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司律師
⑴ 國內十大律師事務所有哪些
隨著法制社會的發展,懂得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的人越來越多,近期瀏覽了一些相關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早在2016年開始,「十大律師事務所排名」的排行內容就開始出現在各大平台,該律所排名的推出是希望律師們在面臨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時,能不忘初衷,持續保持專業優質的法律服務。
第三方數據調研機構尚普和CATI於今年年中時,完成了對全國487家律師事務所的調研工作。主要從公司規模(包括律所成立年限、在職員工等)、律師工作年限、專業度及服務滿意度這四個角度出發,完成了全國十大律師事務所排名,在這項排名中,北京地區的律師事務所尤為突出。調研結果顯示這十大律師事務所包括:盈科律師事務所、錦天城律師事務所、銀雷律師事務所、國浩律師事務所、中銀律師事務所、中倫律師事務所、金杜律師事務所、德恆律師事務所、隆安律師事務所、大成律師事務所。下面我們就來簡單了解一下這十大律師事務所的排名情況。
一、 公司規模
十大律師事務所
十大律師事務所的勝訴率這份排名中,我們又看到了北京銀雷律師事務所。值得強調的是,銀雷律所之所以可以榮登榜單,是因為他們對所要接的案子非常注重篩選。銀雷律所不是所有案件都會接,高勝訴率也由此而產生。而德恆律師和中倫律所的勝訴率還是非常難得的。
⑵ 國內頂尖律師事務所排名
國內頂尖律師事務所排名如下:
第一、恆略律師事務所
恆略律師事務的作為一家專業的訴訟服務律師事務所,其訴訟團隊的內部分工非常明確,分為婚姻家事、房產繼承、合同糾紛、醫療糾紛等團隊,刑事訴訟領域有刑事辯護律師團,行政訴訟領域分為征地拆遷律師團、和普通行政訴訟律師團。恆略律師事務所由於勝訴率和客戶滿意度的排名比較靠前,被廣大客戶譽為:「法律界的必勝客」。
恆略律所總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2號數碼大廈A座6層。
第二、大成律師事務所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在中國大陸擁有45家辦公室,服務范圍幾乎覆蓋了中國境內全部省級行政區。作為中國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合夥制律師事務所之一,大成成立於1992年,秉承「志存高遠,海納百川,跬步千里,共鑄大成」的核心文化理念,致力於為國內外客戶提供專業、全面、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大成連續六年被評為「全國優秀律師事務所」。
大成律所總部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大橋路9號僑福芳草地D座7層。
第三、盈科律師事務所
盈科的目標是為客戶提供滿意的法律服務,其堅持"以客戶為導向",專門成立"客戶服務中心"和"投融資中心",始終以客戶的需求為關注焦點,以顧客滿意為工作目標。其充分發揮盈科全球化法律服務體系的優勢,整合全球各地辦公室、各專業部門和全體律師的資源,不僅為客戶解決法律問題,還為客戶提供商業機會、促進客戶合作,為客戶提供專業化、綜合性的法律服務。
盈科律所總部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和東路20號院正大中心2號樓19層。
第四、金杜律師事務所
金杜律師事務所致力於全球法律服務領域,其也是國內律師事務所中領先的全球化律師事務所。金杜律師事務所秉承「為客戶發掘和開啟機遇,協助客戶在亞洲市場釋放全部潛能」的方向。憑借卓越的專業知識,致力於讓亞洲走向世界,讓世界聯通亞洲。
金杜律所總部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中路1號渣打大廈19層。
第五、君合律師事務所
君合律師事務所致力於在商業與訴訟領域提供一流的法律服務,在中國律師業重建和發展過程中的先鋒作用業內共知。術業有專攻。君合以律師執業領域為橫、客戶項目所需為縱,構建精細分工的律師團隊和按需配置的項目小組,努力滿足客戶對專業化和綜合性高端法律服務的需求。君合對精品服務的鍥而不舍,為其贏得了優質高效的口碑。
君合律所總部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北大街8號華潤大廈20層.
第六、德恆律師事務所
德恆律師事務所和德和衡律師事務所都是北京有名的律師事務所,他們除了名字相似之外其實並無關聯。律師人數上前者要比後者更多。得恆律師事務所恪守勤勉盡責、竭誠服務、追求公正的宗旨,出色完成了一系列具有深遠社會影響的重大法律服務項目,創造了中國法律服務領域的多項第一,獲得社會各界的肯定與好評。
德恆律所總部地址:北京西城區金融大街19號富凱大廈B座十二層,郵編:100003.
