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法律援助條例講課稿

法律援助條例講課稿

發布時間: 2022-03-19 13:51:19

法律援助如何向媒體求助

法律援助是依法申請法援,求助媒體是請求輿論干預,兩者不一回事,所產生效果的方式與結果也不一樣。請求輿論干預只有聯系相關媒體,比如今日說法、法制進行時、新聞夜航等。

⑵ 法律援助條例的條例內容

第一條為了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條例獲得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
第三條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積極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
第四條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和地方律師協會應當按照律師協會章程對依據本條例實施的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協助。
第五條直轄市、設區的市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根據需要確定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機構。
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人員為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第六條律師應當依照律師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接受律師協會和司法行政部門的監督。
第七條國家鼓勵社會對法律援助活動提供捐助。
第八條國家支持和鼓勵社會團體、事業單位等社會組織利用自身資源為經濟困難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第九條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有關的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給予表彰、獎勵。
第十條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
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第十一條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第十二條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第十三條本條例所稱公民經濟困難的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和法律援助事業的需要規定。
申請人住所地的經濟困難標准與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執行。 第十四條公民就本條例第十條所列事項申請法律援助,應當按照下列規定提出:
(一)請求國家賠償的,向賠償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向提供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三)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向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四)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向支付勞動報酬的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五)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向被請求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第十五條本條例第十一條所列人員申請法律援助的,應當向審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的申請由看守所在24小時內轉交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所需提交的有關證件、證明材料由看守所通知申請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協助提供。
第十六條請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提出申請。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與其法定代理人之間發生訴訟或者因其他利益糾紛需要法律援助的,由與該爭議事項無利害關系的其他法定代理人代為提出申請。
第十七條公民申請代理、刑事辯護的法律援助應當提交下列證件、證明材料:
(一)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代理申請人還應當提交有代理權的證明;
(二)經濟困難的證明;
(三)與所申請法律援助事項有關的案件材料。
申請應當採用書面形式,填寫申請表;以書面形式提出申請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由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或者代為轉交申請的有關機構工作人員作書面記錄。
第十八條法律援助機構收到法律援助申請後,應當進行審查;認為申請人提交的證件、證明材料不齊全的,可以要求申請人作出必要的補充或者說明,申請人未按要求作出補充或者說明的,視為撤銷申請;認為申請人提交的證件、證明材料需要查證的,由法律援助機構向有關機關、單位查證。
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及時決定提供法律援助;對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書面告知申請人理由。
第十九條申請人對法律援助機構作出的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通知有異議的,可以向確定該法律援助機構的司法行政部門提出,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在收到異議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經審查認為申請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以書面形式責令法律援助機構及時對該申請人提供法律援助。
第二十條由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的案件,人民法院在開庭10日前將指定辯護通知書和起訴書副本或者判決書副本送交其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人民法院不在其所在地審判的,可以將指定辯護通知書和起訴書副本或者判決書副本送交審判地的法律援助機構。
第二十一條法律援助機構可以指派律師事務所安排律師或者安排本機構的工作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也可以根據其他社會組織的要求,安排其所屬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對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的案件,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在開庭3日前將確定的承辦人員名單回復作出指定的人民法院。
第二十二條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提供法律援助不得收取任何財物。
第二十三條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員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報告,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核實的,應當終止該項法律援助:
(一)受援人的經濟收入狀況發生變化,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
(二)案件終止審理或者已被撤銷的;
(三)受援人又自行委託律師或者其他代理人的;
(四)受援人要求終止法律援助的。
第二十四條受指派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或者接受安排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社會組織人員在案件結案時,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提交有關的法律文書副本或者復印件以及結案報告等材料。
法律援助機構收到前款規定的結案材料後,應當向受指派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或者接受安排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社會組織人員支付法律援助辦案補貼。
法律援助辦案補貼的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會同同級財政部門,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參考法律援助機構辦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的平均成本等因素核定,並可以根據需要調整。
第二十五條法律援助機構對公民申請的法律咨詢服務,應當即時辦理;復雜疑難的,可以預約擇時辦理。 第二十六條法律援助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以及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紀律處分:
(一)為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人員提供法律援助,或者拒絕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人員提供法律援助的;
(二)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收取財物的;
(三)從事有償法律服務的;
(四)侵佔、私分、挪用法律援助經費的。
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收取的財物,由司法行政部門責令退還;從事有償法律服務的違法所得,由司法行政部門予以沒收;侵佔、私分、挪用法律援助經費的,由司法行政部門責令追回,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七條律師事務所拒絕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不安排本所律師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由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1個月以上3個月以下停業整頓的處罰。
第二十八條律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1個月以上3個月以下停止執業的處罰:
(一)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擅自終止法律援助案件的;
(二)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收取財物的。
有前款第(二)項違法行為的,由司法行政部門責令退還違法所得的財物,可以並處所收財物價值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九條律師辦理法律援助案件違反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的,按照律師法的規定予以處罰。
第三十條司法行政部門工作人員在法律援助的監督管理工作中,有濫用職權、玩忽職守行為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一條本條例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⑶ 法律援助條例第27條第二款的具體內容

