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陳小敏
1. 舉重冠軍陳小敏的丈夫是誰
姓名:陳小敏
出生年月:1977年2月
出生地點:廣東江門鶴山
第一個冠軍:
1993年第七屆全運會
第一個奧運會冠軍:
2000年悉尼奧運會
最大的心願:
建三所希望小學,工作順利
最喜歡的顏色:紫色
最喜歡的運動員:無
最崇拜的人: 朱總理
最喜歡做的事:看書 聽音樂
畢業高校:廣東財經大學
專業:法律
未來的志向:做一名出色的律師
運動項目:舉重 陳小敏11歲入鶴山縣業余體校舉重班。
1989年起練習舉重,1991年進入廣東省舉重隊,1992年進入國家隊
1993年在北京第七屆全運會少年舉重錦標賽中,獲46公斤級抓舉、挺舉和總成績3項冠軍,並超該級別的少年全國紀錄和世界紀錄。同年在墨爾本第七屆世界女舉重錦標賽中,獲46公斤級抓舉、挺舉和總成績3項冠軍,並打破該級別3項世界紀錄。
1994年在漢城舉行的中國、韓國、日本三國女子舉重對抗賽中,獲54公斤級抓舉、挺舉和總成績3項冠軍,並打破該級別3項世界紀錄;同年在日本廣島第十二屆亞運會舉重比賽中,獲3項冠軍,並破該級別3項世界紀錄。
1995年在廣州第九屆世界女子舉重錦標賽中,獲59公斤級抓舉、挺舉和總成績3項冠軍,並破該級別挺舉的世界紀錄。27屆奧運,獲63公斤級女子舉重金牌。先後被國家體委授予體育運動榮譽獎章,獲廣東省新長征突擊手、廣東省十佳運動員和江門市優秀青年等光榮稱號。 1993年 七運會女子舉重54公斤級冠軍並先後6次超該級別抓舉、挺舉和總成績3項亞洲紀錄
1993年 第7屆世界女子舉重錦標賽上獲女子54公斤級抓舉、挺舉和總成績三項冠軍並創該級別3項世界紀錄
1994年 獲全國女子舉重錦標賽59公斤級冠軍
1994年 在廣島第12屆亞運會女子59公斤級比賽中,以抓舉97.5公斤的成績平世界紀錄,以挺舉122.5公斤和總成績220公斤打破兩項世界紀錄並獲該級別總成績冠軍
1995年 在廣州舉行的第9屆女子世界舉重錦標賽59公斤級比賽中,以抓舉92.5公斤,挺舉122.5公斤,總成績215公斤的成績,獲三項冠軍,同時以123.5公斤的成績打破女子59公斤級挺舉世界紀錄並獲女團冠軍
1996年 在日本千葉舉行的亞洲舉重錦標賽女子59公斤級比賽中,以總成績207.5公斤獲冠軍
1996年 在波蘭華沙舉行的世界女子舉重錦標賽59公斤級比賽中,以抓舉97.5公斤和總成績207.5公斤獲兩項冠軍,以挺舉110公斤獲亞軍,同時以99公斤的成績打破該級別抓舉世界紀錄
1997年 在揚州舉行的亞洲女子舉重錦標賽上,以107.5公斤的成績打破女子64公斤級抓舉世界紀錄,並獲該級別三項冠軍
2000年 在悉尼奧運會上,分別以112.5公斤的成績和242.5公斤的總成績打破63公斤級抓舉和總成績世界紀錄;並以242.5公斤的成績獲女子舉重63公斤級總成績獲世界冠軍。
最好成績:2000年悉尼奧運會女子舉重63公斤級冠軍
1993年廣東省政府給其記一等功。
1994年 被評為廣東省十佳運動員 畢業於廣東商學院(現廣東財經大學)法律系
現工作於《羊城晚報》報業集團,任團委書記。
2. 鶴山的名人
