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法律援助律師辯護人化

法律援助律師辯護人化

發布時間: 2022-02-03 03:28:28

法律援助律師和自己請的律師有什麼不同法律援助律師會為受害人辯護嗎

法律援助律師和自己請的律師有主要區別有:

1、委託方式不同。法律援助律師由法律援助中心指定,無需當事人或其親屬自行委託;非法律援助律師則需要當事人或親屬委託,與律師事務所辦理委託手續。

2、對於法律援助,當事人不需支付律師費;而自己請的律師則應該按約定支付律師費用。

法律援助律師會為受害人辯護的。

法律援助律師是一個律師職位,最大的特點是無償性。不管是廣義的援助律師,還是狹義的援助律師,只要是從事了法律援助服務,都不能收取律師費用。

社會律師在接受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後,對指派的援助案件不能收取律師費用。法律援助專職則不能向社會提供任何有償的法律服務

法律援助律師是對符合提供法律援助的當事人,則法律援助中心為當事人指定的辯護律師,也會正常為當事人進行辯護。


(1)法律援助律師辯護人化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第十條和第十一條的規定,公民有下列事項,沒有委託代理人或辯護人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或由人民法院指定辯護:

1、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2、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3、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4、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5、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6、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7、因醫療事故、交通事故、工傷事故造成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

8、因家庭暴力、虐待、重婚等,受害人要求離婚及人身損害賠償案件;

9、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詢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10、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11、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12、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提供法律援助;

13、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㈡ 法律援助的律師怎麼獲得收入啊

有一些無償提供法律援助的律師,他們是不收費的,或者有組織他們的上級提供一些補助。當然,律師是自由職業者,不能常年無償提供法律援助。除非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但一些地方,存在長期提供法律援助的組織機構。

㈢ 申請法律援助律師需要什麼條件

申請法律援助的條件: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回律援助的律師,為經濟困答難或特殊案件的人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法律援助的條件可分為一般條件和特殊條件。

(一)一般條件

一般條件是對中國公民普遍適用的條件,它是指確因經濟困難、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並有充分理由證明為保障自己合法權益需要幫助的我國公民,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二)特殊條件

特殊條件主要指刑事案件被控一方獲得法律援助應具備的特殊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

(1)盲、聾、啞和未成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以及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律師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

(2)其他殘疾人、老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嫌疑人,因經濟困難沒有能力聘請辯護律師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

(3)刑事案件中外國籍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法院指定律師辯護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

㈣ 法律援助指派的律師能全心全意幫忙打官司嗎

法律援助是指抄由政府設立襲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師,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 特殊案件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第二款、第三款的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㈤ 法律援助中的三化指什麼

法律援助是指國家為了保障社會成員都可能實現法律所賦予的權利,對某些經濟困難和特殊案件的受援人給予義務提供法律幫助的一種法律救濟制度,它是一個國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和司法實踐,具體的法律援助需要通過下列人員或組織來具體實現。
1、法律援助機構的工作人員是實施法律援助的專職管理人員
法律援助機構是各省市及各區、縣負責組織、指導、協調、監督及實施本地區法律援助工作的機構,統稱為「法律援助中心」。根據《法律援助條例》第21條的規定,法律援助機構的工作職能是指派律師事務所安排律師或者安排本機構的工作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也可以根據其他社會組織的要求,安排其所屬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
2、律師是法律援助重要的實施主體
律師是熟悉法律、具有律師資格和執業證書的專業法律工作者,具有系統的法律專業知識,熟悉法律程序,在訴訟方面享有更多的訴訟權利,在提供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方面有非法律工作者和其他法律工作者所無法比擬的優勢。我國相關立法不斷強化將法律援助作為律師的一種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第24條規定:「律師必須按國家的規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盡職盡責,為受援人提供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條例》第6條規定:「律師應當依照律師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接受律師協會和司法行政部門的監督」。在2003年9月12日《司法部關於貫徹落實〈法律援助條例〉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見》中規定:「要督促律師切實履行法定義務。律師應當依據《條例》第6條的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律師每年義務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數量由(區、市)司法廳(局)根據當地實際情況規定。要積極探索律師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的新方式和新途徑,使所有的律師都普遍履行義務。」在各地關於規范法律援助的條例、實施辦法、規定等立法中,大都規定了律師法律援助義務的內容。
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作為法律援助主體的律師主要包括法律援助機構專職律師和法律援助機構指派的律師事務所律師。律師在實施法律援助時,相關法律援助機構應依法給予其一定量的辦案補貼,這種補貼不是勞動報酬,而是辦案成本支出。
3、高校學生志願者是法律援助的一支生力軍
高校學生參與法律援助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首先,有效緩解法律援助供需矛盾。我國法律援助制度面臨著十分突出的供需矛盾。由於法律援助人才供給不足,我國約有四分之三應援助的案件未得到援助。其次,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鍛煉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法律援助的主要對象是貧者、弱者和殘疾者,法律援助工作洋溢著濃厚的人道主義精神。大學生參加法律援助工作就能直接面對這些社會問題,了解群眾疾苦並在提供法律援助過程中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自1994年我國法律援助制度實施以來,各地高校積極組織大學生參與,利用學生所學服務社會,取得了明顯的成績。
4、民間法律援助組織是法律援助實施主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除了國家法律援助之外,民間法律援助組織在法律援助中也正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民間法律援助組織是由能夠提供法律服務的單位或熱心公民組成,如在法學研究部門、民主黨派中設立的此類團體。這類團體在業務上受司法部門法律援助機構的指導,但不存在行政隸屬關系,不享受政府的財政撥款和司法行政機關的資助。它無償為當事人提供法律幫助,是目前法律援助實施主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此外,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對損害國家、集體或者個人民事權益的行為,可以採用鼓勵、聲援等手段支持受損害單位或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因此對當事人予以「精神法律援助」的上述機關、團體和企事業單位,也理所當然地屬於法律援助社會主體的一部分。在實踐中,此類法律主體通常表現為工會、婦聯、共青團、消協、街道辦等團體和單位。
5、基層法律工作者是現階段我國法律援助實施主體的一員
基層法律工作者承擔法律援助是在特殊歷史條件下形成的。這只隊伍立足基層,方便及時地為社會提供各種形式的法律幫助,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在實踐中承辦了大量的法律援助案件,不少地方立法都規定其負有法律援助職責。
6、其他法律工作者是法律援助實施主體的補充
在實踐中,這部分人員最主要是婦聯、殘聯、經過司法行政部門批準的其他社會法律咨詢機構的工作人員,還包括有許多考取律師資格或者法律職務資格的人員並沒有從事律師職業,而是仍然從事自己原來的工作,這些人員是利用自身資源為前提的,是現階段我國法律援助資源不足的一種補充。
總之,在各級法律援助機構指導、協調下,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律師、大學生法律援助志願者、民間法律援助組織、基層法律工作者以及其他法律援助人員形成了一個有機整體,為需要者提供法律援助。

