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北京王敏律師

北京王敏律師

發布時間: 2022-03-25 23:48:55

1. 皮革大王王敏的事件解決了

身家億萬的中國皮革協會副理事長王敏,在遭遇親情背叛後,被強送精神病院、二代身份證被篡改冒領、財產被轉移。如今,王敏已長駐廣州、不敢獨自回浙江溫州老家,拿著大摞證據資料找媒體、找律師,為自己維權、討「說法」成了每天的生活重心。

王敏創辦的遠東皮業集團下轄十三家成員企業,年產值達二十億元,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豬皮革產銷企業、產品占據世界同類產品市場的百分之五十五。作為集團董事長、總裁,王敏近年將工作重心和集團總部均設在廣州,而把浙江生產基地的一家又一家公司交由兄弟姐妹等家人打理,並惠及家族所有成員。

然而這位行業內知名的「皮革大王」於今年四月想把戶口從老家遷至廣州時發現:自己的身份證被冒領、戶籍資料也被篡改了。

在平陽縣公安局,王敏將自己的戶籍資料列印出來,令他大吃一驚的是:信息內容都是王敏的無誤,但照片上的人竟是親弟弟王懷!備注一欄上還印有:「王敏已辦理二代身份證,簽發日期00六四一三」的字樣,而王敏至今從沒有辦理過二代身份證,仍使用一代身份證。

王敏對記者說,大哥王某任平陽縣公安局戶籍科科長。戶籍資料被篡改、弟弟王懷冒領身份證,三年投訴無門的股權被侵吞案也就有了答案。

二00六年五月,也就是身份證被冒領的第二個月,王敏位於溫州的五間公司共計五千萬股股權被變更到王懷等兄弟姐妹的名下。這曾讓王敏十分不解:變更股權要求攜帶身份證明材料、必須本人到場簽名,而王敏從來沒有辦理過此事,這名字是誰簽的呢?王敏曾委託專業機構進行筆跡鑒定,結論「簽名不是王敏所寫」。

二00六年十二月,王敏向溫州市公安局報案。王敏稱,王懷得知報案後,寫了份《重大錯誤事件解釋》,父母也一再懇求、施壓,王敏隨後撤案。

然而令王敏寒心的遠不止這些:二00七年三月八日,「受邀」回溫州參加董事會,到母親家中沒多久,房內便沖出外甥陳鼎等五個彪形大漢,將王敏按倒在地五花綁推進小車送進精神病院。王敏父母親則以監護人身份辦理了入院手續。就這樣一位企業家頃刻之間變「精神病人」。

王敏想辦法給妻子打了電話,妻子從廣州火速飛抵溫州救夫,在律師、記者和朋友們的幫助下,妻子林秉珍以法定第一監護人身份與院方交涉放人。在精神病院呆了近三天的王敏被「救」了出來直飛回廣州。

王敏說,「三年來的經歷完全可以拍部電視劇了,親情的背叛太可怕了。個中緣由是我推行現代企業管理路子,聘請職業經理人打理公司,觸及了家族個人私利。」

而記者今日再次打通王敏母親蔡女士的電話,還沒等問上一句,蔡女士一聽說是記者、便以「不知道」掛斷了電話。而打通王懷手機後,接電話男子問記者,王敏什麼時候向媒體投訴的,後說「無可奉告,去問王敏的吧」。(完)

2. 北京創然律師事務所王敏律師怎麼樣

北京創元律師所王敏律師非常好的。王敏律師怎麼樣?時是非常好的,責任心很強。

3. 北京男的叫王敏多少

稀奇古怪的問題,有啥意義呢?!

