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業協議法律咨詢
『壹』 員工保密及競業禁止協議可以簽嗎法律咨詢
不是可以簽嗎?而是必須簽,如果你不想幹了就可以不簽。
『貳』 競業禁止協議咨詢。急急急!
首先你看下合同是否同時約定了競業限制補償金,也就是說,如果你從單位離職,公司是否每月給你一定的補償金,如果沒有這個補償金條款,那麼這個協議對你基本上沒有約束力。如仍有疑問,建議你帶上合同找當地律師做一個全面咨詢。
『叄』 競業協議提問
一般來講,離職時企業會對相關重要崗位的人員實行禁業禁止的相關條款,而且企業也會給到相關員工的一些補償,一般如果違反相關的敬業協議的話,是會給到雙倍的賠償。
『肆』 單位簽訂的競業協議有沒有法律效力
協議本身不符合法律關於無效合同的規定就有效力
競業禁止是指根據法律規定或用人單位通過勞動合同和保密協議禁止勞動者在本單位任職期間同時兼職於與其所在單位有業務競爭的單位,或禁止他們在原單位離職後一段時間內從業於與原單位有業務競爭的單位,包括勞動者自行創建的與原單位業務范圍相同的企業。
競業禁止又稱競業避止,是對與特定的經營內容有關的特定人的某些行為予以禁止的一種制度。競業禁止的限制對象負有不從事特定競業行為的義務,這種義務的產生原因有二:
一是基於法律的直接規定,如公司法對董事、經理等的競業禁止義務所作的規定;
二是基於當事人之間簽訂的競業禁止協議約定,此類協議通常用於保護僱主的商業秘密。
『伍』 競業限制協議,我不跟公司簽可以嗎
可以不簽。
雙方對競業限制協議存在較大爭議,當事人可以拒絕簽署,競業協議必須在雙方平等協商的基礎上簽訂,如果單位以拒不辦理解除勞動合同手續來脅迫您,不僅是非法的,這份協議本身也是無效的,您可以向勞動仲裁委員會或勞動監察部門申訴。
同時若是公司方面要求簽訂的競業限制協議符合法律規定,在勞動合同中也有類似約定,這種情況下當事人如果不簽協議,公司同樣可以申請仲裁, 是否簽訂則依據仲裁結果來執行,若對仲裁結果不同意則可以上訴法院。
(5)競業協議法律咨詢擴展閱讀
《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第二十四條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陸』 我想咨詢的是該競業協議或保密協議是否具備法律效力作為勞動者又該怎麼做呢
具有效力,你可以要求簽定勞動合同
『柒』 什麼是競業協議
槽這件事,其實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
嫌現在的工資低,別家的給得高;
對以後的職位升遷沒期望;
覺得領導是個XX;
世界那麼大,想到外面去看看。
跳槽的原因,種類繁多。離職報告寫得非常體面,但領導其實也是非常清楚:
你小子就是嫌這里錢少事多,不想在這里混唄,大筆一揮:同意。
所以,給人的感覺就是,只要公司把錢結算給我,我把公司的工作交接完畢。
咱們兩不相欠,江湖上見。
從來就沒有思考在入職的時候,自己簽過了什麼協議,得過什麼補償,是否對自己以後跳槽時有什麼限制。一股腦的,只要下家給出的條件豐厚,不管下家屬於什麼行業,入了再說。
其實,大家忘了,在一家公司,一般到達一定的職位,公司都會給你簽一份「競業限制」協議,而且每個月還會給你相應的補助金。
一、什麼是競業限制協議?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
競業限制,它是用人單位對負有保守用人單位商業秘密的勞動者,在勞動合同、知識產權權利歸屬協議或技術保密協議中約定的競業限制條款。
具體來說,競業限制是指用人單位和知悉本單位商業秘密或者其他對本單位經營有重大影響的勞動者在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後的,一定期限內不得在生產同類產品、經營同類業務或有其他競爭關系的用人單位任職,也不得自己生產與原單位有競爭關系的同類產品或經營同類業務。
意思就是說,你在上家公司是從事什麼行業的,你在跳槽的時候,在約定的期限內,就不能選擇相應行業的公司。也不能從事與上家公司生產一樣的產品或業務。
比如,你在一家老王包子店工作,簽了競業限制協議,在約定一年內,你就不能去老李包子店上班,也不能去做包子相關的業務。
有些人會覺得,這不是扯淡么,人的精力有限,隔行如隔山,我離職了,就不能去做我一輩子從事的工作,那我找什麼工作?
這個其實也是為了保障原公司的權益。
原來的公司花了人力、物力和財力,把你培養成行業的能人,你離職了,拍拍屁股走人,那原來的公司的損失誰來承擔呢?
跳槽了,別忘了「競業限制協議」這個坑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如果法律上不保護,哪家公司願意花錢培養新人,都在同行業里搶人就行了。作為剛畢業或剛入社會的新人,就可能得不到任用,那後續的人才誰來負責呢?
當然,公司也不會讓你白簽字,每個月都會給你發放雙方約定好的補助金作為補償。如果你發現簽了競業限制協議,如果公司沒有給予你相應的補償,根據:
當事人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了競業限制,但未約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履行了競業限制義務,要求用人單位按照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平均工資的30%按月支付經濟補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第六條
你可以向法院起訴,要求公司賠償年平均公司的30%按月支付經濟補償的。
總之一句話,你拿了錢,就得承擔責任,不然就別簽。
或許你會覺得這些事情很小事情,我們看看下面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