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李仕民律師

李仕民律師

發布時間: 2022-03-18 19:14:04

① 李世民的親姐妹

平陽公主
平陽公主(?—623年),唐高祖李淵第三女,唐太宗李世民同母姐,母太穆皇後。她是一個真正的巾幗英雄,才識膽略絲毫不遜色於她的兄弟們。但她的名字和出生日期在記錄其事跡的《舊唐書》和《新唐書》中沒有記載。南北朝在隋朝統一之後不久,中國又一次陷入了大分裂的狀態。這次分裂的時間很短,隋文帝的外甥李淵只用了7年時間就擊敗群雄,再一次統一了天下。李淵能當上皇帝,固然與他個人的條件分不開,但更重要的,是他實在生了一群傑出的兒女。這群兒女中功績最大的就是太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和三女兒平陽公主。

② 李世民的生到死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享年50歲,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號貞觀。

③ 唐太宗末期,大約是貞觀20年左右,朝廷主要官員以及相互間形成的政治勢力

這個可是個浩大的工程。

貞觀二十年的時候:

孫伏伽:大理寺卿。我記得此人好像是狀元出身。
禇遂良:黃門侍郎加銀青光祿大夫。二十一年兼檢校大理卿。尋,因父禇亮去世丁憂。二十二年,起復,拜中書令。這位老兄的父親也是位出名的文人兼高幹,封陽翟侯,這個時候是離休在家。
張亮:鄭國公、刑部尚書。在三月的時候因謀反伏誅。(如果要寫貞觀二十年的事的話,這位老兄的事跡倒有可發揮的餘地,建議去看看《舊唐書·列傳十九》和《新唐書》里這位老兄的事跡。個人建議:像長孫無忌這些人物已經寫濫了,寫寫這位老兄倒不錯。)
長孫無忌:趙國公、太子太師、司徒。二十一年六月的時候加授為揚州都督。二十二年下月的時候兼檢校中書令,知尚書、門下二省事(呵呵,這權力可真是大啊)。
房玄齡:梁國公、太子太傅。二十二年被起復為黃門侍郎。此人死於二十二年七月。
蕭瑀:宋國公、太子太保。二十年十月的時候被革爵,貶為商州刺史。二十一年,復封宋國公。此人死於二十二年六月。此人來歷不小,他的高祖是梁武帝,曾祖父便是大名鼎鼎的昭明太子,祖父蕭察是後梁宣帝,父親蕭巋是梁明帝,九歲時候封新安郡王。梁朝滅亡後,又因為是隋煬帝的小舅子而榮寵不衰。唐朝時,又被唐太宗倚為心腹大臣,而且其子蕭銳尚太宗之女襄城公主,與唐太宗為兒女親家。
李績:英國公、特進。此人在六月的時候與崔敦禮率兵擊破薛延陀於郁督軍山北,斬首五千餘級,虜男女三萬餘人。後來又擔任了太子詹事。二十三年的時候又被任命為疊州都督。
崔敦禮:固安公、兵部尚書。
高士廉:申國公、開府儀同三司。此人死於二十一年正月。此人是長孫無忌的舅舅。長孫無忌及長孫皇後父親長孫晟早卒,由高士廉養育二人長大,並親自將長孫皇後許配給唐太宗,因此太宗對其相當尊敬。
高履行:戶部侍郎。尚太宗女東陽公主。高履行是申國公、太傅高士廉長子。
馬周:這一年才四十六歲(應該是虛歲吧),官就當到中書令兼太子右庶子,攝吏部尚書。二十一年,加銀青光祿大夫。死於貞觀二十二年。
崔仁師:中書舍人兼刑部侍郎。二十二年正月的時候被提拔為中書侍郎,參知機務,不過到了二十二年二月份的時候就被除名。這人因為後期被太宗所重用,遭到中書令禇遂良的忌妒,才被借機以欺君罔上罪發配龔州。
李靖:衛國公、開府儀同三司。此人死於二十三年四月辛酉(唐太宗於二十三年四月已巳崩於含風殿,晚李靖八天)。
律師:為唐開國元老裴寂之子,尚太宗之妹臨海長公主,官至汴州刺史。其子承先,武則天時為殿中監,被酷吏殺害。
李思行:樂安郡公、嘉州()刺史。
李高遷:陵州刺史。
許洛仁:冠軍大將軍、行左監門將軍。此人是唐開國元老派之一,從死後陪葬昭陵來看,此人的資歷不低。
樊興:襄城郡公、檢校右武候將軍。
公孫武達:東萊郡公。
龐同善:右金吾大將軍。是濮國公龐卿惲之子。
唐儉:光祿大夫。此人亦是唐朝元老之臣,此時因事被貶為光祿大夫。其子善識尚豫章公主。
劉弘基:夔國公、輔國大將軍。此人為唐朝立下赫赫戰功。此時因年老賦閑。
劉仁實:劉弘基之子。官至左典戎衛郎將。
劉玄意:渝國公,尚南平公主。是唐朝元老劉政會之子。
柴哲威:譙國公、右屯營將軍。系駙馬柴紹之子。
柴令武:襄陽郡公,尚巴陵公主。
丘行恭:右武候將軍。此人的兒子就是武則天時代有名的酷吏丘神績。
李客師:丹陽郡公、右武衛將軍。是李靖(字葯師)之弟。
尉遲敬德:這個不用介紹了吧。不過當時已經離休,授了個開府儀同三司,封鄂國公。
程知節:大名鼎鼎的程咬金。盧國公、左屯衛大將軍,加鎮軍大將軍。
薛萬徹:右武衛大將軍,是高祖李淵的駙馬,娶丹陽公主。看過《神探狄仁傑2》的話或許對這個名字會有所記憶。
楊師道:安德郡公、太常卿。尚桂陽公主。其子楊豫之尚李元吉之女壽春縣主。楊師道的父親楊雄是隋朝的宗室。在唐朝從唐高祖武德起就一門顯貴。至武則天時,又因是外戚(武則天母楊氏之族)而崇寵。一家之內,駙馬三人,王妃五人,贈皇後一人。
薛元超:太子舍人。這一年應該二十二歲左右吧,以這個年齡來說官可當的不小了。此人是薛收的兒子,父親死後襲爵汾陰男,那個時候才九歲。娶的妻子是巢刺王李元吉的女兒和靜縣主,參預撰寫《晉書》。
令狐德棻:秘書少監。此人先前曾為太子李承乾的太子右庶子,承乾敗,他也跟著除名。沒多久就起復擔任雅州刺史,後又讓他為首修撰〈晉書〉。
楊纂:戶部尚書。
楊弘禮:中書侍郎。二十一年加銀青光祿大夫,遷司農卿兼充昆丘道副大總管。是楊纂的族子。
楊弘武:楊弘禮弟。
閻立德:工部尚書。他的弟弟就是大畫家閻立本。閻立本在其兄去職後繼任為工部尚書,兄弟相代為八座,一時傳為佳話。
柳奭:兵部侍郎。他的外甥女就是高宗的王皇後。其兄柳亨是光祿少卿、銀青光祿大夫。
於志寧:侍中。
高季輔:銀青光祿大夫、太子右庶子兼吏部侍郎。
張行成:銀青光祿大夫、太子少詹事、刑部侍郎兼檢校尚書左丞。其族孫就是武則開時有名的張昌宗、張易之兄弟。
郭孝恪:金紫光祿大夫,行安西都護、西州刺史。
張儉:皖城郡公、東夷都護。其兄張大師官太僕卿,封武功縣男。其弟張延師也當到左衛大將軍,封范陽郡公。
程務挺:右驍衛將軍兼平壤道行軍總管。
張士貴:虢國公、左領軍大將軍。
趙道興:右武候將軍。
來濟:中書舍人。
李義府:太子舍人。
盧承慶:尚書左丞、雍州別駕。
許敬宗:檢校中書侍郎。

