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馬東曉
1. 中國喬丹品牌被起訴的結果
按實際情況,2015年初,北京一中院駁回了邁克爾·喬丹的訴訟請求。邁克爾·喬丹上訴至北京市高院,請求撤銷原審判決和被訴裁定。所以按現時的情況,中國喬丹被訴還沒有結果。美國NBA巨星、「飛人」喬丹起訴中國品牌「喬丹體育」商標侵權一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對78起喬丹體育商標爭議案中的32起所做出的判決。法院維持一審判決,駁回邁克爾·喬丹撤銷喬丹體育爭議商標注冊的上訴請求。
邁克爾·喬丹法律顧問的新聞發言人稱「對法院就商標爭議案做出的判決表示遺憾。邁克爾·喬丹提起訴訟的目的不僅僅是保護自身的姓名權,更是為了保護消費者不受誤導。」
「針對商標爭議案的判決,我們將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邁克爾·喬丹針對喬丹體育在上海法院提起的姓名權侵權案件,與商標爭議案是相互獨立的案件,姓名權侵權案仍在審理中。」
邁克爾·喬丹表示,「尊重中國的法律,並相信中國法律會保護他的合法權利並確保消費者不受誤導。」
喬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位於中國福建省晉江市,是國內知名的體育用品公司。2000年以來,該公司在服裝、鞋、書包等多個商品上注冊了「QIAODAN」、「僑丹」、「橋丹」、「喬丹王」等多個商標。
邁克爾·喬丹認為,喬丹公司注冊的「QIAODAN」、「僑丹」等商標,侵犯其姓名權、肖像權,具有不良影響。
據公開媒體報道,喬丹的代理律師也曾表示,中國公眾看到與「喬丹」「QIAODAN」相同或近似的標識,會將其與邁克爾·喬丹本人相聯系;喬丹體育在明知或應知邁克爾·喬丹知名度的情況下,將相關標識申請注冊為商標,有違誠信原則;相關爭議商標的注冊和使用,會造成社會公眾對產品來源產生混淆和誤認,擾亂正常的社會秩序,產生不良社會影響。
喬丹體育的代理律師馬東曉表示:邁克爾·喬丹本人的姓氏為「Jordan」,本身為英美普通姓氏,而中文「喬丹」是其中一種慣常的翻譯,難以認定「喬丹」與邁克爾·喬丹之間存在必然、唯一的對應關系。據此,邁克爾·喬丹對中文「喬丹」及作為普通籃球運球動作的剪影形象並不享有任何在先權利。喬丹體育自成立以來,經過20餘年的經營,已經獲得了廣泛的市場認可和穩定的市場秩序,相較於喬丹體育對其商標的使用,不能認定「喬丹」二字與邁克爾·喬丹先生之間的對應關系已強於喬丹體育。雖然邁克爾·喬丹作為籃球運動員,具有較高的社會知名度,但並不代表他的姓名在商品上擁有相關的權利,而「喬丹」品牌作為合法的注冊商標,才擁有在商業使用中的排他性權利。
但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裁定,維持喬丹體育的一系列商標注冊。
邁克爾·喬丹對此裁定表示不服,向北京市第一中級法院提起訴訟。
2015年初,北京一中院駁回了邁克爾·喬丹的訴訟請求。
邁克爾·喬丹上訴至北京市高院,請求撤銷原審判決和被訴裁定。
對於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的判決,邁克爾·喬丹法律顧問的新聞發言人表示,將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這不是國際知名商標第一次在中國遭遇訴訟失敗。就在上月24日,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美國New Balance公司在中國的關聯公司--新百倫貿易(中國)有限公司因使用他人已注冊商標「新百倫」,構成對他人商標專用權的侵犯,需賠償對方9800萬元。
2. 國知局如何回應惡意注冊囤積商標
國家知識產權局近日連續作出回應和工作部署,表示一直高度關注並加強整治,將進一步加強對惡意搶注商標行為的打擊力度。
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也表示下一步將聚精會神抓審查,進一步縮短商標審查周期,提高商標審查質量,嚴厲打擊商標惡意注冊和囤積行為,同時,完善商標審查制度,提高商標工作標准化、規范化、法治化水平。
(2)律師馬東曉擴展閱讀