易宏:古勞坡山人。生活於清康熙年間約一,清代詩人。 鄧長夫:址山鎮龍灣管理區西迎村人。一生愛好美術創作,以國畫擅長花鳥山水為主。 宋軍:雅瑤平岡村人。著名作曲家。發表了《乘著長風前進》、《勝利唱奏曲》等抗戰歌曲。 梁培友:古勞維墩頭度橋村人。早年加入天地會,為肇慶天地會首領。 麥廷章:雙合泅合鄉人。乾隆丁末武科進士,曾任中軍參將,兼理海壇左營游擊在福建鎮守海疆。 呂翰:沙坪鎮樓沖大興村人。「 盛遠」號大副將。 葉蘭泉:古勞羅江村人。清朝孝廉葉亦賓的第九子。鶴山商會主席。任該職達年,救災恤災。 馮祝萬:古勞鎮維墩鄉人。1948年與李濟深等在香港發起成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梁贊:詠春拳師祖 王澤邦:王老吉涼茶創始人 李漢華:奧殘、亞殘游泳冠軍 李鐵夫:中國油畫藝術家,民主革命家,孫中山摯友 蘇凌峰:多元文化電視台OMNI.2主播,高級編輯和公共事務科主任,原香港無線電視新聞主播 麥松威:結構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陸運濤:新加坡和香港電影製片人 黃百鳴:香港電影製作發行協會主席、東方娛樂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胡蝶:民國時期電影女明星,《歌女紅牡丹》女主角。 陸佑家族 易建聯:CBA、NBA籃球運動員 陳小敏:奧運舉重冠軍 李佩材(即李石朋,和發成有限公司創辦人;香港李氏世家始祖) 李福善(前香港區域法院法官、香港高等法院原訟法庭法官及上訴法庭副庭長) 李福兆(前香港聯合交易所主席) 李國麟(大律師,現任新灃集團主席) 李國寶(東亞銀行主席,香港立法會議員) 李國章(醫學家,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前教育統籌局局長) 李國能(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 李誌喜(資深大律師,香港大律師公會前主席,前45條關注組創始人) 李慧嫻(香港藝術家、雕塑家) 李志恆(律師,香港區議員) 宋熙年:2007年國際中華小姐冠軍 李美珊:1986年香港小姐冠軍 宋韶光:著名歷史學家、堪輿學家
3. 陳小敏的舉重運動員
姓名:陳小敏
出生年月:1977年2月
出生地點:廣東江門鶴山
第一個冠軍:
1993年第七屆全運會
第一個奧運會冠軍:
2000年悉尼奧運會
最大的心願:
建三所希望小學,工作順利
最喜歡的顏色:紫色
最喜歡的運動員:無
最崇拜的人: 朱總理
最喜歡做的事:看書 聽音樂
畢業高校:廣東財經大學
專業:法律
未來的志向:做一名出色的律師
運動項目:舉重 陳小敏11歲入鶴山縣業余體校舉重班。
1989年起練習舉重,1991年進入廣東省舉重隊,1992年進入國家隊
1993年在北京第七屆全運會少年舉重錦標賽中,獲46公斤級抓舉、挺舉和總成績3項冠軍,並超該級別的少年全國紀錄和世界紀錄。同年在墨爾本第七屆世界女舉重錦標賽中,獲46公斤級抓舉、挺舉和總成績3項冠軍,並打破該級別3項世界紀錄。
1994年在漢城舉行的中國、韓國、日本三國女子舉重對抗賽中,獲54公斤級抓舉、挺舉和總成績3項冠軍,並打破該級別3項世界紀錄;同年在日本廣島第十二屆亞運會舉重比賽中,獲3項冠軍,並破該級別3項世界紀錄。
1995年在廣州第九屆世界女子舉重錦標賽中,獲59公斤級抓舉、挺舉和總成績3項冠軍,並破該級別挺舉的世界紀錄。27屆奧運,獲63公斤級女子舉重金牌。先後被國家體委授予體育運動榮譽獎章,獲廣東省新長征突擊手、廣東省十佳運動員和江門市優秀青年等光榮稱號。 1993年 七運會女子舉重54公斤級冠軍並先後6次超該級別抓舉、挺舉和總成績3項亞洲紀錄
1993年 第7屆世界女子舉重錦標賽上獲女子54公斤級抓舉、挺舉和總成績三項冠軍並創該級別3項世界紀錄
1994年 獲全國女子舉重錦標賽59公斤級冠軍
1994年 在廣島第12屆亞運會女子59公斤級比賽中,以抓舉97.5公斤的成績平世界紀錄,以挺舉122.5公斤和總成績220公斤打破兩項世界紀錄並獲該級別總成績冠軍
