又包含了歷史變遷的維度。Prison Notebook獄中雜記也屬於比較繞有點詰屈聱牙的那一類著作,包含了相當多的歷史梳理。開始可以只看「有機知識分子」的章節,那一章很好讀。後面state and civil society (尤其Caesarism),The Study of Philosophy(這章有關知識社會學和文化社會學的部分我大愛!)也都很值得一看。 7. 福柯 可能最近我才意識到自己受到了福柯多麼大的影響。(哎,好多理論家都對我很有影響……)最好讀的是《規訓與懲罰》。但我真心也特別想推薦他晚年的那篇Governmentality,以及兩本演講集子 《安全領土人口》以及《生命政治的誕生》。可能是對現代社會更加犀利更加尖銳的分析。另一本集子Power/Knowledge也很好。另外,《詞與物》《知識考古學》和《性史》也相當值得一讀啊,不要被外面的聲名嚇到了,真的沒有那麼難……當然相對而言,後三本在人文學科領域影響更大,社會學不做文化和知識研究的也未必需要研讀。看福柯更重要的看他分析問題梳理歷史的譜系學方法。嗯嗯。 8. 布迪厄 布迪厄是美國社會學當中引用最多的社會學家……大概因為他的一系列概念,資本、場域、關系特別方便拿來用。但我倒不是很建議初學者直接上手他的著作,structure-agency的對立二分,是研究和思考問題中慢慢體會到的,完全不需要在腦子里還沒有什麼問題儲備的時候空談structure和agency。最近看的一本書是Language and Symbolic Power,很喜歡。Distinction區隔據說很好的呈現了他的社會分層階級、場域慣習等等概念,也很適合低年級學生入門。可惜我自己一直沒讀過。至於The Logic of Practice實踐感,呃,我甚至不覺得適合低年級PhD學生閱讀…… 另,這兩年一些比較有影響力的、會進入課堂的理論著作有:Latour,Glaeser, Boltanski等等。這兒暫時就先不介紹了。美國的社會學訓練會比較強調「能夠與經驗研究對接」的社會學理論,而不一定如歐陸傳統所有的學者都比較專注於理論問題。但系裡邊那些做審議式民主、全球化組織、發展研究、移民和文化等等經驗研究的老師們,理論功底都好極了好極了,連組織社會學老師(組社相對而言更重中層理論而非經典理論)被我cue到福柯的時候,講起來都頭頭是道…… 對於想了解社會學學科的筒子們來講,以上理論著作,不感興趣的、暫時讀不進去的。統統不用讀。讀書要講緣分,理想的狀況是讀著一本書深深的覺著相見恨晚,覺著作者說清楚了講透徹了自己一直困惑一直思考的問題。要是沒那個感覺,那就是還沒到緣分。可以先從一些比較好的經驗研究出發,慢慢再往上追溯。不要相信什麼什麼必讀的社會學書單,沒有什麼是真正必讀的。。。 至於方法……呃,還是算了,方法是自己琢磨實踐出來的,並不是完全能夠教出來自學出來的。對非科班出身的筒子們來說,隨便找本方法書看一下「虛假相關」「概念化」「操作化」等等就行了,沒必要太摳細節。更何況,所有方法書里蜻蜓點水般粗淺的定性/定量區別,哪裡能夠涵蓋現代社會學茫茫多分支領域針對茫茫多有意思的問題發展出的茫茫多方法……至於社會學專業學生,請上方法課。另完全不推薦艾爾巴比,我和幾個朋友都更加喜歡紐曼《社會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 隨便再推薦一點分支領域的書籍。對於更加具體的經驗/理論問題感興趣的,可以直接從這里開始。 政治社會學。請看趙鼎新《社會與政治運動講義》。這本書其實是相當好的文獻梳理,對初學者來說特別能夠體會到現代學術界怎麼思考問題、怎麼和前人對話做出自己的理論貢獻。趙老師這本書對中國的社會學研究應該也是功德無量……當然,這本講義里更加側重社會運動的內容,政治社會學也會包括利益集團、政黨、公民社會等等方面的理論。公民社會方向,哈貝馬斯自然要讀,另有T.H.Marshall的Citizenship and Social Class,普特南的《讓民主運轉起來》,Somers的The Genealogy of Citizenship都是很好的著作。國家理論,可以先看Skocpol和Evans合編的Bring the State Back in。民族主義(Nationalism)方向,除了大家都知道的《想像的共同體》之外,還特別推薦Gellner的Nation and Nationalism,一百頁的小書簡直字字珠璣。政治社會學有一點點……尷尬的地方在於由於本國的體制,很多概念工具用著不順手,難對話,但我個人的意見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完全不理會這些理論,只是需要我們更高層次的理論思考能力而已。 全球化與發展。我一直覺得應該把中國三十多年來甚至更長時段的經濟發展工業發展放在廣闊的全球視域下來看。我很推薦Beverly Silver的Forces of Labor(已有中文譯本《勞工的力量》),David Harvey的《後現代性狀況》(不要去看他那本新自由主義的書,挺二的)。另,可以直接找Smelser編的那本集子Handbook of Economic Sociology找相關感興趣的章節來看,全球產業鏈、福利國家等等章節都是相關領域的巨擎親筆寫的,總結的相當相當棒。 比較歷史社會學。簡單說幾句吧,比較歷史社會學主要用社會學的理論和分析工具,相對比較宏觀/縱深的討論歷史問題,比如國家構建、工業資本主義的誕生、革命、世界體系等等。可以看《國家與社會革命》感受一下這個領域分析問題的視角和方法(以及和歷史學家的不同)。另有摩爾《民主與專制的社會起源》,Bendix的Nation-building and Citizenship。還有……算了,對這個領域感興趣的給我留言/私信吧。 文化社會學。就我所知,簡單而言,文化社會學既包括專門研究文化(博物館、藝術家、文化產業等,以及擴張開來的collective memory、國家符號等)的分支,也意味著一種更加細微的看待政治問題、經濟問題、結構問題的視角和分析方法。實在是一個太難講清楚、也太容易引起誤解的領域了,還是這句話,感興趣請留言/私信。 