宗室有:
李道立:高平縣公。是永安王孝基(高祖李淵堂弟)嗣子。
李神符:襄邑王。是淮安王李神通之弟、高祖李淵堂弟。子臨川郡公德懋、魏郡公文暕。
李孝協:郇國公。是長平王叔良(高祖李淵堂弟)之子。
李道宗:江夏王、禮部尚書。
李博乂:隴西王。是高祖李淵二哥、追贈蜀王李湛之子。其弟奉慈封渤海王。兄弟二人驕侈無比,俱為高祖所鄙。
李靈龜:楚王。系楚哀王智雲(高祖李淵第五子)嗣子。
李元景:荊王。李淵第六子。
李元禮:徐王、絳州刺史。李淵第十子。
李元嘉:韓王、潞州都督。李淵第十一子。
李元則:彭王、澧州刺史。李淵第十二子。
李元懿:鄭王。李淵第十三子。
李元軌:霍王。李淵第十四子。
李元鳳:虢王。李淵第十五子。
李元慶:道王。李淵第十六子。
李元裕:鄧王。李淵第十七子。
李元名:舒王。李淵第十八子。
李靈夔:魯王。李淵第十九子。
李元祥:江王。李淵第二十子。
李元曉:密王。李淵第二十一子。
李元嬰:滕王。李淵第二十二子。
李恪:吳王。李世民第三子。母親是隋煬帝的女兒。個人覺得這個人的才幹在李世民所有的兒子中是最強的。可惜與長孫無忌不協。
李泰:順陽王。李世民第四子,長孫皇後嫡出。這個時候是被貶而徙居均州鄖鄉縣。文采不錯。
李愔:蜀王。李世民第六子。
李惲:蔣王。李世民第七子。
李貞:越王。李世民第八子。史書說此人善騎射,頗涉文史,兼有吏干。武則天時因反對武則天、匡復李唐天下而起兵,後失敗。
李慎:紀王。李世民第十子。
李福:趙王。李世民第十三子。出繼隱太子李建成。
李明:李世民第十四子。貞觀二十一年受封為曹王。高宗顯慶中詔令出繼巢刺王李元吉之後。

這些是我參照《舊唐書》和《新唐書》整理出來的,不過沒來得及做更細致的考證的整理,估計有不少遺漏和錯誤,不過樓主要寫小說這些應該夠了吧。建議你可以再參看兩本唐書,裡面有不少當時的制度、事件可以作參考。至於這些人哪個是哪派的,反正是小說,有些可以虛構,只要不離譜就可以了。

④ 唐太宗李世民善聽諫言的故事

1、貞觀元年(627年),一個名叫元律師的人犯了罪,被判死刑。司法官孫伏伽對於這種判法有所不滿,所以進諫說:」按照現行的法律,元律師不該被處死刑,法官不能因為憎恨而濫加刑罰。」唐太宗聽了之後,不但沒有生氣,反而把價值百萬錢的蘭陵公主園賞賜給了孫伏伽。

一些大臣對此不理解, 便向太宗詢問為什麼這樣做。唐太宗回答說:「我剛剛即位,需要在朝堂上下形成敢於直諫的風氣。孫伏伽是我登基以來,第一個敢於批評朝政的,所以我要好好獎賞他。」群臣看到唐太宗有虛懷納諫的誠意,於是競相直諫,涌現出一-批敢於批評朝政的諍臣。

2、貞觀元年,太宗下令官員凡假造官階和閱歷的,不主動交代就要處以死刑,後來, 果然查出有造假的人,唐大宗判了他們死刑。 大理少卿戴認為依照唐律,這些造假之人不應判處死刑,極力反對皇者一生氣就殺人的做法, 唐太家聽以了他的勸諫。赦免了這些人的死罪。

