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波律師
1. 變更法人外資企業駐京代表處需要什麼資料
代表處
不會給你辦變更登記的,即使你以前登過。
有
經營活動
的話,會讓你登記成分公司,沒有經營活動,只是溝通聯絡的話,不用去登記。(陳波
律師
)
2. 發生非接觸性交通事故是否要承擔全部責任
法律上沒有非接觸性交通事故的概念,是否接觸與交通事故的本身沒有關系,是否接觸與是否賠償和賠償數額的大小也沒有關系。
交警對於責任的劃分系依據道路交通安全相關法規,根據交通事故狀況進行劃分,你現在需要等候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的下達,不要妄自賠償對方,否則對你不利。
對方拿來的醫院證明不能說明問題。須有正規醫療費票據。
本律師建議你先不必做賠付,可以等候認定書下達後再做賠償。
3. 愛情方向盤的故事梗概
欣欣很喜歡讀書。從小學到心理學博士,一路讀過來的欣欣正在研究兒童心理學。可說起來好笑,別說是自己沒孩子,人到三十的欣欣還是形單影只。一個意外的經歷,欣欣邂逅了律師事務所的陳波。當欣欣答應嫁給在她眼裡堪稱「完美男人」的陳波時,欣欣發現其另有女友。盛怒之下,欣欣報名參加了「自駕游」。
與欣欣一路同行的,還有高級廚師花世芳。花世芳痴迷於做飯,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能跟做飯聯系在一起。因為「生命在於伙食,伙食在於伙候」的觀點嘮叨得太多,而造成父女關系緊張後,花世芳帶著女兒圓圓報名參加了「自駕游」。除此之外,「自駕游」中一路同行的,還有離異的齊力和葉子,網路紅人「蝴蝶」姐姐,以及追上來找欣欣的陳波。於是幾個各懷心事的人上路出發了。陳波一直想找機會跟欣欣解釋,苦於欣欣態度冷淡,愛搭不理,倒是性格另類的「蝴蝶」在陳波的車上,給陳波的旅途增添了快樂。得知齊力一心想挽回與前妻葉子的那段破碎婚姻,花世芳從中「斡旋」,不遺餘力;而在與花世芳的交談中,欣欣也感悟了許多的人生哲理。
在一次停車宿營時,花世芳在大家期待的眼神中,接受了做飯這個光榮而艱巨「任務」,這讓圓圓看見很不舒服。她賭氣跑進了山林里,直到天黑也不見回來。在進山尋找圓圓的過程中,為人父母的齊力和葉子走到了一起;觀念相似、性格吻合的陳波和「蝴蝶」相約為伴;花世芳則在和欣欣一起尋找圓圓的同時,似乎重新找到愛一個人的感覺。
參加「自駕游」的大傢伙在經過這件事後,似乎明白了許多的道理。返城的路上,齊力和葉子終於破鐿重圓;陳波和「蝴蝶」兩個志趣相投的人走到了一起;此時,欣欣漸漸明白,資料庫並不能創造真正的愛情,現實中的幸福應該用心去感受,比如身邊樂觀豁達卻充滿人生智慧的大廚師花世芳。
4. 內資私營企業轉換成外資性質的企業,要如何辦理手續
屬外國投資者並購境內公司,持股權轉讓合同或增資合同、合資合同(獨資免)、章程等材料報江蘇省商務廳批,拿到批准證書後,向原有管轄權的工商登記機關辦理變更登記,隨後辦理稅務、外匯、海關、統計、財政、組織機構代碼等證件的登記或變更登記。(陳波律師)
5. 變更法人外資企業駐京代表處需要什麼資料
代表處不會給你辦變更登記的,即使你以前登過。
有經營活動的話,會讓你登記成分公司,沒有經營活動,只是溝通聯絡的話,不用去登記。(陳波律師)
6. 挾屍要價的手勢爭議
中國新聞攝影「金鏡頭」獎組委會昨晚發布對年度最佳新聞照片獎獲獎照片《挾屍要價》的調查結果,認定照片中的主要人物穿白衣者王守海客觀上是挾屍要價的「參與和執行者」,引發巨大爭論的該照片的新聞是真實的,不存在造假問題。而盡管照片中王守海所做手勢存在爭議,但「不再對此細節深究」。
昨天,人民攝影網還公布了王守海自述、李玉泉關於質疑照片新聞真實性的幾點說明,以及記者采訪長江大學師生和寶塔灣岸邊群眾的筆錄、采訪實錄和自述等共約5000字的材料。調查組在調查小結中稱:「根據以上陸續公布的調查內容及當地政府對事件的定性公告,『挾屍要價』在這個事件中是存在的,並已成事實,所有被訪對象均無異議。」
不再深究「王守海手勢」
經過多日調查,「金鏡頭」組委會昨日在人民攝影網發布了「人民攝影『金鏡頭』組委會關於《挾屍要價》真實性的決定」,認為照片反映的「挾屍要價」的新聞事件真實存在;根據荊州市於2009年11月7日刊發的,荊州人民政府關於,對「10·24」大學生救人事件中「,荊州市八凌打撈服務有限公司調查情況的通報,及現場目擊者的證詞證言,王守海雖不是主謀,但他聽命於陳波,客觀上參與了挾屍要價的過程,是這一行為的執行者;照片記錄的瞬間是整個挾屍要價過程的一部分。「綜上所述,調查組認為《挾屍要價》的新聞是真實的,不存在造假問題。」
