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公證與基層法律服務實務

公證與基層法律服務實務

發布時間: 2022-02-04 06:26:54

1. 怎樣取得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資格證書

需要通過國家規定的考試才可以取得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資格證書。

根據《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第六條符合下列條件的人員,可以經考試取得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資格:

(一)擁護憲法,遵守法律,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二)具有高中或者中等專業以上的學歷;

(三)品行良好;

(四)身體健康。

第七條全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資格考試,由司法部統一組織,省級司法行政機關負責承辦。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資格考試合格標准,由司法部確定;考試合格人員,由省級司法行政機關負責確認。

關於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其他規定。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第十六條申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登記,應當填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申請執業登記表》,並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請人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資格證書》,或者律師、公證員、企業法律顧問資格證書;

(二)基層法律服務所對申請人實習表現的鑒定意見;

(三)基層法律服務所出具的同意聘用申請人的證明;

(四)健康狀況證明;

(五)登記機關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政府網——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

2. 律師證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的區別

基層法律服務是自80年代初中期逐步形成發展起來的一種適合國情、充滿活力的新型法律服務工作。它主要通過在鄉鎮(街道)建立法律服務所,利用貼近基層、便利群眾、服務便捷、收費低廉等優勢,面向基層社會提供法律服務,與律師、公證工作形成互補、協作的「大服務」格局,既彌補了基層法律服務的空白,又是建立有中國特色法律服務制度的有益探索。目前這項工作發展很快,機構日益普及,隊伍素質和服務水平逐步提高,充分發揮了「為一方服務,促一方繁榮,保一方平安」的積極作用。 2000年,司法行政機關根據司法部《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的規定和有關實施意見,廣泛開展了基層法律服務所的調整整頓工作,對現有司法行政機關批准設立的各種形式的基層法律服務所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清理檢查,並在調整整頓的基礎上按新的管理體制重新辦理設立登記。在開展機構調整整頓工作同時與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清理整頓經濟鑒證類社會中介機構的部署緊密結合起來,積極穩妥地開展了基層法律服務所脫鉤改制工作,推動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自身改革的進一步深化。 2000年,司法行政機關繼續採取多種措施,發展基層法律服務隊伍,提高人員整體素質,優化人員結構。根據《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關於建立規范的執業資格認定和執業准入控制制度要求,12月24日,司法部組織了首次全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資格統一考試。首次全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資格考試的成功舉行,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的發展產生積極的、深遠的影響。到2000年底,全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總數達到121904人,較1999年底增加2182人,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達到57561人,占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總數的47%。基層法律服務業務的指導思想是通過開展各項業務,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法規的正確實施,保障和促進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和經濟建設。基層法律服務所主要有以下業務:(一)擔任本轄區內鄉鎮人民政府及其各行政管理部門、村(居)民委員會、企事業單位、農村承包經營戶、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組織以及公民的法律顧問;(二)代理參加民事、經濟、行政訴訟活動;(三)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四)主持調解糾紛;(五)解答法律咨詢;(六)代寫法律文書;(七)協辦公證,辦理見證;(八)協助司法所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和其它有關法律事務。

律師 是指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接受委託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

3. 自考律師專業要學的課程有哪些

1
0000
畢業考核(論文)
必考

2
0004
毛澤東思想概論
必考
2
毛澤東思想概論自學考試大綱
毛澤東思想概論
羅正楷
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3
0005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必考
3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自學考試大綱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衛興華
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4
0224
律師執業概論
必考
5
律師執業概論自學考試大綱
律師執業概論
陳衛東
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5
0226
知識產權法
必考
4
知識產權法自學考試大綱
知識產權法
吳漢東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6
0228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必考
4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自學考試大綱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金瑞林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7
0229
證據法學
必考
6
證據法學自學考試大綱
證據法學
江偉
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8
0230
合同法
必考
5
合同法自學考試大綱
合同法
王利明等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9
0246
國際經濟法概論
必考
6
國際經濟法概論自學考試大綱
國際經濟法概論
陳安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10
0249
國際私法
必考
4
國際私法自學考試大綱
國際私法
李雙元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11
0924
婚姻家庭法原理與實務
必考
4
婚姻家庭法原理與實務自學考試大綱
婚姻家庭法原理與實務
楊大文等
高教出版社2002年版

12
0925
公證與基層法律服務實務
必考
3
公證與基層法律服務實務自學考試大綱
公證與基層法律服務實務
李春霖等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13
0926
司法鑒定概論
必考
4
司法鑒定概論自學考試大綱
司法鑒定概論
何家弘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14
0993
法律與檢察院組織制度
必考
3
法律與檢察院組織制度考試大綱
法律與檢察院組織制度
潘劍鋒
北京大學出版社

