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武漢天工法律服務所招聘

武漢天工法律服務所招聘

發布時間: 2022-02-10 14:00:55

① 去「法律服務所」做「法律工作者」需要什麼條件

最基本的就是過司法考試,只有通過司法考試才能從事司法工作。其他的則要看你應聘單位的具體要求了,也許還要經過招聘考試,選拔等等。

② 基層法律服務所目前現狀

基層法律服務所是最早於1980年底出現在廣東、福建、遼寧等地,主要是面向廣大農民群眾,調解生產經營性糾紛,並從事代書、解答法律咨詢等簡單的法律服務工作。自1984年以來經司法部、中央書記處都以會議和文件等形式再三肯定和推廣之後,在全國范圍內迅速發展起來,並迅速普及到大中城市的街道和廠礦企業。自1986年以後,在「鞏固、提高、完善、發展」的方針指導下,全國基層法律服務所呈急劇上升趨勢。截止1989年底,全國共有鄉鎮法律服務所29979個,擁有鄉鎮(街道)法律工作者90333人,全國鄉鎮法律服務所共調解糾紛1377624件,協助辦理公證1727265件,民事訴訟代理117013件,非訴訟代理235037件,擔任基層政府和企業常年法律顧問104073家,代寫法律文書594356件,解答法律咨詢3986602人次,挽回經濟損失212688萬元,各項業務比1988年均有較大幅度增長。 1990年代初,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決定》等有關文件則將基層法律服務所作為「政法基層組織」之一。
自90年代以來,鄉鎮法律服務所開始進入總結、整頓階段,基層法律服務所建設重點轉到了上等級、上水平、上質量、上效益的新階段。司法部先後頒布的《關於鄉鎮法律服務所的暫行規定》、《鄉鎮法律服務業務工作細則》等,確認了基層法律服務所近似於律師的廣泛業務范圍;司法部並統一頒發《鄉鎮法律工作者證》,作為法律服務工作者的資格認證或執業證書(但審查權實際上交給了由縣級司法局);國務院物價局下發的《關於印發第二批〈國務院有關部門行政事業性收費管理目錄〉的通知》中,將基層法律服務所業務收費列為准予收費的項目。總體來看,90年代的整頓和改革強化了基層法律服務體系。1992年,全國鄉鎮法律服務所經過整頓撤消、合並驗收不合格的所加上新建的所,比整頓前增加1087個;整頓中辭退、解聘不符合條件的法律工作人員之後加上新招聘人員,比整頓前增加10467人;全國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鄉鎮法律工作人員佔13.8%,具有高中(中專)文化程度的佔62.3%,並有1205人已考取律師資格;很多法律服務所經過整頓,增加了服務業務的層次和范圍;法律服務所的各項規章制度開始健全,80%以下的所實行了掛牌服務和「兩公開一監督」制度;辦公條件和物質裝備也得到改善。 當時官方文件一致肯定,基層法律服務所在協助基層政府推進依法治理、化解基層矛盾、普及法律常識、整治涉法熱點問題等方面所扮演了重要角色,成為政法基層基礎工作的重要輔助力量。
然而,世紀之交似乎成為基層法律服務所命運的一次轉折點,抑制(或明揚暗抑)基層法律服務所的發展成為官方態度的主流傾向,基層法律服務所的職能、體制和目標在幾經調整後目前可謂撲朔迷離。2000年3月,司法部頒布《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規定「基層法律服務所按照事業法人體制進行管理和運作」,實行與鄉鎮政府司法所「政事合一」;同年8月,「國辦發(2000)51號」和「清辦函(2000)9號」文件則指出,法律服務所「不再屬於行政掛靠機構或事業單位,實行自主執業、自收自支、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自律性運行機制,成為符合法律中介服務行業規則的合夥制執業組織形式」。嗣後全國各地深入貫徹《辦法》的精神,全面開展基層法律服務所清理整頓,要求各基層法律服務所與司法所按照上述規章進行脫鉤改制。自此,全國基層法律服務所的數量由持續上升趨勢急轉直下。截止2000年底,全國共有基層法律服務所34219個,較1999年減少1164個,不過,也許是慣性作用的影響,該年度全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總數為121904人,較1999年底仍增加2182人;業務量也有所增加,代理民事、經濟、行政訴訟比上年增長6.3%,擔任基層人民政府、村(居)委會和企事業單位常年法律顧問的比上年增長5.9%,其他業務也有所增加。然而到2001年,全國共有基層法律服務所銳減到28647個(較上年減少5572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總數為較上年減少13919人;服務業務除訴訟代理略有上升外,但其他業務都明顯下降。 2002年,基層法律服務所及服務人員數量繼續下降,服務所較2001年減少1758個,從業人員減少9444人。
二、基層法律服務所在基層法律服務體系中的角色
