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自貿區法律服務業
1. 南沙成立自貿區對容桂房地產有利嗎
2014年12月28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決定,劃定廣東、天津、福建自貿區及上海自貿區擴展區域四至范圍。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決定,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116.2平方公里,其中廣州南沙新區片區佔了60平方公里(含廣州南沙保稅港區7.06平方公里),深圳前海蛇口片區28.2平方公里、珠海橫琴新區片區28平方公里。南沙新區片區是其中最大的一個片區。
南沙片區總面積60平方公里,分成了七個區塊,最大15平方公里,最小3平方公里,其中涉及港口、交通、保稅物流和加工的區塊面積佔比過半。
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正式浮出水面,讓一衣帶水的順德興奮不已。就在一年多以前,上海自貿區全面啟動,不僅上海本土獲益,周邊的崑山等地也獲得強大的輻射,區域發展得到強勁推動力。
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能否也讓毗鄰的順德大大受益,帶來順德新發展?
容桂地產將承接自貿區「溢出」
攤開廣東地圖,南沙是珠江奔向南海的一個出口,也是廣州南拓戰略的一個重要節點。在近幾年裡一直是媒體和社會熱議的焦點。
2012年,南沙獲批成為國家新區之後,該區域的樓市不斷升溫。在南沙申報自貿區消息傳出後,當地樓市再度大熱。廣東自貿區正式獲批的第二日,南沙、橫琴等板塊的樓盤傳來熱銷的消息。網上有消息稱,某個大型房地產公司的樓盤甚至創下了開盤後2小時就賣出房子300套,平均24秒賣出1套的紀錄。
隨著南沙被批准為自貿區,與南沙一水之隔的容桂擁有無可比擬的地理優勢,並有可能直接承接自貿區的輻射,支撐一個新的崛起。於是,與南沙距離最近的容桂樓市「應聲響應」,有的樓盤已開始打「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牌。
張力是一家二手樓交易公司的負責人,他表示,與南沙相比,容桂有著極大的價格優勢。「南沙的房子基本都要9字頭,容桂大崗附近的樓盤是5字頭,價格窪地優勢明顯。」
他告訴記者,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的規劃勢必會擴散影響到當地樓市,一些地產開發商目前已經提前做好准備,根據最新規劃調整銷售策略。
容桂街道黨工委書記賴雪暉也坦言,作為順德與南沙最接近的區域之一,作為製造業大鎮的容桂首先獲益的將不是製造業而是房地產。
與位置偏遠的大良五沙相比,容桂確實有著其不可比擬的生活配套優勢,且更加靠近南沙中心區,這給容桂房地產帶來了承接自貿區輻射的機遇。
輻射順德製造業轉型升級
在順德區經濟與科技促進局相關負責人看來,南沙與順德在產業關聯上由來已久。位於大良的五沙工業園即是為了對接南沙汽車製造業而興起汽車配件產業,而順德的家電、傢具等優勢的工業產品也有不少已直接通過南沙港,走向國際市場。
「隨著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的獲批,也將對順德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形成輻射帶動。」該負責人說。據悉,南沙片區共分為七個區塊,包括海港區塊、明珠灣起步區區塊、南沙樞紐區塊、慶盛樞紐區塊、南沙灣區塊、蕉門河中心區區塊、萬頃沙保稅港加工製造業區塊,分別凸顯了港口、交通、金融、保稅物流和加工貿易等功能。
而此前南沙新區也已經提出要打造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新高地,並列出了建設「科技創新中心」、「商業服務中心」,打造「教育培訓基地」、「先進製造業基地」的具體目標。同時國家還將支持南沙新區在內地金融業逐步擴大對港澳開放的過程中先行先試,開展金融業綜合經營、外匯管理等金融改革創新試點。
「金融和科技恰恰是目前順德產業所需的兩大要素,順德與南沙在產業上形成高度的互補。」上述順德區經科局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順德的GDP超過2000億元,全區工業產值已經接近6000億元,但現代服務業的增長一直較慢,成為制約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一個「瓶頸」。
盡管前景廣闊,不過,該負責人也坦言,由於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獲批才剛不久,其具體的方向定位仍有待進一步明晰,「所以下一步,我們將就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進行深入研究,以制定具體的對接計劃。」
也有不願具名的政經觀察人士認為,自南沙2012年獲批國家級新區後,其對順德等周邊地區的帶動影響就備受關注。但事實上,除了前期推動了該區域的樓市大熱外,南沙在具體的產業項目一直未見有太大的進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周邊區域與之對接融合的決心和規劃。
「目前獲批的三大自貿區中,前海和橫琴已經有比較明確發展定位和規劃了,且已有一定的實踐基礎,但南沙依然是一張白紙充滿想像空間,如果與之對接的周邊區域貿然調整規劃可能反而打亂了自身的發展節奏。」上述觀察人士表示。
物流板塊將成合作首個支點
當利用自貿區帶動製造轉型升級仍需研究之際,利用自貿區的港口與物流區塊,或將成為順德與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對接的首個支點。
在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的七大區塊中,海港區塊內有南沙保稅港區港口區和物流區,在南沙樞紐旁邊則有萬頃沙保稅港加工製造業區塊。
與南沙有著便利交通對接的順德將率先享受自貿區帶來的便利。「順德境內先後建成了佛開、太澳、珠二環、東新4條高速,包括佛山一環在內,實現了順德境內高速公路里程從不夠12公里到目前95公里的巨大跨越,加上目前正在推進的廣明高速、江番高速、佛江3條高速,形成了『三橫四縱』覆蓋全區10個鎮街的高速公路網路。」順德區國土城建和水利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上述高速路網的建設,可加強順德與南沙新區等周邊地區道路連接,屆時將與南沙樞紐形成聯網態勢。