15
0015
英語(二)
加考2類1組
14
英語(二)自學考試大綱
大學英語自學教程(上、下冊)
高遠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6
0167
勞動法
加考2類1組
4
勞動法自學考試大綱
勞動法學
賈俊玲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17
0227
公司法
加考2類1組
4
公司法自學考試大綱
公司法
顧功耘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18
0233
稅法
加考2類1組
3
稅法自學考試大綱
稅法
嚴振生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4. 怎樣申請成為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需要哪些條件和提供哪些材料

你好,

申請基層法抄律服務工作者執業登記,應當填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申請執業登記表》,並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請人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資格證書》,或者律師、公證員、企業法律顧問資格證書;


(二)基層法律服務所對申請人實習表現的鑒定意見;


(三)基層法律服務所出具的同意聘用申請人的證明;


(四)健康狀況證明;


(五)登記機關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5. 山東省 自考律師本科科目都有哪些

030106
法律
0015 英語(二) 0262 法律文書寫作
0227 公司法 5678 金融法 (10月28日)
0230 合同法 8077 法律基礎知識(**加試)
0242 民法
8076 應用文寫作(**加試)

0004 毛澤東思想概論 0005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0243 民事訴訟法學(加試) 0228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10月29日)
5680 婚姻家庭法 8079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8078 中國簡史(**加試)

030108
律師
0015 英語(二) 0918 民事訴訟原理與實務(一)(加試)
0227 公司法 5678 金融法 (10月28日)
0230 合同法

0004 毛澤東思想概論 0005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0229 證據法學 0228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10月29日)
0924 婚姻家庭法原理與實務 0917 民法原理與實務(加試)
0925 公證與基層法律服務實務

6. 自考律師本科一定要考幾科目都是些什麼科目呢

律師(本科)專業簡介
專業代碼:030108
一、考試課程及學分
課程代碼 序號 課程名稱 學分 備注
必考 選考
3708 1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2
3709 2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4
0226 3 知識產權法 4
0228 4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4
0229 5 證據法學 6
0924 6 婚姻家庭法原理與實務 4
0224 7 律師執業概論 5
0993 8 法院與檢察院組織 3
0230 9 合同法 5
0247 10 國際法 6
0249 11 國際私法 4
0246 12 國際經濟法相概論 6
0925 13 公證與基層法律服務實務 3 選考一門
0926 14 司法鑒定概論 4
0015 15 英語(二) 14
不考英語(二)須加考16、17、18、19四門課。
0167 16 勞動法 4
0227 17 公司法 4
5678 18 金融法(一) 4
0233 19 稅法 3
6999 必做 畢業論文 不計學分
總學分 不低於70學分

二、說明
不選考英語(二)課程的考生不得授予學士學位。
三、學習書目
1.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王順生,李捷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版)。
2.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衛興華,趙家祥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版)。
3. 英語(二)
《大學英語自學教程》(上、下冊),高遠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4.國際私法
《國際私法》,李雙元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版)。
5. 國際法
《國際法》,黃瑤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版)。
6.律師執業概論
《律師執業概論》,陳衛東主編,法律出版社(2005版)。
7.勞動法
《勞動法學》,賈俊玲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版)。
8.知識產權法
《知識產權法》,吳漢東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9.稅法
《稅法》,徐孟洲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版)。
10.司法鑒定概論
《司法鑒定概論》,何家弘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11.公證與基層法律服務實務
《公證與基層法律服務實務》,李春霖、杜春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12.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金瑞林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版)。
13.國際經濟法概論
《國際經濟法概論》,陳安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版)。
14.婚姻家庭法原理與實務
《婚姻家庭法原理與實務》,楊大文、馬憶南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15.合同法
《合同法》,王利明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16.法院與檢察院組織制度
《法院與檢察院組織制度》,潘劍峰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17.證據法學
《證據法學》,江偉主編,法律出版社。
18公司法
《公司法》,顧功耘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版)。
19.金融法
《金融法》,劉燕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版)。

7. 基層法律服務的服務對象

目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由於近30年的發展,對社會進行法律服務的質量顯著提高,業務素質在實踐中得到了發展,滿足了中國基層社會和低收入群體的大部分法律服務需求,為基層和農村穩定、和諧、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當然,也有部分法律專業人士認為: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存在,根本沒有法律上的依據,目前只有一部司法部於2000年司法部第60號令:《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對其實施調整;也有部分法律人士認為,由於國務院保留了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的行政許可,其執業依據上升到了行政法規的高度,且彌補了基層對法律服務的需求,其執業完全合法。基層法律服務制度與律師,公證制度等共同構成了我國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層法律服務是在我國律師法律資源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產生,在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隨著城市律師隊伍的發展壯大,基層法律服務所的地位受到質疑,基層法律工作中存在較多問題,嚴重影響了基層法律服務的發展,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立足於國情和不同層次的社會法律需求,探索一套我國基層法律服務發展的新模式。