據「金鏡頭」組委會秘書長霍偉介紹,評委會派出了三人調查小組赴荊州調查。調查組接觸了照片中的當事人王守海及其律師,提出質疑的長江大學宣傳部部長李玉泉的委託人,以及多名知情人。
李玉泉:質疑是個人行為
據了解,調查小組並未見到李玉泉本人。但李玉泉通過其委託人發表了一個聲明,仍堅持自己此前的觀點。李玉泉在聲明中稱,對照片新聞真實性的質疑「是本人個人所為,沒受到任何組織和個人的委託或指示。僅僅是本人認為自己有義務向公眾說明事實的真相」。
李玉泉稱:「對《挾屍要價》照片的質疑,是就照片本身新聞的真實性和對照片解讀的真實性而言。本人是在廣泛採集有關當事人證據的基礎上,對新聞照片的真實性作出的判斷。」
對於李玉泉的質疑動機,網友幾乎是一邊倒地進行了聲討甚至謾罵。昨日,記者采訪到了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李玉泉同事,他介紹說,李玉泉質疑是就照片說照片,他認為照片的圖片說明並沒有準確地反映照片中正在發生的事實,因此提出自己的看法。「李玉泉並沒有其他的動機,或是受到上級部門的支持,他的觀點只代表自己,外界的謾罵並不理性。」他認為。
王守海准備起訴媒體
據了解,當事人王守海老人認為《挾屍要價》照片侵犯了他的名譽權,已有一名荊州當地律師彭德江主動會見了王守海並成為其訴訟代理人兼新聞發言人。王守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錢不到位不拉,我只聽老闆的』這句話我沒有說過,且我船上的其他人也沒有說過。」
王守海准備把照片的作者張軼及相關報道的媒體列為被告以討回清白。彭德江稱,鑒於案情的特殊性,他將免費為王守海提供法律援助。他正著手准備相關證據,不日將提起訴訟。
◎各方說法
游泳愛好者曾憲華:
2009年10月24日下午王守海等人打撈屍體時,我就在現場。王守海做出那個擺手動作時,我看見了,離得遠,場面混亂,沒聽見他說什麼。但是,他在這里撈屍多年了,我在這里游泳多年了,他這個動作我們也看了很多年了。那個手勢的意思就是「錢沒到位,屍體不能撈上來」。
目擊者劉兆榮:
問:方招的遺體從被發現到撈上岸,大約有多久?
答:10多分鍾。
問:方招的遺體從被發現到撈上岸,中途打撈有沒有停下來?
答:停了,穿白衣服的男子蹲了下來,蹲在船上,岸上的同學有哀求的,有罵的,這時這個男子又站起來,後來就是照片上擺手的那個動作。
問:有人質疑照片,說當時水波在動,是打撈者「牽屍靠岸」,而不是「挾屍要價」。實際情況是什麼?
答:當時船停在那個地方,如果槳不動,船就會被沖走,停了十來分鍾,把照片反映的內容說成「牽屍靠岸」不是事實。當時學校領導帶的現金不夠,要把小汽車鑰匙抵押,陳波不同意。撈屍停下來,就是在等錢,也就是方招的遺體被吊在水中十來分鍾,就是要錢呢。
李啟文(參與談價老師,長江大學文理學院基礎學部副主任):
談錢是陳波與我和另一個老師史千里一起談的。陳波說學生的屍體每具為1.2萬元,3具是3.6萬元。我說我是老師,你先打撈上來,我不會騙你的。當時我隨身只帶了4000元,就先給了陳波。因為陳波開始打撈時要見錢,但打撈了第一具屍體後,因為錢沒有到位就停下來了。因為當天是周六,銀行不對公,現場的老師和學生只湊了不到1萬元,後來財務科的老師從家裡趕過來送來了錢。
整個打撈過程中斷了兩次,第一次是停留了半個小時,第二次停留了5-10分鍾,後來迫於岸上群眾的壓力才開始打撈。
照片中王守海的手勢應該是在打撈第二具屍體時的動作。當時我離船三四米。至於王守海在做這個動作時,是否說了「我聽老闆的……」等等的話,我可以確認王守海沒有說話。
「挾屍要價」真偽之爭要跳出細節檢視現實
社論
曾在去年年底震驚輿論的新聞照片《挾屍要價》,日前以全票獲得中國新聞攝影最高榮譽「金鏡頭」獎。長江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李玉泉為此撰文質疑,指責照片作者和刊發媒體「誤讀照片,製造假新聞」。將原本已經歸於平靜的新聞事件,再次拉回到公眾的視線里。
作為見義勇為大學生生前所在的學校及其官員,寬泛地講也應屬於「挾屍要價」事件的受害者一方(被撈的是自己學校的學生,一具屍體12000元的費用也由其支付),此次對照片以及新聞的造假指控幾近讓人無法理解。曾以學校名義發出的公開信,究竟是要質疑些什麼?又能否認些什麼?難道真的是因為媒體對「挾屍要價」事件的口誅筆伐,以及社會對人性泯滅的探討和追問,影響到了整個荊州的形象、涉及對所有荊州人的評價?或者堂堂大學屈服於撈屍人的要價,甘願被勒索,損傷了所在機構的威名?……幾近無從揣測。
