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資產負債表在法律上有效嗎
Ⅰ 公司沒有負債能做資產負債表嗎
那個啥,資產負債表跟你有沒有負債沒關系的,和利潤表一樣。
公司只要辦理《稅務登記證》的當月,稅法規定就要做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
公司開業後有多少注冊資金、有多少流動資產、固定資產是多少、有多少錢的存貨什麼的,資產負債表上都會顯示。
比如下邊圖的範例:
這就是一個50W注冊資金新公司的資產負債表。
當月無收入、無支出。
Ⅱ 公司年度財務報表需要審計的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五條:公司應當在每一會計年度終了時編制財務會計報告,並依法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
財務會計報告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財政部門的規定製作。
Ⅲ 什麼是有效資產在資產負債表中哪些屬於有效資產
含義:有效資產指企業中正在運營或雖未正在運營但具有潛在運營經營能力,並能對企業盈利能力做出貢獻、發揮作用的資產。
哪些是:因資產中存在著不良資產和可能是費用及成本過渡中的資產,故為財務謹慎性原則所至,凈資產也存在著有效及無效之別.一般計提過各項資產的應收壞帳准備 存貨跌價准備 貨幣盤點 固資清理後的資產減去負債加上所有者權益所余凈資產為有效凈資產。反之未計提的為無效資產。以上可從財務各項指標報表和管理經營報告中獲知.公司法中規定的有效資產涵義很廣泛固定資產,土地、廠房、設備都可以算做有效資產
Ⅳ 資產負債表能否反映企業的市場價值為什麼
資產負債表不能反映企業的市場價值。
資產負債表是反映企業在某一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年末)全部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情況的會計報表,是反應過去的歷史數據。
是企業經營活動的靜態體現,根據「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這一平衡公式,依照一定的分類標准和一定的次序,將某一特定日期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具體項目予以適當的排列編制而成。它表明權益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擁有或控制的經濟資源、所承擔的現有義務和所有者對凈資產的要求權。
(4)公司資產負債表在法律上有效嗎擴展閱讀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的確認、計量和相關信息的披露,根據《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制定本准則。
第二條 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是指資產負債表日至財務報告批准報出日之間發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項。財務報告批准報出日,是指董事會或類似機構批准財務報告報出的日期。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包括資產負債表日後調整事項和資產負債表日後非調整事項。
資產負債表日後調整事項,是指對資產負債表日已經存在的情況提供了新的或進一步證據的事項。資產負債表日後非調整事項,是指表明資產負債表日後發生的情況的事項。
第三條 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表明持續經營假設不再適用的,企業不應當在持續經營基礎上編制財務報表。
Ⅳ 資產負債表填錯犯法嗎
要看是否是故意填錯了,如果是故意填錯,是犯法的。1,資產負債表是根據總賬會計科目月末余額分析填寫編制的.而總賬是根據科目匯總表登記的.因此,資產負債表不平,先檢查一下記帳憑證是否正確,在檢查科目匯總表是否正確,然後,檢查總賬登記是否正確、計算是否正確;最後,檢查總賬會計科目月末余額與明細帳會計科目余額是否相符.
2,如果賬沒做錯的話,可能是做表的時候填錯數字了,這樣造成賬表不符,所以,把總賬個科目的數與表核對一次可能就發現問題了.
2,如果賬表都沒問題,就得核對一下總賬,看是否平衡.
如果總賬不平,那就得重新結一次余額,看是否有錯
3,如果上述幾項都沒問題,那可能是登記總賬時出錯了,那就要檢查核對記賬憑證(或者匯總記賬憑證、科目匯總表)上的數與總賬數是否相等了.
如果還沒找到問題,就得查找記賬憑證,看是否編錯了.