3、貞觀三年(628年)唐太宗下詔關中免兩年租稅,關東免一年的租稅,但是沒過多久,他就改變了主意。魏微知道後,批評他言而無信,唐太宗虛心接受了魏微的批評。

4、貞觀五年(630年),唐太宗輕信讒言,殺害了大理承張蘊古,事後,房玄齡澄清了事實,唐太宗十分後悔,隨後頒下詔令說道:「從今天開始,凡是判處死罪,即使是斬立決,也要審核三次後再執行。」

5、貞觀六年(631年),唐太宗想去封禪泰山,魏微屢次勸說太宗:「現在百姓生活還不十分殷實,倉廩還沒有充實,國力還比較弱,您在這個時候祭告天地,以為帝王功業已經實現了,這是十分不妥的。」唐太宗隨即打消了封禪的念頭。

⑤ 李世民的妹妹永慶公主1

李世民沒有一個叫永慶公主的妹妹 永慶是宋太祖的女兒 李淵共有李淵共有19位女兒:長沙公主(下嫁馮少師)襄陽公主(下嫁竇誕)平陽公主(謚號「昭」,稱平陽昭公主,母竇皇後,下嫁柴紹)高密公主(下嫁長孫孝政,又嫁段綸)長廣公主(先封為桂陽公主,下嫁趙慈景,又嫁楊師道)萬春公主(先封為萬春公主,後來改封長沙公主,下嫁豆盧懷讓)房陵公主(先封為永嘉公主,下嫁竇奉節,又嫁賀蘭僧伽)九江公主(下嫁執失思力)廬陵公主(下嫁喬師望)南昌公主(下嫁蘇勖)安平公主(下嫁楊思敬)淮南公主(李澄霞,下嫁封道言)真定公主(下嫁崔恭禮)衡陽公主(下嫁阿史那社爾)丹陽公主(下嫁薛萬徹)臨海公主(下嫁裴律師)館陶公主(下嫁崔宣慶)安定公主(先封為千金公主,下嫁溫挺,又嫁鄭敬玄)常樂公主(下嫁趙瑰)

⑥ 唐太宗時有多少長公主

李淵


李淵共有19位女兒:
長沙公主(下嫁馮少師)
襄陽公主(下嫁竇誕)
平陽公主(諡號「昭」,稱平陽昭公主,母竇皇後,下嫁柴紹)
高密公主(下嫁長孫孝政,又嫁段綸)
長慶公主(先封為桂陽公主,下嫁趙慈景,又嫁楊師道)
長沙公主(先封為萬春公主,下嫁豆盧懷讓)
房陵公主(先封為永嘉公主,下嫁竇奉節,又嫁賀蘭僧伽)
九江公主(下嫁執失思力)
廬陵公主(下嫁喬師望)
南昌公主(下嫁蘇勖)
安平公主(下嫁楊思敬)
淮南公主(下嫁封道言)
真定公主(下嫁崔恭禮)
衡陽公主(下嫁阿史那社爾)
丹陽公主(下嫁薛萬徹)
臨海公主(下嫁裴律師)
館陶公主(下嫁崔宣慶)
安定公主(先封為千金公主,下嫁溫挺,又嫁鄭敬玄)
常樂公主(下嫁趙瑰)
李世民

襄城公主
汝南公主 李宇
南平公主
遂安公主
長樂公主 李麗質(母長孫皇後,出嫁時因太宗要給的嫁妝倍於長公主而被魏徵諫)
豫章公主(長孫皇後養女)
巴陵公主 下嫁柴紹與平陽公主之子柴令武,永徽四年與房遺愛謀反,被唐高宗賜死。顯慶中追贈為北景公主
普安公主
東陽公主
臨川公主 李孟姜(母韋貴妃)
清河公主 李敬
蘭陵公主 李淑
晉安公主
安康公主(下嫁獨孤謀)
新興公主
城陽公主(母長孫皇後,公主出嫁前,唐太宗專門為她卜卦,下嫁杜荷,又嫁薛瓘)
高陽公主(下嫁房遺愛,後因謀反賜死,追封合浦公主)
金山公主
晉陽公主 李明達(母長孫皇後,皇後去世後,與哥哥李治一起被唐太宗親自撫養,為太宗最為寵愛的女兒,多受眾臣喜愛,有其母風。)
常山公主
新城公主(母長孫皇後,初許配與魏徵的長子魏叔玉,後因魏徵生前所謂薦人失當、邀名賣直之罪,唐太宗因而悔婚。初嫁長孫詮,唐太宗為給愛女長面子,特升其公爹為岐州刺史。後嫁韋正矩)
李治

義陽公主李下玉,母蕭淑妃。
高安公主,始封宣城公主,母蕭淑妃。
安定思公主,公主早夭,麟德元年追封安定公主,謚曰思。
太平公主李令月,母武則天
李顯

新都公主,下嫁武延暉。
宜城公主,始封義安郡主。下嫁裴巽。
定安公主,始封新寧郡主。下嫁王同皎。同皎得罪,神龍時,又嫁韋濯。
長寧公主,韋庶人所生,下嫁楊慎交。開元十六年,慎交死,主更嫁蘇彥伯。務廉卒坐贓數十萬,廢終身。
永壽公主,下嫁韋鐬。蚤薨,長安初追贈。
永泰公主,李仙蕙,字穠輝,以郡主身份下嫁武延基。大足中,忤張易之,為武後所殺。帝追贈,以禮改葬,號墓為陵。
安樂公主,李裹兒,七公主。帝遷房陵而主生,解衣以褓之,名曰裹兒。姝秀辯敏,韋後、中宗尤愛之。下嫁武崇訓。被起義軍一刀刺死。
成安公主,字季姜。始封新平郡主。下嫁韋捷。捷以韋後從子誅,主後薨。公主逝世後,其女韋氏,在唐玄宗開元年間,被封為東光公主。和親外族,下嫁奚的首領李魯蘇。
金城公主,李奴奴,邠王李守禮之女,唐中宗養女。
李旦