也許應該慶幸這次平地起波瀾的爭論,讓人們有機會回頭檢視,我們印象中的事件結論原來並不是那麼足夠清晰:「挾屍要價」風波的基本事實究竟是怎樣的?事件被曝光後曾經出現的「挾屍要價另有其人,漁民並非見死不救」,以及有關部門用回應質疑的方式進行的細節「辟謠」,是否就板上釘釘地將新聞照片進行了充分的證偽?……如果不是今天的舊聞新炒,面對很多最基本的事實,公眾還真沒有辦法一下子在內心得到確信。
針對「挾屍要價」事件本身,其實已經有足夠多的訊息,足以勾勒出一個事情的基本脈絡。「挾屍要價」的行為確實存在,打撈屍體在當地已然成為一個行業,且進行著排他的壟斷經營,曾經讓整個社會都為之震驚、心痛的那些細節,那些被暴利泯滅的人性,那些足夠殘酷的現實,都真切地存在過,或許依然存在著。被拿出來質疑的,其實只是撈屍人究竟姓陳還是姓王,是撈屍人自己在要價,還是撈屍公司的老闆在岸上要價,而撈屍人只是惟老闆命是從的雇員。但不能被證偽的最基本事實則是,照片中出現的撈屍人確實受命於以撈屍為業的公司,也確實因為錢未到位而聽命於老闆將屍體打撈過程中斷了很長時間。雇員「挾屍」、老闆「要價」,是否有悖於「挾屍要價」的基本事實?如果最基本的事實判斷和描述沒有失實,那麼照片和新聞便只是存在瑕疵而不存在造假的問題。
事實上,「挾屍要價」不僅無法被證偽,而且之所以會「挾屍要價」的原因也被最新的報道所披露———撈屍人及其團隊對長江大學不信任,竟源於長江大學曾經出現過撈屍後不付錢的「前科」。而細讀被質疑者看作是「辟謠」的報道更不難發現那隻是在對「挾屍要價」事件進行細節糾正,還遠沒有到指責媒體誤導公眾、檢討媒體責任的地步。反而需要警惕的是,對一些事件細節的微調和糾正,越來越多地被刻意當作「辟謠」來擾亂公眾視線,給人一種「整個事件都報道有誤」的錯覺。這也許已經成為有些地方或者部門應對負面新聞的新策略。
圍繞新聞圖片的瑕疵爭執,可以幫助我們重新回顧這個事件的前前後後。而跳出關於事件細節的糾纏,或許更需要檢視的,是依舊殘酷的現實,是誰都無法視而不見的殘忍和冰冷。因為那些需要被認真檢視的現實,或許根本還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改觀。「挾屍要價」的新聞圖片不僅在事發當時沒有辦法在當地實名發表,而且拍攝者在事後因受到威脅也已避走他鄉。至於那被曝光、後被有關部門「妥善處理」的「挾屍要價」事件,是否就此絕跡了呢?據照片拍攝者透露:就在同一個地點,「又出現了撈屍事件」。顯然,那個屬於撈屍人的嗜血江湖還在,那片長期失察、嚴重失職的「無政府湖面」還在,那套按照血酬邏輯運轉的規則還在……這些才是真正需要被追問和直面的問題所在。到底還需要多少回重復和循環,才能夠足以終結這種直刺人心的痛感?
金鏡頭組委會關於《挾屍要價》真實性的決定
據「金鏡頭」評委會赴湖北荊州調查組對《挾屍要價》圖片所涉及的新聞事實的全面、慎重的調查,人民攝影「金鏡頭」組委會做出如下決定: 1:根據「10·24大學生救人事件」發生後,諸多媒體的大量報道以及此次調查組收集的各方情況,證明照片反映的「挾屍要價」的新聞事件真實存在;
2:照片記錄的瞬間是整個挾屍要價過程的一部分。雖然照片中的主要人物王守海極力辯稱自己沒有開口要價,但其客觀上參與了挾屍要價的過程,是這一行為的執行者;根據荊州市於2009年11月7日刊發的《荊州人民政府關於對「10·24」大學生救人事件中「荊州市八凌打撈服務有限公司」調查情況的通報》及現場目擊者的證詞證言,王守海作為當事人,雖然不是事件的主使者,但他聽命於陳波,參與並執行了要價。
綜上所述,調查組認為《挾屍要價》的新聞是真實的,不存在造假問題。
人民攝影「金鏡頭」組委會
2010年8月23日
金鏡頭調查組關於《挾屍要價》的調查小結
根據以上陸續公布的調查內容及當地政府對事件的定性公告,「挾屍要價」在這個事件中是存在的,並已成事實,所有被訪對象均無異議。
需說明的問題,僅存在照片中王守海所作手勢的意思及所講內容,這是攝影記者張軼與部分當事人的爭議所在。經調查組工作人員對當事人、現場目擊證人及長江大學師生的走訪調查,現有三種解釋:1、當事人王守海稱:手勢是向其身後同船的船工做出的,是指揮讓船往前靠;2、被訪校方師生稱:聽到王守海在打這個手勢時說:往後,閃開!,是讓岸邊的人退後,讓船靠岸;3、現場游泳愛好者稱,那個手勢就是「錢沒到位,屍體不能撈上來。」這個說法與張軼的一致。
鑒於此,建議組委會不再對此細節深究,按現有事實決斷。
調查人員:尹玉平梁麗娟遲明麗
日期:2010年8月23日
7. 企業管理討論,「家樂福」2011年1月,虛設提高價格做促銷,涉嫌價格欺詐,如何反思請一些觀點。有用的加
昨晚9點,沃爾瑪的最新回應總算向媒體發出:「今天完成了對全國225家商場的自查,如果以後再出現價差問題,將按5倍差額進行賠償。」
