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律所有權是法人的嗎
Ⅰ 公司法人代表就是公司所有人嗎
法人代表和法定代表人是兩個不同的法律內概念。法人代表,容也可稱為法人的授權代表,這個代表可以是甲、也可以是乙,他不是固定的,而是取決於法人的授權,這個授權可以一事一授權,也可以是一攬子事項的授權。法定代表人,必須是法人組織的負責人,能夠代表法人行使職權。《民法通則》規定:「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組織章程規定,代表法人行使職權的負責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可以由廠長、經理擔任,也可以由董事長、理事長擔任,這主要看法律或章程如何規定。法定代表人代表企業法人的利益,按照法人的意志行使法人權利。由此可見,公司法人能夠代表公司。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三十八條?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組織章程規定,代表法人行使職權的負責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Ⅱ 企業法人代表是否一定是企業產權所有者
這個不一定,企業法人代表不一定企業產權所有者,具體定義是法定代表人指依法律或法人章程規定代表法人行使職權的負責人。我國法律實行單一法定代表人制,一般認為法人的正職行政負責人為其惟一法定代表人。如公司為董事長或執行董事或經理((公司法)第13條),而證券交易所的法定代表人為總經理((證券法》 第107條)。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的法定代表人為廠長或經理。
公司法定代表人的任職資格
法定代表人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二、有企業所在地正式戶口或臨時戶口;
三、具有管理企業的能力和有關的專業知識;
四、從事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
五、產生的程序符合國家法律和企業章程的規定;
六、符合其他有關規定的文件。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員(除國家另有規定外),不得擔任企業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一、因違法經營被吊銷營業執照的企業原法定代表人,自決定吊銷營業執照之日起未滿三年的;
二、因經營管理不善被依法撤銷或宣告破產的企業的負有主要責任的法定代表人,自核准注銷登記之日起未滿三年的;
三、刑滿釋放、假釋或緩刑考驗期滿和解除勞教人員,自刑滿釋放、考驗期滿或解除勞教之日起未滿三年的;
四、因從事違法活動被司法機關立案調查,尚未結案的;
五、各級機關(包括黨的機關、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在職幹部和軍隊在職現役軍人;
六、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不能擔任企業領導職務的。 申請登記時,企業和主管部門應如實向登記主管機關報告法定代表人的真實情況。 對於不符合本規定要求的,登記主管機關不予核准登記。 在申請登記時向登記主管機關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應按有關規定處理。
Ⅲ 法人代表是否對公司有所有權
法人代表,就是打工的。跟所有權沒有關系。 董事和董事會跟公司所有權也沒有直接關系。 企業所有權只能是股東所有。
比如說,你是王,我是李。你當然就是老闆了,我就是給你打工的,說文雅一點,我來你這上班來了。因為我能力出眾或者由於我的臉長得好看,你讓我負責公司日常經營,我的職權的做事風格都跟你我之間的約定有關,看你賦予我多大職權。如果你經常來公司指點,那麼我可能每天都去給你匯報情況,包括今天公司倒了幾袋垃圾。。。如果你給我很大自由,那麼我出去找客戶,簽合同就是自己的事了,只是定期或不定期跟你匯報。我的簽字文件可以代表公司,具有法律效應的。現在有人准備兩個章,一個你的,一個我的,如果你規定某些場合必須兩個章一起蓋才能代表公司,那麼一些大事情我就要去找你,煩勞你蓋章。如果你蓋章,出了問題咱兩一起兜著;如果你不蓋,而我自己做了,那就是我的責任。
公司利潤分配對以後的經營有重要意義,你不能把盈利都拿來發工資,還要作別的,交電費啊水費啊研究啊等等。所以它屬於經營范圍,法人代表的話是有重要參考意義的。但是你實在不爽的話,你可以把我開除,就這么回事,沒有什麼任期的。頂多按照合同法陪我點錢而已。 公司所有權即產權是股東的事,舉個例子,公司破產了,有一百億債務,公司變賣資產還債,還剩下5快錢,這5快錢只能進股東口袋。
你說的任期,那是董事概念。董事未必是股東,但必須是股東們選出來的,你一人獨大,那就是你自己選出來的,是公司的常設行政機構。這個機構根據自己的需要選舉或者直接任命「法人代表」,負責經營事務。行政機構和高級經營管理層組成董事會,這個董事會也是有任期的。但無論如何,那個「任期」是虛的,你能選他們出來,自然可以把他們免職,只是個時間和程序問題。
Ⅳ 請問公司的法人代表是不是就意味著公司經營權和所有權都是他的了
這個不一定的,法人代表僅僅是公司法律意義上的代表而已。所有權的歸屬要看公司的股東中誰是控股大股東,經營權更是股東會議決定歸屬。
參考案例:很多地產公司,法人代表其實不是真正的老闆,甚至連股東都不是,替老闆扛雷的。
Ⅳ 法人代表的資產是否是公司的全部所有者
你好,關於上述的問題,解答如下, 法人代表不是公司資產的完全所有者,而是依法定代表人的授權而產生的。法人代表一般是指根據法人的內部規定擔任某一職務或由法定代表人指派代表法人對外依法行使民事權利和義務的人,它不是一個的法律概念。法人代表依法定代表人的授權而產生,沒有法定代表人的授權,就不能產生法人代表。作為民事權利主體的法人,其法人代表可以有多個。法人代表對外行使權力都要受到法定代表人授權的限制,他只能在法定代表人授權的職責范圍內代表法人對外進行活動,他的行為不是法人本身的行動,而是對法人發生直接的法律效力。
