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源萬創置業有限公司法律糾紛
A. 我和同學合資創辦一家公司,他是法人代表,我是股東。如果公司非法經營我是否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有限來責任公司還算簡單源
1、簽一個股權轉讓協議,如果他肯接受,就把股權全部轉讓給他。如果他不肯接,那麼你就讓他寫一個放棄股權的聲明,然後轉讓給別人。
2、去工商辦理變更登記,這個很要緊
3、變更登記完畢之後,這個公司就與你沒有關系了。
再說風險,作為股東,最大的風險就是公司破產你的投資收不回來了;但是作為財務負責人(是這個稱謂吧),就要對該公司的財務報表的真實性負責。但是總體而言,你不要亂簽字亂蓋章風險就不大。
有不清楚的再聯系我吧
B. 濟源東湖灣開發商實力怎樣
摘要 您好,我是網路平台合作律師,已經收到您的問題了。目前訂單火爆,請您耐心等待,這邊會按照訂單順序進行回復
C. 濟源市國土資源局
楊學忠 黨組書記、局長
楊國鳴 黨組副書記、調研員
李賢玲 黨組副書記、紀檢組組長(女)
郭同德 黨組成員、副局長
賈長廷 黨組成員、副局長
邱建平 黨組成員、副局長
楊學忠簡介:河南內鄉人,1953年7月出生,蒙古族,中共黨員,大專文化程度。1972年10月參加工作,1980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濟源縣物資局機電公司經理,濟源市辛庄鄉黨委副書記、鄉長,濟源市思禮鄉黨委書記,濟源市風景辦主任兼九里溝風景管理局局長,濟源市風景管理委員會黨委書記、主任;2001年8月至今,任濟源市國土資源局局長、黨組書記。
【機構設置】2010年,機關內設辦公室、地籍管理科(測繪科)、規劃調控科、土地利用科、耕保用地審批科、執法監察科、財務科、人事政工科、礦產開發儲量科、地質環境科等科室;行政編制22人,正科級中層領導職數10名,以《濟源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濟源市國土資源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濟政辦〔2010〕40號)印發。下設6個二級機構,即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大隊、征地事務所、土地測繪服務站、土地整理中心、土地收購儲備中心、王屋山世界地質公園管理處;5個國土資源分局,即城區分局、五龍口分局、克井分局、軹城分局、王屋分局。全系統幹部職工286人,其中黨員123人,具有大專以上學歷211人,土地估價師5人,工程師6人,經濟師23人。機關年齡超過52周歲人員不再擔任科室領導職務,14名同志進行了輪崗交流,9名同志充實到科室中層崗位;分局和局屬單位有17名同志充實到班子或進行了交流,有10名同志充實到基層中層崗位。
【土地資源】濟源市土地總面積189871.18公頃,其中,農用地148666.19公頃,建設用地25110.89公頃,未利用地16094.1公頃,分別占土地總面積的78.30%、13.23%、8.50%。在農用地中,耕地47161.57公頃,園地3967.13公頃,林地89267.13公頃,其他農用地9066.43公頃。在建設用地中,居民及獨立工礦用地18013.64公頃,交通運輸用地4541.28公頃,水利設施用地6234.94公頃。在未利用地中,未利用土地7027.27公頃,其他土地9066.43公頃。濟源土地資源的特點:一是山地多平原地少,山地和丘陵地面積約占土地總面積的78%;二是土地自然環境條件較差,水土流失較嚴重;三是林地面積較大,約占土地總面積的47%;四是未利用土地和耕地後備資源少。全市未利用地佔土地總面積的8.48%。但未利用地大部分分布在山地丘陵區,受自然條件的制約,耕地後備資源十分缺乏。
【礦產資源】濟源市已發現各類礦產37種,查明礦產地113處,其中上表17處。上表礦產地中,煤炭6處,資源儲量20853.501萬噸;鐵礦2處,資源儲量659.2萬噸;鋁土礦1處,資源儲量747.2萬噸;硫鐵礦1處,資源儲量446.5萬噸;伴生硫鐵礦1處,資源儲量3.1萬噸;伴生鈷礦1處,鈷金屬資源儲量643噸(為河南省唯一提交鈷基礎儲量的資源地);含鉀岩石1處,其他如灰岩類、白雲岩類等礦產只有很少的上表儲量。優勢礦產主要是煤炭、建築石料、鋁土礦、玻璃硅質原料、白雲岩、地熱水等。礦產資源的特點是礦床小、貧礦多,優勢礦產上表儲量少。礦產資源的總體分布特徵是以封門口斷層為界,其南部和太行山以南的廣大沖積平原以外生沉積礦產為主,西、北部則以內生礦產為主。