第二十七條
律師事務所拒絕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不安排本所律師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由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1個月以上3個月以下停業整頓的處罰。

⑷ 那些事情可以申請法律援助幫助

申請法律援助的條件。
《法律援助條例》第十二條規定,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申請法律援助需要符合哪些條件
我來答
法妞問答律師在線咨詢
專業律師咨詢在線解答 2019-06-14
申請法律援助的條件: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師,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法律援助的條件可分為一般條件和特殊條件。
(一)一般條件
一般條件是對中國公民普遍適用的條件,它是指確因經濟困難、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並有充分理由證明為保障自己合法權益需要幫助的我國公民,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特殊條件
特殊條件主要指刑事案件被控一方獲得法律援助應具備的特殊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
(1)盲、聾、啞和未成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以及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律師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
(2)其他殘疾人、老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嫌疑人,因經濟困難沒有能力聘請辯護律師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
(3)刑事案件中外國籍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法院指定律師辯護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

⑸ 我想申請法律援助,該怎麼做

應向賠償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根據《法律援助條例》第十條的規定,你的申請是否屬於受援助對象,還得看本省、自治區或直轄市人民政府對此有沒有做出補充規定,如果沒有的話,你的這種情況可能不屬受援對象。
在提出申請時,你得帶上必要的證明文件:(一)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如果是代理申請人還應當提交有代理權的證明;(二)經濟困難的證明;(三)與所申請法律援助事項有關的案件材料。具體到這起交通事故中來,申請人就必須有交管部門的處理意見書。另外,申請應當採用書面形式,填寫申請表;以書面形式提出申請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由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或者代為轉交申請的有關機構工作人員作書面記錄。
相關法條:
《法律援助條例》
第十條
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
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第十四條
公民就本條例第十條所列事項申請法律援助,應當按照下列規定提出:
(一)請求國家賠償的,向賠償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向提供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三)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向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四)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向支付勞動報酬的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五)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向被請求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第十七條
公民申請代理、刑事辯護的法律援助應當提交下列證件、證明材料:
(一)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代理申請人還應當提交有代理權的證明;
(二)經濟困難的證明;
(三)與所申請法律援助事項有關的案件材料。
申請應當採用書面形式,填寫申請表;以書面形式提出申請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由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或者代為轉交申請的有關機構工作人員作書面記錄。
第十九條
申請人對法律援助機構作出的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通知有異議的,可以向確定該法律援助機構的司法行政部門提出,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在收到異議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經審查認為申請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以書面形式責令法律援助機構及時對該申請人提供法律援助。(

