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公司吊銷後的訴訟主體法律規定

公司吊銷後的訴訟主體法律規定

發布時間: 2022-02-23 20:43:32

㈠ 公司被注銷後如何確定訴訟主體

企業注來銷登記後,法人資格自終止,訴訟主體資格也隨之不存在,不能再成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為此,一般將會根據不同情況來確定訴訟主體:1、企業被注銷登記時,清算主體或第三人在工商管理部門承諾企業注銷登記後遺留的債權債務由其負責的,債權人可以做出承諾的清算主體或第三人為被告,要求其承擔清償責任。2、企業未經清算即被注銷登記,第三人在工商管理部門的注銷登記中承諾償債,債權人既可以對清算主體或承諾償債人擇一而訴,要求其承擔清償責任;也可以二者為共同被告要求二者承擔共同清償責任。3、被注銷登記的企業為債權人的,如有權利義務承受人,可應其申請直接變更其為訴訟主體;無權利義務承受人或權利義務承受人表示不參加訴訟的,終結訴訟。

㈡ 企業法人被吊銷營業執照後是否具有訴訟主體資格依據如何

吊銷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是工商行政管理局對實施違法行為的企業法人給予的一種行政處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十條、第四十六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第三十三條的規定,企業法人營業執照被吊銷後,應當由其開辦單位或者企業組織清算組依法進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圍外的活動。

清算期間,企業民事訴訟主體資格依然存在。本案中人民法院不應以甘肅新科工貿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新科公司)被吊銷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喪失民事訴訟主體資格為由,裁定駁回起訴。

本案債務人新科公司在訴訟中被吊銷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後,至今未組織清算組依法進行清算,因此,債權人蘭州岷山制葯廠以新科公司為被告,後又要求追加該公司全體股東為被告,應當准許,追加該公司的股東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承擔清算責任。

(2)公司吊銷後的訴訟主體法律規定擴展閱讀

(1)虛假注冊。即以各類虛假文件(含虛假注冊資本證明等)騙取注冊的情形。這幾乎是所有的吊銷營業執照類型所共同採用的理由。無論是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公司以及其它各類企業,凡以虛假注冊或者欺騙手段騙取營業執照,並情節嚴重時,皆有可能被吊銷營業執照。

(2)無故不開業或者停業。《公司法》第225條、《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62條皆規定:公司成立後無正當理由超過6個月未開業的,或者開業後自行停業連續6個月以上的,由公司登記機關吊銷營業執照。

(3)不申請注銷。即已經破產或者解散清算結束後卻不辦理注銷登記的,對此名存實亡的企業,可以吊銷其營業執照。除《個人獨資企業登記管理辦法》未就此規定外,其它企業登記規定皆允許以此作為吊銷營業執照之由。