壽昌公主(母劉皇後,下嫁崔真)
安興昭懷公主(早薨)
荊山公主(下嫁薛伯陽)
淮陽公主(母王德妃 下嫁王承慶)
代國公主 李華(字華婉,母劉皇後,下嫁鄭萬鈞)
涼國公主 李(少免),(字華庄,母王德妃,先封為仙源公主,下嫁薛伯陽)
薛國公主(先封為清陽公主,下嫁王守一,又嫁裴巽)
鄎國公主(母崔貴妃,先封為荊山公主,下嫁薛儆,又嫁鄭孝義)
金仙公主 李無上道(母竇德妃,先封為西城縣主)
玉真公主 李持盈(字玄玄,母竇德妃,始封崇昌縣主)
霍國公主(下嫁裴虛己)
李隆基
公主
永穆公主,下嫁王繇。
常芬公主,下嫁張去奢。
孝昌公主,蚤薨。
唐昌公主,下嫁薛銹。
靈昌公主,蚤薨。
常山公主,下嫁薛譚,又嫁竇澤。
萬安公主,天寶時為道士。
開元新制:長公主封戶二千,帝妹戶千,率以三丁為限;皇子王戶二千,主半之。左右以為薄。帝曰:「百姓租賦非我有,士出萬死,賞不過束帛,女何功而享多戶邪?使知儉嗇,不亦可乎?」於是,公主所稟殆不給車服。後咸宜公主以母愛益封至千戶,諸主皆增,自是著於令。主不下嫁,亦封千戶,有司給奴婢如令。
上仙公主,蚤薨。
懷思公主,蚤薨,葬築台,號登真。
晉國公主,始封高都公主。下嫁崔惠童。貞元元年,與衛、楚、宋、齊、宿、蕭、鄧、紀、郜國九公主同徙封。
新昌公主,下嫁蕭衡。
臨晉公主,皇甫淑妃所生。下嫁郭潛曜。薨大歷時。
衛國公主,始封建平公主。下嫁豆盧建,又嫁楊說。薨貞元時。
真陽公主,下嫁源清,又嫁蘇震。
信成公主,下嫁獨孤明。
楚國公主,始封壽春公主。下嫁吳澄江。上皇居西宮,獨主得入侍。興元元年,請為道士,詔可,賜名上善。
普康公主,蚤薨。唐懿宗咸通九年追封。細數《新唐書 列傳第八 諸帝公主》中所列玄宗女為三十,而非「玄宗二十九女。」;再看《新唐書 列傳第八 諸帝公主 懿宗八女》中亦列有普康公主,以是疑普康公主本為唐懿宗女,故其早死後,由其父追封,而宋人修《新唐書》時又誤將其再入於玄宗諸女之中。
昌樂公主,高才人所生。下嫁竇鍔。薨大歷時。
永寧公主,下嫁裴齊丘。
宋國公主,始封平昌公主。下嫁溫西華,又嫁楊徽。薨元和時。
齊國公主,始封興信公主,徙封寧親公主。下嫁張垍,又嫁裴潁,末嫁楊敷。薨貞元時。
咸直公主,又記咸宜公主,貞順皇後所生。下嫁楊洄,又嫁崔嵩。薨興元時。
宜春公主,蚤薨。
廣寧公主,董芳儀所生。下嫁程昌胤,又嫁蘇克貞。薨大歷時。
萬春公主,杜美人所生。下嫁楊朏,又嫁楊錡。薨大歷時。
太華公主,貞順皇後所生。下嫁楊錡。薨天寶時。
壽光公主,下嫁郭液。
樂城公主,下嫁薛履謙,坐嗣岐王李珍事誅。
新平公主,常才人所生。幼智敏,習知圖訓,帝賢之。下嫁裴玪,又嫁姜慶初。慶初得罪,主幽禁中。薨大歷時。
壽安公主李蟲娘,曹野那姬所生。孕九月而育,帝惡之,詔衣羽人服。唐代宗以廣平王入謁,帝字呼主曰:「蟲娘,汝後可與名王在靈州請封。」下嫁蘇發。
李亨

宿國公主,始封長樂公主。下嫁豆盧湛。
蕭國公主,始封寧國公主。下嫁鄭巽,又嫁薛康衡。乾元元年,降回紇英武威遠可汗,乃置府。二年,還朝。貞元中,讓府屬,更置邑司。
和政公主,章敬太後所生。生三歲,後崩,養於韋妃。性敏惠,事妃有孝稱。下嫁柳潭。安祿山陷京師,寧國公主方嫠居,主棄三子,奪潭馬以載寧國,身與潭步,日百里,潭躬水薪,主射爨,以奉寧國。初,潭兄柳澄之妻楊氏,楊貴妃姊也,勢幸傾朝,公主未嘗干以私;及死,撫其子如所生。從玄宗至蜀,始封,遷潭駙馬都尉。郭千仞反,玄宗御玄英樓諭降之,不聽。潭率折沖張義童等殊死斗,主彀弓授潭,潭手斬賊五十級,平之。唐肅宗有疾,主侍左右勤勞,詔賜田,以女弟寶章公主未有賜,固讓不敢當。阿布思之妻隸掖廷,帝宴,使衣綠衣為倡。主諫曰:「布思誠逆人,妻不容近至尊;無罪,不可與群倡處。」帝為免出之。自兵興,財用耗,主以貿易取奇贏千萬澹軍。及帝山陵,又進邑入千萬。代宗初立,屢陳人間利病、國家盛衰事,天子鄉納。吐蕃犯京師,主避地南奔,次商於,遇群盜,主諭以禍福,皆稽顙願為奴。代宗以主貧,詔諸節度餉億,主一不取。親紉綻裳衣,諸子不服紈絺。廣德時,吐蕃再入寇,主方妊,入語備邊計,潭固止,主曰:「君獨無兄乎?」入見內殿。翌日,免乳而薨。
郯國公主,始封大寧公主。下嫁張清。薨貞元時。
紀國公主,始封宜寧公主。下嫁鄭沛。薨元和時。
永和公主,韋妃所生。始封寶章公主。下嫁王詮。薨大歷時。
郜國公主,始封延光公主。下嫁裴徽,又嫁蕭升。升卒,主與彭州司馬李萬亂,而蜀州別駕蕭鼎、澧陽令韋惲、太子詹事李皆私侍主家。久之,奸聞。唐德宗大怒,幽主它第,杖殺萬,斥鼎、惲、弁嶺表。貞元四年,又以厭蠱廢。六年薨。子蕭位,坐為蠱祝,囚端州,蕭佩、蕭儒、蕭偲囚房州,前生子駙馬都尉裴液囚錦州。公主之女蕭氏為皇太子李誦(唐順宗)妃,帝畏妃怨望,將殺之,未發,等公主逝世,太子屬疾,乃殺妃以厭災,謚曰惠。
李豫

