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刑事法律援助的意義

刑事法律援助的意義

發布時間: 2022-02-14 13:33:35

『壹』 刑事法律援助和民事法律援助的區別

北京律師協會律師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楊箏表示,刑事法律援助和民事法律援助的區別是范圍不同,具體如下:
1、刑事案件中存在偵查、審查起訴、公訴三個階段,訴訟階段又分一審、二審兩個審判級別,根據《刑事訴訟法》犯罪嫌疑人從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採取強制措施即可委託辯護人參與訴訟,被害人也可以委託代理人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以維護其合法權益;
2、民事案件分非訴訟代理、訴訟代理,非訴訟案件包括仲裁代理、行政復議、和解和調解,在不服裁定決定或打不成協議的情況下應發一審、二審甚至再審,每一種情形下如果符合法律援助條件均可以給予法律援助。

『貳』 淺談刑事案件的法律援助

一、刑事法律援助概述 所謂刑事法律援助「就是在刑事訴訟領域中保持控訴平衡、保障社會弱者平等訴訟機會的一種實現司法正義的制度設計。簡言之,就是在刑事訴訟中的法律援助。具體的說,是指在刑事訴訟中為貧窮的、無力支付法律費用或其他符合條件的當事人,免費提供辯護或代理的制度。」[1]刑事法律援助是伴隨著社會民主和法制的發展而體現出的對人的主體性權利的尊重的一種制度設計,在專制社會和人治社會是無從存在的。法律援助的目的是使司法活動得以正常進行司法公正不受影響,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從現實上得到體現,從而堅定公民對政府及社會公正的信念。[2] 二、刑事法律援助的理論基礎 (一)訴訟正義的要求。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法治原則之一。在我國刑事訴訟中,法律規定人人都有委託或聘請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幫助的權利。作為一種商業性非常強的職業,律師為委託方提供法律服務,委託方支付相應的費用,這是律師維持其生活的一大來源。然而,刑事訴訟中並非所有的當事人都有能力聘請律師,這就有可能導致因為財產狀況的不同而在法律面前享有的權利不同,從而使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成為水中月、霧中花。「相對於裁判職能而言,控辯雙方訴訟權利在形式上的平等,是維護訴訟構造平衡,保證訴訟公正所必需的。」[3]為實現最低限度的公正原則,避免當事人因自己囊中羞澀而在法庭審判中受到可能的不公正待遇,也為了實現「看得見的正義」,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正義」,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應運而生。 (二)實現「控辯平衡、平等武裝」。 在狹義刑事訴訟中,[4]由於行使追訴權的一方是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並掌握各種必需手段的國家機關,而被追訴方往往處於被指控的地位,其地位顯然與行使追訴權的國家機關不可同日而語。在廣義上的刑事訴訟之審前階段,被指控者往往處於被羈押狀態,控辯雙方地位、力量上的差異之懸殊顯而易見。因此,為了保護人權,保證訴訟參與原則的充分實現,無論在審判階段,還是在審前階段,都需要刑事法律援助制度。 (三)維護被害人權利。 以往談及刑事法律援助時,我們自然而然地認為其對象屬於犯罪嫌疑人,被害人似乎遠離了該范疇。有學者在對刑事法律援助下定義時認為:「刑事法律援助是指法律規定對那些經濟困難無力支付訴訟費用,或者特定案件中的刑事被告人由法院指定執業律師義務承擔刑事辯護和幫助的法律制度。」[5]筆者以為,出於公平與正義的理念,從道義上為被害人提供法律援助也具有正當性基礎,因此,維護被害人的權利理應成為刑事法律援助的理論基礎之一。 三、我國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現狀 (一)立法現狀。 我國於1994年開始提出建立法律援助制度。在1996年頒布的刑事訴訟法中得以體現,其第34條規定:「(1)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2)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3)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採用的是指定辯護的方式。