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仲裁劃入司法公共法律服務

仲裁劃入司法公共法律服務

發布時間: 2022-02-09 21:48:06

⑴ 景德鎮仲裁委員會是真的嗎

景德鎮仲裁委員會是景德鎮市人民政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於2006年組建的,專門裁決和調解民商事糾紛的公共法律服務常設性機構。 近年來,該委員會努力推行仲裁法律制度,不斷拓展仲裁業務領域,為解決經濟糾紛、化解社會矛盾、促進和諧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司法仲裁流程怎麼走

仲裁執行的流程按以下:
1、受理申請。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七條規定,對依法設立的仲裁機構的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這一規定告訴我們:
第一,執行裁決必須經當事人申請,法院不依職權主動執行也不接受仲裁機構的移送執行。
第二,由法院強制執行,執行既是法院的權利,又是法院的義務。在我國,只有法院有權實施強制執行措施,這是國家以法律的形式賦予的。但是法院接受當事人的申請後又「應當」執行,因此,強制執行又是法院的義務。當然,所謂應當執行,並不是說法院應當不分具體情況一概執行,經法院審查核實,對具備法定情況的可以不予執行。
第三,申請應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出。法院的強制執行權是法律賦予法院的一項抽象權利,要將其具體化,必須是某一案件與某一特定法院有一定的聯系,並不是任何法院對任何人申請的案件都可以強制執行。民事訴訟法確認了兩種聯系因素,即被申請人的住所地和被申請人的財產所在地。換言之,只有被申請人的住所地或財產所在地的法院才對執行案件享有管轄權;當事人必須在兩者之中選擇其一,其強制執行的申請才能被受理。向兩者之外的其他法院提出的申請都必然要被駁回。
2、執行抗辯。
執行抗辯是指被申請人在對方當事人申請執行後,根據法院規定的事由,向法院提出請求,要求人民法院依法不予執行的行為。仲裁裁決的執行不同於法院判決的執行,作為執行依據的法院判決,為法院終審判決或因當事人未提起上訴而發生效力的判決,而仲裁裁決則不存在上訴權。如果裁決不當,當事人就不能通過行使上訴權來予以糾正。為了充分保護當事人的利益,法院監督仲裁機關依法行使仲裁權,因此,法院規定在執行過程中被申請人的抗辯程序,抗辯的理由即前述當事人申請不予執行的理由。
3、審查。
對仲裁裁決執行的審查,包括兩種情況:一是依職權審查。人民法院受理仲裁裁決執行申請後,應對仲裁裁決的內容是否違反社會公共利益進行審查,此項審查側重於仲裁裁決的內容是否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是否違反黨的政策和社會公德。二是依當事人請求審查,即在被申請人提出執行抗辯的情況下進行審查。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被申請人認為仲裁裁決有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六種情形之一時,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不予執行。上述兩種審查主要有以下區別:
(1)從審查的起動來看,依職權審查是由法院依職權主動進行,無需當事人提出請求,而依當事人請求審查,則必須由被申請人提出請求。
(2)從審查的內容來看,依職權審查主要審查該裁決是否存在法律上禁止性規定,是否違反黨和國家的基本政策,是否違反社會公德,從而判斷該裁決的執行是否違反公共利益,而依當事人請求審查,則主要側重於仲裁裁決是否存在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情形,當事人要求法院不予執行的理由是否成立。
(3)依職權審查無須組成合議庭,可由具體承辦人員進行,而依當事人請求審查,則必須組成合議庭進行。
4、作出執行裁定。
在被申請人未進行抗辯的情況下,通過審查,人民法院認為仲裁裁決的執行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的,應作出不予執行的裁定,否則,應作出執行裁定。在被申請人提出抗辯的情況下,通過合議審查,認為被申請人的抗辯理由成立的,應作出不予執行的裁定,反之,則應作出執行裁定。裁定不予執行的仲裁裁決即視為撤銷,當事人可依仲裁協議重新申請仲裁,亦可向法院起訴。裁定予以執行的,仲裁裁決的執行效力受到承認,並產生強制執行效力。
5、執行前的准備。
准予執行仲裁裁決的裁定作出以後,法院應當做好一些執行准備工作,以保證執行活動的順利進行。
6、採取執行措施。
被申請人在執行通知書指定的期間仍不履行的,執行員可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二章的規定,採取強制措施,強制被申請人履行裁決書規定的義務。
7、執行中止。
在執行過程中發生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四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應由人民法院裁定中止執行。中止的情形消失的,恢復執行。