第七、天馳君泰律師事務所
天馳君泰律師事務所總部設於北京,位於"亞奧商圈"內的匯賓大廈六層、七層和二十層,近五千平米辦公面積,辦公區可縱覽鳥巢全景,被稱為"離鳥巢最近的律師事務所"。所內擁有先進的辦公硬體設施、網路通訊系統、信息資料系統和完善的檔案管理系統。
天馳君泰具體地址為:北京市朝陽區北辰東路八號匯賓大廈A座6層。
第八、德和衡律師事務所
德和衡在數據合規、貿易救濟、銀行和金融、爭議解決、房地建工、能源及資源、知識產權、反壟斷法、稅法、海關事務、企業合規等領域成績斐然,並自2015年來致力於上市公司相關的20多個領域的法律服務。 德和衡作為品牌律所,聚精英律師,以國際化視野,發揮本地優勢,為國內外客戶提供專業、優質、高效的全方位商事法律服務。
德和恆律所總部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建國門外大街2號銀泰中心C座12層。
第九、環球律師事務所
環球律師事務所自成立伊始,就確立了「以國際化的視野、國際化的團隊、國際化的質量服務於國內外客戶」的宗旨,這使在多變的全球經濟形勢之中,始終能夠保持不變的業界領先地位。環球所連續多年被眾多的國內外權威法律評級機構評選為頂級的中國律師事務所之一,包括《錢伯斯》、《法律500強》、《亞洲法律雜志》等。
環球總部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建國路81號華貿中心1號寫字樓15層。
第十、北京市隆安律師事務所
憑借近年來的整體實力,隆安成功入圍《亞洲法律雜志》年度多項法律大獎,入選中國十佳成長律所,並以前十的成績榮登亞洲最大50家律所及中國律所30強榜單。隆安亦在英國《律師》雜志亞太地區百強律所榜單及中國精英律所30強榜單中位居前列。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建國門外大街21號 北京國際俱樂部大廈 8層。
⑶ 聽說中國企業律師顧問網上有很多法律知識是嗎
對 很多
⑷ 公司律師和企業法律顧問的區別
一、身份不同
企業法律顧問是指通過企業法律顧問考試,活的企業法專律從業資格,取得企業屬法律顧問職業資格證書的企業內部從業人員。是國有企業內部職工
而律師不屬於企業內部職工,實行聘任或委託制
二、管理制度不同
企業法律顧問因為是企業內部職工,因此受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約束
一般不能兼職
而律師一般只收與企業簽訂的合同的約束
一般可以兼職多家企業
三、取得資格的方式不同
企業法律顧問通過的是人事部組織的企業法律顧問從業資格考試
律師涌過的是司法考試
⑸ 中國四大律師事務所
中國四大律師事務所分別是金杜律師事務、大成律師事務所、君合律師事務所、中倫律師事務所。
1、金杜律師事務:
北京金杜律師事務所成立於1993年,是中國的合夥制律師事務所之一,目前金杜已發展成為一家全球性質的律師事務所,靠著眾多的法律專業人才和得天獨厚的優勢為全球許多國家提供著法律服務。
金杜總部設於北京,在上海、深圳、成都、廣州、重慶、西安、杭州、天津、蘇州、香港、日本東京和美國矽谷、紐約均設有分所。秉承創始合夥人不斷創新及追求卓越的現代法律理念。
金杜已成為中國律師業中規模最大並居於領先地位的綜合性律師事務所,擁有1000餘名律師、代理人及專業人員,全球就職員工超過5000餘名,為全球不同需求的客戶提供著優質的法律服務。
通過合理的專業分工和緊密的團隊合作,中倫有能力在各個領域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中國法律服務。在長期執業過程中,中倫並與多家境外知名律師事務所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關系,通過與其密切的合作,中倫有能力為客戶在中國境外的投資及商務活動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
(5)中國公司律師擴展閱讀:
中國四大律師事務所的設立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第十四條,律師事務所是律師的執業機構。設立律師事務所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1、有自己的名稱、住所和章程;
2、有符合本法規定的律師;
3、設立人應當是具有一定的執業經歷,且三年內未受過停止執業處罰的律師;
4、有符合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規定數額的資產。
⑹ 目前中國有多少人從事職業律師工作就業前景如何
一、中國的律師業病了