商標注冊不是用來炒的:
近段時間,突然爆紅的少年丁真、馬保國,網路熱詞「耗子尾汁」,被商標搶注者集中「哄搶」,注冊申請達到數百件。澎湃新聞暗訪發現,在商標申請跟風網紅、熱詞的亂象背後,炒賣商標同樣「暗流涌動」,湖南一家申請「丁真」商標的公司,商標證還沒下來,便開價18.8萬元;鄭州一家公司,也僅是剛申請了「耗子尾汁」商標,就表示可以1萬元/年的價格授權使用。
「當下呈現的商標跟風搶注現象,已與商標的本來意義背道而馳。」知名知識產權律師馬東曉告訴記者,「商標注冊是來用的,而不是用來炒的」是2019年修改商標法確立的方向,「商標的價值在於使用,應在社會各界形成共識」。
3. 馬東曉的介紹
北京市中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專利代理人、商標代理人。先後就讀於青內島大學機械工程系容和北京大學法學院,碩士學位。主要從事知識產權法律實務,在專利、商標、版權和商業秘密等實務領域均有較深入研究,此外對產品責任法也有涉獵。
4. 喬丹商標侵權案喬丹的代理律師是誰
人數牽涉來較多,名單如下源:
再審申請人邁克爾·傑弗里·喬丹(Michael Jeffery Jordan)委託訴訟代理人:
田甜,上海市方達(北京)律師事務所律師。委託許可權:特別授權。
祁放,上海市方達(北京)律師事務所律師。委託許可權:特別授權。
被申請人: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委託訴訟代理人:
劉胤穎,該委員會審查員。委託許可權:一般授權。
馬岩岩,該委員會審查員。委託許可權:一般授權。
一審第三人:喬丹公司委託訴訟代理人姓名、身份和代理許可權:
韋之,北京市中倫律師事務所律師。委託許可權:特別授權。
馬東曉,北京市中倫律師事務所律師。委託許可權:特別授權。
5. 請問《神秘星球孿生公主》是中國的還是日本的拜託了各位 謝謝
是日本的,但中國說是中國的,引一段資料: 面對眾多動漫網友和觀眾的質疑,4月4日,央視少兒頻道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這部動畫片)不可能是日本製作,《孿生公主》就是一部國產動畫片。 」 身份惹出爭議 我們將時間退回至2007年1月30日。當日,《大連晚報》刊登了一篇標題為「動畫片《天天笑》、《孿生公主》將登央視黃金檔」的文章。內容大致為:由大連東方龍動畫發展有限公司製作出品的兩部原創動畫系列片《天天笑》、《孿生公主》(也叫《神秘星球孿生公主》)將在央視少兒頻道黃金時間開始播出。文章還特別提到:中央電視台少兒節目中心十分看好這兩部動畫片,無論其內容、表現形式都非常適合少年兒童觀看。 然而,《孿生公主》在央視少兒頻道「動畫樂翻天」欄目播出沒多久,就有觀眾指出,這是一部日本動畫片,由日本TYO公司製作。不少「好事」的觀眾還找出這部動畫片的日本官方網站:2005年第一作的官方網站,以及2006年4月1日播放的新作網站,以此證明《孿生公主》是地道的日產貨。 這使得《孿生公主》究竟是日本製造還是大連東方龍動畫發展有限公司的原創動畫,成為動漫迷們關注的焦點。這場爭論給本來就不景氣的中國動漫產業,又潑了一盆冷水。《孿生公主》的「身份」問題,又一次戳到了中國動漫產業的軟肋。 署名涉嫌侵權 據《大連晚報》報道,這部動畫片的由來,是大連東方龍動畫發展有限公司從2005年初,籌集巨資3500萬元,投資生產原創365集系列動畫片《天天笑》和52集系列動畫片《孿生公主》,至2006年10月全部製作完成,經審批准予在全國發行的。 但是一些觀眾指出,央視少兒頻道播出的《孿生公主》是一部已經在日本播出過的日本動畫片。目前央視播出的版本中除把日本動畫主題歌改成中文外,字幕里顯示的製作、配音等所有日方製作人員全部被換成了中國人名。 記者登陸觀眾提供的《神秘星球孿生公主》日本官方網站,看到了部分該片內容簡介的截屏,以及製作人員名單,發現其內容與央視播出的《孿生公主》基本一致。只不過央視播出的《孿生公主》片尾字幕顯示製作原班人馬是中國人,而日本播出的《神秘星球孿生公主》原班製作是日本人。在其官方網站記者還看到,隨著這部動畫片在日本的播出,其相關產品DVD和動漫書也早在「2005年9月23日」和「2005年4月21日」就已經開始發行。 對於相同作品不同署名問題,國浩律師集團(北京)事務所律師馬東曉表示:「很明顯,這是一個嚴重的侵權行為。這很有可能是大連東方龍動畫發展有限公司為了規避廣電總局的規定,將所有製作人員換成中國人名。」