8. 自考法律考完,想考律師,問律師(除公共課外)是否需要全考知道的進來,因為其中相重的很多科目

法律全過的再考律師只需另考5科好像。 重復的不用,特殊的用。 具體打到當地自考辦問問合適。

--------------------------

法律專業考試科目為:
1 毛澤東思想概論
2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3 英語(二)
4 國際私法
5 國際經濟法概論
6 法律文書寫作
7 知識產權法
8 勞動法
9 公司法
10 婚姻家庭法(一)
11 合同法
12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13 外國法制史(選考)
14、法理學(一)
15、民法原理與實務
16、刑法原理與實務(一)
17民事訴訟原理與實務(一)
18 中國法律思想史(選考)
19 公證與律師制度(選考)
20金融法(一)(選考)
21 票據法(選考)
22房地產法(選考)
23 西文法律思想史(選考)
24 保險法(選考)
律師專業考試科目為:
1、毛澤東思想概論
2、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3、英語(二)
4、律師執業概論
5、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6、知識產權法
7、合同法
8、證據法學
9、國際經濟法概論
10、公證與基層法律服務實務
11、司法鑒定概論
12、國際私法
13、國際法
14、婚姻家庭法原理與實務
15、法理學(一)
16、民法原理與實務
17、刑法原理與實務(一)
18民事訴訟原理與實務(一)

9. 自考律師專業名詞解釋和簡答題

http://5ilaw.zikao.com.cn/forumdisplay.php?fid=118&sid=NRS6US
因為試題太多,所以無法復制到這上面來,兄弟你自己上這個網站,自己再搜索你要的專業名稱試題就出來了。

證據法學主觀題(北大燕園版)

簡答題:
1、法定證據制度的概念和特徵是什麼?
(1) 法定證據制度,是指法律預先規定了各種證據的資格和證明力的規則,法官必須據此作出裁判的一種證據法律制度。
(2) 特徵:(書上稱為「主要內容」)
① 各種證據的證明力及證據的收集和判斷,均由法律預先明確規定,法官不得自由裁量;
② 證據的形式化和等級性。證據被根據其表現形式劃分為完全證據和不完全證據。證據的等級性常常體現為根據證據者的社會地位等級確定其提供的證據的證明力;
③ 刑訊拷問是獲取證據的合法方式;
④ 對最終的事實認定,尤其是對罪責的認定和刑罰的宣告規定了嚴格的證據要件。

2、民事、行政、刑事訴訟中證明的差異是什麼?
(1) 承擔證明責任的主體不同。刑事訴訟中的證明主體一般為提起控訴的一方;行政訴訟中的證明責任由作為被告的行政機關承擔;民事訴訟中的證明責任由原、被告分擔;
(2) 證明標准不同。刑事訴訟的證明標准最高,民事訴訟證明標准最低,行政訴訟證明標准則居中。

3、我國民事訴訟中,實行證明責任倒置的情形有哪些?
(1) 因新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由製造同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對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承擔舉證責任;
(2) 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損害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3) 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4) 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對其無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5) 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過錯或者第三人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6) 因缺陷產品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產品的生產者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承擔舉證責任;
(7) 因共同危險行為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實施危險行為的人就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8) 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4、簡述物證的概念和特徵。
物證是指以自己的屬性、特徵或者存在狀況證明案件事實的實物或者痕跡等。
(1) 物證是以實體物的屬性、特徵或存在狀況證明案件事實;
(2) 物證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3) 物證往往只能對案件事實起間接證明作用。

5、簡述司法認知的概念和特徵。
(1) 司法認知是指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直接確認特定事實的真實性,及時平息沒有命題根據的爭議,從而提高訴訟效率的一種事實認定方法;
(2) 特徵:①司法認知的主體限於法院;②司法認知的客體是特定的事實;③司法認知是一種簡便的事實認定方法;④司法認知減輕了一方當事人的證明責任。

6、簡述視聽資料的概念和特徵。
(1) 視聽資料是指以錄音或錄像資料儲存的音像信息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
(2) 特徵:①動態直觀性;②高度科技性;③高度准確性。
7、簡述質證的方法。
(1) 一證一質。即對單個證據材料的證據資料和證明力逐一質證;
(2) 分類質證,即按照訴訟請求、指控的犯罪事實的不同要件事實,對證據材料進行歸類,然後逐類質證;
(3) 綜合質證。即總結全案事實爭議,明確焦點,進行質證。