4. 河南潢川的王敏在北京什麼地方

請問有他的照片嗎? 有照片傳下 我幫你宣傳下

5. 王敏的獲獎及專利

已獲國家發明專利2項,申請專利4項。曾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北京青年優秀科技論文二等獎等多項獎勵。
1.《手性化合物的結構、性能及合成的研究》,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1993年6月,證書號:92-04603,第三完成人。
2.《1,1』-聯萘- 2,2』-二酚的非對映選擇合成》,第四屆北京青年優秀科技論文二等獎,1997年。
3.《一種手性催化劑的合成方法》,王敏,胡秉方,中國專利1042713, 1993年。
4.《1,3,2-二氧磷雜環辛烷類化合物——一類新殺菌劑》,陳萬義,王敏,葛雯霞,中國專利1154370, 1996 年。
5.《光活性1,1』-聯萘-2,2』二酚的合成方法》,王敏,龔保青,胡秉方,中國專利,申請號:91102332。
6.《[1,2,3]苯並噻二唑-7-甲醯肼類衍生物——一類植物抗病誘導劑》,王敏,江樹人,侯學泰,中國專利,申請號: 01118579。
7.《7-甲酸甲酯苯並噻唑-2-氨基取代甲醯類衍生物——一類殺菌劑》,王敏,江樹人,侯學泰,中國專利,申請號:01120252。
8.《新型化學鍵合手性固定相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王敏,譚徐林,侯士聰,中國專利,申請號:200610002010.4 。

6. 王敏的展覽

2011 在途中,空白空間北京,中國
DAS ICH IM ANDEREN,麥卡托基金會,埃森,德國
2009 Nordschau I,HSH Nordbank畫廊,漢堡,德國
2008 《Querschnitte-Künstler der Galerie》Jens Goethel畫廊,漢堡,德國
畢業創作作品展,漢堡造型藝術學院,漢堡,德國2007 Swing,Jens Goethel畫廊,漢堡,德國
2006 La Klass,vorwerkstr.21 畫廊,漢堡,德國
2004 Unterwegs nach Heimweg,Citynorde,漢堡,德國
2002 第一屆今日中國美術大展,中華世紀壇,北京,中國
2001 中國百名藝術家大展,北京,中國
2000 作品參加第一屆岩彩畫展,中央美院陳列館,北京,中國

7. 北京王敏醫生的戒酒配方是真的嗎

舍棄陳舊的觀念

在過去嗜酒期間我們從生活當中累積下來一些根深蒂固的想法,即使在我們停止喝酒之後,卻無法像變魔術一般,轉瞬間就消失無蹤。

雖然我們已經遠離了醉生夢死的日子,但是酒癮疾病依舊徘徊不去。所以我們已經發覺到,如果能夠設法去除許多開始又再度萌芽發根的舊觀念,將有助於我們康復的療程。

而這些老舊的思想,也確實一再地重復發生。我們所努力想要達成的目標就是希望能夠從過去陳舊觀念的束縛中,重新獲得一種放鬆而自由的感覺。很多我們過去思考方式的習慣及
其所形成的概念限制了我們的自主權。

當我們以全新眼光仔細檢視時,原來它們只會壓垮我們而一無是處。我們沒必要再繼續緊抓著不放,除非經過確實的檢驗證明有用,而且真正仍然可以發揮效果。

我們現在可以使用非常具體的標准用來衡量一個想法目前的實用和真實性。我們能夠對自己說「那正是我在喝酒時經常有的想法,這種思考模式現在是否有助於我保持清醒?今天這種思想對我而言是否有益?」我們過去很多陳舊的觀念——特別是那些關於酒精、喝酒、醉酒、以及酒依賴方面的想法(或是嗜酒的問題,如果你比較認同此一措辭)——對我們而言不是毫無價值,就是實際上在自我毀滅,去除掉那些想法將會是極大的解脫。

也許舉幾個例子就足以說明我們拋棄這些陳舊而無用的觀念之益處。當我們在十幾歲的青少年時期,對很多人而言,喝酒是一種宣誓證明,用來表示我們已經不再是小孩子,或者我們已經長大成人,而且聰明老練、見過世面或者足夠強大可以違抗父母和其它權威。

在很多人的觀念中喝酒總是與浪漫、性、音樂、功成名就及優越感、奢華享受密不可分。如果學校有傳授任何關於喝酒的事情,通常只是對於健康的危害和可能被吊銷駕照等——其餘的事並不多。

同時有許多人仍然相當確信任何喝酒行為完全都是不道德,直接導致犯罪、痛苦、恥辱和死亡。無論我們對喝酒的感覺曾經是什麼,正面或負面,通常是強烈而又情緒化遠多於理性。或許我們對於喝酒的態度僅僅只是無意識的,不假思索的全盤接收他人的意見。