有關中國律師業的發展一直是個熱門的話題,有關《律師法》的修改也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之中,據最新統計:全國現有律師事務所11691家,其中合夥所8024個,合作所1746個、國資所1742個,現在律師人數11.8萬人,與1995年的8.3萬人相比增加3.5萬人,據資料顯示,這個數字在2001年就已經達到,也就是說中國律師總人數五年間幾乎沒有任何的變化,為了搞清楚近幾年中國律師總體上的發展情況,我開始搜尋近幾年中國律師總人數的變化情況,結果很失望,對這組數據沒有專門的統計資料。只是在歷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報告中找到了比較權威的統計數據。
1995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記載:到1994年底,全國律師人數已達83619人,比1990年增加近一倍,超過了在1995年發展到75000人的預期。全國律師事務所已達6419個,比1993年增加25%。
1996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記載:據統計,1996年,全國律師行業從業人員已達到10多萬人,比上年增加1.2萬人,增長12.6%;律師事務所達到8265家,比上年增加1065家,增長14.8%。
1998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記載:中國律師隊伍不斷壯大,已成為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的一支重要力量。據統計,全國律師事務所已從1979年的79家發展到1998年底的8600多家,執業律師從212人增加到10萬多人。
2000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報告記載:目前,全國有律師事務所9500多家,律師11萬多人。
另查:截止2001年6月,中國律師總人數已達到114892人,其中專職律師達70147人。律師服務機構也由1981年的2023個,上升到各類律師事務所已近一萬個。
2003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報告記載:截至2003年底,全國法律援助機構已發展到2774個,比上年增加356個;工作人員為9457名,增加1172名;
2004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報告記載:據統計,截至2004年6月,全國執業律師已達11.45萬人,律師事務所已達11691家。
從以上資料可以清楚地證明我的判斷,從2000年開始中國的律師人數從整體上就沒有變化,都維持在11萬餘人的基礎上,也始終沒有超過12萬人,另據統計,中國目前還有206個縣沒有律師。
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中國的律師業你到底怎麼了,難道中國的律師業的發展果真已經到了飽和狀態了嗎?一個行業整整五年維持從業人數基本不變,也就意味著這個行業失去了吸引力氣,沒有生機和動力,中國的律師業一定是出問題了,中國的律師業一定是病了。
二、中國的律師業病在哪裡?
中國的律師業已經到了飽和狀態了嗎?難道中國的律師的從業人數不能超過12萬的大關嗎?
先看看我國與發達國家每一萬人的律師比例的比較,美國85萬、31.7/10000;英國:9萬、15.4/10000;法國:3.6萬、6.2/10000;德國:6.2萬、8/10000;日本:1.5萬、6.2/10000。而中國就是以12萬計算才達到0.8/10000。
再看看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發展:
北京:
2000年,北京市共有律師事務所345家,共有律師5495人,其中專職律師3159人、兼職律師1082人、特邀律師173人,律師助理、行政人員1081人。
2001年6月,北京市共有律師事務所419家,共有注冊律師5489人,其中專職律師4095人、兼職律師1334人、特邀律師69人。律師助理和行政人員2011人。
2002年8月,北京市共有注冊的執業律師5834人、實習律師1357人,共計7191人,佔全國律師總人數的6%,這意味著全國每17名律師中就有1名在京執業的律師。
2003年,北京市共有注冊律師8106名。
2004年6月,北京市共有注冊律師8104名,其中大學本科學歷達6110人、法律專業本科達110人、碩士學歷達1636人、博士學歷達248人。
2005年6月14日北京日報以《北京律師昨日突破萬人大關》為主標題,:《每萬人中有7人是律師,相當於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為副標題。該文是這樣報道的:北京共有律師執業機構892家,從業人員13636人,包括一萬名執業律師和3636名行政管理人員,總人數約佔全國執業律師總數的9%。據統計,萬名律師中,外地律師就佔三分之一。