⑶ 法律服務中心是做什麼的

主要職責:

(一)負責統籌協調、指揮調度全區法律服務資源,指導、監督全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的推進與落實。

(二)負責本區「一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的推進和組織協調工作。

(三)協助指導開展人民調解工作。

(四)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安排人員為符合相關規定的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

(五)推動人民參與和促進法治建設;協調、引進公證、司法鑒定、仲裁等提供法律服務;協調主管部門開展人民陪審員選任管理工作。

(六)協助主管部門建立健全全區普法工作體制機制;組織實施普法宣傳工作,承辦法治創建、法治文化活動;承辦「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落實推動工作。

(七)完成主管部門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

⑷ 仲裁委員會和法院有何關系

仲裁委員會和法院的關系:
1、法院主管的范圍寬於仲裁委員會主管的范圍;
2、對既屬於仲裁委員會、又屬於法院主管的糾紛,具體由誰主管取決於當事人的選擇;
3、當事人在仲裁裁決被法院依法撤銷或裁定不予執行,又未重新達成仲裁協議的情況下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法院應當受理。
【法律依據】
《仲裁法》第10條
仲裁委員會可以在直轄市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設立,也可以根據需要在其他設區的市設立,不按行政區劃層層設立。
仲裁委員會由前款規定的市的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和商會統一組建。
設立仲裁委員會,應當經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司法行政部門登記。
第11條
仲裁委員會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自己的名稱、住所和章程;
(二)有必要的財產;
(三)有該委員會的組成人員;
(四)有聘任的仲裁員。
仲裁委員會的章程應當依照本法制定。

⑸ 檢察院和法院歸不歸司法部管轄

檢察院和法院屬於司法系統歸國家司法部管轄,國家司法部規劃、協調、指導法治人才隊伍建設相關工作,指導、監督本系統隊伍建設。負責本系統警務管理和警務督察工作。協助省、自治區、直轄市管理司法廳(局)領導幹部。

國家司法部的主要職責是:

(一)承擔全面依法治國重大問題的政策研究,協調有關方面提出全面依法治國中長期規劃建議,負責有關重大決策部署督察工作。

(二)承擔統籌規劃立法工作的責任。負責面向社會徵集法律法規制定項目建議。

(三)負責起草或者組織起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草案。負責立法協調。

(四)承辦行政法規的解釋、立法後評估工作。負責地方性法規、規章的備案審查工作。組織開展規章清理工作。

(五)承擔統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責任。承辦申請國務院裁決的行政復議案件工作。指導、監督全國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負責行政復議和應訴案件辦理工作。

(六)承擔統籌規劃法治社會建設的責任。負責擬訂法治宣傳教育規劃,組織實施普法宣傳工作,組織對外法治宣傳。推動人民參與和促進法治建設。指導依法治理和法治創建工作。指導調解工作和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選任管理工作,推進司法所建設。

(七)負責全國監獄管理工作,監督管理刑罰執行、罪犯改造的工作。指導、管理社區矯正工作。指導刑滿釋放人員幫教安置工作。

(八)負責司法行政戒毒場所管理工作。

(九)負責擬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規劃並指導實施,統籌和布局城鄉、區域法律服務資源。指導、監督律師、法律援助、司法鑒定、公證、仲裁和基層法律服務管理工作。負責香港、澳門的律師擔任委託公證人的委託和管理工作。

(十)負責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的組織實施工作。

(十一)負責國家法治對外合作工作。履行國際司法協助條約確定的對外聯系機關(中央機關)職責,參與有關國際司法協助條約談判。承擔報送國務院審核的我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法律審查工作。組織開展法治對外合作交流。承辦涉港澳台的法律事務。