【耕地保護】嚴格落實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與各鎮、街道層層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明確責任,量化標准,切實提高保護耕地的責任感,加快推進基本農田保護示範區建設,建立並完善了全市基本農田保護台賬、圖件,建立健全各類制度及耕地保護圖件資料,將基本農田保護落實到農戶和地塊。緊緊抓住第二次土地調查和新一輪規劃修編的有利時機,對全市可開發整理和可用於占補平衡的耕地後備資源進行摸底,建立了二調新增耕地統計台賬。認真落實佔用耕地的建設用地項目與補充耕地的土地整理復墾開發項目掛鉤制度,全面加強耕地後備資源庫建設、耕地佔補平衡項目庫和補充耕地儲備庫建設。2010年,共實施占補平衡項目22個,總投資1892萬元,總規模2848.8畝,新增耕地2501.55畝。確保了全市耕地保護面積、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穩定在62.25萬畝和59.25萬畝,連續10年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
【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認真做好鄉級土地利用總法規劃編制工作,克服體制限制,得到省政府授權,於2010年5月28日,濟源市政府以濟政文〔2010〕59號批准了《濟源市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為濟源今後10年的發展提供了用地保障。「十二五」期間,全市新增城鄉建設用地規模將達2萬畝。
【土地年度計劃指標】2010年,河南省國土資源廳下達濟源市2010年度土地利用計劃指標為1995畝。同時,因該局被評為2009年度目標完成優秀單位,省國土資源廳獎勵該市土地計劃指標1000畝。在此基礎上,通過該局積極爭取,省國土資源廳在分配指標的基礎上又增加建設用地指標1800餘畝。因此,2010年度濟源市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共計4795畝。
【建設用地預審】2010年,完成35千伏邵原變電站、110千伏承留變電站、110千伏工業變電站、110千伏高新變電站、孟州產業集聚區鐵路(濟源段)、小浪底北岸灌區的初審及三湖治理項目的預審,涉及用地面積91.2742公頃。出具市級項目用地意見51個。認真做好省市重點項目聯審聯批工作,共完成審批事項72項,參與工業建設項目用地前期聯審56個。
【建設用地報批與管理】2010年,濟源市共上報省政府審批批次用地8個,總面積3114.72畝;單選項目5個,總面積1000.554畝;上報省政府審批區位調整用地2個批次,總面積854.643畝;上報市政府審批鄉鎮集體建設用地14個批次,總面積998.2485畝。審批梨林、五龍口兩個鎮45戶村民宅基地,用地面積達6000平方米,沒有發生一起因宅基地問題引起的上訪案件。
【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以政府名義出台了《濟源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濟源市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暫行辦法的通知》(濟政〔2010〕36號),完成了兩批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區申報。其中,兩批掛鉤項目拆舊區3157.695畝土地全部復耕,新增耕地近3200畝;兩批掛鉤項目建新區主要用於工業、教育用地、基礎設施、新農村及標准化廠房建設,擬建規模2812.164畝,特別是解決了太行路小學、濟瀆路小學、濟源三中等項目的用地。
【國有土地供應】2010年,共供應國有建設用地35宗、2084.118畝,其中,劃撥8宗、916.0035畝,出讓27宗、1030.0785畝,總成交價款近5億元,實現土地出讓純收益2億元。
【土地收購儲備】土地收購儲備融資1.2億元,收購儲備土地3724畝(新增建設用地1620畝),出讓處置922.91畝,成交價3.86億元,凈收益2.12億元(含「城中村」改造出讓收益返還上交省國土資源廳)。
【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盤活存量土地28宗,面積1602.534畝,新增標准化廠房面積40萬平方米;服務南夫、北街、東馬蓬、馬庄等5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城中村」改造面積357.1035畝。