上海:
據《上海的律師事務所管理模式》一書中的相關統計資料顯示上海律師:
1984年為641人;
1985年為1230人;
1987年1353人;
1994年3647人;
1998年4533人;
2004年6000餘人。
另查:截止2003年11月底,本市共有律師事務所538家,執業律師5366人;截止2004年6月,上海全市共有通過年檢注冊的律師事務所579家,專職和兼職律師5811人,2005年為7000人左右。
深圳、廣州:
據深圳第五屆律師代表大會資料顯示,至2005年年底深圳已有律師事務事務所208家,律師人數3500餘名。
而2001年底及2002年初筆者來深圳開辦分所時,深圳的律師人數才1800餘人,1900人不到,2004年有律師事務所190餘家,執業律師近2800人。據統計深圳律師人數以20%的年遞增率增長,已成為全國乃至世界律師高增長的城市。
深圳市律師四年增加1500多人,如果加上持有外地執業證的律師或公司法務人員,深圳的律師與准律師總人數估計不會低於5000人。
同樣至2004年3月底,廣東省執業律師人數達到10042人,律師隊伍規模居全國各省(市、區)的首位。律師事務所已達1217家,其中廣州不到4000人左右,目前在廣州有約4500名律師,還有其他暫時未取得執業證,又輔助律師從事法律工作的,總共將近15000人。
江蘇:2004年13市律師事務所已發展到628家,律師人數達到6669人,2005年年底有律師事務所694家,執業律師7113人。
據全國律師協會統計:在全國律師中,廣東、北京、江蘇、上海和浙江5省市律師人數就佔了大約1/3,業務收入佔了全國律師業務收入的2/3。
從簡單地數字就能得出以下結論:
1、中國社會整體對律師的需求不足,有關市場經濟的法治建設和法律規范遠沒有跟上經濟發展的水準和速度。
2、中國律師在總人數不變的情況下,最明顯地就是選題由是小城市向大城市轉移,由內地向沿海發達地區轉移。現有的統計數據看,律師轉移的下一個陳地將是上海或者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然後會再向環渤海灣區域轉移。
3、中國律師業的人才流失現象非常嚴重,五年來每年至少一萬名通過司法考試取得律師資格證書的人才,起碼有5萬多人游離在律師職業之外;同時也說明新律師的淘汰率比較高,基本上有多少新律師加入就有多少律師退出。
4、律師已經被政府、企業、老百姓等在道德上打入了冷宮,這是一個不為全社會看好的行業,律師在社會失去公信,沒有了美譽。在中國的社會中一個行業要有較高的公信力和美譽度,必須從做好人好事開始,這也就是說我們律師這么多年所做的不是老百姓眼中的「好人好事」,唯利是圖、專門為做壞事的人開脫和辯護,已經是全社會對律師行業心理定位。
從上也不難看出,中國律師行業已經遭遇前所未有的發展困境,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現實,律師是一個不為法律人看好的行業,也不為全社會看好的一個行業。但與此同時也可以看到中國律師業發展前景非常廣闊,與發達國家還很大的一段距離,而且不是一般的差距。這段距離正是我們律師行業的前景。
三、中國律師業的明天在哪裡?
中國律師行業已經遭遇前所未有的發展困境,中國律師業作為一個行業整體上出了問題,中國律師業作為一個行業已經病了,突破口在哪裡?
要找到突破口先要找到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問題明擺著,中國的律師業是一支沒有力量的隊伍,中國的律師事務所是沒有力量組織,中國的律師是由一支沒有依靠的個人,整個律師隊伍是一支沒有依靠的部隊。
如果寄希望於大學的法學院給我們培養一支有力量的律師隊伍,指望律師法的修改中國的律師就馬上獲得強大的力量,指望律師協會或律師管理處來培養一支強大的律師隊伍?雖然這些都律師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保障,但律師業最終要發展經強大,需要的是市場的支撐,所以中國的律師要強大,首先要從中國的律師開始,從中國的律師事務所開始。
1、向市場要發展,這是律師業的首要問題。很顯然,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律師業務應該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律師應該越來越多地為企業提供法律服務,顯然律師來如果沒有企業來支撐,是不可能得迅速發展的。摟目前的現狀我們的律師業一定是在為企業提供的法律服務時出了問題,人家不需要我們的服務或者說不信任我們的服務。難道他們不需要服務嗎?