㈢ 談已被注銷的企業如何確定訴訟主體 詳細

關鍵詞:企業法人;吊銷;注銷;主體資格 中圖分類號:X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09)08-0099-02 隨著經濟活動的日漸頻繁,經常會遇到作為訴訟主體的企業法人在起訴前或訴訟中被注銷、二審中發現一審法院將已注銷企業作為訴訟主體、作為訴訟主體的企業在二審期間被注銷等情形下,如何從程序和實體上進行裁判等問題,由於現行程序法沒有規定或者規定不明確,以至於審判實踐中對如何處理這些問題上存有觀點和做法上的不統一,出現裁判結果對當事人權利保護不均衡的現象。為妥善處理相關法律適用問題,筆者試從實務中常見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普遍適用的理論觀點,談一談關於已被注銷的企業如何確定訴訟主體。 一、關於企業法人終止的認定標准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以下簡稱《民法通則》)第四十一條:「企業法人經主管機關核准登記,即取得法人資格」的規定可見,我國對企業法人的成立即法律擬制人格的確認問題上,實行的是強制登記主義或登記要件主義,即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設立登記(頒發營業執照)為判斷標准。對於企業法人的終止即人格消滅的時間或標準的確認問題上,民法理論上一直存有爭論,有的主張清算終止主義即企業法人人格在清算終結後消滅,在清算期間視為存續;有的主張登記要件主義即以注銷登記為確認標准,認為只要沒有辦理注銷登記,法人人格仍然存續。從《民法通則》第四十六條:「企業法人終止,應當向登記機關辦理注銷登記並公告」及第三十六條第二款:「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從法人成立時產生,到法人終止時消滅」等法律規定看,我國對企業法人人格消滅或者法人權利能力終止的確認問題上,同樣採取的是登記要件主義。 該確認原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有關規定上亦有體現,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第二十條規定:「企業法人歇業、被撤銷、宣告破產或者因其他原因終止營業,應當向登記主管機關辦理注銷登記」。根據《民法通則》第四十條:「法人終止,應當依法進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圍外的活動」的規定,我國實行的是「先清算後終止」的制度,即由清算組織負責清理完債權債務後再辦理注銷登記。但是依據《民法通則》第四十五條的規定,導致企業法人終止的原因包括依法被撤銷、解散、依法宣告破產、其他原因等,其中,依法被國家行政管理機關決定撤銷、強制解散及上述「其他原因」所包括的因企業歇業、被吊銷營業執照等原因而被注銷的,屬於國家行政管理機關對企業法人的違法行為所作出的行政處罰措施,而自願解散申請注銷的則屬於民事法律行為。因企業被注銷的原因的復雜多樣,也產生了因不同的注銷原因導致注銷前清算與否存有差異的現象,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第三十三條就規定:「企業法人被吊銷《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登記主管機關應當收繳其公章,並將注銷登記情況告知其開戶銀行,其債權債務由主管部門或者清算組織負責清理」,由此可見,先注銷後清算或未清算、無人清算的情況客觀存在,應視具體情況區別對待,不可一概而論。 二、關於一審期間發現作為原告或被告的企業法人已被注銷情形下的處理對策 (一)被注銷企業尚未清算完畢的情形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原經濟庭於2000 年1 月26 日庭務會「關於企業歇業、撤銷或被吊銷營業執照後的訴訟問題」的討論意見,對於企業法人因主管部門決定撤銷及因歇業、被吊銷營業執照而被登記主管部門注銷的,屬於法人終止,應當辦理注銷登記,並對債權債務進行清理。如果企業成立清算組清理債權債務尚未清算完畢的,按照法人理論,在清算范圍內法人資格視為存續,其性質屬於清演算法人,當然可以作為訴訟主體起訴應訴。如果沒有清算組負責清理債權債務的,以負有清算之責的清算主體為訴訟主體。關於清算主體的認定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國光於2001 年11 月13 日在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對此問題已予明確:國有企業清算主體是其上級主管部門;集體企業的清算主體是其開辦單位;聯營企業的清算主體是其聯營各方;有限責任公司的清算主體是其全體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主體是其控股股東。 筆者認為,依據上述原則,對審判實踐中常見問題可作如下處理:(1)對於企業法人未經清算而因主管部門決定撤銷及因歇業、被吊銷營業執照等被登記主管部門注銷的,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五十一條:「企業法人未經清算即被撤銷,有清算組織的,以該清算組織為當事人;沒有清算組織的,以作出撤銷決定的機構為當事人」的規定,此後成立的清算組或清算主體為履行清算之責主張債權的,可作為原告起訴。