不過他表示「如果這個經過日方同意,而且日本的著作權人與大連東方龍發展有限公司簽訂了協議,有公約的話,那麼這種做法是可行的。因為著作權是私權,只要日本的著作權人不提出來,那麼按照雙方的協議,大連東方龍動畫發展有限公司可以說這個動畫片是自己公司製作的。」 根據資料顯示,大連東方龍動畫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6月。參與合資的三家公司是大連精英美術電影製片公司、日本TYO株式會社、大連寶源網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根據以上公開報道和資料可見,在2005年6月東方龍動畫發展有限公司成立僅僅3個月之後,2005年9月,《神秘星球孿生公主》即在日本播放。而《大連晚報》的報道寫著:「大連東方龍動畫發展有限公司從2005年初,投資生產原創52集系列動畫片《孿生公主》」。據業內人士介紹,一部大型動畫片從創意到製作完成,往往需要兩三年甚至更多時間。 意在規避法規 為什麼一部動畫片會受到如此關注?原因很簡單:此前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下達了「2006年9月1日起,全國各電視台每天17時至20時之間,限播境外卡通片」的規定。 因此不少觀眾認為,大連東方龍動畫發展有限公司之所以「改頭換面」,是為了給這部動畫打上「中國製造」的牌子,這樣一來便能在國內名正言順地播出。目前最合理的推測就是,這部動畫大部分由日方外包給大東方龍動畫發展有限公司來製作,於是大連東方龍動畫發展有限公司將這部作品打上原創標記,推給央視。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馬東曉指出了一個關鍵性問題:「『國產』這個概念不是很准確。」也就是說,審查部門該以什麼標准來衡量哪些屬於「國產動畫片」的范疇。而這無疑給一些製作公司製造了打擦邊球的機會。 對於是否是國產原創動畫片,央視少兒頻道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孿生公主》肯定是國產動畫片。因為「這部片子每天18:00在少兒頻道『動畫樂翻天』這檔國產動畫欄目播出。」她對記者說:「國家廣電總局下發限播的規定後,我們都在嚴格執行規定,並且對所有動畫片進行統一審查。」對於記者提出是否是中國的動畫片製作公司參與日本公司的製作,這位工作人員否定了該說法:「即使是合作,也算是國外的動畫片。」
求採納
6. 馬東曉的學術研究成果
馬東曉律師還多次參與了國家技術質量監督檢驗總局、中國廣告主協會以專及中國評估協會、北京屬市律師協會等的法規、規章的立法工作,承擔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全國律師協會等研究課題。
十幾年來先後在法學類核心刊物上發表二十多篇論文,合著三本。
《商標業務指南--中國律師知識產權業務指南叢書》(合著)
《知識產權律師實務與法律服務技能》(合著)
《蘋果的IPAD之痛》(合著)
《從一件專利行政訴訟看專利文件的修改》
《工業設計及其專利保護的幾個問題》
《知識產權訴訟中的舉證責任問題》
《知識產權訴訟中的專業鑒定》
《知識產權訴訟中的中止程序》
《一次不徹底的反正—兼評商標法第十五條》
《農業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
《計算機漢字作為美術作品應受著作權法保護》
《淺析字型檔字體單個文字字型的美術作品保護》
《論汽車質量糾紛的責任主體》
《我國應在產品責任案件中引入懲罰性賠償》等
其中《專利法修改若干問題之管見》曾被中國法學會知識產權法研究會選為大會交流論文
7. 《神秘星球孿生公主》是哪國的動畫片
神秘星球孿生公主
·語言:國語 字幕:中文
·ISRC:CN-D05-07-311-00/V.J9
·產地:中國大陸
·所屬分類:電視劇:動漫/卡通:科幻
·在線觀看/下載地址: http://www.kdy198.com/Html/2910.html
芳芳和菲菲是神秘星球空間世界的中心漂浮著的"太陽國"的孿生公主.兩個人是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因為太淘氣,時常惹出一些小麻煩....