記者從順德海關了解到,目前區內已經有不少企業「取道」南沙出海。「隨著自貿區建設的不斷完善,企業自然會更多地前往南沙。」粵鑫機械裝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鑫認為,南沙港是珠三角西翼城市通向海洋的必由之路,順德產品走向國際也無需再繞道深圳等地。自貿區的設立,將進一步推動順德企業利用南沙港。
更令劉鑫興奮的是,自貿區未來給出的通關政策,將給企業物流節省更多成本。以上海自貿區為例,目前上海海關已經在上海自貿區試點實施了「先入區、後報關」的新型海關監管模式。也就是說,自貿區內試點企業可先憑進口倉單信息將貨物提運入區,再在規定時限內、向海關辦理進境備案清單申報手續。與過去傳統的「先報關、後入區」的「串聯式」通關模式相比,新模式允許企業把提貨入區作業與申報備案手續「並聯」進行,由此大大降低了企業貨物通關所需時間。有資料顯示,在此模式下,貨物入區的平均通關時間縮短了2—3天,物流成本平均下降10%。車輛過卡入區平均時間從6分鍾縮短到30秒。
■他山之石
交通對接南沙將持續發力
順德幹部談順德應學習崑山主動貼近上海自貿區
及早謀劃產業對接 做好配套服務
胡永文是倫教黨工委委員,去年7月至10月,他與其他2名順德幹部前往江蘇崑山掛職。對於崑山對接上海自貿區,他也深有接觸。他表示,崑山融入上海、承接上海自貿區輻射經驗值得順德學習。
胡永文告訴記者,隨著上海自貿區改革的推進,作為最近「鄰居」的崑山,早就打好了利用地理優勢的算盤,在搶先復制上海自貿區經驗的大背景下,崑山力圖將崑山試驗區作為上海自貿區可復制、可推廣經驗的先行先試區,在部分功能、創新措施上實現共享。
「順德也可以像崑山一樣,更多地融入廣州,最為直接的就是承接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的輻射,主動貼近自貿區。」談及崑山經驗對順德的啟示,胡永文表示,順德要爭當區域合作的先鋒,如深入融入新一輪粵港澳合作示範區(自貿區)建設,圍繞南沙這一毗鄰順德的國家級戰略平台,主動接受輻射,及早謀劃產業對接。
「南沙是廣東三個自貿片區中面積最大的,涉及的服務項目也是最豐富的,恰恰與順德這一實體經濟發展體能夠形成優勢互補。」胡永文說,順德應做好配套服務,爭取同步享受部分先行先試政策,享受經濟改革紅利,避免被「邊緣化」。
崑山做法
●崑山率先復制推廣上海自貿區海關、檢驗檢疫監管等貿易便利化措施,跨關區快速流轉試點、境內外維修、批次進出集中申報、集中匯總納稅等措施已先期推開。
●在產業對接上,崑山主動到上海尋求自貿區「外溢」已經是一種常態,崑山對於與上海自貿區的對接力推思路理念、制度創新、功能載體、產業項目、組織機構「五個對接」。
●在項目對接上,以花橋開發區、崑山綜保區、崑山開發區、高新區為載體,分別做好金融後台服務、物流倉儲、高端製造業等項目的對接和「溢出」。
■專家把脈
「順德要想藉助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帶來的機遇,交通仍要繼續加強。」身為出口公司負責人的胡信說,目前物流的成本仍然比較高,順德與南沙的交通對接,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事實上,目前,順德與南沙的交通對接有一批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實施當中。據悉,有望於今年上半年投建的南沙疏港鐵路,途經江門、中山、順德和南沙。根據規劃,該項目自廣珠鐵路鶴山站引出,向東南方向經順德均安、中山黃圃、廣州市萬頃沙至南沙港站,新建雙線87.8公里,投資預估算總額超過90億元。由於南沙疏港鐵路途經順德均安,有利於順德產品更便捷運到南沙。
順德新港也將為順德與南沙對接起到重要作用。該港口建成後是西江流域最大的碼頭,計劃建設成具有二類口岸功能的內河多用途碼頭,共有4個3000噸級多用途泊位,設計年吞吐量達160萬噸,集裝箱9.6萬標准箱。根據運營方計劃,該港口港區全部建設將在兩年內全部完成。
此前,廣東順德浦項鋼板有限公司總經理金在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表示,他們現在的貨物都需要先送到南沙再通過卡車送過來,物流成本比較高。「如果能用航運,每噸可以節省成本為4元至5元,這可不是小數目。現在我們的原料全部從韓國進口,達到了30萬噸。」
順德新港建成後將成為順德最大的對外貨運港口,華南地區重要的水上交通樞紐和物流基地。「實際上我們可以做到40萬標准箱至50萬標准箱,因為貨物是不停在流動的。」港口建設方介紹,港口可以通過西江直接到達全國各地港口,包括內河港口。順德新港建成後,將為企業提供更加低廉、快速的航運服務。
目前,已經有一批企業瞄準了順德新港對接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的便利條件,已經准備入駐。杏壇鎮黨委委員、鎮經濟和科技促進局局長王崇曦說,沃成供應鏈已經落戶順德新港,「該項目將重點打造華南最大的不銹鋼電子交易中心。」
但值得注意的是,雖順德新港已基本成型,但關於順德新港的相關產業發展規劃以及政策暫未出台,導致部分投資順德新港的企業存在疑問,有意向投資的企業觀望情緒加劇,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有關招商引資工作,影響順德與南沙自貿區的更好對接。
自貿區提速下的順德突圍勢與術
●充分利用南沙人才、科研、金融窪地效應,加快與港澳深度合作
●練好產業和城市「內功」,營造良好國際化營商環境,防範被「虹吸」
■專家把脈
自貿區提速下的
順德突圍勢與術
利用南沙人才、科研、金融窪地效應,加快與港澳深度合作
煉好產業和城市「內功」,防範被虹吸
以地緣經濟的視野來審視區域,兩個一衣帶水地區的發展更迭,其實也是一個共進和博弈的過程。
放之於南沙的崛起對於順德而言,這樣的意味或許更為突出。在廣東自貿區三大片區方案中,南沙片區的面積最大、口最多,且直接涉及海港,具有較大的發展餘地和想像空間,目標是要打造以貨物貿易、金融、科研等生產性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新高地。
而在毗鄰的順德,一方面,龐大的產業基礎可以為南沙的改革試驗提供實體支撐;另一方面,順德製造也需要借力南沙所吸引的人才、科研、金融等高端要素,為轉型升級尋找快車道。
「南沙的發展其實是給順德一個思考、創新、改革的機會。」在中山大學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認為,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的崛起對順德其實是機遇與風險並存,既需要規劃引領加強與兩地的對接合作,也考驗著順德在產業、城市、政務環境等方面的競爭力。
南沙金改試驗需要順德製造業支撐
如果沒有順德等珠三角實體經濟的支持,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也有可能難有太大作為。
南方日報: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獲批對其隔江相望的順德將會帶來哪些影響?能否形成一定的輻射帶動效應?