【土地二級市場管理】2010年,共辦理改變土地用途4宗,面積109.3935畝,成交價款3743.5萬元;補辦出讓6宗,面積85.2555畝,成交價款938.58萬元;集體建設用地流轉21宗,流轉面積114.8445畝,流轉金額358.5574萬元;土地使用權轉讓手續33宗,轉讓面積1217.5275畝,轉讓金額1.05億元;土地使用權抵押142宗,抵押面積2609.0895畝,抵押貸款金額2.18億元。
【土地市場動態監測與監管】對供應成交的每一宗地,都將其基本信息在土地市場監管系統的「成交公示」模塊進行對外公示。7天之後,在「供地結果」模塊進行出讓合同或劃撥決定書的數據上傳,並根據具體宗地的開發利用建設情況等在「開發利用」模塊不斷進行數據更新,及時監管批後土地開發利用情況,對於違約宗地,具體分析,區別對待,分別處理。目前,共上傳出讓合同27份、劃撥決定書8份、出讓公告14份、成交公示35份;發現違約宗地15宗,已及時進行了處理。
開展了房地產用地專項整治,對2006年以前未竣工的房地產用地和2007~2009年12月31日未開工的房地產用地進行了全面清理,共清理出住宅用地71宗,面積2773.3605畝。其中,未按期竣工1宗,面積87.4695畝,已經按有關要求對企業違法行為查處到位。
【第二次土地調查】按照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的安排,完成了第二次土地調查(農村部分)工作任務,修改了農村土地調查成果,整合完善了市級調查資料庫;完成了城鎮地籍更新調查資料庫建設,目前,根據省廳意見正在進行修改完善;完成了第二次土地調查基本農田調查上圖,並按有關要求,協調、組織對全市基本農田劃定、土地利用現狀與規劃數據等資料進行了復核,上報了基本農田調查上圖成果,開展了儲備耕地和後備耕地調查;完成了全國「一張圖」工程建設外業調查;完成了標注調查信息的外業調查底圖、修正完善監測圖斑之記、填寫農村土地調查起止時間統計表等工作任務,按要求及時向省廳上報了調查成果。
【地籍管理】2010年,完成國有土地登記發證204宗;國有土地使用權初始登記64宗,變更登記140宗;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發證73宗;辦理國有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142宗;受理各類爭議案件15件,已調解處理7件。其中,集體土地所有權權屬爭議3件,已調解處理1件;國有土地使用權權屬爭議12件,已調解處理6件;接待各類土地登記公開查詢238次。全市國有土地初始登記率超過90%,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發證率超過85%,城鎮住房用地分割登記發證完成了總量的95%,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證率達到96%。
【土地開發整理和土地綜合整治】共實施土地開發整理項目46個,開發整理復墾面積20000畝,擬投資6035萬元。其中,市級項目11個,開發整理面積8790畝;鎮級項目35個,開發面積11210畝,整理面積5155畝。梨林鎮大許等12個村9700畝和王屋鎮麻庄等12個村近1.8萬畝土地整理項目已經完工,梨林鎮南官莊等19個村近2.1萬畝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已經完成總投資額的80%,累計完成投資4000餘萬元。通過對「水、電、路、林、渠」的綜合治理,實現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協調統一。市土地整理中心被國土資源部授予「全國國土資源管理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耕地後備資源調查】對全市11鎮200餘個村莊進行耕地後備資源調查,摸清全市尚有耕地後備資源4500餘畝。
【粘土磚瓦窯廠整治】嚴控關閉的粘土磚瓦窯廠出現死灰復燃現象,對全市30家新型牆材企業實地核查,部門聯動,無存在粘土晾坯區場,無使用輪窯制坯,無一家粘土磚廠。
【征地補償】全面實行征地區片綜合地價修訂成果,嚴格執行征地「兩公告、一登記」制度,對徵收土地方案未徵求被征地農民意見、補償安置不符合法律規定、沒有妥善解決失地農民長遠生計的,一律不報批用地手續。2010年底,完成各類補償近3億元,有力地維護了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