(十二)負責本系統槍支、彈葯、服裝和警車管理工作,指導、監督本系統財務、裝備、設施、場所等保障工作。

(十三)規劃、協調、指導法治人才隊伍建設相關工作,指導、監督本系統隊伍建設。負責本系統警務管理和警務督察工作。協助省、自治區、直轄市管理司法廳(局)領導幹部。

(十四)完成黨中央、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任務。

(5)仲裁劃入司法公共法律服務擴展閱讀

省、市、區級司法(廳)局的主要職責

1、貫徹執行黨和國家及上級有關部門關於司法行政工作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工作部署;起草制訂本地區司法行政工作中、長期規劃及年度計劃,並組織實施。

2、承擔依法治省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制定全區依法治區和法制宣傳教育年度規劃,並組織實施;協調、指導、督促、檢查鎮街、區機關部門及系統的依法治理工作。

3、指導、管理、監督全地區律師事務所、公證處、基層法律服務所和社會法律咨詢機構的法律服務工作。

4、負責管理開展全地區法律法律援助和"148"法律服務工作;指導、檢查鎮街、區有關部門法律援助工作站(分部)和律師事務所、公證處以及社會法律援助志願者開展法律援助和"148"法律服務工作。

5、指導全區鎮街社會糾紛"大調解"中心開展工作;管理、指導各司法所工作,管理、指導、檢查全地區的人民調解工作。

6、承擔地區的社區矯正和刑釋解教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指導鎮街安置幫教領導小組開展工作。

7、負責司法行政系統內的執法檢查、監督;負責地區法行政的行政復議、應訴工作。

8、負責地區司法行政幹警、法律服務隊伍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開展幹部教育培訓及調研工作。

⑹ 三部門: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者等免予經濟困難審查

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司法部、財政部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要簡化審查程序,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者和申請支付勞動報酬、工傷賠償的農民工,免予經濟困難審查。
意見表示,要建立健全調解仲裁法律援助協作機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以下簡稱仲裁院)和司法行政機關、法律援助機構要建立完善調解仲裁法律援助協作工作機制,切實加強調解仲裁法律援助工作。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和仲裁院要充分發揮處理勞動人事爭議的專業優勢,司法行政機關和法律援助機構要加強法律援助業務指導,提升規范化服務水平。
仲裁院可以引導當事人通過撥打「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或登錄法律服務網等方式進行法律咨詢,幫助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農民工和困難職工申請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機構要在仲裁院公示法律援助機構辦公地址、法律援助申請材料和工作流程等信息。
有條件的地方,司法行政機關可以根據工作需要在當地仲裁院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或在當地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設立調解仲裁法律援助窗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為設立在當地仲裁院的法律援助工作站提供工作場所,配備辦公設備、服務設施等。財政部門要完善調解仲裁法律援助經費保障機制,省級財政要提供經費支持,市、縣級財政要將法律援助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根據地方財力和辦案量合理安排經費,適當提高法律援助補貼標准並及時支付。
意見指出,要擴大調解仲裁法律援助范圍。在法律援助對象上,司法行政機關要綜合考慮當地法律援助資源供給狀況、困難群眾法律援助需求等因素,推動法律援助逐步覆蓋低收入勞動者,重點做好農民工、工傷職工和孕期、產期、哺乳期(以下簡稱「三期」)女職工的調解仲裁法律援助工作。
此外,在法律援助事項上,司法行政機關要在《法律援助條例》規定的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給予社會保險待遇等事項基礎上,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將經濟補償、賠償金等涉及勞動保障事項納入法律援助補充事項范圍。在仲裁院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工作站可以配合仲裁院開展法律知識宣講、以案釋法等活動,引導勞動者依法維權。
意見稱,要規范調解仲裁法律援助程序。加強調解仲裁法律援助工作標准化規范化建設,建立健全調解仲裁法律援助工作機制。
在仲裁院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對來訪咨詢,工作站接待人員應當登記受援人基本信息和聯系方式,全面了解案件事實和受援人法律訴求,對咨詢事項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告知其申請法律援助的條件和程序,指導其申請法律援助;對咨詢事項不屬於法律援助的,應當為受援人提出法律建議;對咨詢事項不屬於法律問題或者與法律援助無關的,告知受援人應咨詢的部門或渠道。
意見強調,要健全便民服務機制。開辟法律援助「綠色通道」,對農民工、工傷職工、「三期」女職工等重點服務對象申請法律援助的,加快辦理進度,有條件的當日受理、當日轉交。對情況緊急的集體勞動爭議案件,可以先行提供法律援助,事後補交申請材料、補辦相關手續。
意見還表示,要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將開展調解仲裁法律援助工作作為完善勞動人事爭議多元處理機制的重要工作來抓,將其納入當地為民辦實事清單。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與司法行政部門要加強溝通協調和工作對接,形成工作合力。
同時,要建立健全聯席會議、工作信息通報機制,定期交流工作情況,總結推廣經驗做法,共同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要加強監督管理,對調解仲裁法律援助工作站履行職責、服務質量、工作績效、規范化建設等加強指導監管。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通過多種方式依法有序參與調解仲裁法律援助工作。