Ⅵ 企業法人可以不是企業的所有者嗎
你說的應該是法人代表,企業本身就是法人。法人需要定一個法人代表,也就是代表企業法人進行日常的管理經營。通常法人代表都是股東,但是受股東會委託,高級經理人當法人代表也很多。
Ⅶ 法人財產與法人所有權有什麼區別
你說的應該是法人財產權與法人所有權的區別吧,法人財產是一種財產,法人所有權是一種權利,二者根本沒法比較。
法人財產權,包括對公司財產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公司因享有法人財產權,從而有權自主經營,獲取收益,並自負盈虧,承擔經營風險。公司行使法人財產權可以支配的財產,以其全部法人財產為限,因此,公司應當以其全部法人財產,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法人財產權歸根結底就是一種所有權。
法人所有權,是指法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所享有的充分、完整的支配權,包括對物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等內容。其具有以下法律特徵:法人所有權是自物權、獨占權、完全物權、原始物權,是具有彈性力、回歸力的物權。
法人財產權原本不是一個規范的法律概念,舊的《公司法》(1999年)第4條規定:「公司股東作為出資者按投入公司的資本額享有所有者的資產受益、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公司享有由股東投資形成的全部法人財產權,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公司中的國有資產所有權屬於國家。」因為法律規定的緣故,法學界創造出一個新的概念,稱作法人財產權,以此與法人的所有權相區別,主要是區分法人財產中的普通股東的出資與國家的出資,並強調國家的出資依然歸國家所有。但在規范的法學體系中,任何股東對公司的出資都成為公司法人的財產,公司的財產不存在兩種所有權,也不存在分離的權屬關系,公司對所有的出資都享有所有權,即法人所有權,並不存在法人財產權的概念。法人財產權的概念在本質上是一個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多數人逐漸認識到這個概念的不合理性,在2005年修訂的《公司法》中,遂取消了公司財產權的概念,公司法人財產權與公司法人所有權不再有區分的必要。
Ⅷ 請問有限責任公司所有權是歸誰詳細.....
有限責任公司所有權和控制權歸資本方所有。
從理論上講,企業所有權結構可以理解為企業剩餘控制權和剩餘收益權的分布狀況與匹配方式,這樣所有權結構可以區分為控制權不可競爭和控制權可競爭兩種類型。
在現代企業制度下的企業運行中,所有者剩餘收益權的大小根據其擁有股份數量來確定,而剩餘控制權的大小則不完全取決於股份多少,它同時還依賴於企業的決策規則。
拓展資料
什麼是公司法人產權?
法人產權是指公司作為法人對公司財產的排他性佔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轉讓權。公司法人產權表現為對公司財產的實際控制權,保證公司資產不論由誰投資,一旦形成公司資產投入運營,其產權就歸公司,而原來的投資者就與現實資產的運營脫離了關系。
法人產權以法人企業的形式為前提,它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結果。在商品經濟的發達時期,即現代股份公司階段,企業已成為獨立的法人,法人產權則從原始產權中分離出來。企業的所有者由眾多的持股者(股東)組成,所有權已分散化、多元化,原來單一的企業主產權已分解為原始產權和法人產權。
其次,所有者(股東)、支配者(董事會、監事會成員)、經營者和生產者形成了互相制約的利益集團,共同對企業的營運施加影響。
公司法人產權對他人資產有的支配權。
企業法人產權是有別於原所有權但又是從所有權分離出來且有獨立意義的有關資產的權利。在現實中,以最典型的股份有限公司為例,所有權轉化為股權由股東持有;管理權作為經營管理的執行權由經理掌握;董事會的權利既不同於股東的持股權,也不同於經理的管理權,而是一種對整個公司資產組合的支配權;任何一個所有者,作為持股者只能在市場交易中支配自己的股份,但卻不能支配整個公司,只有董事會可以支配整個公司的資產。
在這里,董事會權利的特點在於他所支配的公司的資產,在所有權上主要並不是隸屬於董事會成員的。盡管董事會的成員也擁有公司的股權,因而也是公司的所有者,但整個董事會成員的股份在整個公司的資產中只是一部分,並非全部。在當代股份日益分散的條件下,董事會成員的資產占公司總資產的比重越來越低,但他卻可以支配整個公司的資產。
因此,所謂企業法人產權便是這種由董事會代表的對他人資產的支配權。
企業法人產權雖然屬於所有權的一種委託代理權,但一經形成便有其獨立性。這種獨立性集中表現在兩方面。
一方面,企業法人產權雖然是所有者委託的一種支配權,但他以企業法人為主體,一經形成法人產權便不可以任意分割,即所有者不可憑借所有權去分割企業的資產,所有者作為持股者只能在市場上交易所有權(股權),並以此來決定選擇、評價、約束公司的行為,並轉移風險,但卻不能憑借股權來分割公司法人產權。股票一經售出不可退本,除非,按照事先確認的法律制度安排對所有者履行一定的責任。
另一方面,在企業法人產權制度下,所有者一經委託,對大多數所有者來說不可能憑其所有權直接在公司內部監督、支持公司的行為,而只能是在公司外部或委派少數代表來監督、約束受託者。除非持股者作為董事進入董事會,但畢竟是少數,大多數所有者只能通過市場交易,通過股票市場的投票來評估、監督、選擇代理者。
可見企業法人產權實質上是一種受所有者委託的對他人資產的支配權。在這種委託代理制度下,關於資產權利的職能便發生了分解,權利諸方面的主體相應出現了多元化,出現了所有者、支配者、管理者之間目標、動因、利益、權利、責任的差異,相應的產生了所有權、法人產權、管理權的矛盾因而也就要求相應的治理結構來銜接並規范諸方面的利益關系。
Ⅸ 我國企業法人是否享有法人所有權
你好,如果是國有企業,是不具備法人所有權的。所有權屬於全民所有。
希望有所幫助!私企應該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