8、簡述書證的概念和特徵。
(1) 書證,是指以文字、符號、圖案等記載的內容和表達的思想來證明案件事實的書面文件和其他物品。
(2) 特徵:
① 書證是以材料所記載的內容來證明待證事實;
② 書證具有明確的思想內容,能夠被人理解;
③ 書證在形式上相對固定,穩定性較強,一般不受時間的影響,易於長期保存。

9、簡述證據的分類。
(1) 按照證據與當事人證明責任的關系,可以分為本證與反證;
(2) 按照證據的來源,可以分為原始證據和派生證據;
(3) 按照單個證據與主要證明對象之間的關系,可以分為直接證據和間接證據;
(4) 根據訴訟證據的表現形式,可以分為言詞證據和實物證據。

10、簡述最佳證據規則在我國法律中的體現。
(1) 舉證。當事人原則上應當提供原物或者原件,但在如下情形下可以提交復製品:
① 提交書證原件確有困難,並且復製品經過核對無誤;提供有關部門保存的書證的復製件,必須註明出處,並且經該部門核對無誤後加蓋其印章;
② 提供原物確有困難,可以提供經核對無誤的復製品,或者照片、錄像等證據;
③ 在確有困難時,可以提交數據資料或者視聽資料原始載體的復製品。
(2) 質證。原物原件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但是原件或原物已不存在或者確有困難並且經法庭許可,可以出示復製件或復製品;
(3) 認證。在有同等證明力的情況下,原件、原物的證明力優於復製件、復製品。

11、證明責任的概念及在我國三大訴訟法中的具體規定。
(1) 證明責任包括雙重含義:行為意義上的證明責任和結果意義上的證明責任。前者是指公訴人或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案件實體事實,有責任提出證據進行證明。後者是指在案件審理終結時,案件實體事實處於真偽不明狀態時,提出或主張該事實的公訴人或當事人所承擔的不利訴訟結果。
(2) 民事訴訟法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事實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行政訴訟法規定,作為被告的行政機關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刑事訴訟法規定,審判人員、檢查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

12、簡述行為責任和結果責任的區別。
(1) 行為責任和結果責任所賴以產生的法律根據不同;行為責任是訴訟法上的要求,結果責任是實體法上的要求;
(2) 在訴訟過程中,能否發生責任轉移的現象有所不同;結果責任來自預定的分配標准和原則,不會轉移;行為責任則來自現實的訴訟狀態和過程;
(3) 兩種責任存在的時間有所不同;行為責任表現為提供證據的實際行為,具體而直觀;結果責任表現為承擔敗訴後果的風險,抽象而潛在;
(4) 能否由律師和法院協助履行不同;行為責任允許律師和法院協助履行,而結果責任則不允許。

13、簡述鑒定人的權利義務。
(1) 鑒定人的權利:
① 有權了解與鑒定有關的材料;
② 合法拒絕鑒定的權利;
③ 鑒定人發表獨立見解的權利;
④ 有獲得必要的勞務報酬和費用補償的權利;
⑤ 有權請求司法保護。
(2) 鑒定人的義務:
① 在規定或約定的期限內客觀、科學、公正地做出鑒定結論;
② 依法主動迴避;
③ 鑒定人按時出庭接受詢問;
④ 保守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
⑤ 合理使用並妥善保管鑒定的材料;
⑥ 遵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

14、簡述傳聞證據的概念和特徵。
(1) 傳聞證據,是指出庭作證的證人以外的人在本案法庭之外作出的陳述,而在法庭之內作為證據來證明該證據所涉及的事實的真實性。
(2) 其特徵主要有:
① 提供傳聞證據的主體是證人,在英美法系中,證人是指一切了解案情的人,包括證人、鑒定人、受害人、當事人和執法人員;
② 傳聞證據的表現方式多樣。既可以是口頭形式或書面形式,也可以是手勢或其他表達方式,例如表情、姿態等;
③ 傳聞證據是他人在本案法庭之外作出的,而由出庭作證的證人向法庭轉述;
④ 傳聞證據是作為證據來證明其本身所涉及事實的真實性。

15、簡述證明對象的概念及特徵。
(1) 證明對象,是指由實體法律規范所確定的、對訴辨請求產生法律意義的、應當由證據加以證明的事實。
(2) 特徵:
① 證明對象是與公訴人和當事人的訴辨請求相聯系的概念;
② 證明對象與證明責任密切地聯系在一起;
③ 證明對象是與實體法律規范相聯系的概念;
④ 證明對象是指有必要提供證據加以證明的事實。