對於許多人而言,喝酒是社交場合中,必要而無傷大雅的一部分,在某些地方、朋友之間在特定時間內所進行的令人愉快的休閑活動。

其他人也許視喝酒為佐餐必備物品。但現在我們問自己: 如果不喝酒,是不是就實際上無法盡情享受友情或美食?我們喝酒的方式是否
有助於改善自己的社交關系? 這樣是否能提高我們對食物美味的享受能力?對於想喝醉酒的想法,無論是贊成還是反對,其所衍生的反應甚至更加極端。不勝酒力可能被視為只是好玩或者只是丟臉。

基於各種理由,想喝醉酒的想法常令許多人都覺得反感。可是對我們有些人而言,這是一種渴望的狀態,喝醉酒不僅僅只是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同時我們自己也喜歡這一感覺。但是同時另外還有一個影響因素,就是由於受到社會知名人士的公然輕忽。

有些人完全無法容忍從未喝醉的人,其他人則是鄙視喝得太醉的人。就現今醫療保健所發現的結論,目前對改變這些態度所能發揮的影響力仍然相當有限。當我們第一次聽到「嗜酒者」這個名詞時,我們大多數人都會聯想到是專門指那些年邁、衣衫襤褸、渾身顫抖或是在行乞令人討厭的人,或是在貧民窟里喝醉酒的人。

現在對此問題有充分了解的人都知道這全都是廢話。然而盡管如此,我們過去所殘留的那些模糊不清的概念,在我們剛開始試著保持清醒之際,依舊縈繞在我們心中。

蒙弊了我們的視線,使我們難以察覺到事情的真相。但直到最後,我們總算變得有意願去接受,轉變過去的那些觀念——只是可能——部分也許有點錯誤,或至少不完全能夠再准確的反映我們個人的親身經驗。當我們能夠說服自己,以誠實的態度看待過去的經驗、並仔細聆聽其它不同於我們自己的想法時,我們就可以用開放的胸懷來面對一長串過去我們所未曾詳細檢視過的信息。

例如,我們可以察看科學專業的敘述:酒精不僅是美味解渴的飲料,而且也是一種能夠改變意識形態的葯劑。我們學習到不但可以在飲料中發現到葯劑,同時也存在於食物和各種葯品之中。而且現在幾乎每一天,我們都可以讀到或聽到一些特定的葯劑對於人體所造成多重的危
害(包括對於心臟、血管、胃、肺部、口腔、腦部等等)這是我們從前所未曾懷疑過的狀況。葯理學家以及其他的成癮治療專家,現在都已經認為酒精無論是使用作為飲料、興奮劑、鎮靜葯、補葯或是安定劑,不能完全視之為安全無虞。但就每個單一個案而言,其本身並未必會直接導致身體傷害或精神惡耗。

顯然大部分人都能夠優雅的使用,而不致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傷害。我們發現,可將喝酒視為醫學上的服用葯物,酒醉就像是服葯過量。濫用葯物能夠直接或間接的導致各種身體健康、精神、家庭、社會、財務、工作上的問題。

我們能夠開始看到酒精對有些人所造成的後果,而不是大部分只想到喝酒給我們帶來什麼。我們也已經發覺到,任何人,只要是有發生過關於喝酒方面任何型態的麻煩,也許就是處於我們稱之為「嗜酒」的狀況。

此一疾病侵襲的對象不分其年齡、信仰、種族、性別、智力、背景、情緒、健康、職業、家庭狀況、體質好壞、飲食習慣、社會或經濟地位或其它一般的個性。問題不在於你喝多少或怎麼喝、何時喝、為什麼喝,而是喝酒如何影響到你的生活——當你喝酒時發生過什麼事。

在我們能夠意識到自己有這個疾病之前,我們必須先走出一個老舊而又令人厭倦的誤區:承認我們自己已經無法控制酒量是一可恥、懦弱的表現(如果我們曾經如此)。

軟弱?事實上我們需要相當大的勇氣才能正視這一殘酷的現實、毫無保留、沒有掩飾、無需借口,同時我們不用再自欺欺人。(雖然似乎不是在自吹自擂,但坦白說我們很多人都幻想自己是世界冠軍)在我們從酒癮疾病康復的過程中,同樣也會因為一些錯誤的想法而蒙上陰影。就好像其他數以百萬計的人,親眼見到一個人因為喝酒而導致死亡,對於這個嗜酒者為何無法以自己的意志力停止喝酒會非常的驚訝。

