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場力
① 當律師好嗎為什麼
中國律師永遠的話題:任何欲以律師為職業的人都應該仔細考慮一下當前中國律師的職業發展前景。資深律師可能會以無數實例告訴你:「如果從事法律工作,你千萬別做律師;如果要從事律師,心裡一定要有準備,你面對著極富挑戰性的工作與生存環境;如果想一生以律師為職業,可能你只有承受,而沒有其他選擇」。(一) 適者生存中國當前的律師都面臨著巨大的謀生壓力和前途壓力。年輕的律師缺少案源面臨著謀生的困難,前途暗淡。年老的律師心裡很清楚,今年有的收入明年不一定會再有,面對年輕律師的競爭可能失去案源乃至飯碗,也感到前途渺茫。律師的生存狀況調查信息顯示:律師收入呈金字塔式,10%處於頂端,約20%處於偏上,而70%以上的律師則生活艱難。(1)「42%的律師一年辦理訴訟案件的數量不足10件,62%的律師一年辦理的非訴訟案件的數量不足5件;從業3年左右的律師平均年工資在三四萬元左右,除去辦案成本後,收入只夠「糊口」。而且,還有一些「新律師」由於找不到案源,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是沒有任何收入的,有些律師甚至是負收入」;(2)「城市執業的相當一部份律師和在縣域范圍執業的大部份律師的年收入僅三萬元左右,除去正常辦公成本、年檢注冊等正常費用後,所余無幾;律師中只是個別律師的年收入在二、三十萬,或者三十萬以上」;(3)「中國律師的平均收費不如計程車行業,年毛收入不足10萬元。上海市律協一項調查顯示,全市律師28億元總收入中,80%的收入由20%的律師創造。重慶市律師執業報告中,部分律師特別是青年律師,一年收入不到兩萬元。江浙一些地區,執業第一年的律師月薪只有1000元」;(4)「許多剛剛入門的年輕律師,如果沒有家庭的支撐,恐怕連生計都將成為問題,法學院學生畢業後多數不願做律師」。從事律師的前期投入與律師業務的開展完全是不同的二個問題,律師資格考試或司法資格考試之難眾所周知,投入非常巨大,但從事了律師呢,卻又是另一回事,完全可以只依靠一個頭腦、一張嘴、一支筆來開展業務,這即使是門臉裝修考慮到細節的豪華律師樓也不能否認的事實。巨大的反差使每個從事律師的人都很清楚,要想以律師為職業生存下去,必須學會並適應競爭,找到足以生存發展下去的收入來源。律師行業不是有了執業證就能生存下去的行業,而是適者生存的行業。不解決好收入來源,只能是自生自滅,是任何市場經濟下註定的結果。由於我國律師的業務由自己開發,律師法律服務在現行體制下對人民的生活、企事業單位的經營、政府的運行不具必需性,使有事才找律師成了基本規律。有事才找律師,找律師成了應對已然結果,不是處理或然狀態,至於是否需要律師的服務則是成本與效果的考慮;有事才找律師,決定了律師與當事人間的短期 「一夜夫妻」關系,律師對個案處理結果的好壞可能只成就了律師的口碑,並不是長期服務關系形成的必要條件;有事才找律師,了解咨詢一下並不麻煩,明確一下問題的方向也是好的,沒有律師不代表著不能實現自已的目的,不代表著事情不能進行下去;有事才找律師,律師無形服務價值體現在服務過程中,沒有反映律師成果的形式(註:判決由法官作出,律師作用雖有影響,卻並不完全代表著律師服務的成果),決定了律師獲得業務的難度;上述體制與市場選擇的必然,註定了的我國律師的業務只能自已爭取,必須要靠律師的個人魅力與努力積累人脈關系以取得業務,律師營銷成為必然,適者生存的結果在律師業務市場化的道路上也將是必然。