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辦事處可以有法律顧問
A. 街道辦事處 有 執法權嗎
街道辦事處沒有執法權的。
實踐中有執法權的是:
行政機關,如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局、土資源部、公安機關等等,當然司法機關中的檢察院也有執行檢察院相關法律、履行檢查、監督、起訴等義務。
B. 街道辦事處能作為行政訴訟的被告么
你好,只要是在他職權范圍內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其就可以作為行政訴訟的被告。
C. 街道辦事處有法律咨詢室嗎
街道辦事處設立的司法所可以解答一般的法律問題。
D. 法律顧問可以對辦事處提出哪些法律意見或建議
法律顧問在企業中的作用
法律顧問是企業為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聘請律師就其在業務
方面的問題提供法律幫助而擔任的特定職務。
目前,
大多數企業都聘
請了常年法律顧問,
尤其是一些大企業,
但多數企業只把律師定位在
討債和打官司即訴訟方面,
甚至在簽訂合同的時候都忽略了法律顧問
的作用,其實,
除了訴訟以外,一名優秀律師能為企業做的還是很多
的,而且對企業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
具體而言,法律顧問為公司企業服務的方式很多,比如:對企業
的重大經營決策方案提供法律意見和法律依據,
從法律的角度提出可
行性論證,從而避免企業經營上的法律風險;草擬、修改、審查公司
企業的各種合同、
協議及其他有關法律事務文書;
針對某些侵害企業
合法權益的事件發表律師聲明,
或針對性地發出律師函;
代理企業參
加民事、經濟、行政訴訟和仲裁、行政復議,切實保護企業的合法權
益;參與企業的非訴法律事務;參加企業經濟項目談判,審查或准備
談判所需要的各類法律文件;
在企業內部進行力所能及的法制教育和
法律培訓;配合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做好勞動人事工作,草擬、審查勞
動合同、保密協議,進行辭退設計等等。以下為具體操作經驗
;
1
、對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區別情況,採取不同措施予以處理
(
1
)
對企業正在違約的合同,
要在對方接受的前提下,
明確責任,
簽訂補充協議,以消除違約後果,盡可能減少財產損失。
(
2
)對於口頭合同,要盡快採取措施,用書面形式固定下來,除
書面簽字蓋章的原始合同外,傳真、電子郵件等形式也是證據,萬不
得已時,
也可以採取錄音的方式,
以防後期產生糾紛時因無證據而敗
訴。
(
3
)對於已超過訴訟時效期的債權,盡量調解結案,或者與對方
簽訂新的還款協議,以獲取有效訴權。
(
4
)
對於快要超過訴訟時效期的債權,
要盡快起訴,
對於不能起
訴的關系客戶,要用書面形式要求還款,使訴訟時效中斷。
(
5
)對於其他糾紛,區別輕重緩急,選擇最佳方式,一個一個地
解決,盡最大努力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避免財產損失。
2
、由點及面,開展法律顧問工作
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礎上,
按照常年法律顧問明確的范圍內,
開展下
列工作:
(
1
)
解答法律咨詢
就企業在經營方面遇到的有關法律或法律事務方面的問題提供
具體意見,方式有口頭和書面兩種。對於問題簡單,法律關系明確的
一般性的咨詢,
使用口頭形式。
對於所涉及事關重大的法律事務則以
提供法律意見書的形式,為企業提供具體的法律意見。
(
2
)草擬、審查、修改各類法律事務文書,參與重大合同的談判上
述法律事務文書以合同為主,
目的是防患於未然,
在簽訂合同時明確
雙方的權利義務,
力爭減少或不發生爭議,
這其中涉及到許多技巧問
題,
比如如果已方不會違約,
定金的數額和違約金的比例可以適當提
高;如果已方也可能違約,
定金和違約金的比例不要訂的太高,以防
自己一方違約後承擔的違約責任過重。
(
3
)有針對性地舉辦培訓班,提高業務人員的法律意識和風險防範
意識
企業經營活動中,
時時刻刻都需要簽訂各類合同,
法律顧問不可
能事必親躬,草擬、審查、修改每一份合同,尤其是那些臨時商議的
補充條款、補充合同。幫助顧問單位提高業務人員的法律意識,也是
法律顧問的一項重要工作。
(
4
)企業發生糾紛時參與訴訟
擔任顧問單位的代理人,
參與訴訟也是法律顧問的一項經常性工
作,但並非所有的糾紛均選擇訴訟的方式,尤其是與企業關系較好,
又與企業有直接利害關系的關系戶發生矛盾的,
筆者往往建議企業選
擇非訴訟解決矛盾,實踐也證明,從長遠角度看,這對企業發展是有
利的。但對於調解無望,案情復雜或者爭議對方在外地的案件,要盡
早起訴,爭取管轄權。
(
5
)協助企業人事主管部門開展工作
近些年來,
勞資關系矛盾愈演愈烈,
法律顧問的職責也應包含企
業勞動合同、保密協議的草擬、審查,辭退員工的方案設計,以及員
工提起勞動仲裁、
訴訟的出庭應訴工作。
筆者的感觸是一個諳熟勞動
法律規章的法律顧問,
對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保持企業團隊精神和