4,一般來說,按會計的記賬規則,肯定是在那個環節出錯了.但不能為了省事,就隨便改個數,以求平衡,這樣做只能給以後帶來麻煩.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六條 設立公司,應當依法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設立登記。符合本法規定的設立條件的,由公司登記機關分別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不符合本法規定的設立條件的,不得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設立公司必須報經批準的,應當在公司登記前依法辦理批准手續。
公眾可以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查詢公司登記事項,公司登記機關應當提供查詢服務。
第七條 依法設立的公司,由公司登記機關發給公司營業執照。公司營業執照簽發日期為公司成立日期。
公司營業執照應當載明公司的名稱、住所、注冊資本、經營范圍、法定代表人姓名等事項。
公司營業執照記載的事項發生變更的,公司應當依法辦理變更登記,由公司登記機關換發營業執照。
Ⅵ 公司法對財務報表作了哪些規定
您好!《公司法》來有關源財務報表的規定如下。
第一百六十三條公司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財政部門的規定建立本公司的財務、會計制度。
第一百六十四條公司應當在每一會計年度終了時編制財務會計報告,並依法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 財務會計報告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財政部門的規定製作。
第一百六十五條有限責任公司應當依照公司章程規定的期限將財務會計報告送交各股東。 股份有限公司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在召開股東大會年會的二十日前置備於本公司,供股東查閱;公開發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必須公告其財務會計報告。
如能提出更為具體的問題,則可作出更加周詳的回答。
Ⅶ 財務報表加蓋公章是否有效證據
財務報表加蓋公章是有效證據。
Ⅷ 關於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的問題
新所得稅准則規定我國企業所得稅採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進行會計處理。在具體計算有關所得稅項目時,筆者總結出一套公式,可以將暫時性差異的性質與數學符號建立一一對應關系,將遞延所得稅項目和應交所得稅的計算予以程序化,從而極大地減少了計算過程中的分析判斷程序,使所得稅業務的會計處理變得比較簡便。一、遞延所得稅基本計算公式
(一)暫時性差異的計算暫時性差異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資產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之間的差額,即資產類暫時性差異,簡稱為「資產類差異」;另一類是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之間的差額,即負債類暫時性差異,簡稱為「負債類差異」。
資產類差異=資產賬面價值-資產計稅基礎…(公式1)
負債類差異=(-1)×(負債賬面價值一負債計稅基礎)
上述結果若為正數,表示該差異為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若為負數,表示該差異為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即應納稅暫時性差異運算時應用正數表示;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運算時用負數表示。
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正的)資產類差異+(正的)負債類差異
……………………………………………………(公式3)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負的)資產類差異+(負的)負債類差異
……………………………………………………(公式4)
暫時性差異=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增長額=期末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一期初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期末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一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余額÷所得稅率……………………………………………………(公式5)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增長額=期末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一期初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期末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一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余額÷所得稅率…………………………………(公式6)
暫時性差異增長額=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增長額+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增長額………………………………………(公式7)
值得說明的是,計算過程中,應按照代數法則進行運算,不要人為改變數據的正負符號。 [例1]2007年初,風雲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風雲公司」)的「遞延所得稅資產」賬戶借方余額198萬元,「遞延所得稅負債」賬戶貸方余額132萬元。2007年度,風雲公司有關所得稅的資料如下:(1)「存貨跌價准備」賬戶年初貸方余額600萬元,年末貸方余額240萬元。2007年度資產負債表中「存貨」項目年初數2800萬元,年末數1000萬元。(2)2007年3月1日,對乙公司進行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1000萬元,採用權益法核算,由於乙公司本年發生虧損,風雲公司年末按應負擔的虧損份額確認投資損失200萬元,同時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年末未對股權投資計提減值准備。(3)年末固定資產中包含一台A設備,系2005年12月20日購入,原價2000萬元,預計凈殘值為零。稅法規定按年數總和法計提折舊,折舊年限4年;會計上採用直線法計提折舊,折舊年限5年。(4)2007年計提產品保修費用960萬元,計入預計負債。假設除上述事項外,沒有發生其他納稅調整事項。風雲公司2007年度利潤表中「利潤總額」項目金額為4000萬元。風雲公司所得稅採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率為33%。則風雲公司2007年有關所得稅的賬務處理如下:
(1)計算年末暫時性差異
存貨產生的暫時性差異=1000-(1000+240)=-240(萬元)
長期股權投資產生的暫時性差異=800-1000-200(萬元)
固定資產產生的暫時性差異=1200-600=600(萬元)
預計負債產生的暫時性差異=(-1)×(960-0)=-960(萬元)
由於存貨、長期股權投資和預計負債等項目產生的暫時性差異計算結果均為負數,因此屬於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固定資產產生的暫時性差異計算結果均為正數,因此屬於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應納稅暫時性差異=600(萬元)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240)+(-200)+(-960)=1400(萬元)
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增長額=600-132÷33%=200(萬元)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增長額=(-1400)-(-198)÷33%=800(萬元)
暫時性差異增長額=200+(-800)=-600(萬元)