芳芳和菲菲有一天錯誤地乘上突然出現的地下扶梯,在太陽國最底層的地方,遇見了被稱為"傳說神秘星球孿生小公主神秘星球的孿生公主神秘星球孿生公主圖神奇星球孿生公主神秘星球之孿生公主看神秘星球孿生公主中的公主"的公主古蘭伊絲....她們分別和蛭了可以成為魔法人主的"寶盒"和"魔杖".她們與跟古蘭伊絲多的睥噗噗一起開始了幫助別人的旅行.....
簡評:
前幾天在網上聽到有人談論CCTV播出的一部名為《神秘星球孿生公主》動畫
片,從製作水平來看似乎不像國產的,但是演職員表卻是中國人。我還以為是有
中國的動畫公司參與了製作外包,這倒是常有的事情(在這里,「動畫」是指在
關鍵幀中間插入過渡幀,是一項技術含量較低的勞動密集型工作)。
但是今天偶然在央視少兒頻道看到了一集,讓我有點吃驚,因為這根本就是
日本動畫片《不可思議星球的孿生公主》.更讓我吃驚的是片尾的演職員表
完完全全都是中國人的神秘星球孿生公主歌神秘星球孿生公主神秘星球孿生公主吧神秘星球孿生公主神秘星球孿生公主播名字——從原畫、描線上色、動畫、再到編輯。更令人不解的是,該片的片頭片尾曲完全翻唱了日本版的片頭片尾曲,而「詞曲」作者也
成了中國人的名字(「詞」或許還說得過去,畢竟中文化了,可是「曲」怎麼解
釋?)。最後字幕顯示的製作單位是「大連東方龍動畫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我特意去看了看日本播出的版本,和今天(3月30日)播出的第4集相比,幾
乎所有的製作人員的名字都是日本人的名字。有沒有可能這件事是日本方面造假?
基本沒有這種可能,因為從故事到人物設定再到原畫和色彩,這不是國內的風格
和水平。央視播出的「國產」名單肯定有問題。
這也太古怪了。就算幾十年前中國引進版權意識淡薄、出版了許多未經授權
的出版物的時候,似乎也沒有這種情況。不付版稅也就罷了,起碼原作者的名字
還在(他們可沒有把比利時的埃爾熱改成中國名字艾耳)。現在這是什麼?繼續
查,發現這個「大連東神奇星球的孿生公主神秘星球孿生公主 神秘星球孿生公主bt快樂星球孿生公主不思議星球孿生公主方龍動畫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是日本一家電視廣告公司TYO和大連精英美術電影製片廠合資成立的公司。再查
TYO,發現它參與了《不可思議星球的孿生公主》的代理,而且在它的網站上還
有個文件顯示了大連東方龍動畫發展有限公司的一個項目是《不可思議星球的孿
生公主》。不過,這個項目的製作費用只有27萬元人民幣,恐怕還不夠製作兩集。
從這個網頁還能看到該片的備案信息:
http://blog.sina.com.cn/u/48303270010008xq。編劇是李寶俠,導演是於拯成。
今年1月30日的《大連晚報》還報道說:「由大連東方龍動畫發展有限公司製作
出品的兩部原創動畫系列片《天天笑》將於今日18時在央視少兒頻道黃金時間開
始播出,另一部動畫片《孿生公主》也將於近期播出。」
能查到的信息也就這么多了。推測起來,大概是大連的這家公司來了個「借
殼上市」,把《不可神密星球的孿生公主神秘星球孿生姐妹神秘星球的孿生姐妹 神秘星球孿生公神秘星球之孿生姐妹思議星球的孿生公主》「包裝」成了「原創動畫」,為了掩人耳目,把所有製作人員的名字都換成了中國人的名字。且不說換掉製作人員的
名字是一種不尊重,把名字換掉就能正大光明地說這是「國貨」了?這難道不是
一種造假嗎?