【采礦權管理】2010年1月25日,濟源市加強治理整頓鋁土礦開發秩序工作現場會在下冶鎮召開,重點解決非煤礦山,尤其是鋁礬土開採的安全隱患問題。副市長田志華出席會議。
全面規范采礦權審批程序,新設采礦權全部實行「招拍掛」。全年共辦理采礦登記發證3家,其中變更登記1家、延續登記2家,收取采礦權價款3.5萬元。認真做好采礦權年檢審查,本年度應參審礦山企業97家,實際參審97家,審查率100%;實地審查礦山數30家,實地審查率為31%;合格礦山數94個,合格率97%。
【探礦權及儲量動態管理】開展了全市探礦權年度檢查,25個勘查項目全部持證,地質勘查持證率100%,勘查項目年審合格率100%。對省級發證35家礦山企業的2009年儲量檢測報告上報省廳進行復核;市級發證礦山企業的儲量檢測工作全部初審完畢,監測率達到100%。對孟州市工業集聚區鐵路專用線工程等8個工程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進行了初步審查,並出具了初審意見。對《河南省濟源市克井鎮水庫建築石料用灰岩礦區資源儲量報告》等6個儲量報告及評審意見進行了備案。
【礦產資源整合】2010年,認真組織建築石料和水泥用灰岩的資源整合工作。涉及資源整合的22家非煤礦山已經全部簽訂整合協議。濟源市的非煤礦山數量由原來的67家整合為51家,對其他不適宜整合的獨立礦山進行升級改造,達不到規模化生產的到期後關閉。積極配合做好煤炭企業兼並重組工作。濟源市年產15萬噸以上的14家煤炭企業已簽訂了整合協議。
【地質災害防治】在2009年調查摸底的基礎上,會同有關部門對濟源市的地質災害危險點進行了再次排查,重新確定了該市2010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的13處地質災害高易發區、10處地質災害中易發區,制定了2010年地質災害防災預案,召開了全市性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會議。各鎮及有關責任單位向市政府提交了2010年地質災害防治承諾書,建立了市、鎮、村三級地質災害聯絡員體系,完善了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預報預警制度。積極和市氣象局協商,在雨量達到中雨以上時在市電視台聯合發布地質災害等級預報,並在12121氣象預報信箱設置了地質災害防治知識語言信箱,通過政務辦公平台向全市群發地質災害防治簡訊。2010年,組織國土資源管理幹部和群測群防員地質災害「五到位」培訓600餘人,向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居民、單位發放「防災工作明白卡」、「防災避險明白卡」等近6000份,設立警示牌和警示標志388個,成立地質災害防治搶險分隊13個,發布雷電、暴雨預警20餘次。實現了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無重大地質災害發生、無人員傷亡的「雙無」目標,並通過了省廳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的審查和驗收,達到應創建數的100%。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2010年,認真落實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礦山企業交存保證金78.612萬元,編制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9家。
【執法監察】創新監管機制,落實了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共同責任機制,推行了違法案件聯合通報制度、聯席會議制度、聯合查辦案制度及案件移送制度。2010年,共立案33起,向檢察分院報備案件5起,向中級法院申請執行5起,移送公安機關1起。並結合人大、政協議案建議的辦理,組織公安、林業等礦管委相關部門,赴山西省長治市、太原市、臨汾市學習考察打擊非法開采先進經驗,為濟源市進一步加大打擊非法開采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證。共對全市各類非法開采點進行了200餘次巡查和6次集中打擊。炸毀非法開采窩點25處,封堵50餘處。沒收或銷毀各類非法開采工具500餘件、電線近千米。拘留非法開采人員4人,進入批捕程序的2人,對非法開採行為產生了有效震懾。
【信訪工作】建立了信訪問題分析排查、協調處理、「分級」處理機制,把各類矛盾解決在基層和萌芽狀態。2010年,共受理信訪案件92起,辦結率達98%。