㈥ 援助律師在什麼情況下可以拒絕辯護

《法律援助條例》第六條對律師提供法律援助的質量作了明確規定,「律版師應當權依照律師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接受律師協會和司法行政部門的監督。」並且《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擅自終止法律援助案件的,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1個月以上3個月以下停止執業的處罰。」但是,這並不表明法律援助中途不能停止。 《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核實的,應當終止該項法律援助: (一)受援人的經濟收入狀況發生變化,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 (二)案件終止審理或者已被撤銷的; (三)受援人又自行委託律師或者其他代理人的; (四)受援人要求終止法律援助的。

㈦ 律師怎樣才能成為法律援助的律師

法律援助屬於律師的法定義務。因此,法律援助中心會根據援助案件情況,不定期指派各專個律師事屬務所辦理援助案件。各個律師事務所根據各所情況,指派律師負責辦理。
因此,如果律師希望辦理法律援助案件,可以向所在的律師事務所主動請纓。
另外,還有一種是專門的法律援助律師,即專職援助律師。這種情況,首先要取得律師執業證,然後向當地司法機關申請,經考核後,成為專職援助律師(由於專職律師有名額限制,因此,需要經過一定的考核程序)。

㈧ 已經請了法律援助律師,還可以請付費律師嗎

可以終止法律抄援助,襲委託自己選擇的律師。
法律援助人員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報告;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核實的,應當終止法律援助並書面通知受援人和案件處理機關:
(一)受援人經濟狀況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
(二)案件終止審理或者已被撤銷的;
(三)受援人自行聘請律師或者其他代理人的;
(四)受援人要求終止法律援助的;
(五)人民法院撤銷司法救助的。
申請人或者代理申請人對法律援助機構作出終止法律援助的決定有異議的,可以向該法律援助機構同級司法行政部門申請審查。

㈨ 法律援助律師到底能為當事人做點什麼。

法援律師大都是免費或者報酬很低的,因此對於做事也沒什麼動力,大都走走過場而已,真正努力維護自己當事人權益的非常少。從律師權利來說與收費律師沒有區別。

㈩ 法律援助的律師可信嗎

您好,可以信任。政府撥款的律師,起碼不會逃掉。當然如果您不滿意他們的業務水平,那您只能自己聘請律師了。

熱點內容
德日建立法西斯依靠法西斯政權 發布:2025-02-06 04:32:21 瀏覽:739
黑白子演算法規律 發布:2025-02-06 04:05:57 瀏覽:87
南師大行政法學教授 發布:2025-02-06 03:31:45 瀏覽:752
仲裁進法律服務中心 發布:2025-02-06 03:04:53 瀏覽:717
自行車過紅綠燈法規 發布:2025-02-06 02:09:55 瀏覽:432
讓法治成為全民的信仰 發布:2025-02-06 00:55:22 瀏覽:695
我怎麼看新的勞動法 發布:2025-02-06 00:55:14 瀏覽:668
行政法和經濟法的區別 發布:2025-02-06 00:54:32 瀏覽:905
初級會計經濟法模擬題 發布:2025-02-06 00:40:59 瀏覽:822
海商法調整的船舶 發布:2025-02-06 00:40:22 瀏覽: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