16、在行政訴訟中,舉證責任由哪一方當事人承擔?其理由是什麼?
行政訴訟中的證明責任由被告承擔,即由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承擔,其原因主要在於:
(1) 行政訴訟中所針對的訴訟標的是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而該具體行政行為是由作為被告的行政機關作出來的;
(2) 被告相對於原告而言,有更優越、更現實、更充分的舉證條件,讓被告負責舉證不會與公正、公平原則相沖突;
(3) 讓被告負證明責任,還有立法政策上的理由和行政導向方面的意義。

17、簡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的概念和特徵。
(1)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就與案件有關的事實情況向公安司法機關所作的供述、辯解和陳述,即通常所說的口供。
(2) 特徵是:①證明案件的直接性;②口供內容的不穩定性;③口供內容的復雜性。
18、傳聞證據排除規則對我國的啟示是什麼?
(1) 訴訟職能劃分是傳聞證據規則產生的前提;
(2) 對抗式審判制度是傳聞證據規則得以確立、豐富和發展的動力;
(3) 傳聞證據本身的缺陷是傳聞證據規則產生的直接原因;
(4) 直接言詞原則是傳聞證據規則的核心思想。

19、收集視聽資料應當注意的事項。
(1) 依照合法程序進行,不得侵害有關人員的合法權益;
(2) 應當要求被收集人提供有關資料的原始載體,若提供原始載體確有困難的,則可以提供復製品,調查人員應當在調查筆錄中說明其來源的製作經過;
(3) 妥善保存收集的視聽資料,防止磁化或被刪改;對於有關國家秘密或個人隱私的資料,應當注意保密;對於淫穢視聽資料要妥善封存。

20、簡述證人證言的概念和特徵。
(1) 證人證言,是指證人在訴訟過程中向司法機關陳述的與案件情況有關的內容。
(2) 其特徵為:
① 證人證言是由知曉有關案件情況的自然人所作的陳述;
② 證人證言是證人就案件有關情況向承辦案件的審判人員所做的陳述;
③ 證人證言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比較大。

21、簡述調查收集證據(概念和特徵)。
(1) 調查收集證據,是指證明主體及法院依法調取證據材料的活動;
(2) 主體分兩類:一類是公安司法機關;另一類是當事人和律師;
(3) 客體是指證據材料,即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一切材料;
(4) 目的是證明特定的案件事實。

22、我國司法認知的范圍是什麼?
(1) 眾所周知的事實;
(2) 自然科學定律;
(3) 國家機關公報的事實;
(4) 生效裁判、公證文書確認的事實和其他依法證明的事實;
(5) 當事人承認(或自認)的事實;
(6) 其他明顯的、當事人不能提出合理爭議的事實。

23、簡述訴訟證據的基本特徵。(基本屬性)
(1) 客觀性,是指證據必須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2) 關聯性,是指訴訟證據必須與待證的案件真實有內在的聯系;
(3) 合法性,是指訴訟證據應當依法定程序取得並符合法律的要求。

24、行政訴訟中的證明對象是什麼?
(1) 行政機關具有法定職權的事實;
(2) 行政機關不履行職責的事實;
(3) 行政機關採取具體行政行為的要件事實;
(4) 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符合行政程序的事實;
(5) 規范性文件。

25、簡述物證的意義。
(1) 物證是查明案件事實的有效手段;
(2) 物證是檢驗、鑒別其他證據真實性的客觀依據;
(3) 物證是促使當事人如實陳述案情的有力根據;
(4) 物證是進行法制宣傳教育的重要工具。

26、簡述書證的意義。
(1) 書證是在各種訴訟活動中使用最為廣泛的證據之一;
(2) 書證所記載的內容或表達的思想往往能直接證明有關的案件事實;
(3) 書證是審查其他證據是否真實、可靠的重要依據。

27、簡述推定的概念和特徵。
(1) 推定,是指事實裁判者依據法律規定或者經驗法則,從已知事實推斷未知事實之存在,並允許當事人舉證推翻的證明規則;
(2) 特徵:
① 在性質上,推定本身並非證據,而是一種法律所規定或認可的事實認定方法;或者說,推定是一種獨立的、具有自身適用法則的事實認定方法;
② 在適用上,推定表現為一個連續的動態過程;
③ 在結果上,運用推定所認定的事實是一種具有法律拘束力的事實。