自從國家發改委公開宣布處罰決定之後,沃爾瑪的反應一直頗為遲緩,其行動路徑是這樣的——大前天晚上,承認了有被處罰這一事實;前天晚上10點,作出了極其簡短的致歉聲明;昨天晚上,發布了30餘字的處理結果。業界猜測,沃爾瑪之所以行動如此拖沓,可能與需要跟總部請示溝通有關。
在國家發改委26日對家樂福、沃爾瑪做出處罰決定後,與家樂福當天發出道歉聲明的積極態度相比,沃爾瑪的反應顯得很遲鈍。整整一天之後的27日夜裡,才對外發出了道歉聲明。一天多的「時差」以及對理賠的避而不談被網友們認為沃爾瑪缺乏誠意。
27日深夜22點23分,記者收到了沃爾瑪發出的聲明。聲明首先對受影響顧客表達了「誠摯的歉意」,並表示該公司對價格問題高度重視,目前積極配合政府相關部門進行深入調查和自查。此時,據國家發改委向社會公布處罰決定已經過去了一天多的時間。
「沃爾瑪反應也太遲鈍了吧?一句道歉話就那麼難說?需要醞釀一天多嗎?」網友水滴穿石認為,先把改不改放一邊,光是態度就很讓人不能接受。網友秋江臨雨則進一步認為:「肯不肯承認錯誤是一回事,但肯不肯改正錯誤是另一回事。肯不肯改正錯誤是一回事,但肯不肯認認真真地把錯誤改正好是另一回事。肯不肯認認真真地把自己的錯誤改正好是一回事,但肯不肯實實在在地把因為自己的錯誤而帶給他人的損失挽回過來是一回事。」
還有很多消費者對沃爾瑪的道歉表示不能接受,「一點誠意也沒有,憑什麼接受道歉?欺詐了道個歉,可是我們的錢沒了,堅決不接受。」網友洪恫的觀點代表了很多人的意見。記者注意到,在沃爾瑪這則聲明中,對消費者理賠一事隻字未提。此次涉事的另一個主角家樂福則在率先發布的官方聲明中,明確承諾採取「五倍退差」的措施。截至昨晚8點,對於理賠問題沃爾瑪沒有給出任何回復,一直到晚9點才作出回應。
- 「發改委批家樂福等超市價格欺詐」追蹤
綜合新華社電 上海市物價檢查所相關負責人29日介紹,當日上午已按處罰上限,向上海地區存在價格欺詐行為的三家家樂福超市門店各開出了50萬元的罰單。昆明兩家門店也被查出三方面問題,物價部門已對門店作出罰款50萬元的處罰。
被罰企業還有申辯機會
這三家門店分別是家樂福超市聯洋店、南翔店和張江店。經檢查,這三家門店在銷售商品時存在虛構原價、不履行價格承諾、低標高結等價格欺詐行為。上海市價格部門根據《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作出上述處罰,同時責令家樂福立即改正,退還多收價款。
上海市物價檢查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上海市價格部門對同類違法行為開出的歷年最高罰單。不過,最終的處罰金額的確定還需經過行政處罰聽證程序,給被罰企業陳述申辯機會。
昆明兩門店被查高價結算
雲南省物價局29日發布通報稱,對昆明家樂福超市有限公司白雲店和世紀城店的價格欺詐違法行為,雲南省物價局決定對兩門店分別罰款50萬元。
雲南省物價局稱,在市場價格檢查中,發現昆明家樂福部分門店存在價格欺詐行為,經查實,昆明家樂福白雲店在銷售老樹普洱茶時,宣傳海報標價為60元/盒,但實際結算價為120元/盒。世紀城店在銷售特色魷魚絲時,銷售價格為138元/千克,價簽用大號字體標示「13」,小號字體標示「8.0」,誘導消費者誤認為價格為13.80元;還有多種商品均以醒目標價牌標示低價,而結賬時均以小標價簽標示高價結算。
雲南省物價局稱,昆明家樂福兩門店上述行為違反了價格法規定,構成價格欺詐,因此分別對兩店罰款50萬元的處罰。
- 反饋
網民爭曬家樂福受騙記
稱遠不止被點名門店存在價格欺詐;上海消委秘書長透露類似投訴涉及各家超市賣場
近期家樂福的價格欺詐行為,網民爭相在網上曬自己在家樂福購物時的「受騙記」。他們稱,有價格欺詐行為的家樂福超市,遠不止被點名的那些。
家樂福部分店存在價格欺詐行為消息,引發眾多網民爭相曬在家樂福「受騙記」。
北京網民jixg介紹,一次買了十件童裝,卻收了十一件的錢。江蘇無錫網民fusp97說,買咸鴨蛋也被黑過,標價10.80元/6隻,結賬12.60元,投訴後店方解釋新價牌沒換上去。
不少網民表示,家樂福價格欺詐手法並不高明,利用了消費者的心理———對國際知名品牌的信任。
網民互相交流受騙記後發現:店方絕非工作失誤,而是故意坑人,有預謀的。
網民「四大皆空」介紹,上海浦東一家家樂福一年「被我老婆抓過四次」。上海楊浦區網民webdown曾在家樂福超市發現,一瓶可樂和一瓶橙汁捆綁促銷,「比兩個單瓶加起來還貴」。
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秘書長趙皎黎說,近年接到過很多類似投訴,不單是家樂福、沃爾瑪,幾乎涉及各家超市、大賣場。
- 探因
專家稱處罰太輕
不少網民質疑,國外規范公司,為什麼到中國就變質了?