⑹ 深圳市法律援助條例的章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規范和促進法律援助工作,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和《廣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活動。
第三條本條例所稱法律援助,是指由市、區人民政府(以下簡稱市、區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人員,依法為符合本條例規定條件的當事人提供無償法律服務的活動。
本條例所稱輔助性法律援助,是指由市、區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人員,依法為不符合無償法律援助條件但符合本條例第四十五條規定條件的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活動。
第四條市、區政府司法行政部門(以下簡稱市、區司法行政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並對法律援助機構及其活動進行監督管理。
第五條設立市、區法律援助協調指導委員會,負責協調、指導本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協調指導委員會由司法、公安、勞動等行政部門和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工會、共青團、婦聯、律師協會等社會團體組成。由市、區政府或者市、區政府委託司法行政部門召集。
法律援助協調指導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司法行政部門,負責處理委員會的日常事務。
第六條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公正獨立、講求效率,對受援人體恤關懷,提供高質量的法律援助服務。
第七條法律援助機構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及本條例規定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安排並監督法律援助人員為受援人提供法律服務。
第八條提供無償法律服務的法律援助經費納入同級政府財政預算,專款專用,依法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監督。
第九條行政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以及有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組織和個人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協助做好法律援助工作。
第十條律師、律師事務所應當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
第十一條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由市、區政府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章范圍
第十二條符合下列條件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無償法律援助:
(一)符合本市規定的經濟困難標准;
(二)申請事項依法在本市審理或者處理;
(三)因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需要法律幫助。
第十三條經濟困難標准由市政府根據本市的經濟發展狀況和法律援助事業的實際情況制定並發布。
經濟困難標准不得低於本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
第十四條人民法院依法為被告人指定辯護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需審查其經濟狀況。
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偵查機關被第一次訊問後或者自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即可申請法律援助,無需提供經濟狀況證明。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前六個月平均月工資在本行政區域最低工資標准兩倍以下的勞動者,申請支付勞動報酬、工傷賠償法律援助的,無需提供經濟狀況證明,但應當提供收入水平證明。
第十五條對因情況緊急、不及時處理有可能引發嚴重後果,或者涉及人數較多的案件,當事人申請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及時受理並先行指派法律援助人員提供法律援助。
第十六條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就法律援助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依照有關規定直接決定予以辦理。
第三章申請與審查
第十七條公民申請法律援助的事項,屬於區級受理機關辦理或者請求事項義務人是區級機關的,申請人應當向辦理機關或者義務人所在地的區級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公民申請法律援助的事項,屬於市級受理機關辦理或者請求事項義務人是市級機關的,申請人應當向市級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不服人民法院一審判決、裁定上訴的案件,公民申請法律援助的,應當向市級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其他法律援助事項,申請人應當向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區級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法律援助事項經勞動爭議仲裁機構裁決或者人民法院裁判後,受援人要求繼續提供法律援助的,應當向有受理權的法律援助機構另行申請。
第十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區級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將法律援助事項轉請市級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一)因短時間內案件較多,區級法律援助機構不能及時辦理的;