這是另一個過時的觀念,我們之所以會將這種想法一直銘記在心,主要是因為我們很多人在早年時期接觸到一些典型、超強意志力的案例,或許是有過家族或鄰里中的傳奇人物。經過多年放盪不羈的生活後聲名狼藉,但突然間改弦易轍放棄酒精、女人,到了50歲的時候,洗心革面、重新作人,從此滴酒不沾,成為舉止得體、誠實正直的模範。

這種當我們准備好時也能夠依樣劃葫蘆的幼稚想法,是一項危險的錯覺。我們不是其他任何人。我們就只是我們自己(我們也不是每天喝一大瓶,一直活到90歲的老祖父。)現在我們非常確定的結論是,僅憑個人本身意志力來克服酒癮問題,其效果就像是治療癌症一般。從我們自己的經驗中已經一再重復的證實此事。

我們多數人曾經嘗試獨自解決,不論是希望控制酒量或是停止喝酒,但無論如何努力嘗試我們就是無法得到持久的成功。即使如此,要使我們坦白承認需要幫助仍然很不容易。因為此種作法,看來似乎也是一種懦弱的表現。

沒錯,我們正深陷於另一種迷失當中。但是我們最後終於問自己:如果我們能夠獲取並運用更強大的力量,是否比自己徒然無益的孤軍奮戰會更有智慧,尤其是在我們自己經過一段時間反復證實無法奏效之後? 如果按一下開關,就能開啟燈光,我們不認為持續在黑暗中嘗試摸索是明智之舉。我們無法完全靠自己獲得清醒。這並非我們所學習到可以保持清醒的方式。

同時充分享受清醒的生活也不是一個人獨自可以完成的工作。只要我們能夠考慮少數幾個有別於我們原本陳舊想法的觀點,即使是暫時性的,我們就已經作了一個正確的決定,邁入快樂、健康的新生活。

原本我們深信絕無可能會發生此事,但這種變化此時此刻正出現於我們成千上萬的會員之中。
走出「如果」的陷阱

感情困擾並不是唯一會危及我們清醒的因素,我們有些人,雖然不是出於本意,也有一種將自己的清醒設定條件而與其它不相關的事物掛鉤的傾向。我們有些A.A.會員,不論已經保持清醒多久時間,仍稱呼自己為「酒鬼」。其它人則比較喜歡說是「嗜酒者」,這兩個名詞都有很好的理由。

「酒鬼」是比較隨興、自我貶抑,同時提醒自己想喝酒的傾向。「嗜酒者」則是同樣誠實,但比較中肯、莊重更符合目前比較一般廣泛接受的概念,認為嗜酒是一種嚴重的疾病,而不僅僅只是恣意、固執的自我放縱。有位A.A.會員表示「我們酒鬼是非常『不確定』的人,在我們嗜酒的日子裡,除了酒之外,我們總是抱著一種『如果』的幻想。

我們開始作許多白日夢『要是……就好了』同時我們持續不斷對自己說如果沒有發生某事,我們就不會喝醉或者只要……我們就完全不會有任何嗜酒問題」。

我們的上一個「如果」實際上是給我們接下來的飲酒提供一個冠冕86 清醒的生活堂皇的借口和理由。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想著,如果……我就不致於喝成這樣。如果不是因為我的老婆(或丈夫或情人)……如果我有更多錢,而沒那麼多負債…… 如果不是為了全部這些家庭問題...如果我不是在那麼大的壓力下……如果我有一個更好的工作或是住在比較好的地方……如果其他人能夠了解我……如果這個世界的情況不是那麼惡……如果人們能夠更友善,更體諒,更誠實……如果其他每個人都不會希望我去喝酒……如果不是為了戰爭(任何戰爭)……等等,諸如此類。

回顧過往的這類想法及因此而導致的行為,我們現在了解到過去真的就是受制於我們的外在環境,它控制了我們大部分的生活。當我們剛開始戒酒時,許多這些情況退回到它們在我們腦海中合適的位置。以個人的不同程度而言,只要我們開始保持清醒,很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同時,我們開始能夠看到,其它的事情有朝一日也能夠妥善處理。而且不論事態如何演變,我們的生活會日益好起來。