士氣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E. 街道辦事處有執法權嗎
街道辦事處是有一定的執法權。
行政執法是指建立在近代國家權利的立法、執法、司法三分立的基礎上的國家行政機關和法律委託的組織及其公職人員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行使行政管理權,貫徹實施國家立法機關所制定的法律的活動。
根據2004年10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
第六十八條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時候,經國務院批准,可以設立若干派出機關。縣、自治縣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時候,經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設立若干區公所,作為它的派出機關。市轄區、不設區的市的人民政府,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設立若干街道辦事處,作為它的派出機關。
街道辦事處是基本城市化的行政區劃,下轄若干社區居民委員會和行政村。
街道辦事處是市轄區人民政府或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受市轄區人民政府或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領導,行使市轄區或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賦予的行政執法職權。
F. 如何發揮法律顧問在鄉鎮街道中的作用
抓住主要矛盾,確定調解工作思路,制定方案。通過與省高坪村小組幹部調查,掌握了省高坪村小組關於本次集體山嶺和山塘水庫的一般租賃方式、地理位置和面積及對應的承租人基本情況,對工作計劃作出了相應的調整,下一步江志平律師及司法所工作人員將入戶到部分承租人家中,聽取訴求和建議,發動群眾共同參與,實現村民自治,為順利化解矛盾糾紛打下群眾基礎。
法律顧問進村居服務,不僅是響應了國家全面依法治國政策的重要體現,也是深入群眾中為民服務重要途徑。要充分發揮駐村律師作用,積極做好法律服務及法治宣傳工作,增強村民的法律意識,依法依規解決問題,做好群眾的「私人律師」,履行好駐村法律顧問義務,實事求是,大膽實踐,有效突出工作新穎效果與宣傳亮點,進一步推動三溪鎮法治建設工作。
G. 法律服務所代理范圍
一、應聘擔任法律顧問。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受基層法律服務所指派,接受聘請,擔任本轄區內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及其他各行政管理部門、村居民委員會、企事業單位、承包經營戶、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組織以及公民的法律顧問。
二、解答法律咨詢。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對機關、法人和公民提出的有關法律事務方面的各種詢問,做出解釋和回答,並提供解決問題的具體途徑、方法和依據,為咨詢者提供法律服務,並通過這項業務進行法律宣傳教育。
三、代寫法律事務文書。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接受公民和法人的委託,代表委託人的合法意志,以委託人的名義,根據事實和法律,代為書寫各種法律事務文書,為委託人辦理各項法律事務提供幫助。
四、代理參加民事訴訟案件。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受基層法律服務所指派,接受民事訴訟案件一方當事人的委託,代理當事人參加訴訟活動。
五、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主持調解糾紛。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受基層法律服務所指派,接受非訴訟法律事務當事人的委託,為當事人提供法律幫助,協助當事人辦理有關法律事務。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受基層法律服務所指派,接受糾紛當事人的申請,運用說明疏導的方式,主持對糾紛進行非訴訟調解,促使雙方自願協商,達成協議,解決糾紛,維護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六、代理行政訴訟、國家賠償案件。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受基層法律服務所指派,接受行政訴訟、國家賠償案件一方當事人的委託,代理當事人參加訴訟活動。
七、代理各類民事、行政訴訟案件的申訴。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受基層法律服務所指派,接受各類民事、行政訴訟案件申訴當事人的委託,代理當事人參加申訴活動。