(二)因案件情況疑難、復雜,區級法律援助機構難以獨立完成的。
當事人直接向市級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且符合前款規定情形的,市級法律援助機構可以予以受理。
第十九條兩個以上法律援助機構都可以受理的法律援助事項,申請人可以向其中一個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申請人向兩個以上有受理權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法律援助申請的,由最先收到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第二十條法律援助機構之間對法律援助事項的受理發生爭議的,由共同的上一級司法行政部門指定受理。
第二十一條在刑事訴訟中,有關機關應當在下列規定的時間內,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如果經濟困難,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偵查機關在對犯罪嫌疑人依法進行第一次訊問後或者自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在告知其有權聘請律師的同時;
(二)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內;
(三)人民法院對提起公訴的案件,自案件審查完畢之日起三日內;
(四)人民法院自受理自訴案件之日起三日內。
前款規定的告知可以採取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以口頭形式告知的,有關機關應當製作筆錄;以書面形式告知的,有關機關應當製作告知書。告知筆錄和告知書應當由被告知人簽名確認,並歸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自訴人所涉案件的案卷。
第二十二條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在收到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請後,應當在二十四小時內將申請轉交有權受理的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及時通知申請人、近親屬或者其委託的其他人員協助提供本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的證明材料。
犯罪嫌疑人的近親屬地址不詳無法通知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在轉交申請時一並告知法律援助機構。
第二十三條公民申請法律援助,應當填寫《法律援助申請表》,並提交下列材料:
(一)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代理人還應當提交有代理權的證明;
(二)經濟狀況證明;
(三)與申請事項和請求相關的案件材料。
法律援助申請應當以書面形式提出。書面申請確有困難的,可以以口頭形式提出;以口頭形式提出申請的,由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或者有關機關工作人員代為填寫《法律援助申請表》,並由申請人簽字確認。
第二十四條本條例所稱經濟狀況證明包括:
(一)民政部門制發的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有效證明;
(二)申請人及其家庭成員所在工作單位出具的收入證明;
(三)申請人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居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委員會、社區工作站出具的經濟狀況證明;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證明。
第二十五條本市的社區工作站、用人單位收到申請入要求出具經濟狀況證明的申請後,對符合條件的,應當在收到申請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出具證明;不出具證明的,應當書面告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沒有設立社區工作站的,由居民委員會出具證明。
社區工作站或者居民委員會出具的經濟狀況證明應當如實載明截止申請之日起前六個月申請人家庭人口、勞動能力、就業狀況等詳細情況。
第二十六條法律援助機構受理申請後,應當按照法律援助的條件進行審查,並在受理申請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提供法律援助的書面決定;不予援助的,應當書面說明理由。
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向相關部門核實申請人的經濟狀況,有關部門應當配合。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移交的法律援助申請,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在作出不予援助決定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函告移送機關。
第二十七條申請人對法律援助機構不提供法律援助的決定有異議的,可以在收到決定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向主管的司法行政部門提出;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在收到異議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經審查認為申請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以書面形式責令法律援助機構依法提供法律援助。
第四章實施
第二十八條法律援助機構決定提供法律援助的,應當在作出決定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指派法律援助人員。
第二十九條人民法院對指定辯護的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十日前,將指定辯護通知書以及起訴書或者一審判決書副本、抗訴狀副本、被告人的上訴狀等材料送交法律援助機構。人民法院不在其所在地審判的,可以將指定材料送交審判地的法律援助機構。