28、如何對證人證言進行審查判斷?
(1) 證人是否與本案有利害關系;
(2) 證人感知案件事實時的客觀環境和條件;
(3) 證人的感知力、記憶力和表述力;
(4) 證人作證的場所、環境及其是否受到外界干擾;
(5) 證言的內容;審查證言內容應著重分析其有無矛盾、可疑之處和與案件有無關聯;
(6) 是否與其他證據協調一致。

29、簡述審查判斷證據的步驟。
(1) 確定證明對象,即需要查明的案件事實;
(2) 確定證明標准,即查明案件事實應當達到的程度;
(3) 審查現有證據材料,確定定案證據;
(4) 全案綜合審查判斷。

30、簡述訊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注意的問題。
(1) 除對質外,訊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個別進行;
(2) 訊問人員不得少於二人;
(3) 拘捕後必須在24小時內進行訊問;
(4) 訊問聾啞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有通曉聾啞手勢的人參加,並且將這種情況記明筆錄;
(5) 切實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
(6) 認真聽取、正確對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解。實事求是的辯解也是重要的證據;
(7) 正確對待「如實回答」與「拒絕回答」問題;
(8) 正確對待、慎重使用書面供詞;
(9) 不得以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及其他非法的方法訊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論述題:
1、試論證據法學的學科特點。
(1) 證據法學是一門具有高度專門性的法學學科,其專門性主要體現為訴訟證據和訴訟證明的法理、制度和適用構成證據法學的研究對象;
(2) 證據法學是一門具有高度應用性的法學學科,其應用性主要體現為證據法學的發展來源於訴訟證明實踐,並且為有關訴訟證明和證據的立法和適用提供參考性和指導性意見。

2、試論審查判斷證據的內容。
(1) 動機。是指提供證據的意圖。審判人員應當考慮提供證據人與本案是否存在利害關系、是否誠實等因素;
(2) 當事人或者證人本身的情況。審判人員應當審查他們是否因生理、心理、認識或者表達上的原因,提供了不實的陳述;
(3) 發現證據時的客觀環境。客觀環境包括距離、光線、天氣、地形、溫度、濕度等等,它們直接影響發現證據的效果;
(4) 調查收集證據的方法。不正確、不合法或者不科學的方法,直接影響證據的證據能力和證明力;
(5) 證據的特性。在審查判斷證據時,審判人員應當根據各種證據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審查;
(6) 證據能力。是指證據材料成為定案根據必須具備的條件,包括合法性、關聯性、客觀性等;
(7) 證明力。審判人員應當在明確證據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其證明力。

3、試述調查收集證據的方法有哪些?
(1) 詢問。是指公安司法機關或者律師要求當事人、證人或者鑒定人陳述自己了解的案情或者有關鑒定情況;
(2) 訊問。是指公安司法機關要求犯罪嫌疑人或者刑事被告人如實交代案情;
(3) 辨認。是指執法機關要求當事人或者證人在若干類似的物品、場所或者人中,挑選出自己曾經所見所聞者;
(4) 勘驗。是指公安司法人員親臨現場,發現和提取證據的專門活動;
(5) 檢查。是指公安司法機關依法對與案件有關的人身進行檢驗的專門活動;
(6) 搜查。是指公安司法機關依職權對與案件有關的場所或者人身進行強制性的尋查、尋找和提取證據材料的專門活動;
(7) 鑒定。是指專門的機構或者人員利用其專業技術知識和科學技術設備,對有關的專門問題進行檢測,並作出鑒定結論的活動;
(8) 偵查實驗。是指公安機關模擬再現犯罪現場、犯罪過程或者案件發生過程的專門活動。

4、試論證人證言與被害人陳述的區別。
(1) 主體不同。被害人陳述是合法權益受犯罪直接侵害的人,將其受犯罪侵害的事實向公安司法機關提供的;證人證言則是合法權益沒有受犯罪直接侵害的案外人,將其所感知的案件情況向公安司法機關提供的;被害人陳述可由自然人作出,也可以由法人作出;而證人證言只能由自然人作出;
(2) 故意出假證的法律後果不同。被害人如果捏造事實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則構成《刑法》規定的誣告陷害罪;而證人在刑事訴訟中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故意作虛假證明,意圖陷害他人或隱匿罪證的,則構成《刑法》規定的偽證罪;
(3) 能否轉換不同。被害人陳述的性質決定其是不能轉換的;證人證言則有些可從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陳述演化而來。

5、試論如何審查判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1) 審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的收集程序是否合法;
(2) 審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是否符合情理;
(3) 審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口供的動機;
(4) 審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與其他證據有無矛盾。