適者生存是我國律師的生存狀態,也是我國律師的生存事實,不能成為行業之適者的,討生活都困難。「男怕入錯行」,在律師風風光光的表面下面,是個人選擇律師行業發展之路的巨大風險。有充足的業務收入來源是律師成功成為行業適者的必要條件。問題一個,解決方法N種,只是各自技巧不同而已,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著手:1、窮盡一切方法營銷自己,廣告、網站、博客能用的宣傳方法都用,打造名聲;2、現身所有場合,創造廣泛接觸大眾的機會,讓所有人認識自己,積累人氣;3、面對一切身處水深火熱的權利受損者,宣傳自身,發掘潛在的付費客戶;4、表現自己無所不能,了解所有法律規定,認識所有司法人員,能左右處理結果;5、發揮律師擅長說理談判優勢,與業務來源者達成利益分享合意,建立業務來源渠道;6、本就是麻煩與社會管理者眼中的刁民,繼續發揮律師熟知法律體制的專業優勢,刁到底,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製造訴訟,向一切不公平不合理的的社會現象宣戰,從各方面提升自已;……律師行業有風險,做出選擇代價高,對從事律師制定一個詳細的職業規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1、橫向發展:現在已經統一了司法資格考試,考試也沒有原來律師資格考試那麼難了,可以在取得司法資格後,先做幾年法官、檢察官、警官,等有了積累並建立了人脈關系之後再來做律師,安全著陸接著撈,原有的洗得白,現在的收益還更好。我國現在很多司法官員來做律師充分說明了這種現象,即使是退休後來做律師也無妨,律師的大門永遠是向當權者們敞開著的。當然先做律師再做司法官員的反向操作在我國是沒門的,因為律師是社會法律工作者,不具公務員身份。2、身兼二職:在從事司法行政法律服務工作的同時經營法律服務所或公民代理,既有工資福利保障又有案件代理費收入,該有的都有了何而不為呢!!3、雙重身份:在從事公職律師提供法律援助的同時接受社會人員的委託提供社會法律服務,既有工資福利保障還有額處收入,雙重保障旱澇保收。4、多種經營:區分主業與副業,哪個好做以哪個為主。或律師業務為主其他生意為輔,利用律師閑余時間開拓生意增加收入;或其他經營為主律師業務為輔,能做一點是一點,生意與業務收入兩不誤。5、橫向聯合:利用職務之便搞聯營,律師主外我主內,收益來了我拿分成。……
② 律師的真實收入有多恐怖
律師的收入恐怖分為兩種,一種是高的恐怖,一種是低的恐怖,這兩種不同的恐怖都是律師行業正常現象,所謂的二八定律,任何行業也都是這樣。
首先說高的恐怖:就比如我們常見的房屋糾紛的案件,律師費高的可以收到房屋的10%,比如價值500萬的房子,律師費可以收50萬左右,就這么一個案子是很多工薪家庭一年都賺不到的錢。一個律師一年的收入抵得上一個普通家庭一輩子的收入。相對於普通家庭而言,真的是高的可怕。
低的恐怖:當然律師的收費也有非常低的,有的案子標價非常高,能達到上百萬,但最終能到手的律師費也就1萬甚至幾千,差距是真的大。
為什麼律師的收入差距如此之大?主要因素有哪些呢?