這讓我想到了國內科學界的某些宣傳。某人在國外出了個成果,在高檔雜志
上發論文,國內的科研機構以「合作」的名義,也在論文上掛名(比如某甲是美
國某大學的,「合作」神秘星球孿生小姐妹神奇星球的孿生姐妹 神秘星球孿生孿生公主 孿生小公主孿生公主動畫片之後論文的署名就多了國內某大學),於是該機構就開始宣傳本校又出重大成果雲雲。其結果就是拿錢買來名義上的「國產」研究。還有
的學校為了裝門面,花大價錢請來「人才」,然而對學校的貢獻卻很少,甚至連
額定的國內工作時間都不能完成。
8. 神秘星球孿生公主是中國動漫還是日韓動漫
是日本的,但中國說是中國的,引一段資料:
面對眾多動漫網友和觀眾的質疑,4月4日,央視少兒頻道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這部動畫片)不可能是日本製作,《孿生公主》就是一部國產動畫片。
」
身份惹出爭議
我們將時間退回至2007年1月30日。當日,《大連晚報》刊登了一篇標題為「動畫片《天天笑》、《孿生公主》將登央視黃金檔」的文章。內容大致為:由大連東方龍動畫發展有限公司製作出品的兩部原創動畫系列片《天天笑》、《孿生公主》(也叫《神秘星球孿生公主》)將在央視少兒頻道黃金時間開始播出。文章還特別提到:中央電視台少兒節目中心十分看好這兩部動畫片,無論其內容、表現形式都非常適合少年兒童觀看。
然而,《孿生公主》在央視少兒頻道「動畫樂翻天」欄目播出沒多久,就有觀眾指出,這是一部日本動畫片,由日本TYO公司製作。不少「好事」的觀眾還找出這部動畫片的日本官方網站:2005年第一作的官方網站,以及2006年4月1日播放的新作網站,以此證明《孿生公主》是地道的日產貨。
這使得《孿生公主》究竟是日本製造還是大連東方龍動畫發展有限公司的原創動畫,成為動漫迷們關注的焦點。這場爭論給本來就不景氣的中國動漫產業,又潑了一盆冷水。《孿生公主》的「身份」問題,又一次戳到了中國動漫產業的軟肋。
署名涉嫌侵權
據《大連晚報》報道,這部動畫片的由來,是大連東方龍動畫發展有限公司從2005年初,籌集巨資3500萬元,投資生產原創365集系列動畫片《天天笑》和52集系列動畫片《孿生公主》,至2006年10月全部製作完成,經審批准予在全國發行的。
但是一些觀眾指出,央視少兒頻道播出的《孿生公主》是一部已經在日本播出過的日本動畫片。目前央視播出的版本中除把日本動畫主題歌改成中文外,字幕里顯示的製作、配音等所有日方製作人員全部被換成了中國人名。
記者登陸觀眾提供的《神秘星球孿生公主》日本官方網站,看到了部分該片內容簡介的截屏,以及製作人員名單,發現其內容與央視播出的《孿生公主》基本一致。只不過央視播出的《孿生公主》片尾字幕顯示製作原班人馬是中國人,而日本播出的《神秘星球孿生公主》原班製作是日本人。在其官方網站記者還看到,隨著這部動畫片在日本的播出,其相關產品DVD和動漫書也早在「2005年9月23日」和「2005年4月21日」就已經開始發行。
對於相同作品不同署名問題,國浩律師集團(北京)事務所律師馬東曉表示:「很明顯,這是一個嚴重的侵權行為。這很有可能是大連東方龍動畫發展有限公司為了規避廣電總局的規定,將所有製作人員換成中國人名。」不過他表示「如果這個經過日方同意,而且日本的著作權人與大連東方龍發展有限公司簽訂了協議,有公約的話,那麼這種做法是可行的。因為著作權是私權,只要日本的著作權人不提出來,那麼按照雙方的協議,大連東方龍動畫發展有限公司可以說這個動畫片是自己公司製作的。」
根據資料顯示,大連東方龍動畫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6月。參與合資的三家公司是大連精英美術電影製片公司、日本TYO株式會社、大連寶源網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根據以上公開報道和資料可見,在2005年6月東方龍動畫發展有限公司成立僅僅3個月之後,2005年9月,《神秘星球孿生公主》即在日本播放。而《大連晚報》的報道寫著:「大連東方龍動畫發展有限公司從2005年初,投資生產原創52集系列動畫片《孿生公主》」。據業內人士介紹,一部大型動畫片從創意到製作完成,往往需要兩三年甚至更多時間。
意在規避法規