林江:首先從區域經濟的布局來看,廣東三大自貿區本來就是珠三角的重要組成部分,順德乃至佛山本身也是珠三角地區,所以本身內部的就會存在較多的協同關系,屬於自貿區的外圍地區。
南沙本身肩負著全省金融改革的使命,其成果需要經珠三角的企業實踐試驗。如果沒有製造業企業的支持,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也有可能難有太大作為。順德乃至佛山作為珠三角製造業的中心,聚集了大量企業,可以發揮其他地區難以替代的實體經濟對自貿區的支撐作用。
因此順德可以鼓勵的一些企業與南沙的一些機構合作,對一些金融創新產品進行對接。順德大量企業本來就存在出口貿易和涉外金融的需求,他們可能需要大量外匯兌換的服務,也需要一些融資的安排,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剛好能為這些企業進行配套。
南方日報:順德製造業可以檢驗南沙的改革創新成果,那麼,南沙試驗又能對順德的製造業帶來怎樣的具體影響?
林江: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南沙正大力發展融資租賃等新型的金融業務,這對於佛山的裝備製造業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在國內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不少企業存在訂單不足而導致設備閑置的問題,如果佛山的裝備製造業能藉此進軍融資租賃領域,一方面,企業把閑置的固定資產進行盤活,另一方面也獲得額外的租金收入,極大提升生產資源的利用效率。
順德產業可借力高端要素加速轉型升級
順德可考慮與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合作,先吸引一些高端的人才到南沙開發,然後再委託南沙的一些人才、機構進行研發、生產,這相當於為順德的企業邁向高端發展,尋找到彎道超車的路徑。
南方日報:根據南沙的規劃定位,未來南沙將主打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隨著自貿區的獲批,將加快該區域保稅物流、加工製造業的發展,這對順德的產業又應如何借力借勢?
林江:從產業分工來看,現代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是孿生兄弟,沒有現代服務業的支持先進製造業是難以提升的。家電業作為順德傳統製造業的重要代表,正需要一些新技術和物流配送等現代服務業推動其加速提升其產業層次。
通過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還可以進一步加強順德、佛山與港澳的對接,讓順德乃至佛山與港澳的對接融合如虎添翼。過去順德與港澳的聯系,只是停留在資本引入,在珠三角等地開公司辦工廠。但新一輪對接則不再是以往「前店後廠」的傳統模式,而應是是在金融、IT及制度建設等更深入、更高層次的合作。
南方日報:順德製造的轉型提升需要人才、科技、金融等要素的支撐,而南沙本身就是這類資源的聚集高地,您認為今後兩地應該呈現怎樣的角色分工?
林江:順德的傳統製造業轉型提升需要研發投入的支撐,而南沙是將技術研發作為其核心業務進行拓展,順德製造需要哪些信息、配套、技術拓展都可以由南沙來提供運作。單憑順德、佛山難以形成對人才、資本、科技的窪地,但藉助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在全省乃至全國的號召力,可以更利於順德吸引利用科研、人才等資源。
順德可以考慮與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合作,先吸引一些高端的人才到南沙開發,然後再委託南沙的一些人才、機構進行研發、生產,這樣的配合相當於為順德的企業邁向高端發展,尋找到彎道超車的路徑。
兩地官方可規劃先行加強對接融合
順德更多還是要從自身出發,要意識到不進則退,要力爭上游。南沙的發展其實是給順德一個思考、創新、改革的機會。
南方日報:上海自貿區成立一年多來,累計新設外資企業超1700家。參照其經驗,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對外資的吸引力也將驟然提升,您認為這對於順德將帶來怎樣的機遇?
林江: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的推進,對順德吸引外資、發展總部經濟也將形成利好。根據中央的布署,南沙首先是復制上海自貿區的成功經驗,上海成功吸引了大量外資企業,相信南沙也會走國際化的道路。一些大企業不可能把設計、生產、銷售等所有的環節都放在一個地方,以後有可能一些企業在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內會設在總部,但它同時需要向周邊需求配套服務體系,一些區域性的配套機構或生產基地則可能在周邊區域就近布局,在這里順德就有可能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
南方日報:近年來,順德商貿服務業的發展也較快,隨著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的推進,一大批企業、人才進駐,對順德的三產會否也帶來促進?
林江:從目前來看,南沙的配套條件還相對滯後,而近年來,順德的商貿服務業的發展迅猛,漸成氣候,順德也完全有可能反過來承接分攤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聚集人群部分的生活服務需求,甚至吸引一些高端人才的進駐。這也給順德提供機遇。
順德要形成這樣的「逆吸引效應」,關鍵要及早做好規劃。目前南沙的規劃已經相對明晰。順德現有的規劃能否因應自貿區的戰略作出一定的對接調整。具體而言,順德區政府或佛山市政府應該與南沙管委會對接,探討雙方合作能夠為各自的發展帶來什麼,並最終形成戰略共識:3—5年內,如何布局自身的配套設施,產業如何協作分工。否則,等到一大批外資企業、高端人才進來,再進行謀劃就不及了。
南方日報:南沙的強勢崛起,給毗鄰的順德也帶來了一定挑戰。有人擔心,南沙作為人才、科技、金融等高端要素集聚的窪地,順德可能存在被虹吸的風險,對此您怎能看?
林江:僅就目前而言,南沙的發展是否間接會對順德形成壓力還不好說。個人認為,順德更多還是要從自身出發,要意識到不進則退,要力爭上游。南沙的發展其實是給順德一個思考、創新、改革的機會。
要避免被虹吸的風險,關鍵還是要提升自身的區域競爭力和吸引力,一是要通過發展高端產業吸引高端人才進駐;二是要完善配套,提升醫療、教育、商業等服務條件;三是政府要營造適合創新的制度環境,打造完善的法律、咨詢等配套服務體系。
策劃/統籌:南方日報記者 王基國 劉嘉麟
2. 自貿區帶來股市哪些投資機會 對百姓有哪些貼身利好
港口物流股直接受益
自貿區概念股表現火爆
近期,海西自貿區相關個股已經「小試牛刀」,廈門國貿7個交易日斬獲三漲停,累計漲幅超過60%;平潭發展10月下旬至今也有三個漲停,累計漲幅在50%以上。此外廈門港務、廈門空港、漳州發展等個股近兩周也錄得30%以上的上漲。由於市場預期天津自貿區或很快獲批,天津自貿區概念則從9月開始連續活躍,天津海運、天津港、津濱發展等近兩個月時間上漲均在60%附近。
自貿區對百姓有哪些貼身「利好」?
