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運行機制
『壹』 法律服務中心的主要工作是什麼
法律服務中心的主要工作是:
1.擔任法律顧問:擔任本轄區的鄉鎮、街道政府及其各行政管理部門、村民委員會、鄉鎮企業、事業單位、農村承包經營戶、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個人合夥組織及公民的法律顧問;
2.法律服務中心代理參加民事、經濟、行政訴訟;代理非訴訟的法律事務;主持調解具有財產利益性質的民間糾紛;
3.解答法律咨詢;代寫訴訟法律事務、非訴訟法律事務及其他有法律意義的文書;協助開展證前服務、辦理公證申請、辦證過程中的有關事項及證後服務;協助司法助理員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和其他有關業務工作。
4.辦理鑒證:在積極開展協辦公證業務的基礎上,應當事人的申請,可以對一些內容單一、權責明確、標的額小、履行期短的協議或合同給予審查和證明,並監督協議或合同的履行;
『貳』 怎樣構建覆蓋城鄉 法律服務體系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上首次提出了「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為我們加強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指明了方向。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是惠及民生的工程,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重要橋梁和紐帶。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1.加強領導,構建全面覆蓋、布局合理的結構網路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要進一步拓展和提升縣級法律服務功能,健全各鎮區法律服務的組織機構、人員編制和管理制度,在各村建立法律服務站,延伸法律服務觸角。目前,如東縣率先在213個村建起了法律服務站,由村(居、社區)政法專干任站長,村(居、社區)常年法律顧問任副站長,律師、基層法律工作者、村(居、社區)專職調解員、專職社工、普法志願者、村級聯防隊員和大學生村官共同參加,服務村(居、社區)群眾。為適應廣大群眾法律需求的新趨勢與新特點,法律服務網路要從以「建」為重點向「建、管、用」並重轉變,要在「管」和「用」上下功夫。推行點對點的服務,目前,該縣相繼為村配備法官並出示服務的范圍及聯系電話,提升服務的質效。在服務形式上,要從「傳統型」向「數字型、科技型」轉變。利用互聯網覆蓋廣泛的特點,加強法律服務信息化建設,推進法律服務在線咨詢、網上化解矛盾糾紛等信息平台建設,使群眾享受到及時便利、專業優質的法律服務。
2.整合資源,建立快捷高效、功能完善的運行機制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要面向基層、面向企業、面向群眾,堅持資源整合、協調並舉、運作有序。筆者認為要做好系統內縱向資源整合和系統外橫向部門聯動兩方面。比如,政法系統對內要建立健全法律宣傳、提供法律服務、法律保障工作網路,把法官、律師、公證員和普法志願者等隊伍有機地組織起來,發揮法律服務的獨特功能。其次,要對外善於橫向借力,政法系統要探索與信訪、工會、婦聯等部門的工作對接模式,共同促進公共法律服務事業的發展。
3.注重培養,打造結構合理、專兼互補的人才隊伍注重挖掘和培養法律服務人才資源。一方面,提高專職法律服務人員素質,通過專業培訓、以會代訓等形式,提高法律服務人員的專業素養,在此基礎上,加強對專業法律服務人員的指導和管理,培育一批高端復合型法律人才和品牌化、專業化法律服務機構,積極拓展知識產權、醫療、教育、資產重組等領域的業務,確保適應目前沿海開發、經濟轉型升級等復雜形勢的需要。另一方面,積極引導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參與法律援助、法制宣傳、矛盾調解等公共法律服務。如東縣有近百家的民間文藝團體活躍在全縣各鎮村,為此,該縣著手對每編排演出一個法制文藝節目發放補貼200元,調動廣大文藝演出者的積極性,確保有演出就有法制節目,擴大法律宣傳的輻射效應。積極動員和組織具有一定法律知識的在職和離退休的法官、檢察官、警察、律師、公證員等積極參加公共法律服務活動,發揮他們就近、人員情況熟悉的特點,隨時解決群眾遇到的法律問題,用身邊人解決身邊事。加大投入,形成政府主導、保障有力的供給模式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需要強有力的財政支撐,所需經費要列入財政預算。要把公共法律服務納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務范疇,加大以法律援助、矛盾調處等為主的政府公共法律服務供給,要為城鄉統籌服務,加大對基層法律服務的投入,制定傾斜政策,全面推行村(社區)法律顧問制度,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逐步建立在村(社區)專職從事法制宣傳、法律咨詢、矛盾糾紛調處等工作的法律服務社工隊伍,實現基層公共法律服務的常態化、專業化。
資料來源:
http://..com/link?url=RIhn4rWH38VFBUE-AFptCL0XBKFa2__RTYrFvi2KUWXxAJ36Ja-49x3_I2Q7
『叄』 法律服務中心是做什麼的
法律服務中心的崗位職責是:
為政府法制工作和依法行政決策提供法律咨詢回服務;協答調、組織省政府及其部門立法項目的前期調研論證;本省涉及WTO方面法規、規章的收集、整理、編譯;組織開展國內外行政法治領域業務交流、學習考察;負責省政府法制網站的維護管理;提供訴訟、非訴等法律涉訴業務代理;完成上級領導交辦的各項工作。
『肆』 健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是哪個單位牽頭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上首次提出了「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為我們加強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指明了方向。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是惠及民生的工程,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重要橋梁和紐帶。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1.加強領導,構建全面覆蓋、布局合理的結構網路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要進一步拓展和提升縣級法律服務功能,健全各鎮區法律服務的組織機構、人員編制和管理制度,在各村建立法律服務站,延伸法律服務觸角。目前,如東縣率先在213個村建起了法律服務站,由村(居、社區)政法專干任站長,村(居、社區)常年法律顧問任副站長,律師、基層法律工作者、村(居、社區)專職調解員、專職社工、普法志願者、村級聯防隊員和大學生村官共同參加,服務村(居、社區)群眾。為適應廣大群眾法律需求的新趨勢與新特點,法律服務網路要從以「建」為重點向「建、管、用」並重轉變,要在「管」和「用」上下功夫。推行點對點的服務,目前,該縣相繼為村配備法官並出示服務的范圍及聯系電話,提升服務的質效。在服務形式上,要從「傳統型」向「數字型、科技型」轉變。利用互聯網覆蓋廣泛的特點,加強法律服務信息化建設,推進法律服務在線咨詢、網上化解矛盾糾紛等信息平台建設,使群眾享受到及時便利、專業優質的法律服務。
2.整合資源,建立快捷高效、功能完善的運行機制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要面向基層、面向企業、面向群眾,堅持資源整合、協調並舉、運作有序。筆者認為要做好系統內縱向資源整合和系統外橫向部門聯動兩方面。比如,政法系統對內要建立健全法律宣傳、提供法律服務、法律保障工作網路,把法官、律師、公證員和普法志願者等隊伍有機地組織起來,發揮法律服務的獨特功能。其次,要對外善於橫向借力,政法系統要探索與信訪、工會、婦聯等部門的工作對接模式,共同促進公共法律服務事業的發展。
