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法律服務所工作人員應具備能力

法律服務所工作人員應具備能力

發布時間: 2022-02-14 08:38:26

1. 請問:作為一個法律工作者,應具備什麼素質

作為一個法律工作者,應具備素質:1.必須具有專業的法律知識;2.品德端正,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3.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2. 法律援助辦案人員應該具備的能力標準是什麼

唯法為尊!有律師執業資格,豐富的司法實務經驗,一顆熱忱為人的心,不計報酬能吃苦。
作為一名法律援助工作者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做一名合格的法律援助工作,就一定要始終牢記肩負的使命,始終牢記自己的工作職責,始終胸懷大局、心繫群眾,不畏艱辛,不懼困苦,銳意進取,扎實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不辜負法律援助工作者這一稱號。
一、必須進一步明確法律援助制度的重大意義,深刻認識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使命
法律援助工作直接為困難群眾提供法律服務,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目的,就是為了落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憲法原則,讓困難群眾平等享受法律保護,享受社會公平正義;要始終把保障公平正義作為法律援助工作的首要價值追求
二、必須進一步明確法律援助工作的職責,深刻把握法律援助工作的確切定位
要必須充分認識理解法律援助工作的特殊屬性,一是要有強烈的法治意識。做到唯法是尊,不能引導當事人通過其他不正當手段維權;二是要有強烈大局意識。在法律援助咨詢和案件受理審批過程中,要增加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三是要有強烈的服務意識。要帶著對困難群眾的深厚感情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盡心竭力為他們提供幫助,切實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三、必須進一步明確法律援助工作的專業性,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養
要注重自身業務學習,通過個人自學、崗位自學、集中培訓等形式,切實加強業務能力建設,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努力提高依法執業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應對突發事件能力。

3.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開展業務應當遵循哪些要求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
第五章執業權利和義務

第三十二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持基層法律服務所出具的介紹信、當事人的委託書和《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經有關單位或者個人同意,可以向他們調查、收集與承辦法律事務有關的證據材料;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查閱有關的案卷或者庭審材料。
第三十三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對堅持非法要求、故意隱瞞重大事實、提供虛假證據或者嚴重違反委託合同約定義務的當事人,可以拒絕為其代理或者解除委託關系。
第三十四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執業中發現本地區政府機關、村民(居民)自治組織、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在執行法律、法規規章方面存在問題的,可以向其提出法律建議。
第三十五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應聘執業期間,有權獲得執業所需的工作條件,有權參加政治學習和業務培訓,有權參與所務民主管理,有權獲得勞動報酬和享受保險、福利待遇。
第三十六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對侵犯其執業權利的行為,可以請求司法行政機關、有關司法機關或者基層法律服務行業協會組織依法予以保障。
第三十七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和規章,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嚴格依法辦事,自覺維護法律尊嚴與社會正義。
第三十八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盡職盡責,努力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接受當事人和社會的監督。
第三十九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遵守由基層法律服務所統一收案、統一委派、統一收費的規定。
第四十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依照有關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
第四十一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遵守司法、仲裁和行政執法活動的有關制度,尊重司法、仲裁和行政執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行使職權。
曾擔任法官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離任後二年內不得擔任原任職法院審理的訴訟案件的代理人。
第四十二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尊重同行和其他法律服務工作人員,同業互助,公平競爭,共同提高執業水平。
第四十三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保守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國家秘密、當事人的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
第四十四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愛崗敬業、堅持原則、誠實守信、舉止文明、廉潔自律,自覺維護執業聲譽和社會形象。
第四十五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勤奮學習,加強職業修養,積極參加司法行政機關組織的業務培訓和進修,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和服務技能。

4. 設立基層法律服務所必備條件有哪些

一、設來立基層法律服務自所的條件
設立基層法律服務所與設立律師事物所有一定的區別,設立基層法律服務所應當採取合夥形式,並具備下列條件:(一)有自己的名稱、住所和章程;(二)有不少於二名具有二年以上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經歷的合夥人;(三)有符合市司法行政部門規定數額的資產。
二、申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遵守法律,品行良好;(二)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三)具有法律專業大專以上學歷或者其他專業本科以上學歷;(四)具有一年以上法律職業經歷或者在法律服務機構實習滿一年以上;(五)經市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協會考試合格或者參加國家司法考試達到規定的成績。

