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法律援助和維權服務制度
❶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對該法律予以修正有什麼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口和家庭結構的變化,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內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容:一是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二是困難老人數量增多。對社會照料的需求日益增大。三是家庭養老功能明顯弱化。因此,日益嚴峻的老齡化問題和養老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問題,應對人口老齡化,發展社會養老管理服務工作形勢緊迫、刻不容緩。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修訂,進一步完善了養老法律制度,是我國老齡事業發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對於弘揚中華民族敬老、養老、助老的美德,增強全社會的責任意識,改善維護老年人權益的各種條件,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必將產生巨大的促進和保障作用。
權威答案,請採納。
❷ 老年人為什麼需要法律服務與援助
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復雜社會局勢與風險以及巨大經濟、政治壓力,是世內界各國共同容面對的時代課題。自上世紀末進入老齡化社會以來,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高齡老人、空巢老人、失能老人人數劇增,對養老體制、人口政策、社會道德和政府能力提出了嚴峻挑戰。可以說,健全和完善老年人家庭保護、社會保險、社會養老服務、社會救助、社會優待、宜居環境以及社會參與等基本制度,進一步探索國家支持家庭養老、老年人長期護理保險、老年人精神贍養、老年人監護等具體制度,以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為核心,構建中國特色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律制度體系,為中國老年人提供他們最需要、最精準的法律服務與法律援助迫在眉睫。
❸ 如何做好老年人維權的法律援助工作
我國《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襲第39條規定"老年人因其合法權益受侵害,提起訴訟,……需要獲得律師幫助,但無力支付律師費用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該法規
定的老年人是指60周歲以上的公民。為落實該法的規定,司法部與民政部聯合下發了《關於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做好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要求法律服
務機構承擔起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的義務,使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就地、就近、及時地得到優質的法律援助
❹ 老年人消費如何維權 法律援助律師來支招
當老年人遭受消費侵權時,通過以下維權方式及做好注意事項,即可輕松維權。
1、老年人消費輕松維權的方式
(1)支付寶一鍵投訴
在2018年,當老年人發現自己購買的商品質量或者效果不好,可以直接登錄支付寶搜索12315官方小程序一鍵投訴。
(2)撥打12315熱線投訴
直接撥打12315熱線進行電話投訴商家或商品,反映情況。
(3)向消費者委員會舉報投訴
老年人可以向當地的消費者委員會進行商品或者商家的投訴或者舉報,讓消費者委員會進行調解。
2、老年人消費輕松維權的注意事項
(1)保存好消費憑證
老年人無論是在實體店鋪,還是在網路、電視等渠道購買商品,付款時都應當向賣家索要購物發票或者購物收據等消費憑證,並需要妥善保存消費憑證以作日後維權之用。
(2)記錄商家信息和保留推銷廣告單
若商家上門推銷或電話推銷產品,老年人要購買並付款時,商家沒有出具發票等消費憑證時,老年人可以詳細詢問並記錄商品、商家的具體信息,並保留推銷廣告單,有條件的話可以進行錄音或錄像記錄。
(3)對商品進行拍照、錄像
當發現購買商品不符合標准或有其他異常情況,老年人可以立即對商品進行拍照、錄像記錄商品情況,用於維權。
3、老年人消費維權難的原因
(1)證據意識薄弱
老年人購買商品時通常不會主動向商家索要發票、收據等消費憑證,即使拿了發票等消費憑證也不會保留下來。當發現被騙時,提供不了發票等證據證明購買商品,且無法提供商家的信息導致無法成功維權。
(2)輕信推銷
老年人熱衷於參加養生保健的免費講座或活動,商家趁機推銷各類昂貴保健品,宣稱吃了該保健品就能無病痛、長壽等,還以買多送多、先試後買、低價促銷等方式吸引老年人購買。
最後,老年人消費要維權,謹記要做好保存消費憑證、記錄相關信息、及時錄音錄像等。消費維權可通過支付寶或電話或向消協等方式投訴舉報。
遇到消費難維權的問題,老年人或其子女都可在找法網咨詢相關律師。
❺ 法律援助與法律服務的區別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師,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法律援助是法律服務中的一種形式,法律援助是免費的。
法律服務包括訴訟業務服務和非訴訟業務服務,是指律師、非律師法律工作者、法律專業人士(包括法人內部在職人員、退、離休政法人員等)或相關機構以其法律知識和技能為法人或自然人實現其正當權益、提高經濟效益、排除不法侵害、防範法律風險、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而提供的專業活動。
法律援助是無償的,義務服務,這是我國的一些制度;法律服務包括面比較廣,並且一般是有償服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規定:
一、具備以下條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可申請法律援助:
1.有充分理由證明為保障自己合法權益需要幫助;
2.確因經濟困難,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公民經濟困難標准由各地參照當地政府部門的規定執行)。
二、盲、聾、啞和未成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沒有委託辯護律師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
其他殘疾人、老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因經濟困難沒有能力聘請辯護律師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
可能被判處死刑的刑事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律師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
三、刑事案件中外國籍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指定律師辯護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
❻ 對老年人的法律援助存在什麼問題如何解決
法律分析:(一)老年人法律援助規章制度有待於進一步完善;(二)法律援助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有待提高,培訓教有勢在必行;(三)受援審批程序有待於盡可能縮短,努力為老年人實現及時、便捷的法律援助;(四)專項法律援助基金有待盡快建立,力求在經費上足額保障援助工作的必要開展;(五)搞好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 第八條 國家支持和鼓勵社會團體、事業單位等社會組織利用自身資源為經濟困難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❼ 老年人怎樣依法申請法律援助
:根據《司法部關於開展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的有關規定:①必須首先明確自己是否符回合法律答援助申請的對象和案件范圍,凡符合法律援助申請對象條件的,可以決定申請,否則,不要提出申請。②必須書寫法律援助申請書。③必須明確法律援助管轄權。④必須明確應遞交的材料。在向法院援助機構提交申請書的同時,必須遞交下列材料:a身份證、戶籍證或暫住證;b有關單位出具的申請人及家庭成員經濟狀況的證明;c申請法律援助的事項的基本情況;d法律援助機構認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申請人為未成年人或無行為能力人的,應由其監護人代為申請。代申請人應提交有代理權資格的證明。⑤法律援助機構審查批准。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收到申請書之日起20日內進行審查,並作出是否予以法律援助的決定。⑥對審查認為符合條件的,應作出同意提供法律援助的書面決定書,並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並通知受援人。由承辦律師與法律援助機構、受援人三方簽訂法律援助協議書,明確規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⑦對不符合條件的,應作出不予法律援助的決定書,並通知申請人。申請人對不予法律援助決定有異議的,可以申請重新審議一次。望採納,謝謝!