為什麼一部動畫片會受到如此關注?原因很簡單:此前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下達了「2006年9月1日起,全國各電視台每天17時至20時之間,限播境外卡通片」的規定。
因此不少觀眾認為,大連東方龍動畫發展有限公司之所以「改頭換面」,是為了給這部動畫打上「中國製造」的牌子,這樣一來便能在國內名正言順地播出。目前最合理的推測就是,這部動畫大部分由日方外包給大東方龍動畫發展有限公司來製作,於是大連東方龍動畫發展有限公司將這部作品打上原創標記,推給央視。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馬東曉指出了一個關鍵性問題:「『國產』這個概念不是很准確。」也就是說,審查部門該以什麼標准來衡量哪些屬於「國產動畫片」的范疇。而這無疑給一些製作公司製造了打擦邊球的機會。
對於是否是國產原創動畫片,央視少兒頻道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孿生公主》肯定是國產動畫片。因為「這部片子每天18:00在少兒頻道『動畫樂翻天』這檔國產動畫欄目播出。」她對記者說:「國家廣電總局下發限播的規定後,我們都在嚴格執行規定,並且對所有動畫片進行統一審查。」對於記者提出是否是中國的動畫片製作公司參與日本公司的製作,這位工作人員否定了該說法:「即使是合作,也算是國外的動畫片。」
9. iPad商標侵權案是怎麼回事
對於這個案子,我覺得去中國法院網上去看看吧,那裡幾乎包括了所有的中國所發生的案件。。。畢竟作為中國最大的法院網,它還是比較理性的,相比較網上其他言論而言還是比較公正的。。以下摘自中國法院網
iPad是美國蘋果公司推出的平板電腦,所到之處無不引發搶購風潮,在中國大陸平板電腦市場上,更是佔領了銷售份額的70%以上。然而,蘋果公司可能做夢也沒想到,其會因商標問題與一家中國公司鬧到短兵相接的地步。一邊是富可敵國的全球最大上市公司,一邊是名不見經傳甚至瀕臨破產的深圳唯冠,這場「大象」與「螞蟻」的較量,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又該何去何從?能給人什麼啟示?
庭上的激辯
應該說,蘋果公司在中國推出iPad之時,已經知道該商標權還在深圳唯冠手中,它向中國商標局、深圳唯冠申請轉讓商標未果,2010年4月,就聯合英國IP公司將深圳唯冠告上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請求法院判令iPad商標的專用權歸原告所有,並賠償其經濟損失400萬元。
法庭上,雙方展開了激烈的爭辯。
原告稱,2009年,蘋果公司與唯冠達成一項協議,唯冠台北公司將iPad全球商標以3.5萬英鎊的價格轉讓給IP公司,其中包括在中國注冊的兩個商標。因此,被告應履行將涉案商標轉讓給原告的義務。
深圳唯冠卻認為,唯冠國際系香港上市公司,有7個子公司。台灣唯冠在歐盟、韓國等國家共獲得8個iPad注冊商標專用權。中國大陸的iPad商標則由深圳唯冠擁有。
深圳唯冠認為,蘋果公司是從台灣唯冠手中購買的iPad商標專用權,當時具體處理交易的員工麥士宏,其授權書的內容和簽名蓋章均是台灣唯冠。而深圳唯冠和台灣唯冠雖然同屬於唯冠國際的子公司,但二者並不是隸屬關系,股權也沒有交叉關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民事主體,因此,這一合同對深圳唯冠不具有約束力,蘋果公司購買的iPad商標專用權,並不包含中國內地。
蘋果公司辯稱,台灣唯冠即使沒有對大陸iPad商標的處置權,但由於台灣唯冠負責人楊榮山同時也是深圳唯冠的法定代表人, 從法律上來說,這足以構成表見代理。
「表見代理」是指雖無代理權但表面上有足以使人信為有代理權而須由本人承擔法律後果的代理。
對此,深圳唯冠認為,其從未授權過任何人轉讓iPad商標專用權,更沒有提供法律規定的合同、公章、印鑒等形成表見代理的要素,因此,表見代理根本不成立。