5. 一個優秀的法律工作者所要具備的素質是什麼

優良的法律素養、成熟的心智和一定的社會關系。

6. 大公司法務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一.扎實的專業能力
一般來說,企業的法務團隊通常為數人乃至數十人的專業團隊,支持工作以業務框架為基礎,每個或每幾個法務人員分別為框架下的業務線提供相應的支持。企業業務本身不可能涉及到方方面面,作為一名企業法務也不可能精通所有類型的法律。在這種設置下,對於業務的支持特別是新業務的支持,最為需要是法務人員扎實的專業功底以及法律的邏輯思維能力,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講:

首先,法務人員應對業務對應的法律法規有所了解與掌握,特別是對合規性風險的把控,以租賃合同為例,根據法律規定,如實際使用用途與規劃不符的,則可能導致合同無效,這就要求法務人員在審核租賃合同時,需了解租賃的使用用途及租賃物的規劃用途,並清楚地了解租賃合同以及房地產、土地管理等相關的法律規定;其次,法務人員應具備最基礎的文字表述功底,作為企業法務人員,無論是合同審核還是對外發函,文字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表述的准確性、專業性,是每個企業法務應有的專業能力,一個字的錯誤都有可能影響到雙方的權義與責任;最後,法務人員應具有行業法律經驗的專業支撐,隨著對業務的深入與了解,企業法務需要了解行業內的易產生糾紛的業務場景,擁有對業務糾紛的敏感嗅覺並熟知處理高頻率糾紛的解決方案。
企業法務人員的價值以扎實的專業能力為基礎,只有擁有合格的專業能力,才能有效地發揮出企業法務的價值,專業性是法務人員素質構成中的基石。

二.審慎的工作習慣與工作態度

在法律行業,法律人員無論是律師還是企業法務,都必須在自己的工作中有著審慎的工作習慣與工作態度。
第一,所有合同的草擬應建立在與業務模式的匹配基礎上,很多情況下,法務人員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對於業務需求不認真對待,所草擬的合同內容大大脫離了實際的業務模式,導致在後期糾紛爭議中,無法明確雙方的合作標准與合作模式;
第二,注意合同草擬中前後的一致性與邏輯性,在經手的合同中,哪怕是經過法務人員初審的合同,都發現過前後約定的不一致的情形,如在違約責任上,一份合同可能出現兩種或以上的沖突的設定方式,一旦出現向對方主張違約責任的情形,那麼將無法清晰確定對方的責任,並有可能被對方作為有利抗辯;
第三,在企業法務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簽署補充協議或備忘錄的情形,在這種情況,法務人員一定要找出相關的已簽署的合同文本,以考量所簽署的補充協議或備忘錄與已簽署的文本的上下關聯性。如之前審核過的一份合同,主合同約定如一方提前終止,則另一方支付1億元的違約金。在簽署補充協議時,與主合同做了關聯,約定如未涉及事項適用主合同條款。後經了解,主合同在簽署該違約條款時充分考量了違約性,並確認了無實際風險方進行簽署,而補充協議的業務違約性可能性較高。在該種情況下,作為法務人員應充分考慮主合同條款,並對違約條款重新設定。
此外,對合同修改盡量做第二遍的復核,有很多法務人員修改完一版就完事大吉,無所顧忌地將初稿意向發出去,但經不起推敲,漏洞百出。該種情況很容易引起業務人員對法務人員專業能力的懷疑,從而導致對法務工作的全盤否定。審慎的工作習慣與工作態度是企業法務人員工作品質的體現,身為一名法律工作人員,審慎的工作習慣與工作態度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素質。

三.對業務模式的深入理解

企業法務工作依託企業所進行的商務活動而存在,所有法務風險的控制都可以看作是對企業商務活動的風險管控。不深入業務場景,不懂業務模式,所有法務意見或法務審核都將成為一種無意義的形式審核。對業務模式的深入理解才能識別與判斷真正的風險,實現法務人員職責的價值。同時,在合同簽署過程中,業務部門與法務部門通常在職責立場上存在一定的沖突乃至對立。對業務模式的深入理解也是解決兩個不同部門職責沖突的有效方式。