網友的答案是:罰得太輕。專家也認為,違法成本低,導致商家無視法律。
巴黎上訴法院律師孫寒光受訪時介紹說, 在法國,不大可能出現上述情況,因為處罰非常嚴厲。
消費者權益保護專家、上海匯業律師事務所律師吳冬認為,我國法律對侵權責任的規定基本是「填補」性質,而不是懲罰性質。即使家樂福承諾賠償5倍損失,其實起不到懲戒的作用。
吳冬說,我國法律已規定有「公益訴訟」或「集團訴訟」的原則,但實踐中運用不夠。美國很多針對大公司的集團訴訟,最終都是大公司主動「討饒」。例如,2002年,美國消費者因東芝筆記本的質量問題提出集團訴訟,東芝公司最後賠償10億美元。因為它擔心,如果不和解賠償,可能就是上百億元。而對中國消費者,法律規定的賠償數額就那麼多,因此,這些公司頗有「有恃無恐」的意味。
據新華社電
- 回應
家樂福承諾「五倍退差」
中國區公關總監稱如門店不執行將被處理
家樂福中國區公關總監陳波29日再次向消費者致以「由衷歉意」,並表示差價五倍賠償的政策將在全國范圍內「一直執行下去」。
陳波說,短期內加強各個門店價格自查;中長期是完善和升級價簽系統,同時加強從價簽系統、收銀台到店長主管各個層面的員工培訓,「價簽系統的升級和員工培訓將是今年工作的重點」。
陳波表示,182家門店公布了關於五倍退差政策的相關說明,如門店不執行,將按照違反公司日常工作規定處理。
家樂福總部:沒有更多表態
記者聯系了家樂福法國總部,家樂福集團新聞服務部門負責人用英文念了一遍家樂福中國公司的聲明,同時表示:「我們家樂福總部沒有更多表態,家樂福中國公司表態就是我們的表態。」
這名負責人還強調:關於這次事件的「聲明」,沒有法文文本
導視:
虛構原價再打折,低價標注、高價結算,標簽字小,價碼卻高,價簽上的戲法,玩家竟然是家樂福、沃爾瑪。
消費者:
這個平常在菜市場賣最多五毛錢,我再仔細一看,上面貼的是雞的價格。
消費者:
如果說不細心的話,根本發現不了這個區別。
解說:
媒體曝光、政府處罰,明目張膽的價格欺詐,損失慘重的消費者,赫赫有名的零售商能否從此變乖?
陳志江 國家發改委價檢司副司長:
我們希望家樂福要把它所說的這些措施,一定要落實到位。
解說:
打折促銷、過年回家,紅紅火火的購物季,監管執法、消費維權,怎樣出一個心安理得?《新聞1+1》今日關註:價格欺詐如此玩「法」。
主持人 董倩:
歡迎收看《新聞1+1》。
我相信沒有幾個人會在大超市買完東西之後,拿著手裡的這個小票再回去對價簽的。為什麼這么做?因為出於對於大超市最基本的信任。可是消費者的投之以桃,卻並沒有換來超市的報之以李,像沃爾瑪還有家樂福這樣的大超市,居然在某些商品上跟消費者玩起了價格欺詐。問題了,像它們這么大的企業怎麼就敢這么做呢?
(播放短片)
解說:
打折、返券、贈送大禮包,這是個購物季,新年氣氛,消費者錢包寬裕,而商家似乎也格外的慷慨。但最近一個涉嫌價格欺詐的消息卻格外讓人掃興,肇事者包括了大名鼎鼎的家樂福、沃爾瑪。
市民 張女士:
如果說不細心的話,不像我,我老公提醒了我,我特意注意的話,根本就發現不了這個區別,我可能也不會發現,我花了12.9元買了一個撥浪鼓。
解說:
一個撥浪鼓貨價上的標價為5.9元,可是結賬時卻變成了12.9元,這是湖南長沙的張女士在當地家樂福超市購物時的遭遇。而這並不止發生在長沙。
聲音來源 消費者:
廣告上寫五花肉6.18元一斤,到那成15塊一斤,明擺著就是欺詐行為。
家樂福促銷的,它上面寫著現價39,用大字體寫的。旁邊右下角用小字體寫的,我一看它原價標的也是39。
解說:
上海、長春、南寧、昆明,全國各級涉及到家樂福的價簽戲法,被接連曝光。家樂福、沃爾瑪都是世界零售業的巨頭,卻深陷價格欺詐的漩渦,這實在有些出乎意料。
消費者:
我覺得這種國際連鎖店如果說真有欺詐行為的話,太不應該了。
解說:
媒體報道,公眾舉報,在昨天終於有了權威說法,國家發改委做出表示:經查實,家樂福、沃爾瑪等超市在部分城市的連鎖店存在價格欺詐行為,並且詳細總結為四種形式:
字幕提示:
招數一:虛構原價
解說:
在長春市家樂福新民店,一套七匹狼男士內衣標示原價每套169元,促銷價每套50.70元,而真實原價才每套119元。
字幕提示:
招數二:低價招攬顧客 高價結算
解說:
在上海市家樂福南翔店,衣架標示每排9.90元,實際結算價每排20.50元。
字幕提示:
招數三:不履行價格承諾
解說:
在上海市家樂福張江店,碧根果廣告宣傳每斤44.88元,實際結算價為每斤60.80元。
字幕提示:
招數四:誤導價格標示
解說:
在昆明市家樂福世紀城店,魷魚絲銷售價為每袋138元,標簽標示卻用大號字體標示「13」,誘導消費者誤認為每一袋13.80元。
國家發改委表示,已責成相關地方價格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5倍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或無法計算違法所得的,最高處以50萬元的罰款。
陳志江 國家發改委價檢司副司長:
我們還要繼續加大對家樂福等零售商業的監管力度,要求我們所有的經營者都要合法經營,要誠信經商。
解說:
怎樣面對投訴?怎樣落實處罰?一直躲避媒體追問的家樂福,也是在昨天終於做出了正式的書面答復。其中提到:對給消費者造成的不便與損失表示誠摯歉意!將嚴格執行「五倍退差」政策,成立特別檢查小組展開自查。
而值得注意的是,聲明把國家發改委認定的價格欺詐行為稱為「價簽問題」。而在今天,家樂福有關人士正式接受了采訪。
家樂福公關公司負責人:
家樂福真誠道歉,對我們聲明中的舉措一定落實到位,我們會在每個店面設立專人進行價格檢查,加強頻次和管理力度。
解說:
怎麼落實?怎麼避免再次發生?這是購物季中所有消費者的心聲。過年的喜悅不該再被這樣的價簽游戲沖淡,今天在隨意走訪一家北京的家樂福超市,聽到消費者類似的投訴。
消費者:
剛剛發生,他票給我收走了,我也沒證據。我買咸鴨蛋是9元多錢,他收了我23.1元,23.9元
「法眼打量家樂福」系列報道之三