接受指派的律師,應當自指派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將法律援助公函送交人民法院,並辦理閱卷等手續。
人民法院未按照本條第一款規定指定辯護的,法律援助機構有權拒絕並可以要求人民法院按照本條第一款規定重新指定。
第三十條受援人有權了解為其提供的法律援助活動進展情況。有事實證明法律援助人員不依法履行職責的,受援人有權要求法律援助機構更換法律援助人員。
受援人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向法律援助人員如實陳述案件事實與相關情況;
(二)提供真實的有關證明和證據材料;
(三)配合法律援助人員工作;
(四)經濟狀況和案件情況發生變化時,及時告知法律援助機構。
第三十一條法律援助人員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向法律援助機構報告法律援助事項的辦理進程和有關情況。
第三十二條法律援助人員發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及時向法律援助機構報告:
(一)受援人以欺騙手段獲得法律援助的;
(二)受援人隱瞞與案件有關的重要事實的;
(三)受援人無正當理由拒絕法律援助人員為其提供法律援助的;
(四)受援人經濟收入狀況發生變化,可能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
(五)受援人另行委託代理人或者辯護人的;
(六)受援人失去聯系導致無法繼續為其提供法律援助的;
(七)按本條例第十五條規定先行受理的法律援助,經審查受援人不符合法律條件的援助;
(八)其他影響法律援助工作辦理的情形。
發生前款規定情形或者受援人要求更換法律援助人員未獲批准、無正當理由和事實證明仍堅持更換的,法律援助機構可以決定終止提供法律援助,並書面通知受援人、法律援助人員和案件辦理機關。但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三十三條法律援助機構收到結案材料後,應當向承辦案件的法律援助人員支付法律援助辦案補貼。但公務員及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人員除外。
法律援助辦案補貼標准,由市司法行政部門會同市財政部門制定。
第五章監督保障
第三十四條市司法行政部門應當根據法律援助實際需要,編制本市法律援助人員名冊,建立相關信息檔案。列入名冊的人員應當包括所有在本市注冊的執業律師和由市、區司法行政部門確認的其他申請提供法律援助的人員。
申請提供法律援助的人員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一)從事仲裁、公證工作滿三年;
(二)從事審判、檢察工作滿三年;
(三)從事法律教學、研究工作滿三年或者具有中級以上職稱;
(四)具有法律專科以上學歷,從事其他法律工作滿三年。
法律援助人員名冊應當向社會公布。
第三十五條法律援助機構從名冊中指派法律援助人員承辦具體法律援助事項。
申請人可以在名冊中選擇法律援助人員,經法律援助機構與法律援助人員協商後,指派該法律援助人員承辦。
第三十六條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根據監督結果和承辦法律援助事項情況,對法律援助人員的辦案質量進行評估,對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事項的情況進行年度考核,並將考核結果予以公示。考核辦法由市司法行政部門另行制定。
第三十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人員名冊應當進行相應的變更或者調整:
(一)律師被取消執業資格的,予以除名;
(二)律師被暫停執業的,在名冊中予以註明;
(三)律師經考核不合格的,不予除名,但應當在名冊中予以註明;
(四)非律師的法律援助人員經考核不合格的,予以除名。
第三十八條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定期徵求受援人和法律援助案件涉及的有關部門的意見。必要時,可以指派工作人員旁聽法律援助人員辦理的訴訟案件或者仲裁案件。
第三十九條法律援助機構決定提供法律援助的案件,經受援人申請,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對當事人作出緩交、減交或者免交案件訴訟費、仲裁費的決定。
第四十條司法、勞動、工商、檔案、衛生等有關行政部門和財政撥款的事業單位對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事項需要查閱、調取、列印檔案資料、出具證明所涉及的費用及相關材料的復制、復印費用,應當予以免收。
第四十一條受援人申請司法鑒定、勘驗、檢測、評估的,由財政撥款的鑒定、勘驗、檢測、評估機構,應當緩收、減收或者免收鑒定費、勘驗費、檢測費、評估費。
受援人勝訴後,應當向有關機構補交實際需要交納的費用;受援人敗訴、交納有關費用確有困難的,有關費用應當予以減免或者由法律援助機構承擔。
具體實施辦法由市政府另行制定。
第四十二條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對法律援助機構提供法律援助的刑事案件,應當在偵查終結或者作出起訴決定後七個工作日內,通知承辦的法律援助人員領取相關法律文書。
仲裁機構對法律援助機構提供法律援助的案件,應當在調解或者作出仲裁裁決後七個工作日內,通知承辦的法律援助人員領取調解書或者仲裁裁決書副本。
第四十三條申請國家賠償和工傷賠償的案件,由法律援助機構提供法律援助的,依法負有賠償和支付義務的單位應當在作出決定後七個工作日內,將處理結果以書面形式送達承辦的法律援助人員。
第六章輔助性法律援助
第四十四條市、區政府可以開展輔助性法律援助活動。
第四十五條申請人申請輔助性法律援助,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家庭經濟狀況高於本條例第十三條規定的經濟困難標准,但低於本市上年度在崗職工人均月工資水平;
(二)申請事項符合本條例第四十六條規定的輔助性法律援助案件范圍;
(三)爭議標的不低於人民幣三萬元。
第四十六條對於下列事項,申請人可以向市、區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申請輔助性法律援助:
(一)申請事項為請求工傷、醫療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的;
(二)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三)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的;
(四)請求發給撫恤金的;