❽ 法律援助制度是什麼
法律援助制度
法律援助制度,也稱法律救助,是為世界上許多國家所普遍採用的一種司法救濟制度,其具體含義是:國家在司法制度運行的各個環節和各個層次上,對因經濟困難及其他因素而難以通過通常意義上的法律救濟手段保障自身基本社會權利的社會弱者,減免收費提供法律幫助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它作為實現社會正義和司法公正,保障公民基本權利的國家行為,在一國的司法體系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96年3月17日通過的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34條規定:"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這是在我國立法史上,首次將"法律援助"明確寫入法律,是我國法律援助制度建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1996年5月15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對法律援助的有關內容作了專章規定。《律師法》第六章規定:"公民在贍養,工傷,刑事訴訟,請求國家賠償和請求依法發給撫恤金等方面需要獲得律師幫助,但是無力支付律師費用的,可以按照國家規定獲得法律援助。律師必須按照國家規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盡職盡責為受援人提供法律援助。法律援助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准。"這些規定明確了公民獲得法律援助的范圍和律師必須依法承擔的法律援助義務,並為今後制定法律援助的專門立法奠定了法律基礎。
目前,中國的法律援助機構已基本形成了四級組織的架構:
1、 在國家一級,建立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統一對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實施指導和協調。
1997年5月26日,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主要負責對法律援助工作進行業務指導,制定全國性的法律援助規章制度,中長期發展計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協調全國法律援助工作事宜,開展與國外法律援助團體及人士的交流活動等等工作。
同日,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成立。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的主要職責是募集、管理和使用法律援助基金,宣傳國家的法律援助制度,促進司法公正。其基金來源主要包括國內社團、企業、商社及個人的捐贈和贊助;基金存入金融機構收取的利息;購買債券和企業股票等有價證券的收益等。
2、 在省級地方,建立XX省(自治區)法律援助中心,對所轄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實施指導和協調。
3、 在地、市(含副省級)地方,建立XX地區(市)法律援助中心,行使對法律援助工作的管理和組織實施的雙重職能。
4、 在具備條件的縣、區級地方,建立XX縣(區)法律援助中心,具體組織實施本地的法律援助工作。不具備建立法律援助機構條件的地方,由縣(區)司法局具體組織實施法律援助工作。
申請法律援助的公民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即申請人有充分理由證明為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需要法律幫助;確因經濟困難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
中國法律援助的三個專業實施主體是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工作者。律師主要提供訴訟法律援助(包括刑事辯護、刑事代理和民事訴訟代理等)和非訴訟法律援助;公證員主要提供公證事項的法律援助;基層法律工作者主要提供法律咨詢、代書、普通非訴訟事項的幫助等簡易法律援助。
中國法律援助有三個基本的資金來源:政府出資,社會捐贈及行業奉獻(主要指義務辦案)。
中國的法律援助制度尚處於建立階段。作為一項重要的法律制度,其不斷的發展和完善必將為實現依法治國方略,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權和促進社會穩定發揮重要的作用。
❾ 老年人權益法律保障制度的概念與特徵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1]它是以中國的根本大法《憲法》為依據的,是中國第一部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和發展老齡事業相結合的專門法律。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
本法共分為五部分內容:一是立法宗旨部分,重點闡述了立法目的、年齡界定和保障內容三方面的法律規定及其依據;二是家庭養老部分,重點闡述了堅持以家庭養老為主要形式的「三種根據」、老年人需要特別保護的「六種權益」、贍養人需要履行的「六項義務」,禁止贍養人對老年人的「六種侵權行為」等有關法律規定;三是社會保障部分,重點闡述了建立老年社會保險制度、保障「三無老人」的助養辦法、興辦老年社會福利設施和制定屬地敬老優老政策等方面的有關規定;四是積極養老部分,重點闡述了要「養為結合」和要「以為促養」的有關法律制度;五是法律援助部分,重點闡述了老年人訴狀優先受理、訴訟費用可緩、減、免,可以獲得法律援助和依法裁定先於執行等四項援助內容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主要有四個特點:即堅持以家庭養老為主;提倡老年人積極養老;強調家庭養老和社會保障相結合;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