這段時間,前往昆明家樂福購物的民眾發現,「康師傅」方便麵已經斷貨很長時間了。事實上,不僅是昆明,全國的家樂福都是一樣,這一切緣於「康師傅」和家樂福的利益博弈,「康師傅」發布聲明表示,家樂福屢次違反誠信原則,收取包括入場費、宣傳費、促銷費、節慶費、條碼費、陳列費等高達20餘項名目繁多的費用,遠遠超過另一零售巨頭沃爾瑪,「康師傅」公司在家樂福體系一直虧損。而關於入場費的收取,國家商務部、發改委、工商總局等5部委制定並於2006年11月15日實施的《零售商供應商公平交易管理辦法》,明令禁止超市等零售商向供貨商收取進場費。據了解,因違規收取入場費,家樂福在國外市場已經多次嘗到「苦頭」,但其在國內卻堅決不「悔改」。
家樂福的盈利模式
2010年6月下旬,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判決,青島家樂福商業有限公司賠付原告趙明華750元貨款以及違規收取的進場費、宣傳費。趙明華是青島一家企業的老總,為了能在家樂福超市為自己的商品謀得一席之地,被迫給家樂福支付促銷費、新店開業費、折扣費、堆頭費、海報費、卡夾費、特殊位置佔用費等高額費用,2009年,趙明華將家樂福告上法庭。
趙明華的代理律師向媒體公布的一組證據材料顯示,家樂福向供貨商收取的費用竟有30餘個名目。律師表示,趙明華在家樂福每年的營業額都在3000萬—4000萬左右,但年利潤竟然連30萬元都不到。其中很大一部分利潤讓家樂福以各種名目「割走」。趙明華對媒體表示,到家樂福賣貨只是賣個名氣而已。
《時代周報》以《家樂福進場費「錢」規則:兩平方米收兩萬》為題報道了家樂福的收費亂象。一位名叫張松民的供貨商向該報透露了家樂福「橫征暴斂」的內幕。「每到節慶促銷,我們就得意思一下。」張松民表示,家樂福舉行促銷的時候,供貨商都要繳納一定的節慶費,「具體數額依各家銷售額的情況而定。」除去節慶費,還有條碼費、陳列費等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讓供貨商們怨聲載道。
向供貨商收取名目繁多的各種費用業已成為家樂福的一種「盈利模式」。有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家樂福在中國部分門店利潤約50%源於收費。張松民說,去年他與家樂福簽訂了合同,將產品放進了家樂福在合肥的一家賣場。為此,他付出了兩萬元的代價,在家樂福獲得了一塊不到2平方米的展賣面積。兩萬元中,5000元是條碼費,6000元交給家樂福的采購員,6000元是陳列費,2000元交給管理休閑食品銷售的科長,1000元給生鮮處處長。在兩萬元費用當中,只有5000元的條碼費開具了發票。「我清楚,其他錢實際是進了個人的口袋。」不僅如此,張松民還表示,家樂福亦是同類外企中結款周期最長的:沃爾瑪的貨款結算時間平均為29天,大潤發也控制在一個月之內,而家樂福則需要60天,等於說家樂福佔用了大量供貨商的資金以開拓市場和盈利。
昆明的一家供貨商告訴記者,許多本地產品不能進入家樂福,主要原因就是卡在高額的進場費上。家樂福門檻高,不僅有進場費,店方搞宣傳、促銷都得拉廠方「出血」。致使幾乎所有的人都已經不指望在這里掙多少錢,在那裡硬挺著,是為了搶市場佔有率、輻射率,做產品形象宣傳。當然也有一些大企業、大品牌很「牛」,像「可口可樂」、「寶潔」等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國際大品牌,對家樂福就能擺出「不讓進場拉倒」的姿態。
據了解,家樂福在國內的盈利模式主要靠三種渠道:利用強勢地位壓低采購成本、向供貨商轉嫁成本收取「進場費」「宣傳費」等名目繁多的費用以及延期付款。而這種模式,加劇零供關系緊張。家樂福也因此嘗到了自己種下的苦果。因家樂福收取高額入場費,2003年,上海炒貨協會也因此向家樂福斷貨。上海炒貨行業協會是全國首家成立的炒貨行業協會,有會員單位52家。炒貨協會公布的家樂福收費名目更是讓人觸目驚心,這些收費項目列在紙上就有10餘頁。我們來看看清單中的一部分:「法國節日店慶費:每年10萬元;中國節慶費:每年30萬元;新店開張費:1-2萬元;老店翻新費1-2萬元;DM海報費:每年2340元;端頭費:每家門店2000元,堆頭費:每家門店3-10萬元……」炒貨協會一家會員單位的企業老總向媒體表示:「家樂福開始進入中國時搶著邀請我們進場,還請我們去參加他們的晚會,進場不要任何費用。1997年他們開始提條件,即給另外商家的價格不能低於給家樂福的價格。1998年家樂福做大了,開始『斬』供貨商,家樂福的收費一年比一年多,而且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家樂福敢這么肆無忌憚的『斬』供貨商,是因為他們自認為在中國已經完成了戰略布局,形成了強大的通道優勢。」上海炒貨行業協會秘書長陳恩國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他們曾經多次找家樂福協調此事,在協調過程中,家樂福對炒貨行業協會根本不以為然,態度仍然強硬。談判破裂後,上海炒貨行業協會屬下的品牌炒貨企業從當年6月14日起停止向家樂福供貨。這其中包括「炒協」阿明、洽洽等9家名牌企業。此次「炒貨風波」,業內專家均認為這是中國零售界具有「標志性」意義的事件——供貨商第一次以行業協會的形式向國外零售巨頭叫板。
事實上,家樂福收取名目繁多的進場費已經不止一次惹惱了供貨商,但是真正敢挺起腰桿和家樂福撕破臉的也只有諸如「康師傅」、「蒙牛」等知名企業,一些中小企業只能忍氣吞聲。一些供貨商說出了其中的苦衷:「我們不賺錢還跟家樂福合作,是迫不得已的。因為很多廠家有要求,必須得在家樂福有貨賣,家樂福正是抓住這個弱點不僅壓低采購價格還收取名目繁多的費用。」
在家樂福大肆收取入場費的時候,他的員工也借機收受供貨商的賄賂,甚至是公然索賄。2008年家樂福「賄金門」就是一起典型案例。2008年,7月北京朝陽區法院,以非國家工作人員賄賂罪,判處家樂福北京地區生鮮采購負責人劉勇有期徒刑五年,另外7名員工也被判處兩年至一年不等的有期徒刑。法院經審理查明,劉勇等8人收受的黑錢均來自北京華都肉雞公司和北京資源亞太食品公司。此前這兩家公司為了在家樂福能有個好攤位、賣個好價錢,多次向具有商品定價、促銷談判、訂貨、商品陳列等多種權力的這8個人行賄。
