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勞動法律援助
① 勞動法律援助
變更勞動合同需要雙方協商一致。單位因此和你解除勞動合同肯定是違法的。你們可以提起勞動仲裁以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② 關於勞動的法律援助
上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不過你要提供證據,不是你說加了多少天就加了多少天的,要有書證和證人
③ 怎樣申請勞動法的法律援助
申請法律援助遞交材料注意事項:
法律援助申請人應按照以下要求遞交法律援助申請材料:
1、填寫法律援助申請表,先閱讀填表說明和注意事項,然後按要求逐項填寫。填寫申請法律援助的案情和理由,應盡可能敘述詳細、清楚。填寫完畢,申請人應簽名、蓋章或按指印並寫明申請日期。如當事人委託代理人的,代理人也應當簽名或蓋章。
2、代理他人申請法律援助的,應當按要求填寫申請法律援助委託書。申請法律援助委託書應有委託人和受託人共同簽字、蓋章或按指印。如受託人為申請人的法定代理人,應當出示具有法定代理資格的證明。被代理人有一定民事行為能力的(如:10至18歲的未成年人),也應當在法律援助申請表等法律援助文書上簽字。
3、經濟困難狀況證明,除寫明家庭經濟生活的困難狀況外,應當寫明申請人的家庭人均收入的具體數字,如,×××的家庭人均月收入為人民幣298元。
4、申請法律援助提交的材料,應當提交材料原件並提供與原件相對應的復印件。申請材料經中心審核人員審核後,原件退還申請人(經濟困難證明原件除外),復印件交法律援助中心留底歸檔。
申請法律援助的程序:
1、申請人可以到海陵區法律援助中心或海陵區各法律援助工作站直接申請援助。
2、申請人申請法律援助,應當同時提交以下材料:
(1)法律援助申請表,並載明以下事項:申請人的基本情況;申請法律援助的事實和理由;申請人的經濟狀況;申請人提供的證明、證據材料清單;申請人保證所提交的證明及證據材料屬實的聲明。書寫有困難的申請人,可口頭提出申請,由接待人員按上述要求記入筆錄,申請人簽字或按指印確認。
(2)居民身份證、戶籍證明或其他有效身份證明;
(3)申請人住所地或戶籍所在地的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或申請人所在單位勞資、人事部門出具的申請人及家庭成員經濟狀況證明;
(4)與所申請法律援助事項相關的證明及證據材料;
(5)法律援助機構認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3、法律援助機構自收到申請援助事項的全部材料之日起十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作出是否予以法律援助的決定:
(1)對符合條件者,作出同意提供法律援助的書面決定,指派承辦法律援助事務的法律服務機構,並通知受援人。法律援助機構與受援人應簽訂法律援助協議;
(2)對不符合條件者,作出不予法律援助的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人。
4、申請人對法律援助機構作出的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通知有異議的,可以向確定該法律援助機構的司法行政部門提出,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在收到異議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經審查認為申請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以書面形式責令法律援助機構及時對該申請人提供法律援助。
④ 申請勞動保障法律援助需要哪些材料
申請勞動保障法律援助准備材料:勞動者身份證件、戶籍證明或其他有效身份證明;《勞動保障法律援助申請表》;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出具的有關本人和家庭經濟狀況的證明;爭議事項的證據資料;其他需要提供的證據資料或線索。
【法律依據】
《法律援助條例》第十七條
公民申請代理、刑事辯護的法律援助應當提交下列證件、證明材料:
(一)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代理申請人還應當提交有代理權的證明;
(二)經濟困難的證明;
(三)與所申請法律援助事項有關的案件材料。
申請應當採用書面形式,填寫申請表;以書面形式提出申請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由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或者代為轉交申請的有關機構工作人員作書面記錄。
⑤ 申請勞動保障法律援助需要哪些資料
主要包括以下資料:
1、勞動者本人身份證件
2、戶籍證明或其他有效身份證明;
3填寫《勞動保障法律援助申請表》;
4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有效證件,或者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出具的有關本人和家庭經濟狀況的證明;
5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爭議事項的有關證據資料(包括工作證卡、勞動合同書、工資發放憑證、社會保險的參保繳費記錄、工友的證人證言等);
6其他需要提供的證據資料或線索。
⑥ 求勞動法律援助
回答如下:
1、「有保險,最高賠付2萬元」這應該是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而非工傷保險,工傷保險是全額賠付的,有社保基金支出。
2、要進行工傷認定。包工頭肯定不會去的,因為他未給買社保,一旦確認工傷,那麼久要他全部支付的。所以,你找勞動仲裁委吧,申請仲裁,要求確認工傷。被申請人為包工頭,再追加發包方為第二申請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法律依據:勞動合同法
第九十三條規定:對不具備合法經營資格的用人單位的違法犯罪行為,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勞動者已經付出勞動的,該單位或者其出資人應當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經濟補償、賠償金;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四條規定:個人承包經營違反本法規定招用勞動者,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發包的組織與個人承包經營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3、證人有用,證言也有用。
4、應該在事故發地的勞動部門申請。
5、傷愈後由當地的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鑒定憑級,根據工傷級別賠償,如果截肢,應該算3級傷殘,賠償標准如下: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一級傷殘為27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5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3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21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准為: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5%,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5%。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如果解除勞動關系,還應有如下賠償:
一次性傷殘醫療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具體標准你上網查下。總額應在50萬左右。
6、沒買社保的,全額由包工頭和發包方承擔。
⑦ 因勞動爭議可以申請法律援助嗎
符合下述情況之一的勞動爭議案件,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1.請求支付勞動報酬,需要代理但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
2.符合當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法律援助規定的。
關聯法條
《法律援助條例》
第十條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
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第十三條本條例所稱公民經濟困難的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和法律援助事業的需要規定。
申請人住所地的經濟困難標准與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執行。
⑧ 勞動法法律援助的條件有哪些
法律分析:勞動法沒有具體規定法律援助的條件。一般情況下是勞動者因為自身經濟原因無法通過仲裁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因此可以申請法律援助。有關規定可以請求法律援助的條件包括請求國家賠償的,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 第四十二條 律師、律師事務所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
《法律援助條例》第十四條 公民就本條例第十條所列事項申請法律援助,應當按照下列規定提出:(一)請求國家賠償的,向賠償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向提供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三)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向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四)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向支付勞動報酬的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五)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向被請求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⑨ 關於勞動糾紛法律援助
發生勞動糾紛的法律援助是免費的。如果勞動者因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等法定的事項而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且勞動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免費為其提供法律咨詢、代理等服務。
【法律依據】
《法律援助條例》第二條
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條例獲得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
第三條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積極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
第十條
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⑩ 勞動法律援助
《工資暫行規定》第15條規定,用人單位不得剋扣勞動者工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代扣勞動者工資:
(1)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勞動者個人所得稅;
(2)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應由勞動者個人負擔的各項保險費用;
(3)法院判決、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撫養費、贍養費;
(4)法律、法規規定可以從勞動者工資中扣除的其他費用。
第16條還規定,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勞動者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以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上述代扣勞動者工資的情況,不得視為剋扣工資。
根據勞動部的有關規定,下列減發工資的情況也不得視為剋扣工資:
(1)國家法律、法規中有明確規定的;
(2)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中有明確規定的;
(3)用人單位依法制定並經職工代表大會批準的廠規、廠紀中有明確規定的;
(4)企業工資總額與經濟效益相聯系,經濟效益下浮時,工資必須下浮的,但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5)因勞動者請假等原因相應減發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