我們還是用數據來說明問題,據統計:中國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2.9年,中國每年約有100萬家民營企業破產倒閉,60%的企業將在5年內破產,85%的企業將在10年內消亡,能夠生存3年以上的企業只有10%,大型企業集團的平均壽命也只有7?8年。其中有40%的企業在創業階段就宣告破產。在中國每天有2740家企業倒閉,每小時就有114家企業破產,每分鍾就有兩家企業破產。日本企業的平均壽命為30年,是我們的10倍;美國企業平均壽命為40年,為中國的13倍。
這也是一組非常可怕的數據,是人家不需要我們律師服務,還是我們律師不會服務、服務的不好,我們的律師至今還沒有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提供有價值的服務。
前一段時間筆者在整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的管理文集時,並大量在發表相關企業管理文章時,律師同行中居然應者寥寥無幾,也就是說中國龐大的律師隊伍中真正關心或懂得企業經營管理的人寥寥無幾,如果律師的法律知識和實踐經驗不能與企業的管理實踐結合起來,餘下了就只有打官司或當「討債鬼」了,所有的律師都擁擠在這么一個狹窄的業務地帶上,怎麼可能支撐起一個行業現實的發展和未來。
我們的律師只會打官司,不會幫助或教會企業如何在控制、管理經營管理過程中出現的風險或糾紛,如何盡量少打官司。這是一個巨大的律師服務空間,但現在能佔領的律師又有幾何?從企業自身的利益和長遠發展以及正常的經常管理活動的需要來看,沒一家企業願意打官司,只是萬不得已才去法院打官司。律師業的現狀證明中國的律師現在尚未成為企業真正需要的律師。
中國律師業在個人業務尚不發達的今天,只有把目標定位在為企業的經營管理服務,才會有更好的發展,也才會有前途。法律服務生活化、法律服務實用化、法律服務市場化是律師業的最好的出路,中國的律師業在傳統的業務基礎上,只有創新服務,為企業提供實用而有價值的服務才會有發展、才會有出路。
有關法律服務的創新筆者集十餘年的積累和探索,也已經到了快開花結果的時候了,也希望有更多的律師朋友加入到這個隊列中來。
2、向體制要發展
目前合夥制為主體的律師事務所體制,只適合小規模的律師事務所的運作和發展,無法進行大規模的投資和公司化運作;國有所、合作所就象原有的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一樣,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求,也就不會有活力;個人律師事務所本身就是律師事務所規模化發展不相容的。
在現有的體制條件下,律師大都以個人為單位對外開展開拓業務、提供服務,這種模式嚴重製約了律師個人發展空間,尤其是年輕律師在從業之初,不僅得不到支持,反而要與經驗豐富,有相當社會資源積累和影響力的老律師,去競爭市場。導致年輕律師執業之初連起碼的生存問題都解決不了。
如果一個行業對後來者如此地殘酷,還能發展嗎,還會有前途嗎?
所以律師事務所必須要走企業化、公司化的道路,必須要有強大資本、業務支撐的實踐、學習、交流的平台。在這個行業的既得利益者必須為後來者提供必要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否則這個行業就會先進入這個行業的一群人做小、做死。這只能從體制上著手,企業化、公司化是一條非走不可的路。
3、向未來要發展
中國律師業的未來是什麼?現在還是一片空白,正因為是空白才有文章可做,做什麼文章?就是培育市場。
中國的律師業必須為自己的未來培育自己需要的市場,這已經到了非重視不可地步,不能不重視的地步了。不把蛋糕做大,就不會有中國律師業的未來和發展。
中國有十三億人口的大國,經濟正在高速發展,在傳統文化背景下,中國人對法律和律師的依賴度很低,不是他們不需要法律服務,而是他們不知道或者說不習慣用法律手段來保護自己,規范日常的生活和生產經營活動。
所以中國的律師必須走出事務所、走出廟堂、走出書本、走出法條、走出沖突,走向社會、走向客戶、走向市場、走向工世界,去宣傳法律的精神和法律的規定,告訴們如何安全、合法地生活、生產和工作,去為全社會做一些好人好事,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改變全社會對律師認識上的偏差和誤解,從根本上解決中國律師業正面臨的困境,治好自己的病。
4、向年輕的律師要發展
誰都知道,年輕的律師是中國律師業的未來,沒有他們的健康發展就沒有中國律師業的明天和未來。但是在傳統的律師事務所經營模式下,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律師實踐型人才的斷代,必然會造成一個行業的危機。
所以作為老的律師或律師事務所必然承擔起對年輕律師的培養和指導責任,幫助他們迅速提高實踐工作能力和社會資源的積累,放棄年輕律師就是放棄未來。
四、律師事務所公司化的出路在哪裡?
講到公司化,有人在思考、有人在探索、有人在實踐,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大城市以及發達地區都有了一定的實踐積累。但從實踐的效果來看,都不盡人意,問題出在哪裡?