【土地衛片執法檢查】成立了全市衛片執法檢查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出台了實施方案。同時,出台了《濟源市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警示約談辦法(試行)》,對違法違規用地佔新增建設用地佔耕地比例達到10%以上的鎮、街道,啟動警示約談機制。此次衛片執法檢查較2009年,違法用地各項指標均有明顯下降,圖斑數較去年下降171個,宗地下降176塊,面積下降2672.4畝,特別是違法違規用地宗數由2009年的41宗下降到2010年的7宗,面積由711.1畝下降到123.9畝,違法佔用耕地面積佔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總面積的比例由13.80%下降到5.27%,在全省18個地市中排到第8位。
【王屋山世界地質公園管理及中評估檢查】2010年1月11日,市政府召開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管理與發展研討會。參加這次研討會的專家有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世界地質公園評委趙遜教授,國務院原參事、中國工程勘察大師王秉忱研究員,中國地質學會副會長陳安澤研究員以及省內有關地質專家、學者近50人。6月4日,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與巴西阿拉里皮地質公園締結友好公園簽字儀式在阿拉里皮地質公園舉行。7月14~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蓋伊·馬提尼博士、亞不拉罕·庫莫教授、馬茲林莫克塔、努贊尼阿茲曼四位專家在國土資源部、省國土資源廳及濟源市、洛陽市新安縣有關領導陪同下,對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進行了四年一度的中期評估考察。10月3日,在希臘萊斯沃斯島的米提利尼所舉辦的國際歐洲地質公園網路會議上,世界地質公園網路局作出了關於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復評的結果以及建議。專家認為,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自2006年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路的成員以來,已開展了多項活動來增強對地質遺跡的保護,也建成了(或在建)多個游覽設施,並為當地經濟帶來增長。地質公園已成為展現重要地質遺跡、亮麗景觀的範例,順利通過了中期評估考察。10月17日,由王屋山世界地質公園管理處申報的濟源天壇峰構造地貌景觀獲河南省首屆「十大優美的地質景觀」稱號。
【測繪管理服務】2010年2月6日,濟源市召開數字濟源地理空間框架建設示範合作協議簽訂儀式暨專家講座。河南省測繪局局長賈志偉、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博士李成名,濟源市人民政府市長趙素萍、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郝祥國、副市長田志華、市政協副主席李國平及市直有關部門、各鎮、街道負責人參加了簽訂儀式。9月10日,濟源市D級GPS三維空間大地控制網順利通過河南省測繪產品質量監督站驗收。濟源市D級GPS三維空間大地控制網項目完成了100個D級GPS控制網點的埋設等工作,為濟源地區建立了高精度的測量基準,提供了高精度的地心坐標,確定了濟源准確可靠的WGS—84坐標系、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1980西安坐標系和1954北京坐標系之間的坐標轉換參數,為大地水準面的精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確立了全市統一的測繪基準,標志著濟源市基礎測繪工作又上了一個新台階。其中,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的應用在全國「數字城市」建設中尚屬首次。2010年,完成勘測定界206宗,面積865226平方米;完成地籍測量170宗,面積4848825.52平方米;變更分割56宗,面積642350平方米;家屬樓分割42宗,面積91733.65平方米。