創造更多創業發展機會,公眾有望享更多優質服務,「特別在金融合作方面,與上海的自貿區不同,預計粵港澳自貿區的地域針對性更強,通過港澳將很多成熟的金融法律法規、管理經驗引進來,開放和先行先試的步子可以更大。這不僅能有助於解決很多居民在自貿區內自由兌換等需求,更有助於更多的企業和民間資金『走出去』。這方面粵港澳自貿區將可望扮演上海自貿區所不能替代的角色。」
此前不少消息都預計,粵港澳自貿區方案將包括廣州南沙新區、深圳前海新區、珠海橫琴新區以及廣州白雲機場綜合保稅區。據林江分析,這種格局對珠三角一體化和珠三角城市群的建設也將發揮較大的促進作用。「珠三角一體化,已經做得較多的是交通等基礎設施的融合,而通過幾個平台共同建設粵港澳自貿區,將有利加快整個珠三角不同城市之間市場機制和體制創新的合作和整合。」
3. 哪些地區先行先試16項法律服務改革創新
國內兩家公司簽訂大宗商品買賣協議,香港一家公司為賣方公司提供履約擔保。在買方支付約6000萬元人民幣貨款後,賣方卻未按照約定交付貨物。
位於南沙自貿區內的國信麥加榮(南沙)聯營律師事務所接受買方公司委託後,利用中港聯營所優勢,由中方律師全面搜集相關證據材料,然後與港方律師共同分析案件。
根據《意見》,廣州市司法局配合廣東省司法廳出台了《香港和澳門律師事務所與內地律師事務所在廣東省實行合夥聯營試行辦法》,在自貿區先行先試香港、澳門律師事務所與內地律師事務所實行合夥聯營試點。2015年7月,廣州首家粵港合夥聯營律所—國信麥家榮聯營所掛牌成立,10名派駐執業律師中7名內地律師,3名香港律師。
譚祥平告訴記者,自貿區成立以來,南沙新增律師事務所7家,新增執業律師近60人,目前全區有律師事務所18家,執業律師130多人,律師事務所的業務特長與南沙產業發展高度吻合,涉及航運海事海商、基礎建設、勞動保障、投融資、中小企法律顧問、跨境法律服務等業務方向。此外,律師擔任了自貿區300餘家企事業單位的常年法律顧問和專項法律顧問。
4. 園區自貿區哪裡有合理避稅的財稅公司
稅收作為我國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等特點。納稅是每個企業和公民應盡的義務,同時很多企業老闆在面臨稅收問題時都很憂心,被稅收拖垮的企業不計其數,繳稅的話自己利潤所剩無幾,不繳稅又會面臨更嚴重的處罰,因此讓許多企業進退兩難。
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稅務出了問題,要麼是各種稅負特別高,要麼是商業模式中成本發票解決不了,要麼是出現了可能被稽查的風險點。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稅收籌劃這一環節對企業來說還是相當重要的,俗話說得好,未雨綢繆未雨綢繆,就是在企業還沒有出現稅收風險漏洞的時候,提前進行籌劃,不至於到後期出現問題時再來想辦法解決,此時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4)南沙自貿區法律服務業擴展閱讀
我國少數地方有一些稅收園區,有的書面上稱呼為稅收優惠園區,有的直接稱其為稅收窪地,在這些地方注冊公司,享受地方園區當地的稅收優惠政策,一方面利用當地的稅收優惠政策來經營企業,企業可以緩解稅收壓力;另一方面當地園區成立公司繳納稅收,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一般這些園區為了方便企業,不要求企業全部搬遷到園區進行實地經營,企業只需注冊在園區就能享受園區的稅收優惠政策,這種模式叫注冊式招商,也稱為總部經濟招商。
具體政策如下:稅收獎勵:企業以新公司、子公司、分公司或者遷移注冊地址的方式入駐到當地園區,以合理分包業務的方式在當地園區進行納稅,可享受增值稅與企業所得稅的稅收獎勵政策,獎勵比例為地方留存的30%-80%。例如某企業增值稅繳納1000萬元,地方留存為500萬元,獎勵到企業的有400萬元左右,企業所得稅也是同理,這種主要是針對年納稅額在500萬以上的企業。
5. 廣州南沙注冊一個公司的流程怎樣,費用多少
查名(確定公司名字)→驗資(完成公司注冊資金驗資手續)→簽字(客戶前往工商所核實簽字)→申請營業執照→申請組織機構代碼證→申請稅務登記證→辦理基本帳戶和納稅賬戶→辦理稅種登記→辦理稅種核定→辦理印花稅業務→辦理納稅人認定→辦理辦稅員認定→辦理發票認購手續。
6. 如何正確理解並構建「一帶一路爭端解決機制」
」一帶一路」倡議對於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已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公平、有效的爭議解決機制,是推行和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保障。近期,中國進一步倡導建立「一帶一路」爭端解決中心,這無疑又是一項頗富有遠見卓識的偉大構想。但對於何謂「一帶一路」爭端解決中心,以及該項工作應如何具體推進和開展,各界尚存較多的困惑和疑慮。
為加強對這一重要命題的基礎性研究,武漢大學海外投資法律研究中心組織人手,於近期撰寫了《構建一帶一路爭端解決機制研究報告》,全文將分期轉載於本公眾號,以饗讀者。
報告將首先探討「一帶一路爭端解決中心」的基本定位,並就「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現有爭端解決機制及其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進而在借鑒現有各類爭端解決機制有益經驗的基礎上,為推動建立「一帶一路爭端解決中心」提供具體建議。
為方便手機閱讀,微信版將適當縮減篇幅並省略所有表格和注釋。
二、「一帶一路」爭議解決現狀與問題
(一)「一帶一路」民商事糾紛解決
民商事爭議主要是指私人主體在民商事交往過程中產生的違約和財產性侵權糾紛。由於民商事關系往往基於民商事合同,其中大都會約定爭端解決方式,因此違約糾紛一般都可以按照合同約定的方式解決。有些侵權糾紛,也可以由雙方在事後達成約定解決。通過合同和雙方協商所不能解決的民商事爭議,一般可以通過訴訟和非訴訟方式解決。
1.「一帶一路」民商事糾紛的訴訟解決
依據一國國內法,尋求法院等司法機構的救濟是最根本的爭端解決方式。「一帶一路」沿線大部分國家都能提供基本的司法救濟手段。但要想通過當地訴訟解決國際民商事糾紛,仍存在較大難度和一系列的問題:
(1)沿線各國法律制度差異大。「一帶一路」沿線既有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國家,又有信奉伊斯蘭法律等政教合一的國家,還有一些國家的法律同時融合了這幾種法系的特徵。各國法律制度差異很大,對於從事跨國商事活動的外國私人而言,很難掌握甚至通曉當地法律。
(2)沿線多國政局不穩、法制不健全。有些國家由於戰亂和恐怖活動頻發、政局不穩等因素,例如伊朗、阿富汗、葉門;有的國家則因為獨立或分立不久,法治建設起步晚,發展慢,例如原南聯盟分立的黑山、塞爾維亞等。有的國家雖然法制較全,但並不完善,如印度尼西亞。印度尼西亞「法律體系整體比較完整,但也有很多法律規定模糊,可操作性差,且不同的法律之間存在矛盾和沖突。」[1]
(3)沿線多國民族主義和排外勢力強烈。有些國家在司法程序中對外國當事人不公,如葉門、印度尼西亞、土庫曼等。以葉門為例,該國政府部門對當地企業採取特殊的庇護措施,外國投資者卻經常遭到地方部落索要保護費。在勞資糾紛處理過程中,外國投資者也很難得到勞動管理部門的公平對待。當外國投資者利益遭受當地投資夥伴侵犯時,警察等執法部門很少採取有效措施進行保護。[2]
(4)執法和司法程序繁瑣或緩慢,司法判決執行難。一些國家,如汶萊,由於生活安逸,生活節奏很慢,反映到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上,行政審批等程序隨意性較強、耗時較長。[3]司法判決執行難也是沿線各國普遍存在的問題,在約旦、越南、亞塞拜然等國尤為典型。以約旦為例,根據《對外投資合作指南》對約旦法律制度的調研顯示,該國司法程序一般要經歷3到4年,而從獲得裁決到執行一般要等待12到18個月。[4]
因此,通過訴訟解決「一帶一路」民商事糾紛,在很多國家都存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往往並非當事人的最佳選擇。如何克服屬地管轄和用盡當地救濟的限制,力爭民商事糾紛的域外管轄及替代性爭議解決是構建一帶一路爭議解決中心需要解決的焦點問題。
2.「一帶一路」民商事糾紛的非訴訟解決
無論是從「一帶一路」所倡導的「以和為貴」的理念,還是從民商事爭議解決的實際效果來看,非訴訟解決爭端的方式相對而言能夠更好地解決「一帶一路」民商事爭議。2016年5月「中國-中東歐國家最高法院院長會議」上通過的《蘇州共識》指出:「中國和中東歐國家認同調解、仲裁等訴訟外替代性糾紛解決機制可以為民眾提供高效、便捷的糾紛解決途徑。」[5]在各種非訴訟爭端解決方式中,仲裁和調解尤受肯定和青睞。
在「一帶一路」沿線的65個國家中,「大部分沿線國家(35個)都根據《國際商事仲裁示範法》制定了本國的仲裁立法,這為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通過仲裁解決民商事爭議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6]對於仲裁立法,存在「雙軌制」和「單一制」兩種模式。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采「雙軌制」,如新加坡,針對國內仲裁和國際仲裁分別適用《新加坡仲仲裁法》和《新加坡國際仲裁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採用此制的還有俄羅斯、菲律賓、越南、緬甸、汶萊等國。「單一制」則是指,國內仲裁和國際仲裁適用統一的法律。採用「單一制」的國家包括英國、荷蘭、埃及、模里西斯、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寮國、柬浦寨等國。我國亦屬此列,有關仲裁的法律即《仲裁法》,其中對國際仲裁進行了專章規定。
「一帶一路」沿線仲裁和調解機構眾多,專門的仲裁和調解機構主要包括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吉隆坡區域仲裁中心、泰國仲裁協會、泰國商事仲裁協會、柬埔寨國家商務仲裁中心、越南國際仲裁中心、黎巴嫩仲裁中心、阿布扎比商務調解仲裁中心、迪拜國際仲裁中心、迪拜金融中心-倫敦國際仲裁院、開羅國際商事仲裁區域中心、德里國際仲裁中心、俄羅斯工商會國際商事仲裁院、阿富汗商業糾紛仲裁中心、蒙古國國際及國內仲裁委員會、克羅埃西亞經濟商會調解中心、羅馬尼亞國際商業仲裁法院,等等。此外,很多國家國內司法機構中還設立了可提供調解和仲裁服務的法庭,如匈牙利的調解庭和仲裁庭,它們做出的裁決與普通法院判決具有同等效力。[7]
中國的仲裁製度發展也很快。從中國商事仲裁網公布的消息來看,我國國內仲裁機構目前已超過160家。[8]最近幾年,我國國際仲裁製度呈現快速發展趨勢,出現了一系列的重大革新:(1)涉外仲裁機構大量涌現。除了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以下簡稱為「貿仲委」)和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以外,新興的涉外仲裁機構(包括原國內仲裁機構的轉型)包括北京仲裁委員會(即北京國際仲裁中心),上海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即上海國際仲裁中心),深圳國際仲裁院(即華南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香港國際仲裁中心,以及由廣州仲裁委員會、香港、澳門地區的仲裁機構及法律專家共同組建設立的南沙國際仲裁中心等。(2)臨時仲裁得到承認。我國《仲裁法》規定了嚴格的「選定仲裁委員會」的要求。因此,長期以來,我國是不承認臨時仲裁的。2017年3月23日,《橫琴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時仲裁規則》正式頒布,標志著臨時仲裁在中國境內的真正落地。[9]可以預見,臨時仲裁將會逐漸在我國仲裁實踐中得到推廣。(3)國際商事仲裁機構的引入。國際上許多知名商事爭議解決機構,如香港國際仲裁中心、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和國際商會仲裁院都已在上海自貿區設立辦事處。這將有助於我國對這些國際商事仲裁機構的利用,拓寬糾紛解決的選擇渠道。