組織社會學。就我所知,組織社會學基本上已經完全是一個靠期刊論文而非研究著作做出知識貢獻的領域了。組織要說范圍廣可以很廣,既包括各種各樣的企業,也包括政黨、公民社會團體等等等等,但說小也有些小,美國的組織社會學大部分集中於研究美國的企業組織。去年上過組織社會學研究生討論課,覺得周雪光老師的《組織社會學講義》……怎麼說呢,稍微有一點老,以及跟我的興趣點不是很契合,而現代組織理論其實有非常多非常豐富的好東西那本講義來不及概括進去。 組織社會學是一個中層理論極為蓬勃的領域,相對也顯得更加專業化和nerdy……暫時沒什麼推薦給非科班筒子們的…… 哦,對了,組織社會學和職業社會學緊密相關,美國的職業社會學專注研究醫生和律師,中國來說的話,劉思達有一本非常好的書《割據的邏輯》講中國的律師行業,他是職業社會學扛鼎學者Abbot的學生,那本書也沿襲著Abbot的觀點在分析和梳理經驗材料。 中文著作/研究中國的著作的話,可以直接跟著這幾個名字讀:孫立平、渠敬東、周飛舟、李康、馮仕政、應星等。另UCLA一個教授李靜君(Ching Kwan Lee,勞工運動)的東西也很好,Andrew Walder就不說了。 另,也可以直接去翻《社會學研究》《社會》兩本期刊上的文章看。 大致先說這些吧。總結幾句話:要了解社會學,不需要從經典開始。不需要從著作開始。隨時可以開始。可以先看經驗研究,也可以先好的長文章論文慢慢入手,也可以先仔細讀自己喜歡的一兩本理論著作,再不斷往外延展。由問題驅動,而不需要由什麼「必讀」書單驅動。

㈥ 四川弘道經理學院的師資團隊(部分)

(按姓氏拼音字母排序,排名不分先後)
1.陳鋼:河南大學商學院教授
2.樊鵬:上海市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副院長、教授、律師
3.黃衛平: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4.黃建明:廣東省經信委生產服務業處處長
5.顧強:國家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
6.金正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外交學系主任、博士生導師,禮儀與公共研究中心主任
7.孔繁任:奇正沐古(中國)咨詢機構董事長,營銷類暢銷雜志《銷售與市場》總策劃
8.彭向剛:外經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
9.祁明:華南理工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執行院長、教授
10.劉偉: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
11.郎咸平:著名學者、經濟學家
12.李光金:四川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四川省工商聯副主席
13.孫立平:清華大學社會學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14.王蒙:當代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長
15.魏傑: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16.王海林:原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
17.聞閘:中國教育電視台播音指導、教授,國家行政學院兼職教授
18.薛國安: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常務理事
19.謝謙: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20.徐飛:西南交通大學校長
21.夏華:依文集團董事長
22.易中天: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23.朱婉兒: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浙江大學醫學院心理學課程負責人
24.張辛: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25.張國剛: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26.周海宏: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研究所處長
27.趙國良:西南財經大學教授、博士導師,西南財經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熱點內容
道德實踐日記500字 發布:2025-02-06 07:31:52 瀏覽:321
江蘇預備法官培訓 發布:2025-02-06 07:26:12 瀏覽:727
甘州區法院 發布:2025-02-06 07:19:19 瀏覽:147
民法典和婚姻法 發布:2025-02-06 06:55:17 瀏覽:728
看社會與法寫一篇小故事 發布:2025-02-06 06:33:11 瀏覽:312
王群司法局 發布:2025-02-06 06:19:40 瀏覽:429
婚姻法2018年 發布:2025-02-06 06:07:44 瀏覽:633
萬國道德會王鳳儀 發布:2025-02-06 05:53:42 瀏覽:270
2016三大訴訟法對比pdf 發布:2025-02-06 05:45:34 瀏覽:779
法官閣下21 發布:2025-02-06 05:42:42 瀏覽: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