基層法律服務所在基層法律服務體系中的角色主是通過其與這一體系中的其他主體之間的關系來定位的。從這些關系中,也能夠或明或暗地了解對基層法律服務所的現狀評價和未來設計眾說紛紜的原因。
1.基層法律服務所與基層司法所-「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的形成。
基層司法所作為一級司法行政機構產生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比基層法律服務所出現約晚10餘年,但基層司法所的職能產生與法律服務所產生幾乎是同期的。1981年11月,司法部《司法助理員工作暫行規定》規定了人民公社(鎮)、街道辦事處設立專職司法助理員,作為基層人民政權的司法行政工作人員,在人民公社(鎮)、街道辦事處和縣(區)司法局(科)的領導和基層人民法院的指導下工作。1996年6月司法部《關於加強司法所建設的意見》明確規定基層司法所的八項主要職能,其中包括指導管理基層法律服務工作,代表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處理民間糾紛。 1991年9月司法部《鄉鎮法律服務業務工作細則》也規定,鄉鎮法律服務所辦理各項法律服務業務,應當在本鄉鎮人民政府及其司法助理員(司法所)的領導下進行。由此形成的基層法律服務所和基層司法所的關系是:基層司法所是國家基層司法行政機關,基層法律服務所是社會團體,二者是管理和被管理、指導和被指導的關系;基層司法所經費來自國家財政,由國家核定編制,基層法律服務所經費自籌,自負盈虧,沒有固定編制;基層法律服務所為當事人提供服務可以收費,而基層司法所提供法律幫助不能收費。但從文獻中我們看不出司法所與法律服務所「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根據,結合實證調查所獲得的信息,我們了解到,早期的法律服務所所長就是司法助理員,司法助理員又成為後來的司法所所長,於是就形成兩所所長合一、兩所人馬合一、兩所工作職能合一的狀況。
2.基層法律服務所與律師事務所-「剪不斷,理還亂」的冤家。
十幾年前,律師事務所從行政機關逐步脫鉤獨立、完全走向市場(不過在許多農村基層,國營律師事務所仍是當地主要或唯一的律師事務所),時至今日,以鄉鎮、街道為據點的基層法律服務所也正按照同樣的思路開始與其行政主管機關司法所脫鉤、走向市場。根據2000年有關文件,基層法律服務所在完全脫鉤改制後與現有律師事務所體制區別不大,他們在執業過程中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與《律師法》中關於律師執業的權利和義務差別不大,其中包括在參加民事、經濟、行政案件的訴訟代理活動時,向人民法院查閱案件有關材料,並可根據承辦事項的需要,持基層法律服務所證明和《法律服務執照》進行調查,向有關單位和個人查詢、索取有關材料等權利,他們的義務中也同樣包括了「維護法律尊嚴與社會正義」、盡職盡責地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按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等等。不過,基層法律服務所與律師事務所之間也存在明顯區別:(1)地域范圍:基層法律服務所主要服務於本區域農村、城市街道各基層單位和個人,而律師事務所則不受此限制;(2)業務范圍:基層法律服務所不能辦理刑事案件及與此相關業務,律師事務所則可以辦理包括刑事案件在內的所有訴訟和非訴訟業務;(3)執業資格:基層法律服務所從業人員要求取得專門法律服務工作者資格證書,由司法部統一組織考試進行資格認證;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要求通過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組織的全國統一司法考試;(4)收支制度:法律服務工作者必須按照各省物價局的規定由法律服務所統一收案、統一委派、統一收費,收費標准低廉,很多案件只收取成本費,有的甚至要求按照法律援助標准不收費;律師事務所收費標准相對較高。 法律服務工作者和法律服務所只需要繳納很低的年檢費,勿須繳稅;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必須按特定標准繳納個人所得稅和管理費。
3.基層法律服務所與人民調解委員會-同一司法所領導下的職能交叉的服務實體。