2011年12月,法院經審理後認為:本案商標轉讓合同系原告IP公司與台灣唯冠簽訂,被告深圳唯冠沒有參與談判,也沒有授權他人處分其商標及訂立商標轉讓合同,且商標轉讓合同簽訂人與被告之間的表見代理亦不成立,涉案的商標轉讓合同對被告無約束力。法院遂判決駁回了兩原告的訴訟請求。
兩原告不服,上訴至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據悉,二審將於2月29日開庭。
與此同時,深圳唯冠也向蘋果公司發起了訴訟反擊,主要針對蘋果在華的經銷商:在深圳起訴順電,在惠州起訴國美,在上海起訴蘋果的經貿公司。
庭外的較量
訴訟之外,蘋果公司和深圳唯冠也展開了一系列輿論攻防戰。
深圳唯冠利用一切機會為自己辯護,2月17日更是高調召開媒體發布會,唯冠國際創始人楊榮山自侵權案以來首次現身,深圳唯冠債務重組代理公司和君創業主席李肅及代理律師馬東曉等,悉數到場。
楊榮山回憶說,唯冠1998年下半年開始設計名為iPad的產品,2000年在香港做了iPad的上市發布會。由於推出的時機過早,並且採用CRT顯示的觸摸屏非常容易出現誤操作,雖然產品已經賣到了世界各地,但並沒有在市場上引起太大的反響。
楊榮山說,當時的唯冠發展勢頭一片大好,曾位列全球前五大顯示器製造商。他們開始研製下一代iPad產品,希望在未來幾年內將唯冠的產值做到300億港幣以上。然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導致唯冠國際最大客戶寶麗來破產,欠款無法收回,公司經營由盛轉衰。
2009年,英國名為IP Application Development的公司找到台北唯冠稱,iPad商標與其公司名縮寫相近,希望能購買該商標,並多次承諾不與唯冠進行同業競爭。
由於當時唯冠正面臨財務危機,計劃進行收縮,本已准備出讓商標,但由於IP公司出的價格太低,唯冠並沒有同意。「可IP當時威脅唯冠,如果不出售,就會在海外起訴唯冠,當時陷入經濟困境的唯冠,只好低價出售,該交易本來就有失公平。」
令楊榮山沒有想到的是,隨後不久,IP公司就以10英鎊的象徵性價格,將iPad商標轉讓給了蘋果公司。而當時IP公司派來與唯冠談判的律師,也被證實用的是假名字。楊榮山這才明白,IP公司是蘋果公司通過「精心設計」成立的。
李肅指出:「蘋果手中的iPad商標是用不正當的欺詐手段取得的,我們正在委託美國公司訴蘋果公司。」
楊榮山表示,台北唯冠只擁有iPad海外商標權,iPad大陸商標權在深圳唯冠手裡。對此蘋果也是認可的,所以2010年蘋果曾以正在和唯冠洽談購買iPad商標為由,要求香港法院對唯冠發放禁制令。後來八家銀行查封唯冠後,蘋果也分別同這八家銀行商討購買iPad商標權。
馬東曉在發布會上也表示,先避開台灣唯冠有無權利出售深圳唯冠所持有的iPad商標問題不談,iPad大陸地區的商標注冊是深圳唯冠在國家商標局注冊的,合法轉讓的手續並未完成。
據馬東曉介紹,IP公司曾向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提出撤銷深圳唯冠iPad商標專用權的請求,深圳唯冠向商標局提供了2008年、2009年、2010年這三年內生產的iPad商標產品,才得以保住iPad商標專用權。
楊榮山表示,外界說唯冠要索賠100億元,其實唯冠並沒有提出具體賠償額。唯冠與蘋果之間是一場商戰,他希望外界不要用道德的標准來評價。
楊榮山和李肅都認為,目前,和解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但蘋果並沒有談判的誠意。
面對深圳唯冠的高調發布,一向緘默的蘋果公司也沉不住氣了。20日晚,蘋果公司通過律師函作出最新聲明,稱深圳唯冠全程參與了iPad商標的轉讓交易,深圳唯冠在做「不實陳述」。
對此,和君創業副總裁黃一丁表示,蘋果的最新回應並沒有拿出有力的證據,僅憑一些來往郵件的細節難以服眾。最終的iPad商標轉讓合同上,並沒有加蓋深圳唯冠的公章。
iPad商標何去何從
一審判決之後,深圳唯冠向全國多地工商機關投訴蘋果公司侵權。一些地方的工商部門已經將蘋果iPad下架,一些網上商店也採取了下架措施。
深圳唯冠還向海關申請了禁令,希望禁止iPad產品進出口。該申請一旦被批准,對於蘋果的打擊將更為嚴重,甚至會影響iPad3上市。