靈仙公主,夭折。
真定公主,夭折。
永清公主,下嫁裴仿(唐玄宗女新平公主之子)。
齊國昭懿公主,母崔貴妃,先封為昇平公主,下嫁郭曖。
華陽公主,母貞懿皇後(獨孤皇後),大歷七年出家做道士,號瓊華真人。
玉清公主,夭折。
嘉豐公主,下嫁高怡,薨於建中年間。
長林公主,下嫁沈明,薨於元和年間。
太和公主,夭折。
趙國庄懿公主,先封為武清公主,又封為嘉誠公主,下嫁田緒,薨於元和年間。贈封趙國公主及謚庄懿。
玉虛公主,夭折。
普寧公主,下嫁吳士廣(吳士彥)。
晉陽公主,下嫁太常少卿裴液,薨於大和年間。
義清公主,下嫁柳杲。
壽昌公主,下嫁竇克良,薨於貞元年間)
新都公主,下嫁田華。
西平公主,夭折。
章寧公主,夭折。
樂安公主,下嫁張怙。張父張清娶唐肅宗女郯國公主為妻。
註:樂安公主在《新唐書》中沒有記錄。公主身世見於周紹良主編的《唐代墓誌匯編 大唐故張府君墓誌銘》
「(駙馬都尉張怙)父清,尚肅宗皇帝第五女郯國公主,累遷太常卿、駙馬都尉,贈光祿卿。公即光祿府君之元子也。......尚樂安公主,拜朝請大夫,賜紫金魚袋。公主即代宗皇帝之息女也」。
李適
公主
韓國貞穆公主,昭德王皇後所生。幼謹孝,帝愛之。始封唐安公主。將下嫁秘書少監韋宥,未克而朱泚亂,從至城固薨,加封韓國公主謚貞穆。
魏國憲穆公主,始封義陽公主。下嫁王士平。公主恣橫不法,德宗幽之禁中;錮王士平於府第,久之,拜安州刺史,坐交中人貶賀州司戶參軍。門下客蔡南史、獨孤申叔為主作《團雪散雪辭》狀離曠意。德宗聽聞後大怒,捕南史等逐之,幾廢時士科。義陽公主逝世後,追封為魏國公主及謚憲穆。
鄭國庄穆公主,始封義章公主。下嫁張孝忠之子張茂宗。薨,加贈鄭國公主及謚庄穆。
臨真公主,下嫁秘書少監薛釗。薨元和時。
永陽公主,下嫁殿中少監崔諲。
普寧公主,早夭。
文安公主,丐為道士。薨大和時。
燕國襄穆公主,始封咸安公主。下降回紇武義成功可汗,置府。薨元和時,追封為燕國公主及謚襄穆。
義川公主,早夭。
宜都公主,下嫁殿中少監柳昱。逝世於貞元時。
晉平公主,早夭。
李誦

漢陽公主李暢,庄憲皇後所生。始封德陽郡主。下嫁郭鏦。辭歸第,涕泣不自勝,德宗曰:「兒有不足邪?」對曰:「思相離,無他恨也。」帝亦泣,顧太子曰:「真而子也。」
永貞元年,與諸公主皆進封。時戚近爭為奢詡事,主獨以儉,常用鐵簪畫壁,記田租所入。文宗尤惡世流侈,因主入,問曰:「姑所服,何年法也?今之弊,何代而然?」對曰:「妾自貞元時辭宮,所服皆當時賜,未嘗改變。元和後,數用兵,悉出禁藏纖麗物賞戰士,由是散於人間,內外相矜,忸以成風。若陛下示所好於下,誰敢不變?」帝悅,詔宮人視主衣制廣狹,遍諭諸主,且敕京兆尹禁切浮靡。主嘗誨諸女曰:「先姑有言,吾與若皆帝子,驕盈貴侈,可戒不可恃。」開成五年薨。
梁國恭靖公主李自虛,與漢陽公主同生。始封咸寧郡主,徙普安公主。下嫁鄭何。薨,追封梁國公主及謚。
東陽公主,始封信安郡主。下嫁崔杞。
西河公主,始封武陵郡主。下嫁沈翚。育有一子。後嫁郭子儀孫郭銛。郭銛父為郭曖,母為唐代宗女昇平公主。逝世於咸通時。
雲安公主,亦漢陽同生。下嫁劉士涇。
襄陽公主,始封晉康縣主。下嫁張孝忠之子張克禮。公主縱恣,常微行市裡。有薛樞、薛渾、李元本皆得私侍,而渾尤愛,至謁渾母如姑。有司欲致詰,多與金,使不得發。克禮以聞,穆宗幽主禁中。元本乃功臣惟簡子,故貸死,流象州,樞、渾崖州。
潯陽公主,崔昭儀所生。大和三年,與平恩公主、邵陽公主並為道士,歲賜封物七百匹。
臨汝公主,崔昭訓所生。蚤薨。
虢國公主,始封清源郡主,徙陽安。下嫁王承系。薨,追封虢國公主。
平恩公主,蚤薨。
邵陽公主,蚤薨。
李純

