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榮輝律師
❶ 《如何理解建築施工合同中「包死價」的約定》
「包死價」產生的由來可能是這樣:發包方擔心市場材料價格、人工費用、對施工圖紙理解遺漏等因素,為此在發包時採取了「包死」的概念,還有的特殊情況,發包的工程范圍無法精確預算,乾脆說個價格,該價格肯定是精確預算工程量後的減項。產生「包死價」的原因,肯定與無法確認平米綜合單價有很大的關系。
要充分理解當事人之間「包死價」的形成,應該回到定約當初,雙方對待完成工程內容的認知,所謂「包死」肯定是針對當時施工圖紙尚未完成內容的「包死」,或對當時的施工現狀後期工程確認的「包死」發包方肯定進行了測算,承包方也肯定進行了精確的預算,為此雙方才認可包死的「包死價」。包死是對「待完成工程」范圍內容的包死。
當初的「包死價」是對雙方均認可的「待完成工程」范圍而言。在施工過程中,「待完成工程」范圍發生了變化,可能出現設計上對「待完成工程」范圍內,工程內容的變更,這種變更可能形成增項,也可能形成減項。但是不論是工程量增或減項,均不是發承包雙方當時約定「待完成工程」的標的。
從另外角度理解,建築施工合同屬於特殊的加工承攬合同,「包死價」是針對雙方確定的加工承攬標的下,工程量范圍的包死,加工標的因設計上變更,使雙方必須服從該變更,施工服從設計是《建築法》強制性規定,故而,針對「待完成工程」的包死,不是對設計變更後內容的包死。
發包方以「包死價」為借口,認為增項內容屬於「包死價」范圍是錯誤的。承包方以「包死價」為借口,認為減項內容屬於「包死價」范圍也是錯誤的。
❷ 《如何理解建築施工合同中「包死價」的約定》
著作人:榮輝 天津澤惠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 在建築施工合同中,在個別的分包合同中,約定「合同價款」的時候,採取「包死價」的約定方式。在約定後工程又發生了增項或減項,發包方以「包死價」為借口,認為增項內容屬於「包死價」范圍。承包方以「包死價」為借口,認為減項內容屬於「包死價」范圍。因此是雙方遲遲不能達成結算,從而引起糾紛。 在工程價款約定中,已經形成行業規范性、或「交易習慣」性約定的方式有三種:固定價格、可調整價格、成本加酬金價格。對工程價款「包死價」的約定,不具有行業規范性或「交易習慣」性。 本律師分析「包死價」產生的由來可能是這樣:發包方擔心市場材料價格、人工費用、對施工圖紙理解遺漏等因素,為此在發包時採取了「包死」的概念,還有的特殊情況,發包的工程范圍無法精確預算,乾脆說個價格,該價格肯定是精確預算工程量後的減項。產生「包死價」的原因,肯定與無法確認平米綜合單價有很大的關系。 要充分理解當事人之間「包死價」的形成,應該回到定約當初,雙方對待完成工程內容的認知,所謂「包死」肯定是針對當時施工圖紙尚未完成內容的「包死」,或對當時的施工現狀後期工程確認的「包死」發包方肯定進行了測算,承包方也肯定進行了精確的預算,為此雙方才認可包死的「包死價」。包死是對「待完成工程」范圍內容的包死。 當初的「包死價」是對雙方均認可的「待完成工程」范圍而言。在施工過程中,「待完成工程」范圍發生了變化,可能出現設計上對「待完成工程」范圍內,工程內容的變更,這種變更可能形成增項,也可能形成減項。但是不論是工程量增或減項,均不是發承包雙方當時約定「待完成工程」的標的。 從另外角度理解,建築施工合同屬於特殊的加工承攬合同,「包死價」是針對雙方確定的加工承攬標的下,工程量范圍的包死,加工標的因設計上變更,使雙方必須服從該變更,施工服從設計是《建築法》強制性規定,故而,針對「待完成工程」的包死,不是對設計變更後內容的包死。 發包方以「包死價」為借口,認為增項內容屬於「包死價」范圍是錯誤的。承包方以「包死價」為借口,認為減項內容屬於「包死價」范圍也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