根據1989年6月17日國務院發布的《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人民調解委員會是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下設的調解民間糾紛的群眾性組織,在由司法助理員具體代表的基層人民政府和基層人民法院指導下工作。人民調解委員會委員除村民委員會成員或居民委員會成員兼任外,由群眾選舉產生。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不收費,其工作經費和人民調解員的補貼經費由村民委員會或居民委員會自行解決(後規定調解成功的可適當收費);在2002年9月最高法院司法解釋頒布後,人民調解協議的效力具有民事合同性質。但基層法律工作者主持達成的調解協議不具有約束力,只能靠雙方當事人自覺履行。當事人一方無故拒不履行的,法律工作者可以告知、協助或者受託代理另一方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不過,由於作為司法所所長的司法助理員的法定職責包括指導管理人民調解工作並參與重大疑難民間糾紛調解,在只有一名司法助理員的司法所,常常是「三塊牌子,一套人馬」,司法所所長兼任法律服務所所長和調解委員會主任,於是在具體案件中,上述區別意義就不大了。
三、基層法律服務所的社會評價與未來命運
基層法律服務所是基於社會需求而自發產生後,在一種沒有理論論證、沒有市場調查、沒有法律規范的背景下,依賴於政策和行政手段推動擴展的機制,因而它的生死成敗都對政策有很強的依賴性。至於我們特別關注的基層法律服務所的政策急轉直下的主觀原因,目前還沒有十分確切的官方依據。結合與高層官員的接觸和課題組自己的分析,基層法律服務所發展的無序狀態,加之近年來城市地區律師業的迅速發展和競爭日益激烈,基層法律服務所的種種弊端和劣勢日漸顯現出來,特別是低價競爭和劣質服務成為直接威脅基層法律服務所的存在價值的致命抨擊。司法行政管理部門高層領導的人事變動和思路變化,也是導致法律服務所在發展趨勢驟然變化的重要原因。
1999年9月至10月,司法部司法研究所組成4個調研小組,分赴北京、天津、上海、山東、江蘇、河南、陝西、甘肅、廣東、湖北共10省市,就律師事務所與法律服務所的設置、業務范圍的劃分等問題,進行了專題調查研究,聽取了數百名調查對象的意見,主管基層和律師的有關負責人以及基層法律工作者、律師從不同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從調查組調查結果來看,法律服務市場存在一些突出問題:(1) 基層法律服務機構名稱混亂, 法律服務所、法律服務中心、法律事務所、法律服務站、法律咨詢中心、法律服務公司、法律咨詢公司等林林總總,五花八門;(2)法律服務所布局不盡合理。總體看來,城市偏多,農村偏少,老少邊窮地區則更少;(3)收費標准缺乏規范。由於部里對法律服務所收費標准沒有統一規定,收費根據只能依據一些省市出台的臨時性的收費辦法;(4)法律服務所設立的審批許可權不統一,有省市司法廳局批准成立的,有地區縣司法局批准成立的,還有非司法行政部門批准成立的,如省編委、省政府、省法制辦、省高院、省檢察院、省工商局、老齡委等等部門;(5)法律服務工作者的任職條件偏低。1987年司法部規定,具有高中文化和一定法律知識的人可以從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但由於在全國范圍內缺乏統一的任職資格考試,各地在掌握任職資格時隨意性較大;(6) 法律服務工作者隊伍急待整頓,主要是一些政法機關離退休人員,有的離退休年限不滿二年就進入法律服務機構工作,辦人情案、關系案,群眾對此反映較大;(7)法律服務所的管理有待規范,缺乏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的規范和約束,等等。
盡管存在上述問題,社會各界對於鄉鎮一級保留法律服務所並無分歧;但對在城市的街道一級是否設立法律服務所分歧很大;關於法律服務所的業務范圍是否應當劃分、怎樣劃分,意見不一。然而,部分高層官員希望法律服務所走向市場、並在市場競爭中自生自滅的意向,已體現為行政結構變更,比如司法部管理法律服務所工作的基層處已由基層工作司調整到律師與公證工作司,基層法律服務所被納入與律師同類的管理體制。然而,這種似乎體現市場化和自治化的意向與高層領導的講話及文件精神並不一致。比如,2002年司法部頒布《關於加強大中城市社區法律服務工作的意見》和2003年司法部長張福森在全國司法廳(局)長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要求基層法律服務立足社區,親民近民、服務便利、收費低廉等特點,以及在滿足城市低收入階層和弱勢群體的法律需求等特殊作用出發,將大中城市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職能定位於「以街道社區為依託,面向基層、面向社區、面向群眾,提供公益性、非營利性法律服務」。我們無法想像,「公益性」、「非營利性」的法律服務與以營利為驅動和杠桿的市場化體制/管理模式如何兼容,我們更無法想像,一個既沒有政府支持、也沒有市場資金來源的基層服務機構如何實現「公益性」目標?合理的推測是,基層法律服務也許能夠依賴於「(立足)社區」而獲得社會捐贈,從而成為公益性和非營利性的法律服務機構?無論如何,對於農村基層法律服務所的前景如何定位目前尚未看到官方文件或講話,然而,官方、學者、以及與大中城市律師界較為接近的媒體卻基於不同立場和目標,正在設想由政府撥款的法律援助機構,和由政府操縱的「群體性自治組織」

