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利益沖突管理與公益法律服務
⑴ 律師在執業時,發生利益沖突應怎樣解決
下面這個規范中已經講得很清楚了,不用再說什麼了,直接看規定就可以了.
律師執業行為規范(試行)
第七十六條利益沖突是指同一律師事務所代理的委託事項與該所其他委託事項的委託人之間有利益上的沖突,繼續代理會直接影響到相關委託人的利益的情形。
第七十七條在接受委託之前,律師及其所屬律師事務所應當進行利益沖突查證。只有在委託人之間沒有利益沖突的情況下才可以建立委託代理關系。
第七十八條擬接受委託人委託的律師已經明知訴訟相對方或利益沖突方已委聘的律師是自己的近親屬或其他利害關系人的,應當予以迴避,但雙方委託人簽發豁免函的除外。
第七十九條律師在接受委託後知道訴訟相對方或利益沖突方委聘的律師是自己的近親屬或其他利害關系人,應及時將這種關系明確告訴委託人。委託人提出異議的,律師應當予以迴避。
第八十條律師在接受委託後知道訴訟相對方或利益沖突方已委聘同一律師事務所其他律師的,應由雙方律師協商解除一方的委託關系,協商不成的,應與後簽訂委託合同的一方或尚沒有支付律師費的一方解除委託關系。
第八十一條曾經在前一法律事務中代理一方法律事務的律師,即使在解除或終止代理關系後,亦不能再接受與前任委託人具有利益沖突的相對方委託,辦理相同法律事務,除非前任委託人做出書面同意。
⑵ 簡述律師執業過程中的利益沖突有哪些情況
律師執業中的利益沖突規則進行了分析,認為利益沖突規則應該指向律師和委託人,而不應該僅僅局限於規范律師的行為,同時提出「制定利益沖突規則的目的是維護律師和委託人之間的合作關系」。在此基礎上,文章分析了利益沖突規則的三個組成部分,即查知規則、告知規則和容忍規則。
⑶ 律師方面有關利益沖突和迴避的問題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於2017年修訂了《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律師執業行為規范》(以下簡稱專「《律師職業規范》」)屬,該規范第四節(從第四十九條至第五十三條)均為利益沖突審查條文。其中第四十九條規定:「律師事務所應當建立利益沖突審查制度。律師事務所在接受委託之前,應當進行利益沖突審查並作出是否接受委託決定」。
該條再次印證筆者在開篇處提及律所建立利益沖突審查制度的必要性。經過審查後,若發現辦理委託事務的律師與委託人之間存在利害關系或利益沖突的,則不得承辦該業務並應當主動提出迴避。
(3)律師利益沖突管理與公益法律服務擴展閱讀:
同一律師事務所或同一律師同時」出現的頻率為四次、其他三種情形也離不開「同一案件」這個關鍵,也涉及到近親屬關系問題。
這些情形下律所不得接受當事人委託,因為彼此之前的利害關系比較明顯,同一案件利益對立雙方同時出現在一家律所,兩位代理律師抬頭不見低頭見,很難保證案件信息的保密性,亦很難實現當事人利益的最大化。
⑷ 律師可以代理與本人或者其近親屬有利益沖突的法律事務。
舉個例子吧,債權人起訴債務人償還債務。債權人的代理律師為本案的債務人之一或律師近親屬為本案債務人,此種情況即為本人或其近親屬有利益沖突的法律事務。
⑸ 如何落實律師執業利益沖突規則通知
律師執業行為規范(試行)
第七十六條利益沖突是指同一律師事務所代理的委託事項與該所其他委託事項的委託人之間有利益上的沖突,繼續代理會直接影響到相關委託人的利益的情形。
第七十七條在接受委託之前,律師及其所屬律師事務所應當進行利益沖突查證。只有在委託人之間沒有利益沖突的情況下才可以建立委託代理關系。
第七十八條擬接受委託人委託的律師已經明知訴訟相對方或利益沖突方已委聘的律師是自己的近親屬或其他利害關系人的,應當予以迴避,但雙方委託人簽發豁免函的除外。
第七十九條律師在接受委託後知道訴訟相對方或利益沖突方委聘的律師是自己的近親屬或其他利害關系人,應及時將這種關系明確告訴委託人。委託人提出異議的,律師應當予以迴避。
第八十條律師在接受委託後知道訴訟相對方或利益沖突方已委聘同一律師事務所其他律師的,應由雙方律師協商解除一方的委託關系,協商不成的,應與後簽訂委託合同的一方或尚沒有支付律師費的一方解除委託關系。
第八十一條曾經在前一法律事務中代理一方法律事務的律師,即使在解除或終止代理關系後,亦不能再接受與前任委託人具有利益沖突的相對方委託,辦理相同法律事務,除非前任委託人做出書面同意。
⑹ 請問我國對律師的「利益沖突」和「雙重代理」有哪些法律給出了明文規定
"利益沖突 "
美國、英國對利益沖突進行規范一般是通過法律管制、行業自律來實現。我國則通過律師事務所對律師直接管理、律師協會行業自律管理、司法行政機關業務指導和監督來實現,對律師執業中的不當行為的處罰以司法行政手段為主,同時輔以行業自糾。[56]我國有關律師執業利益沖突的規范性文件以各地律師協會制定的律師執業行為規范為主,我國以法律形式對律師執業中利益沖突進行的規定非常少,只零星分散於《律師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等有關條款中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5條規定在共同犯罪中,一名辯護人不得為兩名以上的同案被告人辯護;第33條第(六)款規定與案件審理結果有利益關系的人不得被委託擔任辯護人。《律師法》第34條規定:「律師不得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
中華全國律協於2004年修正的《律師執業行為規范》對律師執業中的利益沖突做出了補充規定,[57]2004年3月19日司法部公布的《律師和律師事務所違法行為處罰辦法》[58]以列舉的方式規定了律師執業中被禁止的涉及利益沖突的若干行為,司法部1992年6月15日通過的《關於律師擔任企業法律顧問的若干規定》第13條、14條對企業法律顧問在同一案件中代理對立當事人作出了禁止規定,此外司法部頒布的一系列的文件中對利益沖突也有所涉及,但是相對粗淺[59]。我國各地律師協會在本世紀初也相繼制定了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的律師執業中利益沖突的認定和處理規則。如2001年12月30日上海市律師協會第六屆理事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上海市律師協會律師執業利益沖突認定和處理規則(試行)》,河南省律師協會第五屆四次事理事會通過並於2005年8月22日發布的《律師執業避免利益沖突規則(試行)》,2001年6月16日經北京市律師協會五屆八次理事會通過的《北京市律師業避免利益沖突的規則(試行)》,2002年8月1日重慶市律師協會一屆理事會四次會議通過的《重慶市律師協會執業利益沖突認定處理規范(試行)》等。