梁國惠康公主,始封普寧公主。帝特愛之。下嫁於季友。元和中,徙永昌。薨,詔追封及謚。將葬,度支奏義陽、義章公主葬用錢四千萬,有詔減千萬。
永嘉公主,為道士。
衡陽公主,蚤薨。
宣城公主,下嫁沈 。
鄭國溫儀公主,始封汾陽公主。下嫁韋讓。薨,追封及謚。
岐陽庄淑公主,懿安皇後所生。下嫁杜悰,帝為御正殿臨遣,繇西朝堂出,復御延喜門,止主車,大賜賓從金錢。開第昌化里,疏龍首池為沼。後家上尚父大通里亭為主別館。貴震當世。然主事舅姑以禮聞,所賜奴婢偃蹇,皆上還,丐直自市。杜悰為澧州刺史,主與偕,從者不二十婢,乘驢,不肉食,州縣供具,拒不受。姑寢疾,公主不解衣,葯糜不嘗不進。開成中,悰自忠武入朝,主疾侵,曰:「願朝興慶宮,雖死於道,不恨。」道薨。
陳留公主,下嫁裴損。裴損為太子諭德。
真寧公主,下嫁薛翃。
南康公主,下嫁沈汾。薨咸通時。
臨真公主,始封襄城公主。下嫁衛洙。薨咸通時。
普康公主,蚤薨。
真源公主,始封安陵。下嫁杜中立。
永順公主,下嫁劉弘景。
安平公主,下嫁劉異。唐宣宗即位,宰相以劉異為平盧節度使,帝曰:「朕唯一妹,欲時見之。」乃止。後隨異居外,歲時輒乘馹入朝。薨乾符時。
永安公主,長慶初,許下嫁回鶻保義可汗,會可汗死,止不行。太和中,丐為道士,詔賜邑印,如尋陽公主故事,且歸婚貲。
義寧公主,未及下嫁薨。
定安公主,始封太和公主。下嫁回鶻崇德可汗。會昌三年來歸,詔宗正卿李仍叔、秘書監李踐方等告景陵。主次太原,詔使勞問系塗,以黠戛斯所獻白貂皮、玉指環往賜。至京師,詔百官迎謁再拜。故事:邑司官承命答拜,有司議:「邑司官卑,不可當。」群臣請以主左右上媵戴鬢帛承拜,兩襠持命。又詔神策軍四百具鹵簿,群臣班迓。主乘輅謁憲、穆二室,欷歔流涕,退詣光順門易服、褫冠釒奠待罪,自言和親無狀。帝使中人勞慰,復冠釒奠乃入,群臣賀天子。又詣興慶宮。明日,主謁太皇太後。進封長公主,遂廢太和府。主始至,宣城以下七主不出迎,唐武宗怒。差奪封絹贖罪。宰相建言:「禮始中壺,行天下,王化之美也,請載於史,示後世。」詔可。
貴鄉公主,蚤薨。
李恆

義豐公主,武貴妃所生。下嫁韋處仁。薨咸通時。
淮陽公主,張昭儀所生。下嫁柳正元。
延安公主,下嫁竇浣。
金堂公主,始封晉陵公主。下嫁郭仲恭。薨乾符時。
清源公主,薨太和時。
饒陽公主,下嫁郭仲詞。
義昌公主,為道士。薨咸通時。
安康公主,為道士。乾符四年,以主在外頗擾人,詔與永興公主、天長公主、寧國公主、興唐公主還南內。
李湛
公主
永興公主。
天長公主。
寧國公主,薨廣明時。
李昂

興唐公主,母不詳。
西平公主,母不詳。
光化公主,母不詳,薨廣明時。
第四女郎寧公主,母不詳,薨咸通時。
李炎
公主
昌樂公主。
壽春公主。
長寧公主,薨大中時。
延慶公主。
靜樂公主,薨咸通時。
樂溫公主。
永清公主,薨咸通時。
李忱

萬壽公主,母晁皇後。公主下嫁鄭顥。公主為唐宣宗所寵愛,前此下詔:「先王制禮,貴賤共之。萬壽公主奉舅姑,宜從士人法。」舊制:車輿以鐐金扣飾。帝曰:「我以儉率天下,宜自近始,易以銅。」公主次每進見,帝必諄勉篤誨,曰:「無鄙夫家,無干時事。」又說:「太平公主、安樂公主之禍,不可不戒!」故諸主祗畏,爭為可喜事。唐宣宗遂下詔:「夫婦,教化之端。其公主、縣主有子而寡,不得改嫁。」
永福公主,曾許嫁於琮。
齊國恭懷公主,始封西華公主。下嫁嚴祁。祁為刑部侍郎。主薨大中時,追贈及謚。
廣德公主,下嫁於琮。初,琮尚永福公主,公主與帝食,怒折匕箸,帝曰:「此可為士人妻乎?」更許琮尚主。許琮為黃巢所害,廣德公主哭著說道:「今日誼不獨存,賊宜殺我!」巢不許,乃縊室中。主治家有禮法,嘗從琮貶韶州,侍者才數人,卻州縣饋遺。凡內外冠、婚、喪、祭,主皆身答勞,疏戚鹹得其心,為世聞婦。
義和公主。
饒安公主。
盛唐公主。
平原公主,薨咸通時,已而追封。
唐陽公主。
許昌庄肅公主,下嫁柳陟。薨中和時。
豐陽公主。
李漼

衛國文懿公主,郭淑妃所生。始封同昌公主。下嫁韋保衡。咸通十年薨。帝既素所愛,自製輓歌,群臣畢和。又許百官祭以金貝、寓車、廞服,火之,民爭取煨以汰寶。及葬,帝與妃坐延興門,哭以過柩,仗衛彌數十里,冶金為俑,怪寶千計實墓中,與乳保同葬。追封及謚。
安化公主。
普康公主,早夭。
昌元公主,薨咸通時。
昌寧公主,母王德妃。
金華公主。
仁壽公主。
永壽公主。
遂寧公主,第十一女。
註:遂寧公主《新唐書·公主傳》漏載。陸心源編輯《唐文拾遺》卷三四,崔致遠《賀封公主表》(此書附載於《全唐文》):「臣某言:臣得進奏院狀報,奉去年十月十四日敕旨,皇帝第十一妹封遂寧公主。長女封唐興公主。次女封永平公主。」據《新唐書·公主傳》,唐興公主和永平公主均為僖宗之女,則遂寧公主為僖宗之妹,懿宗之女。
李儇