違規收取入場費 家樂福國外屢碰壁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國外市場上,家樂福卻「得罪不起」供貨商。在日本,家樂福的進貨渠道只有55%的商品直接從廠家進貨,另外45%必須經由中間商,而且這些中間商大都受控於幾大實力雄厚的財團,家樂福根本無法對其徵收「進場費」。在韓國,家樂福也遇到了類似的情況。
家樂福在韓國強迫供貨商削價向其供應商品,並收取高額入場費。供貨商曾將此事向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反映。2006年7月,該委員會責成家樂福加以改正,並對其處以146萬美元的罰款。次年4月,家樂福便將在韓公司賣給韓國ELAND公司,從此撤出韓國市場。
此外,來自韓國公平交易委員的數據稱,在1998-2001年間,家樂福對韓國供貨商的各類不合理收費高達1.36億美元。韓國法律規定,大規模銷售性企業在進行促銷活動時,與商品不直接相關的費用不得要求供貨商承擔。由於違反這一規定,在1999-2001年的三年時間里,韓國政府曾三次對家樂福進行罰款,總額達100萬美元左右。
而近年來,由於家樂福違規收取入場費,在義大利、葡萄牙、英國等國家到處碰壁,並不斷被處以高額罰款。在利潤下降的情況下,家樂福不斷縮小版圖:2009年,家樂福宣布退出進入不足一年的俄羅斯市場;2010年3月,家樂福黯然離開了艱辛打拚10年的日本市場;4月,家樂福宣布轉讓在葡萄牙的524家零售店;同年,家樂福陸續讓出義大利南部市場;隨後關閉比利時21家門店,並將另外20家門店轉讓給比利時第四大連鎖超市MESTDAGH。此前,家樂福已退出韓國、英國市場。
首先,因為當這樣一個業態進入中國的時候,甚至取締了中國傳統百貨公司的那種經營地位。另外,它的價格相對來說比較低廉。因此現在在中國很多大中城市當中,它不是一個過剩的,它牛,別人要求它,你不信去看看很多的地方人滿為患。在這樣一種情況下,第一,消費者你不來他來。第二,你來了是不是就能發現我的價格欺詐呢?進這種大型超市跟小超市不一樣,進小超市你往往買一件、兩件、三件東西。進大超市,車一推,往裡一扔,稍微一不仔細,出來的條特長,你也就不注意了。然後一開發票,這個過程你就完全忘了這件事。即使發現了的人想要再去維權的時候,又變得非常非常艱難,你的證據何在?比如說,剛才我已經舉例過了,消費者不斷的投訴,最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經濟之聲連續去報,最後還是發改委在報道當中得到的東西,才促成了這件事情的進展,你說消費者維權有多難呢?大公司意識到了消費者維權之難,因此在做欺詐的時候就由開始的小心謹慎,恐怕就做得越來越大了。
8. 中國國際法學會的理事成員
名譽會長
任建新(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長)
史久鏞(國際法院原院長)
王厚立(外交部法律顧問、外交部條法司原司長)
會長
李適時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常務副會長
饒戈平(北京大學教授)
劉振民(外交部長助理)
曲星(外交學院副院長)
兼職副會長
周忠海(中國政法大學法學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長)
尚明(商務部條法司)
黃進(現任中國政法大學校長)
劉楠來(中國社科院法學所)
金克勝(外交學院國際法系)
李兆傑(清華大學法學院)
秘書長
秦曉程(外交學院)
常務理事
(包括上述學會會長、常務副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在內):
趙秀文(人民大學)王傳麗(女,中國政法大學)李保東(外交部)
鍾建華(外交部領事司)高之國(國家海洋局)董世忠(復旦大學)
張勇(南開大學)董立坤(深圳大學)陳致中(中山大學)
王獻樞(中南政法學院)李金榮(西南政法學院)朱攬葉(女,華東政法大學)
曾令良(武漢大學)曾華群(廈門大學)李勇(中國貿促會法律部)
江國青(外交學院)陶正華(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李鳴(北京大學法學院)
朱文奇(人民大學法學院)凌兵(香港城市大學)王小耘(上海小耘律師事務所)
張緒生(北京競天律師事務所)王紅松(北京仲裁委員會)周洪鈞(華東政法大學)
周漢民(上海世博會展覽事務局)趙建文(中國社會科學院)
學會高級顧問、學會顧問
汪道涵 馬駿端木正邵天任 費宗禕
羅豪才 朱曾傑 徐鶴皋 魏家駒 潘抱存
蘭明良 許光建 梁西趙維田盛愉
陳公綽 邵津 賀其治 黃嘉華 沈韋良
吳煥寧 邵循怡 鄭成思 徐振翼 高爾森
高樹異劉文宗唐厚志范國祥畢季龍
謝啟美 陳平初 李道豫 史久鏞 任繼聖
姚壯 湯宗舜 沈達明 陳魯直 郭日齊
郭壽康 錢驊 陳安 鄭兆璜 丘日慶 歐陽楚屏
理事名單
(理事候選人均由本人所在單位根據學會提出的條件和名額推薦)
丁麗柏
女
重慶西南政法大學國際法教研室
萬鄂湘
男
武漢大學法學院國際法研究所
王玫黎
女
西南政法大學國際法教研室
劉仁山
男
中南政法學院國際經濟法系
朱崇實
男
廈門大學法學院
余勁松
男
武漢大學法學院
李仁真
女
武漢大學法學院國際法系
楊澤偉
男
中南政法學院國際經濟法系
肖永平
男
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
鄒立剛
男
中南政法學院
陳治東
男
華東政法學院國際法系
周洪鈞
男
華東政法學院國際法系
徐崇利
男
廈門大學法律系
謝石松
男
中山大學法律系
慕亞平
男
中山大學法律系
王可菊
女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