1995年 在廣州舉行的第9屆女子世界舉重錦標賽59公斤級比賽中,以抓舉92.5公斤,挺舉122.5公斤,總成績215公斤的成績,獲三項冠軍,同時以123.5公斤的成績打破女子59公斤級挺舉世界紀錄並獲女團冠軍
1996年 在日本千葉舉行的亞洲舉重錦標賽女子59公斤級比賽中,以總成績207.5公斤獲冠軍
1996年 在波蘭華沙舉行的世界女子舉重錦標賽59公斤級比賽中,以抓舉97.5公斤和總成績207.5公斤獲兩項冠軍,以挺舉110公斤獲亞軍,同時以99公斤的成績打破該級別抓舉世界紀錄
1997年 在揚州舉行的亞洲女子舉重錦標賽上,以107.5公斤的成績打破女子64公斤級抓舉世界紀錄,並獲該級別三項冠軍
2000年 在悉尼奧運會上,分別以112.5公斤的成績和242.5公斤的總成績打破63公斤級抓舉和總成績世界紀錄;並以242.5公斤的成績獲女子舉重63公斤級總成績獲世界冠軍。
最好成績:2000年悉尼奧運會女子舉重63公斤級冠軍
1993年廣東省政府給其記一等功。
1994年 被評為廣東省十佳運動員 畢業於廣東商學院(現廣東財經大學)法律系
現工作於《羊城晚報》報業集團,任團委書記。
4. 溫州華僑在國外創業
建國初期,溫州華僑的人數只有3. 8萬左右。建國初期至改革開放前,海外溫州人也只有5萬餘人。目前,溫州華僑的數量已增至42.5萬,比解放初期增加11倍。如今,溫州華人逐漸融入當地社會,職業從父輩的「三把刀」(菜刀、剪刀、剃刀),向外貿、房地產開發、化工、製造等多種行業發展,並不斷拓展新的地區,開始向技術密集型產業發展。
1949年,溫州華僑分布在亞洲、歐洲、北美洲的15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已增至五大洲93個國家和地區,比1949年增加6倍。
據《溫州華僑史》記載,1949前移居國外的溫州華僑,大多是流向東南亞各國和歐洲的法國、荷蘭、義大利等國。改革開放以來,溫州華僑出國流向發生巨大的變化,從原來去西歐逐步擴展到東歐和獨聯體國家,甚至去南美、中非等國家,形成了「溫州人足跡遍天下」的態勢。
海外社團增加25倍
新中國成立後,以溫籍僑胞為主體的海外社團日益增多,海外溫籍社團由1949年的9個增至現在的227個,比1949年增加25倍。社團地域由亞洲、歐洲的6個國家擴展到現在的五大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溫籍僑團以業緣組合的社團由單一化向多元化發展,以地緣組合的社團由地域化向跨國聯合大發展。
海外專業人士從無到擁有5000餘人
溫州早期出國的華僑,大部分出身於農民、手工業者,他們往往迫於生計前往異國他鄉謀生,且文化程度較低。
改革開放以後,大量的溫籍華僑華人接受了高等教育,文化程度高,專業素質好,他們活躍在經濟、科技、教育等領域。特別是近年來出國的留學人員,許多人已成為學有所成的新一代華僑華人。據統計,目前在海外從事數理、電腦、建築、太空、金融、醫學及文化領域的溫籍專業人士有5000餘人。其中不乏出類拔萃者。如美國耶魯大學幹細胞項目主任林海帆、國際經濟金融專家林建海、美國化學博士周青山、美國資深科學家張一荃、新一代旅美大律師陳小敏等
具體事例請參考資料:
http://www.wzqw.com/oyzz/
http://www.703804.com/viewthread.php?tid=76431
http://news.sina.com.cn/o/2009-10-21/164116476211s.shtml
http://ke..com/view/78403.htm?fr=al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