八、辦理見證事務。基層法律服務所應當事人的申請,可以對一些內容單一、權責明確、標的額小、履行期短的協議或合同給予審查和證明,並監督協議或合同的履行。
九、協助基層司法所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和其他有關業務工作。
法律依據:《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加強對基層法律服務所的監督和管理,保障基層法律服務所依法執業,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基層法律服務工作實際和發展需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基層法律服務所是在鄉鎮和街道設立的法律服務組織,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執業機構。
第三條基層法律服務所按照司法部規定的業務范圍和執業要求,面向基層的政府機關、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承包經營戶、個體工商戶、合夥組織以及公民提供法律服務,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促進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和法治建設。
第四條基層法律服務所依法執業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害其合法權益。
第五條 基層法律服務所應當把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法治作為從業的基本要求。
第六條 司法行政機關依據本辦法對基層法律服務所進行管理和指導。
H. 街道辦事處可以做民事訴訟的被告嗎
按法律規定,街道辦事處也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被告的。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三條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I. 最高院對街道辦事處是否具有法人資格批復
最高院對街道辦事處具有法人資格批復。街道辦一般是不設區的市或者市轄區的派出機關,一般能夠以自己的名義在法律授權范圍內從事行政活動,通常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法律分析
街道辦事處開辦的企業具有法人資格的,街道辦事處只在收取管理費范圍內承擔民事責任;其開辦的企業不具有法人資格的,應先由企業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不足部分由街道辦事處在企業注冊資金範圍內獨立承擔。街道辦事處財產不足以承擔時,不能由設立該街道辦事處的市或區人民政府承擔民事責任。街道辦事處進行自身民事活動產生糾紛的,應當獨自承擔民事責任。民事訴訟主體,是指參與民事訴訟活動的當事人。在民事訴訟活動中,涉及的訴訟主體包括三個方面:(一)主持審判活動的審判機關,審判機關主導民事審判活動,是當然的主體;(二)訴訟當事人,即參與訴訟活動的民事糾紛的雙方,包括訴訟代理人;(三)訴訟參與人,包括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等。民事訴訟主體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才能保證民事訴訟活動合法有效地進行。通常所提到的民事訴訟主體,是指第二類的訴訟當事人,即原告、被告、第三人以及上訴案件中上訴人、被上訴人。合格的當事人直接關繫到訴訟的結果。在法庭上有時會遇到被告反駁原告稱「不能告」,或者「沒有實體權利,不能當原告」,法院要對當事人主體資格進行審查並作出判斷,這就是當事人訴訟資格是否適格的問題,即案件的原告、被告、第三人是否是本案正當當事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 第六十八條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時候,經國務院批准,可以設立若干派出機關。縣、自治縣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時候,經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設立若干區公所,作為它的派出機關。市轄區、不設區的市的人民政府,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設立若干街道辦事處,作為它的派出機關。
J. 街道辦事處是否有行政處罰權
一般情況下,街道辦事處是沒有行政處罰權的,但要看是否有具體特殊情況,比如是什麼機關設立的,是否有地方性法規授權,或行政機關委託,才能定是否有行政處罰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