問題在於,律師事務所在公司化過程中陷入了誤區。
1、把律師事務所的公司化當作工廠化,工廠是必須要關門生產,把工人限定在工廠內進行作業,而律師事務所則完全不同必須開門生產,要把律師都趕到市場中去,在親身的社會實踐和交往中培養自己的實際工作能力和積累社會資源,律師事務所僅僅是律師的大後方,戰場永遠是市場。如果律師事務所公司也把律師關在律師事務所的辦公室中被當作車工或鉗工之類的技術工人,哪個人永遠是得不到發展的,一旦離開那個工作環境,一切還得從0開始。也沒有律師願意長期地被限制這樣的環境中工作。
2、律師事務所的公司化不等於100%的商業化,律師事務所的投資者(包括律師和事實上存在著的非律師的投資者)往往過於急功近利,今天投資明天就要出效益,馬上就要賺到錢,在這種投資理念和運作模式下,如果一年不賺錢、二年不賺錢,馬上就對投資失去了信心或撤回投資,而無論是律師個人還是律師事務所,成長期都在三到五年左右,過了成長期後才會步入穩定的發展。
3、工資制嚴重阻礙了公司制律師的發展。有關提成制,前一段時間引起了業內比較大的爭論,有人以提成制嚴重阻礙了律師業的發展,以為工資制就能救律師。本人因忙於企業管理的文集寫作,就沒有參與進去。
其實反對提成制和主張工資制一樣的錯誤和荒唐,都是阻礙中國律師業發展的敵人。嚴格地講,沒有提成制就不會有中國律師的過去和現在,也就不會有中國律師的未來。
筆者從親身經歷的實踐來看,在實行工資制條件下的律師,對市場開拓根本就沒有積極性,由於利益分配遠遠低於其期望值,結果公司化就成了合夥人或投資者拚命開拓業務,一般律師具體經辦業務,最後公司化就又走回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大鍋飯老路上去了。
當然完全的提成制不利於形成律師團隊化和公司化運作所需要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也是不爭的事實。
之所以會有兩種極端產生,原因在於:
a、認識上的錯誤,把抽象的法律服務當作了律師事務所的產品,其實律師事務真正的產品就是律師,是人而不服務和產品。進而導致所有的律師事務所都不以培養和打造有服務能受歡迎的、有影響力的律師為前提,導致公司化從一開始就陷入了誤區。
公司化如果不以培養律師為前提,這是在與市場對著干,與數千年來形成的傳統觀念對著干,與律師行業的自身的文體特點對著干,如此當然就一定不會有前途。
b、在律師事務所與律師個人的關系的定位上過於低俗,往往以利益關系決定合作關系,既沒有共同的事業使命又沒有共同的社會使命,如此公司化做不大、做不強很正常,真要是做大、做強了,反是件奇怪的事了。一群低俗的人為了利益暫時走到一起,如何能成就一番事業?
4、律師事務所公司化的必備條件
a、投資者、合作者:就律師行業內部來說,二十年執業經歷或者五年執業經歷以下的,這一群人中只有完成了初次創業或財富積累的人同時還有第二次創業願望的人,才可能成為公司化的投資者;五年以下的律師往往發展上都會遇上瓶頸,合作的意願最強烈,公司化、團隊化意願最強烈。一般過了五年的發展期後,業務和收入穩定後的律師基本上就沒有合作的願望了,即使有也是能力和人品特別差的人。
當然律師業現在需要行業外的投資,主要還是有相當的財富積累,並有強烈的投資律師事業願望的人。
b、由於公司化基本上老律師和年輕律師的組合,年輕律師生活和生存需要保障,因而必須給一定的生活保障,通過發工資或借貸來解決年輕律師的生存和生活問題;為了提高律師個人開拓市場的積極性,提成制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律師事務所必須有工資制和提成制相結合的利益分配機制。
c、公司化的律師事務所首先是一所學校,然後再是一所律師事務所,必須首先承擔起對年輕律師的培養和培訓工作,並在對年輕律師的成長關懷中獲得律師團隊的凝聚力。如果培養培訓工作做不到位,公司化就會成為一句空話,也根本就不會有凝聚力,律師一旦有一定的技能和社會關系積累就會遠走高飛。
d、公司化必須要有自己的社會使命和責任,否則對社會沒有影響力對律師沒有吸引力。
五、來自實踐和探索的思考
有關中國律師業的明天和未來,筆者經過數年的探索和實踐,已經初步積累了相關的經驗,並通過親身的試驗完成了有關律師事務所從體制、投資模式利益、分配機制、管理流程市場運作模式等方面的可行性的研究,現在唯一不足的就是沒找到適合的投資者和合作者,現在正在積極的尋找和等待之中。