對已注銷企業仍以自己名義而未以清算組或清算主體名義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依據最高人民法院法發(1997)7 號《關於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暫行規定》第八條「人民法院收到當事人的起訴,應當依照法律和司法解釋規定的案件受理條件進行審查:(1)起訴人應當具備法律規定的主體資格」之規定進行審查;對堅持以注銷企業名義起訴的,應當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一百三十九條「起訴不符合受理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不予受理。立案後發現起訴不符合受理條件的,裁定駁回起訴」之規定處理,即對立案前發現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不予受理;立案後發現的,人民法院應當以訴訟主體不適格為由裁定駁回起訴。(2)對於作為被告的企業法人在一審立案前未被注銷,在立案後因主管部門決定撤銷及因歇業、被吊銷營業執照而被登記主管部門注銷的,人民法院不應以起訴不符合受理條件為由駁回原告起訴,而應告知當事人變更清算組或清算主體為被告參加訴訟。 (二)被注銷企業已清算完畢的情形 對於被注銷企業是否已清算完畢的判斷標准問題,筆者結合實務中常見情形,認為應以被注銷企業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備案的《清算報告》等為依據。對於清算主體已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材料中承諾「企業的債權債務已清算完畢」後,又作為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訴《清算報告》之外的債務人的案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原經濟庭於2000 年7 月11 日庭務會「關於企業歇業、撤銷或被吊銷營業執照後清算主體的法律責任問題」的討論意見,清算主體關於「企業的債權債務已清算完畢」的承諾具有對公承諾的性質,對公允諾具有強制執行效力,人民法院可以根據該允諾進行裁判,因此,筆者認為可判決駁回清算主體的訴訟請求。 (三)清算主體未經清算或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材料中承諾「企業的債權債務已清算完畢」,而《清算報告》之外的債權人以清算主體為被告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情形 (1)對於清算主體未盡清算之責,致使債權人的債權受到實際損失的,按照前述最高人民法院「庭推精要」的意見,人民法院可依據《民法通則》關於企業法人終止後應清理債權債務和關於侵權責任的規定,判決清算主體承擔侵權賠償責任,但原告必須對侵權責任的法定構成要件及侵權責任范圍承擔舉證責任。(2)對於清算主體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材料中承諾「企業的債權債務已清算完畢」而實際對原告主張的債權未予清算的,按照前述對公允諾強制效力的原則,人民法院可在核實債權數額的前提下,判令清算主體承擔清償責任。 三、關於二審期間發現作為訴訟主體的企業法人已被注銷情形下的處理對策 對於一審法院將已被注銷企業法人作為訴訟主體並作出判決的情形。實務中,對於一審法院將已被注銷企業法人作為原告的,有的意見認為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一百八十六條:「人民法院依照第二審出現審理的案件,認為依法不應由人民法院受理的,可以由第二審人民法院直接裁定撤銷原判,駁回起訴」的規定,二審法院可直接裁定撤銷原判,駁回原審原告的起訴。筆者認為,上述程序法規定的「不應由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的范圍,僅限定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的「不屬法院主管、管轄、依法不得在一定期限內起訴、合同約定仲裁」等七種情形,而不包括當事人不具備法律規定的主體資格的情形,若二審法院依據該條規定駁回原審原告的起訴似與司法解釋的立法原意相違背。筆者認為,對於一審法院將已被注銷企業法人作為訴訟主體(原告或被告)並作出判決的,二審法院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四)項的規定,以原判決違反法定程序為由撤銷原判,發回重審。二審法院發回重審後,案件重新回到一審程序,一審法院可依據前述「關於一審期間發現作為原告或被告的企業法人已被注銷企業情形下的處理對策」進行處理,以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利。