律師收費,學問是非常大的,律師出售的是時間,提供的是法律服務,無法對律師提供的法律服務價格進行一個第三方的評估,也就是說,同樣一個案子,有的律師報價10萬,有的律師可能才報價1萬,再加上有些案子本身並沒有市場價,所以影響律師收費的因素主要有律師的開價和客戶的承受因素了。
1、影響律師開價的因素
規模大、名氣高的紅圈所,往往都是大客戶,律師開價比較高,再加上律師本身的議價能力比較強,所以律師費自然也會更好談一些,。
會營銷自己的律師價格也會好談一些,很多律師不僅有律師的職位,在社會上也有很多頭銜,會讓當事人感覺到你這個人很知名。所以說作為律師要學會營銷自己。
當事人在不認識你之前,想要找你打官司,肯定會先打聽你這個人怎麼樣,然後見到你之後你的形象也會影響當事人的態度。
2、客戶的承受因素
律師越高端所面對的客戶對你的期望越高,收入可能會更好一些;但如果律師表現的比較低端的話,客戶的承受能力自然就會偏低了。就像你去大商場的專賣店買東西和路邊攤買東西一樣,兩個差不多的商品,一個上萬,一個只有幾百塊錢,不同的人群會有不同的選擇。
律師的形象也會影響律師的承受能力,律師形象比較高端,當事人的承受能力自然會偏高一些,如果律師的形象較差,當事人的承受能力自然也會偏低。
綜上所述,律師收費也不是盲收的,想要收高額的律師費你也一定要有相應的專業能力,德才配位,才能更好的發展,如果沒有相應的專業能力光靠一些無須有的社會名頭賺錢的話並不長久。
③ 當律師應該具備哪些天賦
第一,臉皮要厚
剛開始做律師肯定存在很多不了解的規則和程序,並且經常需要和公檢法,市場監督管理局和社保部門打交道,所以這個時候,律師一定要臉皮厚一點,即使對方煩了也要不斷的問。多問,多學,才能夠更加快速的成長。
4.嘴巴子,就是演講口才,要注意培養「浩然正氣」,就是把某個辯題的內容事先進行准備,一發起言來就滔滔不絕,讓對方插不上話,傳統儒家文化通常稱之為「智」(口可矢日之意)。
5.腳板子,就是體力耐心,不厭其煩放下自己的面子去跑路,以完成自己應盡的義務,傳統儒家文化通常稱之為「義」。
④ 律師的真實收入有多少
律師薪資在界內有「二八理論」的說法,即20%的律師收入占整個行業總收入的八成,律師內屬於自由職業者,薪資容不是固定的,律師的收入看自己的案源和辦案能力,以及業務情況了。根據,資歷和案源、業務的不同,律師收入差別較大,一般律師收入從幾千元到上萬元甚至百萬元都是正常的。
⑤ 打一場官司一般要花多少律師費
隨著訴訟的日益普及,當你的權利受到侵犯時,你腦海中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去法院打官司。然後你問你周圍提起訴訟的人。他們肯定會告訴你,提起訴訟是一項費時、費力和昂貴的活動。在我們的生活中難免會遇到糾紛。解決爭端的最好辦法是談判。對於協商不成、其他辦法不好的,我們只能起訴。
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隨時委託訴訟代理人。不能提供令人滿意的證據的風險。當事人提供的證據在境外形成的,還應當辦理相關證明手續,必須經外國公證機關公證,並經中國駐該國大使館認證,否則證據無效。如果證人親自出庭最好。打官司無非是解決糾紛,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爭取更多的利益。訴訟過程中的風險可能會損害當事人的利益,因此我們需要先了解,才能有辦法應對這些可能的風險。
⑥ 請一個律師打一場穩贏的官司要多少錢
沒有穩贏的官司,如果法律關系清楚,權利義務明確的案子收費減四分之一或一半
⑦ 試論偵查階段訊問犯罪嫌疑人時律師在場的必要性
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中心主任樊崇義表示:「偵查人員對嫌疑人的訊問完全在封閉狀態下進行,由於沒有令人信服的有效手段證明訊問合法、文明,嫌疑人翻供並指責偵查人員刑訊逼供等問題日益突出。這既破壞了司法公正,也損害了偵查機關的執法形象。有必要從制度層面上研究、解決這個問題,建立一種監督、證明機制。」
犯罪嫌疑人把「律師在場」作為首選
此項試驗的第一階段,犯罪嫌疑人可以在律師在場、錄音、錄像以及現行常規訊問方式中任選一種,直至偵查終結。參與試驗的三個單位自願選擇採用這四種訊問方式的犯罪嫌疑人共有265人,其中選擇律師在場方式的64人,錄音方式的70人,錄像方式的68人,常規方式的63人。雖然選擇三項制度的人數遠遠超過了常規方式的選擇者,但是律師在場並不是得票最高的訊問方式。