(五)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六)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七)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權益的。
第四十七條法律援助機構收到申請後,應當將符合輔助性法律援助條件的案件情況以適當方式公告五個工作日。
公告期間,律師提出代理該案件,並經申請人同意的,應當與申請人簽訂輔助性法律援助協議,收費辦法和標准按照本條例有關規定執行;公告期滿後,沒有律師提出代理該案件的,由法律援助機構提供輔助性法律援助服務。
第四十八條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對申請人的申請進行審查,符合受理條件且有勝訴可能和執行可能的,予以受理;不符合條件或者沒有勝訴可能和執行可能的,不予受理,同時書面告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輔助性法律援助申請受理後,受援人應當與法律援助機構簽訂輔助性法律援助協議並繳納受理費六百元。
第四十九條受援人通過輔助性法律援助獲得收益的,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支付所獲凈收益總額的百分之八;調解、和解結案的,向法律援助機構支付所獲凈收益總額的百分之五。
前款規定繳納款項應當在輔助性法律援助協議中予以明確,並納入輔助性法律援助資金專戶。
第五十條輔助性法律援助的啟動資金由財政撥付。
開展輔助性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設立專用賬戶,專項用於支付輔助性法律援助案件辦案補貼及其他必要開支。
輔助性法律援助資金納入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
第五十一條輔助性法律援助除適用本章規定外,還適用本條例除第三十九、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之外的其他相關規定。
第七章法律責任
第五十二條受援人通過虛假陳述或者提供虛假申請材料騙取法律援助的,應當支付由此產生的法律援助費用,並由有關部門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第五十三條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有關規定的,司法行政部門可以建議有關機關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本市社區工作站或者居民委員會不按規定出具經濟狀況證明或者弄虛作假的,司法行政機關可以建議有關機關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十四條律師提供法律援助服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一個月以上三個月以下停止執業的處罰:
(一)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法律援助指派的;
(二)接受法律援助指派後,不盡職責、無正當理由不辦理或者擅自終止辦理法律援助事項的;
(三)收取利害關系人財物或者謀取其他不正當利益的。
有前款第(三)項違法行為的,由司法行政部門責令退還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兩倍的罰款。
律師接受法律援助事項不勤勉盡責的,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建議律師協會予以紀律處分。
其他法律援助人員有本條第一款第(二)、(三)項行為的,依照本條第二款規定處理,並可以建議其所在單位給予紀律處分。
第五十五條司法行政部門、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司法行政部門或者監察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章附則
第五十六條本條例所稱法律援助人員,是指受法律援助機構指派的執業律師或者經司法行政部門確認、由法律援助機構安排提供法律援助服務的人員。
本條例所稱受援人,是指獲得法律援助的公民。
第五十七條本條例規定由市政府和有關部門另行制定具體辦法及標準的,市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自本條例施行之日起六個月內制定。
第五十八條法律、法規對法律援助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執行。
第五十九條本條例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⑺ 如何請求法律援助

到司法局申請

⑻ 法律援助是什麼的責任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積極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條例》
第五條
直轄市、設區的市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根據需要確定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機構。
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人員為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第六條
律師應當依照律師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接受律師協會和司法行政部門的監督。

熱點內容
法院怎樣找到被執行人 發布:2025-01-23 00:40:09 瀏覽:227
小悅悅事件社會道德 發布:2025-01-23 00:27:10 瀏覽:869
一站式供應鏈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00:15:38 瀏覽:348
多元司法救助 發布:2025-01-23 00:08:40 瀏覽:519
寧夏司法胡 發布:2025-01-23 00:06:05 瀏覽:168
北京通州區國家法官學院 發布:2025-01-22 23:24:10 瀏覽:810
按照勞動法臨聘人員傷亡補助 發布:2025-01-22 22:47:54 瀏覽:796
法治宣傳月講話 發布:2025-01-22 22:47:52 瀏覽:336
民法王澤鑒 發布:2025-01-22 22:44:13 瀏覽:678
違反國家勞動法 發布:2025-01-22 22:37:35 瀏覽: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