【王屋山名山測高】2010年7月28日,河南省測繪局、省地圖院、濟源市國土資源局有關領導在濟源市王屋山主峰天壇峰頂共同為王屋山高程立碑,標志著濟源市王屋山名山測高工作圓滿結束。自2008年4月8日王屋山最高峰高程測量開測,經過1年多的時間,河南省地圖院完成了測高工作,並經國務院批准,公布濟源市王屋山主峰天壇山海拔為1711.3米,王屋山主峰是國家公布的五嶽之外59座名山之一。
【行政審批和企業服務年活動】2010年,共接待前來咨詢的用戶達4500餘人次,受理各類報件687件,報件辦結率達98%。在全市開展的企業服務年活動中,局班子成員帶領相關科室先後40餘次深入局分包聯系的5家企業進行調研,收集整理意見15條,現場解決問題5個;對市企業服務年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交辦的8家企業所反映的12項問題進行了辦理。
【信息化建設】2010年,添加各類政府信息600餘條。其中「咨詢平台」上共回復網友提問20餘條,被國土資源部定為「全國土地利用規劃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試點單位」。
【宏觀調控與綜合統計】2010年,進一步明確各科室統計任務,建立統計人員定崗負責制、統計數據負責制、統計數據月報表制、數據統一制等統計制度及市態監測制度,及時、准確完成全年的《國土資源宏觀調控月報表》及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報表工作。
【省級文明單位創建】2010年8月10日,由市宣傳部副部長張偉、文明辦主任組成的檢查組,對全局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度創建省級文明單位的工作情況進行了復檢。
【「兩整治一改革」專項活動】2010年4月23日,濟源市國土資源局和市兩級檢察院召開聯席會議,結合新形勢下職務犯罪的新情況、新特點和國土資源系統工作特點,共同研究制定預防職務犯罪的新對策、新措施,建立了查處和預防職務犯罪聯席會議機制。11月24日,全局組織中層以上幹部到漯河市國土資源局進行參觀學習。對漯河市國土資源局的幹部廉潔從政「三早、三卡」預警機制、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廉政文化進社區等方面的先進經驗進行了認真的學習,各科室、局屬單位分別與對口單位進行對接,全面學習了漯河局的風險點排查及防控工作。
(孫璐)
D. 怎樣投訴一個萬創置業的人,他是個經理,和我老婆有染
110捉姦就可以,找一幫人弄他一頓
E. 湖北萬創裝飾工程有限公司欠錢不還,區區幾十萬為何如此難還拖欠一年多了
這種事情在這里提問,
沒有什麼用處的。
你就是應該把證據准備好,
去法院告他們。最好還是
請一個律師,幫助你們
F. 濰坊萬創總部經濟投資置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濰坊萬創總部經濟投資置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11月21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房地產開發、商品房銷售等。
法定代表人:李軒
成立時間:2013-11-21
注冊資本:1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70700200025998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山東濰坊經濟開發區北海路2333號濰坊萬創空間1期3座商務辦公樓101室
G. 高分懸賞(物業管理與業主糾紛)
首先你要舉證物業公司在這次車損壞中的失職之處,聽你說起來應該是其他業主所為,拿出所簽訂的停車合同和物業管理合同,在公共持續維護上物業公司有明顯的失職行為, 應該能贏
看法院判決了,原告贏。雙方形成了停車管理服務關系。物業公司作為停車管理單位,對停放在小區內的車輛應當有謹慎的注意義務。二中院終審認定,物業公司在停車管理方面存在疏漏,未能保證設施被正常使用,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被告賠償原告具體數字,難以在此說出,需看庭審現在雙方理由及證據。可以提供幾個案例供你參考:
提供有關案例和評論供有同感人參考,敬請法律界人士評說,
一、淺水灣E墅時代花園 摩托小區被盜誰該負責
合肥市的周先生上個月才新買的摩托車在其租用的小區內被偷。他致電本報咨詢:小區物業管理公司是否有賠償責任?