⑺ 法律服務機構包括仲裁委員會嗎

⑻ 中國仲裁協會和仲裁委員會全都應向司法行政部門登記

是的。
仲裁委員會是常設性仲裁機構,是獨立、公正、高效地解決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常設仲裁機構。一般在直轄市,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設立,也可以根據需要在其他設區的市設立,不按行政區劃層層設立。仲裁委員會由市的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和商會統一組建,並應經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司法行政部門登記,未經設立登記的,其仲裁裁決不具有法律效力

⑼ 仲裁委員會是」司法機關」還是」行政機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仲裁委員會是依法獨立行使仲裁權的非營利性事業單位法人。既不是司法機關,也不是行政機關。

仲裁委員會是常設性仲裁機構,是獨立、公正、高效地解決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常設仲裁機構。一般在直轄市,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設立,也可以根據需要在其他設區的市設立,不按行政區劃層層設立。

仲裁委員會由市的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和商會統一組建,並應經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司法行政部門登記,未經設立登記的,其仲裁裁決不具有法律效力。

拓展資料:

司法機關(judicial branch)是行使司法權的國家機關,是國家機構的基本組成部分,是依法成立的行使相關國家職權的司法組織。包括法院、檢察院及有關功能部門。

在中國,司法機關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兩大類。另外,公安機關可以被認為是司法機關的一部分,在行使行政職能時則不屬於司法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監獄偵查部門、軍隊保衛部門等其他負有刑事偵查權的機關在進行刑事訴訟的過程中其角色同公安機關。

行政機關是指依法行使國家權力、執行國家行政職能的機關。從廣義上講,行政機關是一級政府機關的總稱,即國家政權組織中執行國家法律,從事國家政務、機關內部事務和社會公共事務管理的政府機關及其工作部門。從狹義上講,行政機關僅指政府機關內部的綜合辦事機構,即辦公廳(室),它是在行政首長直接領導下處理各種事務、輔助進行全面管理工作的機構

熱點內容
政府制定規章的程序 發布:2025-02-04 21:28:54 瀏覽:274
2014年陳印法規講義 發布:2025-02-04 21:17:34 瀏覽:976
法官助理立案 發布:2025-02-04 21:13:45 瀏覽:177
房屋外牆法律法規 發布:2025-02-04 21:12:57 瀏覽:775
北京勞動法病假 發布:2025-02-04 20:26:20 瀏覽:373
行政法由哪兩部分組成 發布:2025-02-04 19:15:17 瀏覽:543
經濟法期末測試卷 發布:2025-02-04 19:07:38 瀏覽:580
錦州法律咨詢在哪裡 發布:2025-02-04 19:05:12 瀏覽:509
律師職業險 發布:2025-02-04 18:20:05 瀏覽:116
什麼情況下有法律援助 發布:2025-02-04 17:44:37 瀏覽: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