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鄉村振興戰略法律服務
Ⅰ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解決什麼問題
長期以來,資金、土地、人才等各種要素單向由農村流入城市,造成農村嚴重「失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圍繞強化「錢、地、人」等要素的供給,抓住關鍵環節,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體制機制障礙,推動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促進公共資源城鄉均衡配置,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Ⅱ 結合實際,談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舉措
一是繼續加強宣傳教育提高農民認識。
農村工作繁復涉及面廣,群眾就個體而言,有勤勞正派的、有懶惰自私的,有好學上進的,他們的生活也就千差萬別,在對待公益事業和處理日常事務上表現出的情感也就大相徑庭,千差萬別。為了實施好農村振興戰略,提高農民對國與家的認識至關重要,這就要求各級政府各部門要用黨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教育農民,激發農村人民群眾的內生動力,把各族民群眾的思想經過大力的宣傳教育,引領到黨的路線上來,與黨和國家的農村振興戰略保持一致。
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美好的生活,目前黨的方針政策的宣傳只注重黨員領導幹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對農村人民群眾的宣傳教育做得還不夠,有的認識不到好政策與好生活的內在聯系,還存在一些誤解和不理解,伸手要好處比貧困的現象時有發生。有的地方宣傳工作蜻蜓點水不踏實深入透徹,致使有些實質性的工作難以展開,工作進展緩慢,這些存在的問題就需要各級組織做耐心細致的宣傳教育工作,抓經濟工作的同時統籌農村宣傳教育工作,讓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入腦入心開花結果。
二是繼續加大資金投入強農村基礎。
十八大以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了極大的改善,道路硬化、亮化、綠化工程成效顯著;使老百姓的出行難問題得到根本改變;溝渠庫潭等水利設施建設工作也步入快車道,對糧食增產農民增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農村議事點及活動場所的建設為農村人民群眾文化生活提供了保障,但面對新的國家發展要求,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強,特別是具有旅遊開發潛力的地方,基礎設施建設還比較薄弱,引進外資比較困難,當地群眾因為缺少資金想發展旅遊相關產業心有餘而力不足,致使經濟社會發展緩慢。
實施農村振興戰略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還有許多工作要做。還需要找准發展優勢,創新工作方法,加大資金投入,從實施農村振興戰略的二十字方針來看,「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經過十八大以來的努力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對於「治理有效」還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三清潔」等公益事業和涉及國家建設方面,工作難度大反彈現象突出,致使許多工作難以開展和反復回頭,自覺性和主動性較差,這些不良現象的發生歸根到底都是對農村人民群眾教育力度不足所致,對此筆者認為實施振興農村發展戰略,強基礎的同時更需要強化農村人民群眾的思想基礎。只有把黨的方針政策變成人民群眾的積極行動,振興農村戰略的構想才能順理成章如期實現。
Ⅲ 聯系自己所學專業,談談你將如何為鄉村振興戰略服務
我學的專業抄是財務專業,因此對於鄉村振興,我主要想做貢獻的是財務方面的管理工作。
一個公司企業運營好壞,關繫到管理中的財務管理,他是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所以財務管理如何運作是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因此,在工作中,要把學到的知識用於實踐當中。爭取把財務管理做的更好。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謝謝!
Ⅳ 鄉村振興戰略需從哪三方面著力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定於3月6日(星期二)上午10時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峰、副主任張勇、副主任寧吉喆就「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推動高質量發展」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規劃圍繞、農業升級、農民發展等,提出今後5年鄉村建設多方面的具體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3方面著力:1、構建鄉村振興新格局,提出不同類型的路徑。2、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確定重點任務。3、強化支撐和保障,包括人才支撐、土地制度改革、加大資金支出。
Ⅳ 鄉村振興戰略面臨的問題原因和對策
本文給大家分享一篇鄉村振興黨課材料《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問題與對策》,本材料為word版,5000餘字,下面是大綱及主要內容:
2018年是中國極不平凡之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沒有農村小康就沒有全國小康,農村依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為解決農村短板問題,新世紀以來,中央連續15年以一號文件聚焦農村、農業和農民,既凸顯出"三農"問題在中國"重中之重"的地位,又足以表明中央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的重大決心。中央已發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動員令。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簡而言之就是三個字:強、富、美,即:農業必須強、農民必須富、農村必須美。為此,我們必須正視客觀存在的問題,要在發展城鄉一體化中,盡快消除城鄉二元制結構和貧富分化,化解農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目前,要著重解決"三農"工作中農村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土地流轉、城鎮發展戰略等重要民生問題,抓重點、破難點,取得成效,為我國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良好基礎。
接下來按以下提綱進行詳細講解:
一、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並長久不變
二、積極穩妥地推進土地流轉工作
(一)我國農村土地流轉的主要形式、經歷及意義
(二)我國農村土地流轉的基本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三、深入思考城鎮發展戰略
(一)城鎮發展戰略對我國由富變強具有特殊意義
(二)我國城鎮發展現狀不容樂觀
從宏觀看,城鎮發展中有四大不可迴避的嚴峻問題,即:巨大的人口和就業壓力、緊缺的資源環境、轉型的經濟和城鎮化、正在進行的新農村建設,這四項中的任何一項解決不好,均有一著不慎全盤皆輸的可能。
從微觀看,則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
1.缺乏整體的科學合理規劃
2.城鎮建設資金缺乏且來源單一,過分依賴政府
3.城鎮發展普遍存在產業結構不合理,缺乏有效的產業互動
4.城鎮的發展規模過小,無法發揮城鎮集聚功能
(三)對策
宏觀上,必須要把城鎮發展戰略納入發展城鄉一體化建設總體布局中,其重要目標是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與鄉村城鎮化及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核心問題仍是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而有效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則是城鎮發展戰略中亟待解決的重頭戲。為此,必須從巨大的人口和就業壓力、緊缺的資源環境、轉型的經濟和城鎮化、正在進行的新農村建設等方面入手,引導城鎮發展與周邊大中城市總體發展的規劃互相協調和統一,避免重視局部利益而忽視整體利益。
微觀上,主要抓如下四方面的問題。
1.各省市縣鄉鎮四級政府要科學合理制定本行政轄區的城鎮發展總體規劃
2.必須要解決好資金來源這一頸瓶問題
3.要解決因產業結構不合理導致城鎮發展後勁不足的問題
4.要推行國內外一個城鎮人口總數應在5萬人左右方可充分發揮城鎮集聚功能的經驗,制定相應配套政策,解決目前城鎮人口規模過小的問題
相關推薦:鄉村振興戰略材料25篇匯編,公文、評論文章都有
需要word版全文的黨建同仁,點擊下方「了解更多」即可獲取下載鏈接。
Ⅵ 如何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
今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出了《關於認真學習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的通知》,要求更加充分地發揮人民法院職能作用,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務和司法保障。
「我們正審理一起案件,村民從原來種小麥改為在大棚里種蔬菜,5家人商量,把原來南北向承包的5塊土地自行改為東西向承包,便於陽光照射進大棚。這樣做,多年來都相安無事。但去年,由於修建高鐵途經此地,高鐵佔道剛好是最靠西邊的那塊南北向土地。原來承包這塊地的村民提出,補償款應該全部歸他,但其餘4家堅決不同意,訴到法院。」在淄博市臨淄區人民法院,辛店法庭庭長孫友軍向記者介紹,不少糾紛和農村土地確權頒證不規范有關。
面對紛繁復雜的土地糾紛,法律法規不可能詳盡規定怎麼辦,必須靠司法機關充分發揮司法智慧。「在農村,很多問題不是簡單的法律問題,而是天理、國法、人情怎麼相統一的問題。我們運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讓矛盾糾紛朝著最有利於實現案結事了人和的方向去解決。」臨淄法院立案庭法官相征說。針對農村土地確權頒證不規范的問題,臨淄法院還向相關部門提出司法建議,建議進行排查整改。
在審理土地糾紛的過程中,不少法官發現,村委會能否依法發揮自治功能,直接關繫到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我們經常遇到村委會換屆後,新官不理舊賬,不承認上一屆簽發的土地承包合同,引發矛盾糾紛。」萊西法院研究室主任李紹斐說,新一屆村委會給出的理由是上一屆在發包時,沒有召開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會議。不管違約的動機是什麼,「沒有經過民主議定」確實是影響合同效力很重要的因素。
為了避免此類問題再次發生,萊西法院經過認真調研,向相關鄉鎮黨委政府發出司法建議,建議他們在農村基層組織換屆選舉中加強指導,提高村委會依法自治的能力。
「山東法院加強與鄉鎮黨委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溝通協調,充分發揮鄉村幹部、人民調解員的力量,進一步加強基層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力度,將更多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張甲天說,延伸服務促進了基層社會治理。
充分發揮人民法庭靠近鄉村、貼近群眾的優勢
在農村,與農民打交道最多的司法機關是人民法庭。今年山東高院工作報告顯示,5年來,基層法院及人民法庭辦案537.5萬件,佔全省法院結案總數的87.3%。為加強人民法庭建設,5年來,山東法院建設或修繕人民法庭488處。
「《意見》提出,強化人民法庭化解矛盾第一線的功能作用,堅持面向農村、面向基層、面向群眾『三個面向』和便於群眾訴訟、便於人民法院獨立、公正、高效行使審判權的『兩便』原則,充分發揮人民法庭靠近鄉村、貼近群眾的優勢,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司法需求。」張甲天介紹。