③ 鄉政府招聘的法律服務所工作人員工作了10年,辦理社保退體,視同繳費年限,能否算工齡

招聘的法律事務所工作人員,在編制嗎?不在編制,2014年10月前,又不繳納社保,沒有資格算視同繳費年限。

④ 檢察院招聘法律服務人員,是以勞務派遣形式,屬於臨時工,請問這個崗位主要做什麼

都是基層工作 沒什麼難道和要求的 放心吧
希望回答對您有幫助

⑤ 軍隊文職中法律服務招法學,法律碩士能報名嗎

軍隊文職人員的招聘在本科以上即可,法律碩士可以報考。供參考。

⑥ 學法學出來可以做什麼工作

就業

一、審判機關

法院是依法獨立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國家機關。根據《憲法》和《人民法院組織法》的規定,我國設有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歷來是法學專業學生就業的主要領域,也是法學專業學生「專業對口」、實現職業理想的重要目標。

二、檢察機關

檢察院是依法獨立行使國家檢察權的國家機關。根據憲法和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的規定,我國設有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軍事檢察院等專門人民檢察院。同審判機關一樣,各級檢察機關同樣是法學專業畢業生就業的熱門行業。

三、公安機關

公安機關是國家的治安行政機關和刑事執法機關。在中國,公安機關是國務院和各級人民政府領導下的行政職能部門,是國家行政機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公安機關不同於普通的行政機關,它是掌管社會治安,行使國家治安管理權的專門機關。

四、政府機關

機關,泛指國家黨政機關或團體為實現其職能而設立的、負責指揮和控制行政活動的機構,包括政府辦公機關、財政系統、金融系統、政法系統、科學衛生文化系統。

五、律政機構

1、律師
律師,是指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接受委託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其從事的工作主要包括:代表委託人處理有關法律問題的訴訟;向委託人提供法律方面的建議和指導,保護委託人的合法權利和利益;著手法律行動,為委託人的利益辯護。

