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函不簽收會怎麼樣
❶ 我收到了份律師函,請問律師函可以不簽收嗎
收到快遞發來的律師函可以拒收。 不管拒收或者簽收,法院都開始計時了。 一般發律師函表示對方不原意和你們對簿公堂,只是以證實的方式提醒你們應還的債務,能協商的話就協商解決。 通過發《律師函》促成房屋買賣糾紛妥善解決的實例很多。原因是《律師函》具有如下作用:第一、《律師函》是一種鄭重的函告。它是一種基於合同約定權利義務明確基礎上,以律師名義發出的闡述有關法律問題的專業函件,具有專業性、嚴肅性,及無可爭議正當性及合法性。第二、《律師函》可以使中斷訴訟時效得以延續。因為民事訴訟法規定,一般的民事糾紛訴訟時效為2年,超過訴訟時效後起訴的,法院會以已經過訴訟時效為由,不予立案或不支持原告的主張。通過律師簽發《律師函》,則可以訴訟時效相應順延,為守約方當事人贏得寶貴的時間。第三、《律師函》具有震懾作用。因為律師是國家承認的具有特殊地位和特殊權利的准司法人員,《律師函》可以澄清事實,重申和告知雙方權利義務,同時擊中對方的要害,會給對手一種無形的心理壓力,對侵權方的不法行為起到震懾或制止作用。第四、《律師函》可促成和解。在房屋買賣過程中,許多矛盾糾紛的發生,其原因是可以理解或諒解的,如果各持一詞,互不相讓,火上澆油,那矛盾就可能激化;如果及時發出《律師函》,對侵權方產生震懾,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明之以法,侵權方或違約方就可以會有所警醒,其侵權行為就會得到收斂或有效制止,把矛盾引向緩和,最終促成和解。當然,本律師也不是說所有《律師函》發出之後都會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尤其是在房屋買賣糾紛雙方都有過錯或責任不明等案情較復雜情況下,發《律師函》就難以收到預期效果,最終還需通過訴訟渠道解決。
❷ 收到律師函可以不簽收嗎
收到律師函可以拒簽。
律師函只是知會你,你已經被對方委託法律專業人事以法律途徑處理你們之間的矛盾,你可以拒簽。 律師函它的本質是一種委託代理進行意思表示的法律行為,對於訴訟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律師函並不是真正有效,具體還要法院的認可,如果法院不認可,則是無效的律師函。律師函必須要有律師簽章和蓋章,代表對此函負有法律責任,如無則為偽造。如受到威脅、恐嚇、損失等,可向公安機關報警,追究委託人以及律師的責任。
(2)律師函不簽收會怎麼樣擴展閱讀:
律師函的功能:
1、信息傳遞功能,律師函既是向對方傳達委託人的意思、和律師的法律評價等信息,也是為獲得送達對象的預期信息而製作的。
2、心理底限預警功能,通過法律把一封函潤色加工後能夠使對方迫於法律的名義的說服而產生威脅的恐慌,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將委託人的意思表示通過法律分析後以合法的姿態予以定格(當然整體事態是定格的),二是借律師事務所之招牌和律師的職業形象以法律的名義進行放大式的傳達,成為一種強勢的意思表示。
律師函只代表聲明作用,並不代表法院認可,如果委託人,以及律師利用權力偽造,造假律師函給受害者,屬於違法犯罪行為。受害者收到恐嚇、威脅、損失等,應當報警處理,追究委託人,律師的責任。
如果對方收到律師函後做了回復,那我方就得積極和對方溝通解決途徑。律師函不是目的,目的還是想通過發送律師函引起對方的重視,雙方更嚴肅的來溝通問題的解決方案。對方明白,都已經發律師函了,如果再不做出積極的回應,下面肯定就得吃官司了。
實務中,對方做出書面回復的較少(一般大型機構或企業會做出書面回復),要回復也是打電話溝通,所以在律師函的聯系方式中一定要留好多種聯系方式,以便對方聯系方便。在對方電話回復的時候,如果條件允許,盡量做好錄音取證工作。
律師函發出去以後,對方沒有回復,或有回復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這時候就得跟客戶溝通是否有必要採取進一步行動,實施制裁措施。一般律師函在「律師意見」部分都會要求對方在「指定的時間內,做出相應的行為,否則實施相應制裁措施」的字樣。你「合法的恐嚇信」都發了,在你指定的期限內,對方並沒有按照你的意思去做,你也沒有採取什麼制裁措施,那以後再發什麼函件效果都不好,對方會覺得你就嚇唬嚇唬而已,並不會採取什麼行動。
把道理都跟客戶講清楚,然後由客戶決定是否採取進一步行動。如果要進行訴訟或採取其他法律手段,那就辦理相關委託手續,進入下一個法律程序。
❸ 如果對方接收我方的律師函會怎麼樣如果不接收該怎麼辦
律師函只是一個告知函,沒有法律強製作用,接不接都沒有什麼後果
❹ 律師函可以拒收嗎
一般收到律師函是可以不理的,律師函只是知會一方,已經被對方委託法律專業人事以法律途徑處理彼此之間的矛盾。
《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第二十九條:律師擔任法律顧問的,應當按照約定為委託人就有關法律問題提供意見,草擬、審查法律文書,代理參加訴訟、調解或者仲裁活動,辦理委託的其他法律事務,維護委託人的合法權益。
❺ 收到律師函不處理會怎麼樣
律師函本身不會產生法律後果的,只是一種警示。