(二)會計利潤和應稅所得的計算新准則採用資產負債觀,根據資產和負債的變化來確認利潤,認為利潤是企業期末凈資產比期初凈資產的增長額,而凈資產是由資產減去負債計算得到的。即「利潤=凈資產的增長額=期末凈資產-期初凈資產=(期末資產-期末負債)-(期初資產-期初負債)」。當然,由於所有者投入資本和向所有者分配利潤引起的凈資產變化,不應包括在收益之中。因此,利潤的完整計算公式為:「利潤=本期凈資產的增長額-本期所有者投入資本+本期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潤」。又由於「本期所有者投入資本」項目和「本期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潤」項目不涉及損益,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通常不影響所得稅,為了簡化程序,在計算會計利潤和應稅所得(本文將「應納稅所得額」簡稱為「應稅所得」)時,將其省略。故:
會計利潤=本期凈資產賬面價值增長額
=期末凈資產賬面價值-期初凈資產賬面價值
=(期末資產賬面價值-期末負債賬面價值)-(期初資產賬面價值-期初負債賬面價值)
應稅所得=本期凈資產計稅基礎增長額
=期末凈資產計稅基礎-期初凈資產計稅基礎
=(期末資產計稅基礎-期末負債計稅基礎)-(期初資產計稅基礎一期初負債計稅基礎)
根據上述會計利潤和應稅所得的計算公式,可以得出:
會計利潤一應稅所得=[(期末資產賬面價值-期末負債賬面價值)-(期初資產賬面價值-期初負債賬面價值)]-[(期末資產計稅基礎-期末負債計稅基礎)-(期初資產計稅基礎-期初負債計稅基礎)]
=期末資產類暫時性差異+期末負債類暫時性差異-(期初資產類暫時性差異+期初負債類暫時性差異)
=期末暫時性差異-期初暫時性差異
=暫時性差異增長額
從而可以得出:應稅所得=會計利潤一暫時性差異增長額
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會計利潤」是會計上按照會計制度計算所得稅費用的基數。在不考慮永久性差異的情況下,「會計利潤」就是利潤表中的利潤總額,或稅法所稱的「稅前會計利潤」。
二、遞延所得稅項目的計算
(一)稅率不變情況下其計算公式如下:
遞延所得稅負債增長額=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增長額×所得稅率
……………………………………………………(公式8)
遞延所得稅資產增長額=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增長額×所得稅率
……………………………………………………(公式9)
遞延所得稅費用=暫時性差異增長額×所得稅率
=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增長額×所得稅率+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增長額×所得稅率=遞延所得稅負債增長額+遞延所得稅資產增長額……………………………………………………(公式10)
注意,在運算時,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正負符號與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相同,即為正號;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正負符號與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相同,即為負號。對於公式10,計算結果為負數,則表示為「遞延所得稅收益」。
例1,計算遞延所得稅項目如下:
遞延所得稅負債增長額=200×33%=66(萬元)
遞延所得稅資產增長額=(-800)×33%=-264(萬元)
遞延所得稅費用=(-600)×33%=-198(萬元)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2640000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660000
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
1980000
確定記賬方向時,無論是遞延所得稅負債增長額還是遞延所得稅資產增長額,凡是計算結果為正數的,則記在貸方;凡是計算結果為負數的,則記在借方。上例中,遞延所得稅負債增長額為+66萬元,應記在貸方;遞延所得稅資產增長額為-264萬元,應記在借方。值得注意的是,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在運算過程中以負數表示,同理,遞延所得稅資產在參與運算時也應以負數表示。
(二)稅率改變情況下若稅率發生了改變,則當期的遞延所得稅費用不僅應包括當期暫時性差異增長額產生的所得稅費用,還應包括按新稅率調整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負債的賬面余額所產生的所得稅費用。
遞延所得稅負債增長額。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增長額×所得稅率+期初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新稅率一舊稅率)(公式11)
遞延所得稅資產增長額=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增長額×所得稅率+期初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新稅率-舊稅率) (公式12)
遞延所得稅費用=暫時性差異增長額×所得稅率+期初暫時性差異×(新稅率-舊稅率)
=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增長額×所得稅率+期初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新稅率-舊稅率)+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增長額×所得稅率+期初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新稅率-舊稅率)
=遞延所得稅負債增長額+遞延所得稅資產增長額(公式13)
三、應交所得稅的計算
應交所得稅=應稅所得×所得稅率
=(會計利潤-暫時性差異增長額)×所得稅率
=會計利潤×所得稅率-暫時性差異增長額×所得稅率(公式14)
例1,稅率不變情況下計算應交所得稅如下:
應交所得稅=[4000-(-600)]×33%=1518(萬元)
借: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費用15180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15180000
[例2]假設例題1中,風雲公司的所得稅率在2007年1月2日改為40%,之前的所得稅率一直為33%,其他資料與例題1相同。則風雲公司2007年有關所得稅的賬務處理如下:
(1)計算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增長額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增長額
本期期末應納稅暫時性差異=600(萬元)
本期期末可抵扣暫時性差異=(-240)+(-200)+(-960)=-1400(萬元)
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增長額=600-132÷33%=200(萬元)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增長額=(1400)-(-198)÷33%=-800(萬元)
暫時性差異增長額=200+(-800)=-600(萬元)
(2)計算遞延所得稅負債增長額和遞延所得稅資產增長額
遞延所得稅負債增長額=200×40%+132÷33%×(40%-33%)=108(萬元)
遞延所得稅資產增長額=(800)×40%+(-198)÷33%×(40%-33%)=-362(萬元)
遞延所得稅費用=108+(-362)=-254(萬元)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3620000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1080000
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
2540000
(3)計算應交所得稅
應交所得稅=[4000-(-600)]×40%=1840(萬元)
借: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費用18400000
貸:應交稅費——直交所得稅
18400000
Ⅸ 舉報公司財務報表不真實法律咨詢
作為財務人員,發現財務報表不真實,應當向公司監事或監事會反映情況,也可以向公司回董事或董事會反映答情況。如果你同時作為公司股東,認為財務報表不真實損害公司股東利益的,可以以股東名義向法院提起股東代表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