周先生告訴記者,他在合肥市淺水灣E墅時代花園租了一套房子作為辦公使用。今年5月6日中午,他把摩托車停放在單元樓門前,近1點時他去吃飯,2點多的時候發現摩托車被盜了。事發後,他找到管理該小區的合肥怡安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在該小區的辦事處。通過在管理處查看當時的攝像記錄,發現車子被盜的時間為12時57分至13時01分,盜賊為兩人。
周先生說,自己每個月都按時交納物業管理費,這輛車子剛買了一個月,就在該小區被盜,小區的保安是否應該負一定的責任呢?
記者隨後來到了淺水灣E墅時代花園。小區物業管理公司一名姓周的業務主管稱,周先生並沒有按照規定把車子停放在規定的車庫內,小區物業已經多次向業主發放通知,要將車輛停放至指定的地下停車庫。如果周先生按規定將車子停放在車庫內而被盜,那麼物業一定給予賠償。對於周先生是否向物業交納了一個月15元的摩托車停車管理費,周主管則稱要具體查詢一下才能確定。
對於周先生被盜的摩托車,小區物業是否該負責?記者咨詢了金亞太律師事務所的江海俊律師。江律師認為,如果周先生按時向物業管理公司交納了停車費,那麼即使車子沒有停在車庫內,而是停在單元門口,物業管理公司也應負有管理責任,至少賠償80%的損失。(李景 韋屈)
來源:《江淮晨報》
創建時間:2007年5月11日9:28:07
二、麗城花園:小區丟車 法院判賠
時間:2005-12-14 來源:王屋晨風
過上有車有房的日子,是每個人都嚮往的。苗先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不但開上了私家車還住上了新房,提前步入了小康。可是一件倒霉的事卻發生了,在他搬進小區沒幾天,車就丟了。那麼,在小區內丟車該由誰來負責呢?
小區丟車該由誰來負責一直是人們爭議的焦點。認為物業公司沒有履行保管義務,致使停放在小區內的車輛被盜,業主苗先生將物業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物業公司承擔賠償責任。近日,濟源中院做出終審判決:物業公司賠償苗先生61600元的損失。這是我市發生的首例業主與物業公司之間因財產丟失引發的糾紛。
2004年10月18日,苗先生購買了河南肯派置業有限公司(下稱肯派置業)開發的麗城花園商品房1套,苗先生向肯派置業交納了紅外線費用300元。因苗先生給肯派置業介紹了一購房戶,免交了一年的物業管理費。肯派置業售房時承諾採取24小時紅外線監控、24小時安全值班、24小時車輛進出登記等安全措施。苗先生與肯派置業的前期物業管理服務協議約定的服務內容有:配備協管員執勤、巡視、進行安全監控;遇到險情,協管人員在接到報警後要及時到達現場;對出入小區的車輛,實行出入登記制度等。
2005年1月6日,苗先生入住麗城花園。2005年1月13日夜,苗先生將一輛昌河北斗星麵包車停放在麗城花園內北門口附近,停車後正常落鎖。次日清晨,苗先生發現麵包車被盜,遂向北海派出所報了案。當時,小區的北大門鎖被撬,北大門敞開。當日,在麗城花園內有2輛車被盜。苗先生以肯派置業未盡到安全防範義務,要求肯派置業賠償損失。肯派置業認為該車沒有輸過戶手續,苗先生並不是車輛的實際所有人和自己已經盡到了管理義務等理由拒絕賠償。無奈,苗先生將肯派置業起訴到法院,要求承擔車輛丟失造成的損失66000元。
一審法院認為,苗先生的麵包車於2005年1月13日夜在麗城花園被盜,該車雖未辦理過戶手續,但實際上已為苗先生使用、管理,苗先生應視為車主。肯派置業稱其已盡到安全防範義務,而北門的門鎖被撬開,二輛車被盜,保安人員渾然不覺。苗先生發現麵包車被盜後報了案,肯派置業未提交證據證明其盡到了安全防範義務,所以應認定其並未盡到承諾的各項安全防範義務。根據肯派置業對業主所做的承諾和雙方方的物業管理合同,苗先生作為業主將麵包車放在小區公共區域內,肯肯派置業負有安全防範義務。由於肯派置業並未盡到保管義務,致使苗先生的麵包車被盜,對苗先生的損失應當予以賠償。由於苗先生的麵包車系2003年年底開始使用,至2005年1月被盜已使用了一年,應扣除一年的折舊費4400元,肯派置業應賠償苗先生的損失61600元。