「一帶一路」沿線眾多仲裁和調解機構為「一帶一路」民商事主體糾紛解決提供了較多選擇,但是目前通過非訴訟方式解決「一帶一路」民商事糾紛還存在以下問題:(1)仲裁機構進入他國市場的待遇問題。以我國為例,雖然眾多國際商事仲裁機構在我國上海自貿區設立了辦事處,但中國WTO 入世議定書(「附件9」中關於服務貿易的具體承諾)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均沒有對仲裁機構法律服務作出明確規定。境外仲裁機構入駐後能否在華享受同國內仲裁機構相同的待遇,尚不明確。[10](2)仲裁和調解機構選擇多但仲裁製度並不完善。「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仲裁製度在適用規則、臨時仲裁、友好仲裁、證據制度等重要問題上有很大差異。有些國家的仲裁製度局限性很大。以我國為例,我國如今仍然有很多仲裁機構不承認臨時仲裁,未採納友好仲裁。(3)裁決的執行問題。「一帶一路」沿線目前還有伊拉克、土庫曼、馬爾地夫、葉門等國沒有加入《1958年承認和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以下簡稱為《紐約公約》)。即便是《紐約公約》的成員,有些國家在加入時也做出了「互惠」保留,只對同為公約締約國的國家所做的仲裁裁決予以承認和執行,如俄羅斯。因此,仲裁裁決在「一帶一路」沿線部分國家的承認和執行尚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二)「一帶一路」混合爭議解決
混合爭議是指因國家行政行為而產生的私人與國家之間的爭端,主要表現為外國投資者和東道國政府之間的投資爭端。
1.「一帶一路」投資環境
本文所指投資環境主要是政治法律環境,不考慮「一帶一路」很多地區所存在的恐怖主義、戰亂、武裝沖突、自然災害等社會風險和自然風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法治文化和政治制度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來自不同背景的投資者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將面臨較高的政治風險,尤其是東道國投資管制行為和稅收行為產生的徵收風險和法律政策變動等帶來的違約風險。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外資立法,及相關的執法和司法活動中沒有為外資提供充分保護。
外資立法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1)有些國家沒有專門的外資立法,關於外國投資的准入、投資行業、待遇等問題的規定散落在民法、商法、公司法等其他法律法規中。如印度、阿聯酋、巴林、塞普勒斯、拉脫維亞等。(2)有些國家雖有專門的外資立法,但並不是正式的法律。這類國家包括土庫曼、羅馬尼亞和不丹等。以羅馬尼亞為例,除公司法外,其有關投資的重要法律文件為1992年《促進直接投資政府經濟法令》、2008年《促進投資政府緊急法令》、2014年《關於設立鼓勵對經濟領域有重要影響投資國家援助計劃的政府決定》和《關於設立鼓勵對創造工作崗位鍍金地區發展投資國家援助計劃的政府決定》。[11]以法規、法令,甚至政府政令的形式調整投資活動,由於政策的輕率性和多變性,很容易給投資者及其投資帶來風險。(3)外資法缺乏操作性。以葉門為例,雖然葉門有專門的《投資法》,但並未頒布相關的實施細則,致使有關規定和政策缺乏操作性,形同虛設。[12]
執法與司法方面的問題包括:(1)程序隨意且缺乏透明度,以土庫曼為例,由於該國法治建設慢,常以總統令、政府決定等調整外資活動,執法過程隨意,透明度較低[13];(2)執法和司法不公。這一點上文已經有所介紹,茲不贅述。
綜上可知,通過國內司法途徑解決「一帶一路」投資爭端仍然存在很多問題。近年來,國際投資爭端解決出現了一些新趨勢,如通過商事仲裁機構解決投資爭端。「一帶一路」域內已有一些商事仲裁機構可受理投資爭端,包括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14]、迪拜金融中心-倫敦國際仲裁院仲裁中心等。另外,我國深圳國際仲裁院2016年新版仲裁規則規定:「仲裁院受理一國政府與他國投資者之間的投資爭議仲裁案件。」[15]此外,哈薩克也表示,將借鑒迪拜的做法,在阿斯塔納建立具有國際大部分仲裁員參與的國際仲裁中心,其中專門設置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心。[16]除了傳統的法院訴訟、仲裁機制以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針對投資爭端的解決還創立了一些有特色的制度。比如,埃及所創設的爭議解決委員會,專門為解決投資者和政府機構之間的爭議提供建議。[17]另外,我國商務部於2015年1月19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投資法(草案徵求意見稿)》第一百二十條還建立了專門的投訴協調處理機制和外國投資投訴協調處理中心,負責外國投資者、外國投資企業與行政機關之間投資爭議的協調和處理。這些可能成為未來投資爭端解決機制的發展方向。「一帶一路投資爭端解決中心」在構建具體制度過程中可以考慮並參考相關的制度。
2.「一帶一路」與投資有關的條約締結情況
從雙邊層面來看,「一帶一路」域內已有53個國家同中國簽訂了避免雙重征稅協定。有57個國家與中國簽訂了雙邊投資協定(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 BIT)。其中有49個BITs引入了國際仲裁機制,以解決投資者與東道國之間的爭端。多邊層面最具影響力的投資條約是《華盛頓公約》。根據公約建立的ICSID主要通過仲裁和調解解決投資爭端。「中心」的管轄權須基於一國對公約的批准加入,以及一國對「中心」管轄的同意。我國雖然很早就加入了《華盛頓公約》,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保留了對ICSID機制的引入。近年來,我國在對外簽訂投資協定時,逐漸放開,越來越多地引入ICSID機制。至今為止,在我國對外簽訂的BITs中,共有14個引入了ICSID機制。從ICSID的仲裁實踐來看,如2014年北京城建集團公司訴葉門政府案,建設工程項目被仲裁庭認定為符合《華盛頓公約》項下關於投資的要求。[18]因此,「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過程中所涉及的許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爭端,是可以通過這一機制解決的。「一帶一路」沿線大多數國家是《華盛頓公約》的締約國,只有少數國家沒有加入該公約,包括緬甸、寮國、泰國、巴勒斯坦、波蘭、塔吉克、印度、馬爾地夫和不丹。