但另一方面,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清醒之後,我們有些人會出現不盡如人意之時、遭遇新的打擊。過去在我們經常喝酒時,那種使我們自己變得盲目的「遲疑不決」的習慣和想法,即使在不喝酒時依舊陰魂不散的附著在我們身上。

無意中,我們已經對自己的清醒設下條件,我們會開始認為如果每一件事情都很順利,保持清醒也很好,或者是任何事情都不要出現差錯。事實上我們忽略了我們這種疾病在我們生理上的過度敏感性、且無法治愈。嗜酒問題並無「如果」的例外狀況,它不會離開一周、一天甚至一小時讓我們成為非嗜酒者,以便在某些特別的場合或是為了一些其它理由而可以再度喝酒。

即使是在一生中只有一次的慶典或是重大悲傷的打擊時也不能如此,或是如果西班牙下雨、隕石墜落亞拉巴馬州。對我們而言,嗜酒是無條件的,沒有豁免權、無論如何隨時隨地都存在的問題。

我們可能還需要多花一些時間才能徹底了解我們問題的症結所在,同時我們有時候還不能辨識出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對康復附加的條件。直到我們發現即使自己沒有犯錯,依舊會出現某些問題。

然後,真倒霉! 我們沒料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當我們面對令人震驚失望的情況時,自然而然會想喝酒。如果我們未能獲得加薪、升遷或我們期待的工作,或是如果我們的感情生活不順利,或是如果有人虧待我們。

然後我們能夠了解到也許長期以來我們一直指望外在環境來幫助我們,以便使自己想要保持清醒。只要我們對自己的清醒存有任何細微的隱藏在我們錯綜復雜的腦海深處的條件時,它就會隨時等候突襲我們。

我們會一直想著「保持清醒很好,我打算要堅持下去」,即使我們沒聽到喃喃自語的保留聲音,那弦外之音仍然存在,也就是,「如果每件事都能照我的意思去處理」。這些「如果」都是我們承擔不起的假設前提條件。

不論人生的境遇如何,我們都必須保持清醒、也不論其他非嗜酒者是否認同我們的清醒,我們必須將自己的清醒與其它每一件事情分離開來。避免牽涉到任何人,同時也不會以任何可能發生的狀況作為迴避的理由。

我們一再的發現,如果我們戒酒的原因是為了妻子、丈夫、孩子、情人、父母、其他的親人或朋友的緣故,將無法保持長久的清醒。也不是為了工作或者取悅老闆(醫生、法官或債權人),我們是為自己而非其他任何人。

當我們嘗試將自己的清醒建立於任何人(即使另一位已康復的嗜酒者)、或是任何外在的環境之上時,是愚蠢和危險的。當我們想「如果……我將會保持清醒」或是「我將不會喝酒,因為…… 」(填入除了本身意願、為了自己的健康之外的任何條件)當外在條件、人或環境改變時,我們會在不經意間使自己陷入喝酒的境地。而任何這些狀況有可能在任何時間發生變化。

只有我們將清醒建立在獨立的、同時不依賴於其它任何事物之上時才能持續並發展壯大,使我們足以應付任何人或任何事。同時將一如你所見,我們也開始喜歡這種感覺。
記住最後一次喝醉的經驗

一如字面上所示,我們指的是「喝醉」酒而非「喝酒」。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長久以來「喝一杯酒」意味著三五好友把盞言笑的歡樂時光。基於我們每個人不同的年齡以及第一次喝酒時周圍的環境,我們都有過各種回憶和期待(有時是焦慮) 使我們可能回想起一杯沁涼的啤酒、一杯雞尾酒、杜松子酒加奎寧水、威士忌加啤酒、一口紅酒或諸如此類的事物等等。

周而復始,在多數人早期喝酒的過程中,對於酒精的期待總是能夠符合實際需要喝下的酒量。
如果剛好每次都能恰如其分,我們自然認為「喝杯酒」是一件令人愉快的經驗,不僅滿足自己的需求,也不會逾越宗教習俗的規范。同時滿足渴望、迎合社交場合的禮儀,並有助於我們放鬆心情、振奮精神,達到我們各種不同的追求目標。例如以一位55歲的芬蘭人而言,當有人找他喝一杯時,不禁立即使他聯想到年輕時,在寒冷的天氣下喝下一兩杯白蘭地或伏特加烈酒後,所帶來的陣陣暖意。