6、如何審查判斷鑒定結論?
(1) 對鑒定主體進行審查;
① 審查鑒定主體是否具備法定的資格;
② 對鑒定主體的鑒定能力進行審查;
③ 對鑒定主體是否具備迴避的情形進行審查;
④ 審查鑒定人是否受到外界的影響。
(2) 對鑒定過程進行審查;
① 審查檢材、樣本或其他鑒定材料來源是否符合鑒定條件,是不是真實可靠,與案件聯系的緊密程度,能否作為有關鑒定結論的基礎等;
② 審查鑒定技術設備、手段是否科學先進,是否符合鑒定的要求;
③ 審查鑒定程序是否符合有關法定程序或者行業慣例。
(3) 審查鑒定書的內容;應當審查是否具有下列內容:
① 委託人姓名或者名稱、委託鑒定的內容;
② 委託鑒定的材料;
③ 鑒定的依據及使用的科學技術手段;
④ 對鑒定過程的說明;
⑤ 明確的鑒定結論;
⑥ 對鑒定人鑒定資格的說明;
⑦ 鑒定人員及鑒定機構簽名蓋章。
(4) 對鑒定結論進行審查;審查鑒定結論的論據是否充分,推理是否合理,論據與結論之間是否存在矛盾。
(5) 判斷鑒定結論的證明力。
① 對於人民法院委託鑒定部門作出的鑒定結論,當事人沒有足以反駁的相反證據和理由的,可以認定其證明力;對於一方當事人自行委託有關部門作出的鑒定結論,如果對方當事人沒有足夠的證據反駁,應當承認其效力;
② 一般情況下鑒定結論的證明力一般大於書證、視聽資料和證人證言;
③ 不能以鑒定機構的等級來給鑒定結論的證明力劃分等級。

7、試論刑訊逼供的原因和危害。
(1) 刑訊逼供的原因是:
① 封建社會證據制度的影響;
② 特權思想作怪;
③ 有罪推定意識的影響;
④ 不願做深入細致艱苦的調查研究工作;
⑤ 處罰偏輕,打擊不力;
⑥ 辦案有指標,限期破案壓力大。
(2) 刑訊逼供的危害為:
① 侵犯了公民的人權;
② 損害公安司法機關的執法形象;
③ 容易釀成錯案;
④ 容易造成積案、疑案。

補充主觀題
1、 司法認知應當遵循的程序規則有哪些?
(1) 採取司法認知之前應當進行必要的調查;
(2) 採取司法認知時應當為不利一方當事人提供反駁的機會;
(3) 人民法院依職權或者應申請採取司法認知;
(4) 司法認知應當採取裁定的方式。

2、 當事人自認的構成要件和撤銷。
(1) 構成要件:
① 自認必須在訴訟中向本案審判人員做出;
② 自認的對象限於對自認當事人不利的事實;
③ 自認必須是自認人真實的意思表示;
④ 自認的事實必須在當事人自由處分的范圍內。
(2) 撤銷:(民事和行政)
① 當事人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撤回承認並經對方當事人同意;
② 當事人有充分證據證明其承認行為是在受脅迫或者重大誤解情況下作出且與事實不符的。

3、 簡述行為責任和結果責任的聯系。
(1) 行為責任和結果責任均是證明責任概念內涵的組成部分,它們在證明責任的外化過程中相繼呈現出來;
(2) 在行為責任和結果責任相互之間,結果責任是根本的和本質的責任;
(3) 行為責任和結果責任相互之間可能影響各自內容的設定。

4、 簡述被害人陳述審查判斷的方法及應當注意的問題。
(1) 審查被害人陳述的收集程序;
(2) 要查明被害人陳述的內容是被害人親身感知的,還是由他人轉告,或是自己想像、推測的;
(3) 對被害人陳述進行情理審查判斷;
(4) 注意審查被害人陳述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關系;
(5) 審查被害人的作證能力與品格。
(6) 審查被害人陳述與其他證據有無矛盾。

5、 什麼是質證?它有哪些法律效果?
質證是指審判人員主持下,公訴人、當事人及其代理人按照法定程序,針對證據材料的證據資格和證明力,進行展示、說明、質疑和反駁的證明行為。
法律效果為:
① 質證是法官認定證據的前置程序;只有經過依法質證的證據材料,才可以進入認證程序;
② 當事人參與權的保障;質證是當事人程序參與權的組成部分,審判人員應當提供質證的便利;
③ 違法的後果;未經質證或者違反質證程序規定採納證據的,構成違反法定程序。