唐興公主,母不詳。
永平公主,母不詳。
李曄

新安公主,母不詳。
平原公主,積善何皇後所生。帝在鳳翔,公主下嫁李茂貞子李繼偘,皇後謂不可。昭宗說:「不爾,我無安所!」是日,宴內殿,李茂貞坐在皇帝東南,公主拜殿上。李繼偘族兄弟皆西向立,公主遍拜之。及帝還,朱全忠移茂貞書,取主還京師。
信都公主,母不詳。
益昌公主,母不詳。
唐興公主,母不詳。
德清公主,母不詳。
太康公主,母不詳。
永明公主,母不詳,蚤薨。
新興公主,母不詳。
普安公主,母不詳。
樂平公主,母不詳。

⑦ 唐朝李隆基李世民

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不是一個人。

⑧ 李世民的妹妹在歷史上真正的姓名或者封號是什麼

李世民是唐太宗,是唐高祖的第二個兒子,李世民的姐妹就是高祖李淵的女兒。
高祖李淵共有19個女兒:
長沙公主(下嫁馮少師)
襄陽公主(下嫁竇誕)
平陽公主(謚號「昭」,稱平陽昭公主,母竇皇後,下嫁柴紹)
高密公主(下嫁長孫孝政,又嫁段綸)
長廣公主(先封為桂陽公主,下嫁趙慈景,又嫁楊師道)
長沙公主(先封為萬春公主,下嫁豆盧懷讓)
房陵公主(先封為永嘉公主,下嫁竇奉節,又嫁賀蘭僧伽)
九江公主(下嫁執失思力)
廬陵公主(下嫁喬師望)
南昌公主(下嫁蘇勖)
安平公主(下嫁楊思敬)
淮南公主李澄霞(下嫁封道言)
真定公主(下嫁崔恭禮)
衡陽公主(下嫁阿史那·社爾)
丹陽公主(下嫁薛萬徹)
臨海公主(下嫁裴律師)
館陶公主(下嫁崔宣慶)
安定公主(先封為千金公主,下嫁溫挺,又嫁鄭敬玄)
常樂公主(下嫁趙瑰)

⑨ 李世民為何叫長孫皇後觀音婢 觀音婢啥意思有什麼來歷

因為觀音婢是長孫皇後的小名。

長孫皇後的父親雖然是隋朝右驍衛將軍,但是他們一家人都比較信奉佛。因而家族中的長輩給長孫皇後起了觀音婢這個小名,希望她以後能夠成長成像觀世音菩薩那樣大慈大悲之人。

此外,長孫皇後性情寬厚溫和,善良慈悲,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影響,她自己本身也是個虔誠的觀音信徒。當初李世民當皇帝的時候,因為李世民的名字中有「世」這個字,所以很多名字中有世都會有所避諱,就連觀世音也被人改了稱呼,直接叫她觀音菩薩。

(9)李仕民律師擴展閱讀:

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後的哥哥,與李世民是至交,輔佐李世民贏取天下。唐太宗想讓長孫無忌任宰相,長孫皇後卻奏稱:「妾既被立為皇後,尊貴已極,我實在不想讓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漢朝的呂後、霍光之家,可為前車之鑒。所以,我請您千萬不要把兄長任為宰相。」

在長孫皇後的再三推讓下,唐太宗只給長孫無忌加「開府儀同三司」這樣的虛銜。長孫皇後的此等品行實在讓人嘆服,比之現今某些官太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行為,真是天壤之別。

長孫皇後所生的長樂公主出嫁時,唐太宗賞賜的物品要比唐高祖的女兒長公主出嫁的物品多出一倍有餘。為此,魏徵當面向唐太宗提出異議。長孫皇後得知後,不僅不怪罪魏徵,還對他誇贊有加。在長孫皇後的操持下,長樂公主帶著不甚豐厚的嫁妝出嫁了。

事情如果只是至此,恐怕還不足以傳頌千載。公元632年,魏徵力阻春狩,觸怒龍顏,李世民大怒,道:「看我殺掉這個莊稼老漢!」長孫皇後問莊稼老漢是誰,李世民說:「當然是魏徵,他總是在大庭廣眾之下侮辱我。」

長孫皇後立即穿上皇後官服,站在庭院之中,向皇帝參拜,口中直稱:「恭祝陛下!」她這一舉措弄得唐太宗滿頭霧水,忙問:「何事如此鄭重?」長孫皇後說:「我聽說,領袖英明則部下正直,魏徵之所以正直,正由於你的英明,我怎能不祝賀!」

唐太宗聽了心中一怔,覺得皇後說的甚是在理,於是滿臉陰雲隨之而消,不久之後反倒擢升魏徵當宰相(侍中)。也正因為有魏徵這樣一位赤膽忠心的諫臣,才使唐太宗避免了許多過失,成為一代明君,說到底,這中間實際上還有長孫皇後的一份功勞。

長孫皇後雖然位尊皇後,但生活很儉朴,平日衣物僅夠穿而已。她36歲時染病不起,臨終留下遺囑:依山而葬,不用造墳,也不用棺槨,以木器瓦器儉薄送終。同時規勸太宗納忠容諫,不受讒言,節制游樂打獵和役使百姓。長孫皇後去世時,唐太宗非常悲痛,感到從此「失一良佐」!