3.注重培養,打造結構合理、專兼互補的人才隊伍注重挖掘和培養法律服務人才資源。一方面,提高專職法律服務人員素質,通過專業培訓、以會代訓等形式,提高法律服務人員的專業素養,在此基礎上,加強對專業法律服務人員的指導和管理,培育一批高端復合型法律人才和品牌化、專業化法律服務機構,積極拓展知識產權、醫療、教育、資產重組等領域的業務,確保適應目前沿海開發、經濟轉型升級等復雜形勢的需要。另一方面,積極引導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參與法律援助、法制宣傳、矛盾調解等公共法律服務。如東縣有近百家的民間文藝團體活躍在全縣各鎮村,為此,該縣著手對每編排演出一個法制文藝節目發放補貼200元,調動廣大文藝演出者的積極性,確保有演出就有法制節目,擴大法律宣傳的輻射效應。積極動員和組織具有一定法律知識的在職和離退休的法官、檢察官、警察、律師、公證員等積極參加公共法律服務活動,發揮他們就近、人員情況熟悉的特點,隨時解決群眾遇到的法律問題,用身邊人解決身邊事。加大投入,形成政府主導、保障有力的供給模式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需要強有力的財政支撐,所需經費要列入財政預算。要把公共法律服務納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務范疇,加大以法律援助、矛盾調處等為主的政府公共法律服務供給,要為城鄉統籌服務,加大對基層法律服務的投入,制定傾斜政策,全面推行村(社區)法律顧問制度,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逐步建立在村(社區)專職從事法制宣傳、法律咨詢、矛盾糾紛調處等工作的法律服務社工隊伍,實現基層公共法律服務的常態化、專業化。
『伍』 原陽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電話
沒有公共法律服務中心
有法律援助中心,電話1 2 3 4 8
對方不配合,你先治病,之內後起訴司容機和保險公司保存好事故認定書、醫療費單據、誤工費、護理費、構成殘疾的,要做傷殘鑒定,按照等級獲得賠償,如果申請法律援助,律師不收取任何費用,訴訟賠償也與他無關系,有的騙你要提成,都是不合格的律師,你可以錄音到司法局投訴他
『陸』 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應急辦法
省級總體應急預案 1.北京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 天津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3. 河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4.山西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5. 內蒙古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6. 遼寧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7. 吉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8.黑龍江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9. 上海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0. 江蘇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1. 浙江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2. 安徽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試行) 13. 福建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4. 江西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5.山東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6.河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7. 湖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8. 湖南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9.廣東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0. 廣西壯族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簡本) 21. 海南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2. 重慶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3. 四川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4.貴州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5.雲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6.西藏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7. 陝西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8. 甘肅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9. 青海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30.寧夏回族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3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國家專項應急預案 1. 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 2.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 3. 國家地震應急預案 4.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5. 國家處置重、特大森林火災應急預案 6. 國家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 7. 國家處置鐵路行車事故應急預案 8. 國家處置民用航空器飛行事故應急預案 9. 國家海上搜救應急預案 10. 國家處置城市地鐵事故災難應急預案 11. 國家處置電網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預案 12.國家核應急預案 13. 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14.國家通信保障應急預案 15. 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16.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 17. 國家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 18. 國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19.國家糧食應急預案(待發布) 20.國家金融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待發布) 21.