2、公職律師和公司律師
所謂公職律師,是指具有律師資格或法律職業資格,供職於政府職能部門或行使政府職能的部門,或經招聘到上述部門專職從事法律事務的公務人員。與公職律師不同,公司律師則是在企業內部設立的專門為本企業提供法律服務的律師或法律服務專門人員。

3、涉外和金融投資領域
隨著中國加入WTO和中國主要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和主要城市對外聯系和交流日益密切,很多領域都對律師有較大的需求。

4、民事訴訟領域
為很多傳統領域提供法律服務的空間也很寬廣,如離婚訴訟、債權債務等。隨著社會風氣和觀念的變化,離婚率上升了,離婚訴訟案子也越來越多。

5、部分新興領域
現在有很多領域都需要律師的介入,比如商標代理和稅務服務領域,目前屬於「空白點」,不屬於律師的業務范圍。國外有專門的稅務律師,國內則發展遲緩。

六、公證部門

公證員是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在公證機構從事公證業務的執業人員。伴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的實施,確定我國公證機構是依法設立,不以營利為目的,依法獨立行使公證職能、承擔民事責任的證明機構,公證機構正在逐步與國家機關徹底脫鉤。

七、企業法律顧問

企業法律顧問,是指具有企業法律顧問執業資格、由企業聘任並經注冊機關注冊後從事企業法律事務工作的企業內部專業人員。

八、金融領域

金融業是指經營金融商品的特殊企業,它包括銀行業、保險業、信託業、證券業、租賃業和典當業。金融業具有指標性、壟斷性、高風險性、效益依賴性和高負債經營性的特點。

九、新聞出版業

凡從事報紙、雜志等采訪、編輯、發行,以及專門從事新聞資料供應的綜合事業性單位,均可稱為新聞業。也可以說,新聞業是指凡是以服務公益為其主要目的,通過報紙、新聞性雜志、廣播、電視、新聞影片等媒體向大眾提供資訊消息的綜合事業性單位。

拓展資料:

法學的研究對象(object of law)首先是法

這里的「法」包括通常所說各種意義的法。

從法的形式角度說,包括憲法、法律、法規以及其他各種形式的成文法(statute law)和不成文法(unwritten law,common law)。

從法的體系角度 說,包括憲法、行政法、民商法經濟法訴訟法社會法刑法、國際法、程序法以及其他各種部門法;

從時間角度說,包括古代法、近代法、現代法和當代法;

從空間角度說,包括該國法、外國法、本地法、外地法;

從一般分類角度說,包括國內法和國際法、根本法和普通法、一般法和特別法、實體法和程序法;

從表現形態角度說,包括動態法和靜態法、具體法和抽象法、紙面法和生活中的法、理想法(如自然法)和現實法(如實際生效的法)等等。

法學只有將所有這些不同意義上的法盡收眼底,加以研究,才算是名副其實的法學。

⑦ 法律專業的就業方向、待遇

就業方向一:律師

律師這份職業不僅僅在社會上有著較高的地位,律師的收入就現在來說也是非常客觀,並且未來的發展空間也非常的寬廣。那麼作為律師的主要工作有哪些呢?首要的則是可以為一些民事、刑事和行政案件做代理人,進行訴訟活動。那麼,律師的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是代理訴訟,我們常常在一些電視劇、電影中常看到一些律師代理案件的時候,收費是非常高的。當然,想要做這樣的律師,必須要通過國家司法考試,然後還要有非常嫻熟的法律知識。