⑩ 唐太宗是如何兼聽納諫的呢

「貞觀之治」的出現,和唐太宗肯於兼聽納諫有密切關系。

不讓宮里的陰氣過剩

貞觀二年(公元628年),中書舍人李百葯說:「以前雖然釋放過宮女,但宮中無用的宮女仍然很多。宮里陰氣太盛,也會招致天災。」唐太宗接受了李百葯的建議,下令釋放宮女,前後放出三千多人。

不征少年當兵

武德九年,太宗派使臣徵兵,封德彝建議中:男雖未滿18歲,身強力壯的也可當兵。唐太宗批准了他的建議,已經寫好了詔令。但是魏徵堅持認為不能這樣做。唐太宗很生氣,對他大加指責。魏徵回答說:「竭澤而漁,暫時雖然有魚吃,但是,一次把大小魚都撈盡了,以後就無魚可捕。同樣道理,假若毀林打獵,雖然暫時可得來不少野獸,但是將來就永遠打不到野獸了。如果叫全國的男子都去當兵,那麼租調徭役由什麼人負擔呢?況且兵不在多,全在統帥得當,何必拿幼小的人湊數呢?」唐太宗一想,魏徵說的很有道理,便接受了他的建議。

自比商紂

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唐太宗打算到洛陽巡遊,於是下令修洛陽乾元殿。給事中張玄素上書反對,他說:「因巡遊東都,先修宮室,這不是當前的急務。當年平定王世充時,凡隋朝宏大奢侈的宮殿都拆毀了,取得了人民的擁護。現在還不到十年,又建豪華的宮殿,為什麼以前的壞事,又去學呢?關中是全國的要地,應千方百計設法使其保持穩定。目前民生凋弊,陛下這樣做,就是走隋煬帝的老路,那弊害恐怕比隋煬帝時還甚。」

唐太宗回答說:「你說我不如隋煬帝,比夏桀、商紂怎樣呢?」張玄素說:「如果這項工程不停,將來的命運和商紂同樣可悲。」

唐太宗接受了張玄素的建議,說:「這是我考慮的不周。既然如此,就停建吧。」

魏徵放過縣令

有一次,唐太宗到九成宮,隨行的宮女住在圍川縣的官舍里,不久,宰相李靖和王珪也來了。當地的有關官吏把宮女遷到別處,把官舍讓給李靖住。唐太宗知道這件事很生氣說:「為什麼輕視我的宮人?難道讓這些人在此作威作福嗎?」准備下令懲罰這個縣令。魏徵說:「李靖、王珪都是朝廷大臣,而宮人不過是後宮服役的奴僕。朝廷大臣到地方上巡視,縣令要向他們請示公事;大臣回朝以後,陛下也要向大臣詢問民間疾苦。官舍應作為接待朝廷官員之處,這是合情合理的事。至於宮人他們除了辦理生活小事以外,根本不接待來訪的客人。如果因此懲罰縣令,將會引起天下人批評。」唐太宗聽了魏徵的話,認識了自己的錯誤,就不再查辦縣令了。

擇善而從

唐太宗納諫的事例很多。他不僅能納諫,並且主動採取措施引導大臣評論朝政,提出改進意見。例如,太宗登基不久,上朝時態度十分嚴肅,弄得大臣們戰戰兢兢,很長時間沒有人敢發表意見。唐太宗發現這個問題以後,主動改變作風,自己有意識找大臣交談,擺出一副和顏悅色的面孔,以減少大臣的畏懼情緒。對敢於批評朝政的大臣,給予賞賜。有一次,唐太宗准備把元律師判處死刑,當時孫伏伽不以為然,批評太宗說:「元律師沒犯重罪,陛下判刑過嚴,實際這是濫加酷刑。」

他接受了孫伏伽的批評,並且把價值一百萬的蘭陵公主園賞給他,有人議論說:「賞賜得過分優厚了。」唐太宗說:「我從登基以來,大臣沒有敢批評朝政的,這次厚賞孫伏伽,就是為了鼓勵大家關心朝政多提意見。」

其次,唐太宗為了給大臣創造批評朝政的條件,建立了一種新制度,即允許諫官史官參加政事堂會議。實行這種制度以後,諫官能及時了解朝政內幕,宰相不敢謊報政績。軍國大政如果有錯誤,諫官有權當面指責。同時,史官參加政事堂會議,可以及時了解皇帝和宰相的言行,然後根據第一手材料編寫起居注,對於封建統治者是一種監督。

另一方面,唐太宗採取多種多樣的形式叫臣下把意見反映出來。一是令文臣武將寫書面材料;二是太宗自己先提出具體問題,主動聽取大臣的意見;三是組織大臣進行辯論,擇善而從。例如,貞觀九年(公元631年),太宗令文武大臣寫書面材料評論朝政。當時有個叫馬周的人,在中郎將常何家作客。常何本人目不識丁,於是請馬周代筆,寫出二十條建議。唐太宗看了常何送來的意見,表示非常滿意,並且嘉獎了他。常何面紅耳赤地說:「臣下不會寫字,這些意見是我的客人馬周代筆的。」太宗立即召見馬周,和他談了一席話以後,提拔他任監察御史,後來馬周還當了宰相。唐太宗李世民作為一代明君,兼聽納諫,不怕批評,擇善而從的精神,在歷史上傳為佳話。

熱點內容
最高法院適用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發布:2025-01-23 03:30:20 瀏覽:940
司法中打架 發布:2025-01-23 03:18:00 瀏覽:895
鐵路法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23 03:03:11 瀏覽:403
農業發展公司管理規章制度範本 發布:2025-01-23 02:40:29 瀏覽:507
新婚姻法夫妻共同財產司法解釋 發布:2025-01-23 02:26:07 瀏覽:293
初中籃球競賽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23 02:12:16 瀏覽:258
南通十大律師 發布:2025-01-23 01:41:49 瀏覽:609
法官宋魚水的故事 發布:2025-01-23 01:41:39 瀏覽:424
法院員額人大 發布:2025-01-23 01:17:52 瀏覽:600
法院怎樣找到被執行人 發布:2025-01-23 00:40:09 瀏覽: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