陶正華
男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
楊力軍
男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
李旺
男
清華大學法學院
叢文勝
男
軍事科學院軍制部
趙少群
女
貴州大學法律系
柯良棟
男
公安部法制局
劉錦
女
海南大學
韋經建
男
吉林大學法學院
車丕照
男
清華大學法學院
呂岩峰
男
吉林大學法學院
劉世元
男
吉林大學法學院
洪莉萍
女
上海政法管理幹部學院(上海大學法學院)
浦偉良
男
上海政法管理幹部學院
秦曉程
男
外交學院
葉興平
男
深圳大學法學院
高智華
女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法律系
邵沙平
女
武漢大學法學院
賈午光
男
司法部律師公證工作指導司
何敏
女
司法部律師公證工作指導司涉外涉港澳台處
劉偉民
男
中國民航管理幹部學院
王雪江
男
中國民航總局安全技術中心
夏興華
男
民航總局體改法規辦公室
李培傳
男
國務院法制辦
李建
男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政法勞動社會保障法制司
吳浩
男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財政金融法制司
回滬明
男
最高人民法院
李健
男
最高人民法院經濟庭
邵文虹
女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
賀慶
男
國家法官學院
顧經儀
女
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
王 慧
女
北京大學法學院
龔刃韌
男
北京大學法學院
余敏友
男
武漢大學法學院
白桂梅
女
北京大學法學院
邵景春
男
北京大學法學院
黃亞英
男
西北政法學院國際法系
王浩
男
西北政法學院法學四系
劉曉蜜
女
河北大學法律系
王叔良
男
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國際法室
王生長
男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
陳波
女
中國貿促會法律部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
高宗澤
男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
馮秀梅
女
同上
朱洪超
男
上海市聯合律師事務所
劉大力
男
上海市通力律師事務所
戰寧
男
北京時代律師事務所
肖微
男
北京君合律師事務所
謝思敏
男
信利律師事務所
韓小京
男
北京通商律師事務所
葉蓁
男
外交部領事司
張軍
男
外交部國際司
高燕平
女
駐美使館
黃惠康
男
外交部條法司
胡志強
男
外交部條法司
王宗來
男
外交部條法司
王曉渡
女
外交部條法司
尹玉標
男
外交部條法司前司長
王淑芬
女
外交部條法司
蘇偉
男
駐聯合國代表團
馬亞歐
男
外交部條法司
徐宏
男
外交部條法司
段潔龍
男
外交部條法司
劉大群
男
外交部條法司
高風
男
外交部條法司
李燕端
女
外交部條法司
王海英
女
煙台大學法律系
吳雙全
男
蘭州大學法律系
黃瑞
女
江西南昌大學政法學院
陳立虎
男
蘇州大學法學院
劉健
男
湘潭大學法學院
徐天錫
男
上海市法學會
馬曉玲
女
安徽大學法學院
王在邦
男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政治研究室
張靈強
男
山東青島大學文學院法律系
張恆山
男
中共中央黨校政法部
沈秋潮
男
中央軍委法制局
趙建文
男
鄭州大學法學院
宋永新
男
浙江大學法學院
陳寒楓
男
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辦公室
周衛國
男
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辦公室條法處
吳慧
女
國際關系學院國際政治系
周建海
男
中國政法大學
劉廷吉
男
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
佟連發
男
遼寧大學法學院
張文彬
男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董安生
男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牛文軍
男
內蒙古大學法學院
劉金科
男
東北財經大學法律系國際經濟法教研室
劉滿達
男
寧波大學法學院
周曉燕
女
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條約法律司
萬國華
男
南開大學國際經濟法研究所
程寶庫
男
南開大學法政學院
江國青
男
外交學院
劉慧珊
女
外交學院
盧松
男
外交學院
許軍珂
女
外交學院
許建中
男
外交學院
任超英
男
中國民航總局航空安全中心
吳高盛
男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研究室
梁淑英
女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教研室
黃丹涵
女
中國建設銀行法律部
許衛凌
男
中國司法雜志社
張慶珍
女
山西大學法學院
湯樹梅
女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江偉鈺
女
南京審計學院
周健
男
外交部
趙永琛
男
公安大學科研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