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串供案
Ⅰ 律師在審查起訴階段能否帶著從檢察院通過閱卷得到的案卷材料去會見被羈押犯罪嫌疑人
你好
1、律師可以帶著卷宗材料到看守所會見被告人;
2、律師應當按照職業規范和執業紀律,規范使用卷宗材料,避免發生導致串供的情形等。
Ⅱ 原告律師和被告人串供怎麼辦
原告律師不可能和被告人串供
這是因為串供說的是刑事案件
估計說的是
原告律師和被告人就什麼達成了一致
然後就什麼問題的表達是一致的
但是這個有什麼意義嗎?
原告律師的表達是基於原告的委託決定的
一致了,對於原告是好事啊!
不說那麼多,如果你對於你的律師不爽找你委託的律所換個就可以
但是建議還是自己想想到底是這么個情況
有的時候律師比你經驗和專業知識多
小心誤解和自我想像
Ⅲ 律師能不能把在公安機關了解的情況包括證據直接告知犯罪嫌疑人
律師可以把在公安機關了解的情況直接告知犯罪嫌疑人。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 辯護人的職責任是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辯護律師自人民檢察院對案件審查起訴之日起,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的案卷材料。
辯護律師為履行職責的需要,有權向犯罪嫌疑人了解案件情況,也可以將經正常途徑了解的情況或取得的證據告訴犯罪嫌疑人,以便進一步核對、了解案件細節情況,確定正確的辯護方向和內容,這也是律師履行辯護職能所必須進行的正常工作內容。
但是,如果是案件尚在偵查階段,律師將通過非法渠道、以非法手段獲得的案情或證據告訴犯罪嫌疑人的,則涉嫌違法,嚴重的要被追究刑事責任。
《刑事訴訟法》
第三十五條 辯護人的責任是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
第三十六條 辯護律師在偵查期間可以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代理申訴、控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關情況,提出意見。
第三十七條 辯護律師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通信。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許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通信。
辯護律師持律師執業證書、律師事務所證明和委託書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應當及時安排會見,至遲不得超過四十八小時。
第三十八條 辯護律師自人民檢察院對案件審查起訴之日起,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的案卷材料。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許可,也可以查閱、摘抄、復制上述材料。
Ⅳ 怕律師串供不準見嫌疑人是嗎
辯護律師持律師執業證書、律師事務所證明和委託書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應當及時安排會見,至遲不得超過四十八小時。
Ⅳ 如何保證律師與犯人之間沒有串供
串供,是指違法違紀行為人之間,以及違法違紀行為人與案件其他有關人員之間,為版了達權到使違法違紀行為人逃避紀律(法律)責任追究的目的,而統一口徑,建立攻守同盟的行為。
律師沒有必要和犯人串供,也不可能和犯人串供。如果為了私利違法,相應的法律可以懲罰。
現實是,不懂法的人只見到律師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識讓犯罪嫌疑人「逃脫」重罰或者不罰,卻沒有看到這個也是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權利。
Ⅵ 律師和家屬商量串供構罪嗎
有充足的證據可以舉證就構成
Ⅶ 律師指使被告人串供承擔什麼責任
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構成《偽證罪》了,如果串供成功的話
依據:
華人民共內和國刑法規容定
第三百零五條【偽證罪】在刑事訴訟中,證人、鑒定人、記錄人、翻譯人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故意作虛假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意圖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Ⅷ 律師會不會跟警方串供警方會不會用某種方法和嫌疑人的律師達成一致來偵破案件
marvelzhai2 的回來答意思對的,表達有問源題。
刑事案件中,律師是獨立的,不代表嫌疑人或被告人,不僅僅為嫌疑人或被告人服務。
一般情況下,律師是會利用嫌疑人或被告人處獲得的信息提供給公安機關的(嫌疑人或被告人有新的犯罪預備的除外);公安機關也不會這么做。法律職業道德及法律法規都禁止這種行為。
退一步說,即使律師這么做了,公安機關還是得取得相應的證據來證明。單憑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供述是無法定罪的。
Ⅸ 取保候審期間嫌疑人之間串供,法院判決時會有什麼後果
取保候審期間嫌疑人之間串供,法院判決時會從重處罰,並且沒收取保候審保證金。
《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九條規定: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
(二)住址、工作單位和聯系方式發生變動的,在二十四小時以內向執行機關報告;
(三)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五)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可以根據案件情況,責令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項或者多項規定:
(一)不得進入特定的場所;
(二)不得與特定的人員會見或者通信;
(三)不得從事特定的活動;
(四)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駕駛證件交執行機關保存。
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前兩款規定,已交納保證金的,沒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證金,並且區別情形,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結悔過,重新交納保證金、提出保證人,或者監視居住、予以逮捕。
對違反取保候審規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