任何一項企業合作或商業活動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風險,任何一項企業效益的背後都不可能是絕對化的零風險,在獲得利潤的同時,企業應當承擔相應的商業風險。企業法務人員應該清晰地認識到這一點。所謂的法律風險管控,絕對不是讓業務在零風險的情況下去運作,而是幫助業務認清所存在的風險點以及風險後果,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去開展商務活動。因此,作為法務人員,不應脫離業務去紙上談兵的肆意誇大風險,導致業務部門懼前怕後,寸步難行,而是應更多在了解業務模式的情況下,在不違反法律底線的原則下,評估風險大小以及與業務共同評估業務風險的可控性。一個高級的法務人員,應是協助業務通過確立合理的法律關系以降低業務實施的風險,相反,一個初級的法務人員,才是以千篇一律的模式意見來應對不同的業務情形。
進一步講,對業務模式的深入理解,不僅局限於具體相應的業務模式的理解,也應包括宏觀的整個行業的了解,橫向的不同企業的業務模式參考,縱向的歷史業務模式的理解,企業法務人員只有越發了解業務模式,才能越加有利於法務人員對風險的判斷。業務模式的深入理解是法務人員開展法務工作的起點與源泉,沒有商業活動,沒有業務行為,法務工作也隨之失去了意義。

四.良好的溝通能力

從事法務工作以來,養成兩個工作習慣:一是對於重大的合同或經過第一次書面溝通後仍無法確認的問題,一定會以電話形式或會議形式直面溝通,以作為最有效的最為准確的溝通手段,當然,電話與會議的同時也要郵件同步確認,以保留溝通的過程;二是對於業務部門反復溝通或頻率較高出錯的問題,定期組織培訓消化掉溝通中出現的問題。以上兩種方式,一方面加強了業務對法務工作的認識,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法務工作的效率,避免了審核的拖沓與重復。
法務人員與業務人員就像一個流程中的兩個不同節點,只有打通環節,整個流程才能跑起來,相應的業務才能有效地推動前進並完成。作為一名法務人員,基本是天天都與業務人員打交道,但業務人員畢竟不是法務專業性人員,這就要求法務人員不是用晦澀的專業語言講專業的問題,而是法務人員以業務的語言讓處於前線的業務人員清晰明確地知道法務的工作內容以及法務的專業意見。有人曾戲謔地說,搞定業務人員的配合,那麼法務工作就成功了。可見,法務人員與業務部門的溝通的重要性。
業務人員對於法務人員像合作夥伴,像兄弟。有效的溝通既有利於業務工作的推進,也有利於法務工作的開展。因此,良好的溝通能力是一名法務人員工作的助力器,只有在有效的溝通與配合下,法務工作的開展才能更加順暢。

7. 你認為一名法律人需要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養有什麼

1、需要具備的知識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法理學、法制史、憲法、經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司法制度與法律職業道德、刑事與行政法律制度: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民商事法律制度、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含仲裁製度)。

2、需要具備的能力

口語是情感溝通、信息傳遞最快捷的方式,律師的工作要跟眾多的人打交道,跟不同的人交流與溝通,這就需要有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無論在何種場合,都能夠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3、需要具備的素養

法律人」是立法、司法、用法,使法之精神薪火傳承的「人」,這就要求他們除了專業素養之外,具備幾個基本品質:獨立思考的能力,合理懷疑的態度,維護正義的使命感。

(7)法律服務所工作人員應具備能力擴展閱讀:

法律人的意思:

「法律人」這個詞語,對各種法律職業從業人員來說,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深刻理解這三個字對提高法律從業人員的思想水平,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對於立法者,當在社會道德和法理之間尋找切合點,尊重歷史,放眼發展,使法之功能延展到促進社會的持續發展;對於司法者,如法官,則應秉承著正義的信念,保持客觀、理性、真實的態度,使法律的正義與現實的公平相印證;對於一般法律執業人員,例如律師,則應當在維護法律正義的前提下,追求當事人利益的最大化。一言以蔽之,任何公民、法人和社會組織的基本行為准則均是: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