從上可以看出,目前我國有關律師執業的利益沖突的規定僅僅散見於法律、部門規章、司法解釋及規范性文件的一些條款中,《律師法》不僅沒有專章甚至專節規定,條款也僅僅只有一條關於禁止律師雙方代理的規定。作為我國律師行業的最高規范,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最新制定的《律師執業行為規范》,也對利益沖突也僅僅規定了八條,對許多具體問題規定不明確,缺乏可操作性。各個省級律師協會雖先後制定了不同的執業利益沖突規范,但是內容互相矛盾的很多,內容蕪雜,覆蓋不全,對於跨省、跨地區間設立的律師分支機構間的利益沖突如何協調缺乏相應規定。因此,我國急需建立一部系統完善的律師執業利益沖突規范。
"雙重代理」
《律師違法行為處罰辦法》(司法部令第五十號 一九九七年一月三十一日)
第六條 律師有下列行為之一,由住所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或設區的市司法局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給予停止執業三個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處罰;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一)同時在兩個以上律師事務所執業的;
(二)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或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代理的;
……
(十六)其他違反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行為。
⑺ 律師"不得代理與本人或者其近親屬有利益沖突的法律事務"這句話什麼意思
這句話分針對誰說,如果一個案件是本院法官親戚,這個法官不能作代理人,有厲害關系。案件中律師不能為家屬代理出庭應訴。
《律師執業管理辦法》 司法部令第112號
第二十七條 律師不得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不得代理與本人及其近親屬有利益沖突的法律事務。
律師擔任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任職期間不得從事訴訟代理或者辯護業務。
曾經擔任法官、檢察官的律師,從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離任後二年內,不得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⑻ 律師都能從事哪些志願公益法律服務工作
1、律師志願者可以開展律師法律服務進社區、進學校、進鄉村等志願者活動,充分利用律師資源和發揮律師的專業優勢,通過法律宣傳、法律咨詢、訴訟和非訴訟代理、擔任基層政權組織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街道、社區法律顧問、擔任學校法制副校長、擔任調委會副主任或委員等方式,為廣大群眾提供以無償為主的公益法律服務。
2、律師進社區,要為社區居民、組織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著力化解社區各類矛盾糾紛,減少不和諧、不穩定因素,為社區建設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推進社區建設發展。主要是為街道、社區居委會充當法律顧問,協助街道、社區訂立、修改、審查各類合同、化解合同糾紛;協助處理城市管理、城市改造、征地拆遷的法律事務,解決城市管理和建設中涉及社區公共利益和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向特困人群、軍烈屬、殘疾人等弱勢群體提供無償和低償的法律咨詢、民事調解、民事案件代理等法律服務;積極參與接訪活動,運用專業法律知識,把矛盾糾紛吸附在當地並及時化解,保持地區社會穩定。
3、律師進學校,要廣泛開展未成年人法律咨詢、法律宣傳、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務工作,主動為特殊、困難未成年人當事人提供義務法律幫助,積極辦理未成年人案件,主動承辦更多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保障不符合政府法律援助條件的家庭相對貧困的未成年人獲得律師的法律幫助,切實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4、律師進農村,要圍繞發展農村經濟、推進農村建設、加強和改善農村社會管理、維護農民權益等問題,積極為農村基層加強提供法律咨詢和法律建議;加強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過程中法律問題的研究,為保障農民對承包土地的合法權益提供法律服務;要努力為農村各類經濟實體服務;要為農民轉移就業和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法律幫助;要認真做好農村土地徵用,資源糾紛,環境污染等方面的法律服務,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5、開展律師法律服務進社區、進學校、進農村活動,可以由司法行政部門統一組織實施,也可以通過律師所與司法所結對子等形式實施。司法行政部門要認真履行組織、指導和協調職能,為律師開展社區法律服務建立良好的工作平台;律師協會要履行業務指導職能;基層司法所要為律師走進社區牽線搭橋,配合市、區(市、區)司法局積極協調街道(鎮)黨工委、辦事處、社區(農村)居(村)委會,為律師進社區、進農村提供工作場所、辦公設備,在社區、農村工作站設立法律服務聯絡員,具體承辦、落實律師進社區、進農村的時間、內容等工作,為有法律服務需求者及時提供聯絡或轉介服務;律師事務所認真履行服務職能,要堅持便民利民、熱情服務的原則,注意處理好社區、學校、農村法律服務與律師日常業務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