就業方向二:法律服務工作者

法律服務工作者對於大多數不了解一些司法職業的學生來說非常的陌生。因為,我們大家只知道律師可以代理訴訟,其實在我們社會上還有一種職業是可以代理訴訟的,那便是法律服務工作者。既然叫做法律服務工作者自然和律師是有所不同的。從代理案件類型上來說,法律服務工作者只能代理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不能代理刑事訴訟,不能跨省份代理案件。在收入方面當然要比律師低很多,一般律師的代理費要高很多,而法律服務工作者的代理費受到當地司法機關的統一監管。但法律服務工作者,不需要考取國家司法考試,可以到當地司法機關去詢問一下如何參加法律服務工作者的錄用考試,考試通過之後會通過當地司法基層股部門對通過考試的人員進行分配,一般會被分配到當地的一些法律服務所。

就業方向三:法律顧問

法律顧問這一類的工作應該分為兩種,一種是兼職的,一種是全職的。兼職的法律顧問是已經找到了工作,在律師事務所或者其他單位有全職工作,在閑暇之餘可以和一些企業簽署法律顧問的合同,主要是平時幫助這些企業做一些合同的擬定和簽署。當企業與其他企業或者自然人發生合同糾紛時,需要幫助企業代理訴訟。相對來說這種兼職比較穩定,並且可以同是兼職多家企業的法律兼職顧問,收入也是非常可觀的。全職的法律顧問,需要這種職業的企業比較少,一般可以聘請兼職的就找兼職了。

就業方向四:法務

這一職位主要針對一些大公司,比如大型保險公司、銀行,還有一些上市公司,他們都有法務這一職位,這種在公司的全職法務相對來說工作非常的穩定,工作量也不是非常大,平時主要也是撰寫一些商業合同,幫助公司起訴一些其他侵權公司或者是自然人等。收入也相對穩定,並且平時也可以做一些其他公司的兼職法律顧問。

總體來說,法學專業的就業前景還是比較廣的,可是從事代理訴訟的律師和法律服務工作,也可以做一些商業的全職兼職法律顧問和法務。除此以外,還可以參加公務員和事業編制的考試,能有一份安穩的工作。再者,不管是做訴訟代理還是做顧問收入都是相當豐厚的,由此可見法學專業還是一份不錯的選擇。

⑧ 基層法律服務所做法律工作者5年,已取得司法資格,想考法院,請問屬於具有「法律工作經歷」嗎

屬於。有執業證,且在合法成立的基層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工作,當然應該算是「法律工作經歷」。

⑨ 湖北省武漢市事業單位招聘考試職位表,考試公告在哪查看

湖北省武漢市事業單位招聘考試職位表,公告:http://v.huatu.com/news/20140303/98799.html
根據國家、省市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有關規定,結合武漢市社會事業發展需要和2014年度教育、醫療衛生事業單位人員編制、崗位空缺情況,武漢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以下簡稱「市人社局」)組織198家事業單位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工作人員1770名。現將有關情況公告如下:
一、招聘對象
符合應聘條件和崗位要求的各類人員。
二、招聘條件
(一)應聘人員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1、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2、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遵守法律,享有公民政治權利;
3、具有良好的品行,願意履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義務,遵守事業單位工作紀律;
4、具有符合國家或行業規定並能堅持正常工作的年齡條件和身體條件;
5、具有適應崗位要求、正常履行職責的文化程度、專業或技能條件和工作能力;
6、崗位要求的其它條件。

熱點內容
律師職業險 發布:2025-02-04 18:20:05 瀏覽:116
什麼情況下有法律援助 發布:2025-02-04 17:44:37 瀏覽:221
滿城哪有律師 發布:2025-02-04 17:12:56 瀏覽:863
房產聯系人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04 16:52:25 瀏覽:256
刑法宮廷劇 發布:2025-02-04 15:59:01 瀏覽:588
經濟法自然人 發布:2025-02-04 15:43:42 瀏覽:739
行政法庭審筆錄 發布:2025-02-04 15:22:21 瀏覽:280
民事訴訟法是民告官嗎 發布:2025-02-04 15:06:06 瀏覽:876
國家法官學院新校區 發布:2025-02-04 14:39:00 瀏覽:126
2014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考試試題 發布:2025-02-04 14:26:57 瀏覽: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