8. 司法行政系統人員應具備哪些警體素質

司法行政系統人員應該具備的第一高學歷,第二心理素質,第三,她的工作能力和待人處事的能力

9. 法律人需具備怎樣的素質

最近看了兩篇文章:一篇是 何兵先生在2003年法大法學院新生歡迎會上的致辭,一篇是林肯先生關於律師問題的演講。兩位先生時代不同,法系不同,關於法律人的看法卻有著驚人的相似,總結兩位先生的發言,結合自己的認識,我以為,一個法律人,至少應該具備以下幾點基本素質:

1、誠實的品格

為人首要的便是品行了,為法律人更是如此。社會的公平正義,需要法律人予以把握。人們對法律人寄託的敬意和信仰,容不得法律人為自己的虛偽開脫。一個法律人都失去誠信的社會,是可怕的。我們寧願你不從事法律,也不願你成為一個不誠信的法律人。所以,林肯說:「如果根據你自己的判斷,你不可能成為一個誠實的律師;那麼,寧願不當律師,也一定要做一個誠實的人。你還是選擇別的職業為好,千萬不要選擇一個,你事先就認同要當騙子的職業。」竊以為然。

2、良好的運用語言的能力

不止在一個場合見到,強調律師運用語言能力重要性的論述。語言是人類溝通的基本工具,而社會對法律人的這種能力有著天然的期待,據說律師制度就是萌芽於古希臘,當事人對於律師口齒伶俐的辯護能力的確信。法律人說明運用法律的緣由,解釋適用法律的依據,回復當事人的疑問,都需要發揮自己運用語言的才能。簡潔、明了的語言風格和拿捏准確的語言觀點,是每個從事法律的人應該追求的境界。

3、尋找真相的勇氣

法律人做律師也好,做法官也罷。終極使命在於找尋事實的真相。由於利益沖突,真相並不是所有人都希望看到的。於是在尋找真相的路上,我們便會遇到很多的障礙,受到很多的誘惑。要做一名合格的法律人,必須具備抵禦誘惑,克服困難的決心。勇敢的為真理而戰斗,我們可以褻瀆自己的靈魂,但是絕不可以褻瀆人們對法律的信仰,而信仰是要依賴我們在運用法律的過程中給當人的映像的。

4、深厚的法學功底,熟練的運用能力。

熟練掌握並運用法律的能力,是法律人必備的基本基本職業素養。運用法律知識為社會服務的法律人,如果對自己要運用的工具一知半解,是不足以承擔其維護公平正義的社會使命的。當然,法律作為一門世俗的科學,離不開豐富的實踐經歷,一個嚴謹的法律人不僅要在自己的法學理論上下工夫,也要在法律的實踐上做文章。法律不是憑空架構的,她的出現,有著豐富的世俗基礎,從世俗中來,到世俗中去,只有放下高不可攀的法律人的架子,充分的參與到生活中,才能完善自己的學識,增強自己運用法律知識的能力。

法律人應該具備的素質,當然不止於此。比如博大精深的知識積淀,比如勤奮刻苦的工作精神,也被很多人看作是法律人應有的素質。我以為,只要我們關於法律人的社會期待不變,我們會看到更多的正面要求成為法律人的素質。

以上是引用的,我現在在律所,覺得在中國做律師,社交能力最重要,跟陌生人打交道,打造自己的關系網,加上法學功底和嚴謹的辦案風格,細心捕捉線索,平時注意法律事件,基本上就可以了。

熱點內容
經濟法聯系實際對社會的作用 發布:2025-02-03 23:45:19 瀏覽:988
河北省城鄉規劃條例2016 發布:2025-02-03 23:11:40 瀏覽:465
五年來的法律援助工作 發布:2025-02-03 22:44:31 瀏覽:191
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第8 發布:2025-02-03 22:20:24 瀏覽:162
婚姻法與物權法的碰撞 發布:2025-02-03 22:20:23 瀏覽:775
香港遺囑認證及遺產管理條例 發布:2025-02-03 21:56:18 瀏覽:122
青島市法院拍賣 發布:2025-02-03 21:21:22 瀏覽:761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