濟南市歷城區人民法院院長李忠林介紹,歷城法院建立了便民訴訟網路,推進智慧法院建設,拓寬訴訟服務渠道,讓當事人足不出戶即可辦成事,使司法服務更便捷、更親民。為留住綠水青山,歷城法院實行涉環境資源案件歸口審理模式,維護環境資源法律制度的權威,保障美麗鄉村建設,促進農村生態保護。
「在農村,巡迴法庭發揮了『審理一件、教育一片』的作用。每年,我們都要組織巡迴審判,法官帶上國徽、電腦、列印機,開著車到村裡審理案件,周圍群眾都圍攏過來,一些鄰里糾紛、贍養案件、繼承案件,很有教育意義,庭審是最佳的法治公開課。」青島市城陽區人民法院院長殷延輝說。
采訪中,萊西法院民一庭庭長孫連英告訴記者,有一年全市兩會時,一位村支書找到法院院長,請院長安排法官到村裡來現場審理贍養案件,原因是該村村民不養老人的風氣有抬頭趨勢。萊西法院法官立即選取合適的案件,在該村設立巡迴審判庭,現場審判。「隨著審理的深入,我們發現,問題並不簡單,子女不養老人,有的是不懂法,有的是心裡有氣,覺得老人有許多做得不對的地方。法官耐心釋法說理,講明法、理、情,不僅當事人流下熱淚,圍觀群眾也深受教育。」孫連英說。
為了發揮人民陪審員來自基層、了解基層、具有豐富基層生產生活經驗的優勢,《意見》提出,加強對農村人民陪審員的培訓和管理,廣泛吸收基層群眾擔任人民陪審員。「人民法庭的人民陪審員積極參與民事糾紛調解等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已成為推進司法民主的重要力量。」張傑說。
最高法決定的要實施。
消息來自人民網。
Ⅶ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創業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創業面臨新一些普遍性問題,直接影響到農村創業效果,本部分先將其歸納總結如下:
以上就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農村創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供大家了解參考和學習。
Ⅷ 怎樣理解「鄉村振興戰略」
1、黨的十九大報告(下文簡稱報告)把鄉村振興戰略與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並列為黨和國家未來發展的「七大戰略」,足見對其的高度重視。
2、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總體要求,就是堅持農村優先發展,按照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推動城鄉一體、融合發展,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3、為了有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制度和體制機制上切實保證政策的延續性,真正保障廣大村民的利益,報告對農村基本經營制度進行了明確規定。
4、我黨農業農村工作的指導方針,特別強調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問題」始終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多年來,中央一以貫之地堅持「三農」優先,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基本都是有關「三農」問題的內容,這基本成為一種慣例。
(8)黃山鄉村振興戰略法律服務擴展閱讀:
近年來黨和國家為振興鄉村的思想:
1、「兩山理論」的提出。
2005年8月15日,時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安吉縣余村調研時提出:「我們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其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便是如何正確處理生態保護與發展經濟相互關系的著名的「兩山理論」。
2、記住鄉愁」的呼喚。
2013年12月12—13日,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到會並作重要講話,他指出:「要依託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3、明確「新農村建設原則」。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考察時提出:「新農村建設一定要走符合農村實際的路子,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充分體現農村特點,注意鄉土味,保留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
Ⅸ 鄉村振興戰略是在中央哪一次會議上提出來的
是2017年10月18日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戰略。
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2021年4月2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
2021年5月18日,司法部印發了《「鄉村振興法治同行」活動方案》。
加強文化建設 促進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所有這些都離不開文化的基礎性作用:產業興旺需要農民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熟悉現代市場經濟的運作。
生態宜居需要農民樹立環保意識、培養綠色生活習慣,鄉風文明需要農民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移風易俗,治理有效需要農民具備法制觀念、掌握法律常識。這些美好的目標如果沒有文化作支撐,是不可能實現的。
以上內容參考光明網-加強文化建設 促進鄉村振興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鄉村振興戰略
Ⅹ 如何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務產品
據報道,日前司法部召開的黨組會議上,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為鄉村振興提專供更好更豐富的公共屬法律服務產品。
司法所是農村公共法律服務的重要平台,要加強司法所建設,提高硬體配置,方便老百姓上網查詢、法律咨詢,要把扶貧濟困的法律服務作為司法所的一項特殊任務,按照推動供給側改革的思路主動提供、主動介入。
希望鄉村振興的戰略可以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