業內人士認為,如果二審敗訴,蘋果將面臨兩種選擇:交付罰金,並支付商標使用費用,或者交付罰金,後續產品更名上市。即使勝訴,蘋果也要為過去兩年的侵權行為買單。
也就是說,不管勝訴還是敗訴,蘋果都會付出代價。有媒體預測罰款最高將超過300億元,其法律依據是:我國法律法規及有關司法解釋規定,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罰款數額為非法經營額3倍以下,而賠償額可以是侵權人因侵權行為獲得的全部利潤。而2010年9月17日iPad在中國大陸上市以來,銷售額已經超過百億元。
也有人認為,天價罰款不大可能,因為iPad商標之所以價值連城,主要是蘋果公司努力開發產品和經營市場的結果,而其使用iPad商標亦非故意侵權。
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蘋果產品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增速較高,蘋果不存在放棄中國市場的選擇。蘋果的i系列產品已經深入人心,iPad已經成為全球品牌,較為重視品牌形象的蘋果更名的可能性不會很大。
業內人士猜測,蘋果、唯冠雙方可能都不想要一個判決,此案最終的解決方案可能是和解,唯冠把商標作價賣給蘋果。
來源:人民法院報
■事件回顧■
2000年,台灣唯冠注冊iPad電腦等多種電子產品的歐洲與世界其他各地的商標。
2001年,深圳唯冠申請注冊兩項iPad中國商標。
2006年,蘋果策劃推出iPad平板電腦。
2009年,蘋果以3.5萬英鎊從台灣唯冠手中購得iPad全球商標使用權。
2010年,iPad進入中國市場,深圳唯冠向蘋果表示,iPad中國內地的商標權的轉讓並沒有包含在3.5萬英鎊的轉讓協議中,要求蘋果停止侵權行為,並賠償損失。
2010年4月19日,蘋果與英國IP公司將深圳唯冠告上法庭,要求法院確認iPad商標為蘋果所有。
2011年12月,深圳中院作出一審判決:駁回兩公司的訴訟請求。深圳唯冠勝訴。
2012年2月10日,深圳唯冠起訴蘋果iPad商標侵權案一審宣判:蘋果公司敗訴,法院頒布蘋果iPad2禁售令。
2012年2月17日,惠州中院判定蘋果一家經銷商禁止銷售蘋果iPad相關產品。這是iPad商標糾紛以來,第一家被判定敗訴的蘋果經銷商。
2012年2月23日,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就深圳唯冠起訴蘋果商標侵權案作出裁定,駁回深圳唯冠提出的「iPad」禁售申請,中止訴訟。
■庭審焦點■
該案二審庭審爭議的焦點依然是上訴人IP公司購買的到底包不包括中國大陸的商標,以及台灣唯冠到底能不能出售深圳唯冠的商標。
據悉,唯冠所擁有的關於iPad的10個商標中,有8項在台灣唯冠名下,有2項歸深圳唯冠所有。蘋果公司方面在法庭辯論中提出的核心是,台灣唯冠與深圳唯冠的法人代表及實際控制人都是楊榮山,所以台灣唯冠簽署的協議同樣有效。
深圳唯冠的委託代理人認為,轉讓協議的授權書簽字人並不是楊榮山,而是台灣唯冠的法務部處長。更沒有提供法律規定的合同、公章、印鑒等形成表見代理的要素,因此,表見代理根本不成立。另外,即使是楊榮山也不能隨意處置深圳唯冠的資產,尤其是這么重要的資產。
從庭審辯論、質證等階段看來,深圳唯冠的代理律師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咬定iPad在中國的銷售不合法。因為依照中國的法律,iPad商標至今還在深圳唯冠手中,並沒有完成轉讓。
「蘋果確實把iPad這個產品做到了盡善盡美,所以受到全球廣大用戶的喜好。但是這個成功,並不能成為它在未取得iPad商標的時候就大舉進入中國市場的理由。」深圳唯冠的委託代理人認為,現在深圳唯冠所做的一切,僅僅是維護自己的權益,「希望得到公平的待遇」。
不過,蘋果公司方面顯然不認同這樣的說法。
「多年前,我們購買了唯冠公司在全球10個不同國家的iPad商標權。唯冠拒絕承認和履行涉及中國部分的協議。香港法院已支持蘋果公司。我們在中國大陸的訴訟也必將得到法院的支持。」蘋果公司的委託代理人反復這樣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