肯派置業對一審法院的判決不服,以苗先生沒有訴訟主體資格,原判決認定肯派置業與苗先生車輛有償保管關系成立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肯派置業與苗先生之間是物業管理合同關系而非保管合同關系等理由上訴到濟源中院。
濟源中院審理後認為:肯派置業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原審判決認定主要事實清楚,實體處理正確,遂做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的判決。
此案已經有了終審結果,但有關在小區內丟車該由誰來負責的話題再次引起了社會關注。12月8日,記者在北海小區隨機采訪了幾位居民。在某企業工作的劉女士說,她入住小區後已丟了3輛自行車,曾找物業公司要求賠償,但物業公司根本就不管,只好自認倒霉。在某事業單位工作的王先生認為,小區內的停車管理服務應統一由物業公司負責,物業公司應當設專人對進出停車場的車輛進行登記,進北京時間發放停車憑證,出門查驗停車憑證後放行;勸阻、制止損害停入車輛的行為,防防止車輛丟失。車輛丟失後具體責任由誰來承擔,關鍵看物業公司是否盡了責任。如果物業公司盡了約定的管理責任,物業公司可以不負責,但是如果物業公司疏於管理,那麼就必然得負責任。
三、未盡義務疏於管理 小區內丟車物業公司被判賠償
發布時間:2005年07月19日 09:26
汽車停在小區指定車位被盜,業主方先生認為物業公司未盡保管義務,將物業公司告上法庭。記者昨天獲悉,二中院終審改判,認定物業公司停車管理有疏漏,判決北京北辰信城物業公司賠償方先生4.4萬余元。
2004年8月2日晚上11時45分,家住朝陽某小區的方先生停在小區指定車位上的本田雅閣車被盜。同年10月,保險公司賠付給方先生19.5萬余元。方先生認為,自己向小區的物業公司北京北辰信誠物業公司交納了物業、停車車位、保安等費用,物業公司應該設專人24小時看管停車場或採用電子監控監視。車輛在指定停車位丟失,物業公司沒有有效地履行職責,甚至沒有提供任何有關破案線索,物業公司應該承擔責任。2004年10月,方先生起訴至法院,要求物業公司賠償自己未獲保險公司賠償的部分購車款及車輛購置稅等共9.8萬余元。
物業公司稱,小區只有一個進出大門,門衛24小時值守,且有電子監控。小區為業主的車輛發放了車輛進出憑證,出入查驗。當晚,方先生的車輛開出時,保安看到車上有證就放行了。公司盡到了保管責任和應盡的管理義務,公司沒有責任。一審法院以「沒有充分證據證明物業公司未盡看管義務」為由駁回了方先生的起訴。
二中院審理後認定,物業公司收取了方先生2004年車位費並為方先生指定了停車位,雙方形成了停車管理服務關系。物業公司作為停車管理單位,對方先生停放在小區內的車輛應當有謹慎的注意義務。物業公司發放車輛的憑證查驗出入車輛,顯然難以達到安全防範目的。物業公司為方先生指定的停車位既不在24小時值守保安的視線范圍,也不在電子監控范圍。二中院終審認定,物業公司在停車管理方面存在疏漏,應對方先生車輛丟失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來源:京華時報 回答者: xss696 | 二級 | 2011-5-21 17:18 | 檢舉 估計能追回70%以上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