㈣ 公司吊銷後能否作為訴訟主體

公司吊銷後可以作為訴訟主體,因為法人的主體資格仍然存在。但是成立清算組後,未完成的訴訟均由清算組處理。執行財產分配後,可以攜帶相關資料申請注銷。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條
公司因本法第一百八十條第(一)項、第(二)項、第(四)項、第(五)項規定而解散的,應當在解散事由出現之日起十五日內成立清算組,開始清算。有限責任公司的清算組由股東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組由董事或者股東大會確定的人員組成。逾期不成立清算組進行清算的,債權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指定有關人員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人民法院應當受理該申請,並及時組織清算組進行清算。
第一百八十四條
清算組在清算期間行使下列職權:
(一)清理公司財產,分別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財產清單;
(二)通知、公告債權人;
(三)處理與清算有關的公司未了結的業務;
(四)清繳所欠稅款以及清算過程中產生的稅款。

㈤ 公司被吊銷後訴訟主體地位

公司被吊銷後有訴訟主體地位。債權人主張實際控制人對公司債務承擔相應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公司在清算期間開展與清算無關的經營活動的,由公司登記機關予以警告,沒收違法所得。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第十八條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未在法定期限內成立清算組開始清算,導致公司財產貶值、流失、毀損或者滅失,債權人主張其在造成損失范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因怠於履行義務,導致公司主要財產、帳冊、重要文件等滅失,無法進行清算,債權人主張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
上述情形系實際控制人原因造成,債權人主張實際控制人對公司債務承擔相應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

㈥ 企業法人被吊銷營業執照後是否具有訴訟主體資格什麼依據

企業法人被吊銷營業執照而非注銷時,只要沒有成立清算組,還是以該企業為當事人。具體可以參考《關於企業法人營業執照被吊銷後,其民事訴訟地位如何確定的復函》(法經[2000]24號)。

㈦ 公司被吊銷後的訴訟主體

法律分析:企業法人被吊銷營業執照後其法人的民事訴訟主體資格仍然存續企業法人因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後,只是停止了清算范圍以外的活動,其法人的主體資格仍然存續。既可以當原告,也可以做被告。企業法人被吊銷營業執照,只是解散程序的開始,而不是主體終結。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一百八十六條 清算組在清理公司財產、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財產清單後,應當制定清算方案,並報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人民法院確認。公司財產在分別支付清算費用、職工的工資、社會保險費用和法定補償金,繳納所欠稅款,清償公司債務後的剩餘財產,有限責任公司按照股東的出資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東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清算期間,公司存續,但不得開展與清算無關的經營活動。公司財產在未依照前款規定清償前,不得分配給股東。

㈧ 被吊銷公司被強制吊銷後訴訟主體地位

公司被吊銷後訴訟主體地位有的。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公司被吊銷後應當依法成立清算組,辦理相關的清算事宜。若因股東、實際控股股東怠於履行相關義務無法進行清算的,債權人可向人民法院起訴。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規定(二)》第十八條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未在法定期限內成立清算組開始清算,導致公司財產貶值、流失、毀損或者滅失,債權人主張其在造成損失范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因怠於履行義務,導致公司主要財產、賬冊、重要文件等滅失,無法進行清算,債權人主張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
上述情形系實際控制人原因造成,債權人主張實際控制人對公司債務承擔相應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

㈨ 公司被注銷後怎麼確定訴訟主體

公司被注銷後訴訟主體的確定:
1、公司未依法清算即被注銷的,訴訟主體為該公司的股東、發起人或者出資人;
2、公司未經依法清算即辦理注銷登記,股東或者第三人在公司登記機關辦理注銷登記時承諾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的,訴訟主體為該股東或者第三人。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規定(二)》第二十條
公司解散應當在依法清算完畢後,申請辦理注銷登記。公司未經清算即辦理注銷登記,導致公司無法進行清算,債權人主張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以及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對公司債務承擔清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
公司未經依法清算即辦理注銷登記,股東或者第三人在公司登記機關辦理注銷登記時承諾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債權人主張其對公司債務承擔相應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

熱點內容
行政法規一般有三種 發布:2025-02-02 02:37:24 瀏覽:122
范莉法官 發布:2025-02-02 02:32:16 瀏覽:432
民法協議內容 發布:2025-02-02 02:31:48 瀏覽:299
律師賺多少錢 發布:2025-02-02 02:06:27 瀏覽:674
南京森林法院 發布:2025-02-02 01:53:24 瀏覽:99
上海市司法局的電話 發布:2025-02-02 01:49:57 瀏覽:727
敘述體育法學 發布:2025-02-02 01:19:23 瀏覽:899
勞動法出勤獎勵 發布:2025-02-02 00:32:06 瀏覽:575
旅遊加法治 發布:2025-02-02 00:18:51 瀏覽:720
女律師外傳 發布:2025-02-02 00:18:43 瀏覽: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