若是一名年輕的女性,她腦海里可能立即浮現,華麗水晶杯裝著香檳、衣香鬢影、耳鬢廝磨、情意綿綿羅曼蒂克的氣氛,或是搖滾音樂會中蓄鬍、長發牛仔裝裝扮的年輕人,從滿袋瓶裝酒中取出一瓶豪飲,閃光燈不停閃爍,四處煙霧迷漫,每個人都尖聲狂叫,令人興奮不已的景象。有一位A.A.會員說:「喝一杯」幾乎等於是吃比薩、喝啤酒的代名詞。

還有一位78歲的寡婦說,她時常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在療養院時,很喜歡在就寢時來杯雪利酒的習慣。雖說我們腦海中這種對於喝酒的印象極為自然,然而就我們現在的情況而言,卻是一種誤導,這也是我們有些人開始喝酒的方式。

如果我們喝酒的過程僅僅是這樣,那麼我們後來就不太可能會惡化成為嗜酒的問題。然而如果我們毫無畏懼的檢視從前喝酒的過程,就可以看出在我們最後幾年或幾個月的嗜酒期間,不論我們再如何努力的嘗試,未曾再出現如此完美、神奇的時光。

取而代之的是我們一再的發現自己的實際的酒量遠大於此,最後總是導致某種程度的麻煩。也許我們對自己飲酒過度單單只有私下感到些許內疚。

但有時卻會演變為劇烈的爭吵,影響本身工作,甚至導致嚴重的疾病、意外,或法律和財務問題。所以,當一個「喝一杯」的建議出現時,現在我們嘗試著回想從開始喝酒到最後一次可憐的醉酒和宿醉的整個過程。

一般朋友對我們提議喝一杯酒的邀約,一般而言純粹指的是社交應酬、一兩杯淺嘗即止的方式。

但是如果我們認真仔細的回想上次喝醉所給我們帶來的痛苦的全部細節,我們就不會再被長久以來盤據在我們心頭對「喝一杯酒」的印象所蒙蔽。

如今我們可以坦白地承認,就我們生理上的真實反應而言,我們相當確定一杯黃湯下肚,意味著我們遲早又會再喝醉酒,而帶來一連串的麻煩。

喝酒對我們來說已不再意味著音樂、歡樂,而是病痛和悔恨的記憶。有位A.A.會員曾經如此表示:「我知道現在如果去酒吧喝一杯酒,將絕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樣,只是用一點時間、花一些金錢而已。

這一杯酒將會耗盡我的銀行賬戶、我的家庭、我的房屋、汽車、工作、我的理智,甚至於我的人生。這實在是太大的代價太高的風險。」

他記住了他最後一次喝醉的情況,而不是第一次喝酒的經驗。
找到自己的道路

我們並不認為喝酒的問題是一個瑣屑無聊的主題,因此特別希望這本小冊子能夠明確表達出我們的觀點。

嗜酒問題值得我們非常認真的關注,我們並不覺得將仍在受苦中的嗜酒者作為談笑的話題十分有趣,除非是我們純粹從對自己保持清醒有利的角度來自我調侃一番。當某人語帶挑撥地威脅要喝醉酒時,我們並不覺得有趣,這種情況就好像在玩賭俄羅斯輪盤的危險游戲。

雖然我們以嚴肅的態度看待嗜酒問題,但你也將會發現,我們經常能夠以幽默和客觀的方式,談論我們過去的經歷和自己本身的康復過程。 我們認為這是一種健康的做法,當然此舉並不致削弱我們想要獲得並保持康復的決心。

我們大部分人皆曾瀕臨喪失生命的狀態,我們都已經深深感受到此種痛苦的折磨,但我們也體會到一種內心雀躍不已的希望。

我們希望此書所傳遞給你的是鼓勵多於痛苦,如果你是一名嗜酒者,你已經知道了足夠多的痛苦和寂寞,我們衷心地期待你能夠以清醒的頭腦和穩健的心態,面對現實生活中的高低起伏,並從中獲得一些安寧和喜樂。

毫無疑問,在過清醒生活上,起初我們只是處在初始階段。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我們總會理解到更多能夠對我們有所裨益的方法。當你保持清醒之時,理所當然會想到一些本書尚未登載的新觀念,我們也希望如此。

