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勇律師
1. 瞧瞧房產中介怎樣「吃差價」
另類官司揭開差價內幕 講花招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個房產中介與賣房者打的官司:因為賣房者委託房產中介幫助賣房後又反悔,不想賣房了,所以房產中介將這個賣房者告到法院,要求解除售房委託合同,並要求賣房者支付4萬元違約金。不過,法院只支持了房產中介解除售房委託合同這一要求,其他的訴訟請求一律駁回。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結局,就是因為房產中介在明目張膽地吃差價。 周先生名下有一處房產。他想把房子賣出去,就找到一家房產中介,委託這家公司代理出售這套房子。當時在售房委託合同中,兩家曾經約定,周先生這套房屋最多能賣50萬元,房產中介盡量把房子往高價賣。多出的錢全歸房產中介所有。 有了這個約定後,房產中介積極奔走,很快就為房子找到了買主。不過,當周先生得知購房者竟然為這套房子開出70多萬元的高價時,他開始萬分悔恨自己當初簽訂的合同。一旦答應了這筆交易,房價中的10多萬元就白白被中介拿走了。思考再三之後,周先生最終決定不同意賣房。 眼看10多萬元錢就這么飛了,房產中介非常著急。可是周先生打定了主意,肯定不再賣房了。情急之下,房產中介這才將周先生告上了法庭。但是沒有想到,法院竟然完全不支持他們的說法。 律師點評:差價沒得吃 北京隆安律師事務所沈陽分所的律師王學勇稱,按照我國相關法律規定,房地產經紀公司在代理房屋買賣過程中,應協助買賣雙方簽訂房屋買賣合同,按規定標准收取費用,不得非法賺取差價。這起案件中,房產中介顯然違反了國家關於房地產經紀行業的各項規定,其行為擾亂了房地產經紀行業的健康發展。 由此可以看出,房產中介是違反法律規定,偷偷干著見不得光的事情,竟然還拿著吃差價約定到法院打官司,這不是必輸無疑嗎?賣房者也應知道,委託中介時這樣的約定是無效的。 披著買房人外衣的中介 房產中介吃差價的方法有很多,另外一招就是偽裝成買房人,讓你防不勝防。周先生賣房時就遭遇了這樣一件令他非常懊悔的事情。周先生有一套80平方米左右的老房子想轉手。沒有多想,他就找到一家房產中介,請他們幫助自己尋找買家。在房產中介的積極張羅下,很快就有人看中了周先生的房子,要以34萬元的價格購買這套房子。當周先生與買房人簽訂購房合同時,買房人又要求周先生簽訂一份委託書。 很奇怪,既然房子都賣給他了,為什麼還要委託他賣房?周先生看著這份委託書,很是不解。但是,既然買房人堅持,他也沒多說什麼,乖乖簽上了自己的名字。一段時間後,買房人張羅著和周先生一起去房產部門過戶。這時,周先生才發現,房屋並不是過戶給這個與自己簽訂買賣合同的買房人,而是另有其人。更令周先生奇怪的是,此時房子的成交價已經不再是34萬元,而是變成了39萬元。也就是說,只幾天的工夫,買房人就在這套房子上凈賺了5萬元錢。 怎麼房子還沒過戶,他就又張羅賣房了?而且賣的價錢比我高?周先生百思不得其解。還是周先生的朋友聽他說起,才為他解開了疑惑。原來,所謂的買房人是房產中介安排的托兒。房產中介偽裝買房人把房子買到手之後,就再次銷售出去,賺取差價。那份奇怪的委託書,就是最好的證據。這時,周先生才明白,原來自己掉進了房產中介安排好的吃差價陷阱里。律師點評:購房合同一定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