6、 書證的審查判斷應注意哪些問題?
(1) 審查書證與待證事實有無相互關聯;
(2) 審查書證的製作人,確認該製作人是否有製作該種書證的資格;
(3) 審查製作書證的手續是否完備;
(4) 審查製作書證時的程序是否合法;
(5) 審查書證有無被偽造、變造;
(6) 審查書證的收集是否合法。

7、 簡述證據法與憲法的關系。
(1) 證據法律制度的目的服從憲法的目的,或者是在憲法的目的框架內確立證據法律制度的目的;
(2) 現代憲法充分肯定公民的法主體地位,這就要求在證據法中必須肯定當事人的程序主體地位;
(3) 證據法律制度應將憲法有關原則具體化。

8、 簡述筆錄的製作要求。
(1) 必須由法定的製作主體予以製作;製作主體是公安司法人員、國家行政機關人員;
(2) 應當到場的人員必須到場;參與人主要有: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當事人所在單位或基層組織的代表等;
(3) 筆錄的製作應當客觀、全面、及時;
(4) 筆錄的製作可輔以視聽技術,但文字記錄不可忽略;
(5) 訴訟筆錄必須由主持勘驗、檢查和行政活動的人、記錄人、見證人等有關人員簽字或者蓋章;
(6) 筆錄使用的語言要規范、字跡要清楚、准確。

9、 簡述鑒定結論與證人證言的區別。
(1) 證人證言是證人就感知的案件事實向司法機關所作的陳述。證人具有特定性,不可更換,亦不存在迴避問題,也不需要專門知識;
(2) 鑒定結論是對專門問題的鑒定後得出的判斷性鑒定意見。鑒定人沒有被特定化,可以更換,亦應迴避,必須具有專門知識。

10、試述證人的權利。
(1) 有權要求司法機關或執法機關提供人身安全保障;
(2) 用本民族語言文字提供證言的權利;
(3) 對司法人員侵犯其訴訟權利和侮辱其人格的行為,有權提出控告;
(4) 經濟上得到補償的權利;
(5) 弱勢證人享有特殊保護的權利。

11、證明的意義。
(1) 證明是判斷案件事實的重要方法;
(2) 證明是當事人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重要方法;
(3) 證明為法官准確適用法律提供事實基礎;
(4) 證明是訴訟程序的核心;
(5) 證明是保障司法公正的關鍵和基石。

12、訴訟證明的特點。
(1) 證明的主體是具有訴訟主體資格的公訴機關和當事人;
(2) 證明的相對人是具有審判許可權的司法者;
(3) 證明的目的是為了說服審理案件的法官,追求有利的訴訟後果;
(4) 證明的手段限於具有證據能力的證據;
(5) 證明的活動具有規范性;
(6) 證明的過程具有對抗性。

13、刑事訴訟中的證明對象是什麼?
(1) 構成犯罪的要件事實;
(2) 作為罪行輕重各種量刑情節的事實;
(3) 排除行為的違法性、可罰性和行為人刑事責任的事實。

14、推定的意義。
(1) 推定是一種便捷的事實認定辦法;
(2) 推定具有合理分配舉證責任的法律功能;

15、簡述證明力大小的規則。
(1) 公文書的證明力一般大於其他書證;
(2) 原始證據的證明力一般大於傳來證據;
(3) 直接證據的證明力一般大於間接證據;
(4) 沒有利害關系的證人證言的證明力一般大於有利害關系的證人證言;
(5) 由法定主體按照法定程序製作的證據證明力優於其他同類證據;
(6) 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優於不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
(7) 多個種類不同、內容一致的證據優於孤證。

10. 求 全國2003年10月自考公證與基層法律服務實務試題及答案 網盤資源

全國2003年10月自考公證與基層法律服務實務試題及答案

鏈接:

提取碼:8ti3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如果資源不正確,或者版本不正確,歡迎追問

熱點內容
讓法治成為全民的信仰 發布:2025-02-06 00:55:22 瀏覽:695
我怎麼看新的勞動法 發布:2025-02-06 00:55:14 瀏覽:668
行政法和經濟法的區別 發布:2025-02-06 00:54:32 瀏覽:905
初級會計經濟法模擬題 發布:2025-02-06 00:40:59 瀏覽:822
海商法調整的船舶 發布:2025-02-06 00:40:22 瀏覽:638
刑法終審權 發布:2025-02-06 00:36:28 瀏覽:312
醫院執行勞動法情況 發布:2025-02-05 23:48:01 瀏覽:782
道德的歸宿 發布:2025-02-05 23:12:09 瀏覽:513
三部民法典 發布:2025-02-05 23:07:01 瀏覽:263
2016商法答案 發布:2025-02-05 22:24:37 瀏覽: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