我們也希望當你真的找到有關這方面問題的新想法時,願意將其傳遞出來,請和大家共同分享(將來你將會記得分享的行動對你是有所幫助的)。

我們如果能夠收集更多的經驗,更多的嗜酒者便能夠得到幫助。我們有些人在真正達到穩定的清醒之前,會大約重復再喝酒一次左右。如果你發生這種狀況,請勿感到絕望,盡量記住,就好像其它疾病一樣,酒癮問題是一項極為嚴重的疾病類型,它影響人體健康的情形跟其它疾病一樣,也可能會病情反復,但仍然是有機會康復的。

即使遭遇失敗、挫折的阻礙,如果你仍然想要恢復健康,並有意願嘗試新的方法,就仍然有康復的希望。

依照我們過去的經驗,我們深信你已經加入了我們成千上萬會員的行列,並且正在邁向通往快樂、健康的道路。

無論你沿循我們的足跡還是以你自己的方式,無論你行走在哪一條道路上,願你帶著我們最佳的祝福繼續前進。

【有些酒癮患者需要接受葯物治療】

當我們意識到有再度上癮的危險傾向時,同時我們也認知酒癮患者對於其它疾病並沒有免疫能力。

我們有些人必需應付有可能導致自殺的憂鬱症;有時需要住院治療的精神分裂症、躁鬱症或其它精神上和生理上的疾病。我們當中也有癲癇、心臟病、癌症、過敏、高血壓以及許多其它嚴重的疾病。

由於許多酒癮患者出現對於葯物使用上的困難,因此有些會員採取反對立場,認為在A.A.團體當中任何人都不應當接受任何葯物治療。

盡管此種態度對有些人而言無疑是可以防範再度復發上癮的問題,但對其他人卻意謂著災難的降臨。A.A.會員和許多他們的醫師,皆曾有過描述到抑鬱症患者被其他A.A.會員告知應扔掉葯丸的情況。

但其唯一的結果便是憂鬱症復發及其隨之而來所有的困難,有時甚至導致發生自殺。我們也聽說精神分裂症患者、躁鬱症、癲癇患者和其他必須接受葯物治療的人,被其他出於好意的A.A.會員勸阻服用處方葯品,很不幸的是這些非專業人士的建議,往往導致這些受害人的情況惡化到跟以前一樣嚴重的地步。

更重要的是,他們因此感到十分內疚,因為A.A.反對使用所有葯物。如今,我們已十分清楚地知道,就好像支持或是導致任何酒癮患者變成對葯物成癮是錯誤的行為一樣,剝奪任何酒癮患者接受葯物治療以緩和或控制身體疾病、情緒問題的做法也同樣不正確。

8. 被母親強制送去精神病院,姐弟為了錢背叛自己,王敏氣得怎樣了

王敏是我們國家著名的遠東皮業集團的主要創始人和董事長,溫州人向來擅長做生意,而王敏恰恰是溫州人中的佼佼者,他經過多年經營,將自己的遠東皮業集團做大做強,業務涉及皮革、鞋業、明膠等多個領域,包括房地產行業也頗有涉足。

這個問題或許沒有答案,但是我們不可否認的是,王敏的企業在初期階段就沒有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家族式企業管理的漏洞在他的集團中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或許也是他值得深思的地方。

9. 北京男的60歲,叫王敏有多少個

60歲叫王敏的王敏這個名字不是說他非常特別,這中國13億人就得有幾萬人吧,北京估計得在百人左右。

熱點內容
律師營業執照 發布:2025-01-21 09:12:45 瀏覽:619
婚姻法一妻二夫 發布:2025-01-21 08:23:50 瀏覽:25
技術秘密許可使用合同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21 07:56:14 瀏覽:388
婚姻法離婚債權 發布:2025-01-21 07:45:43 瀏覽:618
轉包後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1 07:05:28 瀏覽:901
開展法律法規政策宣傳培訓包括哪些 發布:2025-01-21 06:39:48 瀏覽:434
工地處罰條例 發布:2025-01-21 06:39:44 瀏覽:93
安徽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2016 發布:2025-01-21 06:30:36 瀏覽:326
有關法治的歌 發布:2025-01-21 06:30:36 瀏覽:346
法治網是法治日報 發布:2025-01-21 06:29:18 瀏覽:293