總的來說,「一帶一路」國家在締結與投資有關的條約方面,存在以下問題:(1)各國之間BIT締約不充分,不能覆蓋「一帶一路」所有投資者及其投資。由於目前世界上不存在多邊投資條約。BIT是投資者及其投資的主要國際法維權手段。從我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簽署BITs情況來看,「一帶一路」各國之間的BIT仍然有很大的締約空間。(2)有些BITs缺乏投資者訴東道國爭端解決機制(Investor-State Dispute Settlement,以下簡稱為「ISDS機制」)。以中外BITs為例,其中仍有少數缺乏ISDS機制,如中國與泰國,以及中國與土庫曼間的BITs。(3)國際仲裁適用的爭議范圍有限。從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其他國家之間的BITs來看,大部分BITs都規定,只有與徵收補償數額有關的爭議可通過國際仲裁解決。有部分BITs則規定,除補償數額爭議之外,締約雙方同意的其他爭議也可以提交國際仲裁。只有與緬甸、伊朗、土耳其、葉門、希臘、塞普勒斯、羅馬尼亞、烏茲別克、俄羅斯、印度之間的BITs將國際仲裁適用的投資爭端擴大到了其他投資爭議。(4)ICSID機制的適用范圍受限。由於「一帶一路」沿線部分國家未加入ICSID公約,ICSID仲裁機制不能完全覆蓋到「一帶一路」沿線投資者及其投資。以上這些問題都為「一帶一路」沿線投資者通過國際仲裁解決與東道國之間的爭端帶來了阻礙。
3.「一帶一路」投資爭端仲裁實踐
從「一帶一路」國家在投資仲裁案件中的被訴情況來看,「一帶一路」沿線有不少國家屢遭投資者起訴。其中,被訴超過10次及以上的國家包括捷克、埃及、吉爾吉斯斯坦、烏克蘭、俄羅斯、波蘭、哈薩克、印度、斯洛伐克、土耳其。這直接體現出,這些國家對於外國投資者利益侵犯的情況時有發生。這些國家頻頻被訴諸國際仲裁,一方面說明,這些國家國內法為投資者提供的救濟是不充分或不被投資者所信賴的,另一方面也說明,國際仲裁機制在這些國家的投資爭端解決方面比較暢通。
另外,從「一帶一路」國家投資仲裁所適用的仲裁機制來看,機構仲裁遠比專設仲裁多。而且,在各個仲裁機構中,ICSID被適用的最多,足見這一多邊投資仲裁機制的重要性。其次,SCC、ICC和PCA被適用的情況也比較多。可見西歐發達國家所建立的仲裁機制頗受「一帶一路」投資者的青睞。相反,「一帶一路」域內的仲裁機構,如CRCICA,明顯受到冷落。由此可見,「一帶一路」域內的仲裁機制亟待完善,以取得「一帶一路」域內投資者的信賴。
(三)國家間的經貿爭端解決
國家間的經貿爭端,主要是在貿易和投資協定適用和解釋過程中產生的國家間貿易和投資爭端,具體包括投資條約解釋和適用所產生的國家間爭端、國家因違反WTO和其他區域貿易協定的義務所產生的的爭端,以及WTO和其他貿易協定的解釋所產生的爭端。
1.「一帶一路」國家與國家間投資條約爭端解決
對於投資條約解釋和適用所產生的爭端,主要通過投資條約規定的國家與國家間爭端解決機制(State-StateDispute Settlement,SSDS)來解決。SSDS機制具體適用於三種情形[19]:(1)條約規定含義不明或締約方對條約規定有不同解讀時,所引發的條約解釋爭端;(2)締約一方投資者遭受締約另一方侵害時,所觸發的外交保護爭端;(3)締約一方提出損害賠償請求之前,先行確認締約另一方行為違反條約的程序。
SSDS機制中的爭端解決方式一般包括外交談判和國家間仲裁。實踐中,基於投資條約的國家間仲裁案件,目前已知的總共只有三例[20]。且三案當事人都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可見,「一帶一路」國家因投資條約解釋和適用產生的國家間爭端主要通過外交途徑解決,不會選擇訴諸國際仲裁。
2.「一帶一路」區域貿易協定爭端解決機制
「一帶一路」區域貿易協定和安排大體有兩種類型。比較多的一類是國家之間基於友好關系,為加強經貿合作而建立的框架性和原則性的區域經貿協定及組織。如,上海合作組織、中亞區域經濟合作、歐亞經濟共同體等。這些組織和協定主要不是以規則來維系,更多地是依賴於各國之間的夥伴關系,因此很少有關於爭端解決的安排。[21]
另一類則是規則主導型的區域貿易協定,以中國與東盟間的自由貿易協定為代表。雙方訂有專門的《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爭端解決協議》[22](以下簡稱為《爭端解決協議》)。《爭端解決協議》規定的爭端解決方式包括磋商、調解、調停、仲裁,且非常注重非訴訟方式。在仲裁程序中,爭端當事方可以隨時同意進行調解或調停。[23]另外,《爭端解決協議》並沒有設立實體性的裁決機構,而是採用了臨時仲裁的形式,且仲裁沒有上訴程序。裁決的執行方面,雖然規定了一系列針對不履行仲裁裁決行為的補償和中止減讓或利益規定,但補償是自願的,中止減讓或利益需滿足許多條件。[24]另外,由於缺乏負責執行監督的常設機構,執行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爭端方的自律。總體而言,「一帶一路」沿線的區域貿易協定欠缺有強制力的爭端解決機制。
3.「一帶一路」國家與WTO爭端解決機制
WTO的爭端解決機制適用於成員方違反WTO義務而產生的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知識產權等爭端。爭端解決適用的規則包括《關於爭端解決規則與程序的諒解》(即DSU)以及WTO協定各涵蓋協定中的爭端解決條款。爭端解決步驟包括磋商、專家組審查、上訴機構審查、報告的執行及其監督。相比「一帶一路」區域貿易協定的爭端解決機制,WTO爭端解決機制主要有如下優越之處:(1)上訴機制。這有效地避免了專家組審理的許多錯誤。而且由於上訴機構是常設性的,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WTO爭端解決裁決的一致性以及成員方的預期。(2)執行機制。WTO有專門的執行監督機構,對違約方實施報告中建議的情況進行持續監督,這就保證了違約方的執行。