收到律師函的後果結合律師函的具體內容才能進行判斷。
需要明確的是,律師函是表明糾紛的一方已經對雙方間的糾紛准備訴訟到法院的一個提前告知。當收到律師函後,本人應該查閱律師函載明的內容,甄別律師函中陳述的相關事實與本人的關系、內容的屬實,以防被騙。
律師函是指律師接受客戶的委託就有關事實或法律問題進行披露、評價,進而提出要求以達到一定效果而製作、發送的專業法律文書。律師用律師函對某一事實進行法律評價和風險估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
第四十七條 律師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設區的市級或者直轄市的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可以處五千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給予停止執業三個月以下的處罰:
(一)同時在兩個以上律師事務所執業的;
(二)以不正當手段承攬業務的;
(三)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或者代理與本人及其近親屬有利益沖突的法律事務的;
(四)從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離任後二年內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的;
(五)拒絕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的。第四十八條 律師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設區的市級或者直轄市的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可以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給予停止執業三個月以上六個月以下的處罰:
(一)私自接受委託、收取費用,接受委託人財物或者其他利益的;
(二)接受委託後,無正當理由,拒絕辯護或者代理,不按時出庭參加訴訟或者仲裁的;
(三)利用提供法律服務的便利牟取當事人爭議的權益的;
(四)泄露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
❻ 律師函拒收怎麼處理
法律分析:律師接受客戶委託的情況下,可以依據客戶的要求,向他人發送律師函,律師函是就關事實或法律問題進行披露、評價,進而提出要求以達到一定效果的文書,律師函本身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的,所以對方有權不簽收律師函。如果對方不簽收的,當事人可以向法院起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第二十八條 律師可以從事下列業務:(一)接受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委託,擔任法律顧問;(二)接受民事案件、行政案件當事人的委託,擔任代理人,參加訴訟;(三)接受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託或者依法接受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擔任辯護人,接受自訴案件自訴人、公訴案件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的委託,擔任代理人,參加訴訟;(四)接受委託,代理各類訴訟案件的申訴;(五)接受委託,參加調解、仲裁活動;(六)接受委託,提供非訴訟法律服務;(七)解答有關法律的詢問、代寫訴訟文書和有關法律事務的其他文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三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第一百二十五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答辯狀應當記明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❼ 律師函拒收有什麼後果
有權拒簽。收到律師函可以拒簽。律師函只是委託法律專業人士知會版對方以法律途徑處理權雙方之間的矛盾,可以拒簽。律師函它的本質是一種委託代理進行意思表示的法律行為,對於訴訟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律師函並不是真正有效,具體還要法院的認可,如果法院不認可,則是無效的律師函。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答辯狀應當記明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❽ 律師函對方不簽收會怎麼樣
不能!法院不管你收不收,都開始計時了!