北京試點的負責人、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王晶表示,這個階段的犯罪嫌疑人不理解四種訊問方式,選擇上有很大的隨意性。第二階段,調研小組組織了訪談性問卷調查,就四種訊問方式各自的含義和相互區別向嫌疑人進行了細致的說明。因此,這樣作出的選擇與第一階段相比,更成熟、理性,更加真實。
在第二階段,共計282名犯罪嫌疑人回答了同一個問題:「如果法律上准備規定上述四種訊問方式,你認為這四種訊問方式從重要到次要程度的排列順序是什麼?」除了13名沒有進行排列外,在152名參加了第一階段試驗的犯罪嫌疑人中,高達65.1%的人把律師在場作為首選,而未參加第一階段試驗的117名犯罪嫌疑人中,50.5%的人作出了同樣的選擇。
「很多嫌疑人認為,律師在場要比單純錄音、錄像強得多。」北京試點的調研組成員張凱博士說,「除了見證作用以外,律師還能提供法律咨詢。」
偵查人員最不希望「律師在場」
與犯罪嫌疑人的選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三地偵查人員對「律師在場」並不歡迎。三個地區的受訪者在對三項制度從重到輕的排序時,都將律師在場排在了第三位;而參與問卷調查的56人中,只有6人在三選一的問題中選擇了律師在場。
北京市海淀區公安局副局長金志海認為這是偵查人員將錄音、錄像和律師在場制度比較後作出的選擇,「錄音錄像成本低,高科技可以保證整個訊問過程的客觀、真實、可靠,法律關系也很簡單明了。而律師在場制度的成本相對較高,法律關系較復雜,實際操作過程中的人為因素難免會讓偵查人員有所顧慮。」
「偵查人員在實踐中形成的傳統做法不少是行之有效的,而安上攝像頭、請來律師,很多現有的辦法就不好再用,會影響訊問效果。」張凱說,「在現有的考核體系下,一線偵查人員都有硬指標,改革就意味著重新摸索新辦法,一下子確實難以適應。」
「偵查人員有顧慮是肯定的,不然,律師在場就失去了意義。」全程參與這項試驗的北京市德恆律師事務所律師陳德飛說,「但律師在場對訊問來說並不一定都是負面影響。」
陳德飛參與的一個案件讓他印象深刻。「這個案子問題不大,但是嫌疑人有明顯的抗拒心理,偵查人員問什麼他都不吱聲。我跟他仔細講了立功、自首、哪些是從輕情節,再問他的時候,一五一十全講了。」陳德飛事後跟他溝通,他說號子里的人讓他做好受皮肉之苦的准備,他也想好了應對辦法,「如果他們對我很人道,我就交待,畢竟自己犯了錯。要不是這樣,我就什麼都不講。」
陳德飛認為,律師在場對偵查人員和犯罪嫌疑人來說都有好處,「偵查人員的訊問會因此更規范,犯罪嫌疑人也覺得受到了公正待遇,配合訊問。就我所知,北京地區採用這種方式訊問的案件中,嫌疑人沒有翻供的。」
律師在場制度為何難入刑事訴訟法
盡管偵查人員對律師在場並不歡迎,但受訪的56名偵查人員在總體上對改革訊問方式持積極態度,50%的人(5人未做選擇)認為在刑事訴訟法修改時有必要改變現行訊問方式。
刑事訴訟法的修改已列入本屆人大的五年立法計劃中,而三項制度也被期待能從制度層面防止刑訊逼供。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朱孝清透露,從2007年10月1日起,全國檢察機關將全面實行訊問職務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錄音、錄像,但律師在場制度由試驗到立法的推行要慎重。
主持此項研究的樊崇義也認為:「盡管三項制度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確的,也有大量的數據資料證明它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但就現在的情況看,錄音、錄像寫入立法的條件比較充分,而律師在場制度卻不能立即推行。」
「律師在場制度跟錄音、錄像相比,更能從制度上影響現行訴訟架構。」陳德飛說,「學者們希望這項制度盡善盡美後再寫入刑事訴訟法。但是,律師在場制度在法理上並不存在問題,法律對此沒有禁止性規定,而犯罪嫌疑人也確實有這個需要,可以在立法上先予考慮。」陳德飛表示,「這個制度符合刑事訴訟法保障人權的目的,不能因為理論上的爭議就放棄這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