該條第一款實際上是一種「任意的指定辯護」,法院對於指定辯護人的選任問題具有自由裁量權。第二、第三款規定的指定辯護則是法院的義務,如果法院不履行這一義務,則其所進行的訴訟行為在程序上就失去了正當性,所作出的裁判就有可能因被當事人提出上訴、檢察院的抗訴而被上級法院裁判無效。[6]這種辯護即所謂的「必要的指定辯護」。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7條規定:「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為其指定辯護人:(一)符合當地政府規定的經濟困難標準的;(二)本人確無經濟來源,其家庭經濟狀況無法查明的;(三)本人確無經濟來源,其家屬經多次勸說仍不願為其承擔辯護律師費用的;(四)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被告人已委託辯護人的;(五)具有外國國籍的;(六)案件有重大社會影響的;(七)人民法院認為起訴意見和移送的案件證據材料可能影響正確定罪量刑的。」 我國律師法第41條規定公民在贍養、工傷、刑事訴訟、請求國家賠償和請求依法發給撫恤金等方面需要獲得律師幫助但是無力支付律師費用的,可以按照國家規定獲得法律援助。第42條規定,律師必須按照國家規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盡職盡責,為受援人提供法律服務。 國務院於2003年7月21日頒布、9月1日施行的《法律援助條例》是迄今為止我國唯一一部專門規定法律援助制度的行政法規。其第11條規定:「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第12條規定:「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二)實踐中的做法及不足。 自1992年我國首家法律援助組織——武漢大學弱者權益保護中心成立以來,現代意義上的刑事法律援助逐漸在中國開展了起來。隨著一系列法律、規定的出台,在全國按照行政體系迅速展開了法律援助機構的建設,初步形成了以法院指定為主,法律援助中心或律師事務所自主決定為輔;律師義務援助為主,政府財政適當補償為輔;審判階段為主,其他訴訟階段為輔的刑事法律援助體系。但是由於各項工作起步較晚,仍然存在不少的問題。突出體現在: 1、法律援助方式單一。 通觀我國目前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援助方式有法院指定辯護律師援助和應當事人的申請而提供的援助。而且,應當事人的申請提供援助時一般還需要進行審查。對審前階段和審判階段的法律援助沒有區分情況,只是籠統地規定了可以對受援對象提供援助。 2、法律援助實施人員范圍限於律師。 在實踐中,刑事法律援助的主體往往限於律師,而且,我國《律師法》認為律師實施法律援助工作是其義務,對律師不履行義務的後果規定的相當嚴厲。這樣做的目的是保證案件的質量。但不可忽視的是,這極大地影響了律師從事法律援助工作的積極性。實際上,按照《法律援助條例》的規定,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律師是法律援助的實施主體。此外,由於我國地域遼闊,經濟發展不平衡,律師分布也不平衡,一些地方律師在執行法律援助工作時往往疲於奔命,費力不討好。 3、援助對象范圍較窄。 雖然我國《刑事訴訟法》、《律師法》、《法律援助條例》對刑事法律援助對象做了具體的規定,援助對象由過去限於被告人擴大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訴人、被害人。但是,相對於西方發達國家的規定,我國將援助對象嚴格限於「經濟困難」以及幾類特殊的群體,顯然援助對象范圍有過於狹窄之虞。 4、重視對審判階段刑事被告人的援助,忽視對審前階段犯罪嫌疑人的幫助。 《法律援助條例》第11條規定了在審前階段犯罪嫌疑人有取得律師幫助的權利。但是在實踐中,人們往往重視對審判階段刑事被告人的援助,法院對符合指定辯護條件的,會主動為被告人指定辯護。但處於審前階段的犯罪嫌疑人則似乎沒有那麼幸運了。按照現行法律的規定,偵查機關、審查起訴機關沒有義務為犯罪嫌疑人請求法律援助,而且,實踐中往往會以偵查涉及偵查秘密為由為犯罪嫌疑人請求法律援助設置重重障礙,援助者也忽視或不願意為其提供援助,犯罪嫌疑人要想獲得有力的法律援助何其艱難。

『叄』 刑事法律援助

非法集資不受法律保護,所謂保護企業繼續運營投資人才會拿回錢,不過是想把風險和損失轉嫁給後來的接盤俠,當然不能允許。理論上不能強制報案,但公安可以收集證據,讓投資人報案,既收集證據,又讓投資人在不再害人的前提下挽回點損失。