❾ 收到律師函一直不答復,有什麼後果
收到律師函一直不答復,是否有後果不能一概而論,應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1,律師函是一種委託代理進行意思表示的法律行為。律師函形式上是嚴肅認真並具有法律意義的證件,如欠款、欠費發出的律師函就有催促的作用,頗有先禮手兵的意味。使受函方將現實問題與法律後果作一番比較,並作出評價,是自行履行還是選擇訴訟。
2,在法律意義上講還具有中斷訴訟時效的作用,如律師接受當事人的委託,面向債務人發函,一旦簽收了該函就會發生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律效果。
3,律師函的內容是關鍵。律師函沒有法律強制力,一般律師函的目的不是讓你回復,而是起到告知作用。不回即認為認可。
4,如果律師函中的陳述內容違背事實,也可以起訴其負法律責任。
樓主朋友提前離職,公司告他毀約,應了解勞動合同中個人的責任條款如下:
勞動合同違約責任的歸責原則是指勞動合同的當事人不履行勞動合同債務行為發生以後,應依據何種根據使其負責。歸責原則體現了對勞動合同當事人的主觀心理狀態和是否盡到注意義務的行為的法律上的價值判斷,體現了對勞動合同當事人違約結果承擔責任的不同態度。勞動合同違約責任歸責原則主要有兩種:過錯責任和無過錯責任。
一,前者是指對當事人違約責任的追究不僅要有違約行為,還要有當事人的過錯,即當事人在主觀上有故意或過失,在客觀上有沒有盡到必要的注意義務的行為。
二,後者是指只要當事人有違約行為,就要承擔違約責任,對該違約當事人的主觀上有無過失及是否盡到注意義務不予考慮,即使該當事人無任何過錯,也要承擔違約責任。
我國現行的合同法採用的是無過錯的歸責原則。在大量的勞動法的著作中,對勞動合同違約責任的歸責原則的闡述大多數都沿用了原合同法的違約責任的歸責原則,即過錯原則,即無論用人單位或者勞動者,其承擔勞動合同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是違約行為和過錯。而基於這種歸責原則我們就得考慮違約方的過錯程度。因為違約方的過錯程度在處理勞動合同糾紛、確定違約方承擔的責任大小時,往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如果合同的履行僅對債權人有利益而對債務人無利益,債務人不履行合同時僅就故意和重大過失負責,對於輕過失不承擔責任。
2、如果合同履行不僅對債權人有利,而且對債務人也有利,或者僅對債務人一方有利,債務人應就其故意和一切過失造成的合同不履行的後果承擔責任。
3、損害賠償時是否減輕責任。對於故意和重大過失違約行為,不得減輕違約方的賠償責任。而在違約當事人有輕過失責任時,可以相應減輕其賠償額。其中,對於故意造成損害,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合同管理機關還可以依法予以罰款;構成犯罪的,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對違約金的調整。實踐中,處理合同糾紛時,輕過失違約的,可以相應減少違約者承擔的違約金數額。
5、責任免除。由於故意和重大過失違約行為人表現了對合同義務和他人利益的漠視態度,因此法律規定對故意和重大過失違約責任不得通過免責條款加以免除。
6、雙方共同違約時的責任劃分。這里所說的共同違約,是指雙方合同當事人都有違反合同規定的行為,而不是指一方當事人單方面違約。這種行為不包括一方在另一方嚴重違約時根據法律或者合同規定單方解除合同的情況在內,因為此種情況下單方解除合同的行為是合法行為。
7 、在雙方當事人都違反合同的情況下,如何劃分、確定雙方的違約責任,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雙方違約時,一般情況下根據各自過錯大小按比例承擔違約責任。從司法實踐經驗來看,按照下列方法劃分雙方違約的各自責任: 如果能確定雙方各自過錯的大小,則按各自的過錯大小承擔責任,即過錯大的一方當事人承擔主要的違約責任,過錯小的另一方當事人則承擔次要的違約責任。如果不能確定雙方過錯的大小便使用推定的方法。 如果雙方違約都是由於不可抗力或者其他免責原因所致,那麼,可根據情況部分或者全部免除雙方的違約責任。
(9)律師函不簽收會怎麼樣擴展閱讀:
律師函本身不會產生法律後果的,只是一種警示。
收到律師函,並不意味著你將承受律師函上所述的風險,何況是你可以保持沉默並跟蹤事態進展,也可以聘請律師商量對策。
當然,律師函中又能會傳達當事人催告、拒絕、解除等意思表示或者意思通知,這些將產生一定的法律後果。
律師函是指律師接受客戶的委託就有關事實或法律問題進行披露、評價,進而提出要求以達到一定效果而製作、發送的專業法律文書。
律師用律師函對某一事實進行法律評價和風險估計,其目的在於以法律尺度和律師的判斷,對送達對象曉之以法律事實,動之以利弊得失,讓送達對象得出自己的"法律評價",即"傳法達意"。
它的本質是一種委託代理進行意思表示的法律行為,對於訴訟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❿ 收到律師函可以不簽收嗎
律師函抄只是知會你,你已襲經被對方委託法律專業人事以法律途徑處理你們之間的矛盾,你可以拒簽。
收到律師函拒收的具體情況:
1、你可以不與對方律師會談,但這可能會令到自己下一封收到的,是法院傳票。
2、法院傳票你也可以不理會,這樣法院會以被告因無法知會到庭,或消極對抗,而直接判對方勝訴。
3、你可在15內上訴,超過15日不上訴,法院的判決會自動生效並開始執行。
4、如果你還是拒絕不執行,對方有權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令。
如果收到律師函後,不履行義務,也不積極溝通,會造成以下後果:
1、有可能會被對方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2、如果構成犯罪(如信用卡詐騙罪等)的,對方會向公安機關報案,由公安機關予以刑事立案以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責任。
3、當然,也有可能對方所發的律師函與事實不符,最後不了了之,但只是極個別的情況。另外,在收到對方的律師函後,應該認真研究對方的意圖,積極應對為宜,而不應該消極地一概置之不理。
4、必要時,可以就近去當地律師事務所請律師看看,在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