國家涉外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待發布)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於2007年8月30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自然災害類 ·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 水法 · 防汛條例 · 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 · 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 · 防沙治沙法 · 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 · 軍隊參加搶險救災條例 · 防震減災法 · 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 · 森林法 · 森林防火條例 · 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 · 森林法實施條例 · 草原防火條例 · 自然保護區條例 ·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 · 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事故災難類 · 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 · 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 · 建築法 · 消防法 · 礦山安全法實施條例 · 國務院關於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 · 煤礦安全監察條例 · 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 ·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 · 工傷保險條例 ·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 道路運輸條例 · 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 · 漁業船舶檢驗條例 · 河道管理條例 · 海上交通安全法 · 海上交通事故調查處理條例 · 鐵路運輸安全保護條例 · 電力監管條例 · 電信條例 · 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 ·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 · 環境保護法 · 民用核設施安全監督管理條例 · 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 · 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 · 大氣污染防治法 · 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 水污染防治法 ·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 海洋環境保護法 · 防止拆船污染環境管理條例 ·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 · 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條例 ·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 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 · 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 公共衛生事件類 · 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 · 傳染病防治法 · 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 ·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 食品衛生法 · 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 動物防疫法 · 國境衛生檢疫法 · 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 植物檢疫條例 · 國境衛生檢疫法實施細則 社會安全事件類 · 民族區域自治法 · 戒嚴法 · 人民警察法 · 集會遊行示威法 · 監獄法 · 信訪條例 · 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 · 行政區域邊界爭議處理條例 · 殯葬管理條例 · 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 · 中國人民銀行法 · 商業銀行法 · 保險法 · 證券法 · 銀行業監督管理法 · 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 · 預備役軍官法 · 領海及毗連區法 · 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 · 國防交通條例 · 民兵工作條例 · 民用運力國防動員條例 · 退伍義務兵安置條例 · 軍人撫恤優待條例 · 價格法 · 農業法 · 糧食流通管理條例 · 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 · 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條例 · 種子法 · 野生動物保護法 · 民用航空安全保衛條例 · 農葯管理條例 · 獸葯管理條例 · 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 · 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 · 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
採納哦
『柒』 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屬於機關單位嗎
法律服務組織,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執業機構。它是設在鄉鎮和內城市街道,面容向社會開展法律服務業務的市場中介組織。其任務是組織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開展業務活動,並進行相關的管理、培訓、服務等,接受司法行政機關的管理和指導。
法律服務所作為獨立的法人,有資格以單位名義參與訴訟,可以作為原告、被告、和證人。但不能直接以代理人的身份參與訴訟
『捌』 鄉鎮公共服務中心做什麼
公共服務中心承擔13項工作職能
▲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相關服務工作
▲五保戶的供養服務工作
▲農村醫療救助服務工作
▲低收入家庭認定和臨時救助服務工作
▲住房、取暖、教育、就業等專項救助服務工作
▲各類重點優撫對象補助、優待資金的發放,醫療待遇和解決住房困難等服務工作
▲救濟救災中的事務性工作
▲指導孤殘兒童監護、生活無著人員的救助、居家養老服務等社會福利工作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相關服務工作
▲農村剩餘勞動力的統計、培訓、轉移及涉農法律法規宣傳、農業生產保險宣傳普及工作
▲就業服務工作
▲勞動保障宣傳咨詢等服務工作
▲農村養老保險經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