WTO爭端解決機制是全球范圍內最成功的國際爭端解決機制。「一帶一路」國家經貿爭端的解決與WTO爭端解決機制關系深切。這一方面體現在,「一帶一路」沿線有許多國家都是WTO爭端解決機制的「常用客戶」。在WTO進行申訴超過十次及以上的「一帶一路」國家包括印度(24次)、中國(17次,僅指中國大陸)、泰國(13次)和印度尼西亞(10次)。在WTO被訴十次及以上的「一帶一路」國家包括中國(39次)、印度(24次)和印度尼西亞(14次)。[25]另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訂立的雙邊和區域貿易協定,在爭端解決部分很多都依賴於WTO。以中國為例,中國與東盟以及中國與新加坡間的貿易協定,在爭端解決部分都規定,當爭端當事方在一定期限內不能就仲裁庭主席的任命取得一致意見時,應請求WTO總幹事指定仲裁庭主席。[26]
「一帶一路」國家在經貿爭端解決中利用WTO爭端解決機制所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目前「一帶一路」沿線有很多並非WTO成員,包括哈薩克等13國。因此,WTO爭端解決機制不能完全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貿易爭端。
7. 注冊公司一址多照的相關規定有哪兒些
上海市工商局日前出台的《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支持長寧區加快推進上海市「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創新試驗區、上海虹橋航空服務業創新試驗區、上海虹橋時尚創意產業集聚區建設的若干意見》(下簡稱《意見》)中,首次在上海市范圍內提出「一照多址」概念,並在長寧區率先試點實施。
根據該意見,在長寧區從事不擾民、不影響周邊環境和公共安全的「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的內資企業,在長寧區內增設一個或多個經營場所時,只需申請在原有營業執照上再增加新的經營地址,無需重新辦理分支機構營業執照。
。其中,「一照多址」和擴大登記地適用范圍就是企業集中反映的兩大需求。
因此,在試點「一照多址」的同時,新出台的《意見》也包括了進一步擴大企業集中登記地的適用范圍。
去年7月,長寧區就制定出台了《企業住所登記管理細則》及配套文件《長寧區企業住所(經營場所)集中登記管理辦法》,這也是第一個對接《上海市企業住所登記管理辦法》而制定出台的區縣層面細則。根據該細則,長寧區允許不擾民、不影響周邊環境和公共安全的科技創新企業在街道(鎮)、園區、眾創空間提供並經確認備案後的場地進行集中登記。
新的《意見》提出,支持和鼓勵律師事務所作為集中登記管理單位,向企業提供經過確認備案的場地進行集中登記。
據悉,以往集中登記地入駐企業在注冊時,除了需要提交集中登記管理單位的租賃協議之外,還需要提交房屋產權證明、轉租證明等文件。《意見》實施後,集中登記地管理單位與入駐企業簽訂的租賃合同可直接作為場地使用證明,簡化了入駐集中登記地企業的經營場所提供證明文件這一流程,為企業辦事做了「減法」。
根據此次新出台的《意見》,「一址多照」的適用范圍將予以擴大。記者了解到,原本只允許有投資關系的企業實行「一址多照」登記,意見出台後,只要有關聯關系,多個企業可在同一地址的非居住用房注冊登記,進一步釋放了現有的場地登記資源。
8. 廣東「打包」申請自貿區有何看點
⒑崆佟按虯�畢蛑醒肷昵氤閃⒆雜擅騁濁���嚀逕昵氳姆槳覆⑽醇�嘎叮�慵�≌��源聳碌牡偷鰲N�裁匆�偷鰨懇桓隹贍蓯潛鞠釕昵牖竦貿曬Φ母怕什緩門卸希�偷骺梢粵粲謝匭�嗟亍V檔霉刈⒌氖牽�獯巍按虯�鄙昵胱悅城��慮骯俜矯揮凶鎏�嗟男���裁揮邢蜆�諤峁┥柘氳敝械淖悅城�男畔⒑拖附冢�鮒性滌贍腿搜拔丁� 個人認為,這與中央近期批准上海成立自貿區有很大的關系。盡管上海自貿區的實施細節也不甚清晰,人們只是得知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的自由兌換試驗是其核心內容之一。然而,這個消息帶來的反響不可小覷,廣東是全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而自貿區的建設恰恰就是對外開放的重要標志,廣東焉能不作出積極的爭取? 從理論上說,自貿區涉及三個層面的內容:一是貨物貿易的自由化,二是服務貿易的自由化,三是投資的便利化和自由化。很明顯,上海自貿區是「中間落墨」,通過人民幣資本項目下自由兌換的試驗來推動服務貿易全面自由化,由此擴展並帶動貨物貿易自由化和投資自由化。由於上海本身就是成熟的服務業城市,金融開放的歷史相對悠久,在上海自貿區先行一步,開展境內外資金自由進出對中國金融體系所產生沖擊的評估試驗似乎順理成章,因為我國遲早要面對這種沖擊,通過自貿區總結經驗是很有意義的舉措。 上述的試驗並不一定局限在上海,在廣東也可以開展。當然,試驗區也不是越多越好,但廣東的優勢在於粵港澳合作。事實上,盡管全國人大常委會可以通過議案,讓目前全國的一些商業法律暫時在上海自貿區「失效」,以便其開展各種嘗試和試驗,可是,宣布用什麼新的法律來填補現有法律「失效」所出現的真空?這自然是人們十分關注的問題。 對於廣東,無論是南沙,還是橫琴、前海,都有一個共同的優勢,就是把部分在普通法系下香港賴以成功的商業法律直接引進,讓一些對於適用法律比較敏感的國際投資項目可以放心到廣東的上述三個地區進行投資經營。這應該是廣東這次把南沙、橫琴和前海「打包」申請自貿區的最大亮點,因為廣東未必要與上海自貿區的做法亦步亦趨,可以直接在投資自由化的層面上實現突破! 此外,針對珠三角地區的居民經常到港澳購物,從而「流失」大量購買力的事實,「打包」申請自貿區還可以充分利用與港澳兩個特區地理接壤的優勢來發展貨物的自由貿易,從而在短時間內凝聚大量的人氣。 據報道,廣州市政府對南沙新區人口規模的預期是從目前的30萬人發展到五年後的300萬人,而十年後則為500萬人。通過貨物貿易自由化聚集擴大內需所需要的龐大人流和資金流,然後再刺激產業和投資規模的迅速擴大,似乎是實現南沙上述人口規模快速成長的必由之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廣州的現代服務業發展優勢暫時不如上海的弱點。 當然,上述「打包」方式並非沒有挑戰,比如,由於南沙、前海和橫琴分屬廣州、深圳和珠海三個城市,雖說省政府可以出面協調,但是三地如何在自貿區的規劃和運作上做到合理分工、錯位發展,降低相互之間無序競爭的概率,有待觀察。 (作者是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稅務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