『肆』 刑事案件在法院提供法律援助有什麼好處

刑事案件在法院提供法律援助,有什麼好處?刑事案件在法院提供法律援助是有好處的,能夠受到法律的保護,再者如果有經濟上的賠償的時候,法院可以督促賠償。

『伍』 未成年人的刑事法律援助的作用是什麼

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是指北京市法律援助機構根據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的申請以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的通知,對經濟困難或其它特殊案件的未成年人提供免費法律服務的司法保障制度。

『陸』 法律援助對保障辯護權有什麼意義

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被追訴人提供法律援助,其直接目的就是幫助其有效地行使辯護權。然而,當援助機構指定的辯護人無力或不願提供積極有效的辯護時,對被追訴人的此項法律援助就變得毫無意義。為了保證法律援助的辯護質量,聯合國《關於律師作用的基本原則》第6條特別強調:「任何沒有律師的人在司法需要的情況下均有權獲得按犯罪性質指派給他的一名有經驗和能力的律師以便得到有效的法律幫助,如果他無足夠力量為此種服務支付費用,可不交費。」據此,實施刑事法律援助的主體必須是「有經驗和能力的律師」,提供的援助必須是「有效的法律幫助」。《條例》第6條也特別強調:「律師應當依照律師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接受律師協會和司法行政部門的監督。」
有效的法律援助對辯護權利的立法保障和兌現狀況(包括調查取證權、會見權、閱卷權)有必要和積極的意義。

『柒』 法律援助法的意義是什麼

北京律師協會律師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楊箏表示,法律援助法的意義是:實現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則的要求;法律援助是正義得以落實的有力保障;法律援助切實保障了訴訟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力。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師,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法律援助的形式,既包括訴訟法律服務,也包括非訴訟法律服務。主要採取以下形式:刑事辯護和刑事代理;民事、行政訴訟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公證證明。法律援助是政府為經濟困難等適合法律援助條件的人們提供免費的法律援助的法律制度,法律援助是政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和會而做的一個努力,同時也是為經濟困難的人提供一個維護自己法律利益的途徑,不至於自己的利益被侵害沒有任何方法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捌』 刑事法律援助是什麼

刑事法律援助規定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五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玖』 刑事案的法律援助律師起作用嗎

可以非常肯定的說,刑事案件中,律師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聘請專業的刑辯律師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供幫助是非常有必要的。偵查階段,律師可以通過會見犯罪嫌疑人,緩解犯罪嫌疑人的焦灼情緒,給予心理安慰;為犯罪嫌疑人講解其所涉嫌的罪名及相關法律知識,讓犯罪嫌疑人知道自己是否構成犯罪或可能面臨的後果;最大限度的避免刑訊逼供的發生;還可以根據案情幫助犯罪嫌疑人申請取保候審。

偵查階段,律師可以通過會見犯罪嫌疑人,緩解犯罪嫌疑人的焦灼情緒,給予心理安慰;為犯罪嫌疑人講解其所涉嫌的罪名及相關法律知識,讓犯罪嫌疑人知道自己是否構成犯罪或可能面臨的後果;最大限度的避免刑訊逼供的發生;還可以根據案情幫助犯罪嫌疑人申請取保候審。

審查起訴階,可以從檢察院審查機關更深入地了解相關案情,包括查閱或復制涉案的全部案卷材料等,並向檢察機關提出犯罪嫌疑人無罪、罪輕和此罪與彼罪的辯護意見。

審判階段,律師可以會見被告人,了解並收集罪輕或者無罪的證據線索;可以會見主審法官,調閱、復制指控被告人有罪的案卷材料;認真研究案情,充分進行法庭辯論等。

『拾』 刑事案件法律援助的意義

第一,維護社會正義,保護人權;第二,確保司法公正和刑事訴訟活動的正確運行;第三,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建設。

熱點內容
經濟法聯系實際對社會的作用 發布:2025-02-03 23:45:19 瀏覽:988
河北省城鄉規劃條例2016 發布:2025-02-03 23:11:40 瀏覽:465
五年來的法律援助工作 發布:2025-02-03 22:44:31 瀏覽:191
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第8 發布:2025-02-03 22:20:24 瀏覽:162
婚姻法與物權法的碰撞 發布:2025-02-03 22:20:23 瀏覽:775
香港遺囑認證及遺產管理條例 發布:2025-02-03 21:56:18 瀏覽:122
青島市法院拍賣 發布:2025-02-03 21:21:22 瀏覽:761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