有關未來律師事務所基本模式為本人也有所總結,具體如下:在未來的律師事務所團隊中,原則上不錄用沒有經過本所培訓的律師、助理及市場拓展與行政管理人員。
之所以作如此選擇是因為:
一、律師這個行業有其特殊性,最大的特點是工作沒有統一標准,也沒有統一的操作規程,律師往往是師從不同而各行其是,導致在組建團隊時前面律師干過的活,後面的律師沒有辦法接手,往往都要從頭再來一遍。
二、律師往往都有自己的專業背景和經歷,並在實踐中形成各自的風格和操作規程,這是很難改變的習慣和風格,改變這樣風格和習慣所付出的代價往往是培養一個新律師的十倍、二十倍甚至更高。
三、律師這個行業單憑個人的努力,起步難、發展難、改變難,律師單打獨斗已經不能適應新的形勢和市場需求,要組成團隊就必須有共同遵守的信念、目標、道路和方法,通過培訓可以盡快地物色和培養團隊所需要的律師。
四、我們需要的律師是有專業、懂管理、會經營、善服務的律師,有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象一粒種籽一樣,丟到哪裡都能生根發芽,這樣的律師不通過培養是很難自生自長。
經過統一培訓後的律師團隊可以達到如下效果:
一、培訓過程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不出一個星期的時間就能確定適合團隊和不適合團隊律師。
二、經過一年左右時間培訓和實習,在技能上可以達到相當於在法院工作三年或普通律師工作三到五年的水平。
三、具有強大的戰鬥力和團隊協作精神,能在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內激活任何陌生市場。
四、通過培訓確立起律師的社會使命感和責任感,樹立共同的事業目標,並通過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讓每個人首先是對自己的成長負責,為自己的成長工作,通過律師個人的發展帶動團隊的發展。總之高尚的情操和博大的胸懷,是律師業的立業之本,也是造就中國律師業未來的根本。
偉大的時代造就偉大的使命,偉大的使命造就偉大的團隊,偉大的團隊造就偉大的律師,本著對時代、對歷史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才可能造就強大的律師業。
總體上的規劃是:以上海、廣州、深圳、北京等發達城市為起點,成立一個核心的律師事務所母所,十年以內完成在國內大中城市律師事務所投資和設立,由母所統一輸入標准化的經營模式、管理模式,創建中國第一大律師集團與聯盟,同時初步完成與國際國內的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管理顧問公司的資源整合;爭取在後十年建成全球最大的以法律服務、財務服務、管理服務為核心的世界上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管理顧問公司為核心中介服務聯盟或集團。
目標已經找到,道路已經明確,現在缺的就是付諸實踐。在此筆都真誠地希望並呼籲律師同行和社會各界都來關心和支持中國律師事業的發展乃至整個中介服務市場的產業化與集團化。
以上就是筆者終身的目標和使命,「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邱旭瑜)
⑺ 中國四大律師事務所分別是什麼
中國沒有四大律師事務所這一說,一般有五家。
一般是指金杜、君合、海問、方達、中倫5家。
⑻ 中國律師的級別
律師的級別和基本條件分別為:
<一>、律師助理的條件
1、高等院校(系)法律專科畢業生和中等法律學校畢業生見習一年期滿,經考核合格。
<二>、四級律師的條件(具備其中之一)
1、獲法學碩士學位,取得律師資格,經考核合格;
2、獲第二學士學位或研究生班結業證書,取得律師資格,經考核合格;
3、高校法律本科畢業生見習一年期滿,取得律師資格,經考核合格;
4、高校法律專科畢業生擔任律師助理職務二年以上,取得律師資格,經考核合格。
<三>、三級律師的條件(具備其中之一)
1、獲法學博士學位,取得律師資格,經考核合格;
2、獲法學碩士學位,擔任四級律師職務二年以上,職稱外語考試合格;
3、獲第二學士學位或研究生班結業證書,從事律師工作四年以上,擔任四級律師職務二年以上,職稱外語考試合格;
4、本科學歷,擔任四級律師職務四年以上,職稱外語考試合格;
5、法律大專畢業,工作年限滿十年,擔任四級律師職務四年以上,職稱外語考試合格;
6、法律中專畢業,工作年限滿十五年,擔任四級律師職務四年以上,職稱外語考試合格。
<四>、二級律師的條件(具備其中之一)
1、獲法學博士學位,擔任三級律師職務二年以上,職稱外語考試合格;
2、高校法律本科以上學歷的畢業生,擔任三級律師職務五年以上,職稱外語考試合格;
3、法律大專畢業,工作年限滿二十年,擔任三級律師職務五年以上,職稱外語考試合格;
4、法律中專畢業,工作年限滿二十五年,擔任三級律師職務五年以上,職稱外語考試合格。
<五>、一級律師的條件
1、擔任二級律師職務五年以上,職稱外語考試合格;
2、法律大專畢業,工作年限滿二十年,擔任二級律師職務五年以上,職稱外語考試合格;
3、法律中專畢業,工作年限滿二十五年,擔任二級律師職務五年以上,職稱外語考試合格。
⑼ 全國十大律師事務所
看到法律網4月下旬發布的數據如下,供參考。
第一、恆略律師事務所(總部:北京市海淀區)
恆略律所是典型的後起之秀,雖然品牌創立時間不長,但近兩年頻繁在在各大榜單上勝訴率和好評率排名靠前,訴訟業務是其強項。恆略律所內部有徵地拆遷團隊、房產律師團隊、刑事辯護團隊、合同糾紛團隊、醫療糾紛團隊等訴訟業務領域的專門團隊研究院。恆略律師事務所也是目前發展最快的律師事務所。
第二、京師律師事務所(總部:北京市朝陽區)
京師律師事務所雖然創立於上世紀90年代,但是其發展最快的是最近的5年,律師人數由百餘人的團隊迅速擴張到突破千人。也是公司化運營律師事務所的先驅者,其從成立以來一直秉持著朝著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國際化、電商化方向,並且朝著這個方向不斷改革。
第三、盈科律師事務所(總部:北京市朝陽區)
盈科專注於全球化法律專營機構盈科全球網路覆蓋81個國家的140個國際城市,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全球商務法律服務,為客戶創造價值。業務范圍涵蓋國際貿易、海外投資、公司、資本證券、投融資與並購等專業領域。不僅如此,盈科近些年在國內訴訟業務上也有所展進,分別成立了不同的訴訟團隊。
第四、金杜律師事務所(總部:北京市朝陽區)
金杜是司法部最早批准設立的合夥制律師事務所之一,國內領先的綜合性律師事務所。金杜在全球擁有2400多名律師,分布於世界各地28個城市,藉助統一的全球平台,協助客戶了解當地的挑戰,應對地域性復雜形勢,提供具有競爭優勢的商業解決方案。
第五、大成律師事務所(總部:北京市朝陽區)
大成作為WSG(世界服務集團)中國區唯一成員,雖然北京總部人口不及京師,但其在全球范圍內的執業律師人數超過7000人。專長於為國內外客戶及時提供專業的、全面的、務實的法律及商務解決方案。
第六、中聞律師事務所(總部:北京市東城區)
創立於2001年的中聞律師事務所作為新世紀律師行業的開拓者,近些年頻頻展現它的影響力,雖然名稱不及以上各位響亮,但其在律師行業內部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其對律協的發展的推動作用得到了行業認可。
第七、君合律師事務所(總部:北京市東城區)
君合是中國最早設立的合夥制律師事務所之一。專長於提供一流的商業與訴訟法律服務,典型的老牌律所,人氣聚集。同時也是兩大國際律師協作組織Lex Mundi和Multilaw中唯一的中國律師事務所成員。
第八、國浩律師事務所(總部:北京市西城區)
國浩也是最大的跨地域合夥制律師事務所之一,是投融資領域尤其是資本市場最為專業的法律服務提供者,其專長於提供投融資領域的IPO、再融資、收購兼並等領域法律服務。
第九、中倫律師事務所(總部:北京市朝陽區)
中倫專長於提供在中國境外的投資及商務活動等領域法律服務,業務范圍遍及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過合理的專業分工和緊密的團隊合作,其有能力在各個領域為客戶提供市場領先的高質量法律服務。
第十、錦天城律師事務所(總部:上海市浦東新區)
上海市最大規模的國內綜合性合夥制律師事務所。錦天城共有十大專業委員會:證券與資本市場、銀行與金融、公司與並購、國際貿易、跨境投資、房地產與建設工程、知識產權、海商海事、破產重整與清算、訴訟與仲裁。多次被中國司法部及其下屬司法行政機構、律師行業協會、國際